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3年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2013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中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報告還制定了中國未來發展的藍圖。2013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邁向一個新的階段。
(一)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出現了有利條件
2009年以來的三年經驗表明,在國際經濟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的情況下,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的增長方式已經難以為繼,貨物和服務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減弱已成定局。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保持平穩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仍然是今後一個時期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總的來說,至少在未來幾年要維持GDP年均增長7%-8%的速度,從就業的角度來說,隨著人口年齡結構的調整和新增就業人口總量的減少,要求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0%的壓力也會減輕。這就為中國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提供了有利條件。
一是要立足於擴大國內需求,使經濟發展根植於國內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形成消費與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當然,這種轉型必然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陣痛期。二是要優化要素投入結構,轉變以往依靠人口紅利、低土地成本、高能源成本和環境成本形成的所謂「投資成本窪地」效應,通過產業結構升級、加速人力資本形成、技術進步以及制度化改革對經濟增長的溢出作用,由粗放型增長向內涵型增長轉變。三是要積極調整能源結構,把提高能源效率、大力發展新興能源和清潔能源作為調整能源結構的突破口。2012年經濟增長速度降到7.8%,這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會。要抓住機會,把挑戰轉變為機會,使其演化為中國經濟邁上新台階的促動力,以科學發展觀為主導,加快經濟的大轉型。
(二)勞動培訓制度和方式進一步改革,勞動就業進一步向技能化轉化
提高勞動力素質,既是解決現階段存在的勞動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途徑,也是適應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需要。現階段中國勞動力的素質結構,已經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加快提高勞動力素質,一要大力改革教育和勞動培訓制度及其體系,使其更好地面向市場、面向未來。尤其是現有的勞動培訓體系,存在著供給不足、效率不高、結構不合理、管理體制不順等問題,改革的方向是加快勞動培訓的市場化,使目前大量勞動培訓由政府主導轉變為政府購買服務之下的市場主導。二要繼續加大勞動培訓公共投入。目前中國公共財政就業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仍然過低,遠低於發達國家普遍達到的1%這一水平。同時,用於就業的公共財政資源的配置,要盡快從以培訓供給者為主要對象轉變為以培訓服務接受者為主要對象,確保勞動培訓市場化的同時,勞動者有能力獲得培訓服務。
當然,目前中國普通勞動力的供給仍然大於需求,為促進他們的就業,還要繼續堅持實行積極就業政策,多渠道擴大就業,扶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擴大就業機會;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大力支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創業。
(三)調節收入和利益分配結構的步伐更扎實
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為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報告還重申了「兩個同步」的要求,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和社會公平。
堅持富民優先發展的基本思路,將初次分配與再分配視為有機整體,不僅從再分配環節即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總體水平及其合理結構入手,更要擴展到初次分配環節包括「工資、保險、福利」三位一體的薪酬體系的改革;不僅要調整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的分配關系,加大國民收入向個人傾斜的政策力度,還要調整資本要素所得與勞動要素所得之間的比例關系,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收益分配製度。為此,要繼續深化工資制度改革方案,克服阻力,盡快出台適應「兩個同步」要求的《工資條例》。
要繼續加快城市化進程,深化戶籍制度等相關制度改革,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進一步降低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城鄉差距的重要舉措。與此同時,要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加快改革土地等資源配置制度改革,確保農民能夠獲得應有的土地增值收益;加大農村反貧困力度,逐步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盡快實現城鄉居民平等獲得公共財政轉移性收入的權利。
