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發改委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發改委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發布時間:2021-03-14 20:25:38

A. 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貨幣政策有哪些空間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穩增長和促轉型的雙重任務,這就意味著要開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活力,以實現『穩中有轉』的經濟發展目標。然而,長期以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這也是中央近期再度聚焦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李建軍表示。
今年以來,貸款利率和企業債券利率有所下行,整體融資成本較上年末穩中略降,但部分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不易、成本較高的結構性問題較為突出。央行8月1日發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以專欄的形式對社會融資成本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也為下一步如何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提供了參考。
報告認為,融資難、融資貴的成因非常復雜,既有宏觀經濟因素又有微觀運行問題,既有實體經濟因素又有金融問題,其中債務率較高及風險溢價上升是重要原因,這又與股本融資不足、部分主體存在財務軟約束、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較大等體制機制性因素有關。報告還指出,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標本兼治。
從今年上半年貨幣政策執行情況看,對於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問題,貨幣政策可謂精準發力。上半年先後兩次定向降准,多次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擴大對「三農」和小微企業信貸投放。
李建軍分析說:「6月末M2同比增速已超出二季度GDP名義增速達5.7個百分點,流動性總體充裕,同時,社會融資規模也超預期增長,從資金供給角度看,其實市場並不缺錢。在融資總量總體穩定的情況下,融資難、融資貴更多是結構上的問題。」他指出,這既與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宏觀發展階段有關,也有微觀主體自身、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原因。
當前,緩解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必須多管齊下。而具體到貨幣政策,其還有哪些空間?「央行本次發布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認為,當前融資成本居高不下是結構性問題,而貨幣是總量政策,並不適合解決結構性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對於緩解融資成本問題沒有空間。」來自華安證券的宏觀分析師表示。
采訪中,專家對記者表示,對於貨幣政策來說,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持適當的貨幣信貸和流動性的供應。要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貨幣市場流動性相對寬松。
「為避免企業融資成本上升過快,控制貸款利率上升,促進票據融資和債券發行的成本降低,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應繼續適度加大公開市場資金投放力度,並繼續靈活使用再貸款、再貼現、SLO和SLF、定向央票等定向調節工具,加強對重點金融機構有針對性的調節,在保持市場流動性充裕的條件下,促使市場利率水平平穩運行並小幅下降。」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近日撰文表示。
其次,貨幣政策應在總量調控的基礎上,繼續發揮好「定向」政策和信貸指導等結構性政策的作用,把最有效、最緊缺的資源真正用到最有經濟效益、最能支持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一些基礎設施項目和企業中。
就此,李建軍建議,首先,要進一步落實好今年以來兩次定向降準的措施,不斷完善後評估機制,從約束和激勵兩方面著手,加強對政策效果的監測和跟蹤。同時,下大力氣盤活社會資金的存量,做到「盤活存量、優化增量」,進一步改善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
其次,從中長期看,要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通過改革建立市場化的利率形成機制,疏通利率傳導機制,激活市場配置資源的能量,將資金同實體經濟有效對接,從根本上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此外,在貨幣政策中長期著力的同時,還應從金融體系的整體架構上著眼考量,發展多種形式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機構來增加資金有效供給,增進市場公平競爭。通過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改善企業融資環境,疏通融資渠道。
相關鏈接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完善金融支持、多措並舉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進行了部署,包括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抑制金融機構籌資成本不合理上升,縮短企業融資鏈條,清理整頓不合理收費,優化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管理,積極穩妥發展面向小微企業和「三農」的特色中小金融機構,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完善商業銀行考核評價體系,大力發展支持小微企業獲得信貸服務的保險產品以及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等十方面舉措。
此後,銀監會和證監會相繼出台通知和措施,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央行也在7月31日的公開市場操作中,重啟14天正回購取代28天品種,且中標利率降低10個基點,進一步明確釋放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信號。從8月1日起,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免收小微企業融資服務費、常年財務顧問費等費用,加大了服務收費減免優惠力度。

