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貝殼貸款服務費一般是多少
貝殼賣房中介費的比例一般都是1%~3%之間,這個比例當中還包括了中介公司的擔保費用,大概占總比例的0.05%左右。
那麼怎樣來計算這個1%~3%呢,其實是根據房子的價值來劃分的,也就是說房子的價值如果越高,它的中介費用比例越低,甚至會低於1%。
例如該房成交價格為500萬,按1%收取則為合理。高於500萬,而低於1000萬的房子收取中介費,比例在0.5~1%之間。
目前通過貝殼的方式交易房子,需要支付中介費用的中介費用,一般是按照房屋成交價格的2.5%來收取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成交一套100萬元的房子,需要支付的中介費用就是25000元。同時成交的房子價格越高,需要支付的中介費用也就越多。
這個平台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中介平台,同時上面的房源信息也是非常多的,現在通過貝殼網成交房子的人也是比較多的,而且這個平台的收費也是比較合理的。
拓展資料:
貝殼找房是貝殼APP手機客戶端軟體平台,為購房者、租房者提供房源信息搜索、瀏覽功能,為業主提供在線委託及在售房源管理功能,讓房產交易更加便捷。
2019年7月17日,《貝殼找房專項股權基金》文件顯示,貝殼找房D輪規模達到12億美元,貝殼找房最新估值超過100億美元平台功能如下:
(1)樓盤字典:鏈家耗時十年打造的「樓盤字典」,將作為貝殼一項重要「基礎設施」而存在。「樓盤字典」的最終目標是要覆蓋中國的300多座城市及其所下轄的2000多個縣城,完成超2億的樓盤資料庫,打造成真正意義全中國的「樓盤字典」。
(2)海量真實+開放:VR看房是目前貝殼找房的最大亮點,通過VR看房升級用戶體驗、節省看房時間的同時,也減少了商家獨立開發的成本。
(3)解決B端和B端的矛盾:小型中介常因房源、客源有限陷入信息孤島。鏈家早已藉助線上和線下管理系統,建立了經紀人合作網路(即ACN網路)。
(4)解決B端和C端的矛盾:網路找房最大的痛點在於「安全感」,貝殼聯合優客逸家、龍湖冠寓、自如、魔方、美麗屋、You+、樂乎、同創、城家、灣流等10家品牌公寓成為首批貝殼租房品質聯盟成員。
(5)四大平台:包括經紀平台、租賃平台、新房平台,以及正著手准備的裝修平台。
❷ 聚焦長租公寓爆雷:為何從資本寵兒陷入資本困局
張曉蘭
繼樂伽「爆雷」之後,悅如公寓、南京君創公司、喔客公寓、國暢公司、杭州德寓科技、國暢公寓等多家長租公寓又被曝拖欠房東租金,資金鏈出現問題。此外,西安9家長租公寓被當地部門重點「提名」。問題在於,為何長租公寓爆雷事件會在近期集中爆發?
