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Twitter、Instagram、Uber、Pinterest:我們當年剛推出時也被罵得狗血淋頭
虎嗅註:這是個人人都可以有創業夢的年代,但真當創業者擼起袖子真干時,創業項目又常常被質疑、不受待見。現在,我們來看看Twitter、Instagram、Uber、Pinterest這幾家大佬級公司當年遭遇過的各種炮轟。來自Medium,原文題為《FourBillion-》,原文作者BenjaminHoffman,虎嗅編譯。
隨便在TechCrunch上翻一翻關於Twitter、Instagram、Uber和Pinteres的文章,鋪天蓋地的都是炮轟吐槽。正如所有初創公司在起步時都會遭遇無數質疑,如何面對批評也成為公司成長路上的必修課。批評者總認為「干公司可不是這樣乾的」,甚至還會言辭激烈地說「想法愚蠢幼稚,除了浪費時間、空梁燒投資人的錢以外沒有任何意義」。
當然,我們也不能責怪這些批評者。老實說,當你第一次聽到Twitter時,你會料到它將是一個市值200億的大公司嗎?或者再舉個例子,當你在兩個學生創辦的搜索引擎上看到自己排名17時,斗鄭你會想到未來雅虎要壟斷市場?
因此,所有初創者在聽到質疑時,都應該重新問自己:為何拋棄安逸生活,為何願意為這些「瘋狂」的想法去冒險。
正如所有的百億級大公司的誕生都少不了一個瘋狂的a,Twitter、Instagram、Uber、Pinterest也是如此。這四家公司在達到百億級噸位之前,個個都是炮轟重災區。
1.Twitter:與其在這燒錢不如去辦燒烤趴?
2006年7月15日,Techcrunch上發表了一篇關於Twittero版本的調侃文章,批評者列出產品一萬個可笑的理由,湊吧湊吧,幾乎可以就此出本《愚蠢Twitter的十萬個為什麼斗銷運》:
吐槽叢中走一遭,吾最愛的數這條:
Dom:「永遠也不會成為爆款。」
注意,一號吐槽選手使用了一個很要命的詞「NEVER」。嗯,看著這個沒有展開的「NEVER」,好奇如你一定忍不住問「Why」,別急,還有下一條吐槽做注釋。
AJ:「沒有創意沒有亮點,Twitter聽起來就是個災難。比較之下,我看別推提到了pluggd,正好也是我的最愛。我們可以關注下這個播客空間...人家有完成的交互界面和圈子裡最高效的搜索引擎。」
Twitter的批評聲從未間斷,有時甚至一天一個准,其中有個惡搞評論說:
Michael:「o是Twitter最糟糕的版本,尤其是它連盈利模式都沒有。我問他們的風投——CRV(CharlesRiverVentures):'一年前的盈利模式是什麼',他說:'非要說盈利模式,那或許就是——不斷賣給更有錢的人,對他們說——嗨,相信我,Twitter會更強大的'。好吧,或許在Web1.0時代Twitter這樣子還行得通,但在如今這個Web2.0時代,這樣一個沒有盈利模式的玩意兒根本就是個'愚蠢創意'。我就鬧不明白了,CRV這么個投法,怎麼就不直接去辦個燒烤派對燒錢玩算了,至少派對上的人會比玩Twitter的多。」
2.Instagram:誰能告訴我一個持續盈利模式
前谷歌員工創立的Instagram,最初是一款基於定位的手機應用。這里是TechCrunch(2010年7月20日)上一篇Instagram的發布新聞:
下面我們來看兩條吐槽逗樂一下:)
Shayne:「雖然Instagram的濾鏡效果很美,但我們有必要專門下個app就為了讓照片兒變得更有意思么?這根本不算是個可以「曬生活」的社交app,就連產品聲明都透著矽谷的營銷銅臭味兒。我倒認為矽谷的風投們應該只投資給有真正盈利模式的產品,這樣一來,能真正活下來的企業都是可以持續盈利的。」
唔,這個想法真真是極好的,但請問誰能夠找到一個持續的盈利模式,如果有這樣一個人請告訴我,我先替風投向你表示感激。
另外還有人不服Instagram(Instagram表示它感受到了滿世界的敵意):
zippydirtbag:「聽說某產品帶了濾鏡就值五十萬昂?某公司說要做一款能提供各種濾鏡的相機插件,某公司還說產品已經做出來」。
正如評論所述,某些人確實正在製造一款帶濾鏡的相機插件——這個手機插件就叫做「Instagram」。但這里忍不住要補充一下,在大部分用戶都覺得這款相機插件用起來不錯。
3.Uber融資:「注意,汽車是個零售業啊」
再說說Uber,關於Uber的唱衰文章正遍布大街小巷,而且隨著Uber的發展,每次批評諷刺的槽點都還不同。
下面這個是我找到的TechCrunch上面最早的(2010年7月5日)一篇關於Uber的報導,彼時還是RyanGraves還是Uber的CEO。
這位仁兄提醒大家說Uber的壟斷地位終將結束(此評論寫於2012年):
「Uber,你的壟斷地位即將不保!!!連競爭者都沒有,Uber很快就拿到了話語權。但真正的玩家要進場了,恐怕Uber很快就要被淘汰出局了!」
7個月後,出現另一個批評聲音:
Erok54:「要給汽車服務估值簡直就是自找麻煩,因為對有些人來說,開汽車就是他生活的全部。我們家族的汽車生意做了30年,每年接單量上千,幸運的話還能得到3到4倍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世界上最大的豪華轎車公司是carey(carey),每年營業額也約在3億作用。然而,現在汽車行業幾乎已經飽和,邊際效益也越來越低。但我祝Uber幸福,盡管我覺得它是個小作坊似的生意,你靠它頂多是溫飽而已。但你要說Uber是個科技公司的話,我們就聊聊Limores(將科技和汽車服務整合),它每年營業額是兩千萬,groundtravel每年八百萬,它們都為用戶提供了技術。萬一Uber有什麼秘密武器呢,但你也別期待它會是個百億級別的公司,我堅信它們在瞎忙活。」
業內人士Erok54認為Uber估值過高,他從計程車市場角度擺事實講道理,言語之間幾乎大有一種要抓起電話告訴Travis(Uber聯合創始人兼CEO)——「汽車是個零售業啊」的架勢。
另一個評論就短得多:
Brucegolensteinberg:「哇!一個叫車公司都值一千一百萬美元!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Uber等同於打的業務?未必吧——至少我從來沒在Uber/Lyft上打過計程車。
4、Pinterest:海量書簽系統?