B. 從公司法角度談如何振興實體經濟

振興我國實體經濟需採取以下八大舉措。
第一,切實保護產權,培育企業家精神,穩定企業家的市場信心和預期。
切實保護產權,特別是保護企業家財產權,保護企業家,使他們發揮出聰明才幹,帶領企業更好發展,對擴大民間資本投資、提升實體經濟發展後勁意義重大。為此,應在全社會培育和形成愛護企業家、尊重企業家的良好社會氛圍,從法律上充分肯定企業家的貢獻,保護產權,重視法制,建立健全正面褒揚、超額激勵成功企業家的長效機制,助力實體經濟再創輝煌、再攀高峰。特別是,要積極引導企業家提升創新發展能力,聚焦於技術研發,加快產品和服務的升級換代,提供新供給、改善供給質量和結構。
第二,提高實體經濟資本回報率,從根本上解決資金的「脫實向虛」問題。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然而,近些年我國卻出現了部分資金「脫實向虛」的問題,嚴重干擾了實體企業的健康發展、扭曲了資源配置、加劇了產業空心化風險、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乃至拖累經濟發展。
資本為什麼會脫實向虛?根本原因在於實體經濟的投資回報率太低。隨著我國進入新常態階段,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自由化改革不斷深化,實際融資成本逐漸上升或維持高位的同時,實體經濟資本回報率逐步下行。資料顯示,2015年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利潤率已經降至5.59%,低於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與實體經濟步入疲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金融業的平均凈利潤達到30%,房地產業利潤也很豐厚。利潤率差異如此之懸殊,其結果必然是:一方面,企業不願意投資和經營實業,更願意投資和經營金融與房地產業;另一方面,金融業甚至房地產業也願意把大量的資金配置到收益率更高的信託、證券、保險等虛擬部門,而對實體投資意願不強,由此就陷入「實體經濟不實(實體經濟的產業部門生產率低下),虛擬經濟太虛(金融脫離實體經濟,泡沫化成分高)」的惡性循環。
因此,無論是從根本上化解我國金融風險角度考慮,還是著眼於大力振興實體經濟、避免產業「空心化」趨勢,都必須加快供給側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在中長期內努力提升實體經濟資本回報率,使其重新攀升到資金成本以上,以持續穩健的經濟增長來從本質上降低金融風險、化解各個領域的潛在金融風險。
具體而言,提升實體經濟資本回報率的改革措施包括:盡快出台振興實體經濟的長期戰略規劃,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投資回報率,促進投資增加,防止資本過度流向虛擬經濟,造成實體經濟空心化;繼續簡政放權,提升政府效率,消除行政壟斷,打破各種玻璃門、彈簧門,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民間資本釋放更多的事業基金領域的投資機會,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使市場真正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負負擔,逐步降低企業承擔的各種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編制可靠的社會保障安全網;理順中央和地方財政體制關系,重構激勵相容、監督有力的財政體制。
第三,降低實體經濟發展成本,激發企業活力,保持企業競爭優勢,增強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
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既是短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提高資本回報率的關鍵所在,更是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實現我國經濟提質增效、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建設強大社會主義國家的必然要求。作為國家層面的長期戰略性舉措,降成本不應局限於簡單意義上的減少成本,而應更加註重從根本上建立科學合理的成本形成機制,促進企業在合理成本負擔的下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成本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是改革不到位、創新不足,因此降成本的實質就是改革與創新。只有走改革與創新之路,才能逐步建立健全我國實體經濟企業成本降低的長效機制。
為此,從成本構成的角度看,應通過改革與創新的辦法,降低企業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包括進一步加大清費減稅力度,積極採取有效措施降低宏觀稅負;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推動金融「脫虛入實」,從根本上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降低企業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以及由高房價帶來的土地租賃成本、用能成本、物流成本,以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第四,深入推進實體經濟結構調整,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核心加快產業優化升級,重點推動製造業結構優化、產業升級。
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是提升產業勞動生產率,只有提升產業勞動生產率,才能加快產業升級並帶動經濟高質量增長。為此,一方面,在穩定並適當提升現代服務業比重的同時,高度重視提升其勞動生產率,以更好地滿足消費升級和服務業全球化競爭要求,為我國產業升級提供動力和空間。
另一方面,製造業的技術創新和勞動生產率提升是我國實體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環節。技術創新需要更多體制激勵、市場激勵,而不是政府直接干預。政府發揮作用的領域在於完善制度和加強監管。因此,在技術創新上政府應加強激勵性制度設計,建立更為嚴格的管制標准,推動企業技術設備升級,淘汰落後產能,再通過減稅、上市等市場方式激勵「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
對於製造業而言,結構優化是製造業科學發展的主線,製造業產業升級是提升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大力振興實體經濟的主要途徑。為此,要通過化解產能過剩與創新驅動兩端發力,實現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不斷優化產業組織結構,促進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優化製造業發展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未雨綢繆,堅決防止低水平、高水平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現象的發生。
