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Do you think I could stay here and become nothing to you Do you think, because I'm poor, and obscu
你認為我會留下來,成為一個對你來說無足輕重的嗎? 你這么認為是因為我窮並且愚昧嗎
❷ 要學那些有用的東西才能學會炒股
入市前應做好那些准備 不熟悉股票市場的人常常有兩種不同的錯誤觀點。一種是談股色變,認為股市是個陷阱,掉進去逃不了輸光的結局;另一種則將股市看作是隨便拾錢的地方,以為轉眼間就可以發大財。一般來說在新股民中持第一種態度的人居多,但試探入市小有斬獲後,又一下子信心大增,往往會毫無顧忌地傾其所有全身心投入,結果輸得凄凄慘慘,於是又大嘆股市騙人,或大罵政策的變化,使其深套在股市之中。
因而,新股民在入市前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態。其一,對股市不要怕。世界各國股票市場的成長顯示,股票市場的發展有利於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就長期而言,股票市場走勢也都是向上的。我國證券市場正日趨完善,作為一個新興的市場,中國股票市場的成長空間和發展前景都是不用懷疑的。其二,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很多人在股票市場遭受損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期望值過高。事實上,盡管股市在一段時間內會有較大的起落,但從基本趨勢來看,其上升的速度基本是與該國經濟增長相一致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也就難以取得大大超過經濟發展水平的回報率。而且,股票市場總是有風險的,股票價格瞬息萬變,誰也無法准確無誤地預測到行情的變化,保贏不虧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入市者沒有這樣的心理准備,且不說可能會輸錢,即使能夠賺到錢,可是因此卻整日提心吊膽、寢食難安也是不值得的。
調整好心態後,新股民還應考慮到個人的資金實力情況。如果自己收入豐厚,家庭生活富裕,自然可以將積累起來的部分錢財投資股票。而對於生活拮據,家庭經濟負擔重的投資者來說,就該好好權衡一下得失,千萬不要借了錢去投資股票。因為不同的資金來源往往會形成不同的投資心態。一般來說,進入股市的資金是你自己的余錢,即使被「套」在股市裡,你也不會因此而影響生活,所以比較能沉得住氣。如果你的錢是借來的,當期限臨近,股市表現常常容易做出非理性的行為,追漲殺跌常常由此而起。
新入市者還應考慮到自己是不是有足夠的精力。證券投資是一種智力性行為,因此入世之後就會使人費心勞神,而且隨時可能受到挫折。股市行情的漲落引起的獲利和損失總要不斷地刺激人的神經,影響人的情緒。所以,投資者還必須有充沛的時間和體力,這樣才能經得起精神上的考驗。對於正常的上班族來說,由於主要精力放在崗位工作上,所以即使進入股市一般也只能選擇穩定性較好的股票進行投資。
此外,新股民在入市前必須學習一定的知識:
(1)經濟學知識。證券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投資者必須學習必要的金融知識,具備一些有關貨幣、信用、利率、通貨膨脹等方面的知識、理解一些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和有關企業財務會計、市場營銷學等方面的知識,有利於理解把握股市發展的方向。
(2)法律知識。證券投資是一項有千萬民眾參與的復雜經濟活動,會涉及許多法律問題,所以,投資者應該了解並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如民法、證券法、公司法、破產法等。對有關股票市場的管理法規也要有基本的了解。
(3)數學知識。計算政券的收益、風險,進行預測、分析,都需要有關的數學知識。如果有可能的話,還應懂得計算機的運用。市場上有許多證券軟體可以幫助你了解信息和進行市場趨勢分析。
同時,新入市者還須掌握一定的技能:
(1)分析行情的技能。投資者必須學會在證券市場波動中分析價格變動趨勢,從中選擇適當的買賣時機,這包括學會看證券市場行情表,懂得一些基本的技術分析方法。
(2)交易操作的技能。現在許多證券營業部都採用投資者自動委託,這就要求投資者熟悉自動委託的程序,提高輸入委託指令的速度,以更好地把握各種時機。總之,對新入市的股民來說應該做到有餘錢、有餘力和有一定的知識技能。不具備上述三方面條件的人一般不宜進行股票投資。 散戶在開始投資股票時,幾乎都沒有任何投資常識,明牌消息主導全部投資方向,如果一買就輸,肯定是祖宗保佑,日後你最多隻會小進小出,當個繳證交稅的好居民;萬一一買就贏,自以為是的結果,通常都是大賠收場,如何能在投資的起步階段,盡可能減少損失及累積技術,就成為這個時期的重點。以下幾點是我對股市新鮮人的建議:
1.每天閱讀各種股票投資及經濟的新聞,要多注意有關股票知識的報道。至於各別股票的分析報道,大多是小道消息或是過時信息,千萬不可以當成買股票的依據。在每天不知不覺的吸收知識中,你已經慢慢的具備了價值投資的基礎觀念。
