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政策性融資有缺陷

政策性融資有缺陷

發布時間:2024-07-28 04:29:21

❶ 中小企業融資租賃風險有哪些怎麼避免

隨著國家創業扶持政策的發布,小企業大量孵化,中型企業組建增多,中小型企業已經成為了中國社會經濟的中堅力量, 融資租賃 的市場需求也逐漸攀升。與此同時,相關的法律 法規 也開始有所動作,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租賃進行監管。本文將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租賃風險進行闡述,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一、融資租賃概述 融資租賃又被稱為設備租賃,我國財政部公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第21號——租賃》(2006)對融資租賃的概念做出的界定為:「融資租賃是指實際上已經轉移了與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風險和報酬的租賃。租賃期滿後,租賃標的物的所有權可以轉移也可以不轉移」。融資租賃是一種新型融資方式,實際上已經將和資產的所有權有關的風險轉移的租賃形式,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成為一種特別重要的融資方式,它幫助解決了困擾西方中小企業很久的融資難問題。 在我國由於金融機構發展的依然不太成熟,很多中小企業難以通過證券市場進行融資,同時由於規模、信用等級等原因從銀行獲取貸款也非常困難,即使成功進行銀行借貸, 貸款申請 成本及利息支出也較高。而融資租賃是針對某個項目進行的融資,僅僅以項目的效益為償還,並不會涉及到項目以外的財產與收益,這種融資方式手續簡潔,附加的限制條件較 銀行貸款 少,而且可以提供等於甚至超過租賃物價格(因為包括運費、保險等)的融資額,能夠有效的節約融資成本。 二、中小企業開展融資租賃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由於融資租賃業起步較晚,相關法律政策並不完善,融資租賃機構不健全,加之中小企業對於融資租賃的認識不全面,導致融資租賃對中小企業的融資並沒有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體系 融資租賃被引入後,我國在《 合同法 》中對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進行了定義,明確融資租賃中出租人、承租人以及出賣人的權利義務分配關系,商務部、銀監會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各項規章制度對融資租賃公司的市場進入門檻、經營過程中的風險控制以及退出准則分別做出了規定,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國融資租賃行業有法可依。但同時,由於《合同法》在性質上屬於債權法,並沒有涉及融資租賃的登記、類型及租賃市場的管理等方面,從而使《合同法》對於融資租賃業的規范能力有限;而商務部、銀監會等部門立法許可權有限,他們對融資租賃做出的條文規定僅僅作為通知或部門規章,並沒有足夠的法律約束力。法律上的缺陷導致我國的租賃公司合法權利和利益難免受到侵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融資租賃業的發展。 (二)缺少優惠政策的扶持 在發達國家如美國等國家中,普遍實行投資稅抵免政策和加速折舊制以促進融資租賃業務的推行,但我國並沒有出台相關政策,影響了中小企業進入融資租賃市場的積極性。同時缺少政府信貸政策的傾斜,融資租賃公司的籌資渠道很難暢通,導致融資租賃公司不得不放棄一些很有發展潛力的項目,錯失發展機會,同時也使其對資金不充裕的中小企業要求頗多,提高中小企業進入融資租賃市場的門檻。 (三)中小企業融資租賃意識淡薄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選擇的融資方式中內源融資和銀行貸款占據了80%以上,而對融資租賃等其他融資方式利用率僅為8%左右。其原因一是我國融資租賃研究起步較晚,沒有進行系統的理論研究與市場宣傳,中小企業對該模式了解不深入,對其優勢認識不足,沒有大規模運用。二是受傳統經營理念的影響,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一種必須先擁有再使用的誤區,這種對所有權莫名的偏執使他們在需要新的機器設備時,總是習慣性的先籌集資金再購買,卻不願意使用融資租賃這種新型模式。同時由於中小企業經營穩定性較差,拖欠融資租賃公司租金的行為時有發生,給融資租賃公司帶來較大風險,制約著融資租賃公司對其投資的積極性。 (四)缺乏對融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 項目的可行性分析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關鍵,一般在可行性分析中會運用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及動態回收期法等一些較為完善的財務分析方法,同時還應該收集同行業的數據,預測今後5年甚至10年的盈利能力,並且項目的可行性分析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有對項目進行完善的分析和評估,才能提高項目獲取利潤的能力。但我國多數中小企業沒有專業的金融分析人員,僅僅簡單地利用靜態回收期或收集一些不能有效支持觀點的數據來分析,甚至忽視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導致企業得出錯誤的結論,影響其使用融資租賃的效率。項目的失敗會導致其對融資租賃模式的質疑,阻礙了融資租賃在中小企業中的發展進程。 三、改進中小企業融資租賃的對策 (一)完善立法監管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完善立法監管。「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法律能夠明確經濟主體的權利義務,保障交易雙方的權益,對處於經濟轉型期的我國來說,法律對於經濟發展的作用就顯得更加突出。如前所述,我國的融資租賃業至今還沒有一部完整統一的法律,2004年3月起我國商務部、銀監會、國家稅務總局就開始起草《融資租賃法》,但至今未正式施行。應盡快出台該法,並且能夠真正的發揮其作用,明確金融租賃交易過程中的權利義務,設立統一的市場准入門檻,對融資租賃業實施統一監管,改變多頭管理的局面,杜絕現在的種種不公平及人為主觀操縱的現象。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首先,允許中小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對設備進行加速折舊。如果中小企業能夠對設備進行加速折舊,就可以在不影響稅收總額的前提下,延緩納稅,從而減少現金凈現值的流出,緩解中小企業在項目初期的資金難題;其次,允許租金稅前扣除,這樣一方面能夠減少中小企業的稅金支出,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勵中小企業利用融資租賃來獲取所需的設備和技術,大大促進融資租賃在中小企業中普及;最後,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對國家鼓勵發展的行業的融資租賃項目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扶持其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租賃業務,既符合國家的符合國家的政策和發展趨勢,也能夠促進融資租賃的發展。 (二)樹立使用融資租賃方式的觀念 中小企業應接受新觀念,改變思維上的定勢,樹立使用權和「先租後買、常租常新」的新觀念,並且多向其他有融資租賃經歷的中小企業學習經驗,一旦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嘗到融資租賃的甜頭,融資租賃就會在我國的中小企業中得到更為廣泛的發展。中小企業也應規范自身行為,採用項目凈現值等科學完善的方法認真地對融資租賃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分析,以減少融資租賃的風險。同時由於中小企業自身經營風險較大,要杜絕惡意拖欠租金的現象,保障融資租賃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融資租賃公司也應該考慮到中小企業的現實困境,在保障自身取得經營利潤的時候,也應適當降低對中小企業的租金,避免因為租金過高而導致中小企業無力償還破產,最終融資租賃公司也難免會有所損失。 (三)培養融資租賃綜合型人才 員工是貫徹公司內部各項管理制度的執行者和監督者,公司經營活動的好壞和員工的素質有著密切的聯系,涉及多行業、多學科的融資租賃業對高知識、高能力的經營管理人才的 需求更為迫切,因此,融資租賃業應該提高對租賃業人才培養的認識,多方面開發和培養融資租賃人才。積極吸引財經、法律等方面的綜合型人才,保證員工的專業水平能夠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同時注重對人才的培訓,設立形式多樣的培養辦法,提高員工的業務水平,尤其是風險意識、執行國家金融法規的自覺性以及員工在財經、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綜合業務能力,以減少決策失誤,促進行業發展。 中小企業融資租賃風險 ,上面詳細分析了目前的風險和建議的應對方案。在政府不斷完善融資租賃法律體系,提供稅收等優惠政策支持的同時,中小企業也應提高自身素質,與融資租賃企業一起凈化市場環境,優化市場秩序。