第五,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助力實體經濟邁向中高端。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我國製造業的規模不斷擴大,但是製造業整體競爭力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的水平也較低,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製約著我國製造業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是今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未來各國打造產業競爭新優勢,搶占未來制高點的根本途徑。
當今世界,國際產業格局面臨重大調整,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圍繞搶占製造業發展制高點的競爭愈演愈烈;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和供給結構優化需求迫切,工業領域信息安全形勢日益嚴峻,這些大的背景為未來兩化融合發展迎來了新空間,對兩化融合發展提出新需求,也給兩化融合發展帶來新支撐。同時,兩化融合的深度推進,也為製造業的創新與發展創造了契機,製造業需要抓住機會對自身發展模式進行改進和創新。
未來振興實體經濟,特別是振興製造業,要以提高製造業創新能力、基礎能力和競爭能力為目的,以兩化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瞄準技術前沿,把握產業變革方向,圍繞重點領域,優化政策組合,促進製造業朝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發展,重塑製造業競爭新優勢,實現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性跨越。
要堅持把智能製造作為製造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在智能製造主攻方向和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進而引領帶動製造業整體水平的提升和結構優化;通過培育新動能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的「雙引擎」,推動製造業兩化深度融合,實現製造業結構優化;實施「互聯網+ 製造業」,促進生產發展方式創新;增強載體平台對兩化融合發展的支撐力;激發企業主體活力提升兩化融合水平;強化行政力度完善兩化融合的體制機制。
第六,積極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服務業有效供給,釋放服務業改革紅利。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服務業還存在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不足、服務質量不高和企業競爭力不強等問題,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面臨巨大困難和制約因素。未來服務業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關乎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質量,關乎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因此,要高度重視服務業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以問題為導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著力點,著力解決服務業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加快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以提高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加服務業有效供給為目的,在以下幾個方面著重發力:深化服務領域改革,著力打破制約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打破服務業領域行業壟斷和行政壁壘,適度放鬆部分服務業領域行業管制,營造法治化經商環境,優化服務業發展的制度環境;順應產業融合、分工深化細化和消費升級變化的要求,從突破關鍵環節、提升價值鏈、供應鏈入手,通過與工業互動、體制創新和服務創新,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實現服務業創新發展;擴大對外開放與合作,提升服務業開放水平;進一步完善服務業發展的財稅、金融和土地等政策體系,優化服務業政策供給,增強服務業發展動力,促進服務業快速發展;協調服務業與第二產業的共生關系,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
第七,對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進行頂層設計,充分發揮人才在振興實體經濟中的引領作用。
建設製造業和服務業強國,與歐美發達國家搶占未來實體經濟發展的制高點,關鍵與核心是培養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專業化人才隊伍。當前,我國實體經濟發展所需的人才隊伍建設中,還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薄弱環節,例如,製造業和服務業人才的結構性過剩與短缺並存,人才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企業在人才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實體經濟一線員工特別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整體偏低、上升通道不暢,等等。
為此,要以未來實體經濟發展的需求和問題為導向,對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進行頂層設計,不斷提高人才隊伍素質,為實現實體經濟強國的戰略目標提供人才保障。要全方位構建多層次、多類型人才培育體系,全領域進行人才供給改革,全過程推進教育教學創新,全形度加強人才激勵機制建設。建立鼓勵科研工作的長效機制,完善激勵創造性勞動的制度,使各類創新型、創造型人才能夠獲得與其付出相匹配的收入。大幅度提高創造性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完善科研人員的薪酬制度。
第八,加大財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為實體經濟振興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政策支持是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要保證。未來應根據實體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具體特點和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完善相應的優惠政策,加強產業政策與財稅、金融、投資、貿易、土地、環保政策的協調性、實用性,特別是增強財政與貨幣政策工具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靶向性功能作用。
政府要適當減少對實體經濟的各類資源徵收,這主要表現為對相關稅收、強制性的「五險一金」及其他各類行政性收費的減少或免除,以增強實體經濟發展中的內源融資能力。與此同時,在堅持對實體經濟施行「輕徭薄賦」的積極財政政策的同時,在金融政策方面,要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實體經濟的資源注入,以解決實體經濟發展的外源融資問題。

