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亞投行和一帶一路之間是什麼關系
「亞投行和『一帶一路』是孿生兄弟,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的『一帶一路』沒有亞投行推動無法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單個國家很難完成,設立亞投行可以推動『一帶一路』。
1、「一帶一路」的首要關注就是基礎設施投資,這是因為發達國家普遍面臨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的任務,發展中國家更面臨著建造、換代等重任,這是比所謂的再工業化更能推動世界實體經濟增長的路徑。巨大的基礎設施投資缺口,是亞投行、「一帶一路」倡議取得如此世界效應的根源。
2、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金融是「牛鼻子」,發揮著調節資源配置和優化投資效果的引導作用。亞投行是首個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按照多邊開發銀行模式和原則運營,重點支持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3、亞投行一方面能夠深化各國之間的政治、經貿合作,另一方面能夠為「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重要的資金來源與保證。亞投行與「一帶一路」的關系是功能交叉而互不隸屬。
(1)一帶一路融資機制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倡議來自中國,但成效惠及世界。「一帶一路」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踐行開放、包容、平等、互利的務實行動,成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全球經濟治理變革的新引擎,成為打開包容性經濟全球化新局面的新鑰匙。
2013年以來,以「五通」為主要內容的「一帶一路」建設,之所以能夠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和積極參與,就在於其為區域和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為世界經濟走出陰霾帶來新希望。
此外,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全球經濟治理機製作用在減弱,隨著G20、金磚機制、上合組織、亞投行、絲路基金、新開發銀行等新型國際機制和制度的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對現有全球經濟治理規則的補充與完善,增強了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更為重塑全球經濟治理新格局注入動力。
❷ 論述"一帶一路"的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及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的框架思路合作重點: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重點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
政策溝通
加強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加強政府間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深化利益融合,促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設施聯通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在尊重相關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沿線國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准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路。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
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提升道路通達水平。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兼容規范的運輸規則,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推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推進港口合作建設,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機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礎設施水平。
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路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暢通信息絲綢之路。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等建設,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完善空中(衛星)信息通道,擴大信息交流與合作。
貿易暢通
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宜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線國家宜加強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海關合作,以及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准計量、統計信息等方面的雙多邊合作,推動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生效和實施。改善邊境口岸通關設施條件,加快邊境口岸「單一窗口」建設,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加強供應鏈安全與便利化合作,推進跨境監管程序協調,推動檢驗檢疫證書國際互聯網核查,開展「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降低非關稅壁壘,共同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創新貿易方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