❷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   缺乏貸款所需的抵押擔保品,很難獲得外源融資支持。
中小企業作為信貸融資一方當事人,存在諸多缺陷,如:中小企業管理水平低,自我積累意識差導致企業內源融資源頭不暢;中小企業大多不甚規范,經營管理隨意性很大,使得銀行對中小企業的預期不明、評價不高、信用評級普遍偏低;中小企業普遍缺乏足夠的固定資產和適當的其它資產,同時抵押程序煩瑣、各種費用較高,從而使中小企業不能很好地滿足銀行的要求。
(二)銀行貸款經營和管理體制的缺陷
銀行惜貸的原因如下:商業銀行貸款許可權上收;商業銀行發放貸款加大了對企業的財務和信用的考察,並要求抵押和擔保;商業銀行在經營方向上「抓大放小」。這些因素使中小企業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同時目前各行對貸款普遍實行了嚴格的責任追究,導致調查人員過於謹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可能性。
銀行是為了滿足銀行自身利益生存發展方面的需要才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具體表現最為嚴重的就是占市場主體的國有銀行對中小企業普遍有所有制歧視。
(三)政府和社會融資環境的影響。
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應該是積極干預的,而我國  府對中小企業許多方面還做得不夠,造成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的不合理、行為的不規范和效率低。同時金融機構貸款投向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企業性質或規模的歧視。從信息成本的角度揭示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根本困境在於,其特定信息結構所對應的邊際信譽成本高於大企業,而銀企雙方單方面都難以突破這一內生的制度。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夠,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在客觀上缺乏良好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中小企業與國有企業相比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具體表現在市場准入壁壘、稅賦環境、商業票據融資、信用和法律等幾個方面。
(四)體制性障礙。
中小企業融資難本質不是技術上的原因而是制度上的原因,認為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及債務合約的特點難以克服利率與風險交替上升的惡性循環,使得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方式不適合銀行。導致擔保公司不能為中小企業融資保駕護航。包括信用擔保機構、信用評估機構等在內的中介服務機構發展緩慢,缺乏權威性的企業信用評估機構,銀行根據自行建立的企業信用評估系統為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而在這個企業信用評估系統中,經營規模這樣的中小企業最薄弱的環節卻被賦予很高的權重,這使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難獲得銀行支持。

❸ 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有哪些

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也可能面臨各種風險,特別是在金融緊控形勢下,融資風險更大。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主要是由於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其在融資過程中所遇到的風險1、國家經濟政策所導致的融資風險
一般而言,由於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極不穩定,一國經濟金融政策的變化,都有可能對它的生產經營、市場環境和融資形勢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中小企業不能根據國家經濟金融政策的變化做出敏銳的反應和及時調整,將會給中小企業的融資帶來一定的風險,進而影響到中小企業的發展。如國家的產業政策限制的行業,其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風險都較大,如果企業經營得不到正常的資金供給,企業就難以為繼。又如,在貨幣政策緊縮時期,市場上資金的供應減少,受此影響,中小企業通過市場來籌集資金的風險增大。要麼籌集不到資金,要麼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數量減少,直接影響了企業資金鏈連續性,並進一步增大了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據投融資專家張雪奎()教授所知,今年大量企業遇到這種情況,融不到資金是企業經營困難,融到的資金成本過高,造成還貸壓力過重,致使企業難以放手經營()。
2、經營的不穩定性導致的融資風險中小企業對外界經濟環境的依存性較大,因而中小企業除對國家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有著較強的敏感性外,國家經濟制度安排,宏微觀經濟環境的變化,行業競爭態勢的加劇,也將增大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最終影響中小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那些經營不佳或銷售渠道不暢,或競爭實力不夠或難以實行多元化經營來分散風險的中小企業往往首先受到市場的沖擊。而經營風險的增大又使中小企業的經營穩定性遭到破壞,進而更難滿足市場融資的條件,融資更加困難。
3、管理水平低下所導致的融資風險管理水平低下主要表現在,中小企業的管理觀念落後,內部管理基礎工作缺乏和管理環節薄弱,人員素質普遍不高,對市場的潛在需求研究不夠,產品研製的技術力量有限,對市場的變化趨勢沒有預見性等。由於管理上的種種缺陷,致使中小企業的後勁不足。高開業率和高廢業率是中小企業的主要特點,從而使得商業性金融機構非常謹慎。在我國,中小企業5年淘汰率近70%,約30%左右的小企業處於虧損狀態,僅有三成左右具有成長潛能,七成左右發展能力很弱,能夠生存十年以上的中小企業僅佔1%.因此,中小企業無論是進行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都會面臨諸多融資障礙,融資風險往往很大。
4、信用危機所導致的融資風險中小企業信用不足是一個普遍現象。有的中小企業會計信息不真實、財務做假賬、資本空殼、核算混亂,有的中小企業抽逃資金、拖欠賬款、惡意偷稅,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響了中小企業的形象。相對於大企業的很多信息的公開化和容易以極低的成本獲取,中小企業的信息基本上是內部化的、不透明的,銀行金融機構和其他投資者很難通過一般渠道獲得,因此,銀行要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或投資人要向中小企業進行投資就不得不加大人力資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質量。這一方面加大了銀行或投資人貸款和投資成本,另一方面也給中小企業的融資帶來困難,中小企業的融資存在很大的不確

❹ 我國國際貿易融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河南科技學院 經橡友濟與管理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
摘 要:文章論述了目前我國企業的貿易融資現狀及存在 的問題,並對此做了進一步的原因分析和研究,力求找到一些解決該類問題的對策和方法, 以使我國企業能更快更好地走出去,以出口拉動經濟的迅速發展。
關鍵詞:國際貿易融資;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7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6921(2008)22—0060—03
1 國際貿易融資存在的問題
1.1 國際貿易融資的方式缺乏多樣性

當今的國際貿易規模、方式都向更高、更復雜的方向發展,雖然現在國際上通用的貿易融資 方式日益繁多,也有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嘗試新的貿易融資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基本 上仍然是以傳統的融資方式為主,即以信用證結算與融資相結合的方式,品種少,且功能單 一,而如國際保付代理和福費廷等較復雜的業務所佔比重較小。
1.2 國際貿易融資的資金在不同性質的銀行中分配不平衡

