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實體經濟融資緩

實體經濟融資緩

發布時間:2024-11-21 10:22:39

1. 2022年信貸投放重點圈定 房地產貸款投放將趨穩

破解實體融資難題仍是2022年信貸政策重要著力點。新年伊始,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項直達工具接續轉換正式落地,銀保監會也表示將繼續引導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同時,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仍是信貸支持重點領域,預計在碳減排工具支持下,2022年可撬動綠色信貸規模達萬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2022年信貸投放的總體特徵將是總量適度擴大,價格穩中有降,投放結構精準。

重點領域支持力度加碼

金融是經濟的核心,是實體經濟的血脈。2022年首日,人民銀行就給小微企業送上「禮包」。人民銀行官網發布公告稱,自2022年1月1日起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項直達工具接續轉換。持續推動普惠小微貸款增量、降價、擴面。

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從2022年起到2023年6月底,人民銀行對地方法人銀行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按照余額增量的1%提供資金,鼓勵增加普惠小微貸款。從2022年起將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持計劃並入支農支小再貸款,原來用於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的4000億元再貸款額度可以滾動使用,必要時可進一步增加再貸款額度。

此外,銀保監會也表示,將加強對「專精特新」企業金融支持,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優化民營經濟金融服務,繼續引導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

除了支持小微企業資金不斷加碼,下一步,對包括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在內等社會經濟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也將進一步強化。

2022年碳減排支持工具有望全面發力。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綠色貸款投放將維持高增,初步測算,2021-2022年碳減排支持工具或共釋放資金5000億元以上,以此撬動綠貸增長8000億-10000億元。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同樣認為,碳減排支持工具直接撬動的綠色信貸增量有望達到萬億規模。此外,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王青表示,2022年央行或推出專項政策支持工具,同時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高端製造業長期投資的信貸支持。

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表示,下一步,金融部門將更加積極主動作為,健全頂層設計,引導和撬動更多資金進入碳減排領域,推動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生產和生活方式全方位綠色低碳轉型。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2022年信貸將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貨幣政策將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加大對實體經濟融資支持力度,尤其是支持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同時再貸款等結構性和直達性貨幣政策工具將在支持實體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

信貸總量有望穩定增長

在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同時,對於信貸投放總量,央行重申「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同時繼續「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因此業內普遍認為,2022年信貸投放在總量上有望繼續增加。

王青判斷,2022年銀行信貸投放總量有望達到22萬億元,較2021年多增1.8萬億元,多增勢頭會有所加快。考慮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政策發力適當靠前」,預計2022年上半年信貸投放力度會高於下半年。

「信貸投放的增加將為對沖上半年、特別是一季度經濟下行壓力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釋放寬信用加碼、宏觀政策在穩增長方向持續發力信號,有助於穩定市場的消費、投資信心。」王青指出。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任濤表示,一方面,在「三穩」「三保」的政策導向下,2022年按揭貸款的放款速度可能會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在適當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財政發力的背景下,匹配基建項目的融資需求會帶動信貸投放較快增長。因此全年信貸投放總量料將高於2021年,預計在22萬億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年信貸總量預計穩中有升背景下,今年一季度信貸投放或迎來「開門紅」。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認為,年初信貸投放力度將有明顯提振,整體結構較此前也會有所改善。2022年1月貸款投放可能超過2021年同期的3.58萬億元,考慮到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節奏,預計一季度新增貸款將超過8.5萬億元,而去年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7.67萬億元。王青同樣認為,今年年初信貸「開門紅」特徵會更加明顯,預計1月信貸投放有望達到4萬億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多增約4000億元。

房地產貸款投放將趨平穩

「房住不炒」基調下,多個金融部門也釋放了滿足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的信號。分析人士認為,2022年房地產貸款整體增速下滑勢頭將會緩和。

