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2017年末全社會融資余額

2017年末全社會融資余額

發布時間:2024-08-08 10:04:51

① 2017年中長期房貸減少3800億元,你怎麼看

1月12日,央行交出了2017年的金融「成績單」。除了去年12月份M2繼續創出歷史新低外,全年住戶中長期貸款較上一年度減少了3800億元。由於住戶中長期貸款中個人房貸的佔比較高,所以據此推算,在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逐步完善之後,去年房貸投放規模得到了有效控制,有利於經濟的進步。






2018年的房貸政策將延續去年控房貸的主基調,有保有壓的趨勢會更加明顯,首套剛需、改善需求將得到支持,投機炒房則會受到遏制。由此可見,2017年中長期房貸減少3800億元,是有諸多好處的。

② 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71.23萬億是真的嗎

據央行官網消息,2017年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71.23萬億元,同比增長13%。

③ 2017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增量累計了多少

根據據央行官網消息,2017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5.6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21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1.46萬億元,同比多增1.46萬億元。

希望社會力量的融資可以促進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④ 中信證券:中小銀行資產放緩 銀行負債成本整體上升

原標題:【經濟走弱的金融視角】中小銀行資產放緩,銀行負債成本整體上升

報告要點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已公布9月存款類公司概覽數據,目前存款類機構總資產同比增速錄得8.15%,再次開始進入增速下落進程。銀行體系目前無法創造足夠有合意收益率的資產,這是債市收益率持續下行的大背景。較少的資產創造長期看同樣會使得負債稀缺,特別是企業存款的大幅走弱,結構性存款監管加強,令銀行對實體的支持心有餘而力不足。要解決這個循環,就必須依靠貨幣政策更大幅度的寬松,否則經濟和金融就會進入循環走弱的情景。

目前銀行系統總資產增速較低,同時 從上市銀行公布的財報來看,上市銀行總資產增速有所反彈。目前來看總資產增速在銀行業內存在分化現象,銀行體系的資產創造主要集中於上市大銀行 ,我們推測目前中小銀行面對的微觀經營狀況可能有所惡化,有充足的償付能力的信貸需求主要集中於大型銀行, 這種銀行間的資產創造能力分化可能預示著後續的社融投放繼續承壓。

非標融資保持下行,疊加信貸供需兩端共同壓力使得全社會加杠桿能力下降。 社融增速放緩是觀察這一問題的直觀視角,2017年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速均在12%以上,而自2018年起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下降,2019年9月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便下滑至10.8%,全社會創造的生息資產增速有所下降。 從歷史經驗來看,國債收益率走勢總是有向社融增速靠攏的動力。銀行體系目前無法創造足夠有合意收益率的資產,這是債市收益率持續下行的大背景。 但稀缺的負債則使得銀行的債券配置更加脆弱。

自2017年年末開始,銀行非信貸資產創造能力下降。 私人非金融部門債權與其他部分對銀行總資產增速的拉動自2018年即開始背離,而這也恰巧是是本輪債市收益率下行的起點。歷史經驗表明,債市收益率大體與非信貸類對企業債權增速成負相關。收益率水平的抬升直接地影響了企業債券的發行,但信貸需求快速反彈的可能性目前看依舊較小。信貸增速的底部可能使得目前的債市點位相比之下更具配置價值。

目前各項存款增速較為低迷,存款結構的變動也趨向於抬升銀行負債端成本。近期銀行業同業負債利率上升,主動負債難度增大。 從後市來看,債市配置力量的恢復可能集中於人民銀行著力解決銀行准備金稀缺的問題,日前進行的MLF降息就是央行動作的第一步,更多的總量寬松依舊值得期待。我們堅持前期觀點,認為對於債市而言,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可能是經濟壓力較大的時點,預計央行還有邊際放鬆的可能。因此,當前仍然是做多利率的窗口期,在10年期國債收益率高於3.2%時逢高買入可能是占優策略。

正文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已公布9月存款類公司概覽數據,依據銀行機構資產負債表,目前存款類機構總資產總額283.4萬億元,同比增速錄得8.15%,又開始進入了增速下落進程。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2018年銀行總資產增速基數較低,目前的銀行總資產增速實質上依舊維持低位。從其他存款類公司總資產的累計增加值來看,2019年總資產增長低於5年平均值,總量上也僅小幅高於2017、2018兩年(為了保持同比增速基本一致,環比增量理論上總是趨於擴大)。同時不容忽視的是,目前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正處於歷史低點,更高的貨幣乘數並未換來更多的資產創造。我們曾經指出,目前央行在貨幣投放方面比較穩健,存款准備金相對的不足使得貨幣乘數不斷升高,但在前期專題《債市啟明系列20190926——銀行負債端為何壓力仍大》中我們提到,目前降准對銀行信貸的提振效果越來越弱,降准並不能成為銀行創造信貸的主要動力,銀行由於合格信貸需求的低迷難以及時擴大信貸創造。而進入四季度,如果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量有所收縮,那麼銀行的資產創造困局可能仍將繼續。

