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社會融資總額」是什麼鬼
看宏觀經濟預判,經常會聊及一個指標,「社會融資總額」,這到底是個啥玩意兒?
社會融資總額,簡稱「社融」,其構成如下:
社會融資總額=人民幣各項貸款+外幣各項貸款+委託貸款+信貸貸款+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股票+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投資性房地產+其他
看公式容易蒙,用人話來說就是, 社融,即整個社會「借錢」的總量 ,借錢的方式包括貸款,股票,債券。
從2020年11月社融的結構了解到,其主要組成是人民幣貸款和債券,而人民幣貸款(銀行貸款)佔比約為70%,說明我國是一個以 間接融資 ,即銀行貸款為主的市場,這樣的結構其實不利於創新企業的發展,從這點出發,也很好的理解18年以來國家提倡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市場的舉措。
回到社融這個指標,經濟上很多指標,我們關注的除了其本身的數量之外,更在意其 邊際變化 ,相對於上一期多了還是少了,相對於去年同期,多了還是少了,也就是新聞里常說的環比和同比的概念。
看看這種圖,我們只關注黑色社融存量同比的線,可以發現,2020年2月以來,社融存量同比是上升的,也就意味著借錢的量更多了,它反映的是這段時間里大家 投資和消費的慾望 是在邊際改善的。
為什麼呢?這需要我們對現代社會模式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從金融市場誕生以來,人類社會開始從自給自足慢發展的模式,轉入了 信用杠桿的高增長模式 。企業投產,個人買車買房,都是依靠借錢這樣的杠桿來快速實現。
再來, Y=C+I+X ,拉動經濟(Yield)的三架馬車,消費(Consumption)、投資(Ivestment)、出口(E x port),三者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大概為57.8%、31.2%和11%。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出兩個比較穩妥的結論,
1、消費是目前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2、社融→借錢意願→消費/投資→GDP增長,如果大家更樂意借錢,反映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是比較樂觀的,增加消費也加大投資,很快就會傳到到GDP這種經濟總量,彰顯出經濟一片繁榮景象。
如果一段時間里社融特別持續穩定地增長,基本就可以判斷這段時期的經濟向好。反之,社融持續下滑,就意味著經濟偏冷。如果社融出現突然的下跌或者上漲,就意味著出現了某個特別重大的正向或者負向沖擊。再回去看看上面的圖形走勢,社融增速和GDP增速是高度相關的,而且社融這個指標還有表現出很強的 預測性 。
當然,關注社融變化的人,其實更在意的是它對資產價格的影響,那麼這個影響的路徑是怎樣的呢?先看答案:
社融→貨幣政策→資產價格
國家的經濟政策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維持經濟的平穩增長,而維持經濟的平穩增長,就要維持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要保持社會融資規模的合理增長。
那麼國家通過什麼手段來管理社融的合理增長,達到經濟平穩增長的目的呢?
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會根據社融的數據進行動態調整。只要社融數據持續地向下,貨幣政策就會偏寬松,就放點資金到市場上進行刺激。反之如果社融數據是持續向上的,貨幣政策就會保持謹慎,避免大水漫灌,造成經濟過熱。
這也就是第一個邏輯推演:社融→貨幣政策
再來看第二個,貨幣政策→資產價格。
價格由什麼決定,供需。寬松的貨幣政策下,市面上資金水量充足,而短時間內資產的供給可以看作不變,那麼隨著資金的湧入,資產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了唄。反過來貨幣政策收緊的時候也是類似的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邏輯鏈條還有一個時間差的問題,因為在一個有效市場裡面,資產價格的變化反映的往往是預期的變化。
當社融數據不好的時候,資產價格會有向上的趨勢,社融不是不好嗎,怎麼資產價格還上揚了呢?因為聰明的投資者會預期貨幣政策要放寬松一點,他們就會立馬入場,大量的資金湧入,就會使得市場預期變熱,隨著社融數據的改善,進一步助推這個趨勢,直到這個數據來到了一個比較樂觀的位置,這時候貨幣偏緊的預期會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