(四)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提高保障水平
目前,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框架已經初步建構起來,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提高目前適應不同社會群體的社會保障制度之間的整合程度,促進社會保障獲得的公平,是下一步完善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目標。
一是要進一步提高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保障水平。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農民應對治病需要,但他們一旦患上大病重病,仍感束手無策。二是要進一步擴大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人口覆蓋面,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轉移造成的養老風險。目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已經實現制度全覆蓋,但人口覆蓋率還比較低。三是要進一步加強農民工保險工作。截至2012年9月,全國農民工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保險者占農民工總人數的比重,仍然分別僅為17.8%、19.7%、10.4%和28.0%(按全國農民工總數2.5億人計算),提升的空間仍然很大。
(五)加大環保問題治理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近年來,中國各種環境事件層出不窮,不僅對國民經濟發展造成制約,對社會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也帶來了巨大消極影響。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並且大量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公共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刻不容緩。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並列,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要求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各個領域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是完全必要和非常及時的。加強環境保護制度建設,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降低經濟增長的能源和資源消耗,在生產生活中強化生態文明理念,加強政府的環境監管,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環境問題的監督,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舉措。
(六)繼續深化體制改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要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堅持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和共同富裕。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需要以巨大的決心,努力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排除阻力,確立新的經濟社會發展理念和戰略,深化經濟體制、收入分配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最重要的是要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執筆人陳光金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研究員)
給那些唱衰中國經濟的網特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2013年在新一屆政府的領導下,中國的經濟將會更好,人民會更幸福。中國未來三十年會更加精彩,唱衰中國的網特們敗類們三十年內你們會玩完
㈡ 什麼是「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公司」
地方政府抄投融資平台是指,地方政府襲組建的不同類型的公司,包括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城建開發公司、城建資產經營公司等。政府通過劃撥土地等,組建一個資產和現金流大致可以達到融資標準的公司,必要時輔之以財政補貼等作為還款保證,融入資金後重點投向市政建設、公用事業等項目
㈢ 中國2008年以後地方債的狀況
一、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現狀