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加強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磋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拓展相互投資領域,開展農林牧漁業、農機及農產品生產加工等領域深度合作,積極推進海水養殖、遠洋漁業、水產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葯、海洋工程技術、環保產業和海上旅遊等領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
推動新興產業合作,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推動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制。[3]
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鼓勵建立研發、生產和營銷體系,提升區域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擴大服務業相互開放,推動區域服務業加快發展。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鼓勵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資金融通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深化金融合作,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深化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符合條件的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鼓勵在沿線國家使用所籌資金。[3]
加強金融監管合作,推動簽署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加強徵信管理部門、徵信機構和評級機構之間的跨境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以及各國主權基金作用,引導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
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交流合作、媒體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志願者服務等,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沿線國家間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電視周和圖書展等活動,合作開展廣播影視劇精品創作及翻譯,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共同開展世界遺產的聯合保護工作。深化沿線國家間人才交流合作。
加強旅遊合作,擴大旅遊規模,互辦旅遊推廣周、宣傳月等活動,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提高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平。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遊合作。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強化與周邊國家在傳染病疫情信息溝通、防治技術交流、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為有關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在婦幼健康、殘疾人康復以及艾滋病、結核、瘧疾等主要傳染病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擴大在傳統醫葯領域的合作。
加強科技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整合現有資源,積極開拓和推進與沿線國家在青年就業、創業培訓、職業技能開發、社會保障管理服務、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關心領域的務實合作。
充分發揮政黨、議會交往的橋梁作用,加強沿線國家之間立法機構、主要黨派和政治組織的友好往來。開展城市交流合作,歡迎沿線國家重要城市之間互結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為重點,突出務實合作,形成更多鮮活的合作範例。歡迎沿線國家智庫之間開展聯合研究、合作舉辦論壇等。
加強沿線國家民間組織的交流合作,重點面向基層民眾,廣泛開展教育[22] 、醫療、減貧開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保等各類公益慈善活動,促進沿線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加強文化傳媒的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利用網路平台,運用新媒體工具,塑造和諧友好的文化生態和輿論環境。
"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
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負著三大使命:
探尋經濟增長之道
「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實現全球化再平衡
傳統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區、海洋國家先發展起來,陸上國家、內地則較落後,形成巨大的貧富差距。傳統全球化由歐洲開辟,由美國發揚光大,形成國際秩序的「西方中心論」,導致東方從屬於西方,農村從屬於城市,陸地從屬於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應。如今,「一帶一路」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開創地區新型合作
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比如,「經濟帶」概念就是對地區經濟合作模式的創新,其中經濟走廊——中俄蒙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以經濟增長極輻射周邊,超越了傳統發展經濟學理論。
「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不同於歷史上所出現的各類「經濟區」與「經濟聯盟」,同以上兩者相比,經濟帶具有靈活性高、適用性廣以及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本著自願參與,協同推進的原則,發揚古絲綢之路兼容並包的精神。