2.景氣循環或公司獲利的改變,多是長期的變化,經濟學家也沒辦法准確預估,但投資人至少要有最基本的市場及產品觀念,你必須要了解這家公司做什麼?市場對他的產品評價為何?競爭對手是誰?主要客戶在那裡?如果有可能,你可以去試吃試用試玩,去第一線了解產品的競爭力。成長投資是要長期觀察才會有效,對散戶投資人來說,最簡單的方法或許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3.上網觀察各家公司的股價變化,日線周線月線的走勢,分析他們上漲的原因,股價跟成交量的關系,股價跟消息面的關系,股價跟融資融券的關系,觀察分析的越清楚,你贏的機會就越大。反向投資不是光用嘴說然後胡亂反向,你必須長期觀察各種可能的變化,才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4.自己分析看看,把分析結果說給別人聽,讓他告訴你這支股票好不好。如果反映是正面的,試買一張練習一下技術。投資理財都是有風險的,長期規劃是降低風險的不二法門,日本股神是川銀藏先生一生的投資經驗有五個原則,最後一個原則就是--孤注一擲的結果多是失敗。散戶沒有失敗的本錢,避免孤注一擲只有一個辦法,買股票前你必須事先就有長遠的投資計劃。
巴菲特的父親是股票的經紀商,從小就灌輸他正確的投資觀念,13歲他就買了他第一張股票,並且得到了他的第一筆獲利。股票投資沒有速成法也不能靠運氣,不能相信明牌也不能只聽消息。想要投資獲利,你就必須先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然後多花時間研究,越年輕越早開始研究,時間就對你越有利。選日不如撞日,推託沒時間只是借口,下定決心就從今天開始吧。
❸ 創業板IPO需重點關注的問題
1、高成長性;
2、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如果不符合產業政策,盈利能力再強也很難過發審會;
3、產權清晰;
4、獨立性。重點關注同業競爭、關聯交易、供應商和銷售商過度集中。
5、主業突出
6、其他我暫時沒想到的內容。
總之,要求很多,想上市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要不賣燒餅的都上市了。
❹ 企業春聯
熱情服務心繫民,
暖供萬家戶戶春。
熱汽熱情熱人心,
暖房暖廠暖人民。
❺ 心有理想,春暖花開的序言
我相信 王明夫 無論在世界,還是在中國,有很多著名企業都開辦了自己的商學院或大學,用於對經理、員工和客戶進行培訓與再教育,比如惠普商學院、摩托羅拉大學、王府井商學院、海爾商學院、華為大學、中國移動通信管理學院、國美管理學院、中糧集團的忠良書院等等。這些企業學校,對公司的事業發展和員工的個人成長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也是社會終身教育體系的一個有益補充。受此啟發,和君咨詢舉辦的和君商學院啟動了。 和君商學院的教學內容聚焦於企業管理和投資投行領域,特色是把知識學習與實戰應用緊密地結合起來。授課老師主要是一直戰斗在業務第一線、在中國商界風里來雨里去的和君合夥人或資深咨詢師,他們大多具有一流大學博士學歷,科班功底好,而且實踐經驗豐富。和君咨詢每年接手數百個管理咨詢或投資銀行案例,其涵蓋企業管理和投資投行的各個層面,比如戰略規劃、組織流程、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文化、並購重組、財務管理、公司治理、企業改制、上市、投融資、產業分析、證券分析、Venture Capital & Private Equity,等等。案例極具時效和質感,原汁原味,情景真實,問題鮮明,解決方案活靈活現,授課老師將這些案例導入到和君商學院的教學之中,並庖丁解牛般地進行歸因解剖和當場應驗。這種基於本土商業原生態案例的實戰性商學教育,與言必稱迪士尼、麥當勞、GE、西南航空、DELL電腦等舶來案例的教學,大異其趣。結果,和君商學院的教學講座,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全國各地的很多企業老總、京城各大名校的很多EMBA學員慕名前來和君聽課,無不稱好,贊不絕口。按學員口碑傳譽的說法,那遠不止是知識的學習,還是思想的震撼、視野的革命和商業境界的升華。 和君商學院的定位很明確:第一,為和君集團物色、選拔和預培訓管理咨詢與投資銀行人才;第二,為和君的廣大客戶物色和培訓職業經理與專業人才;第三,條件許可的時候,為社會提供商業人才培訓服務。為此,參加聽課的學員構成,五花八門、有教無類:第一類是和君員工——從和君的最高級合夥人到新來的分析師、咨詢助理或實習生;第二類是和君客戶——從大型企業集團的董事長、總裁到中小型企業的中基層經理;第三類是和君的社會友人——從億萬富翁到職場新人,從官員到學者;第四類是經和君的招生程序考察錄取的在校學子——從北大清華中科院到人大貿大北師大。對所有這些學員,教學都是免費的(從2011年開始,我們在繼續舉辦免費班的同時,也陸續舉辦收費的企業總裁班、董秘班、和君商學在線班等)。前三類學員,因為工作或職責在身原因,不可能脫產專心或專職於和君課程的學習,所以不納入教學管理,由他們根據自己的工作日程和知識需求自主決定聽課。對於第四類學員,為了避免學生陷入吊兒郎當、自由散漫和無秩序的狀態,和君從招生開始就嚴格選拔,錄取之後進行教學管理。學生在學期間,可以到和君實習;畢業求職的時候,優先進入和君咨詢從事管理咨詢職業或投資銀行業務,也可以由和君推薦到客戶企業那裡去就職,當然也可以自由謀職。對品德優良的學生,和君咨詢會提供職業輔導、謀職推薦和出國留學推薦。