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napchat怎麼看別人發布的東西啊我靠 好復雜
內容如下:你要和那人成為好友,然後要對方給你發送圖片,然後對方會指定你能觀看此圖片的時限,時限一到這張圖片將自動銷毀,如果在這之前你想在手機上截圖,不過請再三考慮,因為snapchat自帶截圖監視功能,會自動將你的截圖行為報告給發圖人。
2. Snapchat注冊成功的朋友有嗎
關於Snapchat在這輪8000萬美元的融資後估值已經超過Instagram的話題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本文更多是希望能從一個產品經理的角度分析這個App,和App背後的理念。 1,產品定位 人們總喜歡從更偶然的角度去解釋事情,比如Facebook在創建時不過是一個不善交際的技術小子對於校園的一個惡作劇,再比如Twitter創建時創始人甚至考慮過放棄140字的限制。事實上,這些人雖然不一定想到過成功來得如此之快,但他們確實對於這種模式帶來的效應有很深入的判斷。 Snapchat這個名字已經很清楚的說明了這個App是一種交流方式、而不是Instagram那種分享圖片的東西。來自斯坦福的兩位大學生確實看到了在Instagram和WhatsApp之間有其他通過照片來傳遞感情,增進交流的方式,並且打造了一款有賣點,有態度的產品。 事實上互聯網人群中最在意隱私和最不在意隱私的都是年輕人,有時候你希望你的一張照片被所有朋友都看到,有時候你又恨不得殺了那個偷拍你照片傳給其他朋友的傢伙。顯然Snapchat把握住了這個用戶群體。 2,產品文化 Snapchat發明了一個聽起來有點酷的概念叫「閱後即焚」,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主意之後對於用戶群體的所思所想的揣摩和把握。國外的產品創新能力就強在這里,能把用戶的感覺和喜歡抽象出來,再推出相應的簡單而貼切的功能。「閱後即焚」最棒的感覺是減輕了用戶使用的心理負擔,這不是什麼嚴肅的分享,也不用在乎誰給我一個贊,這就是給朋友們開的一個小玩笑,和一下鄧肯再在總決賽打丟了最後一球怒捶地板的舉動一樣,沒人會當真的。Why So Serious? Snapchat的Logo和產品的文化一樣,就是讓你感覺輕松自在和朋友交流,惡搞,而這正是美國年輕人的文化。 3,產品界面 Snapchat的UI讓我想起了幾年前和Facebook一個時代的一個校園SNS網站Myyearbook,是兩個高中生創建,也獲得了不錯的成功,現在這個網站已經改名叫Meetme。Snapchat的UI不算讓人印象深刻,和Path比有點寒磣,功能也很簡單,就是拍照,然後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塗鴉,也可以附加一行文字,之後可以發送給朋友,也可以導入通訊錄中的朋友來搜索。但與Path相比,Snapcat在用戶體驗上下了很大功夫,最簡單來說就是速度很流暢,拍照界面的切換很快,要知道在筆者的MX2機器上即使Insgram在切換到拍照界面的時候都有一點延遲。 所以這是我們做產品一貫的原則:UE大於UI,特別是在產品早期,團隊配置有限的時候。 另外Snapchat在把產品簡單化方面下足了功夫,比如說Snapchat沒有設置頭像的功能。親,你見過一個沒有設置頭像功能的社交移動App嗎? Snapchat在注冊的時候也是極簡主義,一個郵箱輸入框,一個密碼輸入框,沒有其他多餘的任何元素。 在建造產品的時候我們常說MVP(minimum viable proct,最小可執行產品)這個詞,但確確實實能把MVP的目標和實施貫穿到整個過程,是很不容易的。 4,產品發展 拿到8000萬$後,人們對Snapchat的下一步動作充滿好奇。一個聲音是Snapchat值那麼多錢嗎? 確實,如果把它看作一個所說的很黃很暴力的照片分享工具的話,它真不一定值這么多錢,但如果把它看成Facebook之後又一款改變人們社交方式的App,那投資人投了8000萬也賺翻了。要知道目前為止,主宰移動互聯網的任然是Facebook,Twitter等這些傳統巨頭,Instagram被Facebook拿下了,Twitter拿下了Vine,目前市場上剩幾個有機會挑戰霸主地位的?
