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央行定向降准為何支持「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
2018年6月24日,央行宣布自7月5日起定向降准,下調五大國有銀行和十二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根據2017年末上述銀行總資產規模100萬億測算,預計將釋放流動性5000億元;下調郵儲、城商行外資行等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可釋放資金約2000億元。
總的來看,此次定向降准有利於穩步推進結構性去杠桿,有利於加大對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屬於定向調控和精準調控。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Ⅱ 新三板企業融資難,各種缺錢怎麼辦
掛牌沒錢?找「掛牌貸」
除了比較「傳統」的股權質押,全國股轉系統的眾多合作銀行還推出了一系列的針對掛牌企業在各個階段、各種情形下的多類型服務。
有的企業體量小、現金資產不太充裕或周轉比較苦難,尤其是一些中小創新企業,想掛牌卻無力支付券商上百萬的輔導費用,雖然地方政府有補貼,但是資金全部到位往往需要掛牌成功,而券商有時要求企業先支付一部分資金,這時候企業就會犯難了:要是賬上資金給了券商,這幾個月如何周轉啊?別著急,可以試試找銀行辦個「掛牌貸」。所謂掛牌貸是指全國股轉系統合作銀行只針對擬在新三板掛牌,並已和相關推薦機構簽訂推薦掛牌輔導協議的中小企業,根據當地政府對其補貼金額,給予其一定額度流動資金貸款,用於企業掛牌過程中的各項費用支出或生產經營周轉的貸款業務。目前推出這種業務的銀行有光大銀行、浦發銀行(600000)和廣發銀行等。
發展要錢?諸多抵押貸
對於新三板企業來說,融資發展應該是第一要務,但是到哪裡融資呢?定向增發?要面對各種投資人的精挑細選,要是市場行情冷淡,還可能沒人敢投,行業不行,也沒人敢投……總之,各種困難。但是如果你願意換種思路,願意以抵押或質押一定資產的形式進行融資,那路子可能會寬廣很多。
如果你是一家高科技企業,知識產權多,那好,現在知識產權也可以質押!光大銀行、貴陽銀行和西安銀行等紛紛推出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企業可以用自己的知識產權作為質押從銀行辦理貸款,例如西安銀行推出了這樣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企業(或其主要股東)以其合法擁有且可轉讓的專利權、注冊商標專用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進行質押而獲得銀行的貸款,質押率最高可以達到知識產權評估價值的45%。
如果你是一家應收賬款較多的企業,你可以使用應收賬款進行質押從而獲得銀行貸款,目前,杭州銀行、西安銀行等銀行都推出了這種創新業務。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通過保險公司或擔保公司提供保證或擔保從銀行獲得保證保險貸款或擔保貸款,還可以通過已有投資機構的背書從銀行獲得投聯貸……總之,這種需要抵押、質押或保證的貸款五花八門,也是目前的主流。
不想抵(質)押?找「信用貸」
當然,如果你不想通過抵押、質押或者擔保這種有包袱的方式獲得資金,你也可以試試信用貸款——無抵押、無質押、無擔保哦!目前,華夏銀行(600015)、交通銀行、興業銀行(601166)、齊魯銀行和杭州銀行等諸多銀行都推出了信用貸款。
例如,華夏銀行推出了以打造「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商」為己任,專為輕資產的高新技術企業推出無需抵押、無需擔保的特色融資產品—信用貸。流動資金貸款單戶授信額度不超過2000萬元,授信期限不超過1年。
大咖缺錢?找「精英貸」
如果你是一家新三板企業的董事長、董秘等高管甚至核心技術人才想借錢買房買車呢?有辦法嗎?當然有,咱們的新三板企業齊魯銀行推出了人性化的精英貸:針對齊魯銀行已做授信的"新三板"掛牌和擬掛牌企業高管的個人消費、經營融資等需求,視具體情況匹配相應的額度。企業高管包括:原始股東、核心員工及一致行動人等。
到底是深入三板企業陣營的銀行啊,知道三板大咖們的實際需求,搞出這么個人性化的產品!
做市沒勁?找「做市誠信貸」
如果你是一家做市轉讓企業,倦於做市的無滋無味,別急,做市也是有好處的,怎麼著?杭州銀行推出了做市誠信貸:主營業務突出、有較好成長性,同時財務狀況清晰、負債率較低的做市掛牌企業,額度一般不超過2000萬元。請注意這是信用貸款哦!是不是爽翻了?