❸ 「一帶一路」為中國企業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1、「一帶一路」建設對中國帶來的機遇
(1)「一帶一路」的建設,為銀行業在能源、交通運輸、電網和旅遊文化等行業領域帶來更多的合作機會。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未來將向中國大量輸送石油天然氣,必然將增加石油天然氣管道輸送建設,銀行業可為石油天然氣管道輸送建設的上下游,如石油管道製造企業、項目建設等提供融資服務。
(2)「一帶一路」的建設,必將推動銀行的業務轉型,進一步提升銀行的綜合服務能力。
「一帶一路」的建設,首先是基礎設施的建設,而這些領域大多屬於資本密集型領域,如果銀行還以傳統的融資方式對企業提供融資,一方面對資本消耗較大,在目前資本約束的前提下,銀行可能是有心無力;另一方面由於基礎設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平台和類平台業務,在「國發43號」文件下發的背景下,這類公司融資受限,銀行傳統融資無能無力。為解決此問題,將促使企業有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化,利用發債、信託、理財等融資途徑,銀行角色也從融資轉變為融智,有助於銀行提升綜合服務能力。
(3)「一帶一路」的建設,必將推動中國與西亞、歐洲等國家間的貿易互惠往來,為銀行業在國際貿易融資領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以國內外的港口為支點建設,推動各種規格的自貿協定談判,在國內,特別是一旦上海自貿區試驗成功後,就可以以上海(含寧波舟山)和泉州湄洲灣港的超級深水港為依託建設國際中轉港,「一帶一路」的建設,將加大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銀行業的國際貿易融資服務將會有大量需求,國際貿易融資的形式也將呈現多樣化。
(4)「一帶一路」的建設,將促進金融體系互聯互通的建設,有利於營造銀行業的良性競爭氛圍。「一帶一路」的建設,先期主要完成我國與能源輸出國的能源貿易合作,與之配套的是交通建設項目,體現為以大宗貿易和大項目為主,為分散風險,實現共贏,銀行業間將加強銀團合作模式。
(5)「一帶一路」的建設,將不斷帶動銀行業在產品創新和服務能力方面的提高,進一步提升銀行業的國際競爭力。「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秉承開放包容的絲路精神,不限國別范圍,不是一個實體,不再另起爐灶,不搞封閉排外機制,不以控制他國經濟命脈、改變他國政治制度為目的,有意願的國家和經濟體均可參與。
2、「一帶一路」建設對中國帶來的挑戰:機遇與挑戰並存,「一帶一路」建設在為銀行業帶來眾多機遇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些許挑戰。
(1)銀行業能否快速捕捉這一市場機會,及時調整自己的業務產品和策略,以更快地適應「一帶一路」建設所帶來的各種業務機會。
(2)在面對巨大的市場機會的同時,銀行業能否保持平穩心態,理性應對,相互間以合作共贏為目的,而不是形成惡性競爭。
(3)銀行業在國際貿易融資方面,受對方國家風險影響較大。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要以西亞等國家為主,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低,國家政局不穩,需要謹慎對待。
❹ 一帶一路個人能融資嗎
一帶一路,符合條件的個人能融資。
相關規定
為推進「一帶一路」融資體系建設,在中方倡議和推動下,中國財政部與阿根廷、白俄羅斯、柬埔寨、智利、捷克、衣索比亞、斐濟、喬治亞、希臘、匈牙利、印度尼西亞、伊朗、肯亞、寮國、馬來西亞、蒙古、緬甸、巴基斯坦、卡達、俄羅斯、塞爾維亞、蘇丹、瑞士、泰國、土耳其、英國等26國財政部共同核准了《「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以下簡稱《指導原則》)。
5月14日,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高級別會議「促進資金融通」平行主題會議期間,肖捷部長與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喬治亞第一副總理兼財長庫姆西什維利、俄羅斯財長西盧阿諾夫、巴基斯坦財長伊沙克·達爾、伊朗財長塔伊布尼亞、匈牙利國家經濟部長瓦爾高·米哈伊、衣索比亞財政和經濟合作部部長納比比、柬埔寨財經部大臣安蓬莫尼拉、阿根廷金融部長卡普托等17國財長或財政部授權代表簽署了《指導原則》。
「一帶一路」建設旨在加強沿線國家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為此,我們,阿根廷、白俄羅斯、柬埔寨、智利、中國、捷克、衣索比亞、斐濟、喬治亞、希臘、匈牙利、印度尼西亞、伊朗、肯亞、寮國、馬來西亞、蒙古、緬甸、巴基斯坦、卡達、俄羅斯、塞爾維亞、蘇丹、瑞士、泰國、土耳其、英國財長呼籲沿線國家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共同行動,本著「平等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推動建設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融資體系。
1.我們認識到,良好的融資體系和融資環境離不開沿線國家政府強有力的支持。沿線國家政府應加強政策溝通,鞏固合作意向,共同釋放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和融資的積極信號。
2.我們鼓勵沿線國家建立共同平台,在促進本地區國別發展戰略及投資計劃對接的基礎上,共同制定區域基礎設施發展戰略或規劃,確定重大項目識別和優先選擇的原則,協調各國支持政策與融資安排,交流實施經驗。
3.我們支持金融資源服務於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實體經濟發展。重點加大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貿易投資、產能合作、能源能效、資源以及中小企業等領域的融資支持力度。
4.我們重申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我們鼓勵沿線國家視情開放公共服務市場,維護良好、穩定的法律、政策和監管框架,積極發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以吸引各類資金,提高基礎設施的供給效率和質量。我們鼓勵有意願的相關方在私營部門和金融機構之間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通過基礎設施融資支持可持續發展。