3. 為什麼國內沒有類似youtube的APP
阻擋不住的社交VR浪潮。
谷歌的視頻網站Youtube周四在I/O開發者大會上宣布,人們可以在它的VRapp中一起觀看VR視頻。你和你的朋友可以同步錄像,同時觀看,並相互交流。
在屏幕的底部,可以看到你的哪些朋友在房間中,以及每個人的卡通頭像。YouTube首次演示的樣本之一是Gorillaz樂隊的視頻。
這位矽谷巨人已經迷戀上VR,但是他們正試圖改變VR過於隔離的刻板印象。Facebook上個月宣布其Oculus頭顯的社交平台——FacebookSpaces。在這個應用程序中,人們可以與其他朋友的虛擬世界中的頭像進行聚會,觀看視頻或一起繪畫。
YouTube的此項新功能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
鄭重聲明:黑匣網(www.heix.cn)的全部內容,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受法律保護。未經本網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擅自使用,違者必究,特此聲明!如需轉載,請聯系【黑匣微信:heixvr】
4. 移動開發怎麼入門
設置里電量可以把提示調到小點就行了
5. 兩個人怎麼創業
本錢要准備好,詳細的經濟利益劃分,個人負責的大體事項,需要兩人共同守的規矩都有協商好。很多時候,合夥生意之所以散夥,不是因為生意不好,恰恰相反,是因為太好了。所以個人認為,創業前還是先小人後君子為好。
6. 馬化騰看不懂的Snapchat ,為什麼能夠上市
馬化騰曾經說,它也看不懂Snapchat為什麼受年輕人喜愛。年輕人現在在互聯網上喜歡的東西,我越來越看不懂了,這是我最大的擔憂。包括現在美國一個非常火的發送照片的平台(Snapchat),但是我用起來覺得很沒意思,我本來就干這行,但是我都覺得沒意思,但是12到18歲的女孩子非常喜歡玩,特別火爆。2016年年中,Snapchat日活躍用戶就達到了1.5億,超過Twitter,成為僅次於Facebook的社交軟體。
發展依賴廣告、用戶增長放緩,Snapchat與Facebook的江山爭奪戰2016全年Snap公司營收4.045億美元,絕大部分收入來自廣告。eMarketer和IDC的一份數據報告提到,目前美國青少年一天有26%的時間都花費在手機上,但全美地區手機移動端廣告佔比僅為13%。從招股書信息來看,截至2016年第四季度,Snap旗下Snapchat社交平台已經擁有了1.58億日活躍用戶,同比增長48%。其中,Snapchat用戶集中在18-34歲的年齡段,年輕化趨勢十分明顯。
7. 矽谷為什麼只能產生在美國
矽谷誕生的前因後果
解
剖矽谷之謎,就要先講講矽谷誕生的前因後果。矽谷誕生在二戰之後,那時候斯坦福大學並不像今天這樣有名。在矽谷旁邊,或者離矽谷比較遠的地方,有另外一所
大學,當時已經非常好了,就是今天的UC伯克利。這裡面我想講三個人,第一個是奧本海默,第二個是勞倫斯,第三個人叫康普頓。第一個人是原子彈之父,後兩
個人是當時他下面兩個主要的組的負責人,這兩個人都是諾貝爾獎獲得者。所以可以說,沒有UC伯克利,就沒有原子彈的成功,這是當時伯克利的研究水平。事實
上到了二戰後,斯坦福基本上就要破產了,當時那裡沒有一個好大學,矽谷還比較荒涼,雖然有一些無線電的行業,但是要破產了。二戰後,它就處在這樣的情況
下。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過了60年,出現了這么一個繁榮的地區。
我們中國人講,什麼東西都是天時,地利,
人和。所以我們就套用這個公式。先說天時,1952年,IBM決定製造計算機。我們都知道,1947年人類發明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當時電子計算機的發明
是政府行為,就跟原子彈一樣。但是到戰爭結束以後,政府就放開了,因為沒有市場化發展會比較慢,放開由企業去幹了。IBM當時正好是老華生退休,小華生上
台,他想做一些新的事情,所以就做計算機。早期存儲是紙帶或者卡片,所以要做一個新的磁存儲。既然要做一個新的東西,他當時就有一個想法,就是乾脆遠離這
個本部。因為當時IBM已經是個不小的公司了,所以會受整個官僚體制的影響。他們在聖荷西南邊成立了一個聖荷西研究中心,所以,最早IBM為矽谷帶來了計
算機。
接下來我講一下斯坦福大學,它是個私立大學。美國的私立大學是沒有政府支持的。當時,老斯坦福留下
了一個遺囑,這個遺囑里有三條:第一,這個學校不要搞宗教;第二,這個土地永遠不能賣;第三,我們不收學費。但是第三條很快就支持不下去了,因為不收學
費,就靠他一點點的遺產是不夠的,後來就開始收學費了,一門課10美元。到二戰的時候,接一點政府項目能維持,二戰以後基本上就要破產了。當時工學院院長
