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措施有哪些
一、並購前的財務風險及防範
並購企業在並購計劃實施之前,需要選擇並購的目標企業和具體的並購方式,因此,並購前的風險主要是這兩個選擇所造成的風險。
1.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獨立的經濟主體,其選擇的並購行為不但應該符合自身的利益,而且應該符合主購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並購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謀求協同效應、實現戰略重組,或是為了某些特定目標。因此在並購前必須仔細考慮選擇適當的目標企業,而在實際操作中卻不乏多選擇失敗的案例。例如許多企業由於盲目進行混合並購或盲目進入不相關領域,最後使企業進入多元化經營的誤區,反而拖累了自身,不利於主購企業的發展。這些就是未能很好的考慮選擇目標企業的所造成的風險損失。
2.企業的並購方式多種多樣,有股權收購和資產收購及合並。股權收購又有整體性股權收購、控股性股權收購、承債性股權收購。資產收購又有規模擴張型、借殼上市型、重組型和置換型資產收購四種。每種方式要求的資本數量不同,不同的並購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因此並購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資本規模及各方式的優缺點,適當的選擇並購方式,減少選擇所造成的風險損失。
二、並購中實施階段的財務風險及其防範
1.融資風險。
融資風險是指企業在並購過程中是否能夠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同時是否能夠保證並購的順利進行一種風險。如果融資的安排不當或是與企業運行連接不夠完善就會形成融資風險,如果融資過早就會出現承擔許多可以避免的利息;如果融資過晚或過慢就會出現資金不足或是資金供給不正常,導致並購無法順利進行。所以對於融資的安排也是並購過程中的重點。融資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
內部融資是指企業所需的資金均來源於內部的自留資金,內部融資的好處在於不需要支付利息,且沒有還貸壓力,可以減少企業的並購成本和由於無法還貸可能造成的破產形象,但是也具有不容忽視的缺點;完全運用自有資金,一則我國的企業規模一般較小,無法獨自承擔並購所需的巨額資金,完全動用寶貴的自有資金進行並購會影響企業對於外部市場的反應能力及抗風險的能力,如果進一步的融資不能夠順利進行,則非常有可能導致企業的正常運行,更不用說企業的並購大計。
外部融資是指企業運用外部手段籌集並購資金的方式,主要包括權益融資、債務融資和混合性證券融資三種。
權益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進行融資。通過大量發行股票進行融資,可以籌集到大量的長期可使用資金,且因為股票本身沒有確定的付息日以及歸還期限,所以企業的資本風險較小,但是由於股票的發行需要長期的時間,且需要支付的發行費用較高,不利於在並購過程中的資金銜接,更有可能出現由於大量股票而稀釋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甚至出現大股東對全企業控制權的喪失,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債務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借債的方法獲得資金的一種手段。通過舉債進行融資的資金成本較低,而且所支付的利息可以在稅前扣除,達到了避稅的效果,而且運用舉債的方法籌集資金所需時間較短,不會稀釋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並且手續簡便,利於運用。但是債務融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負債率較高的企業難以藉此方法獲得資金,並且銀行或債權人對於資金的提供有較苛刻的條件。一旦企業不能合適的掌握負債尺度,過高的負債率或造成企業的經營風險,如果不能到期償還借款和利息,會使得企業面臨破產的巨大風險。
解決融資風險首先要合理選擇並購的籌資方式與結構時,要遵循資成本最小化原則;債務籌資與股權籌資要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另外,短期債務與長期債務要予以合理的搭配,以盡可能將籌資風險降到最低。最後,並購企業在選擇籌資方案時,必須結合並購動機,企業自身的資本結構,並購企業對融資風險的態度,資本市場的情況等因素,選擇最佳的融資方式組合,規劃融資結構,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保證並購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
2.企業並購的信息風險。
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隱蔽工程」以及法律政策的影響,並購中往往潛藏大量的信息風險。由於並購各方信息不對稱,出讓方往往對目標公司進行商業包裝,隱瞞不利信息,誇大有利信息,而並購方也常常誇大自己的實力,製造期望空間,雙方信息披露都存在不充分或者失真的情況。因此,並購冒然行動而失敗或交易後才發現受騙上當的案例比比皆是。
信息風險防範對策一方面應要求對方真實、完整,不會產生誤導地披露自己的全部情況並做出保證;另一方面應針對對方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情況進行審慎的調查與評估,充分了解其現狀與潛在風險。做到信息披露及保證並購各方用最直接、合理、科學、專業和沒有歧義的語言披露其所有應當的信息,並作出聲明、承諾與保證。包括:出讓方向並購方保證沒有隱瞞重大信息,並購方向出讓方保證有法律能力和財務能力並購目標公司等等,以此來保護自己的利益,消除並購中可能產生的風險。對於可能存在的風險應當要求對方提供書面承諾,作為防範風險的保證及進行索賠的依據,並在並購合同中約定違約責任等救濟措施,做到防患於未然。
3.支付風險。
現金支付是指企業以現金為並購公司的工具,具有最大的財務風險。一則,對於企業具有的現金流量及數量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是企業並購能否完成關鍵;二則,由於直接運用現金進行支付,很有可能因為匯兌的差別造成多餘的匯兌損失;三則,完全用現金進行支付會導致股東權益的減少,可能會因此引起股東對於並購行為的抵觸,增加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