這樣,既有助於解決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同時有助於解決和君公司和客戶企業的人力資源供給問題,促進了多贏效果的形成。 我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人人都有慧根和善結,人人的靈魂深處都睡著真善美的天使和英雄主義的雄獅。這是人之為人的最本原、最深刻、最偉大的「欲」!我們只需要把人心中的那個美麗天使與英雄主義情結呼喚出來,世界就會朝著真善美的方向改變。那麼,怎樣呼喚呢?很簡單:你保持一個信念,自始至終地把人當天使對待,慢慢的,他/她就會變成天使;你自始至終地把人當棟梁之才重視,慢慢的,他/她就會朝著成為棟梁的方向去努力。正是本著這樣一個信念,從私塾到和君商學院,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我始終都懷抱著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和恭敬之心,把每一個學員當作美麗天使和棟梁之才來重視、尊重。與此對應,我們對學生也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敢做棟梁為承重,誓成天使濟蒼黎!令人感到欣慰和溫暖的是,在和君商學院,我看到了天使群舞、良材成長的景象。 和君商學院的首屆畢業生,一舉奠定了這所學校出類拔萃的層次水準和精神氣質。我和首屆學子相濡以沫、情深意重。在他們畢業之際,2008年元旦早晨,我動情地寫下一首長詩《我相信》。這是我本科畢業之後整整20年來第一次寫詩。這首詩,可算作我對和君商學院開校學子的一種心靈傾訴和情感告白。 我相信 我相信眼睛對視的剎那 我相信你的一次口頭承諾 為此,我總是先行於你,信守我們的約定 期待著約定結束的時候 我們心靈的窗戶敞亮地洞開 期待著眼睛再次對視的時候 我們真是幸福啊,會心地微笑 如果只有在確定不會被欺騙的時候才去信任 那麼,世界就沒有信任 如果只有在明確有所回報之後才去愛 那麼,最美好的愛已經無聲流失 如果只有在看清楚了結果之後才去行動 那麼,最佳的行動時機已經錯過 我相信:即便可能被欺騙,也要給出第一份信任 我相信:縱然可能沒回報,也要投入真誠的愛,和承擔起付出的責任 我相信人人都有慧根 和那樸素無華的真善美的本心 我相信你我他的靈魂深處,睡著美麗安祥的天使,和眠著 願意擔當而且能夠擔當的英雄主義雄獅 為此,我總是帶著朴實無華的心靈,先行於你 付出真愛、承擔責任 期待著以承擔換承擔,以美麗對美麗 期待著喚醒靈魂深處的天使翩翩起舞 促動英雄主義的雄獅威風凜凜 我相信每一個和君學子都能成為棟梁之才 為此,我總是先行於你,懂得 什麼叫作尊重,什麼叫作「視為天使、尊為棟梁」 我相信你是棟梁能承重,堪當天使可濟世 為此,我期待著你在自以為是或沾沾自喜的固執己見中能夠清醒 期待著你,在慵懶散漫的頹廢消沉中懂得奮起,期待著你 在浮艷躁動的流行季風里知道沉潛,期待著你 在一個既是最好又是最壞的物慾橫流時代懂得 如何自我救贖和 精神挺立 親愛的同學、老師、同事和朋友,我相信 我相信和君商學院一定會成為一所傳世名校 我相信這所傳世名校會擁有「良知、自由、深厚、沉雄」的精神氣質 我相信那不是因為我們擁有教學所必需的很多很多案例、思想和知識 也不是因為終究有一天 我們能夠感召很多很多同道中人放棄商業動機,一起來負擔公益性的辦學資金 而是因為我相信 而是因為你我他都相信 我不會因為相信就放棄思考、質疑和發問 我會因為相信而思考得更深、質疑得更多、發問得更細 生如風燭,搖曳著的溫暖和光明,我怎能不相信 人若奔馬,遼闊的草原和天際線的蔚藍召喚,我怎能不相信 我不知道「相信」最終能否為我結出名利和富貴的果實 但我知道,因為相信,我將不再焦慮 不再流浪 不再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不再蠅營狗苟和 患得患失 因為相信,我先行於你而熱烈地擁抱 因為相信,我先行於你而勇敢地擔當和 踏實地前行 因為相信擁抱春天的那種美好 所以我說人生不可不春遊 因為相信人生如睡蓮的真諦,花的盛開源自於水底下的根本 所以我說修煉底蘊的厚度才能走出生命的高度 默默地去奉獻,是因為相信 奮不顧身地去愛,是因為相信 我相信生命的動人樂章總是會奏響 就像我相信春天一定會到來、花朵一定會綻放 我相信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終究有一天 也會變得崇高偉岸或者美麗可愛 就像我相信:山自高兮水自深,百花落盡春無盡 這本書,匯編了和君商學院學子的一系列文章,把書名稱作《心有理想,春暖花開》。是的,心有理想,春暖花開!這八個字,恐怕是表達我個人的感受、全體授課老師的感受、全體和君學子的感受的最貼切說法。和君商學院,從其前身開始算起,迄今已近十載歷程,和君學子們陸陸續續各奔前程、遠走高飛,一大批人入職了和君成為了和君的骨幹力量,也有很多人走向了社會,有的人將來會飛黃騰達,有的人將來會潦倒落魄,有的人常回和君來看看,有的人一走則杳無音信,有的人會經常跟和君老師見面,有的人則分手就是永別,但是我相信,所有老師和學子都會記得自己的一生中曾經有一段很特別的教師生涯和求學時光,那種感覺就是:心有理想,春暖花開! 是為序。
❻ 紅樓夢里甄家都有誰
甄寶玉、甄應嘉
1、甄寶玉,曹雪芹小說《紅樓夢》中的人物,家住金陵,系金陵省體仁院總裁甄應嘉之子。他與賈寶玉有著相同的外貌和相似的性情,似為賈寶玉的鏡中幻影,賈雨村將二人相提並論,評為正邪兩賦人格的典型。
