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2014年全國融資擔保行業

2014年全國融資擔保行業

發布時間:2025-02-05 02:33:06

Ⅰ 金融行業怎麼樣

現在正在進入互聯網金融
2014年,互聯網金融進入一個野蠻生長的時期:P2P網貸平台一邊以驚人的速度涌現,一邊又驚現倒閉潮;」寶」類產品在經過一番兇猛的瘋長後,收益漸趨平緩;眾籌的玩法越來越多,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多,並出現許多VC、PE進入眾籌創業領域……在經歷了一年的狂歡之後,2015年,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將進入一個沉澱、理性思考的階段,呈現出一些新的發展趨勢。
P2P:從喧囂中沉澱
2014年,P2P行業十分熱鬧,大量的P2P平台在一年裡經歷了從出生到死去,整個行業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熱鬧中,實現了行業的自我淘汰。進入2015年,P2P在熱鬧之後,將逐漸回歸理性,依稀顯露出行業的發展方向。
1、行業快速洗牌
2014年,P2P行業一方面是涌現大量的線上平台,一方面則是」倒閉潮」席捲整個行業。這是整個行業在初期發展階段正常的優勝劣汰現象,與投資人非理性追求高息、政策監管不嚴、違法成本低等多方面原因有關。
目前,大部分的P2P平台都還缺乏資質認證,P2P業內,政策監管的呼聲一直不斷。據銀監會創新部副主任楊曉軍透露的時間表,P2P監管細則或將於2015年初出台,屆時,一批不規范的P2P平台將面臨著淘汰。
另一方面,大量資本湧入P2P行業。2014年,據不完全統計,僅1月到10月,已有30餘家P2P平台獲得投資,這些吸引到資本投資的P2P平台實力將大大提高,加速行業的優勝劣汰。
2、去擔保化成趨勢
2014年,P2P行業去擔保化一直是業內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目前,P2P平台與擔保公司合作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但這種模式已經成為P2P行業發展的阻礙,去擔保化已經成為必然。
一些P2P平台沒有風險控制和管理能力,但由於有擔保公司作為擋箭牌,依然能夠吸引大量投資者。一旦擔保公司出現問題,P2P平台就不堪一擊,瞬間失守,出現倒閉、跑路等惡性事件。其次,第三方擔保公司的擔保費用很高,通常都在2%-5%左右,間接提高了融資成本。從這兩個角度來說,擔保制度反而成為P2P行業自我發展、強健的一個阻礙。
3、大數據徵信成核心競爭力
P2P平台去擔保化,就意味著要回歸其作為中介的本質,而作為一個網貸中介平台,風險管控能力,將是它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現在已經有一些P2P平台開始嘗試利用客戶在社交媒體、電商交易平台上留下來的數據,建立自己的資料庫。未來,一些P2P網貸平台將藉助技術和大數據的力量,建立起自己的數據化風控模型,採用大數據來分析和判斷個人或者企業是否具備償還能力。這也將成為P2P平台的核心競爭力,甚至在未來,會有一部分P2P平台在大數據徵信方面具備足夠的實力之後,向專業徵信機構轉型。
4、產業精細化
目前,P2P行業已經成為一片紅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利用各自的優勢,進行產品精細化,走差異化路線,是未來P2P突圍的關鍵。
現在,整個P2P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專業市場區間已經開始劃分,包攬市場的業務模式將很難持續,單個P2P平台也沒有能力覆蓋各大專業市場,只有精細化、專業化才是P2P企業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
實際上,目前行業內領先的P2P企業都有自己精準的市場定位,一些平台主要為環保企業融資,一些平台與拍賣行合作推收藏品融資,還有的側重醫療、汽車、旅遊等行業的融資。
眾籌平台走向綜合服務
2014年4月19日,眾籌平台點名時間宣布放棄眾籌模式,轉而成為智能硬體的首發平台,未來,點名時間將針對一些優秀的眾籌項目,為其提供全方位的眾籌支持,包括項目包裝、媒體公關、投資人推薦、渠道對接」綠色通道」等一系列專業的定製服務。不僅是點名時間,像股權眾籌平台天使匯、雲籌,都選擇撕掉眾籌的標簽,強調自己的非眾籌屬性。
這並非眾籌已經沒落,而是眾籌平台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眾籌平台將不再局限於單一的融資環節,而是將服務延伸到整個鏈條。這不僅抓住了項目方的需求,也有利於保障投資人的利益。對於眾籌平台來說,也打破了盈利模式的桎梏。
移動支付帶動虛擬貨幣的發展
隨著NFC(近場通訊)技術的突破,蘋果、三星、華為等推出的高端機型已經全面覆蓋NFC功能,尤其是iphone6推出的ApplePay,憑借著iphone的市場地位,它在移動支付市場占據得天獨厚的優勢,並有可能與虛擬貨幣一起,對傳統的紙幣提出挑戰。
據了解,目前全美已有22萬商家加入ApplePay的陣營,佔全美商家的5-10%;12家銀行宣布與ApplePay合作,這12家銀行負責全美83%的信用卡指出。ApplePay有望成為移動支付領域的老大。
而虛擬貨幣也將受益於移動支付。虛擬貨幣植根於互聯網,消費者只要有移動設備,就可以進行虛擬幣的交換,而ApplePay的出現,將培養消費者移動支付的習慣。
與傳統貨幣相比,虛擬貨幣具有去中心化、高度流動的特點,它不屬於某一個銀行,無需經過金融監管機構的審核認證;只要技術支持,都可以通過簡單的操作來進行虛擬貨幣的轉移和交易。這些都是虛擬貨幣優於傳統貨幣的特點,移動支付的快速出現,令虛擬貨幣如虎添翼,實現大的飛躍。
現在,Blocktrail、Coinalytics等比特幣分析初創公司已經拿到融資,他們將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比特幣。當人們越來越多地發現虛擬貨幣的優點時,也許傳統紙幣將逐漸被取代。
移動互聯網金融元年
如果說,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元年的話,2015年或將迎來移動互聯網金融的元年。

