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從網路文學向大文化發展的態勢,將來前景會如何
數字閱讀出海的市場能有多大?
艾瑞咨詢最新發布的《2020年中國網路文學出海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網路文學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01.7億元,同比增長26.6%,市場規模平穩增長。
AI翻譯技術加速網路文學規模化出海
數字閱讀出海,首先得在海外形成一條穩定的網文內容供應鏈,有的企業與國外平台合作,走細分路線,主打玄幻,或二次元、甜寵。但初期網文內容生產者要想超彎道,還要強調一個「快」字,需要藉助AI翻譯技術和數據支撐,快速積累作者和作品。
擁有人工智慧AI翻譯技術的平台,成為網文企業的首選。去年底,推文科技獲得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近日又宣布完成 NBT
資本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據悉,兩輪融資將主要用於迭代AI翻譯技術、推動網文作者定製寫作計劃、推動網文翻譯規模化。
目前,連尚文學、掌閱科技、縱橫文學、磨鐵閱讀、咪咕閱讀等50多家網文主流企業已入駐推文科技的網文出海開放平台。中國網文行業最大的10家公司中,已有7家採用推文科技網文出海行業解決方案,推文科技也成為目前中國日更量最大的網文出海平台,日均更新近4000部小說。其AI生產分發系統可以15分鍾/冊的速度,單月出版發行3000多冊小說。
在分發渠道方面,AI翻譯技術平台公司可以一鍵分發翻譯內容,至全球近50個渠道,包括Kindle、Google Books、Apple
Books、Kobo、巴諾書店(Barnes&Noble)等海外數字出版平台。
但就像生產一輛汽車要組裝幾萬個零部件,翻譯一部小說也要組裝很多內容元素,這個環節要求人與AI翻譯引擎流暢協作,實際操作並不容易。童曄認為,這一過程中,平台不僅要構建網文出海業務系統,涵蓋生產、分發和變現全流程,同時也要建立海外分發渠道,而這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成本。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圖書出版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
❷ 資本如何介入文化市場
文化市場融資「乘風破浪」
在科技創新的強力推動下,傳統文化產業形態如廣電、演藝、新聞出版、娛樂業在面臨轉型的同時,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並重組活動將繼續升溫,新三板、創業板、中小板和主板將逐漸構成我國文化資本市場的多層結構,文化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各板間的聯動作用更加值得期待。
文化資本市場總體向好
經過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我國資本市場漸趨成熟與完善,為包括文化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面向社會融資提供了暢通快捷的渠道和平台。
縱觀剛剛過去的2017年,很多文化企業藉助資本市場開展了私募股權投融資活動,一些實力較強的優勢文化企業通過股權上市進行了更大范圍更大規模的融資。
據調查,截至2017年年底,A股共有文化傳媒類企業144家,加上文化創意、設計服務、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品製造等方面的文化企業,在A股上市的文化企業總體數量非常龐大。
2017年我國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文化企業達到24家,其中選擇在A股上市的21家(上交所主板上市10家,深交所創業板上市7家,深交所中小板上市4家),在中國香港上市的有3家(香港交易所創業板上市2家,主板上市1家)。
從文化產業行業類別上分析,2017年IPO的文化企業大部分為文化創意、設計服務、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等,這說明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前景比較樂觀。
在傳統文化產業中,影視業的表現更為搶眼,2017年影視企業IPO熱度不減,其中博納影業於當年5月就發布公告稱處於IPO輔導期,正午陽光宣稱早已啟動了IPO計劃;新麗傳媒自2012年到2017年連續6年4次沖擊IPO,雖由於某些內外在因素IPO未果,但目前信心和決心並未嚴重受挫,仍處於積極申請排隊中。
尤為風景獨好的是,獨具中國風格、中國特色、在網路語境下發展壯大起來的新型文化產業業態——網路文學,其資本經營業績在2017年可謂可圈可點。作為2017年度文化資本市場的兩大亮點,掌閱科技於9月21日在A股上市,閱文集團則於11月8日在香港上市,加之此前於2015年1月21日上市的中文在線,目前國內已有3家經營網路文學的文化企業上市。
