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政府對養老地產的扶持政策有哪些
養老地產的項目國家方面扶持一般是撥地,其次是資金,政策扶持的力度還是很大的。如果是做養老地產,可以找社村通養老,我之前了解過,它們現在也有在做的政府養老項目吧。
『貳』 如何解決中國房地產融資面臨的困境
如今地產融資越來越難,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使用互聯網不動產投資平台,不僅增強了資源流動性和金融互動性,還使投融資走進一個新階段,這或許能讓房地產融資擺脫困境,中房樂投就是專業的互聯網不動產投資平台。
『叄』 養老地產和保險資金結合的時候應當注意什麼問題有什麼合作方式
合水易規劃設計院根據多年來的實踐經驗認為,養老地產主要是由保險資金和房地產開發商這兩種投資商在負責開發,養老地產的前景非常看好。養老地產這個產品特徵不像住宅地產投資周期短、利潤那麼高,相對來講養老地產是一個長線投資、長期回報產品。目前,住宅地產的波動性非常大,從這個角度來講,養老地產的穩定性就比較好,而且由於養老地產具有社會功能性,政府不太可能去打壓這個產業。從投資商的角度來講,把短線、中線、長線產品配置好,優化投資組合和增強收益的穩定性都是非常有用的。我個人認為,2010年之後的幾年,養老地產都將是開發熱點。
此外您還可以參考:
《山合水易談新興養老養生地產》
《未來旅遊養老地產發展前景見好》
《銀發經濟與養老地產》
參考資料: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
『肆』 如何應對房地產企業的融資與現金流策略
2008年,中國企業如何度過現金流的冬天?一、拓寬融資渠道,加強全面預算,八步驟「緊」銀根「活」資產。國家從緊的貨幣政策在經歷了幾次存款准備金率調高後,效應開始出現。商業銀行紛紛調整放貸政策,收縮中小型企業的放貸規模,實行滾動放貸策略。金融融資對於很多中小型企業而言,變得越來越困難。另外,雪上加霜的是,與往年同期相比,很多企業因為原材料漲價積壓了資金,下遊客戶資金緊張導致應收賬款攀升,企業資金周轉速度降低,現金流告急,采購支付吃緊,生產組織難以保證正常的交貨合同,企業運營舉步維艱。因此,筆者認為,在國家從緊的貨幣政策下,當前,企業必須進一步「開源緊流」。一是管好勞動力成本,減少現金投資,拓寬融資渠道,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關系;二是企業必須密切關注庫存的賬齡、庫存結構,盤活資產,降低非必要資金支出;三是調整擴張步伐,加強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控制非計劃的資金投入計劃,公司應投資那些付現款的項目,而非低投資回報的現金儲存;四是調整信用管理政策,盡可能延長采購支付時間,縮短應收賬款應收期,規避貨幣從緊帶來的支付緊縮效應;五是企業必須加強銷售回款管理,調整銷售業務內部激勵政策;六是全面關注現金流周轉情況,檢查核准現金流預期中的假設和數據,確保信息准確,規避銷售人員誇大可能完成的銷售目標,管好預期現金流;七是集中銀行交易,對一個大公司來說,把300多個賬單需求合計到一組或多組賬戶,並進行合理搭配,如此可降低現金透支,同時投資一個以現金流安全、流動性為目標的現金管理賬戶;八是置換或者剝離部分不良資產,將資產通過股權轉讓或者拍賣的方式轉變為資本,通過風險融資或者其他融資手段,稀釋部分股權。二、五步驟優化客戶結構,調整銷售策略,鞭打「信用拖延」。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模式轉型必然會以犧牲一些中小企業為代價,只有符合轉型要求的企業才能順利度過拐點,進入健康、快速的發展通道。因此,企業主必須仔細關註上下游合作夥伴,優化客戶結構,調整銷售策略。筆者認為,優化客戶結構一是要盤點現有客戶,淘汰支付能力差、信用不良的合作夥伴;二是調整貨款結算政策,盡可能現款結算,給予現款結算一定的返利政策;三是革新渠道,加大資金結算快、流通快的渠道投入和政策傾斜;四是增加高利潤產品的渠道利潤空間,更好地管理供應商,逐步收縮低技術含量產品的銷售佔比,淘汰粗放式運營管理的下遊客戶;五是盡可能延長上遊客戶結算信用期,確保毛利高,回款好,渠道成本低,流通快。三、六步驟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改善「企業DNA」。當企業運營的人工成本、費用成本、製造成本都在快速增長的時候,企業必須緊密關注自身的運營效率,優化管理流程,精簡崗位編制,降低溝通成本,加快市場響應。