特爾曼研究斯坦福的遺囑,發現了一個漏洞,說這個地不能賣,但是沒有說不能長期出租。美國有個法律說地可以租99年,而且還可以續租。他就用這種方式,創
造了一個斯坦福科技園,當時因為有一些科技公司想到加州開一個點,因為太平洋的經濟起來,尤其當時朝鮮戰爭以後,對日本的貿易起來了。所以,第一批進駐斯
坦福科技園的公司有惠普、柯達,還有一個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這個被認為是矽谷的起源。特爾曼後來當了斯坦福的副校長,也被稱為矽谷之父。
有
了天時、地利,就要有人。中國說人和,這里恰恰有一個特點,就是人不和。到50年代的時候,貝爾實驗室有一個很著名的科學家叫夏克利,他發明了晶體管,獲
得了諾貝爾獎。到了50年代末,他跟大部分的中國人一樣,因為媽媽年紀大了,希望他回家照顧,他就離開了美國東部,到了舊金山灣區。因為他的名氣很大,就
成立了一個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招納了一批賢才。但是夏克利有兩個特點,第一,他不是一個好的合作者,他跟誰都合不來,後來他到斯坦福大學當教授,跟
所有的同事也合不來;第二,他也不是個好老闆。他手底下很多人還很能幹,結果,就有8個人決定,咱們乾脆當叛徒。這8個人里的幾個人後來非常有名,一個叫
諾伊斯,這個人兩度和諾貝爾獎失之交臂。另外一個很有名的人就是摩爾。諾伊斯、摩爾後來又創立了英特爾公司。還有一個人叫克藍納。這8個人就當了叛徒,所
以「叛逆」這個詞在矽谷不是個壞詞。
他們出來以後,有一個從東部來的風險投資人叫洛克,洛克就給這8個人
投了錢,成立了仙童公司。這個錢是從哪來呢?是東部一個有錢的家族,這個家族叫菲爾柴爾德,這個公司用他的名字命名,諾伊斯當了CEO。仙童公司具體說來
就是發明了半導體。仙童公司今天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但是這個沒有關系,我們這里有幾個數據,說明它對整個矽谷和全世界半導體的影響力,第一個數字是
60%,全世界半導體的精英老大聚集在一起開會,互相之間茶歇一聊,60%的人都在仙童公司各個年代工作過。第二個數字是92,仙童公司後來不斷的拆分,
拆分出來92家上市公司。第三個數字是2.1萬億,這92家上市公司,如果把市值加起來是2.1萬億,這個數足以和金磚四國的巴西、俄羅斯、印度的國家
GDP相媲美。但是有趣的是,在矽谷,仙童公司如果按照美國東部的發展,它可能長成另外一個AT&T或者IBM,但實際上他沒有變成這樣,而是變
成了無數個小公司,這個母雞不斷生蛋,生完以後自己變得很小,但是整個地區起來了。所以將來如果有領導辦科技園,你要想,你寧可不要一家大公司,而是出
92家上市小公司,把這個地區帶動起來,就是一個不錯的事情。這個也是矽谷名字的來源,因為有了仙童,有了半導體,半導體用的是硅,所以這個詞就出現了。
60年代末半導體已經方興未艾了,「矽谷」這個名字是70年代才出來,而且是媒體創造的。
到1967年的
時候,半導體已經很發達了,仙童公司的8個創始人之一摩爾就提出了摩爾定律。提出摩爾定律以後,他就說,半導體的性能在今後會每兩年差不多翻一番,當時沒
有太多人信。而且菲爾柴爾德家族是投資人,他還是大股東,雖然摩爾和諾伊斯都是主要的管理者,但是這個家族又派來了好多的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有時候也
有問題,比較短視,看報表,看營收,看KPI,沒有長遠的眼光。摩爾已經說了,將來大規模集成電路會飛快的發展,但是仙童的動作非常緩慢,諾伊斯也覺得沒
有太多辦法改變現狀。他當時就又找洛克,就是當時給仙童投資的人。洛克是菲爾柴爾德家的朋友,他找洛克說,我和摩爾打算出來再重新做公司,開始他們希望要
1000萬美元,後來根據洛克的估算,500萬美元就夠了。洛克問,你們要做什麼?他說,我們要做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因為一年前摩爾已經預測了,這個將
來的發展是不得了的。洛克當時乾的一件事(這種做法是矽谷後來成功的很重要原因)就是替這兩個人保密,他不能告訴菲爾柴爾德家族,雖然原來那些錢是從那兒
來的。洛克說,因為只有你們兩個人,我找了一個小夥伴,就是安迪格羅夫。當時安迪格羅夫死活就不願意離開仙童,經過反復勸說才同意和他們合夥。後來安迪格
羅夫講,這是他一輩子做的最正確的決定。矽谷就這樣誕生了。
在矽谷誕生後不久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由於很多
半導體公司在這里出現了,成本有所上升,然後就培養出第一批的工程師。其實早在60年代末,矽谷的半導體業就要開始外移,1967年左右,大概有30多個