目前,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經開始朝著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轉移。據支付寶錢包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支付寶移動支付日交易筆數超過4500萬筆,在支付寶整體佔比中已經超過50%;有97%的用戶在轉賬時,都是在手機上進行操作的。過去傳統的理財產品,也從理財頁面向App轉化。
互聯網金融移動化的另一個催化因子,是支付寶等產品的出現,使得原來高大上的金融開始將觸角伸向屌絲人群,讓金融理財與大眾的日常生活接軌,人們隨時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pad等智能終端,隨時隨地進行投資理財,移動支付、購買保險等。當一個領域與日常生活越接近,它的移動化程度也越快。

Ⅱ 揭秘擔保公司倒閉潮原因

揭秘擔保公司倒閉潮原因

近期,要報道稱擔保公司陷入倒閉潮,下面我就為大家揭秘一下具體原因。

對有著4年擔保公司從業經驗的部門經理李林(化名)來說,消息來得有些猝不及防,2015年12月14日下午3點,同事在電話里告訴他:老闆欠錢跑路了!

他有些不相信地反復確認,隨後撥通老闆電話,發現已是關機狀態。

「沒想到以這樣一種方式做垮」,1月22日,李林對記者說,「公司代償金僅3000萬元左右,按照杠桿比例來算並不高。」

李林告訴記者,公司的擔保資本金為3億元,按照擔保公司1:10的放大規定,該公司可擔保貸款30億元,3000萬元左右的代償金僅占擔保金的1%,並未達到業內「做不下去」的水平。

然而,第二天一大早他趕到公司一看,一群債權人已經圍住公司高層,討要公司向他們募集的3個多億的私募基金本息。這時,李林和公司人員才知道,公司以發行「私募基金」為名在外融資的金額已超過3億,「估計會更多,在核算自身資產還不上欠債後,老闆就跑路了」。

資金鏈斷裂、老闆跑路、代償破產、自融自擔……近日,多位擔保行業人士告訴記者,民營擔保公司「倒閉潮」頻發,幾乎已經陷入「不轉型等死」的狀態;國營擔保公司的盈利和代償情況也不容樂觀。

記者梳理公開數據發現,截至2014年12月,全國融資擔保公司為7898家,在保余額2.74萬億元;相比於2012年,全國融資性擔保公司減少692家。

「擔保、小貸、信託這些『類金融機構』做的業務和銀行業務類似,但它們自身卻不像銀行有一套完善的監管體系。」1月20日,安徽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鄭蘭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業務操作方面,擔保公司有很多不正規的情況出現,比如風險控制能力差、追求高收益高風險的比重大,隨著目前國內一些非金融企業負債規模擴大,擔保公司等金融派生機構受影響,出現「跑路」、「倒閉」的情況。