目前,地方政府產生債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債務結構比較復雜,債務的數目和規模相對龐大。由國家審計署在2013年中對政府性債務情況公布的全面審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債務總額為17.8909萬億元。在這裡面,政府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達10.8859萬億元,占總額的60.85%;政府要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為4.3394萬億元,占總額的24.25%;政府具有擔保責任的債務為2.6656萬億元,占總額的14.90%。同時,審計還顯示,省市縣鄉四級政府分別負償還責任的債務為1.7780萬億、4.8434萬億、3.9573萬億和3070億元,占據的比例對應為16%、45%、36%、3%。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在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中,銀行貸款佔比達50.8%,BT佔到11.2%,發行債券佔10.7%,信託融資佔7%,證券、保險和其他金融機構融資佔1.8%。在地方政府債務的舉債主體中,地方融資平台舉債占負有償還責任債務比例為38%,政府部門和結構佔比28%,經費補助事業單位佔比16%,這三類舉債主體累計佔比82%。
二、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的形成原因
(一)地方債務不斷增長的重要起因源於地方投資拉動型的經濟模式
1994年,我國進行了分稅制改革,地方政府的財權在改革之後相對減少而事權則不斷增加。2008年以後,中央政府推出了「四百億」的整體經濟刺激計劃,推進「鐵公基」項目,規定了地方政府相應的資金配套比例。而長時間以來,政府對地方的投資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基於此,地方政府紛紛依託原有的城投公司大量借債,並構建自由的融資平台來解決他們面臨的資金窘境。在投資拉動型的經濟模式下,官員的考核制度使得地方政府的借貸慾望越來越強烈。在目前的基層政府官員考核制度中,培植規模以上的企業、工業開票銷售、招商引資億元項目考核、政府財政收入、增值稅指標、外資的利用狀況這所謂的3+3指標是最為重要的評判標准。於是,大量的地方官員去大額借貸來新建工業園區等吸引外來投資拉動當地經濟增長,甚至由政府操控的融資平台去操作稅收,虛增財政收入,以這種虛假的經濟發展來換取他們的政績和前程。
(二)地方政府債務在政治層面上的商業周期
地方政府債務的快速上升,也跟我國官員的體制有關。基層地方政府官員的任期一般都是三年,縣級以上的任期也只有五年,所以往往會出現上任債務還沒有還完就被調走了,而下任官員在上任的政績壓力下,會繼續借債,借完又等著下一個接任者來還債,這種惡性循環就導致了地方的債務越滾越多。他們覺得,就算地方發生財政危機,最後中央政府也會為其收場。歷任地方政府領導的這些毫無顧忌的短期大量舉債行為對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危害很大,也與善治政府和公共責任的要求相違背。
(三)地方政府債務信息的不透明,對外披露較少
地方政府舉債屬於違規行為,各級政府在舉債問題上大都巧借名目、遮遮掩掩,再加上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信息披露機制。因此,盡管誰都知道目前地方政府的債務總量已經不小,但是誰也說不清地方政府性債務的結構規模等情況。尤其考慮到地方政府有大量債務的存在,這些數據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地的財政風險的相應狀況,地方政府出於謹慎的原因一般不會向外界披露,或者選擇性地少量披露。因此,誰也無法說清地方政府性債務的確切規模究竟有多少。
三、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處理的幾點對策
(一)完善地方政府的債務融資法規
我國在去年的8月底對預演算法進行了修訂,採用全面的政府預算管理。國務院也啟動了相應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並規定地方政府舉借債務有相應的規定的限額。但是,並沒有修訂具體的規章制度和實施條例,更不用說實施細則了。所以,地方政府的債務融資法規的修訂是完全有必要的,應該用法律來對地方債務融資進行約束。
(二)優化政府的考核制度,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對官員的考核制度導致了官員不合理的政績觀的產生,引發了各地官員盲目地追求投資和政績,不利於地區經濟的長期發展。應該將地方政府的債務情況也納入官員的考核體系之中,不僅看留下了多少投資,也要看留下了多少債務,全方位地評判投入產出,讓官員們能認識到對人民的責任,構建真正的善治政府,這樣有利於構建更合理更完善的體制。
(三)加快地方政府職能轉換,規范政府投資行為
要將地方政府的職能從大包大攬轉換到有限的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上來,將經濟發展與建設的職能更多地讓渡給市場、企業和中介組織,使政府投資集中在公益性投資項目上。在當前地方政府債務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當務之急就是要嚴格控制政府舉債經營,遏制政府債務急劇增長的勢頭。首先是嚴禁地方財政借錢開支,對預算不平衡的地方,要調整支出結構,壓縮支出規模和標准,努力實現平衡。二是不準行政事業單位擅自舉債,尤其要嚴禁地方政府舉債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建設。對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也要依據實際情況開展,不能超越當地的財力。
㈣ 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之二:隱秘的隱性債務
一、地方政府採用多種渠道舉債,隱性債務持續增加
自2008年「四萬億計劃」期間地方融資平台貸款激增,至2013年地方政府通過信託貸款、委託貸款、城投債等非銀行渠道融資,盡管自2014年43號文和2015年新《預演算法》實施後,地方政府唯一合法的舉債途徑變為一般債和專項債,但地方政府仍然通過政府產業基金、政府購買服務、棚改項目、PPP項目、融資租賃等手段融資。這些做法導致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不減反增,風險日益凸顯。具體而言,隱性債務包括由政府平台公司、國有企事業單位等代為舉債,政府提供擔保、財政資金償還的債務,以及預期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償債來源的債務等。
