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臉識別將在哪些領域中使用
除了刷臉取款、刷臉支付、手機刷臉開鎖,部分機場、火車站已實現刷臉進站,部分高校、高端寫字樓啟用了刷臉開門、刷臉打卡等。現在人臉識別已經廣泛應用在公安、稅務、教育、金融等方面,未來,只需要將相關信息和「臉」綁在一起,比如身份證、銀行卡、微信賬號等,我們上街就不用帶錢了,所有卡和鑰匙也都不需要了。
② 算力智庫:共享單車太燒錢AI公司也不逞多讓
依圖 科技 發布自研AI晶元「QuestCore」,人工智慧燒錢還在繼續,但這個行業和互聯網模式燒錢似乎又有點不一樣。
上個月,依圖 科技 召開發布會,正式推出首款雲端晶元「QuestCore」和依圖原子系列雲端伺服器、依圖前沿系列邊緣盒子,並宣布AI晶元已實現商用。
作為和商湯、曠世、雲從並立機器視覺「四小龍」的依圖 科技 率先推出了自己的AI晶元,進軍晶元領域。
一方面是技術的持續發展,一方面是越發加速的燒錢,但是人工智慧的燒錢,和互聯網公司的燒錢,是兩個邏輯。
1 人工智慧無底洞,巨頭盈利仍靠補貼
現階段人工智慧基礎領域的技術研究還在繼續,這個行業燒錢也還在持續。
人工智慧領域目前最火的應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安防、醫療、金融等領域。
然而,即使在食物鏈最頂端的幾家人工智慧公司,最大的訂單量除了金融行業,基本以政府采購為主,尤其是現在人工智慧行業主攻的智能安防、智慧城市等項目。
然而,據某人工智慧公司員工爆料。此類項目都是以獲取政府訂單獲得知名度為目的,因此盈利很少,甚至很多時候都是虧本的狀態。
即便是上市公司科大訊飛,2018年年報顯示獲得政府補助總額2.85億元,佔比凈利52.58%。據統計,十年來僅政府補貼就超過十億。
被稱為人工智慧四小龍的商湯、依圖、曠視、雲從更是被戲稱為「融資機器」。
這樣的燒錢程度更甚於此前共享單車大戰,但是燒錢的邏輯,和傳統的商業邏輯並不一樣。
2C行業的燒錢邏輯很簡單,前期燒錢推廣渠道搶佔用戶,獲得未來的訂單。而投資人的邏輯則更簡單,那就是前期投入等待接盤。尤其是互聯網行業,更是一場估值 游戲 ,人們追求的是交易機會而不是實際價值。
前有P2P、後有共享單車,一旦企業後續融資沒有跟上,資金鏈斷裂,沒有持續變現渠道的互聯網泡沫破滅,錢燒沒了也是分分鍾的事。
人工智慧行業的燒錢為何不同?其核心在於錢投在了實際產品中。
2 人工智慧的錢怎麼燒?