此外,對於做市轉讓企業,信用貸款的額度都會比一般企業高。例如,興業銀行推出的信用貸款,對於已掛牌企業額度是800萬,如果是做市企業則有1000萬額度;再如齊魯銀行的信用貸款,普通企業額度只有300萬,如果是做市企業那就有500萬額度了。你看,做市企業還是會被區別對待吧。
兼並收購缺錢?找「並購貸」
當然,如果你是一家打算兼並收購的企業但是自己卻沒有充足的資金,也不打算發行過多的股份,畢竟發行股權容易稀釋其他人的權益也容易喪失控制權啊。那好,廣發銀行、齊魯銀行等銀行推出了並購貸款。
所謂並購貸款是指為滿足並購方或其子公司在並購交易中用於支付並購交易價款和費用的需要,以並購後企業產生的現金流、並購方綜合收益或其他合法收入為還款來源而發放的貸款。合法收入為還款來源而發放的貸款。
簡直是要上天的節奏啊,這也可以!事實上,去年11月推出的《分層意見稿》就提出要在創新層試點推出並購貸款的政策紅利,你看,這就來了。
除了上面說到的這些產品外,還有很多綜合性和結構性的產品,例如招商銀行推出的「小貸通」業務,該產品涵蓋掛牌貸、股權質押貸、科技成果轉化貸、科技補貼貸、訂單貸、知識產權貸、供應鏈融資和上市貸等全流程業務產品。
再如,廣發銀行推出的結構化融資:廣發銀行為達到調整客戶資本結構、優化客戶負債期限、降低客戶融資成本的目的,通過綜合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股權融資工具、債務融資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它標准化的金融工具和產品,包括但不限於上市融資、股權私募、信託融資、資產證券化、融資租賃、貸款、票據、債券(商業票據)等,設計出的有機、綜合、完整的獨立金融產品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業務。
總之,銀行正在為新三板企業提供著越來越多的產品服務,就看企業會不會玩了。
Ⅲ 小企業叫苦連連,「民企」究竟面臨什麼困難
近期,民營企業的經營問題一直是擺在眼前需要解決的難題,業界普遍認為,企業的經營困難是從2008年這場危機開始。這場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使得依靠對外出口的有關企業經歷了特別大的打擊,而其中民企占據很大一部分比例。正是從這個時間節點開始,民營在人們的心目中開始有往下的趨勢。目前雖然經過了十年的努力發展,全球范圍內依然沒有明確的復甦信號,民企也一直在這個困境中掙扎求生。
如果依照上面的推斷,民企出口的持續不佳是引發民營經濟走弱的一個開始,那麼這種負面沖擊看起來也只是一個暫時的因素。原因在於,出口需求下降時,依託出口為主要手段的企業可以通過向轉移至國內銷售來填補短期內帶來的沖擊,尤其是對單一檔殲旅的個體來說,只要把自己的產品做的足夠好,在市場上占據一定優勢,這個外在的沖擊就不成問題。因此從長期看,好的企業並不會陷入困境。事實上也是如此,一些優秀的民營企業通過開拓國內市場,實現了需求缺口的填補,渡過了難關。
從資金的角度看,由於2008年的影響,使得現金流緊張,而一些銀行為規避風險減少了對民營經濟的貸款,進一步加劇了民企走出困境的難度。所以融資難是民企的普遍問題,也是被眾多專家學者和企業所有者所吐槽的關鍵所在。
尤其是近兩年,小企業更是連連叫苦。由於去杠桿的持續推進,伴隨著銀行斷貸、抽貸、壓貸,債券發行困難、成本高,股市持續大幅調整,2018年以來,民營上市企業股權質押爆倉的風險頻發。據統計,截至2018年8月,債券方面凈融資為負數-510 億元,比去年減少2000 億元;股票IPO和增發共計2962 億元,比去年下降 1604 億元; 18 家民企債券違約,金額523.6 億元,占違約機構22家的80%,民營經濟的未來面臨巨大的挑戰。
據此國家各部委均出台相應政策托底,高層方面在去年11月1日民企座談會上表示將針對中小企業的問題做好服務,從而增強市場信心;11月7日,銀保監會倡導擴大對民營企業放款比例;隨後中央銀行方面宣布增加歷年最多的再貸款和再貼現3000億,並下調支小再貸款利率0.5%,精準出擊解決資金難題。而且國家為了扶持民營企業發展,央行在2018年進行四次定向降准,並且在2019年1月份已經實行了第五次降准,共釋放資金超3萬億元,進一步解決了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隨著上述政策的落實,上市公司方面得到一定好轉,但是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資金的籌集依然面臨很大的不樂觀。一方面,傳統的銀行貸款期限(普遍在 1 年以內)與企業的生產周期不匹配;另一方面受其自身規模小、經營難,財務數據不透明、質押物少所限,銀行凳行的內部風險控制體系較為嚴格,通過此途徑增加放款的空間很小。
此外,伴隨經濟下行、現金流不足,作為中小企業主要渠道的民間融資改拍也受到阻礙,絕大多數的小貸公司處於停工、半停工狀態,進一步加劇了中小民企的資金難題。根據有關的專業測算,2018年12 月份民企的融資額度依然在呈下降趨勢,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狀況,需要更多的細則和各地政府的相互支持來進行呵護。
本月中下旬,監管層方面又再次加大力度,給地方的農村商業銀行下達了指導意見,要求相關地方機構尤其是縣一級的法人,要繼續加強對當地支持和服務力度,並對部分定量的指標考核出台了徵求意見,像新增的存款70%以上要用於當地企業等,以確保落實新增資金的用途。同時,央行也創新了增加債券信用的工具,加大銀行資本補充債券的可流動性和信用度,以為銀行補充更多的彈葯來為實體服務。
Ⅳ 如何解決企業資金緊張問題
可以推動省市融資政策落地、搭建政銀企對接平台。
1、推動省市融資政策落地
積極推進「貴工貸」省級融資政策。加強與市內各銀行的對接力度,協調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開展「貴工貸」的調查授信工作。
協調推動市級金融政策落地生根,2018年執行基準利率(4.35%),進一步降低了融資成本,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負擔,企業融資貴問題得到了緩解。
2、搭建政銀企對接平台