從上市銀行公布的財報來看,上市銀行總資產增速有所反彈。 2016、2017年上市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速均超過10%,自2018年開始下降,增速曾一度降至5%,2018年第三季度上市銀行總資產約為1570849億元,同比增長7.3%;2019年同比增速重回9%以上。目前在中信證券銀行業分類下共有33家上市公司,所有上市銀行均已披露其2019年3季報,第三季度上市銀行總資產約為172.5萬億元,同比增長達9.8%。目前上市銀行總資產佔全部銀行的60%左右,我們推算了上市/非上市銀行的總資產增速。 目前來看總資產增速在銀行業內存在分化現象,銀行體系的資產創造主要集中於上市大銀行 ,而相比之下非上市中小銀行2019年三季度總資產增速可能僅在5%左右,基本持平於歷史最低點:2019年第三季度非上市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長5.6%,而2018年第三季度非上市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長則有7.18%。從2018年信貸社融增速來看,社會融資增速可能依舊維持上升,但銀行資產創造的分化卻始終穩定的存在。

僅從貸款上看,2019年9月各項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2.5%,同比下降0.7%,結合上市(大型)銀行與非上市(中小型)銀行總資產分化的現狀。我們推測目前中小銀行面對的微觀經營狀況可能有所惡化,對於一些非上市小型鄉鎮銀行,信用狀況良好的企業可能較為稀缺,貿然放貸可能等同於增加不良,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與此相反的是,有充足的償付能力的信貸需求主要集中於大型銀行,同時大型銀行吸收不良貸款的能力也更強,因此可以承擔高收益對應的高風險,這是對於非上市銀行與上市銀行資產分化的直觀解釋。

非標融資保持下行,疊加信貸供需兩端共同壓力使得全社會加杠桿能力下降。 社融增速放緩是觀察這一問題的直觀視角,2017年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速均在12%以上,而自2018年起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下降,2019年9月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便下滑至10.8%,全社會創造的生息資產增速有所下降。

從歷史經驗來看,國債收益率走勢總是有向社融增速靠攏的動力。 舉一個例子,2018年2月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9%左右,而此時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則已開始放緩,後續國債收益率便開始了下行進程。而這一大趨勢出現的原因也並不難理解:經濟主體加杠桿動力不足,金融機構合意的資產(信貸、股權、信託收益等等)不足,這可能導致金融機構在進行資產配置時更傾向債券類產品。而社融規模的下滑可能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監管從嚴、經濟放緩甚至銀行經營都是理由。

銀行體系目前無法創造足夠有合意收益率的資產,這是債市收益率持續下行的大背景。 但為何債市最近難以應對「風吹草動」呢?因為資產創造弱已經逐漸傳導到了銀行負債端。較少的資產創造長期看會降低資產的整體收益率水平,同時會增加債券的吸引力,但稀缺的負債則使得銀行的債券配置更加脆弱。目前債券市場遭受較大沖擊可能就源於近期備受關注的豬通脹疊加銀行負債稀缺,二者共同使得債券市場對於沖擊的防禦性較差。

銀行資產創造能力趨勢性走低

銀行非信貸資產創造能力下降自2017年年末開始。 藉由人民銀行公布的銀行系統資產負債表,我們計算出了對私人部門(包含企業和居民部門)債權以及其他部門資產對銀行總資產增速的累計同比拉動。從這兩個數據來看,私人非金融部門債權與其他部分對銀行總資產增速的拉動自2018年即開始背離,而這也恰巧是是本輪債市收益率下行的起點,誠然銀行系統的資產拉動變化(其實就反映了社會生息資產的創造能力)僅僅是經濟因素的一個部分,但銀行系統對債市收益率巨大的作用使得這一觀察可能具有指示性。2017年12月私人非金融部門債權與其他部門債權對資產同比增速的拉動相差僅為2.3%,而2019年9月二者相差4.4%,這一指標目前並未有明顯的合並跡象,從這一點上說,債市收益率維持低位可能有經濟現象支撐。