台灣的工程師回到台灣,包括台積電的那幾個創始人。到1968年,就有1000多人跑回去了,外移的速度很快。後來人家說,這個地方會不會衰落?這個事反
而沒有發生,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80年代的時候,它的半導體已經很衰落了,80年代全世界最大的三家半導體公司NEC、東芝和日立都是日本公司,英特
爾第四,摩托羅拉第五,但是矽谷沒有成為底特律,用我的話說是它變「軟」了,變成了「軟體谷」」,或者是「生物谷」,後來是「互聯網谷」,而且這個東西反
過來帶來了半導體的復甦。從表面上看,由於摩爾定律的作用,使得處理器晶元的性能不斷提高,它進入個人市場就成為一種可能性。但是假設當時計算機,哪怕變
得再便宜,如果比這個櫃子大,這個東西又很耗電,放到你們家,就算白給你,你也不會要的,因為你拿它要干什麼,所以一定要有個人的應用軟體。在這個時候風
險投資起了很大的作用,原來半導體公司里有很多做軟體的,現在你出來做個人軟體,這樣的話這個產業就完整了,光有PC硬體是沒用的。這個變化導致了矽谷從
硬體到軟體的轉變。
矽谷成功的最終奧秘是什麼?
奧秘之一:背叛,以及對背叛的寬容。
我
們仔細分析從矽谷誕生的偉大的公司,比較早的有太陽公司,後來是思科、雅虎、Google,他們都是從現有的機構孵化出來的。關於這些小的創業公司,不要
聽他們講表面的車庫的故事,先決條件就是你對叛逆要有寬容,這種寬容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的。比如電商到淘寶去工作,就要求你將來不能跳槽到京東。又比如新澤
西是美國科技人員最集中的地區,但是自打有了AT&T以後,就再也沒有大公司出現了,因為你的東西都屬於AT&T。李開復從微軟跳到谷歌
的時候,當時打這個官司,谷歌就想把這個官司從西雅圖挪到加州去打,因為只要挪到加州,官司就不用打了,因為你可以說,李開復除了做IT,他什麼都不會。
所以這是加州矽谷對叛逆的寬容,公司乾脆就不限制他了。
第二就是保護商業秘密。比如原來你在雅虎,後來到了Google,不會有人問你在雅虎是怎麼做的,這件事是絕對不能問的,他可以做,但是你不能問。在矽谷,對商業秘密的邊界是有把握的,這是它的特點。
再
有一個特點是加州的法律鼓勵挖牆角。大概半年前有一個新聞,加州政府告蘋果、Google、英特爾和思科幾家公司,告的理由很奇怪,我看你們四家公司很少
互相挖角,所以你們底下有秘密的協議,你們不互相挖角就破壞了競爭,所以州政府要罰你們。從另一方面來說,矽谷鼓勵競爭。這其實是對我們過去宣傳了很久的
現代工業企業制度的一個顛覆,也就是大機器生產時期制度的一個顛覆,所以這是後工業時代的一個特點。
講一
個具體的案例,這也是我投的一家小公司,是做移動安全的。這個公司原來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從一家上市的信息安全公司里出來的,它的第一個投資人就是原來這個
上市公司的CEO。這個事很奇怪,他做的東西跟原來公司的技術是相同的,原來的老闆還去做他的投資人,為什麼是這樣一個特點呢?其實不難理解,第一,你告
他也告不倒;第二,這種大的上市公司,他的競爭對手可能是賽門鐵克或者思科、Juniper這樣的公司,在矽谷經常有蛇吞象的事情,這種公司一旦起來以
後,我作為你的投資人,保留優先收購它的權利,你做死了就算了,這個錢我就算白投了,你要做成以後,我優先收購回來,我再針對賽門鐵克、思科這些公司的競
爭中還保持優勢。所以你雖然離開了我,還是我這個系統內的人。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像仙童這樣的公司不斷分化,導致了矽谷很難出現一個在地區上說一不二的像
AT&T、IBM的大公司,但是它帶來了一個結果:它使整個行業都起來得非常快。在這個前提下,因為不斷的分出一些公司,我隨時可以收購回來,我
既然可以收購我自己投的公司,我也可以收購別人的公司,那麼就造成了並購的蜂起。這是矽谷公司一個重要的手段,他不是什麼事都做,但是他看到一個新的技
術,或者一個新的公司,對自己核心的產業或者對自己轉型有用的時候,他就開始並購。
甲骨文這個公司,過去
20年他自己的技術開發是很少的,他所有新的業務都是通過並購獲得的,他基本上就是個並購機器;谷歌是被認為一個非常有創新力、很偉大的公司,但事實上它
很多新的業務也是並購來的,但是他善於吸收和發揚光大,這是這兩家公司的特長。比如谷歌地球,他最早是並購了一個幾十個人的小公司,然後在那個基礎上發展
起來的。最大的視頻網站Youtube是並購過來的,並購以後谷歌給了它很多資源,它現在是一年50億美金的營業額,而且增長很快,但是它的起源是並購。