C. 央行"定向降准"對實體經濟影響有多大


加之此前國務院《關於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管理的通知》下調了部分基礎設施項目的最低資本金比例,寬松的融資環境和積極的宏觀政策具有廣泛的影響,客觀上將推動基建發力,並惠及上下游領域。
當然,基建發展仍需遵循《政府投資條例》和黨中央相關會議強調的「適度發展」思路,地方政府應依據實際情況落地與自身財力、經濟發展「節奏」相匹配的項目。2018年12月中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的「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以及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都是重要抓手。




2020開年降准,意義不僅僅在於釋放資金,更在於通過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以激發市場微觀活力,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對於基建等實體經濟而言,順勢而為,發力托底經濟也是大勢所趨。

D. 靠什麼把低成本資金引入實體經濟

在當前的金融體制下,低成本融資能否進入實體經濟還相當不確定,需要靠制度安排來保證。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前提,是中央政府對「實體經濟」做出嚴格界定,建立起化解弱勢行業及企業融資困難保障機制,制定嚴格區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法律制度。
確保經濟有質量的增長,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是一條重要途徑。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離不開幾個基本條件。比如界定清楚什麼是實體經濟,比如金融體系運作必須有效,比如不同融資工具之間必須具有替代效應,採取市場化方式而不是政府主導等等。若沒有這些基本條件,融資成本降得再低,這些資金是否會進入實體經濟仍是相當不確定的。沒有這些基本條件,低成本融資不僅無法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反而會吹大資產價格泡沫。
既然企業融資成本高低更多的是來自市場因素,那政府現在最要緊的就該是推進金融體系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建立特殊的優惠政策來保證弱勢行業或企業能解決其金融約束的問題,而不是以行政干預的方式來推低利率。由於金融市場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如果過度強調降低融資成本,容易讓高風險企業及項目把其風險轉移到銀行體系。金融體系或銀行體系潛在風險增加,不僅不利於實體經濟發展還會造成虛擬經濟的繁榮,而虛擬經濟繁榮將成為實體經濟發展的重大障礙。

E. 有沒有高手能把LPR、公開市場操作和基準利率的關系講下

隨著LPR新規的重磅發布,以及央行降准降息的持續動作,逆周期調節力度不斷在加強,兩端利息隨之降低,金融市場流動性釋放,企業融資成本也大幅降低。


LPR利率和市場利率掛鉤之後,市場利率的變化會快速靈敏地反映到貸款市場利率的變化。對於中小企業來講,初步解決了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企業獲取資金的成本降低了,企業的經營狀況就會好轉,就不會有太多的人失業,從而維持了社會穩定;促進消費,拉動經濟。資產端利率的降低,必然帶來負債端利率同步降低。

