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食物優融資

食物優融資

發布時間:2024-04-17 11:58:54

① 興盛優選即將完成 30 億美元融資,社區團購為什麼這么火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用到網路技術,而且我們也會在一些網購平台去購買一些東西。而且我們也會覺得,如果我們能夠擁有一個更好的平台去購買一些東西的話,我們能夠讓自己有一個更方便的行為,而且我們也能夠自己購買到更多物美價廉的東西,這其實對於我們來說是十分好的,而且我們也願意去這樣做。有時我們還會去尋找一些平台來讓我們有一個更加方便的購物行為,而且也能夠讓我們有一個更好的質量產品。

有一些網購平台已經意識到了這個機會,而且也有很多的網購平台都能夠付出實際行動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並且也能夠讓我們有一個更好的購物行為,這樣的話就能夠讓自己的平台有個更好的融資,而且能夠讓自己的平台有一個更好的關注度,並且能夠讓自己的平台獲得更多人的喜歡。興盛優選就是一個比較好的平台,而且也很多人都比較喜歡這個平台,並且也在這個平台上購買了很多的東西。興盛優選即將完成 30 億美元融資,社區團購為什麼這么火?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社區團購便宜。

其實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在購買物品的時候都想要購買一些比較便宜的物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的有動力,而且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的有成就感。有時候我們可能並沒有那麼多的生活成本,就讓自己有一個比較好的購物行為。而社區團購之所以這么火,就在於設計團購是能夠有一個比較便宜而且質量又好的產品的。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麼想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② 反互聯網而行,生鮮電商還有戲嗎

越來越多的東西都可以在網上買到了,包括生鮮和半成品食材。

作為電商的最後一塊肥肉,生鮮電商的熱度從2014年開始便是有增無減。電商巨頭都在布局生鮮業務,天貓、京東、亞馬遜、順豐優選、一號店、我買網等綜合型電商無一缺席。同時,垂直型生鮮電商也很受資本關注。本來生活、天天果園等相繼拿到數千萬美元融資,華為榮耀前總裁劉江峰辭職創辦的生鮮電商DMall尚未上線已獲億元天使。

同樣在2014年,半成品食材電商作為一種新的生鮮電商模式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隨後便不斷的有創業者開始嘗試,包括青年菜君、蔬客配達、小農女、新味、綿綿生活等。但這類服務在需求真實性、購買頻次、客單價、配送成本等方面也一直受到質疑。

那麼,生鮮電商和半成品食材電商的用戶需求是否存在?用戶為何選擇在網上購買生鮮,又因為什麼而產生過不好的體驗?

企鵝智酷發起了關於生鮮電商和半成品食材電商的在線調查,共有9645名網友參與。為提高數據的精準性和代表性,企鵝智酷已根據CNNIC公布的中國網民結構對樣本進行了抽樣匹配。以下便是這次調查的發現和結論。

生鮮電商普及率不足三成,但增長空間可觀

生鮮電商尚未進入到大規模普及階段,在網上購買過生鮮的用戶僅佔24.5%。但卻有將近半數的用戶表示未來有興趣嘗試,而這部分用戶則是生鮮電商的潛在用戶。完全不感興趣的用戶不足三成。可以說,生鮮電商在用戶規模和市場規模上還存在較大增長空間。

進口水果最受用戶青睞
在各種生鮮品類里,進口水果最受生鮮電商用戶的青睞,40.3%的用戶優先考慮購買進口水果,次之的分別是海鮮水產、國產平價水果和奶製品。購買意願最低的則是蔬菜。
從調查可以看出,生鮮電商用戶的需求集中在水果和海鮮這兩大品類中,尤其是水果。而從生鮮電商的運營來看,天貓、京東等一部分電商確實都將水果(尤其是進口水果)作為第一項分類置於生鮮頻道的第一屏,或將部分進口水果和海鮮作為推薦商品置於第一屏。除此之外,水果也是那些做單品類生鮮電商創業者的首選,比如天天果園、許鮮等。