Pinterest成立於2010年3月。2011年中旬首輪融資1000萬,同年10月完成另一輪融資2700萬,2011年,公司的估值2億美元左右。
評論也越來越有檔次,TechCrunch在Facebook上評價了Pinterest,文章痛心疾首地說Pinterest公司的想法真愚蠢,這家初創公司的風投有沒有意識到這回投資簡直就是在冒險啊?#拿的是段子手的錢,操的是管理者的心啊
DarthDoccoro:「Pinterest是Quora以來最蠢的網站,這個梗我們五年前就玩兒爛了,但是仍然有風投願意投資。真真是白白糟蹋錢!」
VincentKinon:「Pinterest就是一個海量書簽系統!」
跟著興趣和直覺走
今天,人們才發覺這四個百億級創業公司的規劃與謀略。雖然我們可以花式調侃它們,但別忘了在每年都有無數創業公司誕生的泡沫下,真正能做到百億少之又少。
這些都告訴我們要創業之路上要不斷審視項目,不斷反思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跟隨你的興趣,相信你的直覺,然後努力踐行它們,最後結果會詮釋一切。忘記那些謾罵者,做自己想做的,執著於自己的看法和興趣,專注於你的產品和品牌理念。
你或許會喜歡
蘋果升級趁現在!MacBook擴充卡9折優惠
在這里買冰箱,就送你到全聯買菜
❷ 從0到300億美元,Airbnb到底改變了什麼| 贈書
隨著Uber的上市,Airbnb獨佔了「美國最大的超級慧穗獨角獸公司」這一稱號。這家2008年底創立的公司以極具顛覆性的創意,讓全球超過191個國家和地區的10萬城市、600多萬套房源和5億多的住客相連,並創造了310億美元以上的企業估值,重塑了酒店和 旅遊 行業。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次創業的起因是一次迫不得已的「賺外快」機會,愛彼迎的一路成長,伴隨著許多危機。不過最終,它的幾位創始人以獨特的產品管理理念和顛覆式的管理方法,讓愛彼迎成功走到了上市的邊緣。
愛彼迎的英文名Airbnb,是一個縮寫,其全稱為「AirBed and Breakfast」,所以這家公司一度被翻譯為「空中食宿」。
愛彼迎的早期網站。
偶然誕生的超級創意
2004年,23歲的來自紐約郊區一個普通家庭的普通青年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從羅德島裂凳藝術學院畢業。他父母是做 社會 工作的,他們認為切斯基畢業後會回老家,而且如果能找到工作,很可能是去賣保險。幸運的是,不久之後,切斯基就在洛杉磯找到了一份工業設計師的工作。
直到2007年,每天上班畫圖紙、下班玩 游戲 的設計師切斯基,接到了大學好友喬·傑比亞(Joe Gebbia)的電話,在電話里傑比亞邀請切斯基一起到舊金山創業。從小就自認為沒有商業頭腦,也從未想過創業的切斯基,糊里糊塗的辭去了工作,帶著所有身家——1000美元,隻身來到了舊金山。
然而剛剛到舊金山,切斯基就肆碧旅發現自己已經破產了——他的存款有1000美元,然而房租已經是1200美元了。當時全球工業設計師大會即將在舊金山開幕,但當地的酒店客房都已經住滿了。因為負擔不起高額的房租,他倆決定在家裡擺上幾張充氣床出租,於是架設一個簡單的小網站,取名airbedandbreakfast.com(充氣床+早餐),以每晚80美元的價格,租給了三位房客。這個網站,就是今天愛彼迎的前身。
這次出租,不僅讓他們成功付清了房租,更讓他們看到了一個沒有被滿足的巨大需求。嘗到了「賺外快」的甜頭,切斯基和傑比亞找到了懂技術的前室友內森·布萊卡斯亞克(Nathan Blecharczyk),幫忙完善網站。他們計劃圍繞2008年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將網站的知名度進一步擴大。然而他們遭遇了沉重的打擊,他們為這次大會准備了近800個房源,然而大會期間一共只有兩位訪客使用他們的網站,其中一位還是切斯基本人。
救命的麥片
2008年夏天,他們完成了愛彼迎網站的最後版本的開發。網站上線後,他們被引薦給了15位天使投資人。當時他們想以150萬美元的估值融資15萬美元,在這15個投資人里,7個壓根就沒有回復,剩下的投資人分別在郵件里回復了拒絕的理由。布萊恩在一次訪談中說到,很多人曾告訴他,愛彼迎是他們知道的最後能成功的、最爛的創業想法。有1位投資人決定約見了切斯基等三人,然而沒有融資經驗的他們並沒有做產品推介的幻燈片,而是決定直接讓投資人登上他們的網站。不巧的是,網站崩潰了,於是他們失去了這位唯一回復的投資人。
「這個點子糟透了!」
2008年11月,朋友推薦他們三人去試著趕緊申請創業孵化器YC。輾轉多時,他們獲得了與YC創始人保羅·格雷厄姆見面的機會。保羅·格雷厄姆是矽谷毫無爭議的 「創業教父」,他的很多思想都非常直接地影響了現在矽谷的創業公司。在和YC面試之前,切斯基準備帶兩盒麥片,但另兩個人攔住了他。
這個點子糟糕透了,「保羅·格雷厄姆面試時並不看好這個瘋狂的想法,認為那些想要把自己的家租給陌生人的人都有病。隨後,格雷厄姆對三個人提出了一系列商業類問題,問得切斯基等人啞口無言。10分鍾後面試結束了,當三個人准備離開的時候,切斯基拿出了悄悄帶著的麥片准備送給格雷厄姆。當時格雷厄姆有點尷尬,以為是他們准備賄賂自己。但是切斯基等人說,這是他們自己做的麥片的包裝盒,並把奧巴馬和麥凱恩麥片的故事講給了格雷厄姆聽。
