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上買信託產品安全嗎
信託產品在近幾年越來越受到投資朋友的青睞,但是凡是理財產品都有一定的風險存在,威脅著投資者的利益安全,那麼信託怎麼樣呢?買信託產品安全嗎?下面為您詳細介紹分析。
一、法律層面
1,《信託法》第16條規定,信託資產具有獨立性,不能抵債不能被清算,具有債務隔離功能;
2,存在銀行的錢一旦發生債務糾紛,錢就不是自己的啦!(其它資產,如股票、基金、黃金、住房等等,全部要抵債的)
二、收益的實際兌現情況
1,自2001年《信託法》成立以來至今,信託業對投資者100%兌現收益,即使2011、2012年度,媒體不斷炒作房地產信託兌現壓力大,風險高,但實際上房地產信託的收益全部兌現!去網路搜下,看看哪個信託的購買者說自己買信託虧了?找不到!而其它金融產品,都可以搜到不少投資者虧損的。
2,再去去網路下就可以搜到2010年銀行一共38款理財產品沒有兌現預期收益
3,今年以來還不時爆出銀行理財產品虧損的,比如有客戶王女士在銀行(原深發展)理財,180萬被理成1萬(50萬理成1萬);雖然最後查出客戶買的理財產品不是銀行自己推出的,而是銀行業務員私下代理的黃金交易產品,高風險的,交易對手是家普通的投資公司,所以,即使在銀行買理財也要小心再小心。
4,股市就不用提了,哀鴻遍野。
三,從對風險的控制來看
1,信託類融資有幾個條件:A,融資人的資企資質,信用評估;B,還款來源是否充足?是否可以覆蓋本息?C,過去的經營業績如何?項目是否有較高的復合增長率?D,抵押物凈值如何?變現能力如何?一旦融資人換不起錢,是否可以及時變現抵押物?
2,銀行的風控指標呢?大同小異。銀行同樣也遇到融資人(借款人)還不起錢的時候,銀行的做法是處理抵押物,銀行的抵押率是70%,信託基本是50%以下。大不了銀行當做不良資產自己買單,信託也一樣。
四、從收益的分配來看
1,銀行給了大家低的利率,自己去賺大錢,利潤高到不好意思說,可以200米就開一家;2012年上市公司年報,最賺錢的10家上市公司裡面7家是銀行,16家上市銀行的利潤超過了其它2200多家上市公司。
2.騰訊財經圖片報告《萬億銀行理財與龐氏騙局》揭秘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主要來自信託與城投債,銀行發行信託產品再買信託,不做產品研發與設計,輕松賺錢收益差。
五、從信託發行看
1,信託產品有大半是通過銀行賣出去的(為什麼?老百姓相信銀行,銀行知道你存多少錢,沒辦法這就是優勢)。而其中有些銀行是直接賣信託產品,有些是銀行的理財資金池。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4-5%,信託理財產品收益10%左右,知道其中的利潤差了嗎?此外銀行還要賺大部分發行費。銀行理財資金佔了信託規模的1/3。
2,現在銀行已經很少公開賣信託產品了,至少筆者接觸到的銀行是這樣的。因為這樣客戶就會知道信託這種低風險高收益的產品,銀行肯定不願意;所以除非客戶主動要求,否則銀行很少主動推銷信託,即使客戶問起來,銀行代銷的信託產品收益率也大大低於信託公司直銷的?銀行美其名曰是產品經過銀行的篩選風險更低,但仔細一看,不僅收益率低於信託公司直銷的,而且基本是小信託公司的。主要原因當然是利益分配。小信託公司收費便宜,通常僅僅是法律意義上的通道而已,這樣利差比較大,品牌好的信託公司銀行不願代銷,如中融信託、平安信託的產品,市面口碑好,但銀行很少見到。如果要風險低,為什麼只要代銷小信託公司的呢?真正出問題了,銀行也不會負責的,因為信託公司才是法律意義上的受託人。比如中誠信託30億礦產風波,項目是工行推薦的,工行賺了4%的發行費,中誠賺的不會超過0.5%,中誠信託不過是銀行的通道而已。但出事了,銀行把責任撇得乾乾凈凈,說自己只是代銷,信託公司才是受託人?大家心裡應該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吧。
3,你相信銀行,銀行相信信託。
六,從全球信託業發展趨勢看
1,這些年我國信託迅速崛起,自2008年起資產管理規模以每年1萬億遞增,自2012年9月已達5.75萬億管,資產千萬以上的富翁40%以上已經選擇信託公司管理財富。這么多年信託收益都在兌現,5.75萬億的資金都在信任信託,難道您的錢一進來,信託的口碑就倒了?您有這么厲害嗎?
