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營企業融資為什麼這么難,要怎麼破解
關鍵是信用度和風險度的問題。
2. 如何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企業負擔重」問題
為促進中小民營企業的經濟發展就要「三創新」。創新融資方式,按照中小民回營企業納答稅額,由政府提供擔保,銀行向企業提供貸款。並且盡快設立由政府出資的政策性擔保公司,從而降低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創新優惠政策,盡快啟動中小民營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降低准入門檻,全面放開經營領域。創新減負措施,按照能免則免、能減則減的原則,廢除不合理的稅費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制度。不斷完善中小民營企業服務體系及力度。大力宣傳中小民營企業的先進典型,在社會中形成支持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3. 引進民營資本真的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嗎
"中小企業融資:案例與實務指引"通過中國企業融資的趣味案例,帶領我們走入資本市場。從銀行貸款、債券融資、股權融資、引進風險投資、上市融資、項目融資、貿易融資、融資風險控制等八個專題闡述了40個中國民營企業融資經典案例。每一個經典案例,都折射出中國企業家的睿智。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吸取靈感,開闊視野;從案例中吸取經驗,總結規律,進而在資本市場的大潮中穩健航行。"中小企業融資:案例與實務指引"中每章還扼要講述了融資理論知識、融資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對策、融資陷進等,帶你更快搞通融資問題。"中小企業融資:案例與實務指引" ,著名融資專家 -- 帶你快速搞通融資問題。附件已上傳中小企業融資案例與實務...大小:196.53K 已經過網路安全檢測,放心下載點擊下載下載量:33
4. 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及對策
關於有效緩解中小企業
融資難問題的提案
中小企業在我市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截止2010年,全市中小企業(含個體工商)達9.3萬戶,其中企業1.3萬多戶,涉及到農、工、商、運、建、服等行業,從業人員達36萬人,佔全市就業人數的70.5%,實現增加值433億元,佔全市增加值66.54%,成為全市吸納就業、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主力軍。
但是,我市中小企業總體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居多,競爭十分激烈,企業利潤留存極為有限,自我積累嚴重不足,特別是今年以來,由於緊縮的貨幣政策,使「先天不足」的我市中小企業更加「雪上加霜」,普遍感到流動資金周轉困難,資金鏈斷裂,出現了停產、半停產現象,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亟待解決。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
(一)中小企業自身內部原因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
1、中小企業經營風險大、銀行借貸風險高。我市的中小企業大多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科技含量不高、管理水平低下,很少有自主創新,大多是跟隨和模仿,打的都是價格戰,在產業鏈中處於下游。這就使得中小企業在經濟一體化的今天面臨的競爭日益激烈、風險不斷加大。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行業壁壘都比較低、缺乏技術含量,對資金的要求也不高,創業者大多為農民出身,整體素質不高,這就使得中小企業在同類產品中存在著殘酷的價格競爭。這種競爭浪費了巨大的資源,並且使得中小企業的產品品種單一、質量低下,難以做出品牌,走自主創新之路,這就使得銀行面臨的借貸風險比較高,更加深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2、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我市中小企業普遍信用等級低下。信用是一種資源,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在市場經濟中,信用己成為市場交易的基本准則,而現在許多地區都沒有具體的規范中小企業信用的法律或法規。因此導致一些中小企業信用狀況不良,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市中小企業的信用形象,使得銀行惜貸。
3、中小企業財務信息可信程度低。中小企業相對於管理比較規范的大企業來說,財務制度不健全、會計信息不真實,更有甚者存在兩本賬。由於中小企業的交易靈活、有些時候不需要發票及轉賬,因此賬務信息難以控制,又由於我國的稅務監督力度不夠,也給中小企業會計信息不真實提供了便利。中小企業大多為民營家族式的中小企業,這就使得會計信息造假在組織上得以保障。並且會計信息的造假成本非常之低,以至於很少有企業因此而受到政府部門的重罰。銀行的金融機構在向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時,為了降低其信貸風險,往往要求中小企業進行抵押貸款,這樣就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那些信譽良好、經營正規的中小企業也不能獲得與大企業一樣的待遇,融資遭遇瓶頸,有時則不得不通過民間融資。
