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文答辯 淺談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老師會問哪些問題
首先你的題目可能有些大?中小企業遇到的問題各種各種各種,你的論文是如何說服力的?其次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對稱,你能保證有效性適合?
2.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如何,怎樣推動其發展
目前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可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內憂」表現為中小企業間貨款拖欠現象較為嚴重;中小企業投資規模逐年增加,而資金籌集渠道單一;中小企業的規模擴張普遍伴隨著資金緊張的局面,並且受到國家宏觀經濟金融政策的直接影響。而「外患」則指的是目前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缺乏指導中小企業經濟發展的統一法律;中小企業外源性融資主要依賴銀行等金融機構間接融資,但又無法獲得與國有企業一樣的貸款條件、抵押、擔保等各種信用環境;我國資本市場中股權融資門檻較高,中小企業進入股票市場的機會非常有限;證券監管部門對企業發行債券實行嚴格的計劃管理和規模控制,中小企業幾乎沒有發行企業債券籌資的可能性。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和國務院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等機構的調查顯示,中小企業短期貸款缺口大,長期貸款更無著落。81%的中小企業認為一年內流動資金部分或者全部不能滿足需要,60.5%的中小企業沒有1至3年中長期貸款。融資渠道狹窄已成為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融資難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瓶頸,解決了融資難的問題,也就解決了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難題。
中小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必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擺脫以前渠道單一的融資模式,開發不同的融資渠道。認為中小企業的融資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融資理念創新。思路決定出路。中小企業必須要轉變經營觀念,正確認識內源融資的重要性。內源融資不僅可以正確反映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還可以提高企業的內部資源使用效率,推動企業持續發展,提高企業自身價值。因此,提高企業的內源融資能力,必須打破傳統的家族式經營模式,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向「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專、小而新」的方向發展;同時企業要更新融資觀念,認識和掌握最新融資工具,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的融資經驗。
(二)融資制度創新。融資制度創新主要是優化融資外部環境。融資外部環境的優化是中小企業融資制度創新包括信用環境及融資服務體系的建設。首先,要不斷完善中小企業的信用系統建設,健全信用評審和授信制度。其次,要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和信用擔保體系,通過組建服務中心、信用擔保機構、商會、行業組織等機構,積極發展集信息、人力、融資、技術、設施為一體的綜合體系,充分發揮其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積極作用,幫助中小企業提高融資能力。
(三)融資產品創新。目前,我國比較成熟的融資方式主要有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和債券、商業信用、融資租賃等,但這些融資方式遠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靈活的融資需求,因此,中小企業要積極進行融資產品的創新,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拓融資渠道:
1、企業互助基金。企業互助基金是指中小企業共同出資,建立專用資金賬戶,成立管理資金賬戶的委員會,當某個企業出現資金短缺時,可以通過向委員會提出申請並通過批准獲得所需資金的一種新的融資方式。也可以委託擔保機構放大倍數使用。企業互助基金把閑散資金集中起來進行高效配置,為資金出現暫時短缺的企業提供支持和幫助。
2、融資外包。融資外包是利用外包服務商的專業優勢實現效率提升和成本節約。融資外包服務商利用專業知識及融資經驗,對企業的價值作出客觀判斷,以廣泛的融資資源和較低的融資成本實現企業的融資目標。融資外包服務商不僅要協助融資,更要協助企業做好資金運作的戰略規劃和財務管理。
3、融通倉融資。融通倉是指以周邊民間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以流動商品倉儲為基礎,涵蓋中小企業信用整合與再造、物流配送、電子商務與傳統商業的綜合***平台。融通倉作為一種物流和金融集成式的創新方式,其物流服務可代理銀行監管流動資產,金融服務則為企業提供融資及其他配套服務,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務,又可以為中小型企業解決融資問題,解決企業運營中現金流的資金缺口,同時也將銀行不願意接受的動產質押轉變為樂意接受,消除了銀行存在的信貸風險問題。
4、期權和股權融資。融資期權是利用期權這種金融工具來達到融資的目的,是一種有效的融資途徑。制定融資期權方案利用融資期權增加企業資本,擴大生產,通過融資期權項目達到提高經濟效益和擴大企業規模,同時利用期權也可分散風險。另外還可利用股權進行抵押融資,這種融資渠道主要有商業銀行、風險投資和其他企業。發展前景好、風險又小的中小企業可優先考慮向商業銀行進行股權抵押貸款,此種方式的資金成本較低。風險較大的企業可尋找風險投資或其他企業進行股權抵押式借款。