現象:
多家長租公寓集中「爆雷」
近期,悅如公寓、南京君創公司、喔客公寓、國暢公司、杭州德寓科技、國暢公寓等多家長租公寓被曝拖欠房東租金,資金鏈出現問題。
不僅如此,10月18日,西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公告稱,西安馬馳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西安左旗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等9家公寓企業存在不及時履行合同義務支付房屋租金;不及時解決租戶提出的合理訴求;以各種理由不退租房押金;部分公司注冊地無正常經營及公司負責人失聯等現象。西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將會同西安市公安局、西安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對以上9家公寓企業實施聯合懲戒。
房東東創始人全靂指出,近期頻頻出現長租公寓爆雷事件,呈現兩大顯著特點,一是從單一城市擴大到多個城市,南京、杭州、西安、鄭州成為事件高發地區;二是主要集中在中小公寓或二房東身上,並沒有一個真正的品牌公寓。
原因:
盲目擴張和運營短板導致資金鏈問題
前兩年,在持續的政策紅利下,長租公寓成各路資本追捧的投資標的。開發商、中介機構、酒店運營商等紛紛搶占市場蛋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排名前三十的房企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已涉足長租公寓。
貝殼找房高級副總裁李文傑指出,2016-2018年,政策紅利不斷釋放,由於行業較低的進入門檻,各類企業集中進軍長租公寓。隨之,2017-2018年,一線城市長租公寓新開門店比率高達35%。
然而,正如巴樂兔聯合創始人高萌所言,很多公寓經營者忽略了行業階段、市場規律和基礎運營體系建設,「一味盲目擴張,使用高杠桿,租金貸變相融資拿房,擴大規模,做大估值,蘊藏了巨大的風險。」
「爆雷表面是資金問題,本質是供給的非理性擴張。」空白研究院楊現領指出,一大批開發商、酒店系、中介公司、創業者進入長租公寓領域,在短期內形成一個「供給突起」,即供給的突然增加,疊加穩中有降的、相對不足的需求,市場形成階段性的供給壓力,隨之,租金、出租率、出租周期等關鍵指標,必然會處於惡化狀態。
楊現領指出,特別是一些機構為了規模擴張,拿房的價格、速度和規模超出自身承受的水平,現金流會出現壓力,並進一步被迫降價出租,回籠資金,「一家機構降價,另一家機構必須跟隨,從而造成『集體踩踏』,這就是過去一年多,行業經歷的典型『負反饋』」。
宅貓找房創始人楊曉松以為,長租公寓其核心競爭力還源於通過標准化,提升服務質量,讓租客安心,「我並不認為通過快速圈地,就能形成長租公寓的壟斷,人心是很難被壟斷的」。
「前期缺乏對市場、產品深入調研而盲目進入,此外,在市場中快速擴張,其目的也是為了在資本市場圈錢,這樣的公司最後倒閉或破產是正常的。在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里,這種畸形的經營方式很難存續。」楊曉松說。
實際上,市場有一個從盲目發展到理性的過程。高萌指出,從火爆階段的資本加持,到資本市場寒冬,業內更加理性,法規也趨於嚴管,市場無法再為盲目沖動、違背規律買單,由此,造成前期「沖得太猛」的長租公寓機構收不住而爆雷。
之所以長租公寓在近期頻頻爆雷,高萌指出,年底到期退租多、招租淡季、業主續租交租、融資難以及各地政府對長租行業加強監管,嚴把租金貸等各種因素疊加,更容易暴露長租公寓由於盲目擴張和運營短板產生的資金鏈問題,從而導致「爆雷」、「跑路」頻發。
生存:
做好穩健經營和規模擴張的平衡
「大部分人認為,把規模跑上來就能拿到融資,暫時性的虧損不在乎,這是非常要命的觀點。」全靂指出了行業一大誤區。
據全靂介紹,目前長租公寓行業,獲得A輪融資的企業並不少,但能獲得B輪融資的,並沒有超過10家,能得到C輪融資的,僅少數幾家。「今後的長租行業,資本總體很謹慎,無論股權投資或者債權融資,只會向頭部和超大規模企業集中。」
除此之外,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目前長租企業發債主要是地產背景的企業,而非地產背景的企業幾乎沒有涉及,即便發行ABS或類REITs產品,也是極少數。
這意味著,在投資謹慎的資本寒冬,一旦沒錢「燒」,盲目擴張的中小長租公寓機構,資金鏈必然會出現問題。
不過,在高萌看來,這些長租機構之所以爆雷,根本問題還在於運營方自身違背了市場規律,「機構化是長租行業的未來,規模和品牌跟估值有關,但並非所有的玩家都必須擁有大規模和高額品牌投入才能賺錢生存。租賃市場很多是中小機構構成,規模不大,但也能做成『小而美』,並長期生存和發展。」
「從行業整體來看,不燒錢的長租機構,依然可以活的很好,重點還是心態,回到經營本身上來。」高萌說。
長租公寓機構要實現健康發展,在李文傑看來,需要做好租賃的穩健經營和規模擴張之間的有效平衡,杜絕短期投機行為,用長遠和發展的眼光看待行業變化,以滿足租客需求、提供品質租賃服務為核心,促進行業在正確的軌道上前進。
此外,李文傑強調,長租公寓企業應聚焦單店盈利。「只有聚焦單店盈利,實現企業自身的盈虧平衡,運營機構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