⑴ 城市更新有哪些注意事項
城市更新,必須重視產業升級
對顫孫於一個城市來說,最重要的是產業,產業是一個城市的心臟,是動力源泉,教育、文化、醫療等等都是以產業為基礎的。城市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創新,而產業就是城市創新的源泉。城市更新,也是產業升級的過程。一個城市,是否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勝出,關鍵看其城市產業的能級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能向高價值、高創新的高端產業轉型。
城市更新,需要重視設計與創意
城市需要設計與創意,需要更多的文化滋養,城市的文化力量對於整個城市、對於整個產業和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在城市更新的整個過程之中,城市越來越多的要與設計和創意聯系起來。為城市而設計、為生活而設計成為整個城市發展過程中一個重洞歲要的驅動力。設計帶來美感,激發市民的自豪感,也體現出一座城市的價值觀。
重視人行尺度 注入有情感連接的社區生活
城市更新,最重要的結果是把人留住,創造吸引人的活力場所。那人們希望待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呢?上海的陸家嘴,節假日你在街上可能看不到幾個人影兒,因為那裡根本就不適納洞睜合行走。而在老胡同老弄堂老巷子里,你感覺很有生氣,因為這是人行的尺度,讓我們感覺到自己與他人的連接。
城市更新,當地的文脈不能變
芒福德說:「城市是文化的容器.」著名的社會學家羅伯特·以斯拉·帕克也說:「城市是一種心靈的狀態,是一個獨特風俗習慣、思想自由和情感豐富的實體。」城市文脈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也是積淀了城市性格文化基因,也是城市更新的品牌基礎,在城市文脈基因延續過程中,正是通過我們每一個人文個體的共同參與,包括有效空間的傳遞,使城市文脈有效延續,包括城市的天際空間。
用「眾創」思維去做城市更新
舊城改造正在從傳統的大拆大建模式進入有機更新的時代。開發商不再是唯一的主導,越來越多的業主開始主導小微環境的更新,改造中更加關注生活與內容,重視通過設計提升空間價值。
城市與自然的平衡
隨著經濟的日益增長,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對生活的追求將從數量型轉為質量型、從物質型轉為精神型、從戶內型轉為戶外型,生態休閑正在成為市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一個和諧的生態城市是城市居民的集體呼聲。
城市更新,需要獲得原住民的支持
在這一模式中,原住民既能基於自身訴求對更新提出方向,更能持續地享受城市更新帶來的利益。「主體」的角色扮演背後不僅反映時代多元化發展,社會越來越尊重個體訴求,也體現了時代對城市文脈、場所精神、生活記憶的尊重和肯定,更是一種對傳統的傳承和思考。
⑵ 公司融資後,股權怎麼分配
公司融資後,股權一般都是根據投入的份額來分配的,如果投入的不是實物,那可以根據評估價格、投資者的公認來確認份額,這樣的股權分配一般都是投資者根據自己投資的比例所具備的發言權來協商,沒有可比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協商。
以騰訊公司為例:
在創立之初,「五虎將」們一共湊了50萬元,其中:馬化騰為首席執行官,出資23.75萬元,佔47.5%,張志東為首席技術官,出資10萬元,佔20%,曾李青為首席運營官,出資6.25萬元,佔12.5%,許晨曄為首席信息官,出資5萬元,佔10%,陳一丹為首席行政官,出資5萬元,佔10%。
相較於固定的薪資,股權更具有長遠的投資價值。一般來說,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合夥人手中的股權很有可能會翻好幾倍,遠不是固定薪資可以比擬的,創業者可以以此來說服和吸引優秀人才。
每個創業公司的實際情況不同,股權的分配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案。但股權分配應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好的股權分配方式不僅可以使股東們的利益最大化,還能使股東們同心協力,一起把精力放在創業團隊,促進公司更好的發展。
(2)上海思帕克融資擴展閱讀:
天使投資提出一系列相關要求後,公司注冊股票數量,內部核算每股價格。同時,所有股東的股票只佔到總量的75%左右,由於創業公司沒有相應的資金或者技術做抵押,剩下的25%部分用於以下用途:
1、創始人根據貢獻拿到一部分股票作為補償。
2、公司未來發展需要給員工發股票期權。
3、 公司重要的成員包括CEO,將獲得一定數量的股票。幾個投資人的股份之和小於公司創始人的,不超過 30%。
⑶ 採取哪些形式履行透明度選擇所規定的義務
一、關於公用事業民營化問題