5.我們重視公共資金在規劃、建設重大項目上的引領作用。我們將繼續利用政府間合作基金、對外援助資金等現有公共資金渠道,協調配合其它資金渠道,共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包括加強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民生發展、人文交流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6.我們鼓勵各國政策性金融機構、出口信用機構繼續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我們鼓勵上述機構加強協調合作,通過貸款、擔保、股權投資、聯合融資等多種方式,發揮融資促進和風險分擔作用。
7.我們呼籲開發性金融機構考慮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更多融資支持和技術援助。我們鼓勵多邊開發銀行和各國開發性金融機構在其職責范圍內通過貸款、股權投資、擔保和聯合融資及其他融資渠道等各種方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跨境基礎設施建設。我們支持多邊開發銀行與各國開發性金融機構加強協調合作,為沿線國家提供可持續性的融資、機構專有技術和融智服務。
8.我們認識到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應發揮決定性作用。我們期待商業銀行、股權投資基金、保險、租賃和擔保公司等各類商業性金融機構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資金及其他金融服務。我們歡迎養老基金、主權財富基金等長期機構投資者,在符合其機構職能的情況下視情積極參與,特別是參與基礎設施建設。
9.我們支持進一步發展本地與區域金融市場。我們歡迎發展沿線國家的本幣債券市場和股權投資市場,以擴大長期融資來源,並降低貨幣錯配風險。
10.我們支持金融市場的有序開放,並尊重有關國家可能承擔的國際義務。我們鼓勵根據國情,在符合國內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逐步擴大銀行、保險、證券等市場准入,支持金融機構跨境互設子公司和(或)分支機構,促進金融機構設立申請與審批流程的便利化。
11.我們鼓勵基於「一帶一路」建設需求和沿線國家需求的金融創新。我們支持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創新融資模式、渠道、工具與服務。
12.我們呼籲沿線各國深化金融監管合作,加強跨境監管協調,共同為金融機構創造公平、高效、穩定的監管環境,並尊重有關國家可能承擔的國際義務。
13.我們倡導建設透明、友好、非歧視和可預見的融資環境。我們支持視情提高對外國直接投資的開放度,加快必要的投資便利化進程,反對一切形式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我們倡導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公開、高效的法律制度,以及互惠互利、投資友好型的稅收制度。我們支持通過公正、合法、合理的方式妥善解決債務和投資爭端,切實保護債權人和投資人合法權益。
14.我們強調應加強對融資項目社會環境影響的評價和風險管理,重視節能環保合作,履行社會責任,促進當地就業,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在動員資金時,應兼顧債務可持續性。
15.我們認識到,「一帶一路」建設的融資安排應惠及所有企業和人群,支持可持續、包容性發展。應為提高科技能力、技術發展以及創造就業,特別是年輕人與婦女的就業提供融資。我們積極支持推進普惠金融的努力,鼓勵沿線國家政府、政策性金融機構、開發性金融機構及商業性金融機構加強合作,努力讓所有人享受金融信息和服務,並為中小企業提供適當、穩定、可負擔的融資服務。
❺ 一帶一路建設制度保障是什麼
在國際法層面,「一帶一路」法律保障體系包括中國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簽署的雙邊、區域性及多邊貿易與投資條約、協定等國際法文件,中國與沿線國家應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共同遵守和落實這些國際法規則。
在國內法層面,「一帶一路」法律保障體系應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與「一帶一路」密切相關的涉外經貿法律制度建設;二是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制度及司法運用。
(5)一帶一路融資機制擴展閱讀:
共建原則:
「一帶一路」建設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則。
1、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和平共處、平等互利。
2、堅持開放合作。「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基於但不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范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
3、堅持和諧包容。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兼容並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
4、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5、堅持互利共贏。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體現各方智慧和創意,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把各方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
❻ 一帶一路戰略內涵是什麼 一帶一路有哪些意義
內涵:
「一帶一路」戰略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願望,是一個內涵豐富、涉及面廣、包容性強的巨大發展平台。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組對應平衡關系中來理解和把握。
一是古今傳承。絲綢之路始於古代中國,是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商業貿易路線。我國從漢、唐、宋時期通過陸路和海上把絲綢、瓷器、茶葉、冶鐵、耕作等商品和技術,傳播到國外,同時從國外帶回國內沒有的東西,這種互通有無的經貿聯系和文化交流,改善了沿線國家的社會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今天重新提出「絲綢之路」,不是期望恢復古老絲路往日的輝煌,其現代的含義更加寬泛,絲路成為一個象徵性的標志,一個大的國家發展戰略。
二是內外開放。「一帶一路」既涉及國內區域又涉及國外區域,是國內沿線區域與國外沿線國家和地區通過現代運輸方式和信息網路連接起來的相互開放戰略,對外開放是戰略的核心。我國當代對外開放從空間上看很不平衡,沿海地區起步早,開放程度高,而內陸和沿邊地區相對較晚,開放程度較低。絲路經濟帶要有包括內陸地區和沿邊地區的國內大部分區域參與,擴大這些地區的對外開放水平,形成全方位的開放經濟體系。