為國際貿易提供資金融通的銀行其一為各商業銀行,其二為政策性銀行。相比而言,國有商 業銀行的資金雄厚,但他們做的多為期限短、流動性強、金額小的貿易融資;
而對於政策性 銀行,由於國家的大力支持,風險由國家來承擔,就可以做那些中長期的貿易融資。因此, 國際貿易融資的資金來源出現了結構性不平衡。
1.3 國際貿易融資市場存在不足

在我國的貿易融資市場里,缺少的是一個統一、集中的貿易融資市場,企業在進行貿易融資 時,貿易融資的資產的流通往往得到較為自由的流通,實際的做法是買賣雙方主要依賴自己 的網路進行融資,這樣就缺乏競爭性,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增多,一個缺乏公開、公平、公正 的貿易融資市場就無法很好的滿足企業的貿易融資需求。
1.4 國際貿易融資的對象過於集中

國有大中型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一貫得到大量、全面的資金支持,無論是商業 銀行還是政策性銀行都傾向於將融資對象定位於大中型企業。而目前我國非國有企業即三資 企業、外資企業、外貿私營企業卻只能得到很少一部分的貿易融資,這與它們的迅速發展, 在我國對外貿易發展中所佔比例的不斷提高不相適應。
1.5 辦理融資的手續煩瑣,融資條件較為苛刻

在申請國際貿易融資的過程中,企業申請的程序復雜、手續煩瑣,相應的辦理條件也有很多 的限制,如辦理手續期限太長、效率較低等,這樣就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使得企業 產生畏難情緒,很多企業對國際貿易融資的需求就在這種環境中給打消了。
1.6 缺少有效的國際貿易融資風險防範措施

國際貿易融資的特點決定了其涉及的風險較為復雜,但它們是可以預測和防範的,然而科學 有效的預測方法和防範措施時並沒有在企業中得到具體的應用。如對於信用風險,仍使用傳 統的、無針對性的5C法,沒有考慮到國際貿易融資的新特點和有別於一般貸款的形勢;
就國 家風險來講,其評估和預測的方法也不是十分的科學。
1.7 我國的國際貿易融資易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發生法律糾紛

國際貿易融資由一種傳統的融資方式,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一套規范的國際慣例 和通行做法。然而在我國,卻存在著與國際慣例和通行做法不相協調甚至是相沖突的情況, 違規操作的事件時有發生,法律糾紛不斷。
2 國際貿易融資問題的原因分析
2.1 現代信息技術的制約

以先進的技術手段做余旅支撐,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管理就會顯得更高效,便可以將 銀行相關的部門和分支行高效率、有機地聯系起來。國外銀行開展了電子商務即在網上建立 貿易融資資本市場和經銷渠道,通過這種方式,銀行可以擴大其分銷渠道,以更低的成本涉 入新的客戶群,並可以更容易、更及時地掌握企業及其交易的背景,更准確地評估貿易項目 、評估融資資產的風險及質量,從而高效地管理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然而目前 我國的銀行業只能說基本完成了金融電子化建設的階段,金融信息化在有些銀行只是剛剛起 步,從而缺少網路資源的共享,缺乏統一協調的管理,以致無法達到監控風險、相互制約的 目的,這樣就難以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
2.2 銀行對發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重要性和風險性認識不足

2.2.1 商業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和相關部門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缺乏了解梁毀槐,對國際貿易融資 業務的風險性普遍認識較為膚淺,表現為兩種傾向:①錯誤地認為國際貿易融資不需要動 用實際資金,只需借出單據或開出信用證就可以從客戶賺取手續費和融資利息,是零風險業 務,這直接導致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於大量信用證墊款形成的銀行不良資產;
②當出現問 題後,又認為國際貿易融資風險很大,採取的措施又導致國際貿易融資授信比一般貸款難, 審批時間長,制約了該業務的發展。

2.2.2 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是本幣業務,國際業務的比重相對較少,在機構、人才、客戶方 面均不佔優勢,以至於使大部分人認為與其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發展國際貿易融資 ,還不如集中精力抓好本幣業務。另外,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在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優化 信貸資產質量等方面的作用認識不足、認為貿易融資業務在整個信貸資產中的數量少,作用 不大,從而導致銀行在這其間埋下很多的風險隱患。

2.2.3 在思想認識上也不到位。國際結算及貿易融資是金融業中最早與國際慣例開始接軌的 業務之一,也是最有可能走向國際化的領域的業務。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取了較快的 發展,但我們的觀念、認識和做法與國外同行業尚有差距。
2.3 銀行從業人員及企業外貿業務人員的素質整體不高

銀行缺乏創造和應用創新產品的高素質人員。根據對金融創新的不同作用,銀行從業人員可 分為決策人員、一般業務人員和開發人員。決策人員的作用是對提出的一項創新建議進行立 項與否的決定。這就要求決策人員要具有戰略眼光和科學分析能力,以判斷該項創新建議有 無市場前景和盈利能力;
要具有發展的眼光,可預見市場的未來趨勢。一般業務人員的作用 是在日常工作中,發現現有的產品和服務的缺陷,針對問題提出建議。這就要求一般業務人 員要了解各項金融政策、知識全面、思維活躍、熟悉國內外金融產品,有對日常工作中迸發 的靈感加工為項目可行性分析的能力。開發人員的作用是對創新建議進行技術開發,形成方 便可用的市場產品。這就要求開發人員既要有豐富的計算機知識,又要有較多的金融知識, 才能較好的將這二者結合,開發出方便可用的創新產品。而目前一些銀行人員對銀行的各種 金融工具、融資手段的用途、利弊一知半解,更談不上對風險的准確判斷與把握了。銀行人 員水平不高使得國際貿易融資風險控制難度加大,使得銀行「惜貸」現象增加,也造成我國 的國際貿易融資方式在綜合運用方面明顯滯後於發達國家。

企業外貿人員的素質還不是很高。外貿企業缺乏熟悉國際金融及國際資本市場運作的人才, 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素質跟不上形勢需要,相關專業知識不足,很多企業對國際保理、出口 信用保險等新型的貿易融資工具不了解,也沒有意識到通過國際貿易融資、採用更加靈活的 國際結算方式,可以更好地促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開拓能力。
2.4 我國國際貿易融資的法律制度建設與國際相比相對滯後

我國從事國際貿易融資的時間相對較短,在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涉及金融和商業票據、貨權、 貨物、擔保、信託等時,要求法律對上述各種行為的責權要有具體的規定,但相關的立法對 上述方面缺乏非常明確的規范。
3 解決我國國際貿易融資問題的對策建議

針對上述在我國的國際貿易融資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現提出如下的解決 對策和建議。
3.1 銀行應提供優質服務,培育良好的國際貿易融資「軟環境」