資金鏈斷裂、跑路頻現多家擔保公司「半歇業」

在目睹了本地5家以上保額超過5億元的擔保公司「垮了」之後,華中地區一家注冊資金2億元的民營擔保公司部門經理李林,在去年12月底遭遇到「老闆跑路」的沖擊。

事實上,李林的「遭遇」並非孤立,一場擔保行業的寒冬正席捲大江南北。

1月13日,黑龍江省一位國營擔保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當地民營擔保公司處於「只關不開」的狀態,一些擔保公司正在處置債務人的抵押資產,彌補客戶還不上錢而擔保公司被迫代償的資金。

安徽省對外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安徽共有融資擔保機構353家,而2011年底,安徽省融資擔保公司為404家,2012年底下降至386家,此外有100多家民營融資擔保機構不能與銀行正常合作。

從擔保公司跳槽至財富投資公司的王超(化名)告訴記者,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擔保公司特別是民營擔保公司資金鏈斷裂、老闆跑路、代償破產等情況逐漸出現,而2015年到達一個爆發高潮。王超預計,2016年情況將會進一步惡化。

李林表示,「倒閉潮」並不只席捲中小型民營公司,據他介紹,行業內一家2013年對外公布保額超25億元、在當地排名前十的民營擔保公司,目前正官司纏身,各項業務暫停。

記者查詢其所提及的民營擔保公司發現,該公司2014年捲入北京一家P2P平台跑路風波中,盡管該公司聲明跑路平台網站上刊登的`擔保函、擔保合同等「均系偽造」,但涉事調查仍不能避免。

此外,記者粗略統計該公司牽涉的法院判決文書,發現該公司僅在2015年被10家銀行或銀行分行上訴,同時捲入小額貸款公司和民間借貸還款糾紛超過15次,除了1、2月份,幾乎一年內每月都有2-3場官司要打。

為防控風險銀行斬斷民營擔保公司資金源

「為防控風險,2015年銀行全面清理和一些民營擔保公司的合作。」1月15日,一家大型商業銀行相關人士告訴記者。「2014年以來,我們銀行和民營擔保公司合作減少70%,凡是之前出現過一次問題或者是與其他銀行出現過一次擔保問題的公司,我們全部都壓縮退出了,更多隻選擇和國營擔保公司合作。」

事實上,2012年年初發生的北京中擔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捲款跑路事件,就使得多家銀行對民營擔保公司警惕加深。

上述銀行人士表示,民營擔保公司容易和民營企業相互「勾結」,將本不符合貸款條件或可貸額度不夠的企業信用程度做大,從銀行方「套取」更大的額度,然後再進行利益分成。

銀行人士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記者查詢的上述大型擔保公司法院判決書中便有疑似這類情況。

一家農牧公司被上述大型擔保公司告上法庭,令其償還到期後擔保公司代償的400萬元貸款及55734元利息。該農牧公司辯稱,其不僅向該擔保公司支付了8萬元的擔保費用,而且還支付了60萬元保證金,實際到手的本金僅340萬元,故而上述擔保公司實際代償的本金應是340萬元及利息44933.53元。

不過,因被告方並無證據證明其實際到手的本金為340萬元,法院最終判決被告支付給擔保公司4055734元。

橫亘在銀行和擔保公司之間的不信任,還與頻頻出現的「過橋貸款」灰色操作模式有關。

在李林所在的擔保公司客戶中,有一位做衛浴產品代理的女老闆,旗下所擁有的房產和庫存經考察僅能向銀行借貸500萬元,但為爭取到該客戶,公司為其提供擔保從銀行貸款700萬元,而後,又因客戶從其他銀行借的300萬元到期,擔保公司追加了300萬「過橋貸款」給該客戶償還銀行借款,累計為其融資擔保達1000萬元。

「眼看自己還不上錢,企業老闆就跑了,這成了公司最大一筆壞賬,等我們報案時,發現她還將房產和庫存抵押給其他公司。」李林稱,企業主反復抵押「騙貸」、「補窟窿」,擔保公司為賺取擔保費等幫其「過橋」延續銀行授信,儼然成了行業亂象。

「目前除了本地銀行,已經基本沒有大型國有或商業銀行再跟民營擔保公司合作。」一家知名擔保公司湖北分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銀行的信貸如果更偏緊的話,擔保企業更難再生存下去。」