由於隱性債務結構復雜、透明度低,其確切規模難以精確統計,現有估計從8.9萬億元至43萬億元不等。即使採用最樂觀的數據(8.9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余額也已超過財政部規定的上限,引發了對地方政府可能面臨的「債務危機」的擔憂。
二、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評估
目前,國內研究通常從地方政府債務的舉借主體、資金來源和資金投向三個方面來估算隱性債務規模。蒙格斯智庫採用間接測算方法,通過分析地方政府投資資金去向,扣除政府資金總額,得出每年的舉債規模,並累積得出債務存量。
在債務率較高的地區中,青海、陝西、貴州的隱性債務率超過1500%,雲南、廣西、湖南、四川、福建、重慶、甘肅等也超過1000%。僅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蘇、遼寧、廣東低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設定的150%的債務率控制標准。按省份劃分,除部分省市外,大多數省份債務率超過歐盟設定的60%的警戒線。
三、地方政府城投平台尾部風險增加
隱性債務的核心問題是責任歸屬。中央政府立場明確,不會救助,強調「各自的孩子各自抱」。國發[2021]5號文明確了化解隱性債務風險的思路:一是遏制新增隱性債務;二是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
盡管中央政府強調城投平台公司可以破產,但市場化法治化的風險處置機制尚未落地。對地方政府而言,建立這樣的機制無益只有害,因此缺乏推動的動力。隨著越來越多資質較差的城投平台出現,尾部風險持續累積,城投公司破產事件終將發生。
㈤ 聶無逸:防控地方融資平台債務隱患
銀河證券研究院戰略研究員 聶無逸 (本文首發於《中國金融》2019年第18期)
目前,宏觀經濟減速和金融降杠桿政策對地方融資形成嚴峻挑戰。一個明顯的市場信號是2018年以來城投非標債屢現違約險情。20多年來,地方融資平台背負了金融系統龐大的債務(主要是銀行貸款和城投債)。目前全國地方融資平台總數超過1萬家。如果城投債務規模持續擴張並出現本息償還危機,如果推動城投債務重組不能解決地方建設資金的匹配問題,也不能解決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的道德風險問題,就不能做到城投公司和項目的風險隔離,那麼財政金融秩序和資本市場的正常運行都會因為信用危機而遭受嚴重損害。加強對地方隱性債務的控制,進而明確地方融資平台的管理模式,是當前風險防範工作的重點。
地方融資平台的債務規模
地方融資平台的總體債務形勢比較嚴峻。首先,地方融資平台債務不僅規模大,而且信息披露不充分,後者也放大了外界的焦慮情緒。地方融資平台從政策界定到歸口管理都模糊交叉,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一個公開統一的規模數據。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43號文)出台以後,財政部曾組織實施全國范圍的地方債務甄別,之後相關部委又進行過幾次地方債務的統計,但都有特定的口徑和用途。從構成來看,地方融資平台的債務主要分為三類:銀行貸款、城投債、非標融資。下文以公開披露的城投債為考察對象。按照wind公開數據統計,從2008年7月22日到2019年4月15日,全國31個省級地區(不包括港澳台地區)合計發行城投債13820支,發債主體合計2252家,累計金額達到13.28萬億元,累計余額達到7.88萬億元,存量城投債的票面利率區間為4.54%~6.34%。
地方融資平台的銀行貸款總規模目前沒有直接數據。從公開信息可知,2013年1月,原銀監會披露地方融資平台的銀行貸款余額為9.2萬億元,占銀行業貸款余額的13.8%。筆者查閱到的最近一次公開信息是2013年上半年原銀監會工作會議上披露,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余額高達9.7萬億元。2013年,原銀監會發布《關於加強2013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提出「總量控制、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的總體原則,並於2013年4月開始實施。2014年出台新修訂的預演算法,國務院發布影響深遠的43號文,明確提出平台的政府融資功能必須脫鉤的要求,地方融資平台的功能定位和政策環境就此發生重大變化。與此同時,原銀監會不再對外發布融資平台的貸款余額。如按照「總量控制」的原則進行匡算,wind資料庫顯示,2019年4月15日銀行業貸款余額為142.11萬億元,如按照2013年平台余額13.8%的比例推算(鑒於近年來地方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勢頭、銀行貸款對穩定地方經濟建設的重要意義以及地方融資平台的信用水平等多方面的情況,可以推定銀行的貸審政策應與城投轉軌力度保持一致,正反方向的作用基本可以對沖),則地方融資平台的銀行貸款余額推算為19.61萬億元。
非標融資是地方融資平台政策約束最少、使用最為靈活、風險成本也最高的融資工具。非標融資的形式多樣,包括委託貸款、信用貸款、信託計劃、資管計劃、私募基金以及其他融資形式的多重嵌套。目前沒有權威的城投非標數據,有的市場機構根據發行城投債且主動披露非標融資的960多家平台的審計報告,得出2017年底樣本平台的非標融資額為1.65萬億元,這個數字覆蓋不夠全面,漏掉了明股實債和故意迴避披露的債務,以及沒有發行債務的8000多家中小平台的非標融資,這些未統計平台的非標規模一般不大,如果再考慮到2018年資管新規的政策壓制,1.65萬億元之外加上遺漏的部分,地方融資平台非標融資總額應該不會超過3萬億元。據業界判斷,非標融資占平台融資的總比例一般不超過10%,3萬億元非標規模應基本在此區間內。
綜上,筆者可以推算出目前地方融資平台的總體規模應該約為32.3萬億元(32.3=9.7+19.6+3)左右,但是還有其他扣減項,比如,國發43號文提出的「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的政府債務」,其中存量的政府債務應該覆蓋經甄別確認的部分城投債務。其中2015年置換了3批合計3.2萬億元,其中第一批1萬億元的置換范圍是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存量債務中、2015年到期需要償還的部分。據報道,2015~2018年,各地政府共發行了12.2萬元地方政府置換債。對應筆者的統計口徑,債務置換對2013年6月底9.7萬億元的貸款余額會有一定對沖,假定對沖額度為50%,即6.1萬億元。據此平台的債務總規模在26.2萬億(32.3萬億-6.1萬億)元,從謹慎性角度考慮,筆者粗略推定地方融資平台的規模估計在26萬億~30萬億元。隨著融資平台管理的不斷規范和各項改革的持續推進,地方融資平台債務存量規模會得到進一步控制,信息披露相信也會更加科學、及時和透明。
