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科技給銀行業帶來哪些沖擊
1、對商業銀行業務的沖擊。我們從互聯網行業來講,現在相當一部分的互聯網從非金融領域不斷地向金融領域滲透,無論是第三方支付,還是類似於POP這樣的貸款融資,對銀行的傳統存貸業務帶來不同的影響。2、現在相當一部分的客戶都是通過互聯網的電商,或者說是融資來直接較量,既存在著金融脫媒,同時也隔絕著客戶與銀行的聯系。對銀行和客戶的基礎來講形成了一定的影響,或者說一定的沖擊。3、雖然互聯網行業做了很多嘗試,目前還不能從根本上撼動商業銀行的地位,但是在人們的觀念和輿論上還是形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力。這就是輿論和觀念上對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出新要求,這對商業銀行也會帶來一定的沖擊。
B. 金融科技到底會有哪些影響
根據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的定義,FinTech指的是技術進步推動的金融創新,它涵蓋了各種新型業務模式、應用、流程或產品,並對金融市場、機構、金融服務提供商產生重大影響。
1、FinTech對傳統金融服務價值鏈的挑戰
傳統意義上的全能銀行服務鏈條包括客戶關系、零售和商業存貸款以及一系列貨幣、資本批發市場的眾多活動,FinTech對上述各個組成部分都發起了強有力的挑戰。
支付結算主要採取現金、借記卡、信用卡以及電匯方式。FinTech公司則藉由「數字錢包」或「電子錢包」來提供大規模的國內與跨境支付服務,雖僅有少量結算收入,但藉助交易所收集到的全部數據,公司就可向客戶兜售非銀行產品和服務。新型發展模式加上希望規避監管,使得FinTech公司無意涉足常規銀行業。
傳統銀行業以構建客戶關系作為發端,而現在這一歷史特性也正在悄然改變:客戶可通過電子聚合器來比較價格並交換服務,依靠智能投資顧問的數學運算獲取投資建議。隨著客戶越來越願意將其投資決策委託給機器,其資金及貸款也更易於與最優利率相匹配。如果公共政策舉措和新技術能夠結合並創造出普遍適用、持久和可靠的數字憑證,那麼這些流程將會更加順暢。
在零售和商業銀行領域,FinTech公司通過提供新的借貸平台,加劇了市場競爭。在一些G20國家,新型商業模式利用大數據和高級分析為客戶量身定製產品和服務
批發銀行和市場已經從中間交易(即交易商通過語音或電子方式)發展到非中介、完全電子化的交易。數學演算法和多邊交易場所的增長導致了高頻交易的出現。本世紀初期,高頻交易規模尚小,但目前已發展到分別占股權和外匯交易量的75%和40%。
分布式賬本等技術或將促進批發支付和清算基礎設施領域的准確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好地符合監管合規性要求。這些進步可節省數百億美元的成本,並改善金融體系的彈性。
2、FinTech涉及的公共政策考量
在分析金融技術運用及對金融體系的影響程度時,G20當局需要牢記的公共政策考量至少應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必須要解決新產品和服務帶來的諸多行為問題,如客戶適用性、反洗錢和打擊資助恐怖主義等。監管機構要努力確保財務咨詢和服務標准得到遵守,金融體系的完整性得到保護。
第二,具有更大包容度和更多競爭力的雙重特性必須能夠體現出數字身份的價值。在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中,仍有數十億人無法享受到應有的銀行服務,仍有部分國家被隔離在全球金融系統之外。新技術或可提供解決方案,如生物識別和密碼學已被用於驗證客戶身份,從而提高金融服務效率,降低反洗錢和反恐融資盡職調查成本。
第三,必須重視數據保護等基礎性問題。一直以來,金融機構依據完善的法律監管框架,保護並使用其客戶數據;相比而言,社交媒體公司則定期收集卻時常共享客戶的海量信息。未來,FinTech還將從更廣泛的渠道匯總、共享數據,但對於是否應該搭建數據管理的適當框架,人們仍爭論不休。
3、FinTech對金融穩定的影響
FSB通過識別與新型、現行金融機構及金融活動相關的風險,來評估FinTech的發展將如何影響金融體系和市場基礎設施的彈性。陽光之下,並無新事。即使是不同機構的相同行為,只要是危害到金融穩定,監管部門就應該統一處理。不能僅僅因為它是新事物就被區別對待,也不能因為它游離於監管范圍外就意味著必須被納入監管。
目前,為解決支付創新帶來的監管問題,英國行為監管機構已經先行一步,原因在於:一方面FinTech支付服務提供商還沒有推出銀行業務,另一方面這些提供商尚未達到系統性的級別。展望未來,當虛擬貨幣和FinTech提供商加入中央銀行支付系統後,它們或將逐步取代傳統的銀行支付服務和支付系統。這種多樣性有其積極意義,畢竟現行的分層化和高度集中化的系統已經出現了單點故障風險。同時,監管機構需要監測集中度的任何新變化。正是基於這種認知,英國《數字經濟法案》建議將支付系統的定義拓寬至銀行之外,以涵蓋每一家系統性重要機構。