銀行要進行技術創新,適時推出品種多樣的企業貿易融資業務的特色服務,明確企業授信支 持和審查標准,並且重點推出以市場暢銷、價格波動幅度小、處於正常貿易流轉狀態且符合 質押品要求的物流產品質押為授信條件,將銀行資金流與企業的物流有機結合,向企業提供 集融資、結算等多項銀行服務於一體的銀行綜合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我國企業擔保難問 題。

制定優惠政策,明確工作目標,營造良好的吸引人才的軟環境。為人才信息等要素的流動創 造良好的體制環境和政策環境,要觀念和體制先行融入,加快體制和機制接軌,培育融資的 「軟環境」。這種「軟環境」是政府、銀行和企業三方都能很好地協作,三方都可以相互制 衡,並且能在現有的條件下達到一種對融資相對寬松的環境,三方信任的加強都有利於貿易 融資的順利進行。
3.2 銀企加強合作,共同研究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的控制手段

銀企合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銀行和企業聯動,共同努力。銀行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 特別是要把銀行信貸方面的一些最新政策及時告知相關企業,並積極引導企業建立健全的財 務管理制度,使企業內部的系統做到實時與銀行的系統進行有效的互通,達到一種相互合作 、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程度,在貿易融資的很多細節方面也可以進行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共同研究防範融資業務風險的對策,各方的信息則會通過系統傳達給對方,做到時時更新 ,使合作順利進行,使融資的方式和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企業要充分利用政策性出口信 用保險和其他規避風險的途徑。我國大部分進出口企業由於無力進行客戶資信的調查,更需 要利用出口信用保險來化解風險。要很好地研究國家出口信貸政策及相關機構的運作情況, 對D/P、D/A、O/A業務通過投保出口信用險來化解風險。通過改變結算方式、投保出口信用 保險,出口企業可以在成本不變甚至降低的情況下,不僅可以獲得類似與信用證的風險保障 和融資便利,更能簡化手續、降低管理費用、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提高收益水平,實現企業 做大、做強的宏偉目標。
3.3 政企銀通力合作促進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多樣化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進出口企業的融資渠道逐漸由單一的銀行貸款方式轉變 到更多地利用貿易融資來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貿易融資業務以其風險小、收益高、手續簡 便、融資的時效性強等優勢越來越受到銀行和企業的重視。除了銀行和企業之間要很好的合 作之外,政府也在融資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並且時時關注國際形勢的新變化做到時時更 新,也不使銀行和企業在做融資時不會太被動,使他們的融資更加高效和成本最低。政府的 這種公共服務意識不能用經濟的行為反映的實際的操作中,這樣就會扭曲政府的形象,也就 不利於融資形式多樣化的發展。貿易融資的其他形式如押匯、打包放款、國際保理業務、福 費廷、銀行保函及備用信用證等可以在三方通力合作的背景下順利展開,先通過信貸部門對 客戶進行全面考察,總體上把握經濟實力和短期償債能力,確定其可以承受的授信總額;
再 通過國際結算人員對該客戶的業務跟蹤,把握客戶的業務能力和業務特點,制定適用的融資 方式及配套額度,在總額內充分開展相關業務。這樣,就可以藉助三方的力量促進貿易融資 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我國企業在進出口的各個環節可以靈活利用以上的融資方式,熟悉各 種融資方式的操作和融資渠道。同時,在企業的自身發展中還應積極探尋其他的融資渠道, 如融資租賃、政府補貼、出口退稅等,優化融資結構。
3.4 銀企要集中貿易融資人才優勢,提高貿易融資業務管理人員的素質

①企業要引進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
②要抓好崗位的培訓工作;
③不斷提高貿易融資管理人 員的服務質量和道德修養;
④強化風險意識,不斷提高貿易融資管理人員識偽、防偽能力, 努力防範和化解國際貿易融資風險。

銀行要建立健全科學的融資貿易風險管理體系,加強風險管理。銀行首先要制定符合國際貿 易融資特點的客戶評價標准,選擇從事國際貿易時間較長、信用好的客戶;
其次要成立信用 審批中心和貿易融資業務部門,從而利用人才優勢事前防範和事後化解各種業務風險。
3.5 政府應加強法律和制度建設,規范國際貿易融資市場的秩序

一方面中國的立法部門必須加強對國際貿易融資的政策法律的研究,另一方面必須從現有的 法律法規存在的漏洞出發,分析國際慣例與中國現行法律之間存在的問題,為科學立法提供 依據,制訂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並與國際慣例和通行做法接軌,進一步促進我國國際貿易 融資的發展。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我國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現有的法律環境上,如何與國 際慣例接軌,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業務操作方案,依靠法律來為我國企業融資業務的順利開 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李岩.貿易融資的快速通道[J].出口經理人,2008,(2).
[2] 陳躍雪.發展國際貿易融資的問題和對策[J].經濟經緯,2003,(4).
[3] 賽學軍.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問題及對策[J]. 浙江金融,2007,( 5).
[4] 趙瑾璐,楊熹薇.企業國際化發展中的政府職能探析[J].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研究,2008,(1).
[5] 陳麗芳.國際貿易融資風險及防範措施[J]. 中國市場,2007,(12).
[6] 倪宇望.匯率機制改革下貿易融資發展中的難點及對策[J].金融縱橫,2007 ,(7).
[7] 鄭子凱.國有商業銀行如何發展國際貿易融資[J].浙江金融,2001,(10).

❺ 小企業傳統融資方式存在什麼缺點

小企業傳統融資方式存在什麼缺點

下面我為大家盤點小企業傳統的融資機制存在的缺陷:

一、高昂的融資成本限制了小企業的融資能力

首先,小企業的資金來源渠道單一性、來源方式簡單化和融資結構不合理導致融資成本無法達到最低化。根據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對深圳的41家中小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是商業銀行。小企業融資模式單一,增大了銀行的風險。

其次,民間借貸的高息限制了小企業的融資能力。民間借貸較容易實現無擔保貸款,在適應小企業資金需求方面比商業銀行有優勢。民間借貸本著高風險高收益的原則,必然執行高利率,但小企業普遍資金不足,高額利息必然限制其融資能力。

再次,表外籌資致使小企業不能享有利息的抵稅作用。企業進行表外融資有助於改善資產負債表的.質量,表面上看是優化了企業的財務狀況,但實質上扭曲了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表外籌資費用較高可能造成企業虧損或利潤的減少,最終使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受到損害。

二、資金供給者和需求者之間信息不對稱

一般來說,小企業的財務數據不準確、不真實、不完整,信用體系尚未建立健全,一直以來也較少與銀行發生業務往來,銀行無法為其建立信用檔案。信貸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導致銀行不願意向小企業提供資金。此外,小企業經營不夠透明,發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可能性比大企業高。而且小企業規模小,一旦出現風險比較容易改頭換面逃避債務;小企業經營持續時間較短,退出市場概率較高。這些因素使銀行向小企業貸款承擔的風險會高於向大企業貸款。因此,事前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逆向選擇和事後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道德風險,導致小企業融資能力降低。

