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民銀行、外匯局上調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這些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增加企業和金融機構跨境資金來源,引導其優化資產負債結構。要知道當前,受中美利差倒掛幅度擴大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出現脫離美元走勢的較快貶值苗頭,穩匯率需求有所增加。外管局上調這個參數,意味著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跨境融資空間適度提升,相應地將增加我國整體外債規模。畢竟上調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旨在擴大資本流入,其中包括境內機構借用外債空間進一步擴大等,屬於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措施之一。這不僅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還會提升企業和金融機構跨境融資風險加權余額上限。
『貳』 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是什麼意思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6年5月3日起,將本外幣一體化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試點擴大至全國范圍內的金融機構和企業。
意思是:
對金融機構和企業,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不實行外債事前審批,而是由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與其資本或凈資產掛鉤的跨境融資上限內,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
『叄』 投注差和宏觀審慎的區別
目前企業借外債有兩個模式,一是投注差模式,二是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模式。對於中資企業,只能選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模式;對於外商投資企業,則可以選擇兩個模式中的任意一種,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銀發【2017】9號),外商投資企業一旦選中一個模式,就不能再改變。不過近期在不同地區又有些新的變化,如廣東允許粵港澳大灣區區內非金融企業在選定了「投注差」模式後,還可以再次調整為「全口徑」模式。
2016年5月前,傳統的投注差外債管理模式,僅利於外商投資企業借入外債,不利於中資企業從境外融入低成本資金,且人民幣外債和外幣外債在額度佔用方式上也存在差異。因此2016年人民銀行出台了《關於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的通知》(銀發【2016】132號),以跨境融資概念替代外債,全口徑跨境融資適用中外資企業(不包括政府融資平台和房地產企業),不再是外商投資企業的獨有福利,有效促進中外資企業公平競爭,同時在本外幣外債額度佔用方式上也保持了統一,可謂實現了中外資、本外幣外債的統一管理。
今年3月19日,針對部分中小微創新企業在成長初期凈資產規模較小、跨境融資額度上限較低、融資需求難以滿足的問題,國家外匯管理局將外債便利化試點范圍擴大至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及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廣東、深圳(粵港澳大灣區)等省、市,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即便外債額度不夠,也可在不超過等值500萬美元內自主借用外債。
二、「全口徑」模式下跨境融資風險加權余額的計算方法
根據外管局最新下發的《關於調整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的通知》(銀發【2020】64號),全口徑外債的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上調至1.25,企業跨境融資風險加權余額上限也由此調高至了企業凈資產的2.5倍,此舉意味著企業可以從境外融入更多的資金。
如:企業凈資產為1千萬元人民幣,是否意味著企業可直接從境外借入2500萬元的外債?其實不然,根據「全口徑」相關規定,各項跨境融資業務需根據業務期限、融資類別、及幣種,分別適用不同的期限風險轉換因子、類別風險轉換因子和匯率風險折算因子,加權折算納入跨境融資限額管理。具體如下圖:
我們可以看到,在全口徑跨境融資管理上,監管採用了一些逆周期調控措施,跨境融資杠桿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用來調控外債總量;期限、類別、匯率風險等因子用來調控外債結構,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體現了監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