4、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相對低下。中小企業管理一般都存在家族式、經驗式管理,粗放經營和用人為親等現象比較突出,經營者往往無暇顧及企業的長遠發展及規劃。
(二)金融創新不足直接制約了中小企業融資。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不夠,從表面看是銀行受信貸經營機制的約束,存在慎貸、惜貸傾向,而深層原因是受信貸規模、信貸投向、資金的安全性與盈利性、績效考核標准等影響。一是信貸政策不配套。銀行經營堅持風險平衡原則,在目前受信貸規模的限制,可供信貸資金已十分緊張,銀行信貸投向的基本原則是「抓大放小」,考慮是資金的安全性與盈利性,加上銀行業的績效考核標准單一,只將安全性和盈利性作為績效考核的主要指標,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當然會首選生產經營穩定、利潤有保證的大中型企業,而對那些有發展潛力,但要冒一定風險的微小企業支持力度自然減弱。二是貸款擔保方式不靈活,創新不足。擔保是銀行為防止信息不對稱與道德風險,保障信貸資產安全性的手段,也是銀行進行商業化運作的客觀要求。但在目前中小企業普遍難以達到擔保條件的情況下,銀行缺乏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三是商業化的經營機制客觀上制約了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銀行普遍實行「集中管理,集約經營」,信貸權集中上收,基層行的授信額度減少,申報環節增加,審批時間延長。推行貸款責任人和終身追究制度,基層信貸人員開發中小企業客戶積極性不高。四是缺乏中小企業信用評估標准。對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評定主要以大企業的標准和指標作為參照,還沒有建立起適應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評級制度。
(三)政策執行不到位是中小企業融資難關鍵。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國家和省已經出台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但由於絕大部分政策都是粗線條的,而中小企業的融資矛盾是復雜的,再加上具體各級執行者對政策理解的偏差或行為上的不主動,使政策執行難以到位。
二、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和建議
中小企業融資難不是單方面的因素影響,而是多方面的系統因素影響,因此,需要政府、企業、銀行及社會各方面協調配合,採取積極措施,共同化解。
(一)中小企業要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和信用觀念。自我發展能力和信用觀念是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最終解決融資難問題的根本出路。中小企業要通過改善經營管理,增加經濟效益,改進生產技術,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逐步增強對信貸資金的吸引力。要認識到誠實守信是增加中小企業貸款,融洽銀企關系最好的辦法,堅持誠信守信,提高資信度,依靠良好的信用、真實的信息贏得銀行的信任和支持。
(二)金融機構要改善金融服務,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首先,確保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小企業貸款的平均增長速度不能低於整個銀行業的貸款平均增長速度。對小企業貸款的增長實行單獨的考核。其次,所有商業銀行要設立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專營性機構,並實行獨立核算,獨立審批,獨立激勵。第三,商業銀行切實建立支持小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六項機制」 包括:風險定價的機制、獨立核算的機制、高效審批的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專門的人員培訓和違約信息的通報機制。以確保小企業金融服務在可持續的基礎上發展。第四,落實授信盡職指引和風險補償。只要銀行按規定做了信貸的審核管理,做了貸前的企業經營財務的盡職調查後發放貸款,由於市場或者其他突發因素造成的貸款不能及時償還,銀監部門對經辦人可免於追究責任,政府部門要建立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給予一定比例風險補償,解除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後顧之憂。第五,放寬抵押資產的范圍。推廣採用企業無形資產、股權、項目權益、商業匯票、應收賬款等多種抵押方式,積極探索解決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和抵押制度。第六,發展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貿易融資。對企業在真實貿易背景下的交易過程中的存貨、應收款項、預付帳款等可向銀行申請融資,比如出口信用證打包貸款、出口押匯、存貨質押、應收帳款質押等。