筆者認為提高運營效率,企業必須在六個方面下工夫:一是優化管理流程,尤其是以市場為導向的銷售管理流程,梳理流程瓶頸,改變不合理環節,做到內部運作高效順暢,外部市場反應靈敏,相應速度快;二是調整組織結構,按照核心職能和關鍵流程考慮部門設置,壓縮部門編制,降低人工成本,充分藉助信息化推進組織結構扁平化變革;三是導入績效管理,有效地將企業目標分解到部門和員工頭上,抓住成本的牛鼻子,嚴格進行KPI考核,提高每人的工作績效;四是建立知識管理系統,不斷總結員工的崗位操作經驗和成功的管理經驗,並復制到工作中間去;五是推進企業內部的信息化建設,通過無紙公、電子化公,加快運營效率,提高市場響應速度;六是全方位控製成本,包括通過比價采購、集中采購、戰略采購,減少採購中間環節等方式來降低采購成本;通過庫存管理加強,減少不必要的庫存,充分利用好邊角料,減少生產現場的半成品等來降低庫存;通過精細化管理,壓縮營業費用,降低不必要的營銷費用支出等等。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真正打造新的核心競爭力,形成富有競爭力的「DNA」。總之,當前形勢下,企業只有密切關注現金流,降低營業費用和管理費用,嚴格控制生產製造成本,加強品牌建設,全面改善自身管理,提高運營效率,才能應對經濟轉型帶來的諸多挑戰,接受市場的考驗,形成企業新的核心競爭力,取得更大的突破和發展。(作者為聯縱智達咨詢集團副總裁)
『伍』 如何破解養老地產發展痛點
01 養老產業政策特點
利好政策出台密度大,關鍵問題尚未完全破解
2013年以來,養老產業扶持政策頻出,解決實操問題的政策措施尚待進一步落實。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中央和地方陸續出台多項養老產業扶持政策,據中國指數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僅中央及各部委出台的養老產業扶持政策就多達40餘項,涉及土地、資金、人才、醫養、保險等多方面。雖然利好政策頻出,但實際操作中制約養老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尚未完全破解,政策體系尚需進一步完善。(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02 土地
養老產業專屬用地缺失
■ 用地性質:頂層設計有待突破,需「養老產業」專屬用地分類
養老用地規范性質為「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屬「醫衛慈善用地」。近幾年來我國就養老設施用地多次發文,其中最具代表意義的為2014年國土部出台的《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首次界定了養老服務設施的用地范圍和用地性質,將養老用地明確規范為「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屬於土地用途分類中的「醫衛慈善用地」,其他用地中只能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用房,並分攤相應的土地面積。(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雖然國土資源部及部分省市明確提出養老服務設施用地要納入供應計劃、單列用地指標,但目前出台的土地分類相關法規中,仍未制定「養老產業」的專屬用地分類。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福建等部分省市出台相應政策,並在供地計劃中單列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標,推出相應土地。以北京為例:從首次單獨列項,到混合配建供地模式,可謂超前發展,是近幾年地方對養老用地政策最具推動性和代表意義的城市。(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 供地來源:加大盤活存量用地,減少增量用地
2016年國土部發布的《關於下達〈2016年全國土地利用計劃〉的通知》中明確逐步減少新增建設佔用耕地,加大盤活存量用地和補充耕地。(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目前,直接將存量用地轉為養老用地有四類渠道,如上圖所示,一類是目前應用最多的,其最主要的障礙是改造技術和改造成本過高;二類的關鍵問題在於商品房開發用地取得成本較高,轉為養老用地後重新核定地價及土地差價部分的處理尚未有明確規定;三類如何處理改變土地用途及相應土地差價問題方面尚未有明確規定;四類由於取得成本低、土地供應量大,未來養老地產企業可適當考慮。(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 供地方式:以劃撥、租賃、協議或公開出讓為主
