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民間融資創新管理試點

民間融資創新管理試點

發布時間:2024-07-03 17:07:11

1. 中小企業融資管理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企業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中小微企業發展。目前我國中小型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有兩種:分別是自有資本和民間資本融資和銀行或金融機構的債務融資。

企業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中小微企業發展。目前我國中小型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有兩種:分別是自有資本和民間資本融資和銀行或金融機構的債務融資。而分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主要還是這兩個原因,一個是內部原因:中小企業治理結構不完善、信用狀況不佳以及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特點決定其融資成本高。另一個,金融市場的建設在不斷改進和完善以及多年來政府習慣於用行政手段干預金融等外部環境因素也是導致融資難的原因之一。

融資前的兩大准備:摸清家底,設計商業計劃書

第一步:先進行初步的了解。需要對資產負債情況及狀態信用情況,以及已經動用過的融資手段及嘗試過的手段但未成功的原因進行一個了解。

第二步:對症下葯,量身定做方案。

商業計劃書如何寫?

一份優秀的商業計劃書是融資成功的敲門磚,是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融資計劃書不能吸引住資金方,融資註定失敗。那麼設計商業計劃書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對於投資人所關心的問題做方方面面的詳盡陳述,力求客觀、中肯、清晰、簡明。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企業簡介、主營業務(產品及服務)的技術特徵、市場潛力及佔有策略、公司管理、財務分析、融資計劃及企業發展規劃、合作方式和條件、投資者的收益及退出方式等方面。

融資方案設計的核心問題:風控+回報

融資方案的設計通常需要考慮以下因素:確定性、政策可行性、公司治理、融資規模、融資成本、資本結構、時間要求。核心的兩個問題:「風控+回報」。如何設計這兩點,是方案成功的本質。

編輯於 2017-04-19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贊同 2
評論
一支神筆融資助手
一支神筆融資助手
專注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FA服務
企業融資過程中,尤其到了簽訂協議時,尤其需要避免協議中的雷區。

2. 民間融資:拓展民間投資的政策研究

民間融資:拓展民間投資的政策研究

民間投資是如何拓展的?近年來的相關政策大家了解哪些呢?

(一)拓寬民間資本進入渠道

1.組建股份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

組建規范的項目管理公司是民間資本進入建設領域的基本形式。根據不同的項目性質,民間資金可以以不同的程度分別進入。對於一些競爭性、盈利性的經營性項目,普遍地推行公司制改革,允許民間資金以控股方式進入;准經營性項目則允許相對控股方式進入;而那些關系國計民生重大領域的項目允許民間資金以參股方式進入。對不能整體改制的企業,應採取分類、分解的辦法,逐步實現公司制改造。與此同時,建立嚴格的公司治理結構。政府不再對建設領域的企業進行行政干預,實現由政府直接管理和控制向間接調控方式轉變。

2.推行項目經營權轉讓

項目經營權轉讓作為吸引民間資金進入建設領域的一條便捷通道,既可以盤活基礎設施的存量資產,促進基礎設施領域走上市場化融資之路,又能促進壟斷的打破,引起新的競爭機制,提高基礎設施服務質量和效率,在當前來講可謂是一個讓民間資金進入基礎設施領域的突破口。為解決運作中存在的問題,可以考慮由一家綜合部門牽頭負責這項工作,制定規范的操作規則,明確產權、資產評估、審批程序、轉讓合同、受讓方資質等有關方面的內容,同時出台相應的扶持措施,包括財政補償制度、配套的融資支持體系等。實際操作中,將根據已建成項目的性質,制定轉讓項目計劃,先易後難,有序推出。政府對出讓經營權的項目將依法承諾,兌現回報。

3.積極運用內資型BOT方式

一些較大型的投資額大的基礎設施項目,通過BOT方式來建設運營是一條比較科學的路子。根據“十五”項目發展規劃,可以考慮推出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在社會上公開招投標,選擇業主。政府作為決策主體,明確項目投資建設的要求、回報預期及監督責任。這方面上海、福建已有成功的做法。

(二)推進民間投資的市場化融資

1.擴大企業債券與股票發行規模

支持符合條件的各種所有制企業運用發行企業債券和公開發行A、B、H股方式籌集建設資金。允許新建項目企業以發債資金作為建設資金的有效補充,探索企業債券流動的有效方式,包括企業債券上市流通和櫃台交易。鼓勵企業進行合理的跨地區、跨部門的資產重組,支持企業選擇適合的方式如直接上市、買殼或借殼上市達到直接融資目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企業產權的合理流動。2.嘗試建立各種類型的產業投資基金

產業投資基金是吸引民間資金進行投資建設的又一有效渠道。在國家政策許可的前提下,選擇一些具有相關知識和經驗的金融機構與實力雄厚、經營業績良好,具有豐富投資管理經驗的實業企業共同發起設立交通、能源等類型的產業投資基金,以股權投資方式進入建設領域。

(三)實施公平、合理的財政、稅收政策

實施積極引導民間投資的財政政策,允許財政資金直接以國有資本參股方式或補償形式投入以民間投資為主的項目,在安排經濟建設資金上,與國有企業一視同仁。在公共財政支出的框架下,加大財政貼息力度,根據不同的項目性質和項目內容採取不同的貼息政策,形成省、市、縣財政聯動效應,以增強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在目前基礎設施產品價格尚不能完全到位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建立財政補償基金,對具有合理利潤水平的價格與實際價格之間的差額,進行適當補償,以保證投資者獲得合理的投資收益。規范對民間投資者的稅費徵收,堅決制止對民間投資企業的不合理收費,凡是國有企業、外資企業享受的各項稅收減免政策,民間投資者也同樣應該享有。對民間資本投資國家鼓勵類產業的項目,可以考慮在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新產品開發費用進入成本、減免基礎設施配套費、土地轉讓費分期付款和用地價格方面給予相應優惠。

