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機器人融資事件

機器人融資事件

發布時間:2024-06-09 13:28:03

① 物流機器人極智嘉完成新一輪融資,該企業完成融資後對市值有何影響

全球物流機器人公司極智嘉宣布了自己已經完成了1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並且是由英特爾資本,祥峰成長基金和清悅資本共同出資,本次融資的主要目的則是為了加快全球市場的拓展,通過持續推動底層技術的研發和產品,創新作為重點,極智嘉作為一家物流機器人企業,主要為全品類物流機器人產品和全場景解決方案,通過賦能企業實現物流智能化的升級,目前在全球已經擁有眾多的客戶,在本次融資之前就已經完成了D輪融資並且銷售,訂單的金額也已經超過了20億人民幣,收入超10億人民幣,目前業務還在不斷的持續增長,訂單相比之前也實現翻番的狀態。

② 融資30億,微創醫療機器人的故事怎麼講

雷鋒網消息,近日,上市公司微創醫療發布公告,旗下微創(上海)醫療機器人有限公司(簡稱「微創醫療機器人」)已完成總額30億元(人民幣)融資。其中15億人民幣來自直接增資,另外15億來自微創股權轉讓款,並引入了包括高瓴資本、北京磐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貝霖資本、天津遠翼元福、易方慧達創業投資(廣東)合夥企業在內的多家戰略投資者。

本輪投資完成後,微創醫療機器人的估值將達到225億元,將仍為公司的附屬公司。

微創醫療的官網顯示,其總部位於中國上海張江科學城,已上市產品300餘個,覆蓋心血管及結構性心臟病、電生理及心律管理、骨科與軟組織修復、大動脈及外周血管疾病、腦血管與神經科學、內分泌管理等生命 科技 、外科及醫療機器人,泌尿、婦科、呼吸、消化,醫美及康復醫療、體外診斷與影像等十大業務集群。

作為眾多業務線中的一員,微創醫療機器人的應用對象,和它的名字一樣——微創傷外科。

微創醫療機器人主要 探索 靈巧機器人、智能控制、信息感測等領域的技術,提供以腔鏡手術機器人、關節手術機器人、三維電子腹腔鏡為代表的多科室一體化智能微創傷手術產品。

2015年,微創醫療機器人成立,旗下有幾款核心產品。

作為輔助工具,「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是由圖像台車、患者手術平台、醫生控制台組成的,可以為醫生提供了立體真實反應解剖位置。手術器械優化人體力學,可以在狹窄空間中充分施展高靈活運動能力。

「鴻鵠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則是面向骨科醫生的「拿不穩,截不準,看不到」等3大難題。微創醫療機器人創始人孫洪斌表示,「鴻鵠」已經獲得國家批准,進入綠色通道,接下來將會擴大產品的量化生產,建立自己的全鏈條產品線。同時,與戰略合作方擴大市場規模和核心競爭力。

融資在很大程度取決於所在賽道的未來想像力,醫療機器人正是如此。

據雷鋒網了解,按照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的分類,醫療機器人可分為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輔助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四大類,主要用於傷病人員的手術、康復、救援和轉運。

其中,手術機器人大類包括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矯形外科機器人系統、神經外科機器人系統、可操縱的機器人導管、及其他臨床手術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包括幫助護士進行輸液、配葯、體檢、情緒撫慰的機器人。

整體來看,康復機器人占的比重約為41%,輔助機器人為17%,手術機器人為16%。

在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楊廣中表示,醫療機器人是目前國內機器人市場最有發展前景的領域。未來,應用機器人最多的領域或不再是 汽車 行業,而是醫療行業。

國內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也在快速增長。當前,我國醫療機器人占服務機器人領域比重已經達到了約30%,2019年國內市場規模達到了約40億美元。

另外,國內醫療機器人及其核心技術也在監管層面不斷獲批。

從國內看,通過CFDA認證的醫療器械產品主要包括:天智航的骨科醫療機器人(2010,國內最早);安翰醫療的膠囊機器人;三壇醫療的激光定位系統;Remebot推出的「睿米」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系統(2018)。

以「睿米」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系統為例,它採用手術治療帕金森綜合症方法稱為腦深部電刺激術,需要將毫米粗細的電極,精確植入到患者丘腦底部猶如花生米大小的特定神經核團內,對靶點定位的精準性要求極高,且只有在特定的部位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精度1-2mm。