養老設施用地供地方式與機構性質密不可分。根據2014年國土部《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國有建設用地,對於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可以採取劃撥方式供地;對於營利性養老機構,以租賃方式為主,可以協議或者公開出讓。集體建設用地,可用於集體經濟組織為其內部成員興辦非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而民間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與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亦可以依法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結合地方養老用地的供地方式和企業拿地案例來看,現有的養老用地供地方式優劣勢各有不同:
劃撥方式是各類供地中成本最低、條件最嚴的。此類用地多被政府部門取得,真正的社會服務機構很難獲取,大大的限制了資本的進入。(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租賃方式是國土部重點鼓勵的供地方式。租賃方式雖大幅降低建設成本,但政策對於供地的租期、租金、支付方式等實際問題仍未明確,有待進一步完善。(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出讓方式是當前民辦營利性養老機構獲取土地的主要方式。雖然增加了項目建設成本,但也使住宅或商業用地獲得土地抵押貸款、產權銷售成為可能。從上表中能明顯看出,受2014年國土部出台《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影響,2014年以來出讓的養老設施用地逐漸增多。(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03 資金
地少價高,重養老,回報周期長等因素致企業壓力大
■ 前期土地開發、適老化設計、養老服務運營均需重金投入
前期土地開發:養老地產供地量少且地價高,導致土地開發成本成為企業重金投入領域。外加養老產業專屬用地類別缺失,導致租地做養老存在缺少抵押物等問題,住宅、商業性質用地做養老土地成本非常高。(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項目建設及配套:養老地產由重「地產」轉向重「服務」,服務設施的投入成本在整個項目中所佔比重逐漸加大,而且床位設施的高額成本與政府現有補貼仍存較大差距。(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後期運營:養老設施維護、服務運營相比普通地產資金投入更高。尤其是商業運營,非營利性養老機構雖獲得相關補貼及稅費優惠,但其必須按照民政部規定的低額收費標准執行;營利性養老機構雖收費不受限制,但其享受的補貼少。(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 政府補貼僅為補充,企業需尋多元化融資渠道
多項政策措施為養老產業發展營造良好金融政策環境。繼2013年國務院對養老服務業的金融政策做出重要指引之後,2015年,多項政策引導更為明確,2016年《關於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加強多層次、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加快保險產品創新等。但從目前落實情況來看,仍需在養老金融政策細則或相關法律和政策方面予以配套支持。(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政府補貼:機構性質和地方經濟發達程度影響補貼方式。政策扶持方面,當前已有多種補貼方式。但機構性質不同和地方經濟發達程度不同,補貼方式差別較大。公辦和民辦非養老機構補貼更多,經濟發達地區補貼力度更大。(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銀行貸款:銀行產品和條件限制,民辦養老機構貸款受限多、難度大。雖然2016年國家出台《開發性金融支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意見》,支持國家開發銀行推出針對養老項目的低息貸款,但目前民辦養老機構仍很難獲得低息貸款,政策落地仍需推進。從地方層面,能夠獲取銀行貸款的主體有三個特點:
專業債券:政策紅利助推債券市場快速發展。2015年專門制定《養老產業專項債券發行指引》,在企業債券分類管理、企業債券預審權下放、鼓勵企業債券融資方式創新等方面均存在政策利好,企業債券市場發展迅猛。於企業而言,未來發行養老產業專項債券將是一個解決資金壓力的良好渠道。
上市資金:推動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企業上市融資將有效解決民辦養老融資難問題。2016年,《關於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推動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企業上市融資。在政策指引下,通過上市籌集項目發展資金或通過被收購獲取上市企業資金支持,目前都是可選之路,但這兩種渠道,對於企業的門檻限制仍然較高。