(四)完善信貸支持體系

首先,各地金融機構應取消對非國有中小投資者的所有制歧視,制定適合民營中小企業特點的貸款政策和管理辦法,提供靈活多樣的信貸服務。其次,建立多層次的貸款擔保制度,鼓勵建立為民間投資項目融資服務的信用擔保機構,其資金來源可以以財政資金為主、會員企業繳納會費為輔,同時吸納社會捐贈,並建立風險補償金提取制度,確保信用擔保機構正常運行。嘗試貸款信用保險,推行各種工程保險,經營保險,分散銀行風險。第三,完善財產抵押制度,增加適應民營企業發展的貸款抵押品種,適當提高抵貸標准。推行保全倉庫業務、出口退稅質押業務、應收帳款質抵或收購業務、保付代理業務、聯保協議業務等信貸創新方式,解決民營中小企業的貸款融資難問題。第四,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支持建立與民間投資主體相對應的中小金融機構,放寬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允許民間資金參股。這些金融機構應確立以民間投資主體為主要服務對象,除了加強對其監管外,還應擴大其利率浮動幅度,允許其存貸利差高於其他商業銀行,起到扶持和引導的作用。第五,積極探索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創新手段。資產證券化是指將非流動性資產的產權、(一定期間)使用或收益權通過投資銀行手段轉化為可銷售的附息證券的一種金融行為。它使整塊資產標的物之間的關系由直接擁有資產產權轉變為擁有等價證券的股權或債權,以證券的流動來實現產權的流動。運用資產證券化手段可以有效地解決基礎設施的非流動性資產和項目融資問題。

(五)制定科學合理的服務(產品)價格

切實改革現有的價格管理體制,理順公用產品和服務的價格體系,形成一個政府宏觀指導下的市場定價模式。根據項目性質的不同,分別採取幾種不同的定價方式。一是對於純經營性的基礎設施項目,中標企業作為投資人可根據其運行成本測算加適當利潤提交價格表上報政府主管部門獲批,公眾作為使用人參與價格評議,採用聽證會的形式通過,政府作為監控人執行審定批准。即“企業報價、政府核價、公眾議價”的三結合定價方式。二是對於准經營性的基礎設施項目,政府給予適當的補貼或政策優勢,對外進行招投標,按照與純經營性項目類似的程序,從企業報價、政府核價到公眾議價後再定價,將來再逐步過渡到國家取消補貼,全部價格由消費者負擔。三是對於政府投資的非經營性項目,則由政府來統一制定,但可創造條件,通過制定合適的價格機制,使非經營性項目逐步向經營性項目過渡。

(六)發展中介服務組織,加強信息溝通

為解決民間投資的盲目性,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有必要建立起規范的市場信息引導機制,引導民間投資能夠找到合適的投資方向和項目,尤其要引導民間資金投入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在招商引資中,公開項目投資程序,規范操作辦法,定期將近期可投資的項目、與之配套的政策措施,以及相關的規劃要求、設施標准等,通過上網、新聞媒介、推介會等形式,推向社會,以供民間投資者選擇,用公開招投標形式選定投資者,給社會投資者一個透明的投資空間。

(七)實施行業特殊政策

根據各行業不同項目的特點,推出不同的特殊政策十分重要。由於差異性很大,這里只能提出一些原則性的意見:

1.城市基礎設施

(1)水廠和污水處理。考慮到管網建設難度大、投資高,建議實行廠網分開,管網仍由財政或國有投資公司投入,委託市政公司或其它相關企業經營,政府與經營企業簽訂委託經營合同,規定相關的責任和義務及政府補助標准。(2)垃圾處理。對垃圾發電,電力部門要全額收購,價格從優。同時對環保產業努力爭取給予稅收上的優惠。

2.醫療機構

民間資金投資醫療行業,可分為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兩類。非營利性機構,服務收費執行政府指導價格,不納稅,但政府應與其它公立醫療機構一樣,承諾給予同樣的政策補貼。營利性機構應自主經營,服務價格應放開,政府不補貼,但允許納入公費醫療(或醫療社會保險)定點范圍。要納稅,但在創辦初期,可給予稅收上的優惠。

3.教育、文化事業

民間資金投資建設教育、文化機構的後勤服務設施,在土地徵用、水電配套、稅收減免等方面享受公辦企事業單位配套工程的有關優惠政策。民間投資舉辦非義務教育階段的營利性學校、幼兒園,其收費標准自定,但需將定價依據報物價部門備案,民間投資營利性文化事業也如此。允許此類投資者得到略高於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投資回報,允許投資者逐年回收除注冊資金以外的投資。民間投資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收費標准應由物價部門核定最高限價或指導價,學校在此允許范圍內自主定價。民間投資非營利性教育、文化設施,應採取民辦公助的方式,政府給予與投資項目相對應的財政性補貼。

4.交通設施

採取特許經營、定期限收費的政策。由於高等級公路和大型橋梁(隧道)等工程規模大,建設期限長,首先應批准其過往車輛的收費權,給予經營期限稍長,以便於企業進行項目融資。對過往車輛相對較少的交通工程,也可承諾其最低的回報率,差額部分由財政補貼。政府及政府性投資公司應協助投資者做好融資擔保工作。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允許其在公路沿線舉辦加油站、洗車場、服務區、倉儲區,劃定道路兩側一定地塊給予優先開發權。政府應進一步開放交通設施相關經營領域(如公路養護、碼頭維修、公路綠化維護等),理順交通管理體制,完善相關法規,促進交通配套服務的公開化、社會化。

5.民政福利

養老院、老年樂園等民政福利建設用地由行政劃撥,對社區普通養老院政府給予適當資助;允許其設立為老年人康復、一般性診治的醫療服務機構並適當對外服務。社區養老院、老年樂園執行政府指導價,高檔次養老院收費標准自定,報物價部門備案。