喜中有憂的是,2017年文化企業登陸「新三板」的數量有所減少。自從2013年1月16日新三板在北京揭牌以來,迄今已經5年,其設立伊始就被譽為「中國版納斯達克」,對於資金需求強烈、且以比例較大的中小微型文化企業而言,新三板具有準入門檻低、包容性強、審批流程快、入市成本低廉等諸多優勢,這些優勢恰恰符合文化企業的特性與需求。所以,登陸新三板成為諸多文化企業上市的第一選擇。
文化資本市場總體向好的這一勢頭,既表明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仍處於成長時期,也表明我國文化產業的政策效應開始持續發力。
政策鼓勵引入社會和民間資本
如前所述,隨著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推進文化業態創新,大力發展創意文化產業,促進文化與科技、信息、旅遊、體育、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和具體要求,不難看出文化產業與資本的結合正在迎來一個黃金期。
對此,業界一些權威人士指出,民間資本具有較強的靈活性,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將加快文化企業的上市步伐,有利於文化產業實現快速健康發展。不過,也有一些學者對於民間資本與文化產業之間的真正結合還抱有顧慮,他們表示,讓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雖然在政策上給予了陽光支持,但能否真正實現,還需要各方在具體操作上密切配合。
誠然,我國對文化產業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的政策是明晰的,但民間資本真正進入的機會到底有多大還難以研判和預測,要想讓民間資本真正進入文化產業領域,首先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量化機制,這是基於我國文化產業在大力發展的同時、面臨著嚴峻國際競爭的考量。
由於外國文化產品具有較強的娛樂性、觀賞性、知識性等特點,加上其生產製作成本低廉,這些優勢無疑將對我國文化產品造成較大沖擊。所以,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後著力提升其文化產品的創新能力,加大研發力度和培養經營管理人才,都是應抓緊解決的緊迫課題。
在我國投融資環境利好的大形勢下,預計2018年文化產業投融資將迎來一個小高峰,投融資活力將會被激發和放大,被創新機制和創新模式所覆蓋的文化資本市場的競爭和角逐將更加激烈和頻繁,在科技創新的強力推動下,傳統文化產業形態如廣電、演藝、新聞出版、娛樂業在繼續面臨轉型的同時,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並重組活動將繼續升溫,新三板、創業板、中小板和主板將逐漸構成我國文化資本市場的多層結構,文化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各板間的聯動作用更加值得期待。與此同時,國內文化企業登陸海外資本市場的熱度繼續升溫。
另外,2018年文化產業銀行信貸、債券融資、保險和信託領域的行情也比較樂觀。據專家預測,全國文化產業中長期貸款余額有望接近3500億元,債券融資在經過前5年試點范圍擴大後可實現平穩增長,「新三板」掛牌公司將進一步實行引入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機制。
在藝術品保險領域和文化產業信託方面,一些社會資本採取靈活舉措,主動與中小文化企業進行對接,在影視和藝術品經營上實現融資和價值投資,文化資本市場將呈現出勃發興旺的局面。
文化資本融合支撐文化企業全球生產要素配置
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文化資本融合是支撐文化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生產要素配置和產品開發銷售的重要手段。例如作為當今世界第一文化產業強國的美國,其國內文化企業中不乏外資元素,比如日本的索尼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先後收購了美國的哥倫比亞影業和唱片公司、米高梅電影公司、百代唱片公司等影音巨頭,而美國人從未對這些外來資本驚呼「狼來了」。
美國人的高度文化自信是有實踐依據的。哥倫比亞影業和唱片公司發展至今,除了名字上有所變化,其他方面無論是影音產品生產製作的全過程,還是文化產品的主題和內容,都與美國其他影音公司並無根本差異。
而索尼之於被自己收購的美國文化企業來說,最主要的意義是成為這些影音公司的「銀行」。除了為這些公司源源不斷地注入新產品所必需的資金外,索尼很少也很難插手這些公司的具體製作環節。在美國這個成熟的文化產業體系中,哥倫比亞等文化企業已經形成了適於這個體系的生產運作模式,因此,作為投資方,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干資本該乾的事,而對於講究實用的美國人而言,既然有人投資生產文化產品,兩者互利互惠、合作共贏,何樂而不為?