產業基金:中央、地方、金融機構等積極投入,為投資者精準布局養老產業提供機會。中央層面,2015年,發改委已成立唯一一家針對大健康產業的國有基金,通過申請,能最快和最大額度的進行融資。地方層面,2015年8月,湖南成立全國首隻省級政府引導型健康養老產業投資基金——湖南健康養老產業投資基金。金融機構層面,2016年《關於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之後,中歐養老產業基金隨即發行,聚焦於養老產業鏈中的上市公司。
信託投資基金(REITs):國外養老產業資本市場的生力軍,國內正在起步。2016年,《關於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鼓勵信託公司利用信託制度優勢,積極開發各類附帶養老保障的信託產品。2015年6月,萬達聯手快錢公司發起「穩賺1號」和萬科聯手鵬華基金發起國內公募REITs,使得國內公募基金的投資標的范圍拓寬至房地產。2016年,誠和敬為解決東壩單店養老機構的融資問題,也與信託公司及銀行共同研發消費信託產品。(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PPP模式:政府關系、盈利難是該模式存在的主要風險。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賦予地方政府適度舉債融資許可權。隨後,各部委相繼出台配套政策法規文件,並推出試點項目,PPP模式全面升溫並被引入社會建設與治理的各個領域。第一批PPP項目中,有38個養老服務類項目在列,總投資超200億。PPP模式運用政府及企業各方資金,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養老產業巨大的資金缺口。但民辦養老機構投資如何把握與政府的關系,如何解決盈利難問題,都是PPP模式的風險所在。(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綜上所述,於政策而言,讓養老地產企業真正享受到政策紅利的細化政策有待落實,且政策若能突破區域、經濟等因素限制,縮小執行標准差別,將助於企業對於商業模式的復制。於企業而言,政府補貼僅能緩解部分資金壓力,不能從根本解決資金問題,通過多渠道的融資方式獲得所需資金更為重要,養老機構需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04 趨勢與展望
頂層設計待完善,地方政策先行值得期待
中央政策法規頂層設計尚待完善。
土地方面,制定「養老產業」的專屬用地分類,解除醫衛慈善用地無法貸款抵押等融資限制,地方應逐步將養老設施用地納入供地計劃;可以針對開發商配套公益性養護設施的項目,提供一定的劃撥用地。政策優惠方面,解除對民辦養老機構營利屬性的限制,使營利性養老機構享受更多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政策支持,解決企業融資難等問題,增強社會資本參與養老企業的信心和積極性。(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地方政策先行值得期待。
從2016年6月京津冀三地民政部簽署《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2016-2020年)》和2016年北京即將出台的《促進養老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來看,分別將政策核心落腳於破除異地醫養結合障礙和解決土地問題。由此可以看出,一些困擾養老產業發展的政策正在嘗試落地,助力企業進入養老產業發展。地方政策先行,一方面對於國內其他區域和城市起到示範和推動作用;另一方面,養老地產企業可以重點布局政策優先推行的地區。(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民辦營利性企業與資本結合,民辦非營利性企業向營利性企業轉型或成趨勢。
原內容來自中國指數研究院
版權歸原作者,僅供交流分享
『陸』 養老地產的發展模式是怎樣的
隨著中國老齡化人口的快速增長,養老地產、醫療、服務甚至金融業都有望得到政策支持,從而開啟新的經濟增長窗口。8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將從建設、服務、模式創新等多個方面加強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分析人士指出,隨著政策的出台,「養老地產」逐漸成為房地產市場上繼自住型住宅之外的「隱性剛性需求」。各大房企及險資紛紛試水,但具體的商業開發模式仍處於探索階段。