支付結算與客戶關系的變化對金融穩定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雖然FinTech有利於常規銀行業提升競爭力、優化效率和豐富客戶選擇,但客戶界面和支付業務的放開可能也標志著全能銀行業的終結。另外,如果全能銀行零售資金來源不夠穩定、長期客戶關系較弱,那麼其存款波動性和流動性風險可能會增加。客戶關系的淡薄也使得交叉銷售無法深入,最終影響到銀行盈利水平。整個金融體系雖不一定面臨風險,但銀行的審慎標准和處置機制都將需要調整。
融資方式的多樣化還意味著,當零售銀行業無法提供貸款時,P2P等新型融資服務或可取而代之,為消費者和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部分借款人也將越來越依賴這種資金來源。當前,由於承銷標准和貸款人對損失的容忍度均未經過經濟低迷的檢驗,這種融資模式在整個經濟周期中的穩定性仍未可知。受現有規模和業務模式所限,P2P貸款目前並不足以引發重大的系統性風險,但仍需密切關注其承銷標准降低和過度借款增長等問題。此外,在不具備銀行業務模式或者運用資產證券化模型的情況下,P2P究竟能夠發展到何種程度,目前還無法作出判斷。如果形勢發生變化,監管機構需要及時彌補新出現的漏洞。
批發銀行業和市場需要注意的是,智能投資顧問和風險管理演算法可能導致羊群效應下的過度波動或順周期性——尤其當基礎演算法對價格變動高度敏感或與之高度相關時。演算法交易者業已成為眾多主要市場的流動性重要來源,它們更傾向於在市場平穩期頻繁交易,由此可能導致人們會認為當市場最需要流動性的時候,這些資金將迅速離場。
在批發支付、結算和清算基礎設施方面,分布式賬戶等FinTech創新不管是已被採用或仍被作為替代品,都需要滿足最高標準的彈性、可靠性、隱私性和可拓展性要求。對所有金融機構而言,FinTech的出現大大改變了運營和網路風險。監管機構需要警惕新的單點故障風險,如銀行是否過度依賴網上銀行或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的公用主機。近年來,隨著金融機構信息化水平的持續推進,網路對金融體系的威脅也在增加。FinTech設想未來在更廣泛的各方間共享數據,加上交易速度與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數據保護和系統完整性等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
C. 融資為什麼會對股票的漲跌有影響
因為融資融券有明顯的活躍交易的作用,以及完善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融資回交易者是市場上最答活躍的、最能發掘市場機會的部分,對市場合理定價、對信息的快速反應將起促進作用。
融資融券又稱證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資者向具有深圳證券交易所會員資格的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借入資金買入本所上市證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證券並賣出的行為。包括券商對投資者的融資、融券和金融機構對券商的融資、融券。
股價是買賣雙方博弈的結果,融資實際是借證券公司的錢買入股票,融券實際是向證券公司借股票賣出。按照常規的說法,融資融券有價格發現的功能,實際是讓買賣的市場行為更徹底。
從另一方面看,對於某隻股票,一般來講,如果融資余額高體現看多的力量較大,融券余額(或餘量)高體現看空的力量較大。
D. 金融科技對銀行的影響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不管是互聯網金融公司還是金融科技企業,他們這種利用互聯網和科技手段高度融入金融業務的企業形態已經對現有的傳統金融行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雖然各家銀行都在積極探索互聯網以及新技術在金融業務領域的突破和應用,但在新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面前,依然倍感壓力,銀行業轉型的路上危機四伏。
而在此之前,銀行業面臨許多懸而未決的難題。比如,在如何掘金大數據方面依然面臨窘境,整體解決方案缺失,商業化的路線不明晰;人工智慧相關的智投顧問的發展空間尚不明確?一度火熱的VR概念為何不能在金融科技領域被廣泛應用?哪些科技應用值得金融科技去追捧?為什麼科技一直在飛速發展,而銀行業卻一直處於飢渴狀態?怎樣領會金融科技的核心含義?