後來,在回去的路上,他們接到了格雷厄姆的電話,他決定給三個人提供2萬美元的啟動資金,讓這個初創團隊加入YC的孵化項目。他說:「既然你們能說服人們用40美元購買一個價值4美元的麥片包裝盒,你們就有可能說服人們睡在別人的客廳里。」
讓用戶瘋狂愛上你們的產品
格雷厄姆給了切斯基等人兩個建議:
「生活是創業最大的敵人」。格雷厄姆希望他們全身心投入創業。於是整整四個月,三個人住在一起,8點起床,12點睡覺,每天只有工作。
另外一個建議是「100人愛你們的產品,好過100萬人喜歡。」讓100人愛上很難的,讓人去喜歡很容易。別老期望產品用戶病毒式增長到百萬級,沒有辦法讓100萬人在愛彼迎上,但可以讓100人熱愛愛彼迎。所以切斯基等人當時的戰略就是不做擴張,優化產品,讓用戶瘋狂地愛上。
愛彼迎的三位創始人,左起分別是布萊卡斯亞克、傑比亞和切斯基。
三人去房東最聚集的紐約,挨個拜訪,了解他們的需求,後來還增加了上門幫房東拍照的服務。用戶就這樣一點點建立起來,愛彼迎的一周收入也從原來的200美元,在13個星期後增長到4500美元。從2009年初開始,愛彼迎的房主開始在全世界呈幾何級增長。
在孵化器的13個星期里,愛彼迎的每周收入從200美元上漲到4500美元。2009年4月在孵化結束時,愛彼迎獲得紅杉資本60萬美元的投資。2010年1月,愛彼迎總預訂天數還只有10萬,但是到年底時這個數字就增長到80萬,它在一年內實現了700%的增長。此時,愛彼迎早已走出紐約,成長為一個全球性的網路服務。
「房東和房客有風險,我們賠償」
愛彼迎的三位創始人曾在相當多的公眾場合指出,愛彼迎建立的基礎,是房東和房客相互之間的信任和友愛。但是,2011年,一些房客匿名租用了一個房東的公寓,為此給愛彼迎帶來一場公關危機。當時沒人任何保險,能夠為短租類的房東和房客提供保障,所以愛彼迎值得自己發布了「房東保障計劃」和「房客保障計劃」,並設定了在司法介入之前,賠償上限為100萬美元的保障保險。但這一「房東和房客有風險,我們先陪100萬美元」的理念,的確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房東和房客的焦慮情緒。
另外,是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的競爭。愛彼迎不是第一家主打短租概念的公司,但卻是第一個在全球獲得成功的此類公司,這當然引起了各地區當地企業的注意。在包括中國和歐洲在內的許多市場,愛彼迎都面臨來自當地企業及老牌全球公司的競爭。在這個基礎上,愛彼迎開發了一個全新的產品——「愛彼迎體驗」,以提高房客在當地旅行時的整體感受,也契合切斯基等人在創立愛彼迎時所崇尚的理念——四海為家。
在 旅遊 市場上,年輕人——千禧一代和 X 世代一直被證明擁有強大的消費能力,咨詢公司 Flugel 的合作人 Taylor Rains 表示指出, 然而,他們的口味往往與老一輩存在很大差異。從追求個性的角度出發,愛彼迎選擇了用強調特殊性的旅行計劃,以激發年輕用戶的消費慾望和需求。
重視中國市場,打造增長新引擎
從2011年到2018年,愛彼迎估值越來越高,並且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實現盈利。2018年,愛彼迎大力布局中國區業務,在這一整年時間里,愛彼迎中國花了不少精力在市場營銷上。1 月份的春節營銷,5 月份的春季營銷,在 8 月份的時候,還推出趙又廷、馬思純等明星的廣告。這張成績單也證明了這些營銷的立竿見影——中國區業務增長近3倍。愛彼迎中國的負責人,還認為中國市場將會在2020年成為愛彼迎最大的客源國。
從2008年創業時,愛彼迎只有3位房客,到2019年4月,已有5億房客入住愛彼迎房源。自創辦以來,愛彼迎房東們已經在平台上獲得了超過650億美元的收入。面對未來,切斯基在一封公開信中列出了他對這家企業目標的期許,要以成為長青企業、對股東負責兩大重點邁進。
「一家公司之所以能夠成功,不是只需要對用戶、股東負責就好,更是要為下一個世代的發展著想,愛彼迎之所以能在十年來接待成千上萬的旅人,很大的一個因素就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而這一切還只是我們冒險的起點。」切斯基說。
愛彼迎的創立故事告訴我們,最好的創意可能是它最初的創意。第一個夢想還未實現之時就開始追求新的夢想,愛彼迎在這一點上倒是和矽谷的其他 科技 企業很像。這些所有的成功公司的相同點是:持續提升體驗,勇於追逐夢想,將用戶的利益置於企業的利益之前。
《愛彼迎傳:打造讓用戶熱愛的產品》(愛彼迎官方授權作品!成就300億美元估值,狂攬5億狂熱用戶,顛覆整個市場的7大產品原則!沃倫·巴菲特、傑夫·貝佐斯、彼得·蒂爾、保羅·格雷厄姆、里德·霍夫曼交口稱贊,席捲《福布斯》《財富》《時代周刊》《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連線》 各大榜單。)
❸ 車企的出行困局
尋找邊界的前提,則是保持初心。
車企為什麼要做移動出行?當然,有很多車企成立分時租賃或者網約車公司是為了賣車,給庫存車輛找一個消化渠道,也幫助自己企業滿足新能源積分指標等。
拋開這些賺快錢的想法,除了之前提及的品牌效應,很多國際車企巨頭是因為對未來感到焦慮,需要學習面向C端的經驗,給轉型打下基礎。