天貓約占生鮮電商市場半壁江山
雖然目前生鮮電商市場上玩家眾多,但天貓占據了明顯的份額優勢,其滲透率達到43.8%,其後三名分別是京東、天天果園和順豐優選,滲透率介於11%到15%之間。

從數據可見,用戶滲透率的前五席幾乎都被綜合型電商占據。綜合型電商做生鮮有幾個明顯的優勢,包括流量積累帶來的入口優勢、品牌積累帶來的信任感以及用戶使用習慣的沉澱等,這些都是大部分垂直型生鮮電商短時間內難以企及的。

值得一提的是,垂直生鮮電商中用戶滲透率最高的天天果園剛剛獲得來自京東的7000萬美元C輪融資,兩者也將在水果品類上展開深度合作。京東要在生鮮市場上發力已是路人皆知,其O2O項目京東到家也在推動生鮮業務。

用戶對生鮮電商的最顯著訴求是「低價」

45.2%的用戶在網上購買生鮮的主要原因是價格更實惠。

然而生鮮本身卻面臨比其它品類更高的運營成本,其成本主要來自於冷鏈物流。因此,在自身的高運營成本和用戶的低價預期之間,生鮮電商還需要找到解決方法,如銷售高毛利的品類,如海鮮、凍肉、進口水果等。

另外,因為「省去自己去超市購買的麻煩」和「品類更豐富」而選擇網購生鮮的用戶分別佔31.5%和28.8%。因有機、進口等生鮮電商力推的食品概念而為之買單的用戶並不佔主流。可見生鮮電商的商品溢價能力還沒有形成。

用戶最介意的是生鮮的變質與損壞

半數用戶最忌諱的是買到與網上描述不一致的生鮮菜品,41.4%的用戶則介意其收到的生鮮菜品不新鮮。排除過度營銷和售假等情況,生鮮與網上描述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也是變質損壞。生鮮電商一直以來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生鮮的高損耗率,而這恰恰又是用戶最為看重的。

值得一提的是,介意價格貴的用戶僅佔三成。可以說,用戶雖然期望能夠買到低價的生鮮,但如果能夠保證生鮮的品質和新鮮程度,偏高的價格也並不會對用戶的體驗造成太大傷害。

生鮮電商用戶的高頻購買習慣尚未形成

雖然生鮮被認為是黏性高、重復購買率高的品類,很多綜合型電商平檯布局生鮮也是希望通過生鮮的這些特點來提高用戶對自身平台的黏性。但從調查數據來看,已形成高頻購買習慣的用戶並不多:一周買一次(或更多)的用戶佔12.4%,半月買一次的用戶佔11.1%。目前,偶爾購買的用戶佔大多數,高達65.8%。

半成品食材電商的用戶滲透較快

與生鮮電商一樣,半成品食材電商也尚未進入到大規模普及階段,在網上購買過半成品食材的用戶佔21.3%。但對於半成品食材電商這樣一個出現僅2年不到且具有非常強本地化特徵的業務形態而言,這樣的用戶滲透速度尚可稱得上快速。

另外,還有超過半數的用戶表示未來有興趣嘗試,這部分用戶則是半成品食材電商的潛在用戶。但由於用戶購買半成品食材跟「做飯」這一行為直接相關,所以,用戶的購買行為並不完全由購買意願決定。相比生鮮電商,這些表達出購買意願的用戶在未來的購買轉化率上會偏低。

「食譜化配餐」的價值尚未被認可

37.6%的用戶在網上購買半成品食材是因為能買到附近沒有的食材。這也是用戶對半成品食材電商最主要的訴求,其次則是價格便宜。

目前,一些高端定位的半成品食材電商(如綿綿生活、新味等)都在主打高端餐食的「食譜化配餐」概念,希望通過科學、營養的食譜搭配以及優質的食材產生溢價,提高客單價。但目前來,這都不是用戶的主要需求。