股票交換是以並購方股票替換目標企業的股票,即以股換股。對於運用股票交換和進行運用權益融資一樣會稀釋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而股權稀釋的風險高低則是由股權稀釋率所決定的。當並購前後的股權稀釋率發生激烈變動,說明並購行為將給企業的原股東帶來巨大的股權稀釋風險。如果發行新股後的股權稀釋率小於50%,表示股權稀釋的風險較高;反之,表示股權稀釋的風險較低。當主要股東的股權被稀釋到無法有效控制並購後的企業而主要股東也不願放棄這種控制權力時,主要股東可能反對並購,使並購活動無法進行下去。除此以外為了並購行為而發放新股不僅發行費用較高而且還具有耗時長手續復雜等缺點。
對於現金支付的並購,首先考慮到的是資產的流動性,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的質量越高,導致變現能力就越高,也說明企業越能迅速並順利獲取收購資金。
由於流動性風險是一種資產負債結構性的風險,很難在市場上化解,必須通過調整資產負債來匹配。同時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來降低,通過建立流動資產組合,將一部分資金運用到信用度高,流動性好的有價證券資產組合中,使流動性與收益性同時兼顧,滿足並購企業流動性資金需要的同時也降低流動性風險。
對於股權支付的並購,應綜合考慮目標企業的成長性、發展機會、並購雙方的互補性、協同性等因素,全面評估雙方的資產,正確確定換股比例。目前,並購雙方換股比例所採用的換算標准或依據主要有並購雙方的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每股收益等。
三、並購完成後的財務風險及其防範
企業並購後主要有整合風險。企業並購後如果不能採取積極的行動將被收購的企業快速整合到收購企業的組織結構中,收購仍有可能失敗。
整合前進行周密的財務審查,整合前的財務審查包括對並購企業自身資源和管理能力的審查以及對目標企業的審查。整合前的財務審查可為並購企業的運行提供可行性分析;還可通過審查發現被並購企業財務上存在的問題,以利於在整合過程中有的放矢,提高整合效率。財務審查的主要目的在於使並購方確定被並購企業所提供的財務狀況,其審查內容包括並購後需要整合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需要的資金投入、企業的負儲結構、現有融資能力。加強並購後企業的組織結構整合。組織結構的整合主要是並購重組後企業的機構設置問題,其關鍵是合並雙方的人事安排。並購方企業應當根據企業發展目標,盡快制定並購後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用人標准,做到人盡其才。要盡量挽留人才,防止磨合過程中出現團隊行為弱化、不負責任、負權壓利、擾亂工作秩序的現象。企業並購後,要發揮人才資本優勢並進一步挖掘人才資本的潛力,就必須根據人力資本的特徵正確評估人力資本價值。並購之後絕大部分企業的經營業績未來得到顯著提升,結果卻是資產規模不斷擴張,創利能力不斷下降,不同業務單元之間缺乏內在聯系和必要的相互支撐,主業和副業相互爭奪有限的企業資源,造成企業主業被拖累,而副業又難以為繼。這一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業並購後不重視財務戰略整合向造成的。
總之,如何迴避並購風險是企業並購的核心問題,並購風險是很可能會發生的風險,並不是必然會發生的風險。因此,只要認真做好防範對策,就可以實現預期的企業並購目標。
2. 淺談企業負債籌資風險影響因素及如何控制
一、引言
傢具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其運作第一步就是籌集資金謀發展。然而,單一由投資者投入的資金是無法滿足傢具企業經營和擴張需要的,必須運用借入的資金進行生產經營,這也已經成為開放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普遍存在的財務現象。國外美、日、英等發達國家的傢具企業資金總額中,外債資金的佔有比率就愈來愈高。如今美國為75%,日本為90%左右。但是,在我國舉債經營的傢具企業也已開始逐步成為現代傢具企業普遍採用的一種財務策略了。負債籌資對推動傢具企業發展居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財務杠桿卻起到雙向作用,既可能撬高傢具企業,帶來正面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可能把傢具企業撬翻,甚至形成倒閉破產。像韓國的大宇集團,中國的鄭百文就是個很好的例證。也可以這么說,負債籌資實際上是傢具企業的一把雙刃劍,運用既可以帶來巨額利潤,又可能帶來很大的風險,其不合理的負債籌資也會演變成一種極大的危險,甚至會給傢具企業帶來毀滅性的災害。
二、負債籌資風險的含義與例證
1.負債籌資風險的含義。就負債籌資風險而言,實際上就是指由於負債籌資給傢具企業帶來的到期不能償債的可能性。負債籌資使得傢具企業可以享受息稅前利潤率高於負債資本邊際成本的差額而引起的權益資本利潤率的提高,這給傢具企業帶來到期必須還本付息的義務。一般當傢具企業息稅前利潤率高於負債成本時,其財務杠桿正效應會使傢具企業權益資本利潤率得以更大程度的提高,這是傢具企業負債籌資的直接動機和目的。但是,當傢具企業息稅前利潤率大幅度降低的時侯,權益資本利潤率也會更大幅度下跌,這就發生了財務杠桿的負效應,從而導致傢具企業虧損。如果到期債務超出了傢具企業可支付能力,那麼傢具企業就無法如期償還負債,這就給傢具企業帶來了財務風險。如果債權人不同意展期,那麼傢具企業就有可能被迫破產倒閉。
2.負債籌資帶來的破產例證。在負債籌資風險例證中,韓國大宇集團的破產,就是明顯的負債籌資產生財務杠桿負效應所致。在1993年,大宇在海外的傢具企業只有15家;到了1998年底已發展至600多家,其擴張就是靠來自政府政策和銀行信貸負債籌資;到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其他集團相繼開始收縮,而大宇卻依然我行我素。1998年,發行的傢具公司債券就達7萬億韓元。然而在全球經濟危機大背景狀態下,大宇的經營也不令人滿意,利潤率也急劇下降,多處的子傢具公司發生虧損。在高負債率的情況下,資金周轉更加困難;到了1999年7月,就被4家債權銀行所接管。延續到當年11月,大宇集團正式宣告破產,為此韓國政府對其再次進行了結構性的調整。