所以強勢如大眾才會願意在合資公司桔眾裡面持股40%,滴滴的股份達到60%。但是真正合作之時,或許傳統主機廠的強勢又會體現出來;同時轉型的陣痛和高昂的學習成本讓他們遇難而退,合作也分崩離析。
只要能保持合作的初心,願意投入、願意學習,那車企就會有耐心同時有決心摸索出和出行公司合作的邊界,互利共贏。
可是,從另一方面來看,無論是出行服務還是會員制下的以租代售,眾多車企都是上市公司,資本市場和股東是否願意長期支持一個持續虧損的項目,何況砸了錢,能否成功還是未知數。
在2018年1月,約翰·德·尼琛對HD汽車商業周刊表示,通用非常注重創新,在做一些有遠見和膽識的嘗試,同時「凱迪拉克的文化是勇於冒險,敢於承擔冒險的後果。」但同年4月,他卸任凱迪拉克總裁一職,12月BOOK試點暫停。
近期,滴滴和比亞迪合作生產的定製車D1備受關注,比亞迪是否淪為「代工廠」的討論又被提起。
但即使前路危險,探索不能停歇。畢竟在通往無人駕駛的共享出行終局的道路上總有人會被淘汰,車企若不願冒險,那就只能倒在起點。
-END-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❹ VC投資案例
點擊上方藍字「IT橙」。
每天了解一點創投圈
美國知名風險投資研究機構CBInsights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From Alibaba to Zynga: 40 Of The Best VC Bets Of All Time And What We Can Learn From Them》,統計了40個他們認為VC回報最好的案例。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讓我們來看看這40個投資案例和回報:
1、WhatsApp:
臉書在2014年以220億美元收購了WhatsApp,這不僅創造了最大的並購交易;風投支持的公司的交易量,磨卜也給該公司唯一的機構投資者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帶來了巨額回報。他們6000萬美元的投資(A輪800萬美元,B輪5200萬美元),三年後變成了30億罩信美元。
2、臉書:
2012年,臉書通過IPO融資160億美元,上市當天市值1040億美元,為早期投資機構Accel Partners帶來了巨額回報。2005年,該組織領投了臉書1270萬美元的首輪融資,獲得15%的股份,估值近8500萬美元。
盡管Accel Partners在2010年出售了價值5億美元的舊股票,但在臉書2012年上市時,它仍持有價值90億美元的股票。這種巨大的回報直接讓Accel的IX基金成為業績最好的基金,當然也讓臉書的天使投資人彼得泰爾獲得了近2萬倍的回報。
3、團購網
Groupon不是一家成功的公司,但對VC來說是一筆不錯的投資。2011年,該公司上市,融資7億美元,IPO市值近130億美元。
新企業協會(NEA),一個早期的投資機構,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他們在2008年A輪投資了840萬美元,獲得了20%的股權。此後,他們不斷增加投資。Groupon上市時,他們仍持有14.7%的股權,是第二大股東,價值25億美元。
當然,Groupon最大的受益者是埃里克萊夫瞎悶穗科夫斯基,他是該公司的天使投資人、聯合創始人和最大股東。公司剛成立不久,他就和布拉德基威爾一起在天使輪投資了100萬美元。當然,他自己投資了大部分的錢。
Groupon上市時,埃里克萊夫科夫斯基持有21.6%的股份,按照當天IPO的市值計算,股權價值為36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埃里克萊夫科夫斯基在IPO前通過出售舊股票套現的3.86億美元。
事實上,埃里克萊夫科夫斯基早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危機時就有過類似的「套現」。1999年5月,萊夫科夫斯基和基威爾(他們合作很多)創立了Starbelly.com;2000年被Ha-Lo Instries以2.4億美元收購,套現不少。
後來Ha-Lo宣布破產,公司股東將破產歸咎於之前收購Starbelly,引發了一系列針對萊夫科夫斯基的訴訟。
在那些訴訟如火如荼、互聯網泡沫急劇波動的日子裡,萊夫科夫斯基寫下了這句名言:「讓我們開始開心吧??讓我們開心吧??讓我們公布一切吧??讓我們對自己的預測充滿信心吧??讓我們把事情做到極致吧??讓我們瘋狂吧,不管誰對誰錯??現在是時候激進了??我們已經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了。
4、混凝土
值得注意的是,Cerent的聯合創始人和發起人維諾德科斯拉當時是KPCB的合夥人。他取得了輝煌的業績,在KPCB投資了6家公司5000萬美元,獲得了150億美元的回報。後來,他還創立了自己的投資機構Khosla Ventures。
5、Snapchat