1月4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召開2022年貨幣信貸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預期引導,各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更好地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為,2022年政策將著眼於切實保護剛需與改善型住房需求,滿足房企合理融資需求,預計2022年個人住房與房企信貸需求將逐步回歸常態,圍繞「房住不炒」,各地落實好樓市「三穩」任務,推動房地產長效機制建設,滿足國內多元化住房需求。

王一峰認為,下一階段,房地產政策取向將從穩融資性現金流向穩定銷售過渡。恢復銷售對於維持房企正常經營意義重大,按揭貸款可能「量增價降」;開發貸方面,隨著穩增長力度加大,市場風險偏好將有所回暖。

任濤分析稱,在涉房貸款方面,2022年兩個領域會受到重點支持。一方面,為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首套房與改善性住房需求,預計銀行按揭放款速度會有所加快,推動個人住房貸款會繼續呈現回暖態勢。另一方面,為幫助市場風險出清,化解部分地產項目面臨的危機,商業銀行將會主動加大對優質地產企業的並購貸款投放力度。

2. 金融對於實體經濟意味什麼

當前中國仍以實體經濟為主,並對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金融業能夠提供便利的經濟服務,在扶持經濟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在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現階段,處於較困難的過渡階段,表面上看經濟形勢相對穩定,然而實體、虛擬兩大經濟間的矛盾還有待解決,就世界經濟發展視角而言,世界經濟發展不平穩,呈緩慢恢復態勢,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挑戰來自方方面面,應當避免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
一、金融服務中國實體經濟存在的弊端
(一)宏觀角度看實體經濟效益不佳
在中國實體經濟運行過程中,由於受金融風暴和價格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資金鏈脫節、成本上升及產能超標等一系列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經濟效益逐漸下滑,中端產業和低端產業尤為顯著,規模較小的企業也同樣屢屢受挫,無法及時調用資金,增加了人力、物力成本,遭遇訂單荒,矛盾日益凸顯。對於實體經濟,產量迅猛下跌,價值提升速度也減緩,而且盈利能力欠佳,產業空心化現象越來越嚴重。
(二)產業空心化局面的出現
實體經濟在運行中面臨著各方的壓力,如人力、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的影響,再加上通貨膨脹率較高和泡沫現象,實體經濟的發展舉步維艱,具體體現在人力和物力成本不斷增加,企業產品形式單一,趨於同一化,缺乏個性,眾多企業紛紛效仿,尤其是那些非大型企業和非高端產業,可謂是頻遇困境。金融資本同實體經濟分離開來,對經濟發展起到了制約作用。
(三)虛擬經濟占據金融扶持比重
目前,我國正實施信貸收緊政策,金融行業可釋放的信貸資金量呈下降趨勢,造成實體產業運行十分艱難,其中規模較小的企業尤為顯著,其很難通過銀行獲得貸款,於是民間金融逐漸產生,幫助中小企業實現了資金的順利周轉。鑒於虛擬經濟能夠獲得金融支持份額,一部分金融資金會流向這些領域,若資金鏈出現脫節,將會造成很大風險,實體經濟將遭受嚴重打擊。
(四)大批實體企業走向虛擬經濟市場
中國虛擬經濟的優勢日益凸顯,回報率很大,導致很多實體企業由實體經濟走向虛擬經濟,加入到炒房地產、期貨及債券等的隊伍,藉助暗箱操作來謀利。表面上看是一派繁榮景象,但背後卻存在著很大的危機。
二、金融服務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制約要素
(一)高回報率深深吸引著投資者
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使中國市場經濟迅猛發展,並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將眼光投向具有高回報率的投資項目,一味地強調盈利,心浮氣躁,一心想著發財,將誠信合法拋之腦後,這種浮躁滲透到生活各個層面。此外,當代很多企業家難以做到實至名歸,缺乏健全的創新管理機制,產品形式趨於同一化,導致實體產業基礎不牢固,金融資本逐漸與實體產業脫節,且這種局勢越演越烈。
(二)實體經濟的金融水平受金融體系影響