龐大的 社會 需求和產品表現的不斷成熟,也滿足了人們對醫療機器人行業的期待。

從市值角度看,目前微創醫療市值是568.49億人民幣。上述提到的天智航發展迅猛,8月18日,天智航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截止到9月11日,天智航的市值也達到了292.49億元。

此外,博實股份的參股公司思哲睿醫療主從一體式手術機器人已完成型式檢驗,目前處於臨床啟動階段;微創腹腔手術機器人系統目前進入型式檢驗階段。

雷鋒網了解到,2018年,成立於德國慕尼黑的思靈機器人也在醫療和工業製造領域布局。據36氪報道,在醫療方面,思靈機器人可以應用於骨科、神經外科、腔鏡、康復理療等許多醫療場景,搭載思靈機器人自研的「機器大腦」和操作系統,可以適應手術機器人末端的不同功能,同時保障安全性。

該產品已經拿到國內相關醫院及醫療類機器人公司的訂單,預計可以在明年通過醫療認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融資的一個關鍵角色——高瓴資本。

高瓴資本是醫療賽道的大玩家。擅長投資消費、TMT、企業服務、醫葯四大領域的高瓴資本,在今年大舉進軍醫療 健康 產業。23億元獨家全額凱萊英定增、12億元領投華蘭生物、11億元定增凱利泰。

有數據統計,2005年創立以來,高瓴資本已在全球醫療 健康 產業累計投資160餘家企業,國內企業100家,海外企業60家,上面提到的思靈機器人也是高瓴資本的跟投項目之一。

今年,高瓴資本宣布正式成立高瓴創投,首期規模100億元,專注於投資早期創業公司,並將生物醫葯及醫療器械作為重點覆蓋的領域之一。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表示,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已經到了寒武紀階段,即大爆發階段,各種各樣的物種全部出現,這些現象背後,既有監管的原因,也有市場經濟的原因。「我們是堅定的重倉大 健康 大醫療行業,我們在這個行業已經投資了1200億人民幣。」

可以看到,國內的醫療機器人行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我造血」能力,無論是機器人本身的技術還是醫護人員對醫療機器人的操控能力,以及產業發展環境,都還在培育的過程中。

而且,隨著產、學、研、投等幾大要素的相互帶動,醫療機器人與人工智慧5G網路、AR/VR等前沿技術的交叉融合,醫生、患者與機器人之間的交互水平會進一步提高,並對數據、物體和環境等有更精準的感知。

但是,正如天智航自己所說的那樣,骨科手術導航定位機器人業務,存在產能利用率較低、研發周期長、市場開發尚存有不確定性、研發費用均未資本化、未來將承擔大量資本性支出的情況,未來盈利時間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在產品實現規模化銷售前,公司需要持續進行投入。

除此之外,機器人進入臨床手術尚處於起步期,增進醫院、醫生、患者對骨科手術機器人的認知程度尚需一定時間。

③ 地平線機器人再獲長城汽車戰略投資,2021年已宣布完成3次融資


作者:苗正

編輯:tuya


據公司情報專家《 財經 塗鴉》消息,2021年2月8日,地平線獲得長城 汽車 (601633.SH)戰略投資。地平線官方稱, 此次合作雙方將以高級輔助駕駛(ADAS)、高級別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方向為重點 ,共同 探索 汽車 智能 科技 ,開發市場領先的智能 汽車 產品,加速智能 汽車 的研發與量產落地。雙方並未宣布融資數額。

2021年2月6日,也就是此次戰略投資的兩天前, 地平線剛剛宣布了獲得來自舜宇光學 科技 (集團)有限公司(2382.HK)的戰略投資 。雙方並未公布戰略投資數額。

在自動駕駛 汽車 產品中, 汽車 往往需要激光雷達或者攝像頭來採集路面信息。地平線作為晶元廠商,並沒有完整的攝像頭或激光雷達生產製造能力,因此舜宇光學對地平線的投資,將會強化地平線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力。截止至此,長城 汽車 、地平線、舜宇光學已然形成了車到晶元再到雷達的完整自動駕駛鏈條。