養老市場規模可觀國務院著手布局
作為民生熱點,養老產業成為國家「十二五」重點發展扶植的產業。隨著養老社區、養老機構、度假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等需求多元化,龐大而多樣化的養老市場誕生。據了解,目前全國有80家地產商進入養老地產領域,公開信息披露的養老地產項目達百餘個。
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85億,占總人口13.7%,中國已經步入老齡社會;預計到2015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增加到2.21億,老年人口比重將增加到16%。另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調查顯示,我國城市42.8%的老年人擁有儲蓄存款,預計到2030年,老年人的退休金總額將超7萬億元。
與此同時,「銀發經濟」也在逐漸升溫,目前我國養老服務市場消費需求在3萬億元以上,2050年左右將達到5萬億元,一個潛力極大的新興產業正在形成。
8月1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要加強養老服務能力建設。新建城區和新建居住(小)區要按標准同步建設養老服務設施,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小)區也要通過多種方式完善相關設施。重點發展居家養老,同時,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專業化養老機構,鼓勵境外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提出,推動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角」,到2020年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覆蓋城鄉的多樣化養老服務體系。同時,要切實加強農村養老服務。推動醫養融合發展,探索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新模式,促進養老服務與醫療、家政服務、保險(放心保)、教育、健身、旅遊等領域互動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國務院提出的多項措施,將加快養老產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促進養老機構甚至養老地產、養老醫療、養老旅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鼓勵境外資本的進入,可以充分吸收國外養老服務業的先進管理手段和服務理念,促進相關產業服務水平的提高。
目前各地政府對於養老問題愈發重視,部分省市已出台養老設施專項規劃,規范行業發展,並從土地、財稅等政策上予以支持。北京市出台的養老設施專項規劃要求,加強土地、稅收、融資政策和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對發展養老服務機構的支持力度。在新城規劃中,要求整合社區資源,建設更多適合老年人養老的場所。
開發商進軍養老地產盈利模式需創新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各路資本也都躍躍欲試。目前,社會資本參與養老產業已有所發展,其中以養老社區開發運營為主的養老地產最為集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機構進軍養老地產。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萬科、保利、首創、綠城、龍湖、復星、遠洋地產等開發商在養老地產上爭奪市場份額,同時越來越多外資機構也前來試水我國養老地產領域。
「養老服務和傳統的物業服務不一樣。」老年人住進來以後不僅需要身體上的照顧,還包括心理上的照顧,還有信仰和追求方面。一直以來,不管是住宅地產還是商業地產,銷售之後的物業運營都是開發商的短板。而養老地產跟醫療有關,其服務水平要求更高更專業。觀察人士指出,養老地產如果不能從後期服務上體現出獨特之處,那麼跟普通的機構養老沒有區別,雷同化的服務勢必會讓養老地產難養老。經營模式之困呼籲全產業鏈再造事實上,養老產業既不是簡單的房地產開發,也不是純粹的醫療保健,而是整合投資、開發、建設、運營、醫療、保險、服務等各個層面資源的系統工程。如何整合卻讓眾涉足者們頭疼。
『柒』 中國的房地產公司對養老產業有投資意向的有哪些
中國的房地產公司對養老行業投資一般是養老地產居多,還有投資公司也看好。
不過這些也不是絕對的,有些房地產公司和投資公司也投資專門的養老服務機構!