去年6月和7月,依圖 科技 先後完成了2億美元和1億美元的C+輪戰略融資,時隔一年,依圖發布「QuestCore」AI晶元,從發布會現場的介紹和數據來看,依圖的晶元在人工智慧領域內屬頂尖水平,依圖 科技 用成果給予了投資者回應。
AI演算法廠商推出自有的AI晶元,加速自身AI技術能夠更好更快的落地,已經成為了一大趨勢。
商湯 科技 選擇了和晶元大鱷高通合作,曠視 科技 攜手聯發科,而雲從 科技 和依圖 科技 均選擇了自研晶元。
在全球范圍內,AI晶元早已成為各行業巨頭最為重視的戰略高地。Google很早就推出了自研的TPU;Nvidia在AI領域也是深耕多年,並且在雲端AI晶元、 汽車 自動駕駛領域占據了很大的市場;2017年,Intel以150多億美金收購了ADAS/自動駕駛AI晶元及解決方案廠商Mobileye,此外還收購了AI晶元公司Movidius;Facebook也有在晶元方向布局;不久前,Tesla也推出了自己的自動駕駛AI晶元。
而在國內,如網路在2018年就發布了雲端AI晶元「昆侖」;阿里去年也收購了中天微,並且還成立了平頭哥半導體公司;同時,在去年,眾多的語音AI演算法廠商(如雲知聲、Rokid、思必馳等)及視覺AI演算法廠商(如地平線、雲天勵飛等)也都紛紛推出了自己的AI晶元。
依圖創始人兼 CEO 朱瓏在發布會上表示,摩爾定律已瀕臨終點,智能演算法性能的增長在過去的4年提升100萬倍,人工智慧的發展時代下,演算法才是計算力的更大引擎,「演算法即晶元」,演算法性能已經成為晶元成功與否的關鍵。
這也意味著,人工智慧並不是簡單的算力競爭 游戲 。其本質上,還是要找對應用場景,並且開發出更具優勢的演算法,以此定製出來的晶元才更具性價比優勢。依圖 科技 的首款雲端視覺推理AI晶元就是遵循著這一邏輯。「人工智慧企業若只以單一領域的技術進行競爭,未來仍將面臨壓力,因此建立體系對人工智慧企業來說至關重要。」人工智慧學者劉峰曾表示。即便商湯 科技 在2017年宣布已實現盈利,卻仍然在加大融資力度。去年5月,商湯宣布完成C輪6.2億美元融資,估值45億美元。有媒體爆料,商湯 科技 融資或為布局研發晶元。
人工智慧已經從技術進入晶元,行業巨頭們不再滿足於技術賦能,而是提供從底層技術到核心硬體的整體解決方案。
這也是這個行業的獨特所在,其不僅是一個獨立的增量市場,更是能帶動所有產業的能效提高,也被稱為下一場工業革命的重要引擎。
因此,人工智慧甚至成為了國際間軍備競賽中最重要的橋頭堡之一,這也是為什麼科大訊飛這么多年來可以持續獲得政府補貼的原因。
中國這種基建狂魔以同樣的熱情投入到了人工智慧的基礎建設上來, 科技 產業園區建立、相關政策出台,哪怕還處於燒錢階段,人工智慧的確燒出了不一樣的煙火,甚至帶動著政府一起起舞。
3 人工智慧的錢也會打水漂
雖然人工智慧行業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但並不代表投入一定能帶來回報。尤其是目前整個行業都沒進入穩定的盈利渠道。
據IT桔子統計,2019年前四個月,AI行業資本交易量下降,平均單筆交易融資額1.07億,相較於2018年1.8億的平均單筆融資金額,近乎腰斬。
另一個數據則顯示,2018年全年有將近90%的人工智慧公司處於虧損狀態。根據《北京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白皮書(2018)》對國內AI創業公司數量和投資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全國人工智慧企業4040家,但其中拿到風險投資的公司僅占總數的30%,有70%的公司沒有拿到融資,倒閉清算只是時間問題。
顯而易見的是,即便是頭部企業,持續燒錢還將繼續,但人工智慧市場仍在,倒下越多,資源無疑將會更加集中。
目前人工智慧公司不斷拓寬應用領域,是在目前的技術邊界做出的不斷 探索 。但是在開始穩定盈利之前,要麼繼續研究技術,要麼等待死亡。