另外,用戶對於半成品食材帶來的便利性也沒有表現出很強烈的需求。可以猜測,目前會在網上購買半成品食材的人大部分還是那些有做飯習慣的人,而通過依靠便利性和食譜來降低門檻、提供增值價值等方式來挖掘增量用戶的做法還沒有明顯的效果。

用戶尚未形成規律的食材購買習慣

在購買習慣方面,8.3%的用戶表示按天訂購,即當天預定第二天的食材;7.5%的用戶則是按周訂購,即一次性預定一周所需的食材。其餘超過八成的絕大部分用戶並沒有形成規律的訂購習慣。

在國外,按周訂購是半成品食材電商中比較重要的一種模式,採用這種模式的代表就是剛剛邁入獨角獸俱樂部的BlueApron,它每周給用戶遞送三頓飯所需的食材。然而在國內,尚沒有哪家半成品生鮮電商採用這一模式。

另外,已形成高頻購買習慣的用戶也比較少,半月內至少會購買一次半成品食材的用戶佔20.7%。超過七成用戶僅是偶爾購買。

關於最後一公里,接受「自提模式」的用戶僅三成

如何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是讓大部分生鮮和半成品食材電商都頭疼的問題。為降低配送成本,一部分生鮮電商和半成品食材電商都選擇在社區或地鐵站旁自建自提點或自提櫃,通過讓用戶自提的方式來取代「最後一公里」的人力配送。而水果電商許鮮的創始人更是說過:最後一公里是一個巨大的障礙,不應在早期考慮解決它。

而從調查結果來看,還是有71.2%的用戶更希望能夠享受配送到家的服務,其餘三成用戶表示更喜歡或不排斥自提的方式。所以目前來看,用戶對最後一公里的服務還是有著比較高的要求。

在這方面,京東則在加大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的力度。京東到家上所購買的生鮮可承諾在兩小時內送達。但對於大部分創業公司來說,他們不像京東已在物流配送領域積累多年,其提供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的成本也將不可避免的轉嫁到用戶身上。

結語:生鮮電商創業者們該怎麼做?

生鮮電商是一塊有著萬億市場規模的大蛋糕,也是國內電商領域內僅存的「處女地」之一。電商巨頭進入、各路VC追捧都表明了生鮮電商這一業務形態已經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賽富基金合夥人閻炎曾表達過這樣的觀點:生鮮電商在初期需要大量的投入,但市場培育起來之後,其後發的增長勢能將非常驚人。

麥肯錫也傳遞出樂觀的信號,其在《2015年中國數字消費者調查報告》中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用戶在一年中平均購買生鮮的次數為24次,排在常溫食物、游戲類產品和電子票務之後,位列第四,若是只看實物類商品,則可排名第二,需求明顯、潛力巨大。

那麼,生鮮電商什麼時候會迎來真正的爆發?或許還需要些日子。

從用戶使用率來看,生鮮電商和半成品生鮮電商的用戶普及率均在20%左右,而感興趣的用戶則能佔到半數,這部分用戶的轉化率和轉化速度將直接影響生鮮電商市場的增長。而在那兩成的用戶中,形成了較高頻或規律性重復購買習慣的用戶又只佔不到20%。若未來不能形成一定的用戶黏性和復購率,那麼生鮮電商的商業模式都將受到質疑。

從用戶需求來看,目前大部分用戶對生鮮電商的主要訴求還是「低價」,而生鮮電商想要的並不僅僅是這樣,它們更希望通過提供優質和稀缺的食材來提高商品的溢價能力。這也是大家爭相進入生鮮領域的目的之一:追求生鮮商品的高毛利。但目前來看,大部分生鮮電商仍處於虧損狀態。

目前,生鮮電商市場幾乎是綜合型電商平台的天下,天貓占據市場的絕對份額優勢,京東和順豐優選的市場份額也比較可觀。生鮮電商是否只能是巨人的游戲,垂直型生鮮電商和新入局的小規模玩家還有機會嗎?答案是肯定的。