2、甄應嘉,《紅樓夢》(首見第二回)甄寶玉之父,表字友忠,金陵人氏,功勛之後。曾任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
(6)諦源光科融資擴展閱讀:
小說里有兩個同名寶玉:賈寶玉、甄寶玉
甄寶玉只相當於六耳獼猴、李鬼變出的假悟空、假李逵。在《紅樓夢》神話體系中,銜玉而誕的是賈寶玉,不是甄寶玉;木石前盟的一方是石,石自然是假寶玉(賈寶玉),不是真寶玉(甄寶玉);甄寶玉的夢境無一僧一道點化,無甄士隱、賈雨村見證,那座廟也不是太虛幻境或真如福地。所以,甄寶玉無神話來歷。
甄與賈的關系,甄寶玉是賈寶玉的鏡中幻影。
小說又讓甄寶玉和甄府從鏡子裡面走出來,與賈府交接。甄寶玉議娶李綺,似乎李綺又進入甄府的世界充當了類似寶釵的角色。這種天馬行空的藝術構思,增添了小說的藝術魅力、吸引力、開放性和玄味兒。
❼ 《纏中說禪》作者是誰
《纏中說禪》不是一本書,纏中說禪是一個博主的名字,這個博主是李彪。
2000年前後,中國互聯網世界還是論壇的時代。李彪在那個時候化身「喜歡數學的女孩」(簡稱「喜數女」)在天涯論壇上縱橫捭闔,指點江山,很是收獲了一大批粉絲。
從2005年6月25日注冊後,「喜歡數學的女孩」一共發主貼242個,回帖1795個,從政治到哲學、從佛教到婚姻、從經濟到股市,其文潑辣彪悍,標題刺眼。直到2006年3月13日,李彪正式發帖聲明用「纏中說禪」取代「喜歡數學的女孩」。
之後纏中說禪轉戰新浪,開始影響不大,直到推出教授炒股票的欄目,名聲大躁,其對證券市場的思想深刻洞冥,透徹人心,醍醐灌頂。
除教炒股票之外,其在新浪的博文還包括詩詞曲賦、音樂藝術、論語詳解、教人學打坐、貨幣戰爭和人民幣戰略、捍衛馬克思、纏中說禪經濟學等,為人們留下了寶貴的文章,成為無數人的思想導師。
(7)諦源光科融資擴展閱讀
命名為纏中說禪的原因:
1、以股市為基礎。纏者,價格重疊區間也,買賣雙方陣地戰之區域也;禪者,破解之道也。以陣地戰為中心,比較前後兩段之力度大小,大者,留之,小者,去之。
2、以現實存在為基礎。纏者,人性之糾結,貪嗔痴慢疑也;禪者,覺悟、超脫者也。以禪破纏,上善若水,猶如空筒,隨波而走,方入空門。
3、纏中說禪的哲學路線安排。由股市之解決之道,至論語之入世之道,至佛學之大至深大圓滿境界。以靜坐、心經、佛號,引入大超脫之路。然「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須漸除,依次第進」,有緣者得之,無緣者失之,而得並未得,失並未失,一顆明珠,總有粉碎虛空,照破山河之日。
❽ 那些曾經吃過巴菲特午餐的人如今都怎樣了
90後波場TRON創始人孫宇晨以3000多萬人民幣的價格拍下了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後來又因身體的原因取消了赴宴。從而使得輿論大嘩,也讓「巴菲特慈善午餐」被更多的人所知曉。
第三位與巴菲特吃午飯的哥們結局就有點「慘」了,2015年天神娛樂董事長朱曄,花了1500多萬人民幣獲得了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不過不幸的是,在2018年朱曄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了。
前兩個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人應該都是得償所願,錢花得絕對是「物超所值」。至於後一個,只能說自己淪陷在金錢的漩渦之中,從而迷失了方向。就是不知道孫宇晨的結局會是什麼,這不免讓人有點期待!
❾ 為什麼我國經濟全球屬一二而股市倒數呢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不是一個簡單的表述,有時也會存在股經背離現象。
經濟與股市的背道而馳並非只是中國或過去幾年中的特有現象,它在全球股市的歷史長河中比比皆是,不存在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之間的差別。理性的經濟與感性的股市彷彿就是財經生活中的一個永恆主題,二者之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股市自身的內在結構和交易特點已經先天註定了這一怪象的客觀性與必然性。過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後也依然如此。
我國股市是否正在走向邊緣化?這是目前人們格外關注並紛爭不休的焦點議題。其中論據之一就是中國經濟成長與股市表現之間所出現的割裂與背離。誠然,股市乃為經濟的晴雨表,這是長久以來普遍存在於投資界中一個樸素認知和流行的說法。但在現實生活中,股市的揚漲跌落果真能夠忠實、准確地反映經濟的榮辱興衰么?這不僅是留給投資者的一大困惑與迷思,而且對於當前我國股市是否邊緣化的討論也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本文將以我國股市為基點來掃描國際市場,對此進行概略的剖析和探討。
我國股市滯後而失真的晴雨表
中國股市自創生以來,既有轟轟烈烈也有渾渾噩噩,既有風風火火也有莽莽蒼蒼。那麼我國股市行進的步伐是否輝映出了其經濟高速成長的神奇魅力了呢?答案並非一個簡單的「是」字「否」字所能涵蓋。
首先,我國經濟始終處於高速和穩定的成長之中,而股市卻呈現出幾乎是有規則的波浪形運動,盡管其振幅遠不如香港股市強烈,頻率也大不如香港股市顯著。其次,股市的周期性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昭示了盛極必衰、否極泰來的規律性變化,也印證了股市的總體上升趨勢。最後,股市的上漲幅度從未達到過經濟的增長水平,盡管一度十分接近。換言之,我國股市的滯後確實沒有真實反映出國民經濟的傲人成就,至少過去幾年中如此。