但至少,人工智慧行業燒掉的錢,在推動產業技術進步,而不是放大泡沫。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③ 中國AI初創企業去年融資額排名如何
據報道,美國調查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顯示,創業不久的中國人工智慧(AI)相關企業2017年融資額超過美國,首次躍居全球首位。中國企業向面部識別和AI處理器的開發方面投入了巨額資金。而在專利和論文動向方面,中美也在展開競爭,給人以最尖端技術的競爭已進入中美兩強時代的印象。
中國科學院旗下企業、從事處理器開發的寒武紀科技也於2017年8月從阿里巴巴集團等獲得1億美元融資。面部識別技術在阿里巴巴和京東等相繼推出的「無人便利店」等地不斷得到採用。而處理器則被稱為AI的大腦,全球范圍內需求正在擴大。但是,日本AI的整體研發的質與量都與中美存在明顯差距。
④ 曠視夭折一年後:依圖、雲從爭相IPO,誰能成為AI第一股
一場由AI企業主導的IPO競賽正在緩緩拉開大幕,獨角獸們紛紛踏出上市步伐,但行業已經喊了兩三年的AI第一股仍未決出最終的答案。
「AI四小龍」中的曠視 科技 曾在去年8月打響了AI初創企業上市的第一槍,然而赴港上市計劃隨著國內外環境變化而終止,失去先發優勢。目前,曠視尚未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傳出。
而自11月以來,依圖 科技 、雲從 科技 、雲知聲和雲天勵飛等AI企業先後提交科創板招股書,其中雲知聲和依圖已進入問詢階段。不過,雲知聲近日遭遇質疑或會拖累其上市進程,AI第一股大概率將花落依圖,或將於明年1月或2月見分曉。
但上市不是終點,這些獨角獸們依然會面臨技術和商業化上的競爭,燒錢大戰也不會停止,同時也將真正接受大眾的檢驗,如何消化存在泡沫的估值是一大壓力。
發展最為迅速、國內估值最高的AI企業商湯曾被視為將第一個上市的企業,但曠視是打響上市第一槍的AI獨角獸。去年8月,在被爆出擬赴港上市計劃四個月後,曠視 科技 正式提交了港交所招股書,估值40億美元,被寄望成為AI第一股。
然而,隨後國內外環境發生了變化。去年10月,美國商務部將包括曠視在內的「AI四小龍」等28家中國企業和機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限制它們從美國購買零部件。曠視的承銷商高盛、摩根大通及花旗均重新評估了與其繼續合作的風險,港交所上市委最初也有擔憂,但最終還是選擇繼續推進。
按照當時計劃,曠視 科技 在補交申請材料、制定去年下半年的財報後,可在今年初實現上市,但環境越發不利。受疫情影響,曠視上市籌備工作不順,直到今年5月底也未遞交補充材料,早在今年2月顯示失效的招股書一直未恢復。
今年6月初,有媒體報道稱曠視中止了港股上市計劃,系主動放棄上市,且在港股和科創板上市中搖擺。當時,曠視回應稱,中止港股上市消息不屬實,並表示科創板支持和鼓勵「硬 科技 」企業上市,是中國 科技 企業發展的好機遇,曠視正在積極考慮。
不過,印奇當時表示,曠視並未終止上市計劃。「我們希望上市之後股價堅挺穩定,還是會在合適的時間穩步推進上市,上市是公司業務運營和治理自信的表現,它是一個手段而不是目的。」
今年9月,界面新聞援引知情人士稱,曠視正謀求在香港和內地科創板同步發行上市。該知情人士透露,曠視的上市計劃已有實質性進展,大概率在今年底就會上市,當時曠視方面稱不予置評。
曠視截止目前尚未在港交所或上交所發布新的招股書,年底上市恐已無望。搜狐 科技 近日就上市事宜問詢曠視方面,對方表示,目前尚無消息可以透露。但顯然,曠視已經失去了上市的先發優勢,AI第一股將拱手讓人。
目前,多家AI企業已提交科創板招股書,加入AI第一股爭奪戰,包括「AI四小龍」中的依圖和雲從,以及智能語音企業雲知聲和AI演算法+晶元企業雲天勵飛。這四家企業獲得受理的時間前後相差一個月,其中較早的雲知聲和依圖已在12月初進入問詢,但目前均未作出回復。從進展來看,AI第一股最有希望在這兩家企業中誕生。