Snapchat於2017年3月上市,市值達到250億美元。背後的早期投資人當然獲利豐厚。光速創投(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在2012年5月向天使輪投資了48萬美元(隨後是持續投資,總投資額為800萬美元),基準資本(Benchmark Capital Partners)是2013年初A輪的唯一投資者,投資額為1350萬美元,回報相當不錯。
以當天IPO的市值計算,Benchmark Capital Partners持有的股權價值高達32億美元,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持有的股權價值20億美元。
有趣的是,Benchmark的投資經理米奇拉斯基(Mitch Lasky)是Snapchat創始人埃文斯皮格爾的創業導師。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明鏡和光速有些爭執,他協調他們之間的關系。
要知道,光速創投合夥人公司(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負責這個案子的合夥人傑里米劉(Jeremy Liew)最初發現Snapchat起源於他合夥人女兒的介紹(在中學流行的使用只有三種:
憤怒的小鳥、Instagram 以及 Snapchat)、而 Liew 找到 Spiegel、讓其接受投資更是一個百折不撓三顧茅廬的故事,不知為什麼後面會出現問題,以致於 CB Insights 也感嘆「which is not uncommon in the pressure-cooker world of early-stage startups, ambitious founders, and seasoned VCs」。
6、King Digital Entertainment
《糖果傳奇》(Candy Crush Saga) 開發商 King 在 2015 年被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59 億美元收購,其背後的投資人收益巨大。
2005 年就投資 King 的 Index Ventures,獲得了 5.6 億美元的回報;最大的回報當屬持有 King 44.2%股份的 Apax Partners,其同樣在 2005 年就投了 King,不過比起 Index Ventures 投資更多,畢竟當時 King 還瀕臨破產、距離其推出 Candy Crush Saga 還有 9 年的時間,於是 Apax Partners 一舉投資 3600 萬美元獲得 King 接近 45% 的股份。
當 King 於 2014 年上市後,Apax 所擁有的股權價值雖然帶去了 100 倍的賬面回報,但卻沒有很好的機會變現退出,不過其擁有的股權卻有很重要的發言權,在與動視暴雪的談判中非常積極,最終從 59 億美元的收購價中獲得了巨額回報。
7、阿里巴巴
中國的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 2014 年在美國上市,募資 220 億美元,在創造有記錄以來最大 IPO 的同時,也成就了其背後的投資人股東日本軟銀。
在 2000 年軟銀斥資 2000 萬美元投資阿里巴巴、獲得 34% 的股份,在 IPO 當日軟銀是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持有 34.1% 的股份,以 IPO 當日收盤市值 2310 億美元計算、軟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市值超過 600 億美元、回報超過 3000 倍,即便到目前,軟銀仍持有阿里巴巴 29% 股份。
8、京東
京東於 2014 年 5 月在美國上市,當天收盤市值約 290 億美元,給早期投資人今日資本及操盤手徐新帶去巨額回報。
在 2006 年劉強東計劃募資 200 萬美元、今日資本投資了 1000 萬美元;在 2008 年金融危機時挺身繼續加投,今日資本在京東累計投資了約 3000 萬美元,在京東 IPO 當日持有 7.8% 的股份,不考慮此前是否賣過老股、以 IPO 當日收盤價計算、今日資本持有的股份價值超過 26 億美元、實現超過 150 倍的回報。
9、Google
Google 在 2004 年上市、IPO 當時市值 230 億美元,給早期投資機構 KPCB、Sequoia Capital 帶去了 43 億美元的回報,高達 300 倍回報的背後,更重要是讓 VC 穿越了泡沫危機、進入回報期。
早在 1999 年,KPCB、Sequoia Capital 等投資 Google 1200 萬美元,不過很快就趕上了 2000 年互聯網泡沫,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是盡頭,更不會想到當年估值 1 億美金左右的公司會在 2004 年 IPO 時達到 230 億美金。
有意思的一個細節是,在 Google 當時獲得 1200 萬美元的投資條款中,有一條是兩位創始人要聘請一位外部 CEO 來管理公司,所謂「Alt Supervision 成人監管」。
後來兩位創始人准備反悔、KPCB 負責的合夥人 John Doerr 甚至想到賣掉全部 Google 股份退出、當然後來雙方談妥了,Doerr 介紹的 Eric Schmidt 在 2001 年加入 Google 擔任了 CEO。