美國股市從晴雨表演變為獨行俠
那麼「經股背離」的現象是否僅為我國特有呢?我們可以用同樣的目光來審視一下已經具有兩百多年股市文化的美國市場。過去幾年美國股市明顯與經濟走勢漸行漸遠。雖然經濟仍然展示了7.7%的溫和增長率。相形之下,美國股市在同期內卻一敗塗地。投資者非但沒有領略到經濟增長帶來的快慰,反倒是深陷股市泥潭而無力自拔,可謂是「風調雨不順」、「國泰民不安」。長年來迷戀股市的投資者們也不得不揮淚而別。
縱觀1990年以來的美國市場,股市大起大落,大漲大跌;股民大喜大悲,大徹大悟。用華爾街的時髦語言來形容,就是跟隨「非理性繁榮」而來的「非理性崩潰」。投資者在證券投資的啟蒙運動中,儼然經歷了一次精神的煉獄和靈魂的洗禮。過去十多年的轟轟烈烈、風風雨雨彷彿只是在夢境中瀟灑地走了一回。
因此,「經股背離」的現象在美國也同樣可以得到印證。雖然六十多年來股市確實一度扮演過經濟晴雨表的角色,但更多的時候卻是獨來獨往、我行我素。
亞太地區虛虛實實的晴雨表
如果有人認為美國股市過於遙遠和龐大,缺乏適當的可比性,那麼探覽一下我們身邊的一些發達市場或許啟迪更大。
曾幾何時,日本股市展示了它那磅礴的氣勢與致命的誘惑,七年中暴漲了三倍以上。然而就在人們鼎沸的謳歌聲中,股市卻轟然倒下。十多年來,萬千投資者們剩存的只有破碎的心和遺失的夢。股市留給他們的彷彿只有「忍將歷史帶淚看」的凄楚和悲壯。
與早年的美國情況相似,七十年代香港的經濟與股市也算得上是攜手並進。隨著八十年代經濟增長的出神入化,股票市場也泛起了陣陣紅暈,但始終落伍於經濟的行進步伐。九十年代的股市圍繞著經濟成長經歷了三起三落。一次次地噴薄而出,帶給投資者一段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卻又一次次地重歸沉寂,留給投資者一個個美麗的誤會和一片片殘缺的記憶。所以就香港歷而言,股市是經濟晴雨表的說法,似乎不是強詞奪理也是牽強附會。
過去幾年的疾風驟雨使全球股市繁華落盡。許多人在品悟出金融投資的真諦之後,紛紛開始懷疑股市是經濟晴雨表的說法。說其是,為何股市運動時常與經濟成長背道而馳?說其不是,又該如何解釋資本市場理論和金融投資常識?這一「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命題令眾多我國乃至全球投資者深感迷茫與困惑。股市與經濟之間的晴雨表關系竟是如此的朦朦朧朧、虛虛實實!
「經股背離」的五大根源
從長期來看,經濟發展是股市賴以生存和成長的基礎。缺乏國民經濟與公司盈利的支撐,股市雖然可逞一時之勇,但卻難揚一世之威。但既然如此,股市為何還會三番五次離經叛道、頻頻出現「經股背離」的怪象呢?主要原因在於以下五點。
其一,理性可控的經濟與感性沖動的股市。
經濟成長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性、可控性和可預測性。首先,政府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通常會有效地刺激抑制經濟成長,使其有規可循。其次,國民經濟這一龐然大物不易被人為因素所干擾,任何投資者個人或團體都很難直接操縱經濟成長的步幅和節奏。此外,經濟成長較少出現劇烈的波動和震盪。經濟的增長曲線比股市的運動軌跡要和緩、平衡的多,絕沒有那些驚心動魄的時時刻刻。
但股票市場則更多地顯現出感性與沖動的一面。第一,股市運動是眾多投資者共同參與的結果,為無形的市場之手所推動,政府難以有效干預。第二,股市受眾多因素影響,從政經局勢到利率水平、從公司營銷到市場傳言、從預測值調整到分析師評級,不一而足。而且眾多變數無法數量化,譬如投資心理和市場行為。這就使得市場運行兼備科學性與藝術性的雙重特點,同樣的因素在不同的環境中會帶來不同的影響甚至相反的後果。第三,股市可能會在驟然間劇烈震盪,其波動曲線還不像經濟運行那樣令人賞心悅目。當投資大眾誤入迷途時,群眾性運動的波瀾壯闊便會盪滌正常的股市生態,使市場泡沫釀就其中。第四,經濟數據每月出籠一次,而股市交易卻可能要爭分奪秒,這就為股市瞬間的風雲變幻植入了深層基因,使任何人都難以鐵口神斷股市走向、尤其是其近期動態。
當股市浸淫在激情與亢奮之中時,其慣性和沖量難以抗拒。失去制約力和阻抗性後的股市便會在投資者的冥冥遐想之中沖向極端的邊緣,致使股市比經濟更容易產生泡沫。全球股市,莫不如此。市場中缺乏的不是清醒、冷靜的大腦,而是膽量和勇氣。無論何時何地,唱衰派都是少數,都會倍感步履維艱、身心交瘁。其「信口開河」會使公司收入因交易冷靜而一瀉千里,也會使萬千投資者手中的財富一落千丈。就像是現代版本的「皇帝的新衣」。敢於挺身而出作為熊市的代言人,需要驚人的氣魄膽識和心理素質,不怕引起公憤,不惜成為公敵,而且隨時准備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雖說「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但股市何去何從卻歷來都是取決於多數人的集體行為。這就決定了感性與動盪的股市必然是以理性可控的經濟為中軸線而上下抖動。
其二,公司盈利是經濟與股市的連接紐帶。
股市是間接而非直接地反映經濟成長。所需媒介就是上市公司的銷售盈利與財務狀況。換言之,股市是通過公司盈利的高低來間接刻劃國民經濟的運行狀況。而經濟周期、商業周期、行業周期、乃至公司的生命周期並不總是重疊在一起,其間的交叉錯落就會導致公司盈利與經濟成長間的短時偏離。當股市與經濟之間的這一連接紐帶斷裂之後,股市運動便會與經濟成長分道揚鑣。