安卓就更不用說了,這是一個當時十幾個人的小公司,谷歌投入了很多資源,把它變成今天全世界最風行的操作系統。前一陣它為什麼花30億美元買Nest,這
些東西都是他將進入的相關新行業。
講到並購,就要講到另外一個話題,就是跟文明的關系。德國、法國、日本
的並購都不多,英美比較多,商業文明或者海洋文明的國家比較多,原因是什麼呢?商業文明是強調做生意,你賣我買或者你買我賣,咱們兩個人是交換,通過交
換,你得到你需要的,我得到我需要的,我們互利互惠,這是很重要的特點。為了做到這一條,要有幾點:第一,我做這個東西,我爭取把這個東西做到什麼人都能
用,然後賣到全世界;第二,我一定不要去做所有的東西,東西可以買。
農業文明是什麼呢?小農長大就是大
農,農業庄園里什麼都有,自己可以生產,不是為了交換的,是為了自己使用,自成體系,這是農耕文明的一個特點。中國過去30年完成了從農業到早期工業化,
然後到大生產、現代工業以及到後工業時代。但是很多思維不可能變得這么快,所以導致很多企業什麼都做,都是跟這些特點有關。
接下來可以看看矽谷企業的一些特點。我們過去說,企業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件事被日本企業做到了極致,講究員工忠誠,公司也管你一輩子。在矽谷,是一個商業時代的交換,你個人從公司獲得你所需的,從你這兒獲得我所需的。有些時候人是核心的,公司不是核心。
我
們過去接受的教育是,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要整合,要打造成航空母艦,要百年老店,要基業長青。一個公司要盡可能不斷的一遍一遍的轉基因,這一次大潮趕上
以後,還要趕上下一次大潮,這是好多現代的管理者在考慮的問題。但是,矽谷恰恰不是這樣的。所以今天我想把這個三角形完全倒過來。
在矽谷,首先人是核心,不是企業是核心。
最
有名的矽谷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說,風險投資的作用就是讓工程師合法的暴富起來。什麼叫暴富呢?他又給了一個解釋,他們要比毒品販子還有錢,但是這個收入是
合法的。這也就導致了一些公司內核心員工的薪酬不是走標準的模式,這兩個人看上去資歷差不多,可能一個人的薪酬是另一個的5倍。整個商業體系的核心由公司
轉變成人,這是一個倒三角。
我們過去理解,風險投資就是你要辦公司沒有錢,我給你錢,這是風險投資,這只
是一方面,它還有很多作用,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挖牆角。比如你有一個主意找投資人,他覺得你的主意不好沒給你錢。但他覺得你這個人還不錯,他就拿本記在
上面。接下來到另外一個人辦公司的時候,他缺人,他就找你來干,給你多少股份。這就是風險投資的另一個作用。事實上很多矽谷中等的公司,就是融資融到A
輪、B輪的,他們的CEO都是風險投資幫著找到的。為什麼他要這么做?風險投資有一套自己的理論體系,他認為,每到一次技術革命的時候,有兩個做法,一個
是在現有的公司進行技術改造,趕上這次技術革命,大家如果是大企業的負責人,你會發現這個阻力在公司內是相當大的,是很難的一件事。風險投資的人說,我把
舊房子的磚頭拆了,蓋一個新宮殿,要容易得多,磚頭還是要磚頭,但是做的事已經不一樣了。所以在他們看來,引領下一代技術革命的公司,不一定非要是前一代
成功的公司。
原來我們說,現代工業企業制度是這么一個金字塔,人是其中的一部分。日本的公司就是這樣。而
在矽谷,你每天聽到的都是這個故事:你如果做成了,所有人都把你舉起來,你就成為英雄。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故事,才讓那些年輕人前赴後繼的往這兒跑,雖然真
正成功的人並不多,失敗占絕大多數,但因為有這樣神奇的故事,才真正營造了一個創業的環境。對比美國另外幾個高科技很集中的地區,波士頓地區,紐約和新澤
西附近地區,包括西雅圖,其實缺乏的是這樣的環境,並不是缺乏技術人員。這是第一個奧秘,叛逆和對叛逆的寬容。
奧秘之二:多元文化。
多
元文化有時候是好東西,有時候不是好的東西。但是如果能賣到全世界的一個產品,常常是多元文化的融合產物。iPhone也一樣,為什麼在世界上這么好賣,
不是喬布斯自己拍腦袋想出來的,他個人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的產物,他在印度住過比較長的時間,去過很多次日本,「少就是多」的這個簡潔設計是完全根據東方文
化的形態來的。
矽穀人口是這樣分布的,白人佔50%多一點,亞裔佔30%,西班牙籍佔10%左右。在矽谷中心的一些地區,亞裔佔到
50%以上。國際化、多元文化本身,在世界上大部分時候,並沒帶來好處,而是帶來矛盾的。為什麼在矽谷地區,多元文化總體來講帶來的是好處而不是矛盾呢?