城市公用事業包括城市供水、供熱、供氣、通訊、公共交通、排水、污水處理、道路與橋梁、市政設施、市容環境衛生、垃圾處置和城市綠化等方面。長期以來,我國公用事業運營的基本模式是政府投資建設,財政補貼運營,國有企業壟斷經營。由於這種經營模式缺乏競爭機制,導致公用事業領域機構臃腫、效率低下、虧損嚴重、服務意識淡漠等等一系列的弊端。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開始了公用事業的市場化改革,其主要內容和基本趨勢是,(1)民營化,即從國有企業壟斷經營向民營化轉變,這是目前公用事業市場化的最基本內容;(2)投資主體多元化,即從單一的政府財政投資向吸收民營資本、國外資本轉變;(3)競爭化,即由自然壟斷性向競爭性轉變;(4)經營化,即在公用事業的公益性基礎上向經營性拓展,由事業逐漸向產業轉變。
任何改革都具有一定的成本。對私營企業來說,參與公用事業具有一定的風險,如政府是否守信、投資能否回報等。這些風險無疑將影響私人利益。對於公共管理主體來說,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公用事業市場化是否也存在一些損害公共利益的公共性風險呢?我們認為,公用事業的市場化雖然是國際潮流,但公用事業的存在的基本原因,正是基於公共物品消費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等特性,「這些特性暗示了市場價格機制面臨的困境。」也就是說,公用事業是屬於市場機制不能發揮作用或發揮作用不好的「市場失靈」領域。因此,公用事業市場化的邏輯與公用事業的「公用」屬性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這種矛盾性使公用事業市場化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可能的損害公共利益的公共性風險。基於公用事業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性,這些潛在公共風險的後果將可能十分嚴重。因此,如何防範和控制這些風險,是正確推進中國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過程當中的一個具有重要實踐價值的理論問題。
二、動態分析:公用事業民營化的方向及模式
在我國現行的法規、規章中,對公用事業及其范圍有著不同的界定。例如,在1993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頒布的《關於禁止公用企業限制競爭行為的若干規定》中所稱的公用事業,包括「供水、供電、供熱、供氣、郵政、電訊、交通運輸」等行業。在2002年建設部頒布的《關於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中,將「市政公用事業」界定為「供水、供氣、供熱、公共交通、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經營性市政公用設施」以及「園林綠化、環境衛生等非經營性設施」。 在2004年建設部頒布的《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中,公用事業包括「城市供水、供氣、供熱、公共交通、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行業。2005年2月24日,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了《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指出,應「加快完善政府特許經營制度,規范招投標行為,支持非公有資本積極參與城鎮供水、供氣、供熱、公共交通、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與運營。」
當前普遍認為,我國的公用事業包括:供水、供熱、供氣、城市公交、排水、污水、垃圾處理、園林綠化、環境衛生等市政公用事業;道路與橋梁等基礎設施;電訊、供電、郵政、鐵路、公路、水路和民航運輸等行業。
70年代民營化概念提出及改革探索以來,國內外對民營化實施的具體形式進行了大量研究。「民營化大師」之稱的國外學者薩瓦斯把民營化的方式歸為三大類:1、委託授權——有時又稱部分民營化,它要求政府持續的、積極地介入,因為國家仍然承擔全部責任,只不過把實際生產活動委託給民營部門。委託授權通過合同承包、特許、補貼(補助或憑單)、法律授權等形式來實現。2、撤資——這意味著放棄某一企業、某一職能或某一資產。像委託授權一樣,撤資需要政府採取直接的、明確的行動。與委託授權不同的是,撤資總體上說是一次性工作。企業可以作為一個繼續經營的實體被出售或贈與他人,也可以採取清算的形式,即關閉並出售剩餘資產。3、政府淡出——與要求政府積極行動的委託授權和撤資不同,淡出的是一個消極和間接的過程,即政府逐漸被民營部門代替。他在其著作《民營化與公私合作的夥伴關系》中詳細描述了提供城市基礎設施的三類九種民營化模式,為我國公用事業的民營化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資源。
近年來,我國已經採用的公用事業民營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六種:
1、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 的縮寫,即建造——運營——移交)。由投資方建設並專營一定期限最後移交政府的方式。如: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上海竹園第一污水處理廠項目,即由以民間資本為主的投資聯合體以BOT形式投資建設並專營20年;北京肖家河污水處理廠;BOT方式融資建設的以焚燒垃圾發電的南海環保發電廠。
2、合資模式。如:2001年法圖昭和水務公司與奉賢自來水公司第三水廠合作成立了上海首家中外合作的昭和自來水公司;合資的新奧燃氣公司;2003年首創威水投資有限公司與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合作,法國通用水務公司依據簽訂的《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合資合同》,投資29.4億元於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並擁有其 40%的股權。合資模式具有以下優點:一是政府可以融通社會資金,減輕政府財政壓力;二是打破了原來的壟斷體制;三是民營企業的介入,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直接購並。直接購並非典型的民營化方式。如:1997年威望迪和天津市合作興建的天津凌庄水廠。2002年5月,上海浦東自來水公司50%國有股股權溢價轉讓於威望迪。威望迪以20億元現金,超過資產評估價近三倍的價格,承諾對合資公司1582名員工不進行裁員,保證提供優於現有標準的優質自來水並將保持政府統一定價的條件。
4、純民營模式。即由民營資本獨家投資建。2002年9月,由香港亞太環保有限公司獨家投資的廣州亞太生活垃圾有限公司,與廣州市市容環境衛生局簽署了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香港亞太環保有限公司到2004年將投資約2.8億元,在廣州建立起一座日綜合處理生活垃圾1000噸的垃圾處理廠。從而正式拉開了外資進軍中國垃圾產業的序幕。
5、TOT(Transfer-Operator-Transfer的縮寫,即轉讓——經營——轉讓)模式。政房投資建設的項目,在一定時期內有償轉讓於非政府投資主體經營,政府回收資金可用於新項目建設,並最終擁有項目所有權。如 2004 年安徽國禎環保節能股份有限公司斥資 1.6 億元,以 TOT 方式購買了淮河流域第一座城市污水處理廠—— 徐州污水處理廠30年的經營權。
6、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的簡稱)模式。為了彌補BOT模式的不足,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的融資模式即政府公共部門與民營企業合作模式。該模式的涵義是「公共民營合作制」,1992年英國最早應用該模式。主要是為了完成某些公共設施、公共交通工具及相關服務項目的建設,公共機構與民營機構簽署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達成夥伴關系,以確保這些項目的順利完成。這是國際上新近興起一種新型的政府與私人合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的形式,稱為國家私人合管公司。如:2004-12香港地鐵公司、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與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投資原則性協議,決定以 PPP 模式合作投資、建設及運營北京地鐵 4 號線。
7、MBO( Management Buy-out的縮寫)模式,意為管理層收購,主要是指公司的經理層利用借貸所融資本或股權交易收購本公司的一種行為。通過收購使企業的經營者變成了企業的所有者。由於管理層收購模式在激勵內部人員積極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業經營狀況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因而它成為20世紀70-80年代流行於歐美國家的一種企業收購方式。對中國企業而言,MBO最大的魅力在於能理清企業產權,實現所有者回歸,建立企業的長期激勵機制,這是中國MBO最具鮮明的特色。我國更有專家將2003年定為MBO年。目前,我國已有宇通客車、粵美的、深圳方大、佛塑股份等上市公司試行了MBO方案。近來受到了廣大經濟學家的質疑。
同時,隨著民營化改革的進程,我們也要進行一下冷靜的反思,吸取以前改革的經驗和目前出現的問題。首先,政府應合理界定公共服務民營化的界限。對於某些公共性較強的公共服務,如治安、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等,不應「民營化」;而對於一些可收費物品與服務,如公交、電信等公用事業,則應提倡民營,讓市場競爭機制在這些領域充分體現。其次,要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吸取我國90年代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造成了數億資產的流失的教訓。韓志國將資產流失分為三類,認為國有資產流失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制度缺失。最後,要注意改革後的問題。改革後的效率、服務和產品質量是否改善,經濟效益是否提高,以及改革帶來的原有部門工作人員安置問題等等。