這樣銀行存款利率就比以前會低很多,於是很多人選擇把錢拿出來或消費或投資,從而拉動了經濟的上行。有利於我國當前經濟走出低迷狀態。對於有住房貸款的人們,Lpr利率新規無疑是一大利好。Lpr新規規定,存量房貸可以選擇把過去的浮動利率轉換為LPR利率。由於利率長期走低是必然趨勢,意味著有住房貸款的人們未來的貸款利息會降低很多。

F. 如何振興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是強國之本,富民之基。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著力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要作用。今年的省兩會上,如何全面振興實體經濟也成為了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之一。在昨天召開的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范柏乃委員代表社科界發言,就有效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提出相關建議。此前,郭吉豐委員代表民建省委會建議:改造提升傳統動能,著力振興實體經濟。
有效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

制度性交易成本過高、用工成本上升過快、稅費負擔過重、融資成本過高,范柏乃委員說,實體經濟運行主要面臨這四個方面的成本制約。統計數據顯示,我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2012年以來一直維持在86元左右的高位,2016年1~10月為85.85元,同期企業利潤率僅為5.71%。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年均增速約為利潤增速的兩倍。

為此,社科界建議,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加速向服務型政府轉變,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解決造成實體經濟企業成本過高的體制機制問題。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尤其是規范審批權。加快推進涉企審批中介市場化改革,打通政府職能轉變「最後一公里」,減少實體企業不必要的時間成本和財務消耗。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繼續打造「審批事項最少、審批速度最快、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省份。

降低用工成本方面,對「五險一金」內容進行全面分析,重新界定各險(金)種的內容,按照同類歸並的原則進行合理的精簡歸並,如將生育保險並入基金結存金額富餘的醫療保險。在精簡歸並險(金)種的基礎上,對個險(金)種的繳交費率進行重新測算,在滿足使用的前提下,適當降低繳交比例,切實減輕企業用工成本。經政府認定的困難企業允許緩繳醫療、失業、工傷、生育和養老保險繳費,緩繳的社會保險費免收滯納金,緩繳期滿後,企業再足額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適度降低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繳費比例。政府對繳納社會保險費、轉崗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三個方面進行補貼,如對認定的困難企業且裁員率低於4%的,按照上年應繳失業保險費總額50%的比例予以補貼。

通過落實減稅輕費政策,減輕稅費負擔。建立統一的惠企政策咨詢渠道,建立「惠企事項統一收件窗口」,讓企業「少跑路、快發展」,政府職能部門「多辦事、辦好事」。繼續規范涉企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收費。

「促進民間資本交易市場發展,是從根本上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戰略選擇,是有效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戰略選擇。」社科界認為,要研製「推進浙江省民間資本交易市場建設的若干政策」,建立民間資本服務平台,拓寬融資渠道。出台條例規范民間資本交易市場的舉辦、經營和管理活動,維護市場交易秩序,保障各方合法權益。加快民間資本交易市場的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信用氛圍。

此外,編制實體經濟運行成本指數,建立動態監測機制,為減負降成本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學的依據。

修復改造傳統產業發展動能

積極修復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將成為我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要和務實之舉。」民建省委會的建議提到了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快修復提升傳統產業新的增長動能,發揮其對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的孕育催生作用,支撐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建議中同樣提到了,通過改革舉措切實為企業減負,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業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推動企業降本增效。並提出,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激勵引導作用,建立健全高端人才集聚和作用發揮的激勵機制,激發企業家投資實業發展實體經濟的信心和決心。

民建省委會認為,傳統產業量大面廣,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必須突出行業重點領域精準施策。重點改造提升產業基礎好、市場空間大、集群特色明顯、品牌影響力強、改造升級見效快的產業。分行業制定改造提升規劃或實施方案,配套出台政策措施。開展重點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示範區創建工作,為全省提供經驗、樣板。