6.水利工程

水庫發電,電力部門要全額收購;灌溉農田,可向農戶適當收取灌溉費,標准報物價部門核定;向城市、農村供水,水價由項目企業與水廠或用戶單位自行商定。圍墾的海塗可自行開發,也可出讓給其它單位開發,土地使用期限可稍長。

;

3. 關於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指導意見的權威解讀

「一行三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答記者問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以下簡稱「一行三會」)聯合印發了《關於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指導意見》(銀發[2010]198號)。「一行三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此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一、請簡要介紹一下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背景情況。
加快推進農村金融創新、積極改進和完善農村金融服務,是金融工作的重要著力點,是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現實要求。近年來,「一行三會」和各涉農金融機構圍繞建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這個目標,大力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創新,多方面改進和完善農村金融服務,促進金融資源向農村傾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在我國農村不少地區,目前適銷對路的金融產品少、金融服務方式單一、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不匹配的問題仍然突出。
試點一年多來,在試點九省各級黨委、政府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一行三會」和各涉農金融機構積極努力,精心謀劃,周密部署,扎實工作,總體上看,加快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試點工作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
第一,試點因地制宜,開發和推出了一大批金融創新產品。據人民銀行初步統計,目前試點九個省主抓的主導性試點創新產品有133個,試點縣(市)有88個。在全國范圍內試點效果有明顯影響的試點創新產品包括:集體林權抵押貸款、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大型農機具抵押貸款、「信貸+保險」產品、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和「惠農卡」等等。試點創新產品大量涌現,有效拓寬了涉農資金的融資渠道,方便了農村和農民貸款,受到試點地農村和農民的廣泛歡迎,產生了實實在在的效益。
第二,試點調動和激發了金融機構的內在積極性,促進了涉農信貸投放的明顯增加。據人民銀行初步統計,截至2010年6月末,試點九省涉農貸款余額為2.6萬億元,同比增長24.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3.6個百分點,其中農村貸款和農戶貸款增幅分別比上年同期高19.4個和7.4個百分點,高出同期全國各項貸款增速7.9個和7.7個百分點。試點九省試點創新的金融產品直接帶動的涉農信貸投放累計達559.5億元,貸款余額264億元,同比增長40%。涉農信貸投放明顯增加,這是試點最突出的成效。
第三,試點推動建立了有效的農村金融跨部門工作協調機制,形成了一整套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鼓勵農村金融創新的政策支持體系。試點開展以來,九個試點省普遍建立了有效的農村金融跨部門工作協調機制,落實了試點的責任和進度要求,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統籌協調。河南、遼寧、湖北等省份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就推進試點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和扎實安排。在配套政策支持方面,人民銀行綜合運用再貸款、差別准備金率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提供正向激勵,並大力推進農村支付體系和信用環境建設;中央財政和試點省的地方財政對擴大涉農信貸投放達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機構給予專項補貼,有些試點縣市還通過地方財政出資建立了涉農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獎勵基金或專項財政貼補資金;金融監管部門在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市場准入和網點布局調整上給予積極支持;保監部門拓寬農業保險覆蓋范圍,積極增加涉農保險品種,改進保險配套服務。這些工作,為加快推進試點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支持,同時,也把政府多個部門高度凝聚在一起,進一步增進了跨部門政策的協調合作。
第四,試點進一步增進了多部門關於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創新必要性和緊迫性的共識,並促進了農村金融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和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向好發展,為全面推進農村金融制度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方式創新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2010年1月,「一行三會」聯合在河南省商丘市召開加快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試點工作座談會,對試點工作進行了深入總結交流。今年上半年,人民銀行牽頭有關部門分赴全國有代表性的省市對各地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廣泛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總體來看,目前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不僅具備了相當的基礎,而且存在迫切的現實需求。特別是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金融系統實施強農惠農戰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後金融危機時期國際國內農業發展的新形勢要求我國金融部門在推進農村金融創新、改進和完善農村金融服務方面必須有新作為,這對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促進金融機構大力開發農村潛在市場也是一個「雙贏」。因此,「一行三會」在認真系統總結一年多來加快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試點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從今年下半年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
二、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目的和主要內容是什麼?
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核心目的,就是緊緊抓住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這個突破口,通過金融系統積極不懈的共同努力,在全國努力創新和普及、推廣一些真正契合農村與農民實際需求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大力創新和完善涉農金融服務新機制,與時俱進地滿足農村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在著力緩解農村和農民融資困難的基礎上,讓農村和農民得到更多、更實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務,讓更多的農村中低收入人群享受到現代化金融服務,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全面提升農村金融綜合服務水平。
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重點是集中抓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廣普及在實踐中已經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金融產品。比如,大力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發展農村微型金融,全面提高這些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覆蓋面、滿足率和服務效率。這些金融產品,在目前已經普及的地區屬於成熟類金融產品,但在全國不少地區,推廣這類金融產品本身也屬於一種金融創新。
二是根據農村發展的新形勢,積極研發和推出一些適合農村和農民實際需求特點的純創新類金融產品。這類金融產品,以前沒有過,現實中存在迫切需求。比如,創新貸款擔保方式,擴大貸款抵押擔保品范圍;探索推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探索開展涉農貸款保證保險;探索發行涉農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和涉農貸款資產支持證券;拓展農產品期貨交易品種等等。這有利於促進更多的金融資源向農村傾斜。
三是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服務方式創新。比如,推廣農村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務和信貸員包村服務;推廣手機銀行、聯網互保、農民工銀行卡等農村金融服務新方式;積極開展農村金融咨詢、代理保險銷售和涉農理財業務等等。通過完善農村金融服務流程,再造農村金融服務模式,讓廣大農村和農民得到更多便捷和優質的現代化金融服務。
三、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有哪些基本要求?
第一,要正確把握全面推進創新的原則和方向,選准創新的重點和突破口,務求實效。農村金融服務是黨和政府聯系農村與農民的重要紐帶,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全面改進和提升農村金融綜合服務水平,讓農村和農民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務和更多的金融服務實惠。因此,農村金融創新不能為創新而創新,不能不顧政策規定和風險盲目創新,更不能弄虛作假。一定要因地制宜,著眼於農村與農民最急需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努力尋求新突破;要堅持求真務實,堅持風險可控和財務可持續,重在實效和管用,務必抓實,務必見效,為農村和農民多干實事、好事。
第二,要統籌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服務創新和金融制度創新。農村金融創新要堅持農村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服務創新和農村金融制度創新有機結合,統籌規劃,有序推進。要通過全面推進農村金融創新,進一步促進發展富有競爭和活力的多層次農村金融市場,進一步完善農村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銀行、合作金融和民間金融和諧並存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加快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低成本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充分發揮金融職能作用,大力支持統籌城鄉發展、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實的金融服務保障。
第三,要注重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不斷增強農村金融創新的內在激勵和政策合力。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持續不懈的共同努力。在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過程中,金融管理部門要特別注重積極建立和完善跨部門工作協調機制,特別注重加強金融政策與產業政策、財稅政策等的有機協調配合,特別注重調動和發揮金融機構推進和參與農村金融創新的內在積極性,特別注重加強農村金融基礎服務設施建設、農村信用體系和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以及金融專業人才培育,不斷增強農村金融創新的內在激勵、政策合力和發展可持續性。
第四,要注重加強農村金融創新的基礎數據信息統計、政策宣傳解釋和政策效果評估。農村金融基礎數據信息統計和政策宣傳解釋這些基礎工作非常重要。金融管理部門和各金融機構要切實摸清底數,做實創新基礎。要注重加強基礎數據信息的溝通交流,相互借鑒學習,及時總結交流農村金融創新的好經驗、好做法;注重加強調查研究和農村金融專題分析。同時,要加強對農村金融創新工作的效果評估,督導和激勵創新不斷取得新成效;要切實做好農村金融創新政策的宣傳解釋工作,正確引導政策預期。要通過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報道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過程中的工作成效和典型經驗,為創新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讓農村金融創新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更好的發展。
四、如何發揮好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在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中的積極作用?
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在農村金融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大力推進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在涉農金融服務領域的產品及服務方式創新,既是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重要內容,對於全面推進農村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也具有重要的拉動、輻射和支撐保障作用。
從資本市場看,重點是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到股票主板市場、中小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實現上市融資和再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高收益債券、可轉換債券等直接融資產品,進一步拓寬涉農企業融資渠道和融資來源。2009年至今,共有14家涉農企業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市場實現上市融資,合計募集資金118.8億元;共有8家農業類上市公司實現再融資,合計募集資金54.7億元。截至2010年6月末,共有31家涉農企業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短期融資券604億元,中期票據179億元,中小企業集合票據4.2億元,合計募集資金787.2億元。總的看,越來越多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並借力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產品進一步發展壯大。在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過程中,證監會將大力加強與各金融管理部門的密切合作,一如既往地積極鼓勵和支持涉農企業在資本市場上進一步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同時,積極鼓勵和支持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進入期貨市場開展套期保值業務,發揮好期貨交易機制規避農產品市場風險的積極作用;推動期貨業經營機構積極開展涉農業務創新,穩步拓展農產品期貨交易品種。2009年,全國農產品期貨市場成交量達到12.4億手,成交額達到62.2萬億元。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具備了支持「三農」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堅實基礎。
從保險市場看,重點是大力開發和推廣適合農村與農民特點的保險產品和服務方式,不斷擴大農業保險和涉農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險服務品質,積極推進農村保險市場體系建設。這些年,農業保險(分為種植業保險和養殖業保險兩大類)和涉農保險(指除農業保險外,其它為農業服務業、農村、農民直接提供保險保障的保險)業務快速發展。截至2009年末,全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達133.8億元,保險金額達3812億元,保費規模已達全球第二位;包括農房保險、農機保險等在內的涉農保險保費收入25.2億元,提供風險保障1.6萬億元,支付賠款16.4億元。在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中,保監會將繼續落實「低保額、廣覆蓋」的原則,積極推動農村保險供給主體和服務網路發展完善,繼續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覆蓋領域和試點品種,加快推進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和農村小額貸款信用保證保險試點;同時,積極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和保險機構加強合作,支持拓寬農村貸款抵押物范圍、增強農戶貸款信用和擴大農戶融資手段(如個人保單質押貸款等),促進完善涉農信貸風險分散轉移機制,並注重加強保險業務監管和保險人才培訓,努力促進城市保險市場與農村保險市場良性互動,形成城鄉保險市場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4. 融資平台公司創新融資方式有哪些