解決地方融資平台債務的路徑思考
地方經濟建設是硬任務,只要地方政府的資金需求得不到認真的解決,政府債務仍然會通過隱性擔保、代建工程等形式騰挪到地方融資平台。這在客觀上要加強 財經 秩序的嚴肅性,加強相關體制改革,避免地方經濟發展突破債務容忍度,影響 社會 經濟的穩定。
化解地方融資平台債務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再次實施債務甄別和置換。但是最直接的辦法未必就是最合適的辦法,解決問題的次序和具體策略將決定政策實施的效果。筆者認為,把絕大多數地方融資平台債務都置換為地方政府債務,單純從債務負擔角度來簡單測算,並非不可承受。依據前文,推定地方融資平台債務總規模為28萬億元〔28=(26+30)/2〕,平均到期時間假設為5年,如果在2018~2022年按5年分批置換,則每年增加5.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在此前提下,2018年的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增加到23.99萬億(18.39萬億+5.6萬億)元,2018年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率會提高到99.96%,即將觸及國際通行的100%~120%的警戒標准;如再加上中央政府的債務余額14.96萬億元,則2018年我國政府債務率將會提高到43.26%,依然低於歐洲60%的警戒線。從增量來看,年增加5.6萬億元債務負擔的增長幅度,基本相當於2018年GDP的6.22%,與GDP增長幅度基本相當,按此增長規模推算,存量地方融資平台債務納入地方政府債務,從整個國家的債務負擔率來說,五年之內大抵可以承擔,假如展期到10年,當期債務負擔會進一步降低。另外,地方融資平台債務主要投向地方重要的基礎設施和其他公共產品,這將有助於地方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並將有效提高地方的債務償還能力。但是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債務壓力會較為沉重。考慮到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和負債水平差別,如果中央給予適當補助,應不會對地方的經濟正常運轉產生明顯拖累,但是如何確保公平與效率的問題,以及防止操作過程中的道德風險,將考驗決策者的大智慧。在以上假設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如果再對地方融資平台實施嚴格的規范、清理和轉型,應該可以徹底解決城投債務存量問題。這也從側面說明,中央近年來對地方融資平台採取堅決但又比較耐心的堵疏結合的方法,是有預見性和充分底氣的。但是地方經濟建設的財力補充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如果只是做債務置換,即使不會出現舊債擠壓新債發行規模的問題,地方融資平台債務消失後出現的資金缺口如何彌補也將是一大考驗。除了地方融資平台債務,地方政府自身還有部分隱性負債,匯集起來盡管還在總體債務承受能力范圍內,但也接近債務警戒線,因此中央政府對地方債務風險應保持高度警惕。
化解地方融資平台債務問題,可以考慮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加快推進財政體制改革,理順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經濟關系,解決地方事權與財權不對稱的問題。或者反過來說,只有中央地方的財稅體制改革推進到位,地方融資平台債務問題才有可能得到化解。如果要解決地方融資平台問題,就必須以事權和財權統一為重要切入點。以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財權為前提,要麼地方事權做減法,要麼地方財權做加法,或者兩者並行。
化解地方融資平台債務問題,最終還是要落到改革地方的投融資體制。對於地方的准公益性質的、具有收費項目特徵的基礎設施建設和 社會 服務項目,終究是要有獨立的市場主體來負責建設或長期運營。對於具有實際市場經營能力、能夠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城投企業來說,依然具有繼續存在的 社會 空間和經濟價值。建議地方政府聯合國有、民營的基礎設施產業公司,對有經營基礎和管理能力的城投公司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強化企業的自我約束機制,增加註冊資本金,增強其債務承擔能力,使其真正成為地方准公益性投資的主導力量。不僅要建立地方投資體系,還要建立地方融資體系。比如,可以充分借鑒國家開發銀行的功能設計,建設有管理的高效地方金融機構,專門負責本地區的政策性融資服務,服務范圍包括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跨地區的建設工程配套、准非公益性地方項目的建設等。今後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時,地方政府可以快速通過地方開發銀行獲得融資,不僅能夠保證融資的規模和效率,還可以充分保障中央和地方對各地投資規模、結構和質量的准確把握,有效控制經濟風險的傳遞和蔓延。
加強重大風險事件的防範和預警,及時發現和化解系統性風險隱患,這是解決當前經濟領域深層次矛盾的重要切入點。對於如何認識和解決地方融資平台問題,盡管經濟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和爭議,但正是由於中央採取了堅決、理性而又比較耐心的引導政策,地方融資平台並沒有成為拖累中國經濟的問題資產,相反在推動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總體上來看,地方融資平台的風險目前處在存量相對可控的范圍內,只要後續的規范管理和處置措施果斷得當,做到堅決控制債務增量、積極化解債務存量,進而全面推進財稅體制和投融資體制的改革,轉型後的地方融資平台在未來的經濟建設中依然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銀河證券研究院