2,在西方發達國家,比如歐美/日本等國,信託業遠比銀行業發達。信託資產對GDP的佔比超過了100%,在在中國,即使如今信託業風光無限,這一佔比也不過才10%左右而已。信託業遠遠沒有發揮出它應該發揮的社會作用。如果以發達國家為標桿,信託規模還是太小了。
3,西方發達國家的富豪基本接受信託公司管理資產,比如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喬布斯等等,都將大量的家族財產交給信託公司打理,並作為財富傳承工具。信託作為財富管理方式已經十分普遍,國人還不夠了解而已。中國遠沒到普及的程度。相反地,不懂採用信託公司管理資產的富豪,中國富豪胡潤排行榜每每易主,今年的胡潤排行榜上的多數人財富嚴重縮水,2011年中國億萬富豪財富縮水高達1/3。中國胡潤上的富豪能守住財富7年的不到20%!而全球億萬富豪難受財富20年。(我的博客其他博文有轉載)。當然在西方信託之所以受青睞,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信託財產免交遺產稅,信託資產規模受保護(不能公開);而在中國,尚未開立遺產稅。
4,如果有錢人都懂得信託作為財富管理工具,作為資產配置重要的一部分,哪裡會遭遇財富縮水?
七、既然信託這么好,為什麼不大力推廣?
在西方發達國家,信託是比銀行還發達的金融機構,而在中國,信託遠遠落後於銀行。這是中國特色,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國家相關法規、政策規定不允許信託公開搞推介、宣傳,廣告也不能做;信託公司的發行人員也不能做公開推廣,公開的宣傳活動、博客、QQ、簡訊推廣等全部被禁止。
因為,如果信託發展過快,大家都去追求這種低風險高收益的金融產品,銀行的可用存款必然大量減少。而在中國,銀行是國企、央企、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銀行可用存款少了,地方政府、國企、央企就沒辦法獲得那麼便利的低成本融資。所以,信託產品基本通過銀行或者第三方理財機構購買。這些年信託公司的直銷業務也建立起來,但總體銷量仍然不容樂觀。
2. 淇℃墭鐞嗚儲浜у搧鍝閲屼拱 璐涔扮殑鍑犵嶆柟娉
淇℃墭鐞嗚儲浜у搧鍥犲叾椋庨櫓浣庛佹敹鐩婄ǔ瀹氳屾繁鍙椾漢浠鍠滅埍錛屽緢澶氫漢閮芥兂涔幫紝閭d箞淇℃墭鐞嗚儲浜у搧鍦ㄥ摢閲屼拱鍛錛
鍦ㄥ摢閲岃喘涔頒俊鎵樼悊璐浜у搧錛
涓.淇℃墭鍏鍙告湰韜
鐩存帴鍘諱俊鎵樺叕鍙歌喘涔幫紝鐩存帴鍦ㄤ俊鎵樺叕鍙哥捐㈠悎鍚岋紝榪欐槸鏈鐩存帴鐨勮喘涔版柟寮忋備絾鏈夋椂浜у搧鏄鍗曚竴鐨勶紝涓嶅埄浜庢秷璐硅呯殑閫夋嫨銆
浜.閾惰屼唬閿
閾惰屼唬閿鏇劇粡鏄璐涔頒俊鎵樹駭鍝佺殑涓昏佹笭閬撲箣涓銆傞摱琛屽彲浠ュ府鍔╃瓫閫変俊鎵樹駭鍝併傞摱琛屾槸浠g悊鍗栨柟錛岄渶瑕佹敹鍙栭儴鍒嗘墜緇璐瑰拰浣i噾鏀跺叆銆傚洜姝わ紝閾惰屼唬閿鐨勪俊鎵樹駭鍝佹敹鐩婄巼浣庝簬淇℃墭鍏鍙哥洿閿銆