三、靜態分析:我國公用事業民營化改革的制度構想
公用事業民營化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充分引入市場競爭,其核心做法就是在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過程引入市場競爭的力量,打破傳統的行政壟斷,形成多元競爭的格局,從而實現高效率、高質量地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而這一切的實現有賴於一個健全、完善的制度作為保障。所謂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來的規則、守法程序和行為的道德倫理規范,它旨在約束追求主體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個人行為。為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競爭機制,應朝以下幾方面做出努力:
1、公平而嚴格的市場准入制度
在一個缺乏競爭、運作不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公用事業的民營化並不一定能誘導企業資本的投入和經營者努力程度的提高。要成功地推進公用事業民營化改革,就必須同時注重放開市場准入條件、引入競爭機制。有效吸引民間資本和外資公平進入公用事業領域,特別是對於公用事業領域中的非自然壟斷性業務,盡快取消非國有經濟的准入障礙,大力引入民間資本市場准入對公用事業民營化來說,無疑是首要解決的一個問題。當前普遍存在的問題不是放的過寬而是過窄,排除了大多數企業的參與競爭,所謂的投標招標不過像是西方兩黨制中的競選,民眾的參與也被排除在外。因此,許多學者要求放寬市場准入,放寬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市場准入,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讓各種競爭主體在一個公平的舞台上進行競爭。
我在此要補充一點的是,放寬市場准入並不意味著減少對入圍企業的資格審查和事後的監管。在諸多企業中,從充分發揮規模經濟效益和優勢,並確保服務數量和質量的穩定性出發,政府允許特定一家或幾家公司進入某行業,而限制其他企業進入,或從防止過度競爭的做法也是有一定道理。這里涉及的是一個競爭主體資格問題,也是一個保證公用事業安全、穩定和可持續性發展的問題。任何一個進入競爭的主體都是報著共同的目的——盈利。因此,根據英國哲學家、經濟學家大衛。休謨(David Hume)的「無賴原則」,民營和外資企業也可以視為同樣的主體。有效的制度設計目的是能防止和遏制損公利及的「無賴」沖動,對進入的競爭主體要進行嚴格的准入審查,制定科學合理的市場准入制度和公開招標制度;而不是簡單用行政命令和安排,使得公用事業民營化的合法性受到質疑。
現在對於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公用事業,多是由國家部委的各種「意見」、「通知」、「暫行規定」和地方性法規、規章予以規定,其權威性、穩定性、規范性不足。為了鼓勵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公用事業領域,保護其合法權益,克服短期行為,可以考慮仿照指導外商投資方向規定和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按項目自然壟斷性和公共物品性的強弱將民間資本的進入領域劃分為鼓勵、允許、限制、禁止四大類,並建立公用事業民間投資指導目錄。
2、建立完備的信息公開制和公開招標制度
第一、信息公開制。公用事業的管理運作過程中,信息的封閉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而公用事業民營化中則要求及時披露、公開相關的信息。否則,不同的競爭主體在競逐過程中將會處於信息不對稱的狀態之中,信息獲取不完全的企業在競爭中也將處於劣勢,結果將不利於企業參與公用事業的積極性,並最終影響到公用事業民營化的效果。公平競爭是民營化的核心,因此應該建立信息的公開披露制度,使得信息的公開制度化、經常化,為公用事業民營化營造一個公平的信息環境。
第二。公開招標制度。公用事業民營化中要保證公平、合理的競爭,還需要建立公開的招標制度,使得符合條件的企業都有機會參與競標,並保證整個招標過程的公開與透明,用制度的力量把各種不正當的交易、尋租和腐敗現象的發生降低到最低程度。為此,政府應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制定詳細、具體的公用事業民營化公開招標投標制度,從而保證公用事業民營化過程中的招標與投標活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強化政府的監管職能,完善監管機制
