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餓了么的股東有哪些
「截止2018年2月27日,餓了么的股東除了創始人張旭豪等人外,還進行數輪融資,融資後的股東有有:阿里巴巴、滴滴、中信產業基金、華聯股份、華人文化產業基金、歌斐資產、騰訊、京東、紅杉資本、大眾點評、金沙江創投、經緯中國等。」
「餓了么」是一家網上訂餐平台。「餓了么」是2008年創立的本地生活平台 ,公司創立於2009年4月,由張旭豪、康嘉等人在上海創立,隸屬於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是餓了么歷次融資:
2011年3月,獲得來自金沙江創投的數百萬美元投資。
2013年1月,獲得來自經緯中國、金沙江創投的數百萬美元投資。
2013年11月,獲得來自紅杉資本中國、經緯中國、金沙江創投的2500萬美元C輪投資。
2014年5月,獲得大眾點評戰略投資8000萬美元D輪投資,總計金額達到1.1億美元左右。
2015年1月28日,餓了么宣布獲3.5億美元E輪融資。除紅杉資本、大眾點評繼續增資,新投資方包含領投方中信產業基金及騰訊、京東。
2015年8月,餓了么宣布完成6.3億美元(有傳聞是4.5億美元)F輪融資,由中信產業基金、華聯股份領投,華人文化產業基金、歌斐資產及騰訊、京東、紅杉資本等原投資方跟投。
2016年4月,餓了么完成12.5億美元融資,由阿里巴巴領投。
2017年4月,阿里巴巴與螞蟻金服又聯手對餓了么增資4億美元,阿里系對餓了么的持股達到32.94%,取代餓了么管理團隊成餓了么最大股東。
② 餓了么四個老闆叫什麼
餓了么的四名創始人:汪淵、鄧燁、張旭豪與康嘉
③ 餓了么是哪一年創辦的
「餓了么」是2008年創立的本地生活平台,主營在線外賣、新零售、即時配送和餐飲供應鏈等業務。
餓了么以「Everything 30min」為使命,致力於用科技打造本地生活服務平台,推動了中國餐飲行業的數字化進程,將外賣培養成中國人繼做飯、堂食後的第三種常規就餐方式。
2018年10月12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餓了么和口碑會師合並組成國內領先的本地生活服務平台。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王磊(花名昆陽)將擔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並兼任餓了么CEO。
(3)餓了么35億e輪融資擴展閱讀:
「餓了么」的發展歷程:
1、2008年,張旭豪、康嘉等人創立餓了么;
2、2009年04月,餓了么網站正式上線;
3、2009年09月,推出餐廳運營一體化解決方案;
4、2010年09月,訂餐范圍覆蓋全上海;
5、2010年11月,手機網頁訂餐平台上線;
6、2011年07月,成立北京分公司,杭州分公司;
7、2012年03月,成立廣州分公司、天津分公司,團隊規模超過100人;
8、2012年04月,iOS版餓了么APP 1.0上線;
9、2012年12月,團隊規模達到200人;
10、2014年5月 獲大眾點評8000萬美元投資;
11、2015年1月 完成由中信產業基金領投,騰訊、京東、大眾點評和紅杉資本跟投的3.5億美元E輪融資;
12、2015年8月 完成由中信產業基金、華聯股份領投,華人文化產業基金、歌斐資產跟投的6.3億美元F輪系列融資;
13、2015年8月,成立全國性即時配送體系——蜂鳥配送;
14、2016年4月,獲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12.5億美元投資;
15、2017年4月,服務於蜂鳥配送的注冊配送員突破300萬人。
④ 餓了么獲騰訊京東3.5億美元e輪融資
1月27日下來午消息,網上訂餐平台源「餓了么」宣布獲得3.5億美元E輪融資,中信產業基金、騰訊、京東、大眾點評、紅杉資本聯合投資。
融資之後餓了么仍將獨立運營,在資源上將與這次的投資方騰訊、京東、大眾點評等達成合作。張旭豪稱,融資之後餓了么三大任務是,完善高校外送服務,開拓白領住宅市場,搭建以自由物流為中心、社會化物流為輔的物流配送平台。
餓了么2011年3月獲得來自金沙江創投的數百萬美元投資,2013年1月獲得來自經緯中國、金沙江創投的數百萬美元投資,2013年11月,獲得來自紅杉資本中國、經緯中國、金沙江創投的2500萬美元投資,2014年5月獲得大眾點評戰略投資8000萬美元投資。加上此輪融資,目前餓了么融資額總計金額達到4.6億美元左右。
⑤ 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先生的創業經歷
相信大家都很好奇,餓了么的創始人是怎麼樣創業的,創業人之一的張旭豪先生經歷過哪些事呢。根據了解,最開始參與的是張旭豪、康嘉、曹文學和汪淵他們四個人,他們收集大學附近餐館的菜系和位置,整理好了之後印成小卡片發給同學們,讓同學們通過上面的電話號碼聯系他們團隊,說要訂哪家的什麼菜,團隊確定好了之後就出發給顧客取餐並送到顧客手裡,收取服務費用。後來汪淵和曹文學退出了團隊。之後汪淵又加了回來,鄧燁、陳強、葉峰幾個也加入了餓了么團隊。