不過,近日雲知聲在智慧醫療和家電領域高達70%的市佔率遭遇投資者質疑,其競爭對手科大訊飛也稱其數據嚴重失實。有分析認為,雲知聲或會因此面臨多輪問詢,影響上市進展。那麼,依圖 科技 將有可能會搶先上市,成為AI第一股。
根據修訂後的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科創板企業審核時限為自交易所受理至中國證監會注冊總計不超過3個月。也就是說,若進展順利,依圖 科技 有望於明年1月或2月獲批上市。
此外,還有多家AI企業准備或被爆出啟動上市。國內估值最高的AI獨角獸商湯 科技 此前多次傳出上市計劃,據稍早前《 財經 》報道,商湯在一份融資計劃書提到,預計3年內A+H股兩地上市,目前已在和券商接觸。
此外,提供企業級人工智慧PaaS平台服務的第四範式不久前也被爆出正在進行Pre-IPO輪融資,將在今年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度提交上市申請。機器人公司達闥 科技 去年9月也曾提交招股書赴美上市,但也因被列入實體名單而擱置,大概率會選擇科創板,另一家機器人企業優必選在去年就已啟動IPO。在早前的8月底,思必馳在宣布獲得數億元人民幣Pre-IPO輪戰略投資的同時,也表示將全面啟動上市計劃。
可以說,AI獨角獸已經從此前數年的融資競賽逐步升級到IPO競賽。有業內人士表示,被資本裹挾的創業公司,上市之路往往並非創始人能夠完全決定,畢竟背後的資本存在利益回報訴求。同時,科創板適時推出無疑為這些機構提供了退出通道,明年AI將會迎來更為密集的上市潮。
據胡潤今年8月發布的全球獨角獸榜單,中國有超過20家AI獨角獸企業,而目前明確上市計劃的不足一半,更多的AI上市新生力量處在爆發的前夜。
在無法繼續依靠投資機構輸血後,上市成為這些獨角獸們的最後選擇,但上市也意味著更大的壓力和考驗。
據公開信息,目前商湯共完成約40億美元融資,是「AI四小龍」中吸金最多的一家,背後站著阿里、軟銀、IDG、淡馬錫等機構。另外三家也都有著多家知名機構加持,其中曠視融資總額約為13.5億美元,依圖超過4億美元,有著「AI國家隊」之稱的雲從則從多數為政府背景的投資機構手中拿到了35億人民幣。
但是燒了這么多錢,這些企業均還未能實現自身造血,技術研究上尚未形成不可突破的壁壘,商業化落地上也尚未打開更廣闊的空間。從目前已披露業績數據的AI企業來看,營收高速增長、高虧損、高投入是AI企業普遍的現狀,且雖然此前已經獲得巨額資金,但未來的發展依然面臨較大的資金缺口。
在營收方面,曠視、雲從、依圖等企業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均達數倍,但在規模方面不及商湯。《 財經 》披露的數據顯示,商湯去年營收超過50億元,而雲從和依圖分別才剛剛超過8億元、7億元,曠視去年上半年的營收則不到10億元。
雖然營收保持快速增長,但依舊難逃虧損。前述媒體披露商湯在2017年和2018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100萬和5900萬元,但去年未實現盈利。曠視則在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累計虧損高達96億元,依圖在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累計虧損近73億元,雲從、雲知聲同期分別也虧損近23億元、9億元,雲天勵飛在2017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合計虧損超16億元。
即便是扣除掉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或者是股權費用等非經營因素的影響,不少企業依舊虧損明顯。如依圖扣非後虧損依舊達到近23億元,雲從扣非後虧損也達11億元。同時,這些企業的研發投入也保持增長,占營收比重大多超過100%,成為虧損的主要因素。