此次融資是地平線在2021年的第三次融資。第一次融資於2021年1月7日時, 地平線獲得了4億美元的C+輪融資 ,由Baillie Gifford、雲鋒基金、中信產業基金、和寧德時代聯合領投,參與本輪投資的其他機構還包括Aspex 思柏投資,CloudAlpha Tech Fund,和暄資本,Neumann Advisors,日本 ORIX 集團,山東高速資本,英才元資本,元鈦長青基金和中信建投等。地平線方面表示,該公司會將資金主要用於加速新一代 L4/L5 級 汽車 智能晶元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以及建設開放共贏的合作夥伴生態。

此外, 2020年年末,地平線完成了C輪融資,融資額為1.5億元 ,由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高瓴創投、今日資本聯合領投。

目前國內來看,地平線是唯一擁有車規級智能晶元前裝量產的 科技 企業,並已經形成覆蓋從 L2 到 L3 級別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晶元方案的完整產品布局。而步入2021年, 汽車 產業由於技術升級,缺乏晶元情況愈演愈烈,地平線對於 汽車 晶元的深耕為其收獲了不小的 社會 和資本影響力。

2021年2月5日,也就是地平線在和舜宇光學簽下戰略投資協議前一天, 地平線公布了一項名為「自動駕駛狀態的檢測方法、裝置、系統以及電子設備」專利 ,涉及車輛技術領域,該專利於2019年7月30日申請,申請公布號為CN112326258A。

這項專利涵蓋的內容很多,如獲取車輛的運行狀態、檢測車輛的設備信息狀態,都是對自動駕駛技術進行工程化、商品化的必備技術。

不僅如此,地平線明星產品,車規級智能晶元征程3,採用的是TSMC 16nm FFC 工藝。 該製程並非目前全球范圍內最高規格的製程,同時國內晶元代工企業,如中芯國際,也能完成該製程的晶元生產 。這也就意味著征程3不會出現設計無法流片,流片無法量產的窘境,對於企業擴大產品銷售規模來說是一件好事。

但與之相對的, 雖然地平線在國內領域鮮有勁敵,海外多家晶元巨頭如英偉達、高通、英特爾都在進軍 汽車 晶元領域 。以英特爾為例,自英特爾收購全球頂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公司Mobileye以來,英特爾就組建了一個專門的自動駕駛聯盟,以實現晶元企業到車企之間的無縫銜接,最終目的為形成對自動駕駛產業鏈條的完整控制。

為了迎戰,地平線即將推出面向 L3/L4 級別自動駕駛的旗艦級征程 5 晶元,基於 汽車 功能安全(ISO 26262)ASIL D級別的產品開發流程體系打造,具備 96 TOPS 的 AI 算力,同時支持 16 路攝像頭感知計算。從產品角度來說,征程5已達到業內頂尖水平。

汽車 是重資產、重工業的代表,設計產業鏈極其復雜。自動駕駛聯盟的建立,對於地平線來說無異於鑄造高牆,以產生瀑布效應,進而阻止諸如像地平線這樣的創業公司深入產業鏈核心。所以地平線想要突圍,最好的辦法仍是尋找更多的自主品牌尋求合作。


④ 「擎朗智能」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軟銀亞洲領投

2020年12月30日,上海擎朗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宣布完成C輪融資,由軟銀亞洲風險投資公司(SoftBank Ventures Asia)領投,這是該公司在今年內完成的第二輪融資,總融資額達數億元人民幣。本輪融資主要用於進一步加深擎朗配送機器人在國內餐飲市場的滲透、海外市場拓展以及醫療等新事業部的橫向發展,沖盈資本擔任本輪獨家財務顧問。

此前,擎朗智能在2020年3月完成了B輪融資,今年年初、年末兩輪融資總金額達數億人民幣。

擎朗智能成立於2010年,是一家全球領先的以智能服務機器人為核心,面向餐飲、醫療、酒店、 娛樂 、零售、場館、政務、商務辦公、房地產、社區養老、銀行、郵政、金融、保險、機場、車站等商用場景,提供全新智慧無人配送解決方案的人工智慧企業及室內無人駕駛專家。

擎朗機器人全家福

截至目前,擎朗已迭代發布十餘款產品,並均實現線下商業場景落地,拓寬了無人配送機器人的服務領域與應用場景。目前擁有1000+人的團隊,並在全國23個城市設立了分公司,同時承擔獲客和運維的工作。同期還建立了全球第一條移動服務機器人量產產線、通過安全的機器人架構和全方位服務體系,為全球客戶提供適合自身環境的全新智慧解決方案與品質服務。