實體經濟的金融水平受金融體系影響,一方面體現在貸款規模上,另一方面體現在融資結構上。就金融就貸款規模而言,行業和民間資金的參與度均有待提高,參與度的缺乏制約著貸款規模的發展。此外,不滿足貸款的基本要求,信貸配套抵押體制尚不健全,迫使中小企業陷入僵局。
就融資結構而言,直接、間接融資比重應持平,而目前存在比例失衡現象,在實體經濟運行過程中,絕大部分為間接融資,比重相當高,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金融資源配置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金融制度落實不到位
缺乏健全的金融制度將阻礙我國實體經濟的總體運行效率,一些發展不錯的高端產業和大規模企業搶佔了很大比例的金融份額,使那些非高端產業和非大型企業面臨窘境,因遭到多種因素的制約,難以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這些企業的發展可謂舉步維艱。盡管我國在金融制度中制定了大量的扶持戰略,然而支持策略並沒有切實落實到家。
(四)實體企業效益空間收窄,缺乏扶持動力
實體企業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的壓力越來越大,使實體企業開始尋求新的發展模式,以更好的節約成本,於是轉向了經濟發展較為遲緩的地方,且擁有充足的資源,經過一段時間,發達區域的經濟開始衰退,這種失衡狀態導致產業結構不合理現象出現。
(五)虛擬經濟高回報率吸引金融支持
當前中國虛擬經濟呈現一派繁榮景象,由於具有高收益的特性,搶佔了金融支持份額,實體經濟的形勢越來越嚴峻,這樣下去,形成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局面。
三、金融扶持中國實體經濟發展提升的方式
(一)加強金融市場體制建設
建立健全的體制是保證一切有序開展的基礎,金融體系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包括市場參與者、交易手段、資產及政府的管制等,必須確保各因素保持平衡發展狀態。加強金融市場體制建設,在制度上要降低准入門檻,落實對內和對外兩個開放,實行國家干預政策。此外,還要走向國際化,吸取國外先進的金融制度策略,進一步加強金融市場的秩序。
(二)大力開發新型金融產品
就中國金融而言,專門為實體經濟提供的服務方式和規模已大致成型,我們應當從金融產品入手,加大開發力度,這對新興行業尤為關鍵,深入分析實體經濟的特性,並據此建立科學的效益空間,同時按要求收費。通過各種手段推出各類金融衍生品,推廣衍生品類型,加大收益金融化步伐。
(三)調整金融信貸制度
金融信貸制度尚不健全,我們應當結合各地區的經濟形勢,制定符合當地需求的金融扶持制度,這點很關鍵,這就要求制度必須存在差異化,不能一刀切,涉及分類管理、危機防範、資金定價及產業項目准入門檻等。資金活動存在周期性,因此應當加大資金賬戶的監督力度,確保資金的周轉順暢,同時還要增強風險防範意識,預防信貸危機。
(四)大力引導金融資金轉向實體經濟
根據上述的闡述,可知我國現階段虛擬經濟佔有絕對優勢,搶佔了很大的金融扶持份額,阻礙了實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相關部門應當加大對核心領域和較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具體方案如下:第一,明晰金融資金流向,了解投資方向,嚴控投資份額;第二,根據地區特點逐步提升實體經濟水平,將第三產業作為中國西部區域發展的重點,對於東部區域,應當將戰略產業作為重點扶持對象;第三,做好風險防範工作,嚴格遵守客戶准入規范,實行聯戶營銷,加大開發力度,使金融服務起到應有的功效,有側重點的對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扶持。
(五)規范和發展民間金融
正如前文所述,我國有待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信貸制度也需要改革,這就給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帶來了借貸困難,企業難以確保自身能夠具備足夠的發展基金,這種情況下,民間金融出現了,為他們帶來了光明,有利於中小企業突破窘境,然而由於價格雙軌制的實施,我國銀行市場性和競爭性的缺失,而且政府部門始終嚴把著利率,使得民間金融存在著許多弊端,在利率水平上,民間金融遠遠不如規范的金融部門,與其相差甚多。
四、結語
實體經濟與國民經濟息息相關,把控著國民經濟的命脈,鑒於此,我們應當進一步建立健全金融體系,提升直接融資的比重,控制融資費用,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產業的效率,從而確保中國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