10、Twitter
Twitter 於 2013 年在美國上市、募資 18 億美元、IPO 當時市值約 142 億美元,領投了 TwitterA 輪 500 萬美元融資的 Union Square Ventures(USV),帶來了 8.63 億美元的回報。
Twitter 在 2007 年開始快速發展,USV 的合夥人 Fred Wilson 在機構的官方博客中專門介紹了 Twitter,認為其是現代互聯網的關鍵服務之一、收入和商業模式可以延後再考慮。
正好 Twitter 當時在融資,很多投資機構都因為看不懂 Twitter、覺得 Twitter 缺乏收入也沒有任何獲得收入的計劃,因為融資的目的是用來擴容服務、保證 Twitter 正常運營。這時候,理解、最懂 Twitter 的 USV 也就水到渠成的成為了 A 輪領投機構。
11、UCWeb
UC 被阿里巴巴在 2014 年收購,對公司約 47 億美元的估值創造了當年中國互聯網最大並購交易。早期投資機構晨興創投、策源資本收獲很大,當然最大的還是收購方阿里巴巴自身。
從 2009 年 B 輪時就開始投資 UC、並不斷加註累計投資 6.9 億美元獲得了 UC 66% 的股份,並購更為主動,更重要的是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補足了短板。很難說收購 UC 是直接的影響因素,但阿里巴巴的估值確實從 2012 年的 350 億美元飆升至 2014 年 IPO 時的 1680 億美元。
12、Delivery Hero
歐洲外賣公司 Delivery Hero 於 2017 年上市、市值達到 51 億美元。這對於其最大競爭對手 Foodpanda 的擁有者、也是其自身最大機構股東 Rocket Internet 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回報時刻。
Rocket Internet 是來自德國的創業公司孵化器、其克隆模仿了很多美國公司模式、收益頗豐。在 2016 年將旗下 Foodpanda 出售給競爭對手 Delivery Hero、獲得後者 37% 的股份。Rocket Internet 當時將經營困難的公司出售、本身就獲得了 7.5 倍的回報;在 Delivery Hero 上市當日,又獲得了近 3 倍的賬面回報。
13、Zayo
美國光纖服務運營商 Zayo 於 2014 年上市、市值 45 億美元並不高,但對於過去十年一直落後的行業來說,卻是令人鼓舞的 IPO,背後的投資人終於有退出機會。收益最大的當屬 Columbia Capital、在 IPO 當日持有 11.4% 股份,獲得 5 億美元左右的回報。
14、Mobileye
以色列自動駕駛技術公司 Mobileye 成立於 1999 年,2014 年在紐交所上市、市值 53 億美元,2017 年 3 月市值 80 億美元的 Mobileye 被英特爾 153 億美元收購。
Mobileye 於 2003 年獲得 1500 萬美元 A 輪投資,投資機構主要來自以色列,包括 Colmobil Group、FIBI Holding、Solid Investment Bank 等,其中 Colmobil 是唯一一家在 Mobileye 上市後、沒有出售過股票的投資機構,這樣它一直持有的 7.2% 股權在 Mobileye 被收購時、價值達到 10 億美元,獲得超過 100 倍的巨額回報。
15、中芯國際(SMIC)
2002 年美國投資機構 NEA 投資中芯國際 9000 萬美元、在 2003 年又投資了 3000 萬美元,這筆總計 1.2 億美元的投資,不到 2 年的時間、在中芯國際 2004 年 IPO 上市當日帶來了超過 10 倍的回報。
16、美圖
美圖秀秀 2016 年在香港上市、募資 6.3 億美元、IPO 當日市值 49 億美元,創造了當年港股科技公司最大 IPO。這對其 A 輪投資機構創新工場而言,帶去了超過 40 倍的回報。
17、Zynga
Zynga 在 2011 年以 70 億美元的市值上市,創造了社交遊戲的歷史。這對於 Zynga 早期投資者 Union Square Ventures(USV)來說,是一筆巨大回報。在 Zynga 上市日、USV 獲得近 4 億美元的回報,回報倍數大概在 75 至 80 倍。
當時 USV 在 Twitter 的投資已經被驗證成功,他們認為社交網路的平台效應大有可為,Zynga 雖然成立沒到一年,但在 Facebook 上的用戶發展很快,USV 在 2008 年領投了其 20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沒過太久在 Zynga 的 2800 萬美元 B 輪融資時、USV 進一步追加投資。
18、Lending Club
美國借貸網站 Lending Club 於 2014 年上市、募資 8.7 億美元、市值達到 54 億美元。在 2007 年就投資了 A 輪的 Norwest Venture Partners、Canaan Partners 等獲得超過 50 倍的回報。