中國敬老院網提醒您僅供參考。
『捌』 房地產企業融資策略淺析
房地產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產業,其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中國人民銀行121號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的頒布實施,在為房地產投資過熱現象降溫的同時,也使資金密集型房地產業產生了「釜底抽薪」的危機感和焦慮感。國家信貸新政策下,房地產業如何沖破融資困境,保持穩定健康發展?本文就這一話題談一點粗淺看法。
一、房地產企業融資現狀
(一)融資規模持續增長
近幾年來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來源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房地產業每年的資金來源總量不斷上漲,2001~2005年短短4年裡,全國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總量上漲了1.8倍(參見表1-1)。
(二)銀行信貸是房地產融資的主要渠道
僅以上表2001年數據為例。2001年房地產業資金來源總計7696億元,其中:國內貸款1692億元,佔21.99%;自籌資金2184億元,佔28.38%;其他資金來源3671億元,佔47.69%。可見,銀行貸款、自籌資金、其他資金總計占總資金來源的98%左右,呈三足鼎立的態勢,看起來比較合理。但是經過仔細分析可以發現,自籌資金中只有55%左右為自有資金,30%~40%為企業從銀行獲得的流動資金貸款,其餘為各種施工企業墊款或材料商墊款;其他資金來源中,80%以上為個人購房者交付的各種定金及預收款。這樣總計起來,有60%~70%資金直接或間接來自銀行信貸的支持(部分企業甚至達到70%~80%)。
(三)股票融資債券融資在房地產金融中所佔比例小
2002年以前國家對房地產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控製得非常嚴格,截至2005年末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只有80家,僅佔全部上市公司總量的2%,佔全部房地產企業總量的0.16%。依據表1-1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債券融資在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來源中的比例一直很低,且2002年以來呈現快速下滑的趨勢,平均只佔0.001%左右。
(四)房地產資金信託活躍
2002年底投向房地產業的信託財產共計24.08億元,佔全部信託財產總額的2.82%,比年初增加12.61億元,增幅109.93%。尤其是在2003年6月央行出台121號文件後,全國許多房地產開發商都把目光投向了房地產信託業務。2004年我國房地產信託業繼續以較高速度增長,直到2005年9月中國銀監會頒發212號文件——《關於加強信託投資公司部分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以下簡稱212號文),對信託融資進行嚴格限制,給我國剛剛有所起色的房地產信託業又上了一道「緊箍咒」。
二、房地產企業融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融資渠道過於單一
從上面對表1-1的分析中可以得知,我國房地產企業開發資金來源中有60%~70%直接或間接來自銀行,只有少數企業的自有資金能達到目前35%的銀行貸款要求,相當部分開發企業的自有資金不足10%。這種高負債的財務結構,加劇了房地產企業的財務風險,不利於整個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
(二)銀行體系所承擔的風險與收益不對稱
作為自負盈虧的企業,銀行對外投資講求的是風險與收益的對等性。而我國目前銀行業從房地產業獲得的僅僅是固定的利息收益,承擔的卻是整個房地產業高負債的財務結構所導致的行業風險,風險和收益處於極度的不對等狀態,再加上各種違規貸款的存在,整個房地產金融面臨巨大風險,不利於銀行體系的穩定。
(三)缺乏多層次房地產金融體系
就房地產體系而言,目前我國仍沒有形成多層次的豐富的房地產金融體系,專業房地產抵押貸款機構、投資機構、擔保機構和保障機構缺位嚴重;缺乏規模化、多元化的房地產金融產品體系;缺乏獨立有效的房地產金融市場中介服務體系;缺乏房地產金融二級市場等等。
(四)房地產金融市場的監管和調控機制尚不完善
目前,我國房地產金融市場的法規建設相對於房地產市場發展而言是滯後的,除《商業銀行法》中有關銀行設立資金運用規定外,還沒有專門的房地產金融監管框架,房地產金融業務的有關規范也有待於制訂。
(五)房地產企業融資瓶頸亟待突破