5、供應鏈融資。供應鏈融資是指銀行通過審查整條供應鏈,基於對供應鏈管理程度和核心企業的信用實力的掌握,對其核心企業和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由於供應鏈中除核心企業之外,基本上都是中小企業,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供應鏈融資就是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最大的特點是在供應鏈中尋找一個核心企業,並以此為出發點,為供應鏈整體提供金融支持。近年來,在供應鏈生產模式逐步成為國際主流產業模式的形勢下,供應鏈融資發展較快,成為國際性銀行流動資金貸款領域最重要的業務增長點。與此同時,國內銀行業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創新實踐也方興未艾。由深圳發展銀行首創的「供應鏈金融」系列產品已成為目前國內最具代表性的供應鏈融資產品。繼深圳發展銀行之後,廣發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紛紛開辦了供應鏈金融業務,越來越多的銀行將供應鏈金融納入自身的市場定位和競爭策略體系,產品系列、風險控制理念和營銷模式也逐漸成形。
(四)創新民間融資途徑。現在許多中小企業迫於生產經營的需要而向民間尋求資金,它們經常依賴於典當行以及地下錢庄等渠道來借貸所需資金。但是,採取這種融資途徑如同「飲鴆止渴」,不但要支付高額的利息,還不能被法律所承認,其中可能遭遇的各種風險較高。實際上,民間融資在資金提供、借貸條件、規模以及靈活性等方面的優點十分突出,可以彌補金融機構貸款的不足,能夠充分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迫切需求。但我國民間融資處於政策法規規范的空白區,借款雙方的利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因此,必須通過金融法規和政策加以引導和必要的扶持,讓民間融資能夠走上合法、規范的道路。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打破現在的困境,讓中小企業能夠獲取長期穩定的資金,較好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如果該模式運作成功,將有利於推動民間融資陽光化,更是創新民間融資大膽試嘗。
(五)創新網路融資途徑。網路銀行以互聯網作為媒介來發揮金融服務功能。在網路銀行中,互聯網不但具有信息平台的功能,還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高效率的融資服務。首先,對客戶的硬體要求低,客戶可以通過網路信用來提升自己的信用等級,這樣就使得無法在傳統銀行實現融資的微小企業可以獲取所需資金;第二,不需要抵押物,不少中小企業就是因為無法提供符合銀行要求的抵押物而失去獲取貸款的機會;第三,可提供高效率的金融服務,網路銀行在貸款審核等方面完全通過網路進行,工作效率得以極大的提高。我們大家所熟稔的電子商務網站阿里巴巴,是我國中小企業開展經濟活動的重要平台。2007年該網站就依靠其逐漸積聚的中小企業信用數據作為基礎與建行合作開展了網路銀行服務。如建行廣東省分行在2010年與廣東省再擔保公司、阿里巴巴簽訂《網路銀行合作協議》,約定各出資1000萬元組建「網路銀行資金池」,對1%至3%之間的貸款損失由「資金池」補償。「網路銀行資金池」以3000萬元資金已支撐38億元的中小企業貸款投放,杠桿撬動率達129倍,是傳統融資性擔保行業最高杠桿比率的12倍以上。可以預見的將來,網路銀行的融資也將成為中小企業的一個融資途徑。
中小企業是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為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增長、增加稅收、緩解就業壓力、優化經濟結構、擴大出口等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現有的融資模式下,中小企業融資已經遇到了瓶頸,因此,我國中小企業必須從自身特點出發,並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理論知識,不斷進行融資創新,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3. b2b的發展情況
據艾瑞咨詢統計,2015年我國中小企業B2B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占總額的72%,與全球數據對比,我國B2B電商仍有廣闊的增長空間。同時,多份經濟報告或跡象顯示,中國B2B電商的發展將會帶動大宗商品貿易的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利潤將極為可觀。
那麼,什麼樣的B2B電商平台將會脫穎而出?B2B電商平台如何創新來吸納資本?這或許在最新國策以及B2B電商的資本池裡可見端倪——
【國策驅動 B2B電商或作為中國製造業經濟轉型的重要法寶】
至2015年12月,中國PPI指數已連續第46個月下滑,工業生產企業虧損嚴重。面對困境,政府先後提出「中國製造2025」和供給側改革國策,以帶動經濟轉型,B2B電商作為重要的法寶,自然成為資本關注的焦點。據統計,2015年B2B領域全年投資總額已超過50億元人民幣,相較於2014年增長達到699%。
今年5月,國務院再次明確指出,要支持製造業企業與電子商務企業開展合作——這無疑為B2B行業再添利好消息。
【B2B電商群雄逐鹿,靠近生產端的B2B平台更受資本青睞】
早在90年代已有企業抓住了先機,如慧聰網和阿里巴巴,是國內首批B2B平台的代表;到了2000年,B2B的發展出現分化,從原來集中在成品交易領域,到指向近生產端的原材料交易,如一呼百應;2010年之後,更冒出如找鋼網、找塑料網等細分領域的垂直類電商,B2B市場競爭開始白熱化。
B2B電商與供給側改革之間的關系
互聯網技術滲透到各行各業,催生新的商業模式誕生,B2B電商利用互聯網手段改變供應鏈冗長低效的狀況,面向的將是大宗商品貿易的萬億級市場。B2B電商正處於厚積薄發的階段,未來仍有很多的發展可能性,而那些真正能觸動用戶痛點,以創新模式驅動行業變革的平台,或將是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