如果說經濟成長以市場消費為主體,那麼股市表現則取決於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眾多企業在過去的擴張過度,使它們提前賺取了若干年後的盈利,超額滿足了未來的市場需求。所以盡管目前經濟尚在溫和成長,但庫存積壓與生產能力過剩已使這些公司的盈利源泉乾涸,況且要將過剩的生產能力消化完畢並非一年半載之事。所以當市場消費與商業投資各行其是時,由市場消費所主導的國民經濟仍可保持增長,但有賴於公司盈利和商業投資的股票市場則會遭致重創,導致經濟與股市分手惜別、互道珍重。
證券市場只是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的一環,它不可能超脫於公司盈利而獨立自主。如若上市公司的經營與財務狀況欠佳,盡管政策導向、炒作氣氛、投機心態等因素可能會在短期內刺激股市上竄下跳,但絕不可能指望股票市場具有長期的榮景和非凡的未來。股市不是聚寶盆,它既是公司融資的手段,也是財富分配的渠道。投資者通過付費得到股東的身份,就是為了日後分享公司的盈利收入。如果公司無利可分、無望可求,它便會失去股東對它的信任和關愛。倘若這一非典型瘟疫從個別公司蔓延開來,便有可能對整個行業甚至整個股市造成重創。這不是股市自身之罪,不是監管系統之誤,也不是運行機制之過,更不是萬千股民之錯,病灶恰恰存在於股市賴以生存的基礎之中。
如果你有洞穿股市的犀利目光,你就會看到公司盈利正是股市身後那雙看不見的手,正是它在默默地主掌著股市的升沉漲落、榮辱興衰。缺乏公司盈利增長這一必需的給養,股市就會面臨風干與脆折的危險。就像是健壯的體魄不是天天靠抗生素維持一樣,健康的股市也不能謹是依賴於財政與貨幣政策的短期效應。
其三,當前的經濟狀況與預期的公司前景。
經濟狀況多以現狀為基礎,根據已公布的政府數據,而股市漲落則更多地反映未來的公司收益,分析師的前景預測可以長達三到五年。在某些特定的市場環境中,當前的經濟狀況並非總能與預期的公司盈利保持一致,這一時間差便會導致經濟與股市脫節。人們對公司前景可能樂觀過度,也可能悲觀過甚。這就如同頗具傳奇色彩的投資大師彼得·林奇(Lynch)所言,眾多基金經理的錯誤乃是將過多精力凝聚在宏觀經濟層面上。公司盈利與經濟成長之間並不只是一種直觀的線性關系或簡單的因果關系,而且不同公司對於經濟狀況的敏感度也不盡相同。能否成功地剝離出個別公司與經濟形勢之間的微妙線索,這才是對投資者眼力、功力、耐力的考驗和挑戰!
九十年代後期的股市泡沫就為此作出了最好的注腳。人們對於互聯網這一新生事物充滿了期待與迷信,使之成為泡沫萌生的溫床。加之「普及效應」、「鎖定理論」以及「新經濟學說」的推波助瀾,使人們對公司未來的盈利前景產生了幻想和錯覺,甚至想入非非。但殊不知,這種不切實際的市場預期只不過是令人目眩的海市蜃樓而已,既缺乏市場,也缺乏技術,更缺乏資本。也難怪其泡沫的破滅會招致全球股市紛紛陷落,使投資者們從南柯一夢中驟然乍醒。
無獨有偶,這種經濟與股市的背道而馳在美國歷史上並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出現。1973到1974年間也曾有過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離散程度還不在此次之下。道瓊斯工業指數不到兩年內就狂跌了45%,盡管經濟在同期中反而增長了15%,大大超過了此次的7.7%(誠然,當年的通貨膨脹率之高也非今日可比)。好在這一陣痛只持續了不到兩年便靜靜地掩入了歷史,比此次股市暴挫縮短了半年時間。
當年股市之所以與經濟走向大相徑庭,其原因就在於當時的中東石油危機使人們瞻念前途、不寒而慄。眼前的經濟增長絲毫化解和掩飾不了人們對公司未來遠景的憂心忡忡。尤其是當時的通貨膨脹率高達平均10.5%,大大削弱了百姓的購買力和公司的利潤率。不少人已經開始為石油價格可能會飆升到100美元一桶而感到寢食難安。果不其然,全球性的惡性經濟衰退到1974年下半年時便悄然而至。
其四,全部的國民經濟與局部的上市公司。
經濟與股市的不對稱性也會促成二者之間的背離。例如美國的經濟結構中包括私營企業(PrivateSector)與政府機構(PublicSector)兩大類別。前者約占經濟的70%,即上市公司只創造了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而剩餘部分則來自於政府機構。這就造成只具三之二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不一定總能准確反映整個的國民經濟。當企業與政府的行為趨同時,股市與經濟發展如影隨形;當二者離散時,其間的差異也不可避免。
過去幾年的風雲變幻即為明證之一。一方面,大批公司企業因庫存積壓和生產能力過剩而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另一方面,聯邦與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卻在急劇擴張,用以反恐和刺激經濟成長。其結果就使得政府投資成為經濟的主要支撐力量,這集中反映在聯邦政府從巨額盈餘到巨額赤字的急劇轉折上。政府支出的大幅增長與私營企業的來重衰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鑄成了經濟與股市之間的強烈反差。經濟的溫和成長主要來源於生產總值中由政府投資所創造、而上市公司無法代表的那30%。所以,近三年來的經濟成長只是某種虛幻的假象,它掩蓋了眾多上市公司四面楚歌的困境與悲涼。