三是海陸統籌。「一帶一路」既涉及陸上通道又涉及海上通道,陸路通過鐵路、公路聯通中國到中亞、東南亞、西亞到歐洲,形成若干條陸上大通道、大動脈;海上絲綢之路在古代路線基礎上不斷拓展新航線,也就是現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實現陸海連接雙向平衡。「一帶一路」將打破長期以來陸權和海權分立的格局,推動歐亞大陸與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完全連接的陸海一體化,形成陸海統籌的經濟循環和地緣空間格局。
四是東西互濟。絲路經濟帶貫穿東西,聯通南北,但主線是東西兩個方向。從我國來看,過去30多年主要是依託東部地區通過海上貿易的東向開放,絲路經濟帶則更多是考慮通過連接亞歐的陸路大通道,加大西向開放的力度。我國西部地區由過去開放的末梢變為開放的前沿,向東開放和向西開放的相對均衡化,也必將促進國內東西部地區經濟協調發展。
五是虛實結合。「一帶一路」是一個長遠的國家戰略,一個內涵豐富的大概念。由於它的邊界不是完全確定的,它所涵蓋的內容不是固定不變的,它的目標也不會是完全清晰的,因而使得這一戰略顯得有些「虛」。但是,從提出初期的基本構想到現在推進的過程看,這一戰略正由「虛」變得越來越「實」。比如我國與相關國家的大通道建設,陸上和海上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能源和礦產資源合作、貿易往來日益頻繁、中國產品和投資「走出去」、油氣管道在建、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建立,這些都是看得見的成果,「一帶一路」戰略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已經變成實實在在可以落實的工作。
六是中外共贏。「一帶一路」是由我國提出的倡議,顯然對我國自身發展有著重要戰略意義,不僅有利於我國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尤其是保障我國的能源資源安全、化解富餘產能和經濟轉型升級,而且還有利於加強我國與周邊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系。
意義
1、探尋經濟增長之道
「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2、實現全球化再平衡
傳統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區、海洋國家先發展起來,陸上國家、內地則較落後,形成巨大的貧富差距。傳統全球化由歐洲開辟,由美國發揚光大,形成國際秩序的「西方中心論」,導致東方從屬於西方,農村從屬於城市,陸地從屬於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應。如今,「一帶一路」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3、開創地區新型合作
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❼ 對於亞投行和一帶一路的戰略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即將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和已經發布的「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方案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這兩大舉措把中國的對外開放格局已基本勾勒清楚,對世界經濟格局的重塑將是重要推動。亞投行和「一帶一路」目標一致,互為支撐,相互呼應,實現兩者的順利對接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亞投行發展的關鍵。
亞投行和「一帶一路」將改變國際經濟秩序
「一帶一路」主要在中國的周邊國家、延伸大陸帶及相關海域進行了戰略性布局,可以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同時也是對國際合作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會對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傳統國際經濟秩序形成制衡,可能改變世界經濟的現有格局。而即將成立的亞投行作為一個跨越亞洲、歐洲、拉丁美洲的國際性多邊金融機構,無疑會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形成沖擊,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成為國際金融體系中的重要一極。
「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出現是與世界經濟重心的轉移相適應的。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世界經濟危機周期性發生,根源在於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卻不相應承擔匯率穩定的責任。本次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未徹底消除,世界陷於經濟低速增長之中,歐洲深陷經濟衰退,新興國家經濟發展步履蹣跚,世界強烈需要改革現有國際經濟秩序。與此同時,世界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亞洲,但是亞洲的過剩儲蓄卻在現行國際金融體系的引導下源源不斷流入美國,同時由於缺乏儲蓄轉換為投資的投融資機制,亞洲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極度匱乏。中國發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成立亞投行的設想,正是順應了世界經濟重心轉移和發展的潮流,贏得了廣泛歡迎。
亞投行與「一帶一路」的交匯點
基礎設施建設是亞投行和「一帶一路」最大的交匯點。「一帶一路」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礎設施投資區域,目前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落後,急需投資建設涵蓋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的立體式交通走廊,打通包括油氣、水電、煤電、太陽能、風能等能源大動脈,構建涉及電信、寬頻、互聯網等的信息一體化網路。亞投行作為多邊開放性金融機構,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建設,因此「一帶一路」沿線必然成為其重點投資區域。