㈥ 財政工作調研報告
財政工作調研報告
逐步加大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的范圍,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推進財政支出科學化精細化管理,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財政工作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我縣財政概況
(一)財政收支情況
我縣財政現狀是財源結構單一、財政收入規模小、可用財力有限、總體上處於保工資保運轉的“吃飯財政”狀態,且可用財力的大部分為上級補助收入。
1、近年財政收支情況
(1)收支情況。2013年我縣完成財政總收入79428萬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地方財政收入)39629萬元。具體到征管部門,國稅完成41562萬元,地稅完成27619萬元,財政完成10247萬元。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85.45%(詳見附表一《**縣近十年財政收入完成情況表》)。2013年用於平衡的總收入178950萬元,主要構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9629萬元,上年結餘431萬元,上級補助收入135990萬元,財政部轉貸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收入2900萬元。財政總支出178453萬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76888萬元,上解支出725萬元,債務還本支出840萬元。凈結餘497萬元。
(2)可用財力情況。2013年用於平衡的總收入為178950萬元,其中完成財政總收入實現的地方財政收入39629萬元。上級補助收入135990萬元,我縣財政對上級轉移支付的依存度達到76%。主要是:專項轉移支付60305萬元、均衡性轉移支付13784萬元,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6791萬元、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3441萬元、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6086萬元、調資轉移支付4460萬元。剔除專項轉移支付60305萬元,一般轉移支付中有專門用途的49593萬元,實際形成財力的上級補助收入26092萬元。
(3)土地出讓收入情況。自2010年開始,我縣土地出讓收入與以前年度相比有較大的增長,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別實現土地出讓收入20304萬元、5432萬元、9310萬元、42490萬元,剔除空轉及政府性獎勵支出,近四年實際構成財力的土地出讓收入分別為13555萬元、5432萬元、2114萬元、20439萬元。土地出讓收入主要用於征地拆遷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支出,由於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多、投入大,土地出讓收入如同杯水車薪,遠遠難以滿足項目建設需求。
2、**年財政收支預算情況
(1)公共財政收支預算:預算安排財政總收入91368萬元,增長1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3798萬元,同口徑增長15%;上級補助收入54544萬元(包含構成財力的轉移支付資金、部分專項轉移支付資金);上年結餘497萬元;調入資金23992萬元,縣級預計可用財力122831萬元。財政總支出安排122831萬元(不含年中上級追加的專項指標),其中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21998萬元,上解上級支出833萬元。
(2)基金收支預算:全縣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41777萬元(其中土地出讓收入39961萬元),政府性基金補助收入3827萬元,上年結餘56萬元,當年基金預算財力45660萬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45652萬元(其中調出資金23992萬元),預計當年結餘8萬元。**年公共財政預算留有缺口23992萬元,為確保收支平衡,從基金預算土地出讓收入調出資金彌補。由於我縣土地出讓收入用於征地拆遷及還本付息都有較大缺口,實際上無法調出資金用於彌補一般預算收支缺口。
(二)財源情況
我縣財源結構比較單一,抗風險能力低,受市場影響大。支柱財源主要是三大塊。一是有色金屬礦產行業,大多屬外購外銷“兩頭在外”企業(本地資源僅佔20%左右),主要靠稅收優惠政策搞活(原是福利企業政策,後是廢舊政策,再後是再生資源利用政策),2011年再生資源利用政策取消,為完成財稅目標任務,2012年我縣按繳納增值稅額的23%予以貼息,2013年按繳納增值稅額的33%予以貼息。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該行業分別繳納稅收14801萬元、21346萬元、28131萬元、27805萬元、34924萬元,分別占稅收總額的51%、52%、50%、44%、50%。二是鐵礦行業,主要分布在大坪,共有18家企業,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別繳納稅收1714萬元、3122萬元、3859萬元、2926萬元、2144萬元,分別占稅收總額的6%、8%、7%、5%、3%。三是水電行業,先後投資新建了股份制的寶沙電站、萬年橋電站、兩江口電站、扶竹洲電站、漁仔口電站、老坡口電站,全縣已建電站149處297台,裝機24.2萬千瓦,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別實現稅收5185萬元、5772萬元、5629萬元、8613萬元、7812萬元,分別占稅收總額的18%、14%、10%、14%、11%。近年隨著我縣城市建設項目的拉動,房地產稅收及重點項目稅收逐年增加,形成我縣比較穩定的稅源,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別實現稅收2189萬元、6619萬元、8219萬元、11793萬元、15724萬元,分別占稅收總額的7%、16%、15%、19%、23%。(具體詳見附表四《2009-2012年大戶分行業稅收入庫比較表》)