3. 房地產信貸總量控制 開發商融資端和銷售端雙重受限

近日,銀保監會決定在32個城市開展銀行房地產業務專項檢查工作,檢查要點包括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土地儲備貸款管理情況。不僅如此,合肥多家銀行停貸「二手房」的市場消息一度沸沸揚揚。看似無直接聯系的信息背後,是涉房貸款的悄然革新。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房地產貸款大類下,目前銀行對開發貸和個人貸款統一納入總額控制。7月份開始,就有銀行額度不夠,只能對個人貸款進行控制,調整利率或停止二手房貸業務。
更大的變革接踵而來。自2019年10月8日起,新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以最近一個月相應期限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定價基準加點形成,房貸利率正式掛鉤LPR。
盡管此次改革的關鍵字是「市場化」,但「房住不炒」的基調未變。未來房地產信貸政策將轉向精準化調控、因城施策,完善各省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業內認為,受制於信貸政策適度收緊,房地產市場或將持續轉冷。
嚴控房地產貸款
近年來,銀行信貸資金「脫實向虛」,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愈發凸顯。出於資金安全性考慮,房貸歷來都是銀行爭搶的蛋糕。而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背景下,湧入房地產的資金被嚴控。
日前,銀保監會辦公廳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開展2019年銀行機構房地產業務專項檢查的通知》,決定在32個城市開展銀行房地產業務專項檢查工作。
檢查要點包括:房地產業務授信政策和內控制度執行情況;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土地儲備貸款管理情況,包括資本金來源真實性審查、企業資質審查、違規向「四證」不全項目提供融資等;以及個人住房貸款管理情況、住房租賃貸款方面。
與此同時,有市場消息稱,合肥12家銀行停貸「二手房」,分別是: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杭州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渤海銀行、農業銀行、廣發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相關銀行表示,之所以出現「停貸」,原因是銀行月末額度不足。
據記者了解,目前銀行對開發貸和個人貸款統一納入總額控制。7月份開始,就有銀行額度不夠,只能對個人貸款進行控制,調整利率或停止二手房貸業務。開發貸和個人貸款向來屬於銀行房地產貸款大類,在此之前,個人住房貸款的限制相對較小。
各大銀行對涉房資金的嚴控已有表態。農業銀行執行董事、副行長王瑋近期表示,下半年農行將持續加強個人購房類貸款、法人房地產貸款、房企債券投資等涉房業務投放的管理和集中度管控,確保業務平穩健康發展。
8月29日,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在半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將嚴控房地產開發貸准入標准,對企業的資質、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會有比較嚴格的標准要求;同時,個人住房貸款將會保持穩健發展,形成以按揭牽頭、其他業務跟進的格局。
房貸利率歷史性變革
涉房資金被嚴控監管之際,房貸利率改革應聲而來。
8月25日,央行發布公告稱,自2019年10月8日起,新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以最近一個月相應期限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定價基準加點形成,房貸利率正式掛鉤LPR。
其中,首套房貸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LPR,二套不低於LPR加60個基點。同時,每筆貸款具體的加點數值由貸款銀行按照全國和當地住房信貸政策要求,綜合貸款風險狀況,在發放貸款時與借款人協商約定。
新政落地後,房貸利率定價機制有所調整,按揭貸款的「錨」將由貸款基準利率調整為LPR,定價方式也將由「貸款基準利率乘以上下浮動比例」調整為「LPR加基點」。