我們一直認為,科技成果應用於金融行業的本源應該是解決金融服務業務中的發展問題。那麼問題來了,金融科技到底要解決一個什麼樣的核心問題呢?維基網路對金融科技的釋義甚是好:金融科技,一種運用高科技來促使金融服務更加富有效率的商業模式。
從維基網路的釋義中,我們可以看到,金融科技要強調的不單單是技術應用,而是要形成一種商業模式。但它究竟如何形成模式?這種模式之中又有著哪些道理和講究呢?這就需要行業的專家和學者們更進一步的探討和交流。
在對比了中美互聯網金融與fintech的發展環境與內部機理,並與銀行同業交流了面對金融科技脫媒壓力而主動創新轉型的做法和經驗之後,中國銀行網路金融部副總經理董俊峰在專欄上撰文表示,「金融科技與銀行不是顛覆的關系,而是互為補充。」如何在互補的基礎上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助推銀行業轉型是一個更為深刻的內容。
金融科技驅動銀行轉型
金融科技的發展不僅給銀行業帶來機遇和挑戰,也給金融科技公司帶來機遇和挑戰,機遇在於,他們的金融科技產品的特點將有機會在銀行業得以施展,實現金融與科技的互補。而挑戰在於,他們需要更加主動地接近金融市場,探查市場需求,以便更有效地支持銀行業在科技應用上的難題。因此,論壇也會有相關的科技企業就相關問題進行剖析和討論。
金融科技,在銀行業不應該僅僅是一個概念,而是一種武器,一種商業模式,解決金融與科技應用矛盾,解決銀行業戰略轉型的重要驅動力。新概念消滅舊概念只是表象,改變自己,做一個更完美的金融服務者才是銀行業真正應該關注的落腳點。
E. 金融科技對金融行業有什麼影響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真實太有水平了,以題主說的金融科技為例,現有的金融科技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金融科技之移動支付:移動支付可以說是近幾年發展迅猛的技術之一,將原來的購買商品以現金結算的方式發展至刷手機、掃描二維碼的非現金支付方式(刷卡交易權當過度階段),不知你有沒有感覺到,跑銀行取錢的次數少了,身上不帶錢也敢下館子的次數多了?對銀行來說,現金投放量減少了,櫃面取錢的業務壓力少了……
金融科技之清算系統:近幾年隨著央行不斷拓展支付渠道、暢通匯路,先後建立了大小額支付系統、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電子商業匯票系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網聯清算平台等,將在途資金縮短至實時到賬。快捷的支付服務,有效的提高了銀行的服務水平和資金的利用效率。
金融科技之大數據:現在幾乎所有的銀行業務都離不開計算機,不同企業,不同客戶的任何一筆貸款、一次交易、一筆轉賬都在銀行有據可查,銀行通過這些大數據進行分析,評估企業行業屬於朝陽產業還是夕陽行業,使貸款投資降低風險,更有準確性,省去了銀行的貸前調查、貸中管理等管理;評估客戶的經濟能力、消費習慣,採用對應的策略,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信用卡的後期管理就採用了這樣的模式,根據上市銀行2017年年報,信用卡不良率均成下降趨勢。
金融科技之遠程開戶、金融科技之生物識別等。這些本來都想說說,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可這樣這個問答就太長了,估計也沒人看,先到這里吧。
金融科技的發展只會使銀行的服務更貼心、資金利用率更高更精準!