(三)政府部門要大力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建設。政府應在信息供給、改進服務、創造環境等方面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支持,大力宣傳信用觀念,重塑社會信用秩序,優化社會信用環境。建立中小企業的信用體制和服務體系,向企業提供技術開發、人才培訓、信息咨詢等方面的服務,提高中小企業的綜合素質。建立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平台,公開不良信用記錄,逐步實現中小企業信用監督的社會化。加強法制建設,嚴厲打擊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為,為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提供法律保障。
(四)進一步培育和完善信用擔保市場。建立和完善擔保機構的行業准入、風險控制和損失補償機制。增加對擔保公司的資金投入,提升其擔保能力。鼓勵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中小企業擔保機構,鼓勵民間資本或有條件的企業投資創辦民營擔保機構,政策上給予扶持。鼓勵中小企業聯合出資,建立聯保、互保性質的擔保機構,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加強對中小企業擔保機構的監管。
(五)建立健全社會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包括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產權交易、信用評級、審計服務等旨在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中介組織。加強對中小企業會計制度、內控制度、財務規劃等方面的輔導培訓,為中小企業發展培訓人才。建立適應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評估體系,有效規范中小企業信用評估和中介機構的徵信行為。
5. 簡答解決民營企業融資困境的對策有哪些
解決中小企業外源融資問題的對策有: 1.提高中小企業自身融資能力 根據國家2006年10月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小企業授信工作盡職指引》的要求,中小企業外源融資主要為商業銀行貸款,而銀行體系出現重大變革,中小企業為解決自身融資問題應盡快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經營管理模式,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經營行為,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增強誠信觀念,建立新型銀企關系。 (1)健全中小企業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的信用程度。中小企業要從規范企業制度人手,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企業組織形式和規范的管理制度,做到內部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規范,經營運作規范。在企業分配製度上,建立以績效為中心的管理體系。真正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企業經營機制。中小企業要贏得銀行對其經營管理水平和持續發展能力的認可。同時,規范企業財務制度,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加強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財務管理的透明度。 中小企業必須強化信用意識,加強自身的信用建設。要以誠信為本,提高自身的資信程度,牢固樹立欠債還錢的觀念,按時還本付息,把信用當作無形資產來看待。一方面按規定向社會提供全面、准確的財務信息,杜絕惡意逃廢銀行債務及欠息行為;另一方面要主動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樹立誠信品德,按時償還貸款本息。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更廣泛的融資支持,建立良好的銀企關系,為企業融資創造條件。 (2)實行規模經營,提高中小企業償債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從目前中小企業中第三產業仍佔主導地位,但第一、二產業發展也較快。中小企業要形成專業化、區域化、規模化生產,實現規模經營。同時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注重技術改造,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從而提高競爭力。在新產品開發應用、科技成果轉讓、農副產品加工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經營領域應突破傳統行業限制逐漸從飲食、商品流通、建築等傳統產業向廣告、經紀人中介、電子信息、科技等新領域延伸。中小企業應重視自身資本積累,減少對外部資金的依賴性,將企業盈利的相當部分用於增加資本金,逐步提高企業資本中自有資金的比例。 2.改善中小企業外源融資環境 (1)完善中介融資機構體系。根據國家有關法規商業銀行應提供適合中小企業融資條件的融資服務的產品,如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方式及貸款金額的詳細估算服務等產品,一定程度緩解中小企業資金不足問題。在實踐中盡快完善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價系統,在貸款中做到不亂貸,不漏貸。