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把錢放在信託公司和銀行,哪個更穩當
因銀行內控管理較嚴格,放銀行比較穩當。
❷ 信託理財可靠嗎
在理財產品中,信託是一種很穩定的理財方式,相比其他理財產品來說,它的風控做的也非常好。不過一點,信託門檻在100W,這也是考慮投資者後期的承擔能力,畢竟一個信託產品通常是付年息的。還有信託業有個剛性兌付,就是在合同期滿之後融資方如果沒有資金,必須兜底處理還本金。通常這種情況很少,一般只要選對公司,選對產品,到期都能正常兌付。所以相比之下,信託理財算是一種可靠的理財。
❸ 信託不保本,為什麼仍然有人說最靠譜
這里的靠譜並不是說保本才靠譜。高凈值群體青睞信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各個層面相對性的要靠譜很多。但是值得強調的是,這里的靠譜不能和信託沒出現過風險和「保本保息」等劃為等號。
下面從法律、監管、流程和現實這四個方面來分析,信託為什麼靠譜的真正原因。
一、法律層面上的靠譜
涉及信託的主要,有「一法三規」。一法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三規」指《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和《信託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
不僅如此,還有銀監會配套的相關管理規定,這里不再一一列舉。通過以上可以看到,國家對於信託有著嚴格的法律規定。這就決定了信託作為金融「正規軍」的合法性,與非法集資詐騙機構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從法律意義層面上,信託是靠譜的。
信託公司作為主要經營信託業務的金融機構,相對於銀行、保險公司和券商而言,並不為大眾所熟知。其實,信託公司作為四大金融機構之一,要接受嚴格的監管。
二、信託受銀保監會嚴格監管
根據《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信託監管部承擔信託機構准入管理。開展非現場監測、風險分析和監管評級,根據風險監管需要開展現場調查。提出個案風險監控處置和市場退出措施並承擔組織實施具體工作。指導信託業保障基金經營管理。銀保監會對信託業的監管相當全面,主要有:參與起草相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監管規則;對信託公司及其業務范圍實行准入管理;審查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制定從業人員行為管理規范;對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內部控制、資本充足狀況、償付能力、經營行為和信息披露等情況進行監管;實行現場檢查與非現場監管,開展風險與合規評估,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三、信託登記要貫穿產品全周期:
信託產品不是信託公司想發行就能發行的,想發行先登記!
《信託登記管理辦法》規定,信託機構應當在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發行日五個工作日前或者在單一資金信託和財產權信託成立日兩個工作日前申請辦理信託產品預登記(簡稱信託預登記),並在信託登記公司取得唯一產品編碼。
2017年9月1日,信託登記系統在原中國銀監會發布《信託登記管理辦法》生效當日上線運行。
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登「)是經國務院同意、由原中國銀監會批准設立並由其實施監督管理,現由中國銀保監會實施監督管理、提供信託業基礎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於2016年12月26日對外宣告成立。《信託登記管理辦法》第九條,信託登記信息包括信託產品名稱、信託類別、信託目的、信託期限、信託當事人、信託財產、信託利益分配等信託產品及其受益權信息和變動情況。
信託產品及其信託受益權登記,包括:預登記、初始登記、變更登記、終止登記、更正登記等。
對於投資者而言,信託登記貫穿於信託產品生命周期的各主要環節,發行、募集、設立、期間管理和終止等各階段的重要信息,並進行集合信託計劃信息公示,信託公司及其信託產品被全部置於「陽光下」,每個信託產品獲得唯一有效的產品編碼即「身份證」,為清晰辨認合法的信託機構和產品提供了條件。
中國信登對包括委託人、受益人等在內的敏感信息採取了多重嚴格的保密措施。
四、信託具有信託業的保障基金。此項對於投資者本金安全來說,更加安全
為防範和化解信託業的風險,國務院決定建立信託業保障機制。原銀監會和財政部共同研究出台相關制度,推動成立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匯聚信託業自身的力量來應對行業面臨的風險。
《信託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第十九條 具備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障基金公司可以使用保障基金:
信託公司因資不抵債,在實施恢復與處置計劃後,仍需重組的;
信託公司依法進入破產程序,並進行重整的;
信託公司因違法違規經營,被責令關閉、撤銷的;
信託公司因臨時資金周轉困難,需要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的;
需要使用保障基金的其他情形。
萬一出現極端情況,信託公司面臨破產、撤銷等,信託業保障基金可以發揮作用,及時化解風險。此外,信託公司如果出現短期資金周轉困難,可以向保障基金公司提出申請,並提交流動性困難解決方案及保障基金償還計劃,由保障基金公司審核決定是否使用保障基金,申請通過後有償使用。
五、信託具有賠償准備金,更加保證行業的安全性和公平性
信託賠償准備金指從事信託業務的金融企業按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用於賠償信託業務損失的風險准備金。我國《信託公司管理辦法》規定:信託公司每年應當從稅後利潤中提取5%作為信託賠償准備金,信託賠償准備金累計總額達到公司注冊資本的20%時,可不再提取。《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第163條規定了信託賠償准備金的具體用途,「從事信託業務時,使受益人或公司受到損失的,屬於信託公司違反信託目的、違背管理職責、管理信託事務不當造成信託資產損失的,以信託賠償准備金賠償」。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截至2018年4季度末,信託賠償准備金為260.71億元,同比增長17.90%。信託業的風險抵禦能力有了提升。
《信託公司管理辦法》
信託是專業的機構即信託公司管理的,相對於其他非金融機構(如P2P)的產品來講,還是相對安全的。
言簡意賅的回答:
綜上,用這么小的風險博取8%—10%的收益率自然是投資首選!