創始人李通紮根機器人行業近20年,曾在微軟亞洲工程院 Incubation Team ,參與微軟機器人操作系統項目Robotic Studio項目開發,於今年入榜財富雜志(FORTUNE)"2020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以及36氪"36位36歲以下了不起的創業者"。

新冠疫情期間首個智能抗疫隔離點「杭州省委黨校」

公司核心團隊也大多具備10年以上的機器人研發經驗。擎朗智能在在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及核心感測器方面擁有核心競爭力,首創商用級室內定位導航系統,智能調度系統等,具備一整套完整供應鏈,可實現大規模量產,降低生產成本。

截至2020年10月,擎朗智能產品系列中的送餐機器人已在4.6萬億餐飲市場中佔有率排名第一,全球市場份額高達80%以上,已與10000多家B端客戶合作,服務8000萬+人次,實現了大規模量產商業化落地。此外,擎朗智能已與65%的百強餐飲品牌達成了合作,為海底撈、外婆家、廣州酒店、豐茂烤串等知名餐飲企業,提供無人配送餐飲機器人解決方案。

全球首家智慧圖書館「熊本森都心廣場圖書館」

與國內相比,海外市場人力成本更高,無人配送市場需求更大。在佔領國內市場的同時,擎朗智能也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截止至2019年第三季度,已進軍美國、加拿大、英國、西班牙、德國、義大利、希臘、 比利時、丹麥、匈牙利、泰國、紐西蘭、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多明尼加、阿聯酋等60+海外國家與地區。被BBC、NBC、路透社等多家海外媒體多輪報道,向海外傳達了中國智造的 科技 魅力。

全球首家機器人咖啡館「韓國大田Storant咖啡館」

李通表示,醫療市場是個快速發展市場,以往的變化比較慢,周期長,而疫情大大壓縮了醫療行業的變化周期。新冠疫情期間,擎朗機器人在第一時間積極行動,開展"智能抗疫,馳援全國疫區"計劃,馳援數百台機器人送達全國各地疫情重災區,包含武漢協和醫院、方艙醫院等近200個醫院和隔離點,通過醫療物資、醫患的餐食配送,從而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減輕醫護人員工作負擔,節約醫用防護用品。大大推進了擎朗在醫療場景下的落地。

李通表示,機器人應用在疫情之前已經在生活中有相當規模的應用和普及,而疫情加速了機器人應用被大家認知的過程。另一方面,疫情對配送機器人領域是個"大考",而結果已證明配送機器人在這種應急考試中是能夠快速應變並承擔工作的。疫情之後,無人配送機器人行業會快速並持續地推廣開去,預計2-3年後在一線城市的商圈中可能都會看到機器人的身影。

助力打造國內首個智能食堂「北大家園食堂」

軟銀亞洲合夥人丁海鵬表示:"今年的疫情對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沖擊,服務機器人的逐漸普及解決了眾多商家在招工、配送、消殺等方面的煩惱。作為服務機器人行業的領軍企業,擎朗以其機器人極高的性能以及技術團隊高效的響應速度,讓大量客戶實現快速智能化轉型。擎朗的團隊已在行業深耕長達10年,我們看好他們在更多行業領域以及全球市場的拓展能力,通過優秀的機器人產品去更好地協助客戶提升商業效率。"

此次軟銀亞洲投資擎朗智能,對於擎朗在海外尤其是亞洲市場的拓展起到1+1大於2的效果,共同 探索 提供覆蓋全球的周邊生活智慧無人配送的解決方案。

閱讀全文

與機器人融資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風險大還是理財 瀏覽:836
牛的價格會漲嗎 瀏覽:287
近兩個月日元兌人民幣匯率 瀏覽:724
金融公司分部經理 瀏覽:660
中信信託代持 瀏覽:894
金融機構315活動宣傳 瀏覽:595
中國外匯指定銀行 瀏覽:791
公司金融的案例分析題 瀏覽:820
生產毫米波上市公司 瀏覽:38
2014年7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 瀏覽:372
企業貸款股東 瀏覽:162
杠桿租賃項目融資案例 瀏覽:982
全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工作會議 瀏覽:74
融資擔保劃轉什麼意思 瀏覽:132
購買銀行理財能開資產證明么 瀏覽:715
融資買入錢到賬 瀏覽:940
香港澳門人士買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135
金融外包公司條件 瀏覽:802
金融類公司如何注冊 瀏覽:607
國債期貨1512價格 瀏覽: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