在商業布局方面,企業扎堆嚴重,應用領域重合的情況並不少見。如「AI四小龍」基於計算機視覺技術,均有布局安防和金融領域,智慧城市/園區、醫療 健康 、交通出行、商業零售等領域也是不少企業同時看中的賽道。這也與行業整體現狀相同,艾媒咨詢發布的有關報告顯示,安防和金融是AI應用最為主要的兩大場景,去年佔比分別達到53.8%、15.8%,合計近70%。
不過,「AI四小龍」雖然都是以計算機視覺起步,但在發展路徑上逐漸呈現出差異。商湯的打法是廣撒網從而覆蓋更多行業,曠視則通過開放平意圖構建行業生態,而雲從打造了人機協同操作系統,依圖基於演算法+晶元融合多個技術領域。與此同時,AI企業造芯和軟硬體一體化也正在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不少業內人士此前在接受采訪認為,AI行業已經進入優勝劣汰的階段。這些獨角獸雖然已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商業驗證,但如何挖掘更多的場景並且吃透吃深,仍然是挑戰。這就需要通過提升自身的技術或服務打造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從未推動產品應用在更大規模或更大范圍上落地。
但對於目前普遍虧損的AI企業來說,這依然離不開資金的支撐,而上市將為這些企業提供更多彈葯。多家企業均在招股書中提到融資渠道相對單一是自身的競爭劣勢——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AI應用市場,如何獲取擴大企業規模所需的資金被這些企業認為是制約自身高速成長的重要因素。
隨著AI企業開啟上市潮,一場燒錢大戰也將接踵而來。在目前四家提交科創板的AI企業中,
依圖募資最高,達到75億元,雲從和雲天勵飛也分別達到37.5億元和30億元,雲知聲募資超9億元。AI技術以及相關系統或平台研發是募資的主要流向,如依圖有超過70%的資金將用於晶元研發以及基於視覺推理的邊緣計算系統、高階視覺智能計算平台等五個項目。
這些項目僅僅依靠這些公司目前的現金流很難支撐,而技術仍會是AI企業未來投入的重點,這恐也將繼續成為企業盈利的阻礙。實際上,目前AI行業更多的技術表現在優化層面而非顛覆,多數企業的技術實力還相對淺層,想要維持競爭優勢,就需要不斷優化或發展高階技術,這勢必意味著更大強度的投入。
⑤ 中國獨角獸企業有哪些
中國獨角獸企業可以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互聯網與生活的融合,這類獨角獸特點是基於互聯網的生活性服務企業,幾乎可以涵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理財有陸金所、螞蟻金服,手機支付有微信、支付寶,吃飯外賣有美團點評、餓了么,旅行服務有攜程,交通出行有滴滴、摩拜、OFO,看電影有貓眼、格瓦拉……
第二類是互聯網、人工智慧等因素與製造業的融合,這類企業有一些已經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小米、魅族等利用中國在智能手機製造上的優勢,採取互聯網銷售模式快速成長,並積累了眾多的粉絲。大疆、蔚來汽車分別在無人機、智能汽車等領域構建起一定的品牌影響力,也是利用了其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優勢,與中國製造優勢相融合取得的成就。
第三類是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生物科技等核心技術領域具備競爭優勢的獨角獸,在所處領域已經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實力,但還不為社會大眾所熟知。在人工智慧方面,Face++、商湯科技、寒武紀科技分別在人臉識別、圖像識別、智能晶元等領域構建起聲譽。在大數據方面,數夢工場、金山雲、騰雲天下等依託關聯方優勢分別在政務、企業、視頻等領域構建起雲計算和大數據服務模式。在生物科技方面,復宏漢霖、信達生物分別在單抗葯物、高端生物制葯等領域形成了較強的竟爭力。