三、直接融資體制有待完善

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小企業進入證券市場都面臨重重困難。在現有政策和金融環境下,進入資本市場的門檻較高,小企業難以在資本市場找到直接融資的途徑,想通過證券市場融資非常困難。另一方面,企業發行債券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絕大部分小企業是不符合要求的,小企業很難取得發行債券融資的資格。

四、小企業的高風險性與商業性金融機構經營原則之間的矛盾

首先,高風險性是小企業的基本缺陷。小企業決策隨意性較高,現金流量波動很大,有效抵押物不足,抗風險能力弱,內控制度不健全,產品質量和市場不穩定,大部分小企業的情況難以符合商業銀行貸款的基本條件。對銀行而言,首先考慮的是安全性,向小企業發放貸款要承擔很大的風險。

其次,小企業貸款單筆數額小、筆數多、成本高的特點決定了其不能像大型企業信貸業務那樣,給銀行帶來大量存款、結算、中間業務等收益。

;

❻ 政策性銀行 政策性銀行基本特徵

政策性銀行(policy lender/non-commercial bank)是指由政府發起、出資成立,為貫徹和配合政府特定經濟政策和意圖而進行融資和信用活動的機構。

政策性銀行不以營利為目的,專門為貫徹、配合政府社會經濟政策或意圖,在特定的業務領域內,直接或間接地從事政策性融資活動,充當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工具。

建行目的

1、補充和完善市場融資機制。政策性銀行的融資對象,一般是限制在那些社會發展需要而商業性金融機構又不願意提供資金的銀行或項目,因此可以補充商業性融資的缺陷,完善金融體系的功能。

2、誘導和牽制商業性資金的流向。一是政策性銀行通過自身的先行投資行為,給商業性金融機構指示了國家經濟政策的導向和支持重心,從而消除商業性金融機構的疑慮,帶動商業性資金參與;二是政策性銀行通過提供低息或貼息貸款可以部分彌補項目投資利潤低而又無保證的不足,從而吸引商業性資金的參與;三是政策性銀行通過對基礎行或新興行業的投入,可以打開經濟發展的瓶頸或開辟新的市場,促使商業性資金的後續跟進。

3、提供專業性的金融服務。政策性銀行一般為特定的行業或者領域提供金融服務,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聚集了一大批精通業務的技術人員,可以為這些領域提供專業化的金融服務。

基本特徵

政策性銀行與商業銀行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相比,有共性的一面,如要對貸款進行嚴格審查,貸款要還本付息、周轉使用等。但作為政策性金融機構,也有其特徵:一是政策性銀行的資本金多由政府財政撥付;二是政策性銀行經營時主要考慮國家的整體利益、社會效益,不以盈利為目標,但政策性銀行的資金並不是財政資金,政策性銀行也必須考慮盈虧,堅持銀行管理的基本原則,力爭保本微利;三是政策性銀行有其特定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發行金融債券或向中央銀行舉債,一般不面向公眾吸收存款;四是政策性銀行有特定的業務領域,不與商業銀行競爭。

政策性銀行不同於政府的中央銀行,也不同於其他商業銀行,它的重要作用在於彌補商業銀行在資金配置上的缺陷,從而健全與優化一國金融體系的整體功能。與其他銀行相比,政策性銀行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從資本金性質看,政策性銀行一般由政府財政撥款出資或政府參股設立,由政府控股,與政府保持著密切關系。如德國(復興開發銀行法)規定:復興開發銀行為政府所有,其中聯邦政府佔80%的股份,各州政府佔20%的股份。法國的對外貿易銀行,是由法國的中央銀行持股24.5%,信託儲蓄銀行持股24.5%,以及其他大商業銀行投資組成。

第二,從經營宗旨上看,政策性銀行不以營利為目標,而以貫徹執行國家的社會經濟政策為己任。其主要功能是為國家重點建設和按照國家產業政策重點扶持的行業及區域的發展提供資金融通。一般包括支持農業開發貸款,農副產品收購貸款,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貸款,進出口貿易貸款等。但是不以營利為目標並不意味著政策性銀行都不盈利,或是都無視效益性,而僅僅是以經營的目標角度來講,不追求盈利或利潤最大化。

第三,從業務范圍上看,政策性銀行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和公眾存款,主要資金來源是政府提供的資本金、各種借入資金和發行政策性金融債券籌措的資金,其資金運用多為長期貸款和資本貸款。政策性銀行收入的存款也不作轉賬使用,貸款一般為專款專用,不會直接轉化為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所以,不會像商業銀行那樣具備存款和信用創造職能。政策性銀行有自己特定的服務領域,不與商業銀行產生競爭。它一般服務於那些對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且投資規模大、周期長、經濟效益低、資金回收慢的項目領域,如農業開發、重要基礎設施建設、進出口貿易、中小企業、經濟技術開發等領域。

第四,從融資原則上看,政策性銀行有其特殊的融資原則。在融資條件或資格上,要求其融資對象必須是從其他金融機構不易得到所需的融通資金的條件下,才有從政策性銀行獲得資金的資格,且提供的全部是中長期信貸資金,貸款利率明顯低於商業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有的甚至低於籌資成本,但要求按期還本付息。

第五,從信用創造能力看,政策性銀行一般不參與信用的創造過程,資金的派生能力較弱。因為政策性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不是吸收存款,而往往是由政府提供,而且政策性銀行的貸款主要是專款專用,正常情況下不會增加貨幣供給。

❼ 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及對策分析|民營企業融資渠道

我國的民營企業起步於上世紀70年代末,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下面我就為大家解開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及對策分析,希望能幫到你。

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及神嘩早對策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取得了迅猛發展,逐漸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公有制經濟的有益補充,在增長國民生產總值活躍市場經濟、增加國家稅收以及解決就業問題等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貢獻。林毅夫、李永軍指出我國勞動力相對豐富、資本相對稀缺的要素稟賦特色 ,使得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會是我國企業組織中最有活力的構成部分。

但融資難已成為目前嚴重困擾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條件。

二、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成因

資金是企業的生命源泉、前進動力,是企業生存的前提發展的基礎。目前,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包括內部融資(如盤活內部存量資產 利用留存收益和應付稅利等融資)和外部融資(如金融機構貸款、發行有價證券、吸引外商投資、租賃商業信用、項目融資、杠桿購買融資等),可謂渠道廣泛。然而在中國當前經濟環境下,民營企業資金籌集渠道不暢、籌集范圍有限,成為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造成此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 民營企業融資難的相關理論解釋