眾多擔保行業人士稱,民營擔保行業依賴銀行生存,銀行資金源為擔保公司最為穩定、安全的渠道。一旦銀行中止與擔保公司合作,就意味著擔保公司要麼不能再做大額度的企業貸款擔保業務,要麼只能從民間去找錢,「找錢成本很高。」

「銀行沒有授信額度的話,擔保就無法開展業務。」上述知名擔保公司湖北分公司負責人表示,「而且目前經濟下滑情況下,銀行信貸進一步收緊。」

李林告訴記者,目前在民間融資的年利息在15%以上,短期借貸的利息更高,月息達到5-6%,「企業自有資金和凈利潤根本達不到這個增速,會越陷越深。」

左手擔右手 轉型陷「自融」灰鏈模式

行業「洗牌」大背景下,各地擔保公司紛紛轉型尋謀出路。

「現在擔保公司正在整合,民營擔保公司同國營擔保公司合作、同小額貸款公司合作、建立自己的P2P平台等。」1月14日,上述擔保公司湖北分公司負責人對記者介紹,困境重重的擔保公司正在往互聯網化、專業化、集團化方向轉型。

例如,2014年7月,西部地區最大的國有擔保公司——重慶市三峽擔保集團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的P2P融資平台「金寶保」正式上線。2014年底,民營擔保龍頭的瀚華擔保旗下互聯網平台「瀚華雲」機構信息服務平台和「來投」個人金融服務平台先後上線。

不過,擔保公司的跨界,也並非想像中那麼順利。

「擔保公司另外申請互聯網金融牌照和小貸牌照,就可以不再依靠銀行自籌資金。」王超表示,「但這種玩法也有可能玩垮。」

上述多位擔保人士表示,自籌資金後,操作不規范的企業極有可能出現「資金池」,「畢竟好項目難找,一旦錢投不出去或者投後收益難以償付平台用戶的利息,『自融』就會成為『龐氏騙局』,後面融進的錢就是為了給前面的錢兌付本息。」

據網貸之家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底,累計問題平台達到1263家,P2P網貸行業累計平台數量達到3858家(含問題平台),跑路型問題平台佔比達到32.7%。

「一些擔保公司開始放棄企業客戶轉而專門做個人業務。」李林告訴記者,當地有家規模相近的擔保公司,在意識到企業貸款償還困難、風險增大的行業現狀後,將很大一部分業務員和精力轉向做個人房貸、車貸業務,這種「走量」方式,使得該擔保公司2015年代償和資金鏈情況較同行要好。

此外,非融資性擔保業務也成為擔保公司規避風險突圍的方向之一。上述擔保公司湖北分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訴訟保全擔保、工程履約擔保是公司2016年發展的「重頭戲」,「拿到一級工程資質的企業,本身來說就是一個很不錯的企業,我們通過這種標准來篩選,來提高客戶的質量,降低風險。」

「傳統擔保行業業務單一,在互聯網金融、股權基金、新三板擴容的當下,過去單純依靠銀行放貸的中小企業,股權融資和貸款融資日漸多元,很多擔保公司失去了生存空間。」1月22日,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除開『左手擔右手』這種違法操作,一個包括擔保、小貸、P2P、資產管理等產業的大型集團,下面各子公司隔離風險,相互獨立運行,注重信用和品牌,將更有發展機會,或成擔保行業發展的常態。」


;

Ⅲ 擔保行業的前景如何

擔保通常是指經濟和金融活動中,債權人為防範債務人違約而產生的風險,確保債務得到清償,降低資金損失,由債務人或第三方以財產、權益或信用提供履約保證或承擔相應責任,保障債權實現的一種經濟行為。

全景圖:擔保機構是最重要主體

擔保行業主要包括擔保機構、被擔保企業和資金供給方三類市場主體。其中但保機構是但保行業最重要的市場主體,是但保業務的供給者,目前我國擔保機構按性質劃分可分為三種,分別為政策性擔保機構、互助性擔保機構和商業性擔保機構;被擔保企業一般是但保市場上的資金需求者,也是但保業務的需求者;資金供給方包括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