亞投行資金和「一帶一路」項目的對接。一是亞投行作為「一帶一路」的投融資平台,可以解決亞洲區域的資源錯配問題,實現其儲蓄和投資的有效配置,並在全球進行融資和投資,支持亞洲和世界其他區域的基礎設施發展,這也將改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環境預期。二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有海量項目,大多數靠自己無法完成,需要引進外部資金。而亞投行的資金需要尋找項目,因而可以優先在「一帶一路」的項目中按照市場需求篩選。「一帶一路」已經啟動了一批重大合作項目,例如,率先啟動的中巴經濟走廊被稱為「一帶一路」的樞紐,這將使巴基斯坦成為這一地區的港口和貿易中心,促進巴基斯坦經濟振興,並有利於我國的向西開放戰略實施。目前被譽為連接南亞和東亞的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也在積極研討建設之中。亞投行還將圍繞「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投資,建設一批產業園區,打造分工協作、共同受益的產業鏈和經濟帶。三是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過去以央企為主,但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民營企業將成為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民營經濟佔GDP總量超過60%,其固定資產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也超過60%,在對外投資中必將成為主要力量。因此國家要通過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給予民營企業大力支持,鼓勵其參加「一帶一路」建設。可以預計,未來二十年將是中國民營企業轉變為跨國企業的黃金時期……
亞投行的運作有助於「一帶一路」防範投資風險
……
亞投行和「一帶一路」對接將打造出新的國際貿易產業鏈
❽ 如何構建"一帶一路"金融治理話語權 經濟觀察網
合作重點第一,在政策溝通方面,加強政府間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沿線國家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第二,在設施聯通方面,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准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路。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提升道路通達水平。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推進港口合作建設,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機制。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推進跨境電力和輸電管道建設。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路建設,暢通信息絲綢之路。第三,在貿易暢通方面,宜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貿易和投資壁壘,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改善邊境口岸通關設施條件,加快邊境口岸「單一窗口」建設,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拓展相互投資領域。推動新興產業合作,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擴大服務業相互開放,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鼓勵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在投資貿易中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中國歡迎各國企業來華投資。鼓勵本國企業參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投資。第四,在資金融通方面,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加強金融監管合作。第五,在民心相通方面,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加強旅遊合作,擴大旅遊規模,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提高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平。加強科技合作,積極開拓和推進與沿線國家在青年就業、創業培訓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共建原則一是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和平共處、平等互利。二是堅持開放合作。「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基於但不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范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三是堅持和諧包容。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兼容並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四是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五是堅持互利共贏。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體現各方智慧和創意,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把各方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
❾ 一帶一路如何影響金融體系
你好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資金融通不斷擴大,金融支持力度逐步增強。中國人民銀行與多國央行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整體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通過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服務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國企業,支持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撬動銀行融資、彌補經濟損失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發展勢頭不錯,存在的問題同樣明顯。就目前看,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創新力度、產品設計以及人才儲備方面還顯薄弱。比如,相比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對資金規模和金融服務的需求,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尚不匹配。特別是對中小型企業,無論融資要求,還是服務速度,都有較大差距。同時,金融支持力度尚未形成合力,不少銀行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持,僅限於對自己客戶的延伸服務。