一方面,生鮮電商市場巨大,足以容納目前的所有玩家;另一方面,生鮮電商難度較高,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可以製造出相應的壁壘,就看你選擇如何切入。

首先,冷鏈物流和「最後一公里」並非是一道跨不過去的坎。

生鮮的電商化難度大,其運營成本也很高,而這個成本主要就來自於物流,尤其是冷鏈物流。無論是自建冷鏈物流還是搭建「干線網+最後一公里」的物流網路都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這使得物流能力成為了大型電商的優勢。而中小型玩家則需要想明白,如何優化自己的物流成本。

一些中小型生鮮電商搭建了「冷鏈+普通物流」的網路,其中冷鏈布局在干線物流中,最後一公里則採用普通物流配送,以適當降低成本。而也有更大膽的生鮮電商通過足夠高效的供應鏈銜接直接去掉了冷鏈物流,並通過布局自提點進一步砍掉了最後一公里的配送。

另外,新入局者也可以考慮對冷鏈物流依賴較低的品類,利用已有的第三方物流或通過共享閑置人力資源的方式,緩解最後一公里成本。

其次,做不了「大而全」,還可以做「小而美」。

互聯網+協同製造互聯網+創業創新互聯網醫療移動互聯網互聯網+二手市場互聯網+食品互聯網+外貿互聯網+家居互聯網+家電互聯網+超市互聯網+購物中心互聯網+百貨
天貓、京東等綜合型電商利用自身平台和流量優勢,可以通過讓商家入駐的方式布局全品類,並迅速擴張到全國各個城市。這樣的業務形態能快速獲得規模,但也並非都是優勢。從上游的選品、供貨、產品質量把控到物流、營銷、運營、管理等,生鮮電商的整體運營能力很重要,而平台模式將使得運營者失去對這其中大部分環節的把控。

因此,生鮮電商創業者可以從本地市場切入,選擇一個或幾個垂直品類,深度介入並整合供應鏈,包括上游的農業基地直采、中游的B2C平台和倉儲物流建設、下游深入社區的O2O布點等,基於品類和地域形成自己的資源壁壘。在此基礎上,再考慮品類和市場的擴張。

順豐優選總裁崔曉琦總結過,生鮮電商是一門「上游滲透到基地,中間控制物流,末端抓住用戶群,最終降低損耗率,提高配送體驗,控制物流成本」的非常復雜的生意,目前,大家都還在這其中摸索。