按照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4.85%計算可知,首套房貸利率不低於4.85%,二套房貸利率不低於5.45%。對比現行個人商業房貸利率,5年期基準利率4.95%,首套住房可以最低不低於0.7倍基準利率、二套房不低於基準利率上浮10%即5.45%。
總體來看,新個貸利率形成機制與現行基準利率保持穩定。但就市場實際利率而言,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首套平均房貸利率5.45%,相比年內最低的5月上升0.03個百分點;二套平均房貸利率5.75%,相比5月上升0.01個百分點。
表面上看,首套和二套新標準的房貸利率下限均低於當前實際貸款利率,但這並不意味著房貸「降息」。短期來看,「加點」也是重要調節手段。最終10月8日後首套、二套房貸利率將分別在LPR利率下限4.85%以及5.45%的基礎上加不同幅度的基點形成。
但從長期來看,新政有助於進一步強化貨幣政策對房地產行業的傳導。LPR利率機制本身就有利於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房貸利率掛鉤LPR將使貨幣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更加高效、直接。
此外,央行還規定,借款人可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協商約定利率重定價周期,重定價周期最短為1年;此次個人房貸定價機制的調整,只針對新增個人住房貸款,10月8日之前發放的房貸仍按原合同執行。
房住不炒扼住購房預期
就此次變革,人民日報評論指出,商業銀行發放住房貸款本就應由「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但目前貸款利率參照基準利率上下浮動,而基準利率又由行政部門確定,且長期相對穩定不變,很容易造成資源錯配、降低金融效率。
實際上,早在2013年,央行便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隨後10月創設LPR,初衷是形成市場化的貸款利率。但業務實操中,銀行發放貸款主要還是參照基準利率,基本無視LPR,市場化競爭格局並未隨著LPR的誕生而形成。
房貸利率改革後,市場擔憂主要在於新利率形成機制的「任性」。對此人民日報評論表示,從中長期看,LPR水平的浮動並非信馬由韁,基本上會反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同時還會受到必要的窗口指導。
值得注意的是,「區別於降准、降息等集中式調控,下一階段房地產信貸政策將轉向精準化調控。」 各省市商業銀行將依據房地產市場形勢變化、銀行業信貸資金松緊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自主確定各省市房地產行業相應房貸利率。
但在「房住不炒」基調不變、居民杠桿率和負債率不能繼續上升的原則之下,房地產信貸仍將偏緊,賦予各銀行「加基點」的自由裁量權也將受到「房住不炒」的政策約束。
目前,房地產整體市場仍在持續走冷,供需壓力進一步加劇,市場觀望情緒愈加濃重。8月份,重點監測城市累計成交量持續走低,同、環比跌幅分別為-4%和-6%,長沙、濟南、徐州等市成交顯著縮量。
具體而言,一線城市成交量環比下降10%,同比下跌7%。除上海環比有所回升之外,北京、廣州和深圳成交量環比皆回調,北京成交遇冷,環比跌幅多達-42%。
二三線城市成交量同環比雙降,跌幅分別為-3%和-6%。其中,成都、無錫和廈門等環比漲幅皆超30%;而反觀西安、常州等成交量依舊緩步下行,徐州、南京和濟南等顯著縮量,環比跌幅都在-50%附近。
在此之下,「受制於信貸政策適度收緊,房地產市場或將持續轉冷,預計短期成交量大概率將繼續走弱。」克而瑞認為。
從房企融資全面收緊、到開發貸個人貸統一監管,從按基準利率浮動、到房貸精準化調控,解決實體經濟融資困難而非引水流進房地產的決心日益增強。「房住不炒」政策基調下,留給房地產市場上下浮動的空間愈發狹窄。

4. 「六穩」措施齊發力 經濟指標超預期

中國經濟怎麼樣?上市公司是最具代表性的群體之一。截至目前,A股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一季報已經披露完畢。與2018年年報頻頻爆雷的慘淡情況相比,一季報不少公司盈利增速出現了快速反彈,部分細分領域表現出高景氣。在當前仍然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經濟形勢下,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不俗。