產業現狀

——國家融資擔保基金解決行業痛點

2018年10月29日銀保監會批復了《關於開發銀行等四家銀行投資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其主要內容是批復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農發行、郵儲銀行等四家銀行投資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其金額不超過
20億、10億、10億、20億元人民幣,持股比例分別為
3.0257%、1.5129%、1.5129%、3.0257%,所需資金從資本金中撥付,並要求加強風險隔離制度,堅持「投治」並重原則。基金公司股東詳細情況如下表所示:

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公司的擔保對象是小微企業、「三農」、創業創新企業。根據政府相關工作人員測算,隨著後續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出資到位,將實現每年新增支持15萬家小微企業和1400億元的貸款目標,今後三年基金累計可支持相關擔保貸款5000億元左右,約佔全國融資擔保業務的1/4,著力解決好小微企業等領域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公司從2015年7月被提出到2018年10月經歷了三年多的時間,其演進過程也並非是連續的,國家層面上的文件或會議在2016年並沒有將這一舉措提上日程,而是直到2017年9月才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再次被提起。具體政策推進過程見下表:

——細分產品不斷涌現

我國擔保行業起步較晚,自1993 年第一家信用擔保公司成立以來,再到1999 年開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試點,經過20
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總體而言中國擔保行業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起步探索階段(1993-1997年)、基礎構建階段(1998-2002年)、持續發展階段(2003-2008年)、規范整頓階段(2009年至今)。行業四個發展階段的具體特點與頒布的主要法規如下表所示:

中國擔保行業發展至今,行業細分業務品類呈井噴式涌現。我國擔保業務按照擔保業務品種分類可分為直保、反擔保、再擔保。中國擔保市場業務主要由直保業務和再擔保業務構成,通常商業性擔保機構僅從事直保業務,再擔保業務由政府審批的為數不多的政策性再擔保機構承接。

另外一種擔保業務比較少見,成為反擔保業務,反擔保是指第三人為債務人向債權人提供擔保的同時,又反過來要求債務人對自己提供擔保的行為,即是為擔保人提供的擔保。我國擔保業務詳細分類情況如下圖所示:

——擔保業務規模增速回升

近兩年來受宏觀經濟增長放緩、中小企業經營狀況惡化影響,擔保行業在保余額增速顯著放緩。一般認為,擔保業務規模和社會融資規模呈正相關,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增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擔保規模擴張的快慢。

但2019年開始,擔保業務存量上升速度開始回升。2020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84.83萬億元,同比增長13.3%。

2017—2020年12月,金融擔保機構金融產品擔保余額呈持續增長趨勢,截至2020年12月,金融擔保機構擔保責任余額為7182.49億元。

從金融擔保機構代償方面來看,由於金融擔保機構披露程度不同,因此僅可獲取表1中金融擔保機構應收代償款規模數據,受之前年度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影響的釋放以及擔保機構業務結構的調整,整體行業代償規模增速有所放緩,2020年6月末,應收代償款規模增長的金融擔保機構共5家,其中江蘇省信用再擔保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省信用擔保集團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增速較快,2020年6月末較上年末增速分別為11.31%、11.56%和19.81%。

從代償規模來看,代償規模較大的擔保公司分別為安徽省信用擔保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合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應收代償款分別為12.73億元和12.99億元,安徽省信用擔保集團有限公司業務屬性偏政策性,扶持小微企業和「三農」,在宏觀經濟下行的背景下,代償規模偏高;

中合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代償偏高主要系產業債擔保客戶代償規模增加所致。未來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金融擔保機構代償壓力仍較大。

競爭格局

——企業競爭格局:行業集中度較高

目前我國擔保公司按性質和目標可劃分為三類,分別為政策性擔保機構、互助性擔保機構和商業性擔保機構。三種性質的機構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2017—2019年,前十大金融擔保機構金融產品擔保余額占市場份額的比重分別為83.89%、83.45%和78.82%,總體呈下降趨勢,2019年以來下降幅度較大;2020年12月佔比為71.71%,較2019年末進一步下降,但行業集中度仍屬較高,業務集中於全國性金融擔保機構及大型省級平台金融擔保機構,2017—2020年12月,前十大金融擔保機構變化不大,截至2020年12月,前十大金融擔保機構擔保余額和佔比情況如下圖所示。