強化政銀企對接,分行業領域指導幫助企業解決融資問題。市工信委聯合市金融辦兩次組織我市軍民融合產業重點企業召開全市軍民融合重點企業政銀企融資對接會,與工商銀行安順分行、郵政儲蓄銀行安順分行等金融機構進行面對面一一對接;
搭建銀企溝通平台,全力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等突出問題。目前,龍飛航空、中航飛機、安吉精鑄等5家軍民融合企業已獲批「創業貸」支持資金0.73億元。
市工信委進一步深入抓好投融資改革工作,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意識,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資金融通服務。
將牽頭組織各縣區、各部門持續做好全市相關企業的摸底排查,進一步夯實基礎工作。同時,加強融資調度,強化銀政企合作,對企業融資新形勢、新情況進行研判,對融資新政策及時進行宣傳推介。持續做好與各縣區溝通協作,加大融資需求企業上報,爭取更多的省級層面政策資源支持。
督促銀行提高企業授信審貸效率,及時協調解決企業融資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困難,力爭讓更多的企業接受審批委員會審議,享受中小企業「創業貸」融資政策支持。
強化溝通協調,千方百計拓寬融資渠道。加強與各部門、金融機構之間的溝通協商,積極謀劃、主動思考,創新性探索開展新型融資產品,分行業分領域採取針對性融資協調措施,共同推進政策落地生效。
Ⅳ 國家如何多措並舉降低民企融資成本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7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1.9個百分點。
在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劇錦文看來,對於中小企業的融資、降稅措施逐步落實,將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提振民間投資保持向好勢頭。
國家多個部門及地方近期密集部署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重點聚焦降低融資成本、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減稅降費等領域。分析人士指出,隨著政策的落實見效,中小企業有望獲得較好的投資發展環境。與此同時,下半年民間投資有望延續向好勢頭。
「國家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政策非常及時,能有效鼓舞中小企業家的投資信心。」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劇錦文說。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最近國務院和各部委連續出台政策是希望把流動性引入困難較大的中小企業來真正發揮政策的支持效應。
他同時強調,除了通過貨幣財政政策來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之外,目前在中小企業集中的傳統領域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是供給側改革的重點行業和領域,應該加快讓更多領域對民間資本開放,激發中小企業的投資熱情。
Ⅵ 央行窗口如何指導銀行投信用債
2018年7月18日,央行窗口指導銀行,將額外給予MLF(中期借貸便利,業內俗稱「麻辣粉」)資金,用於支持貸款投放和信用債投資。業內表示,央行和銀保監會的此次疏導是結構上的精準發力,都是將資金引導到目前融資較難、資金較緊的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
數據顯示,6月新增社會融資11800億,同比大幅少增5918億;1-6月新增社融累計91000億,同比也大幅少增20684億;截至6月底,社融存量同比增長9.8%,較上月底下滑0.5個百分點,再創有該項數據記錄以來最低水平,更是首次低於同期名義GDP增速。
央行還表示,對於信用債投資,AA+及以上評級按1:1比例給予MLF,AA+以下評級按1:2給予MLF,要求必須為產業類,金融債不符合。也就是說,此次窗口指導鼓勵銀行增配較低信用評級信用債。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央行指導銀行增配低評級債券,主要也是源於今年以來債券市場風險增大,信用債違約情況增多,在這種情況下高評級債券和低評級債券的信用利差不斷擴大,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情況,「AAA大家拚命買,AA+以下的大家都不去買」。央行通過窗口指導要求銀行增持低評級債券,有利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通過債券市場進行融資,緩解這些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18日,已有28隻債券出現違約,涉及債券余額289.27億元,對應15家發行主體。從發行主體看,有7隻違約債券發行時的發行主體評級在AA+以上;從債券本身評級看,發行時債券評級在AA+以上的違約債券有3隻。此外,債市流動性不斷下降,今年以來已有超過300隻債券推遲或者取消發行。
「不是說要把整個債市搞上去、把整個流動性提高上去,政策的核心是要把資金更多地引導到實體去,尤其是小的民營企業」。曾剛表示。
九州證券前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此次央行對於信用債投資的支持,並不意味著央行對信用風險進行擔保;換而言之,如果出現違約事件,基本上不存在央行對違約部分進行兌付的可能。「該政策的核心目的,是鼓勵銀行將流動性用於信用債投資,但究竟是否投資,投資多少,信用風險與收益之間如何取捨,取決於各家銀行自己。」
董希淼表示,銀行業應加強對已授信企業的風險排查、跟蹤和提前預警,並提前制定風險處置預案,有效防範信貸違約風險,減少新增不良貸款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