論推進政府投融資制度創新
(中國現代集團 丁伯康)
一、金融制度創新

1、加大直接融資力度

發展資本市場是基礎設施投融資創新的基本保障。要逐步解決資本市場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要根據《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大資本市場改革和創新的力度,要更大范圍鼓勵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市政公用企業發行債券融資;要加快市政債券的發行試點;要鼓勵地方優質公用事業上市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融資,通過融資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再投資建設;要鼓勵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等長期資金投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2、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團

對於城市基建設施而言,所需資金額度較大,而不少地方的中小城市商業銀行,往往無法滿足。這是與它們的資本實力、科技水平、機構布局以及資本充足率、單一客戶貸款比例等監管指標有關。如果一個城市基礎設施項目佔用了中小銀行的大部分貸款資金,將不僅影響銀行的風險管控,也會影響到銀行的盈利水平。與全國性商業銀行相比,城市商業銀行自身的生存壓力較大,競爭弱勢明顯,缺乏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後勁和空間,無法為該地區的城市建設融資工作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

因此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團,可以發揮其在撬動社會資金中的杠桿作用。相關省份省財政要加大投入力度,以省級大型企業集團為基礎,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團,通過介入和做大地方性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公司、擔保公司等,發揮其在城市建設中的強大投融資功能。適當時機,可以通過商業銀行改制重組上市,保險資金進入基礎設施投資領域等,發揮這些機構在資本市場的強大融資功能,推動和支持城市基礎設施的融資和建設。