為防範整個金融體系出現系統性風險,央行於2003年6月頒布實施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對房地產開發鏈條中的開發貸款、土地儲備貸款、個人住房貸款、流動資金貸款、施工企業墊資、自有資金比例等各個環節進行了嚴格規定,使房地產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資金瓶頸,房地產信貸新政下如何融資成為關系企業生死存亡的必須盡快解決好的關鍵問題。
三、房地產企業融資策略分析
(一)發展多元化直接融資
銀行貸款融資是典型的間接融資,具有短期性特徵,到期還本付息的財務風險也較大。因此應大力拓展多元化直接融資渠道,除適度放寬股票融資政策限制和培育完善房地產債券市場以外,還可以發展市場化直接融資,建立多層次的房地產金融體系。
1.大力培育房地產信託融資方式
房地產信託是信託金融工具在房地產業中的應用。目前我國房地產信託基本上參照銀行貸款的有關條款執行,很大程度上是銀行貸款的變種,但信託公司在委託貸款方面的監控、管理、經營能力和經驗可能不如銀行,因而很難起到有效的風險分散和風險管理作用。此外,我國目前真正意義上的信託投資機構並不多,且絕大多數在房地產信託融資方面並無良好建樹。因此,一方面應建立和培養一批真正意義上的房地產信託投資機構,另一方面應在加強對房地產信託監管的同時,通過完善房地產金融市場,規范和發展信託融資方式,使之成為房地產業融資的一條主要通道。
2.培育地產金融二級市場,推動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就是將金融機構發放的住房抵押貸款轉化為抵押貸款證券(主要以抵押貸款作為擔保的債券),並通過二級市場進行交易,轉賣給市場投資者,以達到融通資金和把抵押貸款風險分散給市場眾多投資者的目的。二級市場(個人房貸市場)的運作不僅使得一級市場(開發貸款市場)有了穩定的資金來源,而且極大地增強了住房抵押貸款的安全性和流動性,有效實現了風險分散和風險管理的目標,同時也為證券市場提供了一種具有較高信譽的中長期投資工具。在美國,經過聯邦金融中介機構擔保過的房地產抵押貸款證券化金融產品,具有類似於政府債券的信譽。而且由於二級市場產品相對於政府債券具有更高的收益率,受到保險、養老基金等中長期投資者的歡迎。目前,我國的房貸證券化試點已進入方案設計階段,各地宜根據國家相關政策,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積極推動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進程。
3.建立多層次房地產金融體系
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幹預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多層次房地產金融體系,以促進我國房地產金融業發展,加速銀行資金周轉,降低銀行金融風險。
4.建立和完善相應法律制度配套措施
規范各種融資行為並加強監督管理,以防止在降低銀行風險的同時產生新的隱患,引發新的金融風險。如對房地產證券化給予明確的法律依據;加快修訂《企業債券管理條例》,盡快出台《產業投資基金法》等等。
(二)進一步完善間接融資
我國是一個間接融資占絕對比重的國家,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銀行間接融資仍然是房地產企業融資的最主要渠道。因此,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銀行間接融資渠道,更好地為房地產企業提供服務。
1.推進間接融資形式多樣化
目前雖然各大銀行在個人按揭貸款方面創新不斷,但在房地產企業融資方式上缺乏創新。建議銀行業針對房地產企業的特點和現狀,提供一些有特色的信貸服務,如建立一種將中外銀行、擔保機構有效結合,為企業提供貸款的融資方式,具體可採取的模式,如:中資銀行+外資銀行;中資銀行+信用擔保機構;中資銀行+信用擔保機構+擔保企業;中資銀行+擔保企業甲+擔保企業乙,等等,為企業提供各種擔保和抵押貸款。
2.創新變直接融資為間接融資的方式
直接融資雖然形式多樣,但對於大多數房地產企業來說真正能用上的方式卻不多,相反,從銀行獲得貸款支持這種最為普通的間接融資方式是多數開發企業比較容易接受和實現的融資方式。建議更多的開發企業積極嘗試探索將直接融資轉化為間接融資的新融資途徑。
(三)探索建立組合式融資模式
組合式融資就是將各種融資方式在房地產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下進行有效合理的組合,使其不但能夠滿足房地產企業發展,又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例如,在成立初期採取自有資金+吸收股權投資的組合融資策略,吸收新的投資者進入,成立項目合資公司,實行利潤分成,進行原始資本積累;在成長期採取銀行信貸+商業信用或吸收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的組合融資策略;在成熟期採取信託融資+國外投資基金合作;在衰退期適當收縮投資規模或吸收實力雄厚的開發企業或投資機構的加盟。
轉自山東畜牧網電子期刊 > 2007年第9期 作者:於曉東 等 200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