2009年我縣納稅上1000萬元的企業6家,納稅上100萬元的企業46家。2010年納稅上1000萬元的企業14家,納稅上100萬元的企業60家。2011年納稅上1000萬元的企業17家(其中納稅上2000萬元的企業5家,**縣鴻發礦業有限公司納稅達到4200萬元),納稅上100萬元的企業66家。2012年納稅上1000萬元的企業18家(其中納稅上2000萬元的企業5家,**縣叢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納稅達到3280萬元),納稅上100萬元的企業69家。2013年納稅上1000萬元的企業18家(其中納稅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1家,**縣鴻發礦業有限公司納稅達到4480萬元,納稅上100萬元的企業55家)。
(三)財政供養人員情況
20**年決算報表上報財政供養人口16228人。2013年我縣實際11767人,其中在職人員8327人,離退休人員3440人,全縣月工資支出3327萬元。2013年財政供養人員平均人員經費為4.7萬元(含工資及社保繳費)。
(四)政府性債務情況
截止**年2月底,我縣累計負債總額40.34億元(不含**年擬建設項目7.16億元及**年熱水溫泉旅遊節項目約6億元)。其中BT項目(融資代建)債務18.45億元,分別是:城建開發公司為業主的道路建設、道路綠化、辦公樓、公園建設等未付工程款14.03億元;經濟開發區為業主的標准廠房、公租房、開發區路網建設等1.41億元;公路局為業主的汝永公路3.01億元,非BT項目債務4.02億元,主要用於保障性住房及公路、辦公樓及公園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鄉鎮小城鎮建設等;銀行貸款及債券合計17.87億元(具體詳見政府性債務情況匯總表及相關附表)。我縣2013年6月經審計的政府性債務為17.6億元;2013年12月上報省廳的政府性債務為18.5億元。
(五)財政資金外借情況
我縣為保證縣重點項目支出,除大力籌資融資外,縣財政採取了二項措施保證臨時性借款:一是縣直單位資金及財政局各股室專項資金全部集中到國庫管理局管理;二是成立融資專戶負責籌融資。截止**年2月底,縣財政資金累計借出17億元,剔除融資專戶籌融資到位款7億元及總預算會計暫存款調賬彌補2億元,財政實際借出資金超過8億元,大大超過財政資金安全警戒線。若城建開發公司、經濟開發區等借款大戶不大力籌融資及時歸還借款,將影響財政資金的正常支付。(具體詳見附表五《財政性資金借出情況表》)。
三、財稅工作面臨的困難及原因
(一)稅源結構單一,完成任務壓力大。我縣的主體稅源是礦產貿易稅,礦產企業中除了採掘類企業就是粗加工企業,極少產品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企業,2013年有色金屬稅源占財政總收入比重為50%,占國稅收入的比重75%,稅源受政策及行情的影響大,極不穩定。財稅任務的完成主要靠財政高額貼息引導礦產企業引入外地資源通過貿易創稅。2013年通過財政貼息完成的增值稅3.57億元,其中2013年入庫3.21億元,**年元月份入庫3600萬元,為此我縣支付了11940萬元的財政貼息。第二大稅源是電力行業,2013年電力行業稅收占財政總收入比重為11%,是我縣相對較穩定的稅源,但是增長潛力不大。第三大稅源是房地產行業,近幾年由於城市建設的加快及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自2009年以來房地產行業稅收比重逐步增大,2013年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23%,佔地稅收入的`比重為57%,成為地稅的主要稅源;傳統商業、金融機構及其他行業等稅源,占總收入的比重為12%,稅源總量不大。**年,我縣財政收入的目標任務為91350萬元。除去有色金屬稅收,實際穩定的稅源不足任務數的一半,房產稅收受政府投資及政策調控的影響大。預計**年實際稅源3億元左右,完成市下達的目標任務壓力非常大。
(二)支出日益膨脹,收支平衡壓力大。我縣財政保障能力極低,總體上還處於“吃飯財政”,面臨的新增支出壓力非常大。一是盡管我縣2013年幹部職工津補貼已達21000元,排全市前列,但由於上級規范津補貼獎金發放,幹部職工要求津補貼增加的呼聲仍然較大。二是落實“民生100工程”縣級配套的壓力大。三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全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三年城鄉綠化攻堅等生態建設、旅遊節開幕式項目建設、扶持企業發展,縣級投入的壓力非常大。四是對“兩頭在外”礦產企業給予財政貼息,去年貼息支出達11490萬元。收入增長但是可用財力並沒有增長,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支出需要。**年預算留有2.4億元的缺口,預算執行難以平衡。
(三)政府債務沉重,財政資金風險大。我縣的政府債務實際已達到40億元,還不包含**年擬建的基礎設施項目、旅遊節項目投資將產生的新債及財政資金實際借出的8億元。這些債務投入的大多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產業項目少,短期內難以產生直接經濟效益,還債沒有資金來源,最終需要縣本級財力來歸還本息,給財政增加了壓力和風險,按20**年我縣12億元左右實際財力來計算,僅能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還本付息的壓力非常大。
(四)項目建設增多,籌資融資難度大。近兩年我縣項目建設項目多,戰線長,資金需求大,今年,我縣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及征地拆遷需保障的資金至少在20億元以上,計劃通過各融資平台融資10億元,通過出讓儲備土地籌資4.5億元,通過以水電公司為主體發行中期票據5億。2013年我縣融資工作突破歷史,融資到位資金10.02億元。今年融資任務更重,壓力更大。我縣是國扶縣,財政總收入規模僅9億元,銀信部門等借貸方怕我們償債有風險,對我們普遍惜貸、吝借,因此要完成籌融資20億元,難度非常大。