同時,要發揮製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企業研究院、區域公共創新平台等創新載體對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驅動作用,加強產學研合作和軍民融合發展。加強傳統產業與信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等新動能的融合發展,特別是要促進其與信息化有效融合,實現互聯網和傳統產業雙重滲透、雙重影響、雙重融合。大力推進傳統產業製造模式智能化轉型。在企業和產品層面重點推進工業設計信息化、裝備產品智能化、生產過程自動化、營銷模式網路化、全面管理信息化「五化並進」式改造升級。並進一步強化增量引進存量提升,進一步加強質量管理品牌經營,形成核心競爭力。

G. 降准和降息是什麼意思

一、降準的意思:降準是央行擴張性貨幣政策之一。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影響銀行可貸資金數量從而增大信貸規模,提高貨幣供應量,釋放流動性,刺激經濟增長。

下調准備金只是對沖硬著陸風險,對股市而言可拿來炒作,政策力度如超出市場預期,表現最好的是銀行股;但對未來的經濟形勢而言,貨幣政策並非萬能葯。

二、降息的意思:降息是指銀行利用利率調整,來改變現金流動。當銀行降息時,把資金存入銀行的收益減少,所以降息會導致資金從銀行流出,存款變為投資或消費,結果是資金流動性增加。

一般來說,降息會給股票市場帶來更多的資金,因此有利於股價上漲。降息會刺激房地產業發展。降息會推動企業貸款擴大再生產,鼓勵消費者貸款購買大件商品,使經濟逐漸變熱。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

(7)發改委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擴展閱讀:

一、降準的優點:

1、中央銀行擁有主動權,受外界影響小,較好的體現央行的政策意圖。

2、對貨幣供應量產生迅速、有力、廣泛的影響。

3、作用於所有的銀行和存款型金融機構,時間、程度上公平一致。

二、降準的缺點:

1、政策效果過於猛烈且缺乏彈性,受銀行體系的銀行超額准備金的影響大,不能經常使用。

2、增加銀行經營的不穩定性,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可逆性。

三、降息的影響:

1、績優股、實值股、低市盈率股、高送派股。降息有利於進一步凸現績優股、實值股的魅力。尤其是一大批市盈率低於三十倍的績優股、實值股,其分紅派現,較之於銀行存款的稅後利息,凸顯優勢。

尤其是績優股、實值股中送股、轉增股的股票,較之於銀行存款的稅後利息,其魅力以倍數計算。投資人可以參照已經公布的年報,選擇業績優異、市盈率低、分紅派現多、尤其是送股轉增股多的「白馬股」,理性投資。

2、房地產股、保險股等「息口敏感股」上述股票和板塊,屬於香港稱呼中的「息口敏感股」。尤其是對於房地產股來說,利率下調,有利於減輕人們分期付款購買房地產的負擔,有利於調動人們買房的需要,有利於降低房地產開發商的負擔。

保險業同樣得到「降息」以及「降息預期」的推動。但是,存款利率下調幅度小於貸款利率,對於銀行而言,有利有弊,縮小銀行存貸款利率的差額對於銀行的贏利增加了壓力;同時增加了銀行吸儲的難度。

但是,增加放貸,以及經濟的復甦和發展,帶動銀行業務量的攀升,有利於銀行增盈。總體看,對於銀行股來說,長線仍有利好作用、短線則看資金是否追捧。

3、國債、企業債券銀行利率的下調,不僅僅凸顯了股票的投資價值,對於年利率百分之二點九五或以上、沒有利得稅的國債來說,其投資價值同樣凸顯。較之於稅後實為百分之一點五八四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來說,利率高出百分之一點三六六。

尤其是,存款利率僅僅降低百分之零點二五,還有降息預期。有利於國債、企業債券的慢牛行情。從「庄股」思維的角度看,2007年的熊市,造成眾多機構紛紛投資國債,可以說,國債已經有「庄」進駐。按同樣理由,企業債券也有受到挖掘的可能。