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呈持續提高的趨勢,由2012年的0.95%持續提高到2019年1.86%。當前我國融資性擔保的主體仍是銀行貸款,且利用擔保增信的企業相對整體來說資質更低,產生不良貸款的幾率更高,擔保行業代償率目前已高於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兩者間的差距或將進一步拉大,資本實力弱、風險管理不到位的擔保企業將受到進一步沖擊,我國擔保行業分化將進一步加劇。

——區域競爭格局:江蘇省保持行業第一位

從擔保業務發生額省份分布來看,近年來江蘇省佔比總體始終保持在行業第一位,且行業佔比相對穩定。安徽省佔比整體呈下降趨勢,2019年相比2017年佔比下降9.77個百分點降至2.85%,截至2020年12月相比2019年小幅上升至3.71%。2017-2020年12月份,四川省擔保發生額行業佔比持續穩定增長,已經由2017年的6.75%穩定增長至2020年12月的17.09%,並成為目前佔比第二大省份。

從所擔保債券省份分布來看,截至2020年12月,債券擔保余額最高的三個省份依次為江蘇省(佔19.29%)、四川省(佔12.45%)和湖南省(佔10.83%),江蘇省佔比較2019年末下降0.25個百分點,四川省和湖南省佔比較2019年末分別上升2.33個百分點和0.71個百分點。整體看,各省份余額佔比情況較2019年末變化不大。

發展趨勢

——擔保機構業務發展趨於平緩

擔保機構業務發展趨於平緩,新成立擔保公司以省級擔保公司居多,成立融資擔保公司或是解決區域內主體發債困難的路徑之一,擔保機構政策性職能加強。

考慮到目前國家提倡普惠金融,同時2020年受疫情影響,國家積極扶持小微企業對抗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短期內間接融資性擔保業務規模將有所增長,債券擔保業務增速趨於平緩,整體擔保責任余額增長。預計未來受市場波動因素影響及部分規模較大的擔保機構放大倍數接近監管要求影響,整體行業發展保持穩定。

受近期出台政策影響及外部信用風險的上升,擔保公司單一客戶集中度將進一步下降,行業集中度或將維持在現有水平,以債券擔保業務為主的金融產品擔保機構客戶質量將逐步向上遷徙,擔保機構業務進一步向注冊地及主要經營地收縮,區域集中度將更為顯著。

——省級平台擔保公司積極建設擔保體系

一方面,省級擔保公司向上積極對接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向下與省內區縣級擔保公司合作,建立三層擔保體系,進一步優化省內擔保體系。由省級擔保機構牽頭積極開展小微及三農擔保業務,有效解決小微及三農融資難問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另一方面,從事債券等金融產品擔保業務的擔保機構,在外部信用環境逐漸暴露的背景下,存量項目的風險排查頻次增加,新項目開展更加謹慎,整體經營壓力加大,擔保機構亟待調整低層客戶結構,業務發生額或將出現一定的下滑。

綜合來看,區域經濟較強省份的擔保機構在省內政策扶持力度大及被擔保客戶質量相對較好加持的情況下,整體信用水平保持在較高水平。

——企業違約風險仍高,金融擔保機構代償壓力仍大

目前來看,一方面,由於擔保業務規模增速趨於平緩,間接融資性擔保業務規模雖將有所增長,但考慮到費率受政策引導有所下降,同時監管加強對擔保機構資產分類要求,保障其流動性,委託貸款業務規模下降,整體盈利規模增幅有限。

另一方面,由於目前宏觀經濟下行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的綜合影響,外部信用水平加劇下滑,2020年以來多次出現債券等金融產品違約情況,2021年,違約風險仍在不斷加大,不排除出現集中違約較大的融資擔保公司,擔保機構表內核銷力度將有所加大,未來隨著債券擔保業務到期兌付規模的增加,或將對金融產品擔保機構盈利造成一定的侵蝕。根據公開可獲得資料顯示,2019年從事金融產品擔保機構資產減值損失合計較上年大幅增長141.03%。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擔保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Ⅳ 2014北京十大擔保公司有哪些

2013年年末全市擔保機構全部在保余額排行榜

擔保機構名稱 2013年末在保余額(億元)

1、中國投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1012.91
2、北京首創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244.91
3、北京中關村科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172.65
4、中航鑫港擔保有限公司 114.71
5、長安保證擔保有限公司 65.74
6、中投信用擔保有限公司 65.17
7、中鴻聯合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51.52
8、黑龍江省鑫正投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融資擔保分公司 48.60
9、華尊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47.35
10、京銀匯通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39.06