F. 金融科技的發展會影響哪些行業
根據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的定義,FinTech指的是技術進步推動的金融創新,它涵蓋了各種新型業務模式、應用、流程或產品,並對金融市場、機構、金融服務提供商產生重大影響。
FinTech對傳統金融服務價值鏈的挑戰
傳統意義上的全能銀行服務鏈條包括客戶關系、零售和商業存貸款以及一系列貨幣、資本批發市場的眾多活動,FinTech對上述各個組成部分都發起了強有力的挑戰。
支付結算主要採取現金、借記卡、信用卡以及電匯方式。FinTech公司則藉由「數字錢包」或「電子錢包」來提供大規模的國內與跨境支付服務,雖僅有少量結算收入,但藉助交易所收集到的全部數據,公司就可向客戶兜售非銀行產品和服務。新型發展模式加上希望規避監管,使得FinTech公司無意涉足常規銀行業。
傳統銀行業以構建客戶關系作為發端,而現在這一歷史特性也正在悄然改變:客戶可通過電子聚合器來比較價格並交換服務,依靠智能投資顧問的數學運算獲取投資建議。隨著客戶越來越願意將其投資決策委託給機器,其資金及貸款也更易於與最優利率相匹配。如果公共政策舉措和新技術能夠結合並創造出普遍適用、持久和可靠的數字憑證,那麼這些流程將會更加順暢。
在零售和商業銀行領域,FinTech公司通過提供新的借貸平台,加劇了市場競爭。在一些G20國家,新型商業模式利用大數據和高級分析為客戶量身定製產品和服務。近年來,P2P貸款發展勢頭非常迅猛。有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美國、英國及歐盟地區的P2P貸款額分別達到5580億元、400億美元、45億英鎊及10億歐元。其他平台則根據來自應付賬款管理軟體中的客戶數據,向企業提供發票應收賬款抵押融資。一些更加激進的創新正在新興經濟體嶄露頭角,中國的電子商務平台使用計算程序來分析交易、搜索數據、開展信用評級,如2015年創立的螞蟻金融至今已有1.9億用戶,發放了4000億元的小額貸款,違約率卻低於2%。
批發銀行和市場已經從中間交易(即交易商通過語音或電子方式)發展到非中介、完全電子化的交易。數學演算法和多邊交易場所的增長導致了高頻交易的出現。本世紀初期,高頻交易規模尚小,但目前已發展到分別占股權和外匯交易量的75%和40%。
分布式賬本等技術或將促進批發支付和清算基礎設施領域的准確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好地符合監管合規性要求。這些進步可節省數百億美元的成本,並改善金融體系的彈性。
FinTech涉及的公共政策考量
在分析金融技術運用及對金融體系的影響程度時,G20當局需要牢記的公共政策考量至少應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必須要解決新產品和服務帶來的諸多行為問題,如客戶適用性、反洗錢和打擊資助恐怖主義等。監管機構要努力確保財務咨詢和服務標准得到遵守,金融體系的完整性得到保護。
第二,具有更大包容度和更多競爭力的雙重特性必須能夠體現出數字身份的價值。在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中,仍有數十億人無法享受到應有的銀行服務,仍有部分國家被隔離在全球金融系統之外。新技術或可提供解決方案,如生物識別和密碼學已被用於驗證客戶身份,從而提高金融服務效率,降低反洗錢和反恐融資盡職調查成本。2010年以來,印度政府已經發行了超過8億個這樣的數字身份,幫助至少五分之四的國民以此獲得政府和金融部門的服務。但在把握機會的同時,也要關注公民隱私權以及存儲和處理大量數據的成本壓力。當然,是否且如何保證收益超過成本,最終還是應該由政府和公民來決定。
第三,必須重視數據保護等基礎性問題。一直以來,金融機構依據完善的法律監管框架,保護並使用其客戶數據;相比而言,社交媒體公司則定期收集卻時常共享客戶的海量信息。未來,FinTech還將從更廣泛的渠道匯總、共享數據,但對於是否應該搭建數據管理的適當框架,人們仍爭論不休。
FinTech對金融穩定的影響
FSB通過識別與新型、現行金融機構及金融活動相關的風險,來評估FinTech的發展將如何影響金融體系和市場基礎設施的彈性。陽光之下,並無新事。即使是不同機構的相同行為,只要是危害到金融穩定,監管部門就應該統一處理。不能僅僅因為它是新事物就被區別對待,也不能因為它游離於監管范圍外就意味著必須被納入監管。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哪些FinTech業務本質上是被改頭換面的傳統銀行業務,應該如何監管?技術進步如何影響被監管機構(特別是系統性機構)的安全性和穩健性,對這些機構應採取什麼樣的監管措施?技術發展如何改變潛在的宏觀經濟和宏觀金融動態、對系統性重要市場有何干擾?網路和操作風險的總體水平對金融體系的影響幾何?哪些FinTech活動是系統性的,如何制定更嚴格的操作風險監管標准與之匹配?