三、傢具企業負債籌資風險產生的因素
1.傢具企業息稅前利潤率的影響因素。對於傢具企業息稅前利潤率的影響,主要是傢具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及本身的獲利能力。傢具企業借入資金是為了彌補自有資金的不足,用來維持正常生產或擴大規模,但負債是有杠桿作用的,一旦經營不善或經濟環境惡化,會使傢具企業面臨經濟發展的低潮,以及其他原因帶來的經營困境會直接導致息稅前利潤率的降低,這就有可能低於負債資本的邊際成本。財務杠桿的負效應,權益資本的利潤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進一步加重了財務危機。其大宇破產的主要原因就是經濟危機的爆發,使其經營環境惡化,而其主要產品汽車抵禦風險的能力又很差,致使獲利能力急劇下降,無法如期償還高額的負債所致。
2.負債資金邊際成本的影響因素。負債資金邊際成本的影響因素主要是負債籌資資金利息率的高低。在國家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實行緊縮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時,社會貨幣供應量萎縮,其負債利息率必然會提高,這就有可能高於傢具企業的息稅前利潤率,從而導致傢具企業盈利減少,甚至發生虧損,而不能按期償債。
3.傢具企業到期還本付息額的影響因素。1)負債額度問題。它是指傢具企業負債總額的大小或負債在資金總額中所佔比重的高低。負債額度越大,利息支出越多,無法到期按時償還負債本息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時,負債比重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股東收益的變化幅度也隨之增大。因此負債額度越大,負債籌資的風險就越大。韓國大宇集團在經濟狀況最好的時,資產負債率高達80%,1997年金融危機時,其很多子傢具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都在400%以上,個別高達1000%。這么高的負債比重使大宇抵禦財務風險的能力十分脆弱,在迅速擴張的背後蘊藏著嚴重的財務危機,直至破產倒閉。2)負債期限結構問題。它指傢具企業所使用的長短期借款的相對比重。若負債期限結構安排不合理(長、短期債務比例),還款期限過於集中,就會使傢具企業在債務到期日還債壓力過大,資金周轉不靈,影響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如籌集大比重短期借款建設長期資產項目,則當短期借款到期時,長期資產可能還未產生效益,就出現了難以籌措足夠現金償還短期借款的風險。大宇集團在金融危機情況下仍向銀行短期貸款200億美金投資擴建汽車廠,剛建好還未產生效益時負債便已到期,致使其無力如期償還,從而導致了破產。而中國的鄭百文與大宇集團有著相似的經歷,發展也是一個「負債擴張」的過程。在2000年破產前夕,每股凈資產-8.3802元,負債比重達235.75%,且負債十分單一,幾乎全是建設銀行鄭州分行的代墊貨款,僅1998年墊款就高達17.72億元,罰息1.43億元。這些墊款全部是期限為6個月的銀行承兌匯票。可見,其負債籌資額太大,比重太高,負債期限很短,且結構單一,抵禦風險能力很弱。1998年時傢具公司產品銷售不暢,貨款回收困難,在承兌匯票到期前無法將款項支付給銀行,使銀行為其累計墊款達20億元。此後,經營狀況又無起色,所獲利潤多用於支付銀行利息及罰息,造成惡性循環,直至被迫重組。
4.傢具企業資金周轉的影響因素。一般來說,負債本息要以現金償還。傢具企業能否按期償還本息,不僅要看盈利狀況,還要看預期的現金流人量和資產的整體流動性。如果經營不善導致虧損,或利潤為正但存貨及應收賬款等過多,現金流入量就無法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這時為了不破產可以變現部分現有資產,而各種資產的變動能力是不一樣的。資產的變現能力與其流動性成正比。當資產的整體流動性較弱時,變現能力就很差,財務風險就較大。很多破產不是沒有資產,而是因為資產不能在較短時間內變現,結果不能按時償還債務所導致。
四、傢具企業負債籌資風險的控制與管理對策
從大宇集團和鄭百文的案例可看出,作為現代傢具企業籌資的主要手段之一—負債籌資,的確是一把雙刃劍。所以,對負債籌資的風險應有充分的認識,對其加強控制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1.負債規模控制。把握好負債率和償債能力指標。計算公式: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利息保障倍數=總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顯然,負債比率越高,債權的保障程度就越小。所以該指標必須保持一定適當的比率。一般認為,資產負債率保持在50%比較合理,65%是警戒線,100%為破產線;但在50%以下,發展就慢,比率越小,越趨於保守。利息保障倍數指標反映了傢具企業的經營所得保障支付負債利息的能力,其倍數必須大於1,否則就難以償還債務及利息。這只是通俗標准,傢具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恰當的負債比率。若經營管理得當,資金周轉迅速,增長潛力大,負債比率可以適當高些,反之則要降低比率。
3. 財務風險的防範措施有哪些
1、建立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防範財務風險產生財務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財務風險處理不當,因此,防範財務風險,建立和完善財務預警系統尤其必要。
2、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由於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盈利,而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現金用於各種支出。