3、加快金融產品創新

政府應當鼓勵各類金融機構、金融服務機構結合地區實際,進行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的創新,同樣對於規制可以採取「摸著石頭過河」的策略,通過放鬆規制來激勵創新並在創新中改善和強化規制。建立良好的友好型、優勢型的市場化籌融資環境,不斷創新融資手段。為使城市建設能夠融到足夠的建設資金,融到低成本的建設資金,應積極推進信託、資產證券化、產業基金等金融工具,搭建城市建設市場化籌融資平台。

二、信用制度創新

1、加強政府的示範與推動

在信用主體結構中,政府信用是最大的信用,市場信用、企業信用、個人信用及整個社會信用都是基於政府信用來推動和發展的。因此,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必須首先以樹立政府信用為重點,充分發揮政府信用社會信用建設中的無可替代的示範激勵作用。為此,政府職能的基本定位要迅速「權力政府」轉變為「責任政府」,以規范、高效的行政服務創建政府信用;要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解決好依法行政,誠信行政的問題;要將信用環境的建設列入地政府政績考核目標,促使地方政府大力推動和建設金融基礎設施,發展和維護全社會的信用平台。

2、加強信用制度建設

在美國,已經生效的金融市場信用管理法律有公平信用報告法、公平債務實施法、平等信用機會法等十多項。這些法案構成了美國金市場信用管理體系正常運轉的法律環境。目前,我國尚未出台一部針對地方政府信用的專項法律來規范地方政府的行為(如《政府信用法》、《公平信用報告法》等),以突出政府必須守信利民的執政觀念,並有效遏制和懲戒政府信用缺失行為。我國作為一個信用建設的後發國家,在這方面的立法才剛剛起步,漏洞明顯,法律的嚴密性欠缺。地方政府可以從我國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對信用機構的設置,信用管理體制的模式,信用當事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政府、商業銀行以及其他主體在信用體系設中的地位、權利與義務以及失信行為的法律責任等做出明確的規定細則和補充,從而為有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礎。

3、加快建立信用公共資料庫

信用資料庫是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必的基礎設施。要運用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把分散在政府各部門、銀行、工商機構的個人的、企業的信用信息收集起來,成為一個信用信息公共資料庫,此基礎之前,逐漸把信息庫組的信息擴大到公檢法機關,實現政府、金融機構、業、個人等信用信息在一定范圍內的共享共用,使失信者無處可藏可騙,守信者處處可得到授信。地方政府應加快做到完全開放徵信公共服務平台各類信用信息,平台資料庫埠與國家徵信服務平台正式對接,與國內其他各地區信用信息資料庫互連互通,努力在全社會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守信得益、失信難行的良好環境。

4、要加強信用中介機構建設

信用中介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信用中介包括信用調查公司、信用徵集公司、信用評價公司、信用擔保公司、信用保險公司等,其立業的根本都是獨立、公正、客觀、平等地以客觀身份為社會各界提供信用產品或服務。既要通過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扶持信用中介的建立和發展,又要切實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管理,強化職業道德規范,對不講信用,出具虛假評估、審計、驗資等報告,擾亂市場秩序的,要依據有關規定予以清理;對觸犯法律的,要由有關部門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三、土地儲備制度創新

1、建立城市規劃與土地儲備的聯動機制

城市土地儲備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必須得到規劃、計劃、建設、財政、土地管理等城市政府各職能部門的支持和配合。部門之間配合互動的狀況,直接關繫到城市土地儲備的運作成本。例如,政府將城市土地納入儲備庫後,如果規劃條件不能及時明確,城市土地就無法及時推向市場,而城市土地的儲備時間越長,資金的壓力就越大,勢必影響城市土地的再投放和資金回籠。

建立城市規劃和土地儲備的聯動機制,將大大有利於提高土地儲備的效率和收益,減輕土地儲備的資金壓力。例如土地儲備中心和規劃局就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土地儲備經營中的規劃問題建立聯動機制。城市規劃區依法實行統一征地,統一管理,統一儲備,統一規劃和統一出讓。先由規劃部門向土地儲備中心提供城市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土地儲備中心按照規劃編制土地儲備規劃。

2、引入社會資本,推進土地儲備工作

按照有關規定,各級土地儲備機構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為財政撥款,二為土地儲備專項資金。但實際操作中,由於財政撥款金額太少,專項資金落實困難,因而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土地儲備工作將有助於打破土地儲備工作的資金困局。例如北京市在《北京市土地儲備和一級開發暫行辦法》中提出土地儲備開發堅持以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可以由土地儲備機構承擔或者通過招標方式選擇有相應資質等級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以下簡稱開發企業)承擔。杭州市在《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儲備土地開發整理的實施意見》也提出在堅持以政府土地儲備機構為主開發整理土地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和發揮社會各方的積極性。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利益共享」的原則,儲備土地的開發整理實施方案經市政府批准後,市土地儲備中心可以協議委託所在區人民政府組織的機構或國有獨資公司(以下簡稱開發整理單位)進行儲備地塊的開發整理,也可採取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委託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承擔。

四、市場准入制度創新

1、探索新的准入思路

首先需要指出,市場准入規制並非基於行政壟斷,而是自然壟斷;也並非依資本的身份進行規制,而是基於社會效率的考慮而對自然壟斷性領域中企業數量的控制。市場准入制度是城市公共事業經營多元模式有效運行的首要的制度需求。傳統的大一統的自然壟斷經營模式將可競爭性環節與自然壟斷性環節混同在一起進經營,抑制了競爭活力,也制約了社會資本進入。城市基礎設施必須改變政府單一投資的窘迫局面,必然要求探索適應市場結構的准入思路,變革產業組織形式。

