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數字化轉型是破局之道 AMCAP推進科技和金融融合建設
2020年,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全球化遭遇嚴重打擊,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價值和族群空前撕裂。為凝聚後疫情時代金融破局力量,12月5日,由鳳凰網、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辦 「2020鳳凰網 財經 峰會」在北京舉辦,本屆峰會以「破局與新生」為主題,盛邀政商學界頂級嘉賓,圍繞全球和中國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殷勇出席「2020鳳凰網 財經 峰會」並發表主題演講。殷勇指出,北京將在金融服務科創、民營、小微企業系列政策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首貸、續貸、確權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這四部分內容的支持,不斷加大對中小微創新型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支持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創建國家科創金融試驗區;將加大對企業上市、發債融資的培訓和輔導,優化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功能;將發揮知識產權交易中心作用,拓寬科創企業的融資渠道,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據「十四五」規劃報告顯示,下一階段北京將以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為目標,大力推進數字經濟、數字金融發展,進一步促進金融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金融產業集群,孵化一批應用場景,重點培育一批數字金融領域領軍企業,力爭在疫情全球金融困局中取得引領性突破。
AMCAP數字金融業務部總監表示,後疫情時代,只有僅僅跟隨政策方向,進一步推進 科技 和金融的融合建設,才能在風涌浪急的時刻保持穩定優勢,峰會披露的信息顯示,促進數字化轉型是最行之有效的破局之道,誰能將金融需求更好地轉化為 科技 應用落地,誰就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作為AMCAP今年主要推出的業務Ecap就是數字化技術與金融市場完美融合的代表。金融用戶可以在Ecap上進行一鍵全球金融業務布局,購買各個國家的黃金、原油、股票、期貨等金融產品。Ecap還可以幫助入駐的中小科創企業解決 「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對於處於初創期、成長期的 科技 企業,結合政府的風險補償、貼息和獎勵等財政政策,Ecap採用獨立研發的大數據演算法,通過智能數據採集分析企業需求、優先准入審批、優惠貸款利率,並且Eacp大大簡化了信貸審批申請流程,能夠有效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支持科創企業發展壯大。為進一步加大對科創企業的扶植力度,Ecap專為高新技術企業推出「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該產品以知識產權質押作為擔保措施,無需提供其他抵押物或擔保,盤活高新技術企業的無形資產,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足額的貸款支持,促進企業在 科技 研發領域不斷升級。作為Ecap的母公司,AMCAP堅持數字化轉型道路,大力推進 科技 與金融產業融合,與合作夥伴一道創造非凡價值。
2. 區塊鏈,如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困局
近年來,企業欠薪、老闆跑路已經成為了大家在新聞上習以為常的家常便飯,「江南皮革廠」的段子也是時不時出沒在社交媒體上,這些已經不新的「新聞」反復地提醒著大家,多年來企業融資的老難題已經成為長期懸而未決的「新」困境,所有人都在想有沒有什麼可以破題的辦法,伴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也許區塊鏈正在給這個老問題提出新思路?
經濟視角觀天下 微信公眾號【江瀚視野觀察】ID:jianghanview
3. 監管再加強 房企融資生死局
對房企融資凜冬已至的感受,已經不止一次在業內發酵。
9月11日,北京銀保監局官網公示的兩張罰單,再度讓外界看到了監管層對違規信託融資的零容忍。
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和建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共計被罰120萬元,歸因於信託資金違規用於房地產開發企業繳交土地出讓價款。
這不是監管層首次開出的罰單。自2019年以來,陸續有金融機構因直接或變相提供前融收到罰單。