1.信息不對稱理論

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指交易雙方中的一方掌握相關信息而另一方則沒有這些信息,或者一方比另一方掌握的相關信息多,從而使得信息劣勢的一方的決策受到不利的影響。學界達成的一個共識就是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有學者甚至認為它是分析和解決這一問題的“牛鼻子 ”。由於企業的規模與其信息可得性正相關,所以企業越小,關於企業的信息就越不易獲得。特別地,由於中小企業大多帶有經營者個人特徵,對其評價多為“軟”信息,使得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難以形成順暢的信息傳遞。信息不對稱會引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從而使得追求資金盈利性、流動性、安全性統一的商業銀行謹慎對待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甚至迫使金融機構忽視健康成長的那部分中小企業對貸款的合理需求。

2. 信貸配給理論

信貸配給是信貸市場中存在的一種典型現象,是指貸款人基於風險與利潤的考查,不是完全依靠利率機制而往往附加各種游雀貸款條件 ,通過配給的方式來實現信貸交易的完成。張維迎指出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銀行作為理性的個體,寧願選擇在相對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絕一部分貸款人的申請即實行信貸配給,而不願意選擇在高利率水平上滿足所有借款人的申請。Stiglizt和Weiss的文章是一篇經典文獻,他們認為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使銀行被迫採用信貸配給,而不是提高利率來使供需平衡,他們並證明信貸配給可以作為一種長期均衡現象而存在。

(二) 民營企業自身狀況的限制

康玉清認為,中國民營企業起步較晚,自身發展還處於不成熟階段。主要表現在經營規模較小,公司的經營運作主要依靠個人積累的有限資本;缺少較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企業創新意識不夠;經營管理不規范,財務制度不透明,企業內部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信用觀念淡薄,缺乏信用基礎,欠息、欠債、不良貸款現象較為普遍等。這些尚未完善的方面無疑使民

營企業加大了籌資難度,縮小了融資范圍。

李娜認為,就中小企業本身來說,一方面,中小企業一般自我積累能力差,自我積累意識不強。中小企業內部組織關系不穩定,規模經濟效益差, 在內部利潤的分配過程中,普遍存在“重消費、輕積累”的現象, 中小企業很少從自身發展的角度來考慮用自留資金補充經營資金的不足。另一方面,當前中小企業的負擔重, 削弱了其內部融資的能力。在納稅政策方面,中小企業的實際納稅負擔重,並且各種名目繁多的收費更是加重了中小企業的負擔。

高萬東認為,中小企業的缺點包括,中小企業融資的風險成本偏高;中小企業信用觀念淡薄, 整體信用水平低;中小企業信用觀念淡薄, 整體信用水平低。

(三) 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成因

企業融資渠道雖多,但民營企業可供選擇的融資渠道卻有限,除靠內部融資外,主要是靠金融機構貸款 但目前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蘆仿企業)提供的信貸資金卻又微不足道。

民營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

不庸置疑,民營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有益補充,對GDP的增長、市場經濟的活躍以及國家稅收的增長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民營企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和其獲得的金融資源相比極不相稱。目前,對於正處於規模擴張時期的民營企業而言,融資問題已成為制約其發展壯大的瓶頸因素,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國內金融市場體系不完善,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狹窄

我國現有信貸體系缺乏市場經濟所要求的層次性和多元性,其中一個重要的缺陷表現在:“過度依賴間接融資,間接融資中又過於依賴銀行”。從直接融資來看,民營企業進入股票和債券市場一直受到所有制形式的限制。2004年5月開放的深圳中小企業板,其設置的准入門檻依然偏高,而我國的產業基金、風險投資等還處於起步階段。因此,民營企業無論是營運資金還是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籌措,基本還是依靠金融機構(主要是銀行)的間接融資。而國有銀行在確定信貸計劃時,授信額度的絕大部分給了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不僅較難獲得國有銀行的貸款支持,而且同等條件下貸款的使用成本也較高。

2.信用體系不健全,民營企業融資缺少擔保機構

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是引起銀行不願對民營企業信貸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銀行為規避逆向選擇,其策略就是提出非價格條件或強化擔保。然而,目前我國民營企業信用體系尚未普遍建立,信用評估機制尚不健全,擔保公司和各類基金制度也未完善。因此,民營企業缺乏機構擔保就成為制約其申請金融機構貸款的關鍵因素。

3.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民營企業融資基礎條件不完備

在市場經濟轉型階段,大部分民營企業缺乏與現有金融體制接軌的融資基礎條件,具體表現在:一是民營企業治理結構不規范。雖然民營企業都已經歷了企業改制,但大多數的企業改制流於形式,在進行股權資本融資時往往陷入內部人的紛爭,使得外部資本不敢進入或無法進入。二是民營企業過高的經營風險。民營企業經營持續時間較短,退出市場的幾率較高,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尚處在初創或成長階段,企業的經營風險往往大於收益。這不符合銀行安全性、流動性、贏利性的貸款基本要求。三是產業、產品結構不盡合理。據金融機構反映,許多民營企業存在家族式管理現象,其產品開發和市場研究缺乏科學依據,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不足,一旦遇到市場波動,金融部門的貸款會產生較大的風險。

民營企業融資的四大關鍵

企業素質為“成功根本”

首先強調的都是“民營企業自身素質”的問題。如果一個民營企業的財務、運作上存在嚴重問題,那麼本身就不具備融資資格。

寶供物流財務總監於贊文表示,體制和機制是企業活力的前提,有了“活力”才能贏得“信任”和“融資”,最終才會產生“服務”和“效益”。對於債權融資,他認為,企業找銀行貸款只是“錦上添花”,而不是對企業的“雪中送炭”。如果自己的企業還不是“錦”,就不要找銀行貸款,先應把企業的基礎打好。

某企業財務總監王朝曦談到,目前有些民營企業總把“發展不好”歸咎為“政策”原因,其實並不客觀。在同等政策環境的背景下,許多規模大、機制完善、運作優良的民營企業,已經成為今天某些行業的領跑者。

他還表示,企業要融資,第一步就是它的融資目的要是“善意”的。如果融資動機不健康,只想“圈錢”和“騙錢”,那麼即使吸引到了一部分資金投入,也同樣無法繼續生存,因為投資者(或銀行)也不總是傻子。

財務專家是“明智選擇”

專家學者提醒中小民營企業,在融資發展的初期,聘用一位懂行的財務專家作為企業顧問,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

於贊文談到,民營企業融資難,有很大原因是“企業對資本的認知水平過低”,像在融資期間不懂得資本運作的操作規程,也不知如何與銀行或投資方打交道,這樣可能會讓融資機會流走。所以,能有一位懂行的財務人員把企業的投資價值推薦給投資方,就顯得非常重要。而且,王朝曦介紹,財務專家同樣也可以作為民企吸納民間資金的重要途徑。

融資夥伴要“志同道合”

在股權融資方面,擁有“志同道合”的融資夥伴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前提。

於贊文分析認為,進行前期判斷是民營企業進行融資的重要一步。前期判斷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項目融資風險投入的判斷,二是對合作夥伴、投資夥伴價值觀的判斷,這兩點都要求融資夥伴必須“志同道合”。