拓展資料:
獨角獸公司一般指投資界對於10億美元以上估值,並且創辦時間相對較短的公司的稱謂。
2017年12月,胡潤研究院發布《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大中華區獨角獸企業總數達120家,整體估值總計超3萬億;北京成為獨角獸企業最多的城市,占上榜企業總數45%,其次是上海、杭州和深圳。螞蟻金服、滴滴出行、小米公司估值占據前三。
⑥ 計算機視覺科技行業,第一梯隊都有哪些企業
格靈深瞳成立於2013年4月,由創始人趙勇在北京創立,格靈深瞳是一家同時具備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以及嵌入式硬體研發能力的人工智慧公司,作為一家視頻大數據產品和方案提供商,自主研發的深瞳技術在人和車的檢測、跟蹤與識別方面居於世界領先水平,公司主要關注的領域包括公共安全、智能交通、金融安防等,同時公司在無人駕駛、機器人和智能醫療方面也進行了深入的布局。
⑦ AI融資要變天從「小甜甜」到「牛夫人」,雲從走向上市之路
【潮汐商業評論/文】
Ada想要銀行去辦點業務,等了好一會,終於輪到了自己。她站在銀行辦理業務的機器面前,跟隨著業務人員的指導開始在華麗的屏幕上點擊起來。
伴隨點擊,Ada忍不住一陣腹誹:
出於禮貌,Ada把吐槽內化成了心聲,但專門做AI金融業務的雲從 科技 可不能選擇性失聰,這家成立於2015年的AI 科技 公司近日在科創板過審,變身AI第一股,但榮光之下,雲從 科技 的「內憂外患」好像並沒有隨著上市就變得煙消雲散。
圖/雲從 科技 官微
也許雲從 科技 要走的路就是整個行業要走的路。
在當下正在失溫的AI賽道上,雲從和它的友商們各想各招,看誰先能摸著石頭過了這條AI落地之河。
中國AI數據服務行業從2010年的野蠻生長期到現如今的規范化發展階段,也不過十年多點。期間行業內走出了無數吸引資本目光的創業型公司,其中以AI四小龍最為耀眼:商湯、曠視、依圖、雲從在這條方興的賽道上依次起跑,好不熱鬧。其中雲從 科技 起跑時間最晚是不爭的事實。
雲從 科技 創始人是周曦,在其學生時期有幸拜於美國計算機視覺之父—黃煦濤教授門下。周曦在AI領域從事技術工作多年,一直處在行業研究領域的前沿,但是不同於技術專家的常規思維,他本人對AI的商業落地有著很多思考和實踐。
圖/pexels
2015年,周曦以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專家身份引進回國,並組建了中科院最大的人臉識別研究團隊。而這個團隊的成員,在2015年雲從 科技 成立時,也大多成為早期員工。正是由於雲從 科技 的官方背景和出身,讓這家公司從成立伊始就成為備受矚目的「國家隊」。
當然,「國家隊」的身份也讓其在運營初期得到很多便利,尤其是在融資方面。據了解,雲從 科技 迄今為止五輪近40億元融資的過程中,投資方多數具有國資背景,諸如中國國新、廣州產業投資基金、廣東粵科金融集團、上海聯升資本、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等地方政府基金與國有資本,都是創始人周曦融資朋友圈的「貴客」。
但是,記錄也顯示,雲從 科技 最近一次融資時間停留在了2020年5月,而AI四小龍中的另外三家,依圖 科技 最後一輪融資停留在2020年6月,商湯 科技 融資停留在2018年9月,曠視 科技 融資停留在2019年5月。
融資推進緩慢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也正是在這個時間段,AI賽道經過數年發展與再次認知後,其燒錢無止境的經營困境和商業落地緩慢的無奈成了橫亘在行業面前的兩道難題。
也就是由於上述原因,在AI遇冷的環境下,四小龍需要重新找到經營發展的資金源動力。
從這個角度上講,雲從選擇更主動的上市融資道路,保持公司資金基本面的良性,即使行業處境從「小甜甜」轉變成「牛夫人」,也可以更安全自主的經營。
但是上市真的是一個「休整」的節點嗎?