其實上市公司只是中國經濟韌性十足的縮影。今年以來,「六穩」措施全面發力,中國經濟運行的主要經濟指標始終保持在合理區間,部分指標表現十分亮眼。從這些指標當中,可以看出中國經濟應對內外部沖擊的韌性十足。

部分經濟指標表現超預期

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21.3萬億元,超過2005年全年GDP總量。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6.4%,超出市場預期。同時,一季度工業和消費數據也均好於預期。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劉曉光認為,這體現出隨著各類逆周期宏觀經濟政策效果開始顯現,經濟實現超預期企穩。雖然仍面臨結構性壓力,經濟二三季度將進一步企穩。

近期,部分4月經濟數據陸續出爐。製造業PMI連續兩個月處於擴張區間,非製造業PMI則持續四個月處於較高擴張區間。作為觀察經濟的先行指標,PMI持續處於擴張區間表明經濟運行向好。

比如,4月份CPI的增幅基本符合甚至略低於預期,多數市場機構的分析報告均指出,高通脹預期緩和,CPI增速年內突破3%概率不大,不會對貨幣政策形成掣肘。從外貿來看,考慮到前期搶出口因素消退,4月出口增速符合預期的回落,但進口的修復速度卻超出市場預期。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對記者表示,數據體現國內需求短期有所企穩,進口增速快速回升,這得益於逆周期調控政策不斷發力。

企業部門方面,中央企業和上市公司同樣取得超預期的開門紅。央企是國民經濟的支柱,一季度中央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8萬億元,同比增長6.3%,實現利潤4265億元,同比增長13.1%。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麗莎認為,央企利潤保持高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綜合性改革工作的推動。國有企業在盤活存量、提高增量、聚焦實業、突出主業上下功夫,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也得到加強。

上市公司方面,今年一季度六成公司實現了利潤正增長。其中畜牧業、基建業、5G產業鏈、證券業等相關公司業績表現較為突出。綜合分析來看,上市公司業績向好主要得益於行業景氣度提升的帶動。

中小企業方面,國家統計局公布的4月份生產指數為51.2%,已連續兩個月位於擴張區間。4月份購進和出廠價格指數差值連續兩個月縮小。國家統計局城市司處長董雅秀表示,這表明相關行業企業利潤空間有所改善。減稅降費及支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顯現,小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有所改善。

積極財政政策力度效果超預期

減稅降費與基建並舉是今年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著力點。劉曉光認為,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明顯加大,比如財政支出增速進一步加快,為近年來最高水平。

數據顯示,一季度公共財政支出同比大幅增長15%,比去年全年增速大幅提高6.3個百分點。一季度財政赤字規模達到4973億元,為歷年同期的較高水平;同時,一季度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長55.9%,政府性基金赤字4581億元;兩項赤字合計為9554億元,接近萬億元規模。4月份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較上個月又提升了0.5個百分點。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前四個月財政支出的著力點主要覆蓋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領域,出現「基建領頭,科技跟上」的特徵。從4月份數據來看,基建類支出結構性回落,城鄉社區支出、農林水支出仍保持高速增長,交通運輸類支出增速有所回落。同時,科技類支出開始發力。4月科學技術類財政支出同比增長達78%。

財政支出的投入帶動相關行業投資積極性提升。數據顯示,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1.4%和19.3%;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6.9%,比全部投資快10.6個百分點;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比規模以上工業快0.2個百分點。

地方債發行進度也大大快於去年。截至4月底,各地已組織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6333億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債券12940億元,占提前下達新增債務限額的93%,佔全年債務限額的42%。財政部近期下發了通知,要求各地爭取在6月底前完成提前下達新增債券額度的發行,爭取在9月底前完成全年新增債券發行。據悉,這些資金將被重點用於在建項目建設和補短板,這將對穩投資、促消費發揮積極作用。