這里有很重要的原因:第一是好奇;第二是寬容。好奇是什麼意思呢?矽谷這些地方都是一些非常有冒險精神的年輕人喜歡去的地方,這些年輕人思想里沒有太多根
深蒂固的傳統思想,他對新的東西比較好奇,喜歡接受。釋永信到矽谷去很受歡迎,到谷歌、蘋果都很受歡迎,到蘋果去庫珀接見了他,庫珀還向他請教,說我每天
入定大概15分鍾,我想提高我的境界,使得我更向上。釋永信答得非常到位,他說:「你們做手機做得非常好,你做這么好的手機,就是對人類的一個貢獻,這是
最大的善。你們繼續把產品做好,這就是向上。」這就是好奇和寬容,使得多元文化真正能開花結果。
矽谷的人
口分布有什麼特點呢?它實際上是全世界精英匯集的結果。任何地區的人口都是流動的,有人口進來,也有人口出去。矽谷2013年流出了5000人,因為那的
生活成本很高,大家退休以後把房子賣了,就到其他地方生活了。流入是1.8萬人。流出的都是老頭、老太太,都是退休的,流入的人都是拿工作簽證的,沒點水
平是不會進去的。所以這么一交換,每年的新生血液補充還是蠻可觀的。因為有了多元文化,所以大家愛到這兒來住。為什麼你不願意去西雅圖?西雅圖最好的中餐
館都不如我們這兒隨便街邊的一個中餐館好,所以你怎麼可能去那兒住呢,根本就不會有新的全球人才往那兒流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這樣的多元文化,人口不斷流動,帶來一個什麼結果呢?那就是美國公司尤其是矽谷公司收入的一半多來自海外,像英特爾公司,絕大部分收入都來自海外。像Snapchat、Whatsapp這些小公司,至今只有幾十人或者上百人,但它們已經都是全球化的公司了。
還
有產品的不同,矽谷公司即使是小公司,他一開始做的也是全球化的產品,在設計上有很大的不同。我們不妨對比Whatsapp和騰訊的微信,2012年,騰
訊的微信想花10億美元買它,他們到了矽谷,也找過我,講過這件事,但是Whatsapp不願意賣。當時這個公司也不過是幾十人,而且真正的工程師只有
15人,其中還有5個是做界面的。就是這么小一個公司,它當時的產品用戶已經是全世界的了,而且你看它的產品優先順序很有意思,很多騰訊微信有的功能他都沒
做,但是他把好多種語言都做了。微信不一樣了,把產品做得很完善以後,等到中國市場都占滿了,那個時候才會去想占海外的市場。而做一個國際化的產品和一個
國家產品是完全不同的。
你要做一個全球化的產品,一開始的設計會復雜很多,但是一旦設計成了,很快能國際化。如果這個產品一開始就是為中國的市場做的,而且不斷優化,形成了中國人使用的習慣,全球化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奧秘之三:拒絕平庸。
為
什麼要拒絕平庸?因為當一個地方非常發達了以後,它的各種生活成本都很高。比如我們的上海、北京,我們天天聽到說生活成本太高,政府要做什麼事呢?要做廉
租房,要保證弱勢群體、一些年輕人的生活,我們總是聽到這樣的聲音。但是矽谷不是這樣,矽谷的房價基本上是直線上升,沒有調控,沒有限購,這早已經不是一
般人能夠買得起的了。舉個例子,在矽谷的中心地區,1999年我到矽谷的一個小公司的創始人家,他當時的房子是中等價位的房子,50萬買的,當時那個地區
中等家庭收入是11萬美元,也就是4倍半的工資。2013年,這個房子漲到230萬,當時中等收入家庭的工資到了16萬美元,是年薪的12-13倍,所以
你基本上是買不起的。只有三種人在那兒買的起房,一種人是做得很好的,比如律師、醫生,尤其是替蘋果和三星打官司的律師;第二種是通過自己創業成功的人,
小公司的老闆;第三種是谷歌和Facebook比較早期的員工,就這三種人在那兒買房子。如果你做得不這么好,你可以到矽谷稍微差一點的地區買房子,如果
你做得還不好,你就別住在這兒了,沒有政府說給你廉租房,要給年輕人照顧。那你怎麼辦?除了出人頭地,沒有第二個選擇。
一
個產業起來,一個產業下去,總有一些公司起來,總有一些公司被淘汰,各地方可能對淘汰產業的態度是不同的。比如底特律地區,跟過去的東北老區一樣,說國家