③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是什麼

自區塊鏈在國內掀起熱潮以來,整個行業都在不斷地探索各類落地場景,真可謂區塊鏈如此多嬌,引得無數創業者競折腰。那麼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這個賽道的優勢何在?傳統的模式存在哪些痛點?區塊鏈能夠創造出哪些新的商業模式來解決這些難題?區塊鏈創業公司們又當如何切入這個領域?
全球著名債券評級機構穆迪曾給出過127個區塊鏈案例,從積分到交易清算,從文件存證到供應鏈管理,從跨境支付到供應鏈金融,各種應用層出不窮。
而在如此眾多的應用當中,又屬供應鏈金融領域備受矚目,商業化落地的進展較快。
這是因為首先,供應鏈金融這個場景具有萬億級別的市場規模,天花板足夠高,其次,這個場景天然需要多方合作,卻又沒有一個傳統中心化的機構在治理,需要用區塊鏈來建立信任,同時,在技術上這個場景並不需要高並發,目前的區塊鏈技術能夠滿足。
1、供應鏈金融是萬億級別的市場
供應鏈金融(Supply ChainFinance):是指將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以及與其相關的上下游企業看作一個整體,以核心企業為依託,以真實貿易為前提,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方式,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的綜合性金融產品和服務。
根據融資擔保品的不同,金融機構將供應鏈金融分為在應收賬款類、預付類和存貨類融資,其中應收賬款類的規模尤為巨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末,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2.6萬億元,同比增長10%,這其中產生了企業巨大的融資需求。而相比於巨大的應收賬款,2015年我國年商業保理量僅在2000億元左右,可以看出,還有大量供應鏈需求沒有被滿足,因而供應鏈金融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2、區塊鏈如何解決供應鏈金融的痛點
痛點1: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融資難,成本高
由於銀行依賴的是核心企業的控貨能力和調節銷售能力,出於風控的考慮,銀行僅願意對核心企業有直接應付賬款義務的上游供應商(限於一級供應商)提供保理業務,或對其下游經銷商(一級供應商),提供預付款或者存貨融資。
這就導致了有巨大融資需求的二級、三級等供應商/經銷商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供應鏈金融的業務量受到限制,而中小企業得不到及時的融資易導致產品質量問題,會傷害整個供應鏈體系。
區塊鏈解決方案:
我們在區塊鏈上發行,運行一種數字票據,可以在公開透明、多方見證的情況下進行隨意的拆分和轉移。
這種模式相當於把整個商業體系中的信用將變得可傳導、可追溯,為大量原本無法融資的中小企業提供了融資機會,極大地提高票據的流轉效率和靈活性,降低中小企業的資金成本。
據統計,過去傳統的供應鏈金融公司大約僅能為15%的供應鏈上的供應商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而採用區塊鏈技術以後,85%的供應商們都能享受到融資便利。
痛點2:作為供應鏈金融的主要融資工具,現階段的商業匯票、銀行匯票使用場景受限,轉讓難度較大。
商業匯票的使用受制於企業的信譽,銀行匯票貼現的到賬時間難以把控。同時,如果要把這些債券進行轉讓,難度也不小。
因為在實際金融操作中,銀行非常關注應收賬款債權「轉讓通知」的法律效應,如果核心企業無法簽回,銀行不會願意授信。據了解,銀行對於簽署這個債權「轉讓通知」的法律效應很謹慎,甚至要求核心企業的法人代表去銀行當面簽署,顯然這種方式操作難度是極大的。
區塊鏈解決方案:
銀行與核心企業之間可以打造一個聯盟鏈,提供給供應鏈上的所有成員企業使用,利用區塊鏈多方簽名、不可篡改的特點,使得債權轉讓得到多方共識,降低操作難度。
當然,系統設計要能達到債券轉讓的法律通知效果。同時,銀行還可以追溯每個節點的交易,勾畫出可視性的交易流程圖。
痛點3:供應鏈金融平台/核心企業系統難以自證清白,導致資金端風控成本居高不下
目前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中,銀行或其他資金端除了擔心企業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以外,也很關心交易信息本身的真實性,而交易信息是由核心企業的ERP系統所記錄的。
雖然ERP篡改難度大,但也非絕對可信,銀行依然擔心核心企業和供應商/經銷商勾結修改信息,因而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去驗證交易的真偽,這就增加了額外的風控成本。
區塊鏈解決方案:
區塊鏈作為「信任的機器」,具有可溯源、共識和去中心化的特性,且區塊鏈上的數據都帶有時間戳,即使某個節點的數據被修改,也無法隻手遮天,因而區塊鏈能夠提供絕對可信的環境,減少資金端的風控成本,解決銀行對於被信息篡改的疑慮。
3、區塊鏈公司該如何切入供應鏈金融
在市場選擇上,我們認為區塊鏈初創公司應選擇天花板足夠高的細分領域,比如家電、汽車、零售、服裝、葯品行業等。這些行業一方面市場廣闊,另一方面其供應鏈管理的基礎設施較完善,上區塊鏈的先期成本較小。
我們認為區塊鏈公司切入供應鏈金融一共有兩種模式。
第一種是直接與核心企業/平台合作,為其提供區塊鏈底層解決方案,在積累足夠多數據之後,通過搭建聯盟鏈,對接資金方提供金融服務。(聯盟鏈模式)
鑒於區塊鏈本身不能解決風控的問題,現階段企業級的風控還是需要圍繞著強勢的核心企業,同時,獲得核心企業的支持還可以有效解決獲客的問題,因為一家大型核心企業一般都會有上千家的各類供應商。
目前,國內的區塊鏈公司從核心企業切入的包括布比、網錄科技等,布比推出了一個專為供應鏈金融打造的聯盟鏈「布諾」,將銀行、核心企業、保理公司等都鏈接起來,布諾立足廣州深圳,輻射東南區業務,深挖供應鏈金融領域,此前與壹鋼網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第二種模式是從提供供應鏈管理服務入手,比如溯源、追蹤、可視化等,將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整合到一起,在此基礎之上從事金融服務。(私有鏈模式)
這種模式相當於用區塊鏈搭建起了一個應用場景。就如同當年的支付寶,如果馬雲當年直接就做支付寶,很難做起來,因為沒有應用場景,所以先做了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淘寶。有了淘寶以後,支付寶作為中心化信任場景出現,將其他應用嫁接在支付寶上,才成就了螞蟻金服。
目前在國內的區塊鏈公司中,採取供應鏈服務模式切入的包括BITSE,食物優等。
比如VeChain提供一種防偽溯源的方法,通過給每個商品植入一個NFC晶元,將商品注冊到區塊鏈上,使其擁有一個數字身份,再通過共同維護的賬本來記錄這個數字身份的所有信息,達到驗證效果。目前Vechain產品已經對接了10多家行業標桿客戶,數百萬個ID運行在鏈上。
4、三個步驟打造供應鏈金融交易所
從實現路徑來看,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可以通過三個步驟來實現。
作為前提,我們需要先打造一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聯盟,聯盟的參與者包括供應鏈金融平台,核心企業、專業的金融中介機構、資金方、保理機構等。
每個參與者都需要承擔相應的義務,比如平台負責提供供應鏈信息,客戶信息這些類似水電的基礎服務,而核心企業了解行業狀況,對供應鏈上的企業具有掌控力,負責風險控制。
專業的金融中介機構可以對平台信息進行整合分析,提供定製化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比如個性化的區塊鏈電子票據。資金方包括銀行、互聯網金融機構等負責對接相應風險偏好的客戶。
聯盟鏈搭建好之後,就可以開始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數據上鏈,將供應鏈聯盟里的數據放到鏈上,利用區塊鏈的特性使其不可篡改,並提供數據的確權,溯源等服務。
第二步,資產數字化,把倉單、合同、以及可代表融資需求的區塊鏈票據都變成數字資產,且具有唯一、不可篡改、不可復制等特點。
第三步,數字資產的交易,供應鏈金融平台將轉變成一個金融資產交易所,將非標的企業貸款需求轉變成標准化的金融產品,進行代幣化,對接投融資需求,進行價值交易。
最終,區塊鏈技術將能有效地增強供應鏈金融資產的流動性,調動新型的融資工具和風控體系幫助覆蓋中小企業融資的長尾市場,催生供應鏈金融即服務。

閱讀全文

與食物優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0下列不屬於外匯風險的是 瀏覽:444
融資保證金比例與融資上限 瀏覽:329
移動互聯網醫療融資 瀏覽:159
濟寧有那些融資平台 瀏覽:524
成都帝舵售後服務我信國際金融中心二號樓 瀏覽:255
股票口罩概念 瀏覽:383
邁特醫療股票 瀏覽:384
軍工細分龍頭股票 瀏覽:770
金融機構大額交易發生後 瀏覽:122
定期理財與貨幣基金哪個更安全 瀏覽:827
基金理財年利潤多少合適 瀏覽:363
關於我行代理貴金屬優勢的說法 瀏覽:772
金融機構監管文件 瀏覽:539
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會計分錄 瀏覽:602
融資租賃牌照價值 瀏覽:377
金一文化交易軟體 瀏覽:318
天富寶貴金屬官網安全嗎 瀏覽:894
三立期貨全國服務中心 瀏覽:48
興證期貨郵箱 瀏覽:406
保險公司業務員傭金如何扣稅 瀏覽: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