2、健全准入制度

政府可以通過相應的制度安排,明確開放的領域,也就是明確哪些城市公共事業領域允許私人部門和民間組織進入;明確進入的條件,也就是明確哪些私人部門和民間組織可以進入;明確相應的程序,也就是明確設置能夠保證私人部門和民間組織平等競爭的程序,保證進入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如果沒有健全的准入制度的支持,城市公共事業經營多元模式的有效運作只能是一句空話。

3、實行差別化准入

通過將基礎設施領域業務進行分解,可以把目前獨家經營的壟斷性市場結構變為多家經營的競爭性市場結構,即將自然壟斷性業務與競爭性業務分開,壟斷性業務仍由壟斷企業獨家經營,而在競爭性業務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基礎設施領域業務分解的具體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把業務沿業務流程縱向分解為幾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即垂直分解。另一種是把業務按區域或業務類型分解,稱為水平分解。當然,不同行業的分割做法可以有所同,同一行業也可以同時採用垂直分解和水平分解兩種形式。事實上,在我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通過業務分解引入競爭和引進社會資本的方式已經運用,但是在城市基礎設施領域,這種形式還需要進一步推行。

五、投資回報制度創新

1、實現公共產品的合理定價

其目標是將公共產品或服務的價格修正為能夠收回本的水平,以反映供需關系,並起到抑制過度消費的作用(如排污、用水等)。依據實際情況逐步理順價格關系,提高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服務價格水平。一方面,要取消價外加價,將各種基金或收費並入價格中。另一方面,要按照有償使用原則,提高這些產品或服務的價格水平,使生產經營企業能夠基本上作到收支平衡,略有盈餘。提高產品或服務價格水平意味著既得利益的重新調整。在人們將公共產品和服務視為福利的心理定式下,提價勢必會招致各方的壓力,主要的壓力可能來自於低收入階層和消費大戶(如城市企業)。對於中等收入和高收入階層而言,需求對價格的邊際效用較小,如果提價能帶來更好的服務,他們會更偏向於支持改革。而對低收入階層來說,價格上升意味著生活成本的增加,抵觸情緒在所難免。解決的一個辦法是對低收入者進行價格補貼。但價格補貼存在較大的實施成本,包括對低收入者的統計、補貼的發放等。

2、實施公共收費制度

對於還沒有收費機制的、社會效益不大、福利意義不強的項目,應建立公共收費制度。公共收費是按在接受公共服務時按受益程度收取相應的費用(如按垃圾重量或體積收費),體現了受益的直接性和受益與負擔的對稱性,遵循「誰受益,誰負擔」,「多受益,多負擔」的原則。它的作用在於彌補公共服務成本,是一種補償性收費機制。公共收費的實質是在公共領域引入市場機制,能夠較好地引導消費者偏好,能夠建立起有效的公共監督機制,促進公共物品提供的效率。因此,實施公共收費制度既有利於實現公平,也有助於增進效率。但是,由於公共物品的福利性質不可否認,因此在建立公共收費制度的同時,還要建立起針對城市低收入階層的補貼機制。

3、用好政府補貼

價格改革和收費制度並非靈丹妙葯,一般的城市基建項目的投入往往數額巨大,又受制於許多准經營性和非經營性項目的社會福利性,如果依照市場機制來提高價格會損害社會福利,可能招致各方的反對。因此,完全按照市場規則辦事適得其反。此時,政府按照私人投資成本與平均利潤率進行生產補貼是吸引社會資本的有效措施。生產補貼是政府公共投入的一種形式,其關鍵問題是補貼多少,一般言,單位產品或服務的補貼量略大於社會平均成本與產品、服務價格的差值,即企業略有盈餘。與政府一次性投入相比,生產補貼形式與私人企業生產或服務數直接聯系,是一種更有效率的投入方式。

5. 民間金融的發展與創新

民間金融的發展與創新

民間金融(Informal Finance)界定為「非正規金融(informal finance)」,是指在政府批准並進行監管的金融活動(正規金融)之外所存在的游離於現行制度法規邊緣的金融行為。民間金融不是現在才有,早在民間存在,只是沒有公開化,近幾年來,隨著金融市場的日漸發達和復雜化,金融失衡不僅周期性地發生,而且與宏觀經濟失衡彼此強化,將金融體系的改革與發展置於 社會 輿論的風口浪尖,帶來民間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民間借貸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話題。這樣,民間借貸有何特點?發展中存在怎樣的風險?政府將如何規范其發展?成為了行業內炙手可熱的話題,從金融學的角度而言,民間金融暴露了金融研究存在的問題,並對金春枝前融學的發展與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民間金融存在的缺陷

細觀過去民間金融發展脈絡,以往所謂的地下錢庄,地下民間借貸,同業拆借,主要來源於「熟人圈子」內部行為。即借款方對貸款方經濟狀況、經營手段、財務狀況都有扒清長期累積起來的了解,可以說是熟人、親戚、同行間知根知底的借款行為,雖有風險,但貸款方可以相應擬出與該風險對應的利率,不存在較大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到了今時今日,民間金融雖然表面上是市場化的交易,但由於市場不僅僅再只是某一個區域或圈子,借款方或擔保方難以對客戶的真實情況有深入、透徹的認知,容易產生信息不對稱,使得融資方承擔的利率未必與搭神其自身真正的風險相符,從而產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長期會被低估。如何進一步規范民間金融 健康 發展、提升民間金融的透明度?如何提高民間金融的效率、引導民間資本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民間金融因素在經濟運行中的性質和機制遠未得到充分認識,如何控制風險?規范民間金融提升中國金融生態質量值得關注。