9月15日,時代周報記者從接近本次被罰的兩家信託公司的人士處了解到,之所以被罰是由於之前的違規項目,並非最近新出的項目,但該人士並未透露所涉及的房企。
9月13日,多位房地產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接下來對地產融資端調控將延續收緊的態勢,目的是引導房企融資更加合規。
在「房住不炒」的大方向下,房地產行業迎來了拿地款融資通道被封、融資成本高漲等融資的困局。
監管漸嚴
在8月底的業績發布會上,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給出了「史無前例」一詞來形容當下的融資環境。
在他的理解里,對房企融資端切入的調控,不僅僅是影響到房企拿地,更可能會蔓延到下游的銷售端。
在此番話出現的前三個月,由銀保監會印發的《關於開展「鞏固治亂象成果促進合規建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23號文」)率先吹響了警報。
根據5月17日發布的23號文,過往幾大「曲線」融資方式成為監管部門重新點名的對象:禁止信託公司向「四證」不全的開發商直接提供融資;或通過股權投資+股東借款、股權投資+債權認購劣後、應收賬款、特定資產收益權等方式變相提供融資;禁止直接或變相為房地產企業繳交土地岀讓價款提供融資等。
監管部門還在「查漏補缺」。8月,一線城市、二線在內的32個城市銀行,隨即迎來包括開發性貸款、經營性物業貸款、涉房的商業票據質押貸款等在內的房地產業務專項檢查。
近日,按照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的分析,5‒9月政策明顯呈現三步走態勢。
他認為,首先是從早前對「房住不炒」、以及「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的「定調嚴控」,再到第二部「嚴控信託」,第三步則是實質性落實,「加大整治」。
監管加強所帶來的效果正在逐漸顯現。
同策機構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40家典型房企融資金額為368.26億元,環比下跌58.15%,這也是年內第二次斷崖式下跌。
另據世聯行和用益信託數據,具體到海外融資和信託融資規模上也出現銳減。
8月房地產全行業境外發債112億元,環比大降77%。同樣,投向房地產新增信託項目金額為616億元,環比降低19%,同比減少40%。
在時代周報記者9月13日的采訪中,多位地產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繼續出現的融資下降,將會擴大對房企拿地的影響。
9月16日,某規模型房企投拓部人士陳波(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離開往常游刃有餘的配資拿地,開發商需要時間適應。
「此前開發商往往通過1∶1甚至是3∶7的配資拿地,也就意味著一半的拿地資金由銀行提供。在拍地成功後,符合條件的還可以向銀行申請開發貸。建安公司在開發過程中的墊資對於開發商來說又是一筆無息貸款。房子到了預售又有現金收入。」陳波分析道。
陳波說,有些機構甚至可以幫助房企在拿地階段融資放杠桿甚至披上合規的外衣。
這也就意味著,開發商全程可能不需要有太多的資金沉澱。
9月13日,接近信託公司的相關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盡管23號文幾乎全面封堵了信託公司以債權性方式提供前融的路徑,前融業務難以為繼。但目前,還是有房企以符合「四三二」(「四證」齊全、30%自有資金投入、二級以上資質)標准項目為名義的融資,行業俗稱「套殼」。
據了解,套殼通常做法是向符合「四三二」項目提供融資,但不抵押該項目也不進行強監管,而是用新項目作為抵押物進行監管和作為還款來源。
該模式沒有明確被列入23號文中,因各地銀監監管尺度不同以及信託內部風控不同,尚有操作的空間。不過截至發稿,時代周報記者未能進一步確認具體的項目和城市。
中小型房企困局
市場寒冬之下,不少地產商不得不採取謹慎態度來面對下半場。
從8月業績會上釋放的信息看,「謹慎」是部分房企的關鍵詞。融創是當中的典型,從今年5月開始至今,公開市場的招拍掛拿地已經停止。融創方面的表述是「不急於拿地,從容客觀判斷市場」「聚焦在一二線城市有機會再拿」。
同樣中國恆大也給出了拿地的前提條件,「除非有政策的利好,投資態度謹慎」。
但是,這些於開發商而言,都是節流的手段之一,想要活下去,開源才是關鍵。
自然,如何融到錢,受到關注。
監管對房企融資的嚴控,並不意味著對融資的一刀切。
事實上,房企依舊可以通過其他渠道為融資開源。
8月30日,深交所披露的公開信息顯示,碧桂園發行的「華西‒碧桂園購房尾款2019年第一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已獲通過,擬發行金額為18.31億元。
此外,像佳兆業萬豪酒店物業12.6億元ABS、榮安地產4.4億元商業資產ABS項目、中駿集團擬發行80億元ABS等,正在等待監管層受理的道路上。
在REITs融資上,招商蛇口也試圖打開通道。9月2日,公司公告,計劃打包旗下五棟寫字樓資產赴港發行REITs上市。一旦發行成功,港交所將迎來第12隻REITs產品。
業內也有擔憂。「相比較而言,小型開發商的競爭力不排除會有進一步的減弱。因為資金和資源正在向頭部房企聚焦。」陳波表示。