3、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對企業而言,在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同時,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其中獲利能力、償債 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指標最具有代表性。反映資產獲利能力的有總資產報酬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指標;反映償債能力的有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等指標;經 濟效率高低直接體現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反映資產運營指標有應收賬款周轉率以及產銷平衡率;反映企業發展潛力的有銷售增長率和資本保值增值率。
4、樹立風險意識,健全內控程序,降低或有負債的潛在風險。如訂立擔保合同前應嚴格審查被擔保企業的資信狀況;訂立擔保合同時適當運用反擔保和保證責任的免責條款;訂立合同後應跟蹤審查被擔保企業的償債能力,減少直接風險損失。
5、科學地進行投資決策。
拓展資料:
財務風險是包含有企業可能喪失償債能力的風險和股東收益的可變 性。隨債務、租賃和優先股籌資在企業資本結構中所佔比重的提高,企業支出的固定費用將會增加,結果使企業喪失現金償付能力的可能性也增大了。企業財務風險的另一方面涉及股東可能得到的收益的相對離差。總之,企業的財務風險包含了股東未來收益的可變性和企業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性。這兩方面都同企業的經營風險,即預期營業收益離差直接相關。
上市公司財務風險主要表現有:
(1)無力償還債務風險,由於負債經營以定期付息、到期還本為前提,如果公司用負債進行的投資不能按期收回並取得預期收益,公司必將面臨無力償還債務的風險,其結果不僅導致公司資金緊張,也會影響公司信譽程度,甚至還可能因不能支付而遭受滅頂之災。
(2)利率變動風險。公司在負債期間,由於通貨膨脹等的影響,貸款利率發生增長變化,利率的增長必然增加公司的資金成本,從而抵減了預期收益。
(3)再籌資風險。由於負債經營使公司負債比率加大,相應地對債權人的債權保證程度降低,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從其他渠道增加負債籌資的能力。未來的經營收益就越穩定,經營風險也就越小。
參考資料:網路--財務風險
4. 財務風險防範措施有哪些
控制財務風險的措施:
(一)適度負債,合理安排資本結構,確保財務結構平衡
一要正確把握負債的量與度,企業的息稅前利潤率大於負債成本率是企業負債經營的先決條件。
二要適度利用財務杠桿作用,合理控制財務杠桿的負作用。
三要合理安排資本結構,實現資金成本最低化。企業必須權衡財務風險和資金成本的關系,確定最優的資本結構。
(二)建立企業全面預算制度,正確預測現金流量情況
全面預算制度是協調的工具、控制的標准、考核的依據,是推行控股公司內部管理規范化和科學化的基礎,也是促進公司各級經營管理人員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能力培養的有效機制。由於預算涉及企業現金收支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所以它對風險可以產生一種系統性的控制。在全面預算的基礎上,准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這是企業加強財務管理,有效防範財務風險工作中特別重要的一環。
(三)加強資產管理,提高營運能力,增強盈利水平是防範財務風險的保證與標志。
5. 寧波中小企業負債融資的財務風險與對策
企業負債融資的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負債壓力的增加。如果企業採用負債融資的方式來支付並購成本,其可能的風險有三,①高昂的利息支出;②債務契約限制給企業帶來的機會損失;③未來還款的壓力。負債成本的增加,其後果是將導致企業資產負債率不斷擴大,它會大大增加企業出現財務危機或破產的可能性。2.控制股權的稀釋。如果企業採用股票融資的方式來支付並購成本,其可能的風險是將導致企業原發性股東的股權稀釋,其後果是這些股東(包括企業本身)將部分或全部失去剩餘收益的控制權或索取權。3.業績水平的波動。業績水平的波動既指企業稅息前利潤(EBIT)水平的變化,也包括每股收益(EPS)的激烈波動。在負債融資下,EBIT的變化會引起EPS的更大程度的波動,從而增加企業出現財務危機或破產的可能性。業績波動是一個極其不好的訊號,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各種機會損失(如信譽損失)。4.投資機會的喪失。企業負債融資不僅可能給企業增加巨額的債務,而且可能會消耗企業大量的自有資本。在這種情形下,企業即使面臨良好的投資機會,也只能望而卻步。投資機會的失去,其後果是可能會降低企業獲取收益的能力,進而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5.現金存量的短缺。企業在負債融資時可能會大量消耗企業的貨幣資金,即使企業凈資產很豐厚,但也可能會由於現金存量的不足引發各種問題,從而增加企業出現財務危機的可能性。二、企業負債融資的財務風險的識別方法為了更好地防範負債融資的財務風險,其核心前提在於先預先識別各種財務風險,其常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杠桿法。杠桿分析法是狹義的財務風險的衡量方法。主要通過計算杠桿系數來初步識別財務風險水平的高低,其指標包括財務杠桿系數和資產負債率。DFL=EBIT/(EBIT-I)=△EPS/△EBIT其中:I為利息支出;DFL指財務杠桿系數,它反映企業的稅息前利潤(EBIT)的變化所引起的每股收益(EPS)的更大波動程度。DFL越大,說明企業的財務風險越高。RLA(資產負債率)是衡量企業財務風險健康狀況的核心指標。RLA越高,說明企業的財務風險越高,當RLA大於50%,一般認為企業的財務風險水平較高,當RLA接近100%水平時,說明企業的財務風險到了瀕臨破產的水平。2.EPS法。 EPS分析法主要衡量負債融資前後購買企業每股收益的預期變化,它屬於廣義上財務風險的衡量方法。EPS=[(EBIT-I)(1-t)]/Q其中:EPS為企業每股收益;I為利息支出;t為加權所得稅率;Q為發行在外的股票總數。當負債融資之後的EPS大於負債融資前的EPS時,說明企業負債融資決策行為是合理的,反之,則是不合理的。3.股權稀釋法。股權稀釋法主要比較負債融資前後原發股東股權結構的變動情況。它屬於廣義的並購財務風險的衡量指標。