當然,對第一次在沒有參與前幾輪融資、就直接投資 Lending Club 的 D 輪的 Union Square Ventures(USV)而言,這筆交易也有別有意義。畢竟對 USV 而言、偏好早期投資、並希望持有相當比例的股權。
19、Genentech
20、Stemcentrx
腫瘤領域的生物制葯公司 Stemcentrx 是另一家給風險投資人帶去巨額回報的公司。2016 年 4 月上市制葯公司 AbbVie 宣布 58 億美元收購 Stemcentrx,其中約 17 億美元歸屬於該公司的最大投資者 Founders Fund,後者累計投資了接近 2 億美元。
21、Workday
人力資源 SaaS 公司 Workday 在 2012 年 10 月上市時募資 6.37 億美元、IPO 當日市值 95 億美元、創造了自 Facebook 上市以來、科技公司最大 IPO 市值。對其早期投資方 Greylock Partners 而言,獲得超過 7 億美元的回報。
值得留意的是,Workday 是一家從成立日起就由 VC 驅動的公司,其聯合創始人及 CEO Aneel Bhusri 同時也是 Greylock Partners 的高級合夥人。他參與和見證了消費互聯網(To C)在美國的巨大變化,認為企業服務領域也將發生同樣的轉變,於是創辦了 Workday。
22、Rocket Internet
Rocket Internet 作為德國乃至歐洲最有名的創業公司孵化器,於 2014 年在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上市,募集了超過 20 億美元的資金、IPO 當日市值也達到 85 億美元,是當時德國最大科技公司 IPO。
Rocket Internet 由 Samwer 三兄弟在 2007 年創辦,被稱為克隆工場,借鑒大量國外現成的互聯網商業模式,這樣現金流比較好,不太需要融資。
直到後來有了更大的資本計劃,Rocket Internet 才在 2013 年進行第一輪融資,投資方包括 Access Instries、Holtzbrinck Ventures 和 Kinnevik AB,融資 5 億美元、出讓 24% 股權、估值接近 21 億美元,按照 2014 年 IPO 計算、有 4-5 倍的回報,在不到 1 年的時間內就實現這樣的成績,確實是比不錯的投資。
23、趣店
趣店是中國這波互聯網金融創業浪潮的典型公司,雖然現在說這家公司成功、還為時尚早,但對投資機構而言、卻是一筆好買賣。
趣店很好的融合了創業熱點、快速融資、關鍵戰略合作夥伴,於是在創立不到 4 年的時間里就上市,2017 年 10 月 IPO 募資 9 億美元、市值超過 110 億美元,其早期投資機構藍馳獲利頗豐,從 A 輪一直追投最後一輪的源碼資本、戰略入股並且給予很大流量及資源的螞蟻金服同樣獲得不錯的回報。
24、Acerta Pharma
抗癌葯生物技術公司 Acerta Pharma 在 2015 年被制葯巨頭阿斯利康 (Astra Zeneca)40 億美元收購 55% 的股份,帶來了 2015 當年生物制葯領域的最大退出案例。
Acerta Pharma 在 2013 年成立,旨在為癌症患者提供新的靶向療法,其融資很快、沒有新聞稿披露,直到 2015 年被收購才有更多投資細節,顯然該公司被收購,對於其 A 輪機構投資者 BioGeneration Ventures、Brabant Development Agency、Frazier Healthcare、OrbiMed Advisors 以及 B 輪投資者 T. Rowe Price 而言,都是一個非常好回報的退出。
25、Nexon
韓國游戲巨頭 Nexon 於 2011 年 12 月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12 億美元的市值創造了當年日韓游戲行業最大的退出項目。
Nexon 早在 1994 年就成立了,但直到 2005 年才有了第一輪融資、也是該公司擬唯一一輪已知的風險融資,由 SoftBank Ventures Korea、Insight Venture Partners 聯合投資,顯然 Nexon 在 2011 年的上市、給這 2 家投資機構帶去了巨額回報。
26、Zalando
德國電商平台 Zalando 於 2014 年 10 月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達到 68 億美元,是其投資人 Rocket Internet 投資組合中回報最大的一筆投資。
Zalando 在 2008 年成立,很快就在當年被 Rocket Internet 投資、並逐步獲得了大多數股權進行了控股。隨後 Zalando 在德國、奧地利等地區業績快速增長,2010 年 8 月就獲得 4.84 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 Holtzbrinck Ventures、Kinnevik AB、Tengelmann 等,這輪融資後 Rocket Internet 仍持有 59% 股份。
後來 DST、JPMorgan Chase 等不斷投資,Rocket Internet 賣出了一部分老股,在 Zalando 上市時、Rocket Internet 仍持有 17% 的股份,可想回報多大。