國家對於民間融資給予合法化的同時,加強監管,以免造成金融市場秩序混亂。完善抵押擔保制度,創新貸款保證方式,健全擔保體系。突破傳統的擔保方式的限制,接受民營企業用自身的無形資產(包括品牌、商標、專利)、集體土地使用權、等作為擔保;接受企業主個人為中小企業提供的以其財產或權利為抵(質)押的擔保。應適當增加信用貸款的范圍,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允許不動產抵押或質押,廠、商、銀三方協議的應收賬款質押等業務,盡可能拓寬中小企業的抵押擔保方式。同時,提高抵押擔保機構信息的優勢和抗風險的能力,從而做出更為准確的風險決策。 中小企業進行信用擔保融資的主要問題是風險的識別與防範問題。這需要設立金融保險機構,分散融資風險。設立金融保險機構對銀行等機構從事每筆貸款業務進行風險擔保,由銀行等機構按貸款比例出資投保。金融保險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進行調查並將信息提供銀行,從而根據企業的信用狀況確立投保金額。一旦中小企業不能如期還款,金融保險機構按投保合同承擔相當的金額。這種中介機構的介入,既可分散融資風險,又可減輕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壓力。還可以由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或靠中央和地方政府財政預算撥款注入和向社會發行債券,組建擔保公司,負責調查、評估和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企業的資信狀況,並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擔保,其擔保行為接受政府機構的監管;或由中小企業聯合組建會員制的擔保機構,資金共同承擔,自擔風險,自我服務,發揮聯保、互保的作用,實行封閉運作,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規范有效的擔保。或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用於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應用,提供貸款貼息和貸款擔保。 (2)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在整個社會信用缺失的情況下,依靠銀行或企業難以解決融資問題。中央銀行、政府、企業等都有責任和義務努力建立良好的信用環境。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全民誠信制度:通過專業化機構,開展聯合徵信業務,從企業、個人、金融、財政、稅務、工商、質量監督等部門全方位地收集個人及各類企業的誠信資料,做誠信記錄。建立個人與企業的信用記錄體系,可使相關金融機構共享信用信息資源,使企業及個人的信用狀況更加透明,以降低信息成本和風險定價成本。同時,也增加了企業及其個人的違約成本,促使其主動約束自身。這一措施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中的根源性問題具有一定效果。
6. 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其對策有哪些內容
民營企業現行的融資方案主要有以下幾種:
A、銀行融資,銀行融資又可細分專為以下幾種:
1、抵押融資,用屬企業或者企業主的不動產抵押給銀行來做融資。
2、信用融資,從企業的良好經營狀況、應收賬款、年開稅票總額等各方面綜合考察來給企業做一筆信用貸款。
3、科技融資,獲得國家高新企業認證的民營企業可用股權從銀行獲得高新企業專用額度且有政府貼息。
B、民間資本,如各種私募、資產管理公司、擔保公司等,以出讓公司股權或約定年化利率獲得融資。
C、風投,如各種風投公司,看中企業良好的經營狀況和成長空間,只接受股權融資。
7. 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應如何解決
中國的投融資體系並未發揮有效的資源配置功能,效率相對低下的國有經濟佔用了大量的金融資源,並導致了銀行體系的巨額不良資產和資本市場的非有效性。中國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越來越依賴於民營經濟的發展,而民營經濟融資難的問題成為了一個全社會普遍關注而又難以解決的問題。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民營經濟的行業准入條件將進一步放開 ,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對於中國金融體系基本功能是否正常發揮作用而言,解決民營經濟融資難問題是十分重要的。 據有人調查統計,在被調查的190家溫州地區的民營企業中,內源融資是主要資金來源,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約為40%,而銀行貸款在企業總負債的比重平均為61%,過半的外部融資來源於銀行信貸資金。銀行對企業的貸款主要集中在集群產業,集群產業貸款佔全部貸款的比例為80%左右。雖然民間貸款的比例由80年代的30%以上下降到15%,但總規模上升到了2倍多。有過民間借款和內部員工集資活動的企業佔92%以上。目前,民間借貸和內部集資仍然在民營企業融資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 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債券或股票 ,需要支付一大筆信息披露費和中介機構費用,而且需要公開企業的財務情況和經營情況,對於現有股東而言,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都比較高,單位外部資金所需支付的成本與融資規模呈負相關關系。