所謂的“志同道合”,主要是指融資合作雙方對“公平”、“誠信”、“承諾”以及“問題溝通”方面的認同是否一致。尋找到目標一致的“合作夥伴”,有時比單純討論項目的投資前景更為重要。

融資選擇應“門當戶對”

目前民企融資的渠道,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即社會、銀行以及企業自身。於贊文稱,民營經濟挑選投資者,必須要“門當戶對”。

王朝曦認為,目前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企業的性質已經不再重要,而企業規模的大小才是融資的決定性因素。“資本永遠追隨利潤”——如今無論是社會民間資本還是商業、銀行,資本的投放主要考慮的是“利潤率”和“風險性”,因此不同規模的企業對不同規模的資本“回報率不同”。大資本自然尋求大發展,而目前處於中小規模的民營企業,應該更多吸納中小型的融資。

因此,如果民營企業在融資選擇時注意“門當戶對”,則將會大大提高企業的融資效率。

❽ 「世經研究」央行:在加快金融改革開放中保持金融穩定

一、事件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給國內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造成嚴重危害,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狀況步入低谷。全球范圍疫情快速蔓延,對全球經濟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同時,氏帆全球金融市場發生了較大程度的動盪。目前疫情控制基本穩定,金融市場仍面臨一定挑戰。「後疫情世界」金融穩定可能面對的風險挑戰包括:

一是大規模政府救助與經濟刺激措施將導致政府赤字和政府債務的大幅上升,財政的穩健性嚴重下降。在經濟復甦和財政收入增長乏力的情況下,政府赤字和債務的過快增長,會形成政府債務違約和政府信用危機的風險,進而會威脅到國家乃至全球的金融穩定。

二是政府大規模信貸擔保、中稿帶央銀行大規模再貸款、商業銀行大規模放貸、企業大規模發行債券等,都會使企業的債務規模進一步擴大,杠桿水平進一步上升。由此會進一步加重企業的債務負擔,影響企業的持續 健康 發展。

三是中央銀行大量購入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大量再貸款和再貼現,形成大規模的基礎貨幣投放,從而形成巨大的通貨膨脹潛在壓力。

四是政府提供大規模信貸擔保,銀行放寬信貸風險審核要求、提高貸款風險容忍度及降低貸款利率等措施,會使銀行不良貸款及風險損失大幅上升,利潤大幅下降。

五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制定的銀行資本監管標准關於損失吸收能力的要求並沒有完全落實,一些標准要求被放鬆,一些標准要求被延期,還有一些標准要求尚在過渡期。

六是各國為抗擊和阻斷疫情蔓延,都普遍實施了嚴格的封閉、隔離措施,使原有的產業鏈、供應鏈、貿易鏈、資金鏈、債務鏈及信用鏈等都受到嚴重沖擊破壞,疫情後面臨著重新建立和疏通的挑戰。

8月30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主辦、CF40資深研究員肖鋼牽頭負責的《2020·徑山報告》正式發布。CF40特邀成員、央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我國金融風險由前幾年的快速積累逐漸轉向高位緩釋,但金融風險正在呈現一些新的特點和演進趨勢。要平衡好推進改革、加強監管、防範道德風險與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之間的關系,在加快金融改革開放中保持金融穩定。

2020年,央行繼續深化金融改革開放。深化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改革。積極發展債券市場,繼續推動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統籌監管與建設規劃。深化中小銀行和農信社改革,進一步健全政策性銀行治理結構。積極穩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深入推進外匯管理體制改革,支持自貿試驗區、自貿港等在外匯管理改革方面先行先試。完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但是,與此同時防範金融風險。重點領域包括: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房地產市場風險以及境內外金融風險疊加共振可能性增大。

第一,既要支持三農、小微、民營等經濟薄弱環節,又要防止金融機構不良資產上升,進一步增加中小銀行脆弱性。第二,既要逐步進行風險處置、釋放壓力,又要防止處置風險的風險,加大經濟下行壓力,引發區域性甚至系統性風險。第三,既要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通過競爭提質增效,又要殲敬雹防止能力和競爭力不足帶來的風險。第四,既要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減少貨幣錯配和對美元體系的依賴,又要統籌協調好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匯率機制完善。第五,既要發揮金融 科技 促進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又要防止其過度創新,放大金融風險。

針對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新變化,商業銀業要 探索 走出一條創新務實的發展之路。一是扎實開展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對普惠貸款規模實行計劃單列,確保貸款快速增長。完善績效考評機制,提高普惠績效考核權重。把握融資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做到能貸盡貸,能延盡延,能減則減。二是加大金融 科技 產品創新應用。由於中小企業為數眾多,應加速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與雲計算等金融 科技 與普惠金融的結合,實現智慧營銷客戶,智慧識別風險,智慧管理考評。大力發展數字供應鏈金融,降低企業融資風險與履約風險,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積報尋求政府與 社會 各方的支持與合作。藉助政府、協會、商會與大型企業,廣泛了解客戶融資需求,識別潛力客戶,降低融資風險,營銷優質客戶。

從「嚴防死守」向「主動經營」轉變。有效應對新冠疫情,科學防控是關鍵。銀行本身就是高風險行業,嚴防死守不是上策,經營風險才是王道。本次疫情最受傷、最無助的群體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要包容「有貢獻」「有潛力」「有缺陷」的客戶,不懼貸、不抽貸、不壓貸、不惜貸。但是,不良貸款率不是越低越好,必須平衡處理好風險、業務、效益三方關系。新冠疫情後要重塑風險考核和管理機制。

從「線下為主」向「上下融合」轉變。一是「營銷+ 科技 」。銀行數字化轉型首要任務是如何加快把存量客戶「遷移」到線上,推進獲客、產品、服務線上化,有效降低人均管戶成本。二是「管理+ 科技 」。這次疫情表明,沒有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先進技術的支撐,科學防控都是空話。對銀行而言,數字化轉型的三大目標主要是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客戶體驗。

從「自我發展」向「構建生態」轉變。受新冠疫情影響,一些企業甚至行業的龍頭企業,自身非常 健康 ,但發展的生態被疫情破壞了,導致其面臨倒閉的困境。同樣,銀行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不能僅靠機制物資推動發展,而要以情懷格局構建發展生態。一是構建 社會 生態。新冠疫情後,銀行不能一味地追求自我發展,要以利他的精神和情懷,積極投身 社會 治理體系和信用環境體系建設。二是構建客戶生態。新冠疫情後,銀行要把客戶作為決定生死的戰略物資去儲備,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客戶、地方經濟、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幫助他們共渡難關。

❾ 【安徽省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出路】關於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