公用事業民營化要求有一個健全、完善的監管機制,以便於協調好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並規范好政府與企業的行為,而公共利益的實現也依賴於一個健全、完善的監管機制和強有力的政府。如果公用事業民營化過程中,政府的監管職能出現缺位的話,勢必造成操作過程中各種違規,甚至違法現象的出現,公共利益將被民營化後的經營者置之腦後,對此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當然,政府在維護公共利益的同時也要注意維護好企業的利益,如果政府的規制范圍沒有限度、運作不夠透明、在微觀層面干預過多,民營部門的投資者就會望而卻步,進而轉向其他更好的投資環境。因此,為健全監管機制,強化政府監管職能政府應做到:第一、政府應明確政府的監管職能。明確政府的監管職能是履行好其監管職能的必要前提。政府監管職能的界定為政府「應該做什麼,不應該管什麼」,劃清與企業的界限,使得政府成為有力的「有限政府」,這樣有助於促進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
第二、加強合同監管,對承包商提供服務的質量、數量、價格水平進行監督,制止暴利。
第三、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即要求公共部門的行政人員不僅要對其行動的過程負責,更要對其行動的結果負責,從而避免「逃避責任」現象的出現。這種新型責任機制的實施,把行政人員的責任與其行動的結果直接聯系起來,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政府監管職能的履行。
第四、提高監管人員素質。監管人員是監管職能的履行者,監管人員的素質直接關系和影響到監管的效果。所以應採取各種措施以提高監管人員的素質,主要包括:加強監管隊伍的培訓力度;建立學習型的組織;培育良好的組織文化;注意監管人員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等。
第五、構建一個由決策者、提供者和公共服務消費者組成的互動機制。讓決策者、提供者和公共服務的消費者之間有一個良好互動的結構是關鍵。決策者包括各級政府,生產者包括公共機構、非盈利組織、私人企業,公共服務的消費者即公民。三者之間的良好的互動制度結構,是政府履行好其監管職能和公共服務得以有效供給的重要制度條件。
4、不斷完善現行的價格機制
對公用事業的監管,集中體現在對其價格的監管上。公用事業的改革與發展關繫到國計民生,關繫到廣大社會公眾的切身利益,而且價格本身又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因此,公用事業民營化過程中政府應該建立並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的價格機制,以便於對民營化後的價格市場實施有力的管制,並切實維護好廣大社會公眾和民營企業的利益,從而在社會范圍內達成一種「雙贏」的局面。為此 ,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第一、確立保本微利的收費原則。公用事業除了具有一般行業的特點外,還具有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其公益性。這個特點決定了民營化後的公用企業必須按照成本加微利的原則進行收費。否則,公用事業將失去其公益性的一面,民營化的結果將損害到廣大社會公眾的利益,而政府也將會背離其公共角色。
第二、制定科學合理的價格標准。為確保民營化後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價格的科學合理,必須制定出一個科學的價格標准,以便於為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定價提供一個參照標准。政府應該組織有關專家學者、生產者和消費者為各項服務, 比如說自來水、煤氣、電信、照明、綠化、排水等制定一個合理的標准,以便於民營化後按照企業提供服務的質量按標準定價。
第三、積極引入價格聽證制度。所謂價格聽證制度是指制訂(包括調整)實行政府指導價格或政府定價的重要商品或服務前,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組織社會有關方面對制定價格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聽證。價格聽證制度是現代民主發展的產物,價格聽證制度的實行是對消費者的參與權、知情權的一種肯定,為規范價格行為,穩定市場價格水平,保護消費者權益提供了一種制度上的保障。因此,公用事業民營化過程中應該積極引入價格聽證制度,為公眾、企業和政府三者提供一個協商、對話的機制與平台,以便達成一個為各方所認同的價格。