信託客戶群體多為: 高凈值個人、企業主、銀行、保險公司、上市公司等。 由此可見,信託仍是非常靠譜的一種投資工具!
信託有其特殊的功能,滿足投資者的需求。
一資產配置的需求信託購買起點是一百萬起,主要是面向高凈值人群,他們一般是合格投資者,即個人家庭金融資產300萬以上或年收入50萬元以上。
高凈值人士的投資方式並不是僅僅購買銀行理財,而是有更多的訴求,比如跑贏通脹,比如資產保值增值,他們也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因而購買比銀行理財收益稍高的信託是個不錯的選擇。
信託收益穩定、違約率不高目前信託收益大多數是比較穩定的,2年期的信託產品年化收益在8-9%左右,一百萬每年有近9萬的收益,這樣的收益能跑贏通脹。
雖然信託產品也有一些違約的情況,但只要風控措施完善,通過延期去處置資產或重組,違約的信託產品大部分最終能兌付,並非血本無歸。比如從過去10年多的政信信託來看,風險敞口規模遠低於銀行1.89%的壞賬率水平。
先分析一下提問,按照提問者的理解,因為信託不保本,所以就無法確保靠譜。字面意思邏輯上似乎成立,這是大多數人的主觀思維——靠譜=保本,但這實際背離了投資這一客觀行為的自身規律和邏輯。這一點,首先需要提醒大家。
目前,在固定類收益投資領域,信託仍是兼具安全穩健和收益適當兩大特性的首選。但必須銘記:沒有零風險的投資,沒有零壞賬的平台(機構),信託也不例外,目前信託行業資管規模20萬億元,行業不良率在1.5%(同期銀行理財不良率在1.7%(銀行理財資管遠超信託)),出現單體機構風險的機構有5家。
信託的相對靠譜如何體現呢??
三個維度去剖析:
一,信託行業層面從我國1979年成立第一家信託機構(現今的中信信託——行業龍頭)算起,信託行業已經發展了40多年時間(與改革開放同齡),正是這40多年的行業發展和沉澱,一共6輪行業整頓使的上千家信託公司,一步步、一層層篩選至今日的68家信託公司,目前信託行業正在經歷第7輪整頓,第69家信託公司或許將會來臨,而5家單體機構風險的信託公司在這一輪種也會有新的「命運啟示」,2007年銀保監會明確不再增發信託牌照,單張信託牌照價值百億,加之信託機構在國內是唯一可以橫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實體市場的金融機構,號稱萬金油,信託機構實控人或許會易主,但信託機構主體一定會仍舊存在,只不過時不時改頭換面,爭取最佳方式「面世」。
更有一法三規:《信託法》、《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信託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使得信託行業在 健康 、有序的法律框架下發展(類似網貸P2P行業今日已經消亡),另有中國信登、中國信託業協會、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在結構功能上輔助、完善整個信託行業。
二,信託公司層面股東實力強大——各家機構股東情況,見圖所示
一言概之,非富即貴。
在信託業務發展、資源稟賦上,信託公司股東實力雄厚,都大有裨益。
三,信託項目層面信託項目期限12個月-36個月,以18個月-24個月居多,期限不長而且資金量巨大,少則億元多則百億元,經過幾十年的行業沉澱,信託資金投向多半為國內的成熟行業、領域。
按資金投向可劃分為房地產信託、政府基建信託、工商企業信託、金融類信託
僅以房地產信託為例,過去十年是房地產行業的黃金十年,而該類信託項目也是最受信託投資者的喜愛,風控措施完備:有實物抵押,如土地、在建工程;房企實際控制人擔保、應收賬款質押等等以確保項目如期兌付,而且收益在年化7—12%,市場上也是有口皆碑。
以上!!!
信託由銀保監會進行監管,總共有68家信託公司,信託與銀行、保險作為銀保監會監管的對象,大部分信託公司都有國資委背景以及地方政府背景;過去由於行業內不成文的剛性兌付默認,許多投資人養成了習慣;覺得沒有風險;此外,在近幾年資管新規的發布,打破剛兌成為業界的認識。
希望更多投資人擦亮眼睛,充分理解收益及風險的關系。尋找專業的信託公司,才能將風險鎖在籠子里。
信託投資跟很多投資一樣不在於標的物本身,而在於收益跟風險能不能成正比。資金量大,風險承受能力強的投資人來說,信託投資是非常靠譜的。
看什麼角度來看信託,信託也有風險也有坑,相對來說信託項目經由專業人員尋找挑選,經過詳細盡調報告和經驗大神論證,有風控措施和償還邏輯,項目相對靠譜。相對那些依靠規模和高額利潤覆蓋風險的產品靠譜多了。
因為前面十幾年是剛性兌付,所以監管政策打破剛性兌付,從業人員就會拿過往 歷史 說服客戶,客戶就會很相信。
資產不跌,信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