外資進入我國文化產業的步伐不斷加快,其進入方式也日益多樣化,如參股、合資、項目合作、投資影院和劇場等硬體設施等,外商多路出擊,布局中國文化市場和文化產業。以影視業為例,正是由於社會資本和外資的進入,才發展的風生水起,其中美國新聞集團入股博納,早已不是影視產業中外資入股的首例。據了解,早在2005年TOM集團就曾收購了華誼兄弟35%的股權,而TOM集團的加入也為華誼兄弟發行上市提供了很大支持。更早之前,華誼兄弟還曾與哥倫比亞公司有過系列合作,這些成功的經驗歷歷在目。
然而,為何參股合資等多出現在影視領域?進入20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很多事例和數據表明中國電影業已經基本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比較成熟的運作體系。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分析認為,相比獨立運作或者組建合資公司等方式,直接入股已經上市或者有能力上市的國內大型影視企業,可以讓外資集團更有效率地進入中國電影市場,並且避免了風險。而且博納影業無論在院線還是發行上的強勁勢頭,成為吸引新聞集團的重要因素。
文化企業對於引進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是一種什麼態度?總體來看,經過前十年的磨合,國內文化企業已經從對於外資入股「迫不及待」到更為理性,比如華誼兄弟在經歷了當年和哥倫比亞的爭端之後,近年來對於外資的挑選和合作也更加務實。
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的短板與對策
2014年以來,在實業與資本層面,金融機構對於文化企業的全面支持、中央財政對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范圍擴大後的落定、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對於企業發展的推動、轉企改制國有文化單位受益扶持政策期限的延長,以及人民網等文化企業的持續上市,均體現了完善文化繁榮發展政策保障機制正在逐步發揮作用。
但我們還應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差距:補齊這些短板、化解這些差距,需要各級政府做大量工作:一是健全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要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以吸納民間資本和金融資本介入文化產業為著力點,積極探索麵向文化產業的資本創新模式,確保民間資本和金融資本能夠平等、公平、自由地參與文化產業投融資。
二是推動文化企業參與資本市場運營。對於已經成熟的大型文化企業,應扶持其通過滬深交易所主板市場上市融資或再融資,不斷增強文化企業的創新活力。對於中小文化企業,應積極引導和支持其運用企業債券、商業票據以及中小企業集合債等融資工具,完成資金的有效融通。
三是發揮政府資金的引領作用。各級政府應設立並增加文化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和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引導和吸引各類資本依法參與文化企業的生產運營,切實發揮政府資本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助推器作用。
(本文作者系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靜愚❸ 互聯網市場現狀分析
2021年第一季度我國互聯網投融資熱度較高
2021年第一季度,我國互聯網投融資總體維持高位,投資總額達144億美元,同比增長175%,投資筆數為485筆,同比增長52.5%。不論從金額還是投資筆數來看,2021年第一季度我國互聯網投融資整體熱度較高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行業並購重組趨勢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❹ 過去與未來:國有文化企業如何借力資本
「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試行,公開上市破冰啟航
國有文化企業資本運作,源於將文化領域與經濟規律聯系起來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探索。1978 年,財政部批准《人民日報》等 8 家新聞單位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1979 年又發文重申並在全 國新聞媒體中推廣這一管理模式。同年,上海電視台在電視上播出了我國電視史上的首條商業廣告。1985 年,上海廣電局開始在電台、電視台內部實行經濟承包責任制。這一時期,學界就出現了關於文化經濟的早期研究,並對「廣播電視經濟」「出版經濟」「報業經濟」「電 影經濟」等概念、業態進行了討論。黨的十四大以後,文化經濟研究 逐漸活躍,並開始從市場經濟的層面,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性、規律性問題進行探究,為文化企業資本運作提供了理論鋪陳。