RIE=(Q0+Q1)/(Q0+Q1+Q2)RIE是股權稀釋率,它反映企業原始股東所控制的具有表決權的股票數量占總的具有表決權的股票數量的比率其中:Q0為負債融資前企業的原始股東所持有的具有表決權的股票數量;Q1為負債融資時企業的原始股東所增持的新發行的具有表決權的股票數量;Q2為負債融資時企業的新股東所持有新發行的具有表決權的股票數量。當負債融資前後的RIE發生激烈變化,說明負債融資行為將給企業的原始投資者帶來巨大的股權稀釋的風險。如果發行新股後的RIE小於50%,說明股權稀釋的財務風險較高,反之,說明股權稀釋的財務風險較低。4.成本收益法。成本收益分析法指比較負債融資的成本與收益水平。它屬於廣義負債融資的財務風險的衡量方法。RCR=C/RRCR為企業負債融資成本收益率其中:R為負債融資的預期收益。它包括成本節約、分散風險、較早地利用生產能力、取得無形資產和實現協同效應,以及免稅優惠等預期收益;C為負債融資的預期成本。它包括直接的購買支出、增加利息、發行費用及傭金和管製成本,以及各種機會損失(如留存收益消耗的機會成本和喪失好的投資機會的損失)。當RCR小於1時,說明預期收益大於預計成本,則負債融資行為是合理的,反之依然。5.現金存量法。指比較負債融資前後企業預計的現金存量水平,看現金水平是否最佳及安全。常用的方法是計算現金流動資產率和現金總資產率。現金流動資產率:RCCA=C/CA現金總資產率: RCA=C/A其中:C為企業廣義現金存量,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和短期投資等;CA為企業的流動資產;A為企業的總資產。負債融資買後的RCCA和RCA越低,說明企業面臨的現金短缺的財務風險越高,反之亦然。6.模型法。模型分析法指藉助於統計學和數學的模型構建來總體判斷負債融資財務風險的方法。最常見的方式是建立回歸分析模型,以識別企業是否面臨的過高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水平CR=a0+a1X1+a2x2+a3x3+…+anxn+E其中:a0、a1、a2、a3,…,an為系數值;X1、x2、x3,,…,xn為各種財務風險因素;E為殘差模型分析法它事先可以根據歷史數據來估計一個衡量財務風險的標准值(CR0)。當企業負債融資後預期CR大於CR0,則說明企業的財務風險很高,反之亦然。三、負債融資財務風險的控制對策在識別了負債融資的各種財務風險之後,企業應該採取各種有效對策來減少或消除財務危機及破產發生的可能性,其對策有三:1.接受風險。如果負債融資可能短期會給企業帶來諸如資產負債率上升、企業股權稀釋和投資機會喪失,以及業績水平波動等風險,但是從長遠來看,負債融資目標企業或許具有戰略意義,諸如可以得到協同效應等。如果負債融資後的預期收益高於預期成本,則企業可以作出負債融資目標企業的戰略決策。除此之外,企業還應建立以下風險管理制度:一是風險基金的設立。包括壞賬准備和減值准備等;二是配備專門人員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分析、報告;三是風險分析技術的運用,例如實時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等。2.轉移風險。轉移風險指企業藉助與其他企業或個人的合資、合營等方式,將部分或全部財務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的策略。企業轉移風險的方式很多,可以根據不同的風險原因採用不同的風險轉移政策。3.避免風險。避免風險指如果企業有多種負債融資方案可以選擇,則可以放棄財務風險較高的負債融資方案。例如,當企業負債融資的預期收益遠遠低於並購成本,或者導致資產負債率水平劇增,以及每股收益水平嚴重下滑,則應放棄該負債融資方案,另行考慮其他合理方案。
6. 高校負債的籌資的風險及對策
高等教育經費需求與供給的矛盾將長期存在,而負債籌資是高校發展解決資金缺口的重要來源,因此需要充分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促進高校持續穩定的發展。但同時我們應看到,貸款高校的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如果高校到期一旦不能償還銀行貸款,甚至資不抵債,財務風險就會轉化為財務危機,嚴重影響貸款高校的生存和發展。因此,防範高校財務風險是政府和高校的共同責任。
(一)宏觀上財務風險的防範對策
1.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制定一套高等學校籌資的配套政策,優化高等教育的籌資環境。需要強化政府財政投入責任,保證貸款高校正常運轉。高校是提供准公共產品的事業單位,高等教育擴招後所面臨的問題和整個高等教育的辦學質量,政府應承擔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增加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日常維持投入和發展投入,是貸款高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另外還要完善高校利用信貸政策,保持高校利用貸款辦法的可持續性:建立專門為高校提供融資擔保的分級擔保機構;政府應對教學樓、圖書館、實驗及教學設備等教學基本設施的貸款項目進行全額貼息,減輕貸款高校付息壓力;規范和完善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配套政策,允許社會閑散資金進入高等教育領域,在高校與高校之間引入競爭機制。也可以考慮組建地方高教投資公司,搭建多級投融資平台。組建地方高教投資公司,利用社會化低成本資金解決高校快速發展中短期資金不足的問題。高教投資公司的資金來源可以地方財政一次性撥款5-10億左右作為注冊資金,以後每年通過發行高教發展債券獲取低利率融資資金。高教投資公司不以盈利為目的,只要求保持收回成本,資產不沉澱,現金能收回,能自我循環、良性發展。