4、擴大內需概念股。從降低「兩息」來看,松動宏觀經濟政策,已經不是一個議題,而是正在實行中的事情。其著眼點,是克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從廣義看,鋼材、水泥、建材、電力等「擴大內需概念股」,同樣有機會成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受益者。長遠看,有受到挖掘的可能性,上述股票一旦在盤面上得到增量資金介入的情況來印證,則應是把握機遇之時。

5、降息使國際貨幣體系穩定受到負面影響。美元持續貶值不可避免地導致其在世界貨幣體系中的地位下降,從而增加油價和金價大幅上漲中的不確定性。

代表「國際貨幣制度、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及由習慣和歷史沿革形成的約定俗成的國際貨幣秩序的總和」的國際貨幣體系包括儲備資產安全、匯率制度穩定和收支調節有效三個層次,美元貶值以及油價和金價的波動高企惡化這三層內涵,並給國際貨幣體系穩定帶來負面影響。

由於黃金和美元同時發揮著價值儲藏的職能,所以美元貶值使黃金的替代避險作用更為明顯;而由於石油標價貨幣大多為美元,所以美元貶值也會給油價上漲形成支撐。金價波動受到美元貶值較大影響,而油價波動在顯示出較強自主性的同時也與美元幣值較為相關。

因此,美元的貶值與金價和油價的高位波動一起增強國際貨幣體系中長期的不確定性,並給國際投機性資本的大幅流動創造條件。

6、降息對美國實體經濟產生滯後的擴張性影響。降息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刺激作用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利率降低減少投資成本、增強投資需求,投資擴張彌補消費萎靡帶來的增長動力不足。

二是利率降低減輕住房抵押貸款人的還貸壓力,抑制房市違約率的不斷上升,進而防止「次級債風波」的持續惡化;三是利率降低進一步緩解信貸緊縮狀況,減弱生產活動和企業擴張的融資困難;四是利率降低支撐美元匯率貶值,刺激出口增長;五是利率降低增強市場預期,抑制經濟活動在信心缺乏下的萎縮。

受政策時滯影響,這種刺激作用的大小在短期、中期和長期(短期為1年之內,中期為2到3年內,長期為4到5年內)有所不同。短期看,寬松貨幣政策的擴張效應會逐漸顯現。在降息初期實質效應較為有限,金融市場的走強主要源於降息帶來的信心恢復。

從第二個季度開始,GDP增長受消費萎靡的抑制影響有所緩和。中期看,降息能使美國經濟避免陷入衰退。長期看,降息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非常有限,價格機制的調整使降息效應基本體現在流動性增加和通脹壓力加大上。

總體看,美聯儲降息在短期和中期給美國經濟增長提供助力,「次級債風波」帶來「大蕭條」式美國經濟危機的可能性較小。

閱讀全文

與發改委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居民中長期貸款包括哪些 瀏覽:485
中海達融資融券 瀏覽:988
外匯入金私人賬戶怎麼追回 瀏覽:185
女性貸款秒批口子 瀏覽:989
汽車4s店融資經理職責 瀏覽:752
傭金是否計入采購成本 瀏覽:950
603318派思股份重組 瀏覽:604
融資月報表 瀏覽:845
工行的理財產品休息日可以買嗎 瀏覽:571
中信集團領導下的行業 瀏覽:801
客戶融資模式案例 瀏覽:573
蘇黎世外匯市場特點 瀏覽:144
圖c股票 瀏覽:799
上海廢銅交易價格最新 瀏覽:313
如何在中國外匯公眾號上提問 瀏覽:602
平安銀行價格走勢圖 瀏覽:364
趙老哥股票吧 瀏覽:226
政府投融資平台企業所得稅管理 瀏覽:325
聚財寶貨幣基金理財 瀏覽:542
金融食品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瀏覽: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