牽制民間金融發展的始終是「風險」兩字 。民間金融,就是為了民間經濟融通資金的所有非公有經濟成分的資金活動。這一定義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金融發展越來越脫離實體經濟,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有待進一步釐清。按照這個定義,民間金融必然會大大沖擊正規銀行的市場,民間金融融入互聯網、推動金融改革是中國金融生態質量提升的動力,同時也會便利客戶的需求。自莫迪里亞尼—米勒定理論證了完善市場條件下經濟決策獨立於融資決策後,金融因素就逐漸被主流經濟學所忽略。如何做大規模?目前民間金融入駐的小額貸款及擔保機構只在小數,而真正開門營業的更寥寥無幾。民間借貸實際的市場規模巨大,就是靈活方便的因素在裡面,如何通過競爭淘汰現有的地下借貸、非法集資的行為,將是一個艱巨的過程。而當規模做大的時候,能否在場內對所有借貸行為進行嚴格的監管,這又將成為一個新的問題。然而,牽制民間金融發展的始終是「風險」兩字,建立在有效市場和分散化原理基礎上的現代金融風險理論,表面上看邏輯嚴密、無懈可擊,但金融風險並不是真正消失了,而是被數理推導之前的那些近乎臆斷的前提假定掩蓋了。由於民間金融防風險方法上的機械性,這些建立在 歷史 統計數據基礎上的經驗模型不僅完全忽視了風險的動態積累機制,而且從根本上排除了時間和空間動態性所帶來的關鍵參數的系統性變化,使人們一次又一次地低估系統性風險的發生概率。

牽制民間金融壯大的始終是「資金」兩字 。近年來,在金融創新的推動下,民間金融資產數量的成倍擴張早已打破了傳統古典和新古典經濟學中的「儲蓄—投資」轉化和平衡機制,說實話,沒有人願意將錢存放在風險沒有保障的民間金融部門,「儲蓄—投資」只有正規金融才能實現,隨著小額貸款公司等機構的發展,應該將這類經批准從事專業放貸業務的機構或組織從一般意義的民間借貸主體中分離出來,作為專業放貸人對待。要發展,沒有資金是不行的,怎樣吸收存款確實是難題,缺口資金怎麼辦?這可能是民間金融部門最頭痛的事。與其他經濟活動一樣,民間借貸也會伴生一些違法犯罪行為,主要由公安、司法等部門通過行政及司法手段予以處罰和打擊。對於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高利轉貸、洗錢、金融傳銷、暴力催收導致的人身傷害等違法犯罪行為,應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予以嚴厲打擊和懲治。而當實體經濟活動的一些標准(如實體投資的機會成本)變為要由金融交易來確定時,正規金融部門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主導了實體經濟。可以預見,民間金融不可能停滯不前,融資擴張所帶來的「量變」,由投資判斷標准(機會成本)改變所帶來的「質變」,定會導致過度金融創新和經濟泡沫化。

牽制民間金融經營的始終是「監管」兩字 。民間金融從未公開經營到公開經營,存在一定程度的認知缺陷,牽制民間金融經營的始終是「監管」兩字。如何界定高利貸行為?對於畸高利率我國如何處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對借貸雙方因利率問題產生的爭議,如畸高利率等,司法機構可依據民法通則、合同法規定的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判定合同的有效性和雙方的權利義務。對於個人或單位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高利轉貸他人,違法所得數額較大的,可依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的規定,以高利轉貸罪論處。這樣,民間金融從最初的「公理」利率逐漸被替代為各種「合規」監管。這些監管事實上大都被在追求形式完美的氛圍下,使得系統性風險的傳染不僅存在於現實的經濟世界,現實「理想圖」被擱置一旁,與正規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同質化和機械化,正常約束著民間金融經濟思想本身的發展。

民間金融的時代使命與發展方向

隨著全球經濟金融格局的變化和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如何在吸取發達國家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民間金融要立足國情,兼容並蓄地發展,實現國家金融戰略和經濟發展和諧統一,成為新階段客觀規定了民間金融的時代使命與發展方向:

思想理念在轉變 。民間金融的發展會擴大金融供給,通過讓更多的人參與融資服務,既有效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又有利於分散金融風險、實現金融穩定。其次,融資主體的多樣性意味著更多的人參與發展成果的分享。在民間金融模式下,更多的經濟主體進入融資市場,公眾配置金融資源面臨更多的可能性,而且利率市場化等金融要素價格改革的深入,有利於提升公眾的金融資產選擇權和議價能力,並獲得更高的回報。應認識到,如果金融理論要對政策制定有所裨益,就必須在民間金融中也是一種可能或者可容的事。如何從不切實際的模型建構轉向真正具有洞察力和敏感性的建樹,開展互補合作,共同挖掘客戶融資需求。中小企業或者是個體戶經營者,由於缺乏優質的抵質押物,財務數據不合要求,或者難以找到合適的擔保公司,很難符合銀行貸款的硬性指標和條件,面對資金的周轉需求時只能求助於熟人圈子借貸、以信用卡消費套取現金等手段。民間金融市場就是面對該類群體的需求,採取利率較高、周期較短的小額融資滿足客戶需求。當中小融資公司及擔保企業發掘到硬性指標條件較好,融資周期要求較長且對利率敏感的客戶,可以推薦到正規金融辦理各種流動類資金貸款。最具有積極意義的應該是民間金融中小融資市場能夠與正規金融形成互補的橋梁關系,共同發覺客戶利益,共同創造價值。

在金融創新中完善 。在現代金融市場上,一切要素都可以資本化。所謂要素資本化,即向某一種要素融資,未來通過要素回報完成對融資成本的覆蓋,加強要素金融體系建設,金融要素配置的民間性推動增長的包容性。首先,融資主體的多樣性有助於分散經濟增長的風險並保持金融穩定。民間金融與包容性增長具有相同的理念,因而發展民間金融不僅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包容性增長的必然選擇,應注意「移植適用性」問題。不同國家的金融發展面臨不同的「初始條件」,這些源於 歷史 、制度、文化和 社會 的「初始條件」是建設適用於現實需要的金融為基本出發點。單純移植正規金融做法而忽略民間金融實際,無論理論研究還是金融實務都很難取得突破性進展。因此,在引進、消化和吸收經驗的過程中,應特別注意「移植適用性」的問題。民間金融通過民間借貸市場較以往走向更規范合理的目標,並制定出符合本地市場的行業標准。例如,借貸利率的上下限,中小融資企業的各種准入要求和財務數據要求,其業務范圍規定,融資的具體流程和要求,各種未成熟的標准,需要在經營主體的不斷摸索創新中完善。