從對企業債權對資產的累計同比拉動來看,歷史經驗表明, 債市收益率大體與非信貸類對企業債權增速成負相關。 這也不難理解,債市收益與發債利率的相關性使得企業在發債與放貸間不斷切換。2019年8月起,債市收益率就開始了調整進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大體上行了25-30Bp,而收益率水平的抬升直接地影響了企業債券的發行,負債成本的上升壓縮了企業債券的單月發行量。那麼信貸增速會因此受益嗎?截至2019年9月,信貸增速收錄12.5%處於歷史低位,排除地方債4季度是否增發的影響,LPR剛剛推行使得貸款利率在短期內上升的可能性很小,雖然降准大概率使得凈息差比較穩定,但信貸需求快速反彈的可能性目前看依舊較小。信貸增速的底部可能使得目前的債市點位相比之下更具配置價值。

資產創造困局帶來的負債難題

目前各項存款增速較為低迷,存款結構的變動也趨向於抬升銀行負債端成本。 截止2019年9月,居民存款增速為14.9%,明顯超過了企業存款(含機關團體)同比增速(5.75%),且二者的差距仍然在處於擴大的進程。從各類型存款對存款累計同比的拉動來看,住戶對存款的拉動效應顯著大於非金融企業和政府機構。存款結構的變動我們前期已有涉獵,本文的關注點主要在居民存款增加對銀行負債成本的抬升上。同企業不同(企業銀行賬戶很多是由於信貸結算業務而開立),居民存款在銀行間的遷移成本較低,更看重存款收益,在銀行理財與第三方支付普及化的當下,銀行為了留存越來越多的居民負債不得不付出更高的成本。

同時個人和單位的結構性存款同比均呈現增長態勢。 9月數據顯示,個人結構性存款同比增長5.8%,單位的結構性存款同比增長8.15%。在「假結構」嚴打之前,不少銀行借結構性存款之名行高息攬儲之實。目前結構化存款受到更嚴厲監管,後續可能呈現收縮態勢,但沒有了「高息攬儲」,部分中小銀行如何吸引表內負債呢?存款的分化可能會有所加劇。

近期銀行業同業負債利率上升,主動負債難度增大。 目前同業存單票面利率處於上升態勢,如圖所示,國有行及股份行3M同業存單和其他銀行3M同業存單票面利率自2019年下半年逐步回升,二者7月票面利率分別為2.56%和2.92%,10月票面利率分別達2.8%和3.22%。與此同時,同業存單發行量卻在逐漸減少,國有行及股份行3M同業存單和其他銀行3M同業存單發行量自2019年下半年有下降趨勢,二者7月發行總額分別為1548億元和1553億元,期間發行只數分別為145隻和448隻;10月發行總額分別為480.7億元和889.1億元,期間發行只數分別為80隻和367隻。

負債成本的上行增加了債市的脆弱性。 從商業銀行持倉情況上,銀行持有國債的增速逐漸下降,持有國開債的比例也同時下降。10月最新一期中債託管數據顯示商業銀行持有國債國開債總額增速小有上升,但回顧7月8月(此時負債端壓力開始顯現)通脹預期開始醞釀時商業銀行持倉增速的快速下滑,目前銀行配置可能已經有所轉向,認識到了利率債的配置價值。

債市展望

我們梳理了近期銀行體系資產負債的變化,目前銀行資產創造依舊維持一個較低區間,同時金融監管的強化使得墊高資產收益率的高能鏈條被壓制,從而締造了利率下行的空間,而資產創造下滑導致的負債缺乏卻增加了債市的不穩定。我們在前期專題中多次論述「看豬做債」缺乏穩健性,但空方預期卻依舊使得債市出現了調整。從後市來看,債市配置力量的恢復可能集中於人民銀行著力解決銀行准備金稀缺的問題,日前進行的MLF降息就是央行動作的第一步。雖然本次MLF降息可能指導利率下行的意味更濃,但更多的總量寬松依舊值得期待。一旦銀行負債端相對更為穩定,債市配置的力量可能便會有所恢復。我們堅持前期觀點,認為對於債市而言,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可能是經濟壓力較大的時點,預計央行還有邊際放鬆的可能。因此,當前仍然是做多利率的窗口期,在10年期國債收益率高於3.2%時逢高買入可能是占優策略。

(文章來源:明晰筆談)

鄭重聲明: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

⑤ 金融部門內部資金循環和嵌套減少是真的嗎

M2增速大幅放緩,市場上的錢少了,是否降低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阮建弘認為,總的看,金融部門內部資金循環和嵌套減少,由此派生了存款減少,這有利於金融機構保持穩健經營,降低系統性風險和縮短資金鏈條,不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大的影響。