目前,為解決支付創新帶來的監管問題,英國行為監管機構已經先行一步,原因在於:一方面FinTech支付服務提供商還沒有推出銀行業務,另一方面這些提供商尚未達到系統性的級別。展望未來,當虛擬貨幣和FinTech提供商加入中央銀行支付系統後,它們或將逐步取代傳統的銀行支付服務和支付系統。這種多樣性有其積極意義,畢竟現行的分層化和高度集中化的系統已經出現了單點故障風險。同時,監管機構需要監測集中度的任何新變化。正是基於這種認知,英國《數字經濟法案》建議將支付系統的定義拓寬至銀行之外,以涵蓋每一家系統性重要機構。
支付結算與客戶關系的變化對金融穩定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雖然FinTech有利於常規銀行業提升競爭力、優化效率和豐富客戶選擇,但客戶界面和支付業務的放開可能也標志著全能銀行業的終結。另外,如果全能銀行零售資金來源不夠穩定、長期客戶關系較弱,那麼其存款波動性和流動性風險可能會增加。客戶關系的淡薄也使得交叉銷售無法深入,最終影響到銀行盈利水平。整個金融體系雖不一定面臨風險,但銀行的審慎標准和處置機制都將需要調整。
融資方式的多樣化還意味著,當零售銀行業無法提供貸款時,P2P等新型融資服務或可取而代之,為消費者和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部分借款人也將越來越依賴這種資金來源。當前,由於承銷標准和貸款人對損失的容忍度均未經過經濟低迷的檢驗,這種融資模式在整個經濟周期中的穩定性仍未可知。受現有規模和業務模式所限,P2P貸款目前並不足以引發重大的系統性風險,但仍需密切關注其承銷標准降低和過度借款增長等問題。此外,在不具備銀行業務模式或者運用資產證券化模型的情況下,P2P究竟能夠發展到何種程度,目前還無法作出判斷。如果形勢發生變化,監管機構需要及時彌補新出現的漏洞。
批發銀行業和市場需要注意的是,智能投資顧問和風險管理演算法可能導致羊群效應下的過度波動或順周期性——尤其當基礎演算法對價格變動高度敏感或與之高度相關時。演算法交易者業已成為眾多主要市場的流動性重要來源,它們更傾向於在市場平穩期頻繁交易,由此可能導致人們會認為當市場最需要流動性的時候,這些資金將迅速離場。
在批發支付、結算和清算基礎設施方面,分布式賬戶等FinTech創新不管是已被採用或仍被作為替代品,都需要滿足最高標準的彈性、可靠性、隱私性和可拓展性要求。對所有金融機構而言,FinTech的出現大大改變了運營和網路風險。監管機構需要警惕新的單點故障風險,如銀行是否過度依賴網上銀行或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的公用主機。近年來,隨著金融機構信息化水平的持續推進,網路對金融體系的威脅也在增加。FinTech設想未來在更廣泛的各方間共享數據,加上交易速度與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數據保護和系統完整性等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
G. 股權融資對原來所持有的股份有沒有影響
如果是轉讓融資,那出讓人的股權就是受影響了,如果是增發融資,那股份沒影響,持股比例會被稀釋
H. 金融科技股上市帶來什麼影響
臨
近年末,金融科技公司接連IPO引發市場熱議。眾安在線在9月28日登陸港交所主板後,股價連漲3天市值突破千億港幣,成為港交所金融科技第一股。而上周
在紐交所敲鍾的趣店,當天股價也相較發行價上漲了22%,市值接近100億美元。用投行人士的話說,就是「市場都搶瘋了」。
針對這波金融科技企業上市潮,意見領袖「秦巴武少」在老虎證券社區中發帖分析稱:「趣店的上市是個開始,好行情會延續一段時間。後續一大波新金融機構的上市,帶給市場的正向情緒將不是一點半點。」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受到追捧的互聯網券商老虎證券也是全球金融科技的代表公司之一。2015年8月,其推出自主研發的交易軟體Tiger
Trade,上線後用戶量井噴,當月交易額便突破6億人民幣。2016年其全年交易額超過1200億人民幣,目前是華人地區最大美股券商。根據公開資料,
老虎證券剛剛獲得美國互聯網券商巨頭Interactive Brokers (NASDAQ:IBKR) 的戰略投資。
蝴蝶效應大。
I. 金融科技發展對影子銀行監管產生了什麼影響
金融科技發展對影子銀行監管查成了這種的話,可以是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如果只要是正規的營銷策略,應該沒有多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