2.加強教育主管部門對貸款高校籌資活動過程進行有效的監控。建立高校負債籌資規模和投資項目的審批制度。高校負債籌資規模過大而引起的財務風險,教育主管部門缺乏宏觀政策上的引導和監督。雖然高校是辦學主體,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對貸款規模和投資項目有自主權,但從產權角度看,教育主管部門以所有者的身份有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實施監督的權力。教育主管部門應建立高校銀行貸款和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教育部和部分省市教育部門對高校貸款制定了相應制度進行規范,要求高校貸款的額度一定要掌握在可以償還的限度之內,不允許學校用校產作抵押進行貸款,未經批准擅自向銀行貸款,要追究學校及有關人員的責任。建立負債籌資及使用情況的報表制度。一方面,修訂完善高校會計制度,對高校貸款及其使用、融資租賃等會計核算進行規范,全面反映高校負債籌資及使用情況,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制定專門的高校貸款及其使用情況的報表,要求貸款高校每月或每季度向教育主管部門上報貸款規模和投資項目的進展情況,以便教育主管部門及時對高校貸款及使用情況進行監督,以防止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 1.建立現代大學治理結構,逐步形成高校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建立現代大學治理結構,首先需要明確責任,提高籌資決策的科學性。建立現代大學治理結構,就是將高等教育由單純的政府投資轉變為廣泛吸收社會力量多渠道投資辦學的發展模式,提高高校籌資和投資項目的科學性。因此,建議在高校建立大學理事會,對決策者權利進行有效的監督,實行民主管理。理事會的功能是監督學校的運行情況,制定有關整體建設發展規劃,審核批准經費預算和投資項目。同時要求在計劃財務處的基礎上,設置籌資委員會和投資部,明確三者的職責,強化經濟責任制,對貸款投資項目實行立項公開、論證公開和結果公開,自覺接受群眾、銀行和社會有關部門的監督,使學校領導和有關職能部門承擔起財務安全與風險控制的責任。另外還要建立高校多元化籌集資金機制。實踐表明,高教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是解決高等教育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也是高等教育投資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因此,高校要打破傳統籌資觀念,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吸引社會閑散資金,通過社會投資、融資、教育國債等多種市場手段積聚教育資金,有條件的高校大膽探索股份制改革,創新高等教育投融資體制,挖掘高校面向社會融資和自籌資金的能力,實現多方籌集教育資金的目的。
2.優化籌資結構,降低高校舉債風險:合理控制高校負債籌資規模。高校籌資規模就是高校事業發展過程中某階段實際需要的資金與可能擁有的資金的差額。高校的辦學成本由經常性成本和建設性成本兩部分組成。合理的籌資規模就是確定貸款規模的均衡點,即學校收入扣出經常性成本後,剩餘部分大於或等於銀行利息。貸款均衡點的確定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效益性和合理額度的原則。優化籌資的時間結構。由於短期借款從風險上看要比長期借款高,而從資金成本上看,長期借款要比短期借款高,因此,要合理安排借款結構,將長期借款與短期借款相結合,權衡長短期負債的優缺點,盡可能以長期貸款為主,必要時輔以短期貸款。確定最佳的資本結構。資本結構是指各種資金來源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它是由籌資方式決定的。資本結構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辦學活力與能力和發展的潛力。反映資本結構、衡量財務風險承受能力的主要指標是資產負債率。高校必須確定最佳的資本結構,在籌資風險與籌資成本之間進行權衡,只要保持風險與成本的適當比例,高校才能取得效益的最大化。
3.建立良好的「銀校合作」關系,尋求商業銀行貸款支持。一方面,高校加強與商業銀行的聯系,在貸款利率方面最大限度地爭取優惠政策,力求降低貸款成本。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以「聯合授信」方式合理確定貸款方向、投資量及償還期限,在確定授信額度時盡量將貸款資金控制在高校還款的范圍內,這樣既控制銀行的風險,也降低了高校的風險。同時,高校要把助學貸款作為銀校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把助學貸款力度的大小作為學校選擇開戶銀行的重要條件。通過助學貸款業務的開展,解決困難學生的欠費問題,提高學費收繳率,增強資金自給能力。
4.建立高校財務預警系統,適時監控高校可能面臨的財務風險。建立財務預警系統就是在高校現有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基礎上,設置相關量化指標,分析和評價學校辦學資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財務管理水平和真實財務情況,及時揭示隱性問題,對潛在的財務風險進行預警預報。具體包括:定期編制現金流量預算,為高校提供現金可用度的預警信號;確定高校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如償債能力、運營績效、發展潛力等方面,建立長效的財務預警系統;應結合高校實際,採取適當的風險應對策略。在建立了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後,當出現風險信號時,應採取預防性控制或抑制性控制,防止風險損失的發生或盡量降低風險損失的程度。
7. 企業負債籌資風險的分析與防範論文
摘 要:負債經營可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擴大生產規模,使企業得到財務杠桿效益,獲得節稅效益,減少貨幣貶值的損失,降低綜合資金成本;同時,負債經營也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企業要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機制,保持合理的資產負債率,制定出合理的負債財務計劃;對於籌集外資帶來的風險,應從預測匯率變動的趨勢入手,制定外匯風險管理戰略。
我國目前階段,企業普遍面臨資金短缺問題,籌資就成為企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財務渠道。負債籌資是現代企業的主要籌資方式之一,也是企業普遍採用的籌資方式。有負債就會有籌資風險,因此,因負債而引起的風險也是每個企業都不能迴避的現實問題。
一 籌資風險的來源