劉曉光預計,今年二三季度基建投資增速有望逐步回升,全年增速有望回升至6%左右。

此外,減稅降費刺激生產消費的作用也正在累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計劃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並進一步推動結構性減稅。

在5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專題座談會上,海信集團、三一重工、特變電工、中建一局、中通快遞、順豐控股、中國鐵建、江淮汽車等企業負責人結合自身稅費變化情況發了言,普遍認為今年國家減稅降費力度超出預期,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公平的惠企措施,企業負擔顯著減輕,帶動投資與研發投入增加和就業擴大。

蘇劍認為,中國當前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培育國內市場必須要擴大消費需求,而其前提是收入增長。對個人出台各種專項稅抵扣政策,相當於間接增加了中低收入群體的個人收入,對擴大消費需求起到促進作用。

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1~4月全國累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651億元,同比增長5.3%,相比一季度增速下降0.9個百分點。其中受個稅減稅政策的影響,個人所得稅同比下降30.9%。今年以來穩定的就業形勢和平穩增長的居民收入也有利於提振消費信心。

劉曉光說,減稅降費系列改革舉措既有長期經濟結構調整的目標導向,又能夠在短期內有效提振總需求。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小長假的消費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減稅降費對消費的促進作用。今年「五一」小長假全國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1.9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增長13.7%;實現旅遊收入1176.7億元,同比增長16.1%。

市場主體信心修復速度超預期

2019年一季度新增貸款和社融數據大幅優於市場預期,寬松的貨幣環境帶動了市場主體信心和預期的修復。

央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張文紅指出,目前實體經濟融資狀況較2018年有明顯改善。今年1~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新增9.54萬億元,同比多1.93萬億元,4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比上年末提高0.6個百分點。總體來看,當前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增速與GDP名義增速基本匹配。

除了社融規模增速,市場主體信心的超預期修復還可以從貸款結構中窺見一二。央行公布數據顯示,4月份新增中長期貸款的佔比為68.6%,比前三個月提高了0.5個百分點。

據張文紅介紹,從一季度中長期貸款實際投向看,工業、基礎設施業、製造業(尤其是高技術製造業)、不含房地產業的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增速回升,房地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速回落,金融對企業信貸支持力度較大。

在資金需求端,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透露,從央行了解的情況看,信貸需求還比較強。總體來看,穩健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取得了非常積極的效果,信用收縮風險明顯緩解,市場信心提振,社會預期逆轉。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也印證了企業對市場發展繼續保持樂觀態度。數據顯示,4月份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0%,已連續3個月位於高位景氣區間,這表明我國著力加強法治建設、切實改善營商環境、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加大對外開放等舉措,有效提振了市場主體信心。

5. 如何振興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是強國之本,富民之基。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著力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要作用。今年的省兩會上,如何全面振興實體經濟也成為了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之一。在昨天召開的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范柏乃委員代表社科界發言,就有效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提出相關建議。此前,郭吉豐委員代表民建省委會建議:改造提升傳統動能,著力振興實體經濟。
有效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

制度性交易成本過高、用工成本上升過快、稅費負擔過重、融資成本過高,范柏乃委員說,實體經濟運行主要面臨這四個方面的成本制約。統計數據顯示,我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2012年以來一直維持在86元左右的高位,2016年1~10月為85.85元,同期企業利潤率僅為5.71%。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年均增速約為利潤增速的兩倍。

為此,社科界建議,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加速向服務型政府轉變,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解決造成實體經濟企業成本過高的體制機制問題。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尤其是規范審批權。加快推進涉企審批中介市場化改革,打通政府職能轉變「最後一公里」,減少實體企業不必要的時間成本和財務消耗。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繼續打造「審批事項最少、審批速度最快、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省份。