這種經濟與股市間的不對稱性在我國更為顯著。積極的財政政策使政府投資在過去與年中主導了經濟的高速成長,但眾多上市公司卻未必能夠從中直接受益。據估計,目前非國有控股企業創造了國民生產總值的50%,而且這一比重還在上升。可是它們在股市中所佔有的份額尚不足股市總值的10%。也就是說經濟成長更多的是依賴於政府支出和仍未上市的非國有企業、而並非來源於上市公司。因此,上市公司和股票市場相對國民經濟而言就缺乏足夠的覆蓋率和代表性,股市自然也就難以全面和准確地反映經濟運行。
近年來美國經濟的低迷促使製造業與服務業分別採取了兩種不同手段來推動收益增長:服務業通過提高價格,製造業則依靠降低成本。這就導致了價格的變向分化:汽車價格的下降與保險費用的上漲;傢具價格的下降與維修費用的上漲;鞋帽價格的下降與球賽門票的上漲;玩具價格的下降與托兒費用的上漲;餐具價格的下降與餐飲價格的上漲;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製造業價格的下跌抵消了服務業費用的上漲,既同時增加了兩類沒類型公司的盈利,又化解了通貨膨脹滋生的隱憂,可謂是一種「奇妙的和諧」。那麼製造業何以通過降低成本來增加收益呢?答案之一就是將產品生產轉移到成本低、人才多、條件好的我國大陸。因此我國在經濟危難中拯救了眾多的美國公司,成全了美國製造業的轉型與重組,對當前美國經濟的良好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經濟越是不景氣,公司削減成本的壓力就越大,遷往我國的公司也就越多。這就是為什麼近年來全球經濟低迷的陰影非但沒有籠罩到我國大陸,反倒是加速了外國資本向中國的轉移,間接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這種通過資本轉移來降低成本的經營策略使眾多美國公司在經濟蕭條的漩渦中倖免於難,也使其股票在美國股市中獲得了一絲慰藉和一線生機。然而過於大多數中國上市公司來說,這些不速之客的來臨恐怕只是在其身邊添加了一個更具競爭力與威協性的龐然大物,自己未必能夠親身貪圖到它們所帶來的資金、技術、或市場上的優勢。因此,隨著資本技術與產品製造向中國的轉移,生產成本的降低會使外資公司在本國股市中的所得遠遠超過我國上市公司在我國股市中獲取的利益。換言之,外資投入所帶動的那部分經濟增長未必會使我國上市公司乃至我國股市直接受益,二者之間並無等號、或者約等號的關系。
因此,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如政府投資和外國資本等,未必就一定能夠敦促我國股市的上漲。若用統計學的語言來描述,那就是「經濟增長是股市上揚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關鍵還在於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國民經濟的充分代表性,以及它所構建的傳輸機制能否正常運作。這就是國民經濟、公司盈利、股票市場三者之間關系的微妙之處所在。
其五,枯燥的經濟數據與敏感的投資心理。
經濟數據通常只為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們所關注,平民百姓並不了解或關心數據背後的真實含義。而且即使經濟多長或少長了一個百分點,人們往往也無所察覺。然而,股市卻與他們的財富和生活息息相關,促使他們對股市變化的警覺十分敏感。自1790年費城股票交易所誕生以來,證券文化與股市傳統在美國源遠流長、根深蒂固。加之共同基金今天的社會化與大眾化,股市暴跌之所以給投資者帶來刻骨銘心之痛也就不足為奇了。
投資者在牛市時通常會將經濟數據忘之腦後,將投資風險置之度外。千奇百怪的學說也會應運而生,為股市泡沫的合理性提供理論依據。可一旦熊市降臨,人們便會對股市與經濟之間的影像反差感慨萬分。當人們紛紛怨股市在過去幾年中未能真實反映經濟增長時,他們似乎早已忘卻了昔日的股市又曾帶給過他們多少溫馨的回憶和無限的憧憬。遙想九十年代後期,有誰關切、甚至在意經濟的成長步幅?投資者就像股市一樣揚起了高傲的頭顱。試問,美國經濟何曾有過那斯達克指數在1999年時高達86%的年成長率?我國經濟有過2007年深滬指數100%以上的增長率?所以,投資者在股市超越經濟時是沉醉的,而到股市滯後時卻又清醒了。
就投資心理學來說,「記憶固化」是金融投資中最常見的流行病之一。它使投資者的記憶凝固、硬化,總把股市的歷史峰值永久地印刻在大腦皮層深處,將其鑄為恆定不變的坐標軸和參考系。股市泡沫破裂之後,投資者通常都會領悟到投資理念的陶冶與凝練,並從心底萌生一種如夢初醒之感。但記憶固化卻阻斷了人們反思、追索的思維通道。其實記憶固化並非新奇之事,唐代詩人元積早在1200多年前就留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不朽絕句。處理感情之事是否應當如此,我們姑且不論,但就投資而言,它卻是大忌之一。
首先,記憶固化曾無情扭曲投資者的邏輯思維與市場判別。如果你把思緒和視野凝聚和鎖定在股市的歷史峰值上,並總是以此為度量衡來判定股市價位的高低,那麼你就會為障眼法所凝,失去客觀、准確的判斷能力。殊不知,頂峰時的股市或許只不過是泡沫期的病態和錯覺,暴跌時分寸是其歸真反璞的開始。只有歷盡滄桑才能還其本來面目,才能回歸於其應有的合理價位。試問,就滬指而言,究竟是當年的6000點過高了呢,還是今天的不到3000點太低了?