國有文化企業資本運作展望
截至 2016 年底,我國 A 股市場共有國有控股文化上市公司 40 家,總股本合計 517 億股,總市值合計約 8000 億元。自對接資本市場以來,傳統資本運作的主要形式,國有文化企業都已有涉足,資本市場對提高文化資源配置效率的支撐作用日益突顯,國有文化企業多層次資本運作體系不斷完善。一些轉制企業在數年時間內實現了「事業單位—產品經營—資本經營」的跨越,這在我國企業改革發展史上並不多見。特別是較早上市的一些企業,依託資本市場的支持,創新經營機制,拓展融資渠道,形成了市場相對優勢。國有文化資本的市場化流動重組,促進了國有文化資產保值增值,提高了國有文化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為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國有文化企業做大做強注入了新的勢能。當前,國有文化企業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作為企業發展壯大的助推器,國有文化企業資本運作也被寄予新的更高期待。
助力國有文化企業轉型升級。近年來,基於互聯網技術的新興文化業態迅速崛起,打破了傳統文化機構主導的生產和傳播邏輯,推動文化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近幾年國有文化企業對新興業態的並購已成為外部擴張的重要路徑,IPO 融資及上市後再融資的項目,絕大部分也都與數字化轉型有關,如中影股份募集資金用於數字影院投資、數字放映推廣,讀者傳媒募集資金用於數字出版、信息化平台建設等。 在快速發展的市場環境中,轉型升級仍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傳統文化機構的戰略任務。2015年我國43 家報業集團中 31 家營業利潤出現虧損,較 2014 年增加 14 家。2016年我國電視廣告同比下降5.66%,第四季度有線電視用戶首次出現負增長。在產業格局深刻調整的背景下,依託資本市場支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通過資本運作直接引入新興業態資源,將為國有文化企業縮短轉型升級周期、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注入新的動力。
助力國有文化企業適度多元經營。國有文化企業主要脫胎於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按條塊設定業務領域,長期以來形成了單一經營的發展模式。文化生產具有突出的范圍經濟特徵,對內容資源的多次的開發利用、獲取多重增值效應可在其產業運作中充分發揮。近年來,資本市場涌現了浙報傳媒入股唐人影視、鳳凰出版收購傳奇影業等一些混合並購案例,推進了國有文化企業多元經營。隨著數字技術、網路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深化發展,不同媒介間的關聯性與互換性進一步加強,行業間的業務交叉日益普遍,媒介融合已成為產業發展的潮流。在融合發展的市場格局中,跨媒體、跨行業重組將繼續向縱深推進,推動文化生產組織結構、產品結構的深層次創新與變革。當然,現階段國有文化企業多元經營應該是在核心產品與產業支撐下的有限相關多元,是把核心競爭力延伸到力所能及的范圍、不同業務的價值能夠共享共用的多元經營戰略。
助力國有文化企業走向海外。海外文化投資不僅具有資本增值的意義,而且還具有文化輸出的功能。長期以來,我國文化走出去是以版權貿易、產品輸出以及文化交流活動為主要形式,近年來,國有文化企業的資本輸出逐步活躍,通過跨國並購進入國際文化市場,如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收購美國PIL公司童書業務資產,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收購澳大利亞視覺出版集團等。未來一段時間,世界經濟調整周期還沒有結束,許多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為了吸引外來資金都將出台一系列投資便利化措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也將為文化企業資本輸出提供更大空間。國有文化企業還可在海外資本運作的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拓展,在跨國並購方面有更大的作為,成為文化資本輸出的重要推動力量,推動我國文化產業邁向更高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