涓.絎涓夋柟鐞嗚儲鏈烘瀯
絎涓夋柟閲戣瀺鏈烘瀯鍙浠ラ攢鍞鍑犱箮鎵鏈変俊鎵樺叕鍙哥殑浜у搧銆傝喘涔頒俊鎵樹駭鍝佹湁寰堝氶夋嫨錛屽苟灝嗛潪甯擱噸瑙嗗㈡埛鐨勭浜屾¢攢鍞銆傚湪鏌愮嶇▼搴︿笂錛岀涓夋柟閲戣瀺鏈烘瀯鐩稿逛腑絝嬨傞炬湡鏀跺叆灝嗛珮浜庨摱琛屾笭閬撱
鎶曡祫鑰呭湪閫夋嫨鏃訛紝瑕佹敞閲嶉」鐩鏈韜鐨勮祫閲戞姇鍏ュ拰椋庨櫓鎺у埗鎺鏂斤紝涓嶈佺洸鐩鎶曡祫銆
3. 網上哪裡買信託產品
截至2020年,購買信託產品的渠道主要有三個方面:信託公司直接購買、信託公司合作的第三方金融機構、網路平台。
1、信託公司直接購買,這是最直接穩妥的方式,缺點就是選擇少,每家信託公司只推薦自己的產品。投資者要認真考量信託公司的誠信度、資金實力、資產狀況、風險管控力度,歷史業績和人員素質等各方面因素,從而決定某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產品是否值得購買。
2、信託公司合作的第三方金融機構,例如,以前可以在銀行購買,現在很多第三方理財也賣信託,這種購買方式優點就是服務更好,個性化定製。但是需要衡量第三方機構的實力與資質。通過三方平台財富管理公司認購信託產品,有多樣化的產品選擇,並能夠精準獲得各類產品之間比較信息。
3、網路平台,這是近幾年伴隨互聯網興起的一種方式,優點就是信息公開透明,可供選擇產品多,選擇自由度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選擇一個正規專業的網路平台很重要。通過信託網站查詢到想要購買信託產品的基本信息,比如年化投融資利率、投資起點,期限,標的物,風控措施等等。
(3)網上平台賣信託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匯款前一定看清楚信託合同,看清年化收益率,附息周期,風險控制與擔保措施是否充分。
2、一定確認匯款收款人的開戶名是銀監會指定的信託公司,多一字少一字都有問題。
3、比起網上購買,現場了解再購買的好處是,一方面心裡更踏實,另一方面可以更好溝通,了解最新情況。
4、匯款與簽訂合同的順序沒有要求。
5、信託公司也會代理資管產品,資管產品和信託產品有區別,受託人不是信託公司的名稱,要注意區別。
6、付息日合同可能不寫,是在項目成立的時候開始計算的。
4. 我想賣信託產品,一年賣多少才能完成任務傭金是怎麼計算的請懂的朋友解答一下,謝謝。
這要看不同的機構了,有的機構剛開始完成一單就行,後來平均每月100萬就可以,像一般的三方;有點機構需要每月完成幾百萬的銷售額,像恆天財富,諾亞之類的,還有信託公司直營部;前者壓力小,但是沒有挑戰性,根本做不到掙錢的目的,提成也很低,大約0.2%左右;後者壓力大,但是底薪高,提成高,提成一般在0.8%以上的,年薪百萬真的不是夢。這就是差距,看自己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