從數據來看,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減。相關數據顯示,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相對平穩。2017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9.44萬億元,比上年多1.63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84萬億元,同比多增1.41萬億元。

但是,隨著近年來我國貨幣結構發生變化,M2的指標意義已經明顯下降。近年來,金融創新快速發展,除了商業銀行外,居民和企業存儲貨幣的途徑不斷增加,如銀行表外理財、貨幣基金、互聯網金融存款、各類資管計劃等。數據顯示,2017年6月底,余額寶規模達到1.43萬億元,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貨幣基金。盛松成表示,這些金融產品貨幣屬性都很強、增長都很快,但不少都沒有統計到M2中去。並且,大量企業和居民選擇以貨幣基金等存款以外的形式儲蓄,銀行存款來源不足、負債壓力加大、派生貸款的能力下降,這些都導致M2增速趨於下降。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表示,在金融創新快速發展的時代,貨幣存在的形式發生了巨大的結構性轉移,且新的貨幣規模維持高速增長,傳統M2統計的貨幣增速就逐漸顯得失靈。

⑥ 經濟金融開始實現協調發展了嗎

2017年,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動能對經濟拉動作用顯著增強,金融業回歸本源,促進經濟金融協調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外,針對金融去杠桿,銀行業繼續完善MPA考核,先後將表外信貸和同業存單納入考核范圍,促使銀行業資產和負債規模合理增長,銀監會組織開展的「三三四十」等一系列專項治理行動,下大力氣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取得階段性成效。

⑦ 人民幣m2什麼意思

M2: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反映現實和潛在購買力。

M2(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廣義貨幣(Broad money)是一個經濟學概念。M0、M1、M2、M3都是用來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同時反映現實和潛在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

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存在通貨膨脹風險;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存在資產泡沫風險。通常來說,M2主要衡量經濟體系中投資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買賣活動。

(7)2017年末全社會融資余額擴展閱讀:

2016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55.01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3%,狹義貨幣(M1)余額48.66萬億元,增長21.4%,流通中貨幣(M0)余額6.83萬億元,增長8.1%。12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06.6萬億元,人民幣存款余額150.59萬億元。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2.65萬億元,比上年多增9257億元,新增人民幣存款14.88萬億元,比上年少增924億元。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7.8萬億元。

2018年1月,人民銀行完善貨幣供應量中貨幣市場基金部分的統計方法,用非存款機構部門持有的貨幣市場基金取代貨幣市場基金存款(含存單)。完善後,本期M2餘額擴大1.15萬億元,去年同期M2餘額擴大8249億元,數據可比;本期M2餘額同比增長8.6%,2017年末M2餘額同比增長8.1%。按完善前方法統計,2018年1月末M2增速為8.5%。

⑧ 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有多大

據報道,1月12日,2017年度貨幣金融數據出爐,顯示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較大,去年12月人民幣貸款僅增加5844億元,同比少增4600億元,環比則接近「腰斬」。盡管如此,並沒有影響全年新增信貸的迅猛。

2017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比上年多1.63萬億元,存量同比增長12%,基本符合預期,顯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較大。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71.2%,同比高1.4個百分點。

希望中國經濟可以保持穩進的增速!

⑨ 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172.21萬億元嗎

央行13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72.21萬億元,同比增長13%。

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為4.37萬億元,同比增長20.6%;企業債券余額為18.34萬億元,同比增長4.4%;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為6.49萬億元,同比增長15.9%。

閱讀全文

與2017年末全社會融資余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9月5日匯率日元 瀏覽:957
日幣兌換怎麼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462
網路開戶怎麼調傭金 瀏覽:140
起步股份漲幅預計 瀏覽:661
北京農投融資租憑有限公司 瀏覽:10
銀行理財應聘怎麼說 瀏覽:757
網上投資理財產品靠譜嗎 瀏覽:89
中國建行優e貸款 瀏覽:7
英國股票漲幅 瀏覽:70
華聯股份管理層 瀏覽:543
職位傭金行業分布比例 瀏覽:245
廣發證券融資融券72 瀏覽:807
鄭州商品交易所是什麼期貨交易所 瀏覽:757
證券公司營業部櫃員 瀏覽:263
川投集團概況 瀏覽:142
承德金融公司 瀏覽:915
新希望最新股東人數 瀏覽:723
宜信貸款一次性還可以減免多少 瀏覽:135
上海有期貨交易所 瀏覽:98
職能部門杠桿作用 瀏覽: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