得給我點政策,有這么多產業工人,失業了怎麼辦。奧巴馬沒辦法,他自己又是個社會主義者,他只好買一些汽車公司的股份,緩解一下,這是2008年對底特律
這些地區的做法。2000年互聯網泡沫完蛋,那時候矽谷是很慘的,慘到什麼程度,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1999-2000年,因為互聯網泡沫起來了,工程
師不夠用,從中國、印度招了大量的人。這些人到美國發現,美國汽車真便宜,當時還沒現在貴,大概1.5-2萬美元就能買一輛很好的。買完之後馬上就遇到了
經濟危機,馬上沒了工作,當時矽谷的失業率是10%,這個還是拿救濟的人,還不算拿工作簽證的。印度人也很聰明,車的錢還沒付完,就把車開到機場,買了張
機票回了印度。後來發現機場的車停不下了,因為凈是一堆沒人要的新車。但是矽谷沒拿政府的一分錢救濟,完全是靠市場的運作,它就起來了。就像一個孩子,你
老不給他斷奶的話,他永遠長不大,他經受一點風雨,能長得更快。對於這些不太好的公司怎麼辦?一個看法是,死亡是你這個公司對社會的最後一次貢獻,你要麼
被並購掉,要麼就慢慢關門。曾經有很多明星公司例如SUN已經不存在了,被並購了。這帶來一個結果:對局部的利益來說是一個損失,但是對整體地區是一件大
好事,因為使整體的地區更加有競爭力。
矽谷的房價為什麼能支撐呢?因為矽谷這些明星公司的增長,它們增長地很快,所以它能支撐住房價,不至於有房價泡沫。大家普遍的一個觀點是:新的事情要由新的公司來做,老的公司如果不能生存,那就不能生存。
光
喊拒絕平庸是不夠的,對一個公司來講,真正要做到不平庸,就要有一些投入。首先,對小公司來講,模仿是一件很可恥的事,在矽谷你辦個公司,到我這兒拿錢,
我問你做什麼,你說,我做的就是跟思科一樣的交換機,但是我比他便宜30%,你就不用來找我了,我不會投你。第二,因為是很強的市場行為,所以贏者通吃,
政府不會管這些事,允許讓其他公司倒閉,最後拼出一兩家大公司。所以你會發現,矽谷很多公司會把世界上很多市場給通吃掉。第三,大公司為了保持競爭力,對
研發的投資非常大,最高的是微軟公司,一年投入上百億,谷歌去年已經投到80多億,按照這個速度今年也快突破100億了,蘋果過去不多,因為它的生產線不
算長,這些年它增長得很快,思科公司是電信行業,傳統一點,所以是保持一定的投入。這是矽谷成功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做
一個總結,矽谷發展起來基本上是三個機緣:天時、地利、人不和。天時是IBM進來,地利是周邊的大學,人不和是有8個叛徒。發展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
矽谷的起源,為什麼叫矽谷;第二,它如何轉成了軟體公司,因為摩爾定律導致了個人可以使用電腦,個人使用電腦必須要有軟體,所以就形成了軟體公司;第三,
從軟體谷轉化成互聯網谷,在這個過程中,VC起了非常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它的成功秘訣:叛逆,多元文化,拒絕平庸。
它
有什麼借鑒意義?首先,大家沒有必要模仿矽谷,中國成功的企業都不是在所謂的中國矽谷誕生出來的,所以模仿矽谷的必要性不大,況且很多東西很難模仿,比如
多元化。但是有些東西是可以借鑒的,比如對現代工業企業制度的重新認識,怎麼以人為中心來重新定義人和企業的關系。再有就是多元文化和世界情懷,新的公司
需要具有世界情懷,以至於他一誕生就是一個國際化的公司。我覺得比較好的例子就是小米,它雖然在中國市場做得還不是很好,不像阿里、騰訊都在中國通吃了,
但國際化仍舉步艱難。小米的產品設計不只是為中國,不是完全優化成漢語的。
8. 騰訊收購Snapchat了嗎
沒有被收購