降低用工成本方面,對「五險一金」內容進行全面分析,重新界定各險(金)種的內容,按照同類歸並的原則進行合理的精簡歸並,如將生育保險並入基金結存金額富餘的醫療保險。在精簡歸並險(金)種的基礎上,對個險(金)種的繳交費率進行重新測算,在滿足使用的前提下,適當降低繳交比例,切實減輕企業用工成本。經政府認定的困難企業允許緩繳醫療、失業、工傷、生育和養老保險繳費,緩繳的社會保險費免收滯納金,緩繳期滿後,企業再足額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適度降低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繳費比例。政府對繳納社會保險費、轉崗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三個方面進行補貼,如對認定的困難企業且裁員率低於4%的,按照上年應繳失業保險費總額50%的比例予以補貼。

通過落實減稅輕費政策,減輕稅費負擔。建立統一的惠企政策咨詢渠道,建立「惠企事項統一收件窗口」,讓企業「少跑路、快發展」,政府職能部門「多辦事、辦好事」。繼續規范涉企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收費。

「促進民間資本交易市場發展,是從根本上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戰略選擇,是有效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戰略選擇。」社科界認為,要研製「推進浙江省民間資本交易市場建設的若干政策」,建立民間資本服務平台,拓寬融資渠道。出台條例規范民間資本交易市場的舉辦、經營和管理活動,維護市場交易秩序,保障各方合法權益。加快民間資本交易市場的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信用氛圍。

此外,編制實體經濟運行成本指數,建立動態監測機制,為減負降成本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學的依據。

修復改造傳統產業發展動能

積極修復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將成為我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要和務實之舉。」民建省委會的建議提到了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快修復提升傳統產業新的增長動能,發揮其對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的孕育催生作用,支撐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建議中同樣提到了,通過改革舉措切實為企業減負,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業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推動企業降本增效。並提出,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激勵引導作用,建立健全高端人才集聚和作用發揮的激勵機制,激發企業家投資實業發展實體經濟的信心和決心。

民建省委會認為,傳統產業量大面廣,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必須突出行業重點領域精準施策。重點改造提升產業基礎好、市場空間大、集群特色明顯、品牌影響力強、改造升級見效快的產業。分行業制定改造提升規劃或實施方案,配套出台政策措施。開展重點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示範區創建工作,為全省提供經驗、樣板。

同時,要發揮製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企業研究院、區域公共創新平台等創新載體對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驅動作用,加強產學研合作和軍民融合發展。加強傳統產業與信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等新動能的融合發展,特別是要促進其與信息化有效融合,實現互聯網和傳統產業雙重滲透、雙重影響、雙重融合。大力推進傳統產業製造模式智能化轉型。在企業和產品層面重點推進工業設計信息化、裝備產品智能化、生產過程自動化、營銷模式網路化、全面管理信息化「五化並進」式改造升級。並進一步強化增量引進存量提升,進一步加強質量管理品牌經營,形成核心競爭力。

閱讀全文

與實體經濟融資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近期匯率變動趨勢 瀏覽:737
魯酉化工股票 瀏覽:557
天津鵬達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297
外匯交易技巧微博 瀏覽:299
艾富國際外匯客戶端 瀏覽:737
布林短線操作期貨 瀏覽:327
中國融資策劃師 瀏覽:186
廈門平安銀行貸款電話 瀏覽:599
理財子公司私募基金 瀏覽:499
泰禾集團重慶信託 瀏覽:379
實體經濟融資緩 瀏覽:729
外匯券價格 瀏覽:814
融資賬戶提現要先 瀏覽:525
汽車貸款抵押費是什麼 瀏覽:321
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收款銷售稅收規定 瀏覽:722
愛奇藝股票大跌 瀏覽:78
金融服務站建設方案 瀏覽:131
光大銀行匯率查詢今日 瀏覽:891
國拓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瀏覽:135
工程有限公司融資難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