也有公司視為是機遇。綠地香港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陳軍就在半年度業績會上回應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融資的收緊對公司而言未必是壞事,「綠地香港從來沒通過信託方式進行融資,不存在任何一筆信託貸款和土地款的前端融資。公司在境內的融資空間非常大,因為有很多工具還沒有用」 。
分化加劇
不過,地產企業融資成本也在出現巨大分化。
融資成本的高低、融資額度的大小,正在對房企的融資能力提出新的考驗。對多數民營房企來說,當下的情況並不樂觀。
根據2019年上半年的財報,民營房企的融資成本普遍在6%‒9%。頭部房企碧桂園(02007.HK)、萬科集團(000002.SZ;02202.HK)、中國恆大(03333.HK)、融創中國的平均融資成本已經在6.13%、6%、8.6%和8%。中型房企泰禾集團和富力地產則分別達到9.3%和6.48%。
央企背景的房企,融資成本則較低。以中海地產和華潤置地為例,今年上半年的平均融資成本僅在4.28%和4.45%,較去年年末下降了0.02%。
央企房企在發債上的優勢也較為明顯。以中國恆大和招商蛇口為例,前者今年來的多筆債權,利率達到9%‒11%之間,而後者在今年3月發行的一筆150億元可交換債券,票面利率0.1%。同時截至8月以來,40家房企9筆利率4%以下的企債權融資中,招商蛇口占據4筆。
但不管各家在融資成本上呈現怎樣的差異,地產企業需要進一步通過自身的運營來提高管理水平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公開信息顯示,多家房企已經將回款率視為重要的考核指標。道理不難理解,加速銷售回款成為開發商的重要資金來源。
「今年碧桂園都是用權益回款來進行考核的。」碧桂園總裁莫斌在業績會上表示。
而萬科在考核回款時已經不設定具體數字,取而代之的是細化到了各項指標。在執行時間上保持動態,每個季度調整一次,為的就是促進銷售和回款。「每天都是賣樓的好日子。」萬科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張旭稱。
頭部房企如此,中小型房企亦是如此。比如旭輝控股(00884.HK),根據旭輝控股總裁林峰對時代周報記者的介紹,為了回款,公司專門成立了回款小組,「以銷定產、降低庫存,提高去化、加快回款,是旭輝集團下半年的發展策略」。
「於房企而言,我認為後續要規避兩類風險。一是貨幣資金與債務的風險,如果自有資金規模小,對外部融資過於依賴,信用風險相對來講會比較大;二是土地存量儲備不足同時又積極拿地的風險。」 近日,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中國住房金融發展報告(2019)》發布會上提示。
4. 如何破解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困局
——以票據電子化推進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兩個設想
立足於商業銀行自身的優勢,更有效地推進供應鏈金融的創新模式之一,便是以票據融資為基礎,以票據電子化為抓手,創立互聯網票據平台,並與票據池業務有效融合,開辟出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創新的新路經。
《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正式出台,意味著互聯網金融即將進入規范發展的新階段。互聯網的技術與理念正在逐步與傳統金融的各個領域相融合,使之更能與互聯網經濟時代的實體經濟需求相契合。
搶灘互聯網供應鏈金融
雖然在前互聯網金融時期,供應鏈金融便是與實體經濟契合度較高的一種金融服務模式,但其同樣無法避免互聯網金融對其進行改造。近兩年,無論是電商還是P2P平台,甚至ERP軟體公司、物流公司等紛紛加入到搶灘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浪潮之中。
在此背景下,各個商業銀行自然也按捺不住,紛紛布局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然而,絕大多數銀行要麼是與電商平台合作,要麼乾脆自建平台,事實上幾乎都是在翻版阿里的模式。不可否認,商業銀行在金融方面存在明顯的優勢,但在電商方面卻很難與阿里等企業相抗衡,因此,雖然各個銀行決心很大,投入也很大,並且也試圖尋求差異化經營,但最終能將這種電商模式的供應鏈金融做到何種程度,則很難預料。
事實上,立足於商業銀行自身的優勢,可能還有更有效的模式推進供應鏈金融的創新,那便是以票據融資為基礎,以票據電子化為抓手。
票據電子化的三層含義
票據融資一直以來便是供應鏈金融的主要模式之一,包括承兌匯票保貼、承兌匯票保證、商業匯票贖回、商業匯票貼現等形式。事實上,票據堪稱供應鏈融資中使用最頻繁的金融工具,這主要基於如下幾方面的原因:第一,根據法定要求,票據業務必須具有真實的債權債務關系和交易關系,這與供應鏈金融的生存環境緊密結合;第二,與其他在單一環節應用的供應鏈融資工具相比,票據業務可貫穿供應鏈上下游的多個企業,因此靈活性更高,功能更強;第三,國內企業習慣於使用票據,並且票據貼現利率的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客戶更願意接受;第四,由於票據可被用於調節資產負債規模和結構,因此其也受到商業銀行的青睞。而票據電子化在國內也已發展許多年。