僅供參考:10月底時,《華爾街日報》一則消息稱,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曾有意以高於Instagram的價格收購「閱後即焚」圖片分享應用Snapchat,但Snapchat CEO埃文·斯皮格(Evan Spiegel)不願出售公司。
這個價格,當時報的是超過10億美元。
根據最新的消息來看,我們都太低估扎克伯格的雄心、急於獲得Snapchat的心情了。據《華爾街日報》網站最新消息,知情人士稱,最近幾周,Facebook高管再次與Snapchat進行聯系,試圖以30億美元或更多的現金方式收購Snapchat。這一報價對於Facebook來說將是其規模最大的一筆收購報價,數額超過了Facebook在2012斥資近10億美元收購圖片分享社交網路Instagram的一倍。但其收購要約仍然遭到Snapchat拒絕。
Snapchat在美國年輕人中火爆得不得了,而Facebook早在今年三月份即承認,「年輕人已對我們感到厭倦了」。
Snapchat拒絕Facebook時,正值其他投資者和部分潛在買家也對這家「閱後即焚」照片分享應用產生收購興趣之際。據悉,騰訊公司在Snapchat最新一輪融資中,牽頭對Snapchat進行投資,使得成立僅兩年的Snapchat估值達到了40億美元。#不過埃文·斯皮格謙虛點!你這也比不上雷軍叔叔創造的神話#
知情人士稱,至少在明年初以前,現年23歲的埃文•斯皮格爾很可能不會考慮出售或接受來自外部的投資。消息人士稱,斯皮格爾目前之所以不打算作價出售Snapchat,因為其希望Snapchat的用戶數量及業務數據會保持繼續增長,從而獲得更大估值。
Snapchat發言人拒絕對此置評。
Snapchat盡管當前並未產生任何收入,但在當前社交媒體應用中卻備受推崇,尤其是受到青少年和年輕人的青睞。
馬化騰曾在前不久的論壇中談到他做互聯網這一行的危機,就是看不懂年輕人。
「年輕人現在在互聯網上喜歡的東西,我越來越看不懂了,這是我最大的擔憂。包括現在美國一個非常火的發送照片的平台,但是我用起來覺得很沒意思,我本來就干這行,但是我都覺得沒意思,但是12到18歲的女孩子非常喜歡玩,特別火爆。」
他雖然看不懂,但是騰訊還是投了(如果「據傳」的消息是真實的話)。這也是馬化騰吃出來的虧、長出來的記性。Pingwest曾報道,騰訊負責國際業務的高級執行副總裁David Wallerstein曾八卦道:早在2005年底David就向他的老闆馬化騰建議投資當時剛剛出現的YouTube,但被馬化騰以「看不懂」為由最終回絕了。後來人家以16億美元賣給了谷歌。
9. Snapchat在中國可以用嗎
Snapchat在中國不可以使用。
Snapchat(色拉布 ) 是一款由斯坦福大學兩位學生開發的一款「閱後即焚」照片分享應用。利用該應用程序,用戶可以拍照、錄制視頻、添加文字和圖畫,並將他們發送到自己在該應用上的好友列表。
Snapchat該應用最主要的功能便是所有照片都有一個1到10秒的生命期,用戶拍了照片發送給好友後,這些照片會根據用戶所預先設定的時間按時自動銷毀。而且,如果接收方在此期間試圖進行截圖的話,用戶也將得到通知。
(9)snapchatb輪融資擴展閱讀:
Snapchat的功能:
Snapchat以其產品私密性的特點吸引用戶只是價值實現的第一步。它面臨的更廣闊的市場是一個在美國市場長期缺席的產品類型:即時通訊。Snapchat最開始吸引人的功能並非圖片的可消除性,而是它比簡訊甚至其他分享的工具可以更快地發送出圖片。
像國內的類Snapchat應用「咔嚓」選擇了陌生人社交的領域,即通過信息不可保存的特徵降低陌生人交流的心理負擔。但這也僅處於嘗試階段,還未有成績證明該模式的可行性。
Snapchat打造新一代社交平台的野心也逐漸透露在它的一些新功能上,比如Stories功能,它和Facebook信息流很相似,意味著用戶不僅僅可以把照片分享給個人,還可以分享進自己的Stories供好友公開瀏覽,這些內容也可以在Stories中停留24小時後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