摘 要:融資難嚴重地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通過對安徽省中小企業進行廣泛調研,本項目擬論述安徽省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具體表現,並深入分析產生融資困境的原因,在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及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索適合安徽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與渠道。初步認為,企業內部缺陷和融資環境不佳以及政府和金融機構的缺位是造成安徽省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只有通過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持,推進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拓展融資渠道,才能有效化解安徽省中小企業的租緩融資困境。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安徽省
我國中小企業成長迅速,自改革開放以來,已成為國民經濟中最具活力的增長點。但由於我國金融體系不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以及中小企業自身缺陷等問題,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嚴重製約。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引起國際金融市場的反復大幅波動,當前國際形勢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首先表現對中小企業的沖擊上。作為中部大省,安徽省是全國經濟鏈的重要一環,中小企業在安徽省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嚴重限制了企業的產業轉移和轉型,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探討如果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安徽省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與困境
徽省中小企業獲得的金融支持與其對經濟貢獻極不相稱。據安徽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公布,全省23萬戶非公企業,其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7%,上交稅收佔全部財政收入比重高達50%;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增加值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超過60%。而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比例僅佔2%。中小企業貸款占金融機構貸款比重不到20%,遠低於沿海發達省份40%的比例。
目前,安徽省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外部融資困難,內部融資成為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第二,企業直接融資成本高且渠道狹窄;第三,面臨市場不公平待遇,企鏈埋業獲得銀行貸款難度加大。
二、安徽省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
1、中小企業自身問題
中小企業自身的缺陷是企業融資難的根本原因。首先,我省中小企業普遍資本規模小,經濟效益差,經營管理水平低,這就造成企業的抵押能力差,信譽低,進而增加了融資的風險性;其次,中小企業財務核算體系不健全,經營者為自身利益有意掩蓋企業財會信息,導致財務報表無法真實反映企業經營狀況,使得銀行難以進行全面的審查以確定是否應給予貸款支持;再次,中小企業信用意識淡薄,違約和逃避銀行債務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不僅給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脅,也極大地降低了企業信譽度,加劇了中小企業的貸款難度。
2、國家政策體系和金融機構的宏觀因素
從國家政策體系方面來說,與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也不夠,同其他國家相比,除頒布實施《中小企業促進法》外,我國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持更多的表現在鼓勵措施上,一些政策未能具體落實,國家缺乏對中小企業的實質性支持,如建立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專業化機構,設置為中小企業提供教育培訓和管理咨詢服務的中介機構等等。
從金融機構方面來說,一方面,商業銀行較長的信貸流程難以適應中小企業對貸款需求的及時性特點,無法及時融資進行生產經營將導致中小企業的虧損並再次產生融資需求,再次進入不利的循環中。另一方面,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條件要求苛刻,這不僅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貸款成本,更增加了融資風險,在風險與收益極大不等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可能會選擇放棄貸款。最後,中小金融機構的缺乏也對中小企業融資造成不利影響。
三、國內外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功經驗
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他們在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中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其中一些對我們有一定的啟示作用。日本注重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完善政治法律體系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引導與扶持;英國則重點扶植小企業,通過政府直接參與制定小企業發展的總方針,為其發展創造穩定環境;德國經濟與法律手段並重,在為中小企業提供財政補貼和優惠政策的同時,通過立法使中小企業參與公平競爭;法國則是採取各種措施鼓勵創辦新企業,從而為年輕企業的發展存貨創造好的環境。
國內中小企業融資成功案例方面,浙江省是突出代表,2012年會稽山紹興酒有限公司通過質棚型螞押其名下的"會稽山"商標,從紹興縣農村合作銀行獲得8200萬元的授信額度,這是以商標專用權質押辦法為中小企業開拓融資渠道的成功案例。浙江省一方面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上市,在浙江境內的105家上市公司中,有45家是中小企業。另一方面,浙江省的民間借貸、拆債業務一向活躍,紹興、溫州、杭州存在著很多錢庄從事典當投資業務,這就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便利的渠道。除此之外,浙江省還善於從政府政策吸金,通過實施股權質押等方式來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銀行方面,泰隆銀行手續簡便,注重企業信譽,實行道義擔保,這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用歧視"問題,支持中小企業融資。
總體來看,國外發達國家和沿海發達省份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上都為我省提供了一定的經驗和借鑒,我們應根據省內的實際情況尋找具體的解決辦法。
四、化解安徽省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建議
1、中小企業加強自身素質建設
前面提到中小企業自身的一些原因導致了融資難的困境,走出這一困境首先需要中小企業加強自身素質建設,如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健全財政核算體系,樹立企業信譽和形象,加快企業轉型與發展,以獲得銀行和政府的資金支持,走出融資困境。
2、發展中小金融機構
在符合安徽省中小企業融資的實際情況下,一方面,積極的推進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如幫助鄉鎮銀行快速成長,鼓勵大型商業銀行在省內各縣開設分行,地方性銀行如徽商銀行,應學習和借鑒省外其他銀行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成功經驗,支持中小企業融資,另一方面,鼓勵省內信用擔保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在引導和監督的同時規范其運作,使其更好地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
3、政府的引導與扶持
目前省內中小企業生存困難,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稅費高,貸款難,對此,安徽省政府應給予中小企業一定的減稅,並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優質中小企業上市,為商業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擔保機構提供一定的稅收優惠,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拓寬融資渠道。另外,政府應響應國家相關政策與法規,積極的鼓勵和培育更多為中小企業融資決策和經營管理提供服務的中介機構,必要時相關部門應組織對中小企業從業人員進行直接的教育培訓,使中小企業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導下健康的成長。
五、結語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解決安徽省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需要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企業在加強自身素質建設的同時,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扶植與引導,以及金融機構的支持,共同創造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環境。國外發達國家以及國內沿海省份的成功經驗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從中提取出符合安徽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的實際的處理辦法,幫助中小企業走出融資困境。
參考文獻:
[1]梁發國.對解決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思考[EB/OL].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2011-11-11.
[2]袁青鵬.國內外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及前景[EB/OL].中國中小企業黑龍江網,2008-08-20.
[3]李冬.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8,(10).
[4]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1,(1).
[5]朱其俊.安徽省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3).
[6]宋中權.安徽省融資擔保機構現狀與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09,(16).
[7]浙江中小企業融資成功案例[EB/OL].中國大物流網,2009-09-09.
作者簡介:黃婷婷(1989-),女,安徽阜陽人,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2009級國際商務專業本科生。

閱讀全文

與政策性融資有缺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信發集團股票 瀏覽:804
小桌子股票 瀏覽:41
股票出了利空 瀏覽:807
沈陽國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513
復興集團總裁陳 瀏覽:335
度小滿金融信貸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486
中如建工股票 瀏覽:52
特斯拉新浪股票 瀏覽:190
借貸名義從國外匯錢 瀏覽:196
惠州證券公司電話 瀏覽:184
生產電解錳上市公司 瀏覽:194
恆生金融財富公司 瀏覽:193
70年代英鎊兌港元匯率港 瀏覽:802
3000韓幣匯率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705
江蘇省亞邦塗料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405
九州證券金融市場部 瀏覽:824
銀行對金融機構授信額度 瀏覽:483
華西證券非現場開戶傭金 瀏覽:910
香港天風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346
華聞傳媒股東結構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