對於中小企業而言,這些成本是難以承受的,所以現實的選擇是,採取向特定對象進行股權融資或債務融資。 民營企業許多是家族企業,家族企業是所有權與管理權的結合,家族企業所有者經理的目標以及家族的目標往往成為企業的目標。對於家族企業來說,由於家族因素的存在,所有者經理在決策時要考慮家族的利益,特別是希望將家族企業傳給後代,注重企業長期的延續。喪失控制權的後果不僅僅影響到經理本人,還會影響家族其他人的利益和後代的傳承。股權融資將直接導致企業控制權的轉移,所以,家族企業一般不採取這種融資方式,除非股權融資有很高的溢價且不影響家族的控制權。在風險與收益之間進行權衡時,家族企業更注重企業的安全性,力圖規避風險。負債能給企業帶來稅盾好處,同時也帶來了財務風險、契約的限制。債權融資約束越硬,負債越多,企業經營靈活性越低,發生財務危機之後企業控制權越可能發生轉移。 在目前國內金融壓抑的環境下,負債對於民營企業來說並不能帶來較大的利益,卻帶來了更高的融資成本和更大的風險,因此,民營企業盡量避免負債。但是,對於大型民營企業來說,情況發生了變化,這些企業可以獲得利率較低的銀行貸款,企業負債不僅可以得到利息補貼,還可以得到當地政府的關照,企業控制權也不容易發生轉移。 美國資本市場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對於企業初創時期,風險投資的股權投資促成了中小企業的業務增長機會。並且隨著中小企業規模的發展,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根據各自的風險偏好選擇了不同的組合方式,改善了風險和收益匹配關系,降低了風險,促進了增長。 在發展中國家,由於正規金融對中小企業的關照不足,導致非正規金融廣泛存在。在印度,非正規金融是企業主創辦企業所需資金的主要來源,不論從哪個角度考察,都遠遠大於正規金融機構向其提供的金融支持。非正規金融是建立在特定的社會關系之間的融資行為,一般也不需要提供抵押和擔保,特定社會關系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也解決了銀行貸款的約束問題。 我國現有的民營企業的融資模式實際上是基於治理結構和融資成本的次優選擇。初創時的內源融資或特定關系下的股權融資,更符合各種融資方式的風險收益偏好。當然,內部股東應該採取一種更開放的精神,擴大面向特定對象的股權融資比例。因為股權的相對分散,有利於公司制度的建設和職業經理人才能的發揮;同時,增加了公司的規模,提供了更多的抵押品,也提高了公司的借款能力。許多企業初創時的融資困難,是不可能依賴於銀行貸款來解決的,只能依賴於股權融資和非正規市場。但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是,企業達到一定規模之後的貸款難問題,既有損於經濟效率,也加重了現有銀行體系的脆弱性。 現有的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有一個好處,企業外部融資的約束較強,企業的投資相對謹慎,避免了軟預算約束下的過度融資和過度投資行為,在資本價格較高的情況下,僱用了更多的勞動力,發揮了國內勞動力的資源稟賦優勢,解決了就業,也提高了居民的收入,利於減少二元結構矛盾,促進消費。如果以現有的官方利率進行放貸,加上銀行軟預算約束,民營企業的融投資行為可能發生嚴重扭曲。 雖然,對於中小企業而言,中小金融機構提供貸款更為合適,但是,由於金融壓抑的結果,企業對低利率貸款的需求旺盛,資本稀缺,規模較大的企業也會向中小金融機構申請貸款,中小金融機構也樂意將價格較低的信貸資金貸給規模較大的企業。現實的情況是,國內現有的中小金融機構也不願意過多地向中小企業傾斜。在台灣,官營銀行壟斷體制下,台灣金融機構的融資業務是極其保守的,缺少抵押品的中小企業要取得融資非常困難,中小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貢獻也有限。中小金融機構也存在多種委託代理關系,內部組織體系的效率不高,人員素質也較差,缺乏對中小企業的價值判斷和風險定價的能力。 所以,要理順民營企業融資和銀行資金的配置關系,必須進行全面的金融改革。大銀行現有信貸業務實行證券化,大企業更多地依賴於外部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大銀行主要提供短期銀行貸款,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發展中間業務上。通過改革,降低信貸資產的集中度,減少大銀行過度依賴於信貸業務的局面,也就增加了中小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空間,促使中小金融機構確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市場定位。繼續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改變銀行的盈利狀況;改變正規市場與非正規市場之間利差較大的狀況,改變中小企業更多地依賴於內源融資的偏好。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為投資於初創期和發展期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創造退出渠道。允許非正規金融市場的存在。適當發展民營中小銀行,避免產融結合的金融集團形式,重點面向處於發展時期的中型企業。加強外部監管和內部控制。筆者認為,在缺乏金融體系提供的硬約束的外部治理的情況下,單純的民營化改變不了中國經濟和金融面臨的難題。
8. 關於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及對策
到萬方這類論文資料庫找,那裡論文多,且質量高。自己懶得去找的話,可以去淘寶的《翰林書店》店鋪看看,店主應該能幫你下載到這論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