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 。民間金融是一個能夠有效、全方位地為 社會 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旨在讓每一個人都有獲得金融服務的機會,尤其注重對貧困群體和小微企業發揮「雪中送炭」的作用。民間借貸是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應走宏觀和微觀深度融合的道路。在目前的民間金融學體系下,宏觀金融分析和微觀金融分析之間缺乏深入的理論溝通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走宏觀和微觀金融深度融合的道路,而真正從思維理念和方法上將在堅持微觀基礎和宏觀視野相統一的總體框架下,致力於在微觀基礎和宏觀行為之間建立起邏輯可信的聯系,才能邁上一個新的高度。與正規金融機構融資相比,民間金融有其自身特點和優勢,如信息搜集和加工成本低,手續便捷、方式靈活、交易成本低,靈活的貸款催收方式和特殊的風險控制機制等。可以說民間借貸是正規金融有益和必要的補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 社會 融資需求,特別是緩解了一些中小企業和「三農」的資金困難,增強了經濟運行的自我調整和適應能力,有利於形成多層次信貸市場,是滿足各類市場主體融資需求的一個補充渠道。

在不斷解決問題上合規經營 。真正有生命力的金融研究需要立足經濟現實,以經濟直覺為基礎,以充滿洞察力的經濟思想為核心,真正構建具有良好解釋力的理論邏輯和分析框架。經過一段時間的 探索 ,民間借貸在不斷解決問題上合規經營,現具有制度層面的合法性。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法律法規構築了民間借貸合法存在與發展的法律基礎和制度環境。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前提下,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之間有自由借貸的權利。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民間借貸關系都受法律保護。如果違約,可以協商,也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的途徑解決。我認為,在逆周期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內,將金融改革延伸到民間金融體制與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之中,開辟多元化民間投資渠道,構建多層次融資服務體系,建立健全系統性民間金融風險預警機制、危機處置機制、金融監管機制是規范發展民間金融的基本保障,這也是金融改革的內在要求。

民間金融存款保險須先行 。民間金融發展到一定時段,亟需擺脫「短板」地位 渴求更大突破。我認為,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對於動員 社會 資金進入實體經濟,促進金融機構股權結構多元化,激發金融機構市場活力意義重大。在這一過程中,除了應遵循金融業自身發展規律,法律制度的完善和金融監管的改進也應同步推進。因為要發展,就要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要有資本進入,就要有進入後的防風險保障,《銀行破產法》以及存款保險制度要先行,毋庸置疑,這樣才能給資本進入吃下「定心丸」。如果制度建設滯後,大幅度降低准入條件、大量增加資本,很可能會帶來巨大的道德風險和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建立健全存款保險制度已勢在必行。國外的金融實踐也證明,存款保險制度對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具有有效的、硬性的市場約束。中國現行的法律是以司法解釋為主,目前沒有從專業的角度對於民間金融活動予以規范。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市場的准入制度、資本金制度、存款准備金制度、市場退出機制等,都沒有明確的界定,這樣就使得民間金融的很多活動都處在灰色地帶。對此,應盡快確定民間借貸的門檻條件,規定債務人、債權人條件和要求,對民間借貸實行債權債務人登記制度,不登記的,屬於非法,要承擔刑事責任。

實現互聯網金融與民間金融有效嫁接 。民間金融是間接融資服務體系,缺少正規金融系統結算上的優勢,也缺少機構遍布的辦事條件。民間金融融入互聯網、推動金融改革是中國金融生態質量提升的動力,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必須走跟正規金融不一樣的道路,在互聯網金融的基礎上嫁接重組而成是有希望的,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為解決民間金融困境提供了解決方式。民間金融面臨的很大一部分問題,來源於其對風險的控制能力較弱。而互聯網所提供的數據分析和挖掘技術,能對用戶信息進行有效處理,基於此建立的信用評估體系,能夠為民間金融的風險控制提供有力支撐。此外,互聯網金融為民間金融的陽光化、規范化提供了新途徑,規范運作的網路貸款公司給予網路特性,具備更高的透明度,能夠詳細記錄借貸行為,也有可能實現技術和制度雙重紅利。隨著互聯網交易的崛起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與傳統金融的融合催生了互聯網金融,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得到極大拓展,進一步推動民間金融發展。一方面,應鼓勵互聯網企業加強合作,創新業務模式和服務方式,讓更多困難群眾能及時有效地獲得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金融風險將呈現突發性強、蔓延速度快、影響面廣等特點,需要創新監管手段,加大監管力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切實保護公眾利益。

閱讀全文

與民間融資創新管理試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論述股票上市 瀏覽:351
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瀏覽:231
楊捷股票 瀏覽:223
手機股票虛擬交易平台 瀏覽:248
中國多少只股票 瀏覽:248
廣發證券風險警示股票交易風險揭示書 瀏覽:917
中核集團和華宇 瀏覽:214
格力財務杠桿為什麼不是很高 瀏覽:181
2018年03月5日港幣匯率 瀏覽:795
人民對韓幣匯率 瀏覽:326
期貨交易者資金管理策略pdf下載 瀏覽:813
理財業務的風險小於銀行傳統業務 瀏覽:93
期貨是一場戰爭 瀏覽:82
中信期貨不好用 瀏覽:377
暫不支持轉入高端理財產品 瀏覽:496
免費股票模擬交易平台 瀏覽:701
中天債券上市公司 瀏覽:315
上市公司南京天邦 瀏覽:519
香港上市公司融資案例 瀏覽:798
探索多元化融資模式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