其次,記憶固化會使得投資者無法審時度勢,根據經濟形勢、公司盈利、投資氣氛、市場環境來隨時調整自己的重心、掌控期望的目光。所以他們將會依據股市的歷史印跡運籌出「守株待兔」式的投資決策。試想,如果滬指從2007年一路和緩走來,從未經歷過5000點的歷史高峰,那麼今天有誰會去留戀它兩年前放遠的腳步聲?又有誰會去祭奠它那往日令人目眩的輝煌?人們都會為其三十年來平均9.42%的年增長率而歡欣鼓舞。
股市與經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分析了理性經濟與感性股市的矛盾與沖突之後,有人會問,那麼股市究竟是不是經濟的晴雨表呢?答案很簡單,既是,也不是。從理論上講是,就現實而言可能不是;從長期來論是,就短期而言可能不是;在某些時候是,在其它時候則可能不是。而且是與不是,同經濟自身的發展狀況並無任何直接或必然的聯系。股市與經濟之間的關聯就是這樣斷斷續續、隱隱約約,既明且暗、欲斷又連。
在我國也不例外。經濟與股市間的離散處處留下了上述五大成因的印跡。在經濟穩定高速成長的同時,諸多因素卻使得股市顯現出劇烈的波動性和濃重的情緒化色彩。眾多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與經濟成長嚴重脫節或明顯滯後。這就使得人們對公司未來的收益展望不像對宏觀經濟前景那樣樂觀、自信。同時上市公司對於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比重極其有限,缺乏足夠的代表性。所以,「經股背離」雖然在我國存在,但卻不是我國的特色。同時,美國股市曾經連續二十三年落後於經濟成長,而中國股市到目前還只有不到20年的歷史。因此任何結論或推測都有待於時間的考驗。
本文不是要為中國股市的邊緣化討論指點迷津,也不是要為某些誤解正本清源,而只是力圖揭示股市運行中若干不以投資者主觀意志為轉移、同時又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規律。股市與經濟的關系既不是亦步亦趨、難解難分,也不是我行我素、漸行漸遠,而是若隱若現、亦真亦幻。經濟成長與股票市場之間的恩恩怨怨向我們提供了兩點啟示,即股市的短期行為與長期趨勢。
第一,在某一特定時期內,股市可能會展現出狂躁不安的神情,時而楚楚動人,時而鬱郁寡歡,因為市場氣氛與投資情緒對於股市運行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投資者不能根據經濟指標的高低來判定或預測股市的短期行為,否則就會落入股市陷阱,無論你是股市的觀潮客,還是股市的弄潮兒。從這一點來說,與其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毋寧說它是投資氣氛與股民心情的晴雨表。這也有助於解釋為何近幾年來,「行為投資」學說(BehavioralFinance)會在美國金融學術界中風起雲涌、大行其道,與傳統的主流「有效市場」理論(MarketEfficiency)並駕齊驅、難分伯仲。
第二,就長期趨勢而言,股市運動雖然會偏離經濟成長於一時,但卻無法超脫經濟成長於永遠。經濟成長與股市運動具有一致性,即所謂的「經股同一」。股市在短期內會受到非理性因素的誤導,但最終仍要受制於經濟成長的約束。如果說「葉落歸根」的話,那麼經濟成長就是股票市場的根基所在。缺乏經濟成長的依託與支撐,股市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時的熱情與行動只會伴隨著泡沫的破裂而煙消雲散。正可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當然,長期究竟是多長,無人知曉。詩人墨客們昨天在默誦著三毛的遠行絕句:「遠方有多遠,請你告訴我」,投資者們今天也在翹首向長天索問:「長期有多長,誰能告訴我」?
經濟與股市的背道而馳並非只是我國或過去幾年中的特有現象,它在全球股市的歷史長河中比比皆是。以上圖表都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了二者之間那種維妙維肖、若即若離的互動關系!從這一點上講,不存在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之間的差別。非理性的投資者總是在以非理性的心理,去揣摩非理性的股市,從而致使他們在貪欲與恐慌之間永不停頓地漫步徘徊。這些經驗教訓即便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也依然會爍爍閃光。理性的經濟與感性的股市彷彿就是財經生活中的一個永恆主題,二者之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股市自身的內在結構和交易特點已經先天註定了這一怪象的客觀性與必然性。過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後也依然如此。中國美國如此,日本香港如此,所有股市皆是如此。
希望了一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