籌資風險,是指與企業籌資相關的風險,一般是指由於資金供需情況、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的變化,企業籌集借入資金給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負債籌資導致企業所有者收益下降的風險;二是指負債籌資可能導致企業財務困難甚至破產的風險。
企業的籌資風險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投資利潤率和借入資金利息率的不確性。當企業投資利潤率高於借入資金利息率時,企業使用一部分借入資金,可以因財務杠桿的作用提高自有資金利潤率;當企業投資利潤率低於借入資金利息率時,企業使用借入資金將使自有資金利潤率降低,甚至發生虧損,嚴重的則因資產負債率過高或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導致資不抵債而破產。
2.企業經營活動的成敗。負債經營的企業,其還本付息的資金最終來源於企業的收益。如果企業經營管理不善,長期虧損,那麼企業就不能按期支付債務本息,這樣就給企業帶來償還債務的壓力,也可能使企業信譽受損,不能有效地再去籌集資金,導致企業陷入財務風險。
3.負債結構。借入資金和自有資金比例的確定是否適當,與企業財務上的利益和風險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財務杠桿作用下,當投資利潤率高於利息率時,企業擴大負債規模,適當提高借入資金與自有資金之間的比率,就會增加企業的權益資本收益率。反之,在投資利潤率低於利息率時,企業負債越多,借入資金與自有資金比例越高,企業權益資本收益率也就越低,嚴重時企業會發生虧損甚至破產。同時,負債規模一定時,債務期限的安排是否合理,也會給企業帶來籌資風險。若長、短期債務比例不合理,還款期限過於集中,就會使企業在債務到期日還債壓力過大,資金周轉不靈,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4.利率變動。企業在籌措資金時,可能面臨利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企業資金成本的大小。當國家在實行「雙松」政策,即擴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時,貨幣的供給量增加,貸款的利息率降低,企業此時籌資,資金成本較低,企業所負擔的經營成本減少,這樣就降低了企業的籌資風險;相反,當實行「雙緊」政策,即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時,貨幣的供給量萎縮,貸款的利息率提高,企業此時籌資,資金成本增加,企業所負擔的經營成本提高,這樣企業就要承擔較大的籌資風險。
5.匯率變動。企業倘若籌借外幣,還可能面臨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當借入的外國貨幣在借款期間升值時,企業到期償還本息的實際價值就要高於借入時的價值。當匯率發生反方向變化時,即借入的外幣變軟(貶值)時,可以使借款企業得到「持有收益」,即由於借入外幣的貶值,到期仍按借入額歸還本金,按原利率支付利息,從而使實際歸還本息的價值減少。
6.決策失誤。投資項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如果決策失誤項目失敗或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很快建成並形成生產能力,無法盡快地收回資金來償還本息,會使企業承受巨大的財務危機。
二 負債經營的利弊分析負
債籌資是一把雙刃劍,既可帶來財務杠桿利益,又能引起籌資風險。用負債籌集來的資金從事生產經營的活動,即負債經營。在資本結構一定的條件下,企業從息稅前利潤中支付的債務利息是相對固定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多時,每一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債務利息就會相應地降低,扣除所得稅後可分配給企業所有者的利潤就會增加,從而給企業所有者帶來額外的收益,即財務杠桿利益。同理,由於負債經營的作用,當稅前利潤下降時,稅後利潤下降得更快,從而導致企業所有者收益大幅度下降,甚至可能導致企業破產。對企業來說,採用負債經營必須衡量由其帶來的收益和風險損失。因此,研究負債經營對企業產生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負債經營對企業的積極作用
1.負債經營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經營規模,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競爭的成敗除了與競爭方式等有關外,還取決於企業的競爭實力,即企業的資金規模。企業通過舉債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籌集足夠的資金擴大經營規模,參與市場競爭。
2.負債經營可使企業得到財務杠桿效益,提高企業股東的收益。在投資利潤率大於債務利息率的情況下,由於企業支付的債務利息是相對固定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加時,每一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債務利息就會相應降低,從而給企業所有者帶來額外的收益。
3.負債可以使企業獲得節稅收益。企業負債應按期支付利息,根據現代企業會計制度中的有關規定,負債利息應在稅前支付。在同樣經營利潤的條件下,負債經營與無債經營企業相比,由於上繳的所得稅減少,企業可獲得潛在的利益。
4.負債經營可減少貨幣貶值的損失。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利用舉債擴大再生產比自我積累資本更有利,因為通貨膨脹可以導致貨幣貶值,借款與還款時的利率差,使債務人償還資金的實際價值比沒發生通貨膨脹時的價值要小,實際上債務人將貨幣貶值的風險轉稼到債權人身上,減少了由於通貨膨脹造成的損失。
5.可以降低綜合資金成本。企業借入資金,不論盈虧均應按期償還本息,對於債權人來說風險較小。同時,企業除還本付息外,不再承擔其他經濟責任,不象發行股票那樣,在稅後還要支付一筆不小的股利,而且企業支付的利息是在成本中列支的,不需要負擔所得稅。因此,比較而言,債務的資金成本一般低於權益資本成本,從而有利於降低綜合資金成本。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
8. 企業債務融資有效防範財務風險要怎麼做
企業進行債務融資應當如何有效防範財務風險?