AI行業集體進入冷靜期是目前所有人的共識。
據媒體報道,作為AI四小龍中以提供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為核心競爭力的依圖 科技 ,在今年上半年被曝出降薪、大幅裁員的新聞事件,員工總數已縮減到 500人左右。相關知情人士還透露,作為依圖 科技 寄予厚望的醫療業務部門,只保留約30%的人員。
作為同業的雲從 科技 在這個敏感的階段沒有「獨善其身」。據脈脈上認證的雲從 科技 員工表示,公司在上半年被爆出裁員30%,而且這次是上一次裁員30%之後的又一次減員。在四月,雲從 科技 也進行過一次裁員20%的動作,甚至還同時全員降薪20%。
圖/pexels
行業和個體都迎來了高光之後的陣痛,在陣痛的同時,是隨之而來的自救。
雲從 科技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4.84億元、8.07億元、7.55億元;凈虧損分別為2億元、17.63億元、7.2億元,過去三年營收20.46億元,但虧損接近27億元。
巨大的虧損壓力下,選擇裁員和上市確實是止血與造血的對症措施。但是,頂著國家隊的光環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傷害員工感情和自毀口碑的事情,恐怕並不是明智之舉。
而另一方面,根據招股書顯示,雲從 科技 認為自身有可能面臨短期無法盈利,未彌補虧損存在持續擴大的風險。
耐人尋味的是,雲從 科技 在2019年依然支付了大額的股權激勵費用,該項費用被確認為股份支付費用13.03億元,並計入管理費用,成為當年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種「取悅與傷害並存」的經營方式在雲從 科技 身上矛盾的出現著,也讓資本和投資者感到詫異。
當然,公司作出的各項決策都出自於自身的處境和條件,雲從 科技 做出這樣的舉動可能有其自身的運營邏輯存在。但是,作為一家在業界有著相當影響力的公司,維持好的公眾形象也是其重要的運營目標之一。
而除了形象,雲從的「內功」也需要修煉。
雲從 科技 頭頂國家隊的光環走到今天,商業化 探索 的「征途」依舊難言順利。盡管其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營收分別為4.84億元、8.07億元、7.55億元,除去疫情黑天鵝的影響,營收逐年上升的態勢比較明顯。
但是相比於凈虧損分別為2億元、17.63億元和7.2億元的財務數據,雲從 科技 仍然處於需要嚴重「輸血」的階段。
在這一財務背景下,降負債一直貫穿於公司的經營活動中。資產負債率從2018年的49.03%,再到2019年的20.63%,直至2020年的18.12%。
圖/pexels
財務數據是公司業務兌現的風向標。雲從 科技 深耕AI賽道,所涉及的細分領域依然聚焦在公共事業范疇中,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交通及智慧商業成為雲從 科技 四大業務板塊,依託「國家隊」背景,各地政府、公安、銀行等職能機構和部門都是雲從 科技 穩定的客戶。
但是,從近年來的AI落地場景上看,除了在金融和安防領域,雲從 科技 其他商業實踐難言成功。技術受限,場景受限比比皆是,短期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難度較大。
另外,行業跨度大,缺少行業解決經驗和深度融合的過程,成為雲從 科技 目前商業落地的障礙。曾經雲從為一家銀行客戶投入了巨大的資源,進行應用落地的驗證測試,直到第七次完成測試後,才發現對方對合作方有著一貫的資質要求,而雲從 科技 因為成立不久,無法滿足要求,只能遺憾退出。
最重要的是,在政策紅利提前「預支」的情況下,雲從 科技 需要接受市場的檢驗。
據報道,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產業規模約1565億美元,增長12%;其中,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大約3100億元,同比增長15%。預計2022年國內AI核心產業規模有望達到1573億元,復合增速58%。
依託政策引導,雲從 科技 目前缺的不是市場「追捧」,而是缺少打響品牌的拳頭產品。AI四小龍從事的業務同質化嚴重,誰能贏得客戶的認可,誰能站穩腳跟。
從這個角度看,歷經坎坷上市的雲從 科技 還遠沒到「品嘗」喜悅的時刻,接下來面臨的可能是失去政策保護後,市場對其全面而嚴苛的審視。
雲從 科技 ,難「言」成功。
⑧ 依圖科技人臉識別為何能再奪冠
人工智慧浪潮席捲而來,讓許多致力於該領域的中國技術創業公司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機。
根據官方報告,今年依圖將這一指標提升到了接近極限的水平,即在千萬分之一誤報下的識別准確率已經接近99%。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依圖去年奪冠的演算法,在時隔一年後仍位列今年6月測試結果前十位。
來源: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