第四、在發生爭議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專門的仲裁機制來解決。在這方面我國還處於探索階段。可以借鑒外國的經驗,從而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仲裁機制。美國調控公用事業價格以考慮經營者的收益、社會承受能力、透明度、對社會總體經濟增長的影響,調價理由和措施的公開性為原則,設立公用事業價格調節基金是一種常用的方法。英國對公用事業價格的規制是控制其價格水平,政府依法採用最高限價模型(RPI-X)來控制公用事業價格,價格調整主要取決於一定時期的通貨膨脹率和企業效率的提高。
5、注重培育和發展第三部門
在2005年9月11日閉幕的「加強行業協會、中介機構建設」論壇上,與會的各界人士形成了共識,行業協會構成了介於政府的法律管理和企業自主管理之間的一種群體的自律管理,是社會管理的必要補充。企業的民營化程度是發展行業協會的一個必要前提。行業協會的發展水平反映了當地的市場化水平和經濟規模,也是政府轉變職能的一個制度性出口。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於海指出,在「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和全社會大工業管理體制中,行業協會作為接企業和政府介組織,成為社會性行業管理主體之一的前景也是明確無疑的。
一方面,要培育和發展相關的社會中介組織。科學、合理的價格機制的形成有賴於發育良好的社會中介組織。公用事業產品價格的形成和調整必須以其運營的成本為依據,因而要求有關企業的成本資料具有準確性。受部門利益的影響,由生產部門提供有關資料難以完全准確。因而為了保證成本資料的准確性,應由資信良好的會計事務所或審計所等社會中介組織對公用事業項目的成本進行審計與核算,以保證其評估結果的准確性與客觀性,為合理的定價提供科學的依據。因此,培育和發展相關的社會中介組織已是當務之急和大勢所趨。
另一方面,培育相關行業的社團組織。這類組織的作用就在於加強行業內部的自律,下放政府以前無法下放的職能,減輕政府監管的難度。國外之所以民營化能夠非常成功,得到民眾的擁護,政府對企業的產品服務質量和價格的監管是一方面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行業協會的監督管理。例如,英國政府對的民營化後的水務企業每年只進行幾次抽樣的檢查,卻能保證廣大民眾用水的質量和安全,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廣大的行業協會和社會團體對這些企業的日常監管。
從各地制定的行業協會的職能中可以充分體現行業協會對民營化的重要意義。例如:依據協會章程或者行規行約,制定本行業質量規范、服務標准;參與地方或者國家有關行業產品標準的制定;通過法律法規授權、政府委託,開展行業統計、行業調查、發布行業信息,公信證明、價格協調、行業准入資格資質審核等工作;監督會員單位依法經營,對於違反協會章程和行規行約,達不到質量規范、服務標准、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參與不正當競爭,致使行業集體形象受損的會員,行業協會可以採取警告、業內批評、通告批評、開除會員資格等懲戒措施等等。
6、需要建立全面的民營化評估機制
建立完善的民營化評估程序是民營化中制定決策正確與否的重要依據。民營化的本意並不是完全推卸政府在公共服務領域中的職責,將所有的公共服務都民營化,而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公眾的服務需求。事實上,公共部門在服務中的表現並不必然就比私營部門差。米爾沃德和帕克對許多國家的許多行業關於公共企業和私營企業管理效率的可用資料進行了深人研究,並得出結論:沒有系統的證據證明公共企業的成本——效益低於私營企業。
第一、這就需要政府對民營化的對象進行深人分析,明確公共服務的性質,辨明在哪些領域使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進行競爭是合適的,選定適當的對象,明確民營化所要實現的具體績效目標、可供選擇的服務提供者以及由此產生的諸如談判、監督等方面的交易費用。將那些憲法和法律允許的,公共部門承擔不了或完成效果不好的公共服務交給私營部門提供。
第二、政府還要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比較可供選擇的民營化形式的優缺點,如具體的實施條件要求、有能力提供服務的私營部門的數量和能力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民營化方式。此外,政府還要為民營化設定清晰透明的程序,明確民營化過程中的招標、通告、竟標、監督和評價等方面的環節和標准。
第三、還應培育社會信用中介機構,倡導「第三方評估」。借鑒西方誠信國家的先進經驗,為完善信用體系,該依據超公正、獨立的原則,大力扶持專業性的社會信用評級機構。
7、拓寬公民參與決策信息溝通渠道
民營化的推行需要政府堅決支持,並鼓勵公眾在民營化過程中發揮積極的參與作用,這是民營化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民營化的實施無疑會侵犯某些群體和利益集團的利益,從而招致他們的一片反對聲。這時候,政府在做出決策之前要表明自己推行民營化改革的堅定立場,通過各種渠道向公眾進行有關民營化知識的宣傳,讓公眾明白實施民營化的原因和預計取得的成效以及公眾可以從中得到的好處等,表明民營化是為了調動各種資源和力量更好地為公共利益服務,消除公眾對改革的顧慮,取得他們的支持,並妥善解決民營化後可能出現的失業、服務價格上漲等問題。同時,政府要鼓勵公眾通過價格聽證會、意見咨詢和自願服務等方式參與到民營化方案的設計和服務的提供中來。