Ⅳ 您對2014年我市融資擔保公司的信用評級工作有何意見和建議

融資性擔保公司信用評級:
銀行與融資擔保機構的合作絕大部分為中小企業貸款,這一系列貸款很有可能在短時期內集中產生違約風險。同時,必須通過擔保機構才能夠在銀行獲得貸款的中小企業,往往資產規模更小,抗風險能力更弱,這類企業在當前嚴峻經濟環境下,出現違約的可能性更大。一旦融資擔保機構在保業務在一定時期內集中違約,將可能影響擔保機構的代償能力,並有可能影響銀行信貸資產安全。
所以在針對融資性擔保公司的評級工作時應該將代償壓力集中度、行業集中度、區域集中度等幾個方面進行重點分析,提前預測風險、規避風險,引導融資性擔保機構規范自身業務

Ⅵ 擔保行業的前景如何

近年來,我國擔保行業經歷了一段快速的發展時期,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至2011年期間,是我國擔保行業快速發展的階段,擔保機構的數量大幅增加,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擔保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08年僅為4200家,而到了2011年末,我國擔保機構數量已經超越了8400家,增幅高達1倍。在機構數量快速增加的背景下,我國擔保行業存在的問題也在逐步暴露出來,行業存在嚴重的無序經營,一些擔保公司打著「擔保」的名義卻從事著民間借貸的行為,甚至部分擔保公司還涉及一些風投或直投業務,高風險業務無疑給擔保行業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為了規范我國擔保行業的運作,2011年,全國各地對擔保行業進行整頓,擔保業由備案制向經營許可制轉變,此次整頓,為我國擔保行業帶來了一次行業「大洗牌」,使得我國擔保行業的發展趨於規范,不少運作不規范的擔保機構被市場所淘汰,例如,至2012年7月底,河南省1383家擔保機構減少到了839家。而浙江省則在2012年5月發布的一份《融資性擔保行業發展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16年末,浙江省的融資性擔保機構總數將從676家精簡到400家左右。2012年,由於行業整頓,使得我國擔保機構數量增加幅度較小,擔保機構數量僅增加了188家,擔保機構數量增幅明顯回落。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在經歷了行業整頓之後,我國擔保行業運作確實逐步規范,但也仍然存在少部分投機運作的機構,使得擔保行業違規事件依然頻現。

近年來,擔保機構接連不斷的退市,行業的發展前景也被蒙上了一層陰影,越來越多擔保機構由於對行業前景的擔憂也最終選擇了退市,盡管目前我國擔保行業整體經營面臨嚴峻形勢,但是,事實上,退市對擔保行業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從機構數量來看,目前我國擔保機構數量龐大,一部分中小信用擔保機構的退出,將使得我國擔保行業兩極分化的格局越來越明顯。未來有實力的國有擔保機構規模將會越來越大,而大量實力較弱的民營擔保機構則仍將面臨著轉型與退出。

在經歷了行業的洗牌之後,前瞻產業研究院相信,未來我國擔保行業將逐步走出市場陰霾,且隨著行業的逐步規范及業務領域的不斷創新,我國擔保業也將迎來美好的明天。

總體來說,擔保行業的前景還是很不錯的,目前擔保行業發展存在一定的問題,但隨著行業進一步的規范和業務領域的發展,我國擔保行業的市場前景將會更加良好。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閱讀全文

與2014年全國融資擔保行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哥爾股份股票 瀏覽:336
反收購和融資手段 瀏覽:240
天津交易所現貨鉑金手續費 瀏覽:500
2014年全國融資擔保行業 瀏覽:58
葡幣對港幣幣匯率計算 瀏覽:678
通常股票講的杠桿是什麼 瀏覽:116
同花順我的持倉在哪裡 瀏覽:103
下列關於交易性金融資產說法不正確的是 瀏覽:218
初學者適合買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745
東融資產延期 瀏覽:923
英國韋德外外匯 瀏覽:523
中國股市有幾個股票 瀏覽:251
今天股票回漲嗎 瀏覽:92
中信證券與中信集團 瀏覽:491
項目融資評估目的 瀏覽:350
理財產品出事怎麼報案 瀏覽:164
上海建設用地價格 瀏覽:110
九問投資理財 瀏覽:225
理財產品銷售招聘 瀏覽:780
銀行理財樂享天天 瀏覽: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