一、應樹立風險意識,建立風險預估體系和有效的風險防範機制。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必須獨立承擔風險,因此,企業樹立風險意識、預估風險,並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機制非常有必要。在決定進行債務融資時,企業應立足市場,及時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防範,制定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風險規避方案,通過合理的籌資結構來分散風險。如通過控制經風險來減少籌資風險,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原理來控制投資風險,使企業按市場需要組織生產經營,及時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避免由於決策失誤而造成的財務危機,把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等。
二、確定適度的負債數額,保持合理的負債比率,合理安排籌資,優化資金結構。
負債經營能獲得財務杠桿利益,同時企業還要承擔由負債帶來的籌資風險損失。為避免籌資風險,企業應做到適度負債經營。企業的負債比率應與企業的具體情況相適應,實現資金結構最優化。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負債比率才是合理的?這就需要企業把握住其中的平衡。比如,對一些生產經營好、產品適銷對路、資金周轉快的企業,負債比率可以適當高些;對於經營不理想、產銷不暢、資金周轉緩慢的企業,其負債比率應適當低些,否則就會使企業在原來商業風險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籌資風險。
此外,對於由利率帶來的籌資財務風險,企業同樣不能忽視。在利率處於高水平時期,盡量少籌資或只籌急需的短期資金。在利率處於由高向低過渡時期,也應盡量少籌資,不得不籌的資金,應採用浮動利率的計息方式。在利率處於低水平時,籌資較為有利。在利率處於由低向高過渡時期,應積極籌集長期資金,並盡量採用固定利率的計息方式。
三、合理安排籌資結構和期限組合方式,確定最佳資本結構。
按資金運用期限的長短來安排和籌集相應期限的負債資金,是企業規避融資風險的對策之一。籌措長期資本,成本較大、彈性小、風險小,短期資本則與之相反。因此,企業在安排長、短期籌資方式的比例時,必須在風險與收益之間進行權衡。
而所謂最佳資本結構則是指在企業可接受的最大籌資風險以內,總資本成本最低的資本結構。企業應確定一個最佳資本結構,在籌資風險和籌資成本之間進行權衡,使企業價值最大化。具體企業可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資本結構的優化:
1、保持合理的現金儲備,確保企業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
2、加強存貨管理,提高存貨周轉率。這樣會增強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及獲利能力。通過存貨周轉速度分析,有利於找出存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盡可能降低資金佔用水平。
3、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加快貨幣資金回籠。通過建立穩定的信用政策、確定客戶的資信等級、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確定合理的應收賬款比例、建立銷售責任制等措施,積極組織催收,減少在應收賬款方面的資金佔用,加快貨幣資金回籠。
四、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負債財務和還款計劃。
根據企業一定資產數額,按照需要與可能安排適量的負債。同時,還應根據負債的情況制定出還款計劃。
企業利用負債經營加速發展,必須從加強管理、加速資金周轉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資金佔用額,盡力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銷率,降低應收賬款,增強對風險的防範意識,使企業在充分考慮影響負債各項因素的基礎上,謹慎負債。在制定負債計劃的同時須制定出還款計劃,使其具有一定的還款保證,企業負債後的速動比率不低於1∶1,流動比率保持在2∶1左右的安全區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同時還要注意,在借入資金中,長短期借款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使其結構趨於合理,並要防止還款期過分集中。
五、防止騙貸,落入陷阱。
為了預防融資陷阱風險,企業可委託律師對投資方的具體信息進行調查,以便預防受騙,並簽訂臨時合同,首先約定好違約責任,預防因陷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9. 關於淺析負債融資的財務風險與對策的開題報告
你這個專業
寫起來比較麻煩
你要多搜集些一手資料
這樣寫起來才得心順手
不知道你現在准備工作做得怎樣
如果你有困難
請看下面我號子
請看下面
..6.4.2.6.6,,,,接下...............................
.....................7.4.4.1,,,結束
(如果有意
請加我上面號
我全天在線的
偶爾隱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