一方面,公民表達需求和監督提供者,即公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其利益訴求並藉助一定的渠道監督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另一方面,公民影響決策者,即當政府機關沒有作為時,公民有必要對決策者施加壓力和影響,迫使其對公民的偏好做出積極的回應。這樣,政府可以在決策過程中廣泛收集社會各方的利益和訴求信息,獲得民眾的支持,以便政府做出真正符合民意的科學合理的決策。
四、結語
總之,公用事業民營化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與困難,這就決定了我國公用事業民營化是一個漸進和緩慢的過程,決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況我國公用事業改革還剛剛處在起步的階段。因此,公用事業民營化中要注意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推進,不可貿然而進,從而影響到改革本身和社會的穩定。當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公用事業民營化過程中還要注意吸收和借鑒西方國家民營化改革的經驗,把國外成功的經驗和做法與我國公用事業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力圖從多個視角去分析和審視我國公用事業所處的現狀以及改革所面臨的困難與問題,探索出一條有符合我國國情的公用事業民營化之路。
參考文獻:
①史際春、肖竹:公用事業民營化及其相關法律問題研究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 2004年第4期。
②[美]E.S.薩瓦斯:民營化與公私部門的夥伴關系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③劉應明、伍岳:市政公用事業民營化及其法律問題 載《建築管理現代化》,2005 年第3期。
④朱鶯、馬國明、陳興濃:我國基礎設施民營化進程中政府激勵的探討,載《商業研究》,2002年第16期。
⑤徐宗威:法國城市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制度及啟示,載《城市發展研究》,2001年第4期。
⑥王海玲:西方公用事業價格管理,載《價格月刊》,2002年第5期。
⑦劉光華:國外公用事業價格規制,《價格月刊》,2002年第7期。
⑧200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制定的《上海市行業協會暫行辦法》。
⑨[澳]歐文。E.休斯:公共管理導論,彭和平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⑷ 介紹一下美國的GE公司
GE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的科技、媒體和金融服務公司,致力於為客戶解決世界上最棘手的問題。GE的產品和服務范圍廣闊,從軍火、飛機發動機、發電設備、水處理和安防技術,到醫療成像、商務和消費者金融、媒體,客戶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30多萬員工。約翰·弗蘭納里先生是現任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
GE公司的歷史可追溯到托馬斯·愛迪生,他於1878年創立了愛迪生電燈公司。1892年,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和湯姆森-休斯頓電氣公司合並,成立了通用電氣公司(GE)。GE是道·瓊斯工業指數1896年設立以來唯一至今仍在指數榜上的公司。
(4)上海思帕克融資擴展閱讀
早在1906年,GE就開始發展同中國的貿易,是當時在中國最活躍、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公司之一。1908年,GE在沈陽建立了第一家燈泡廠。1934年,GE買下了慎昌洋行,開始在中國提供進口電氣設備的安裝和維修服務。1979年,GE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建貿易關系。
1991年,第一家合資企業GE航衛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迄今為止,GE的所有工業產品集團已在中國開展業務,擁有12,000多名員工,並建立了50多個經營實體。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後市場的逐步開放,GE的金融業務也正積極尋求在中國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