27、神州優車
神州優車和趣店一樣,融合了創業風口(共享租車)、快速融資並掛牌(成立不到 2 年)、關鍵戰略合作夥伴(脫胎於神州租車),典型的資本游戲背後帶來了很大的資本回報。
神州租車在 2015 年 1 月正式發布神州專車業務、成立神州優車,半年後獲得 2.5 億美元 A 輪投資、估值 12.5 億美元,其中神州租車出資 1.25 億美元、另外 1.25 億美元來自於華平投資(Warburg Pincus)、聯想控股;3 個月後又獲得 5.5 億美元的 B 輪投資、估值 35.5 億美元;2016 年 7 月神州優車掛牌新三板,估值 55 億美元。
神州優車趕上滴滴出行、Uber 中國的出行大戰,獲得融資紅利,不僅對於神州租車而言回報頗大,對於華平投資、聯想控股也是如此。
28、Webvan
生鮮電商 Webvan 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作為互聯網泡沫危機的失敗案例來進行介紹的,事實上,從 VC 投資角度來看,Webvan 算是一筆成功的投資。
Webvan 成立於 1996 年,在 1999 年上市募資 4 億美元、市值達到 79 億美元,上市當天股票上漲 65%,對其背後的投資機構 Sequoia Capital、Benchmark、Softbank 而言,是個不錯的成績。
早在 1997 年 Sequoia Capital、Benchmark 投資了 1050 萬美元的 A 輪、1998 年 Softbank 領投 3500 萬美元的 B 輪,1 年後公司就 IPO 上市,算是不錯的成績。不過後來 Webvan 趕上互聯網泡沫危機、再加上擴張和燒錢、最終在 2001 年就破產,確實噓唏不已。
29、Qualtrics
美國 SaaS 公司 Qualtrics 於 2018 年 11 月被 SAP 斥資 80 億美元現金收購,這是有史以來 VC 支持的 SaaS 軟體公司的最大收購交易。
Qualtrics 成立於 2002 年,由 Smith 兄弟和他們的父親共同創辦,從家裡的地下室開始,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自我造血、經營產品獲得收入,並且還拒絕投融資。
在 2012 年該公司營收 5000 萬美元時,就拒絕了一筆 5 億美元的收購。不過也正是那次拒絕、讓 Ryan Smith 決心做一家有董事會規范化運營的優秀科技公司,於是在 2012 年接受了 Sequoia Capital、Accel 合計 70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並在 2014 獲得 Insight Venture Partners 領投的 1.4 億美元 B 輪、2017 年又融了 1.8 億美元 C 輪,並在 2018 年提交了 S-1 准備獨立 IPO,不過最終還是接受了 SAP 80 億美元的收購,其背後有限的幾家投資機構獲得巨額回報。
30、Mercari
日本二手交易平台 Mercari 在 2018 年 6 月上市、創造日本當年最大規模 IPO、募資 12 億美元、收盤市值達到 74 億美元。這意味著其早期投資機構 United Inc 的回報超過 130 倍,早在 2013 年,United Inc 作為唯一的投資方在 A 輪投資了 300 萬美元,5 年後這筆投資超過了 4 億美元。
31、蔚來汽車
32、美團點評
美團點評 2018 年 9 月在香港上市,募資 42 億美元、IPO 當日市值 550 億美元,對於紅杉資本而言手裡持有的股票市值達到 49 億美元、回報也超過 12 倍。
紅杉中國(Sequoia Capital China)在 2010 年美團剛成立時就不斷投資美團、並持續加註累計投了超過 4 億美元;同時紅杉還是大眾點評的早期投資方,在 2015 年雙方的合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33、小米
小米 2018 年 7 月在香港上市,募資 60 億美元、市值達到 540 億美元,最大的贏家當屬 8 年陪跑小米的晨興資本,整體回報超過 40 倍,如果用 A 輪的 500 萬美元計算、則是高達 866 倍的回報。
34、拼多多
拼多多 2018 年 7 月在美國上市,募資 16 億美元、市值接近 300 億美元,成立僅僅 3 年的拼多多、背後的投資人得到了很高、很快的回報。
35、餓了么
餓了么在 2018 年 4 月被阿里巴巴 95 億美元現金收購,在創造當年本地生活領域最大並購交易額的同時,餓了么背後的投資人金沙江、紅杉資本、經緯中國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回報、而且是現金的回報。要知道餓了么投資人朱嘯虎認為這可能是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一筆全現金收購。
36、Adyen
荷蘭支付科技公司 Adyen 於 2018 年 6
❺ Uber為何無法佔領中國市場
保護國有品牌,不會允許你做下去就象銀行一樣,政策性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