此外,由於「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多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化程度參差不齊,法律風險、安全風險等對中國金融機構來說,可謂全新的挑戰,金融業的應對能力尚待提高。
對金融業來說,「一帶一路」建設會提升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使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有機會參與國際金融合作,從而提升我國金融業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大局中發展自己,這是當前我國金融機構的最佳選擇。
為此,應強化金融行業對「一帶一路」建設支持的整體制度設計,構建多層次金融支持體系。由於「一帶一路」建設所涉及的基礎設施、能源合作、產能裝備等,不僅需要大量資金,而且建設周期長,迫切需要構建集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保險資金、基金投資,以及民間資金為一體的多級投資平台。改變金融資源整合不到位,金融機構之間單兵作戰的現狀,才能通過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形成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立體資金結構。
其次,加快銀證保三方協同投融資合作平台建設,建立起內部風險分擔機制。政府部門規劃發展的優先順序和階段目標,落實具體政策措施,保證金融資源規劃的統籌性;銀行、基金等投資機構確保融資渠道順暢,保險公司則提供堅實的風險保障,最終形成多層次、寬領域、高效率的應對溝通協同機制。
第三,高度重視金融創新,金融機構需根據「一帶一路」上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和不同經濟狀況為中國企業設計產品,提供服務,以避免同質化競爭。
總之,「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高質量的金融服務。金融業也需要通過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提升水平,提高競爭力。
望採納祝你好運
❿ 如何理解一帶一路的戰略內涵是什麼
一帶一路的戰略內涵如下:
1、古今傳承
絲綢之路始於古代中國,是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商業貿易路線。我國從漢、唐、宋時期通過陸路和海上把絲綢、瓷器、茶葉、冶鐵、耕作等商品和技術,傳播到國外,同時從國外帶回國內沒有的東西,這種互通有無的經貿聯系和文化交流,改善了沿線國家的社會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今天重新提出「絲綢之路」,不是期望恢復古老絲路往日的輝煌,其現代的含義更加寬泛,絲路成為一個象徵性的標志,一個大的國家發展戰略。從古到今要延續歷史的精神,傳承並提升古代文明,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在物質和文化等多方面更廣泛的交流合作,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戰略棋局。
2、內外開放
「一帶一路」既涉及國內區域又涉及國外區域,是國內沿線區域與國外沿線國家和地區通過現代運輸方式和信息網路連接起來的相互開放戰略,對外開放是戰略的核心。
我國當代對外開放從空間上看很不平衡,沿海地區起步早,開放程度高,而內陸和沿邊地區相對較晚,開放程度較低。絲路經濟帶要有包括內陸地區和沿邊地區的國內大部分區域參與,擴大這些地區的對外開放水平,形成全方位的開放經濟體系。
3、海陸統籌
「一帶一路」既涉及陸上通道又涉及海上通道,陸路通過鐵路、公路聯通中國到中亞、東南亞、西亞到歐洲,形成若干條陸上大通道、大動脈;海上絲綢之路在古代路線基礎上不斷拓展新航線,也就是現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實現陸海連接雙向平衡。
「一帶一路」將打破長期以來陸權和海權分立的格局,推動歐亞大陸與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完全連接的陸海一體化,形成陸海統籌的經濟循環和地緣空間格局。
4、東西互濟
絲路經濟帶貫穿東西,聯通南北,但主線是東西兩個方向。從我國來看,過去30多年主要是依託東部地區通過海上貿易的東向開放,絲路經濟帶則更多是考慮通過連接亞歐的陸路大通道,加大西向開放的力度。
我國西部地區由過去開放的末梢變為開放的前沿,向東開放和向西開放的相對均衡化,也必將促進國內東西部地區經濟協調發展。當然也考慮到南北向與國際的貨物運輸、貿易往來,除了南方的海上絲綢之路,更有北方對接「草原絲綢之路」聯通東北亞的蒙古、俄羅斯等陸路通道,開辟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新局面。
5、虛實結合。
「一帶一路」是一個長遠的國家戰略,一個內涵豐富的大概念。由於它的邊界不是完全確定的,它所涵蓋的內容不是固定不變的,它的目標也不會是完全清晰的,因而使得這一戰略顯得有些「虛」。但是,從提出初期的基本構想到現在推進的過程看,這一戰略正由「虛」變得越來越「實」。
比如我國與相關國家的大通道建設,陸上和海上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能源和礦產資源合作、貿易往來日益頻繁、中國產品和投資「走出去」、油氣管道在建、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建立,這些都是看得見的成果,「一帶一路」戰略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已經變成實實在在可以落實的工作。
6、中外共贏
「一帶一路」是由我國提出的倡議,顯然對我國自身發展有著重要戰略意義,不僅有利於我國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尤其是保障我國的能源資源安全、化解富餘產能和經濟轉型升級,而且還有利於加強我國與周邊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陳 耀:「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內涵與推進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