不過,人們通常認為的票據電子化就是以電子票據取代紙質票據,這種認識是比較狹義的。
票據電子化存在幾層含義:一是票據介質的電子化,這就是前面提到的最簡單的理解,即以電子票據取代紙質票據。在國內票據介質電子化可追溯到2005年招商銀行推出「票據通」網上票據業務,並與TCL[微博]合作開立國內第一張電子銀行承兌匯票。二是票據交易系統電子化,中國人民銀行[微博]建立電子商業匯票系統便是實現了交易系統的電子化。三是票據流通渠道互聯網化,這是互聯網金融浪潮興起之後,特別是伴隨著互聯網票據理財的興起,我國票據電子化的又一新進展。
當然,第三種自發生成的流通渠道互聯網化並沒有與傳統意義上講的介質或交易系統的電子化很好的相結合,比如互聯網平台主要使用的還是紙質票據而非電子票據,但是至少目前票據電子化這幾個層面的要素在我國都已存在了,至於如何將幾個要素有機的銜接在一起,則需要視票據市場未來的發展而定了。
破解之道:互聯網票據平台
在互聯網金融理念的指導下,商業銀行或可嘗試從兩個不同的方面深入推進票據電子化,從而實現更為有效的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創新。
一是可以電子票據推進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發展。在商業銀行的推動下,電子票據在供應鏈金融中替代紙質票據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對於企業來說,使用電子票據替代紙質票據不僅可以明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且也避免了票據損失、損壞風險,同時通過票據信息的數據化存儲也可提升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對於商業銀行來說,使用電子票據替代紙質票據則可節省承兌行的人力,增大貼現行的業務量,總的來看,不僅便於商業銀行的數據統計和經營分析,同時也可為其拓寬客戶范圍,加深與客戶的合作關系,增加商業銀行綜合收益。
然而,在互聯網金融時代,電子票據對於供應鏈金融的價值或許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由於票據特有的支付和融資屬性,特別是由於票據融資的成本低於信貸,銀行可以票據流取代傳統現金流、以票據融資取代傳統信貸,深度嵌入到企業管理之中,而電子票據則從操作層面上為此提供了可能性。商業銀行可嘗試利用電子票據更深層次嵌入供應鏈企業的經營系統之中,掌握經營活動數據,並進而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供應鏈資金流和資金需求情況。進而,銀行可嘗試將電子票據業務從當前的網路手工操作、人工干預模式發展為系統條件觸發、全自動化處理模式,使得電子票據的簽發、轉讓、貼現等行為得以全部在預設條件下由系統自動完成,並實時應對可能發生的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這樣,通過充分結合票據特有屬性和互聯網金融處理方式,便可以為企業提供精確、透明的融資便利。
二是可嘗試整合票據池和互聯網票據理財。伴隨著互聯網金融概念被熱炒,從2013年底起,互聯網票據P2B融資模式逐漸盛行,全國數十家互聯網平台開辟票據C端融資渠道,單個平台最大單日去化量達10億元。從本質上看,互聯網票據理財業務是以票據為質押品、以互聯網平台為中介的一種民間借貸行為。由於進入門檻低,加上票據資產風險低、期限短、操作靈活等特點,互聯網票據理財自然成為金融創新的主要領域之一。
同時,互聯網票據理財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市場各方的需求。從融資角度來看,互聯網票據融資平台有助於緩解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互聯網票據理財主要依託的是小額票據,這些小額票據的持有者往往是小微企業,其融資需求大,但票據貼現難度高,傳統上講難以從銀行獲得融資。從投資角度來看,互聯網票據融資平台也有助於擴展中小投資者的投資渠道,因為根據《票據法》,個人是無法參與匯票買賣的,但互聯網票據融資平台卻給予了個人投資者參與票據投資的機會。
事實上,一些平台推出的互聯網票據理財產品已經接近於供應鏈金融業務,然而,由於這類平台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足、虛假票據嚴重、一票多押融資、虛假宣傳誤導、廣泛存在自融等諸多問題,特別一些平台還出現票據理財無法提現、巨額資金去向成謎等事件,市場對此類票據融資平台的認可度急轉直下。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商業銀行的票據池業務卻風生水起,並成為各大銀行業務創新的主要領域之一,其中商業銀行通過票據池質押融資同樣拓展了供應鏈金融服務。
因此,商業銀行或可借鑒互聯網票據模式,自行開發建設具有大數據特點和集成化的互聯網票據平台,同時與票據池業務有效融合,開辟出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創新的一條新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