四、財政工作對策及建議
(一)擠水份,據實反映收入現狀。
20**年我縣財政總收入為24316萬元,2013財政總收入達到79428萬元,是2009年的3.27倍。近年的高增長形成了稅收的高基數,實際稅源與稅收任務矛盾日益突出,稅收目標任務增長遠遠超過經濟增長預期。靠高額貼息來完成財政收入任務即沒有增加可用財力,又由於地方財政收入虛增影響上級轉移支付的分配。上級分配構成財力的轉移支付資金主要是根據各縣市的可用財力缺口,依據一定的公式計算,基本是按客觀因素分配。一個縣的地方財政收入數據越大,上級分配的轉移支付越少。2005年至2009年我縣地方財政收入水平較低,我縣這幾年構成財力的均衡性轉移支付及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增長較快,六年來每年平均凈增1840萬元。近幾年由於收入增長過快,我縣的均衡性轉移支付及基本財力保障機會獎補資金增長大幅下降,2012年我縣均衡性轉移支付僅增加395萬元,2013年增加2082萬元,是由於2012年我縣財政收入沒有完成目標任務。同樣也影響我縣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增量。杜家毫省長在全省加強收支預算管理與規范津貼補貼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改革收入考核機制,追求實實在在、沒有水分、可持續增長的財政收入。”全省財政工作會議上也提到了對於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羅霄山片區扶貧縣的考核,財政收入考核不是重點。我們要控制總量,把握增幅,逐步把財政收入的水份擠出來,把我縣虛增的地方財政收入降下來,這樣更有利於我縣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可用財力的有效增長。
(二)強征管,確保收入顆粒歸倉。認真總結收入征管經驗,深入挖掘增收潛力。首先抓重點稅源,當前的重點稅源仍然是礦產企業,各鄉鎮及征管部門要針對當前政策做好企業工作,無論是鐵礦企業還是有色礦產企業都要爭取擴大購銷規模,加大稅收貢獻;其次是抓重點行業,地稅部門要切實抓好建築安裝行業和房地產行業稅收征管、加強房產租賃稅收的征管,加快稅收結算,實現應收盡收;第三是抓重點稅種,在重點抓好增值稅、營業稅的基礎上,國稅和地稅部門當前要重點抓好所得稅的征管,做好上年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加大查補清欠稅款力度,加強稅源監控,嚴防稅收跑、冒、滴、漏。
(三)重績效,切實規范支出管理。嚴格控制支出。嚴控一般性支出,壓縮行政支出,從源頭上嚴格把關,勤儉辦一切事情,各單位公用經費在預算數的基礎上按經費檔次壓縮8-12%(20萬以下的壓縮8%,20-50萬元的壓縮10%,50萬元以上的壓縮12%),“三公”只減不增,切實降低行政成本。規范幹部職工津補貼,保證機關事業單位正常運轉。優先保障改善民生投入,統籌城鄉發展,保證民生100項目工作,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出台新的財政資金管理辦法,規范財政資金的審批程序,繼續實行財政資金集中審批制度,嚴格控制專項追加。加強預算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強化監督核查力度,監督和規范項目資金的使用。強化預算績效評價。年初預算切塊的項目支出必須提供資金使用計劃或方案,同時報送支出績效目標,加強項目支出的監管和跟蹤問效,年終對項目支出進行績效評價,評價結果作為下年度預算安排的依據。逐步加大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的范圍,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推進財政支出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四)抓重點,量力而行搞好建設。我縣建設規模大,根據發改局**年重點項目安排徵求意見稿的數據,**年續建和擬新建的重點項目85個,其中城建項目40個,交通項目7個,生態旅遊項目13個,這些項目大多是政府投資項目,需要我們籌資融資來解決資金問題,投入資金遠遠超過我縣實際財力的承受能力。要根據我縣經濟發展需求,突出重點定項目,因地制宜上項目,立足特色抓項目,堅持既全力而為,又量力而行。
(五)拓渠道,全力以赴籌資融資。按照“預算資金保運轉,籌資融資搞建設”的支出安排原則,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解放思想、拓寬渠道做好籌資融資工作,保證了各項建設的順利進行。一是要做好向上爭資工作。積極向上爭政策、爭項目、爭資金。抓住我縣屬國扶縣、老區縣、限制開發地區、羅霄山連片扶貧開發縣等有利條件,積極向上爭資金、爭項目,確保可用財力增長。二是要做好籌資工作。加大土地收儲及出讓力度,加強對土地出讓的管理,做好做活土地文章,確保土地出讓收入有效增長,完成全年目標任務4.5億元。三是要做好融資工作。整合縣內資源,做大做強水電公司,確保中票如期發行。圍繞全年融資目標和已在抓的融資項目,抓好相關抵押物的落實,加強與銀信部門的溝通,確保各融資主體按目標完成任務。做好信用社不良貸款的清收工作,縣政府整體打包收購縣信用聯社不良貸款債權後,清收工作與縣鄉財政更直接、更緊密,抓清收就是抓財力,要切實做好清收工作,確保全面完成今年任務。今年融資籌資15億元,必須不打折扣,不講價錢,不講情面,嚴格落實,努力完成。
(六)優配置,強化財政隊伍建設。縣委一直以來對財政工作非常重視,對財政幹部更是厚愛有加。但因近年來財政系統考錄人員少,年齡結構老化,改非離退人員不斷增多,局機關存在大量編制空缺,有編無員現象嚴重。我局現有科級領導幹部37人,班子成員16人,有2個副局長、1個總會計師職數空缺。很多分管領導都是身兼數職,分管業務繁多,工作壓力非常大。要進一步加強財政隊伍建設,配齊配優領導班子,並在幹部調錄,安排上重點傾斜考慮。加強我縣基層財政隊伍建設,改革原來以鄉鎮為主管理現狀,實現財政垂直管理,切實解決鄉鎮財政所所長高配副科政治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