⑥ 餓了么網站的運營模式是什麼它從哪掙錢
【運營模式】:
1、主導思想明確 :餓了么網不提供餐飲,也不負責配送,只是提供信息平台,像淘寶一樣。率先提出「C2C訂餐」的概念,在重視訂服務餐用戶的同時,也重視服務餐廳,搭建用戶和餐廳溝通的平台,推動了餐飲行業數字化的發展
2、交易流程簡單 :顧客通過「餓了么」網站可以清楚地看到周邊每一家餐廳的每一款菜色提供外賣的時間,在當今宅文化盛行、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的時刻,餓了么為用戶提供了更多吃的選擇。
3、總體發展方向明確 :現在的餓了么,很像當初的facebook,選擇的是一步步的在一個個學校供攻營拔寨,這樣做好一個,再擴展下一個。
【盈利】:
1、月流水超過某額度的商家上交幾百元的入住費
2、平牌商戶的推薦廣告
3、企業或者消費者的充值(算現金流吧)
4、展示商戶的競價排名
5、促銷活動等增值收費
6、產品傭金(訂單抽成)
⑦ 餓了么獲3.5億美元e輪融資 騰訊京東等聯合投資
1月27日,餓了么宣布獲得E輪融資,投資方為騰訊、京東、大眾點評、紅杉資本和中信產業基金,總融資額為3.5億美金。
餓了么方面表示,融資完成後,餓了么仍將保持獨立運營,並與投資方展開深度戰略合作。
餓了么CEO張旭豪表示:在2014年,餓了么平台交易總訂單量達到1.1億單,日峰值200萬單,市場佔比為60%。
餓了么業務覆蓋全國250個城市,20萬家餐廳和2000萬用戶,其中移動端交易佔比超過75%。
張旭豪表示,完成融資後,餓了么的三大任務為:完善高校外送服務,鞏固校園市場地位;開拓白領住宅市場;搭建自有物流為中心、社會化物流為輔的配送平台。
⑧ 餓了么的創始人是誰
餓了么創始人是張旭豪。餓了么的創業故事:
1、張旭豪餓了么的主要創始人張旭豪和他的幾個夥伴康嘉,汪淵,葉峰、曹文學全都來自於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4月,他們看中了餐飲外送行業,並准備開發網路訂餐系統,使餐飲業逐步走向信息化。
2、正巧,交大軟體學院的葉峰也看好這個創業"突破口"。於是,"餓了么"網路訂餐系統的"交大幫"就這樣初步形成了。
3、創業伊始,大家還討論過公司名稱問題,最終,"餓了么"這句學生間的點外賣口頭禪最終勝出,以它的親切順口成了公司的響亮大名。
4、最初的啟動資金全靠幾個人東拼西湊,連學費都沒能倖免。為了全情投入,張旭豪主動放棄去香港理工大學深造的機會,與康嘉一起選擇休學。
5、而葉峰則在2010年本科畢業後,放棄了進入微軟的機會,和大家一起奮斗創業。最初的創業是快樂而又艱辛的,大家並肩奮戰,盡情揮灑青春的激情,卻也有碰壁、資金缺乏時的困惑。
6、"餓了么"團隊剛開始時承包過一家餐飲店的外賣業務,用來熟悉"行情"。作為團隊的領頭人,張旭豪幾乎連續幾個月每天只睡四到五個小時,經常親自"披掛上陣"送外賣,狂風暴雨也從不間斷。
(8)餓了么35億e輪融資擴展閱讀:
餓了么的發展歷程
2008年 張旭豪、康嘉等人創立餓了么
2009年04月 餓了么網站正式上線
2009年09月 推出餐廳運營一體化解決方案
2010年09月 訂餐范圍覆蓋全上海
2010年11月 手機網頁訂餐平台上線
2011年07月 成立北京分公司,杭州分公司
2012年03月 成立廣州分公司、天津分公司,團隊規模超過100人
2012年04月 iOS版餓了么APP 1.0上線
2012年12月 團隊規模達到200人
2014年5月 獲大眾點評8000萬美元投資
2015年1月 完成由中信產業基金領投,騰訊、京東、大眾點評和紅杉資本跟投的3.5億美元E輪融資
2015年8月 完成由中信產業基金、華聯股份領投,華人文化產業基金、歌斐資產跟投的6.3億美元F輪系列融資
2015年8月 成立全國性即時配送體系——蜂鳥配送
2016年4月 獲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12.5億美元投資
2017年4月 服務於蜂鳥配送的注冊配送員突破300萬人
⑨ 餓了么的發展歷程
1、公司創立於2009年4月。由張旭豪、康嘉等人在上海創立。"餓了么"隸屬於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拉扎斯"來源於梵文"Rajax",寓意著"激情和能量"。公司始終將自己定位成一家創業型公司,充滿激情,充滿能量。公司秉承"極致"、"激情"、"創新"的信仰,致力於推進餐飲行業數字化的發展進程。
2、2016年4月13日,餓了么對外宣布與阿里巴巴及螞蟻金服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獲得12.5億美元投資,再次刷新全球外賣平台單筆融資金額最高紀錄。
3、2017年1月,餓了么與Today、上蔬永輝、屈臣氏、7-Eleven等4家便利店優質品牌達成合作。截至2017年6月,餓了么在線外賣平台覆蓋全國2000個城市,加盟餐廳130萬家,用戶量達2.6億,服務於餓了么旗下「蜂鳥」即時配送平台的注冊配送員達300萬。餓了么以「Make Everything 30min」為使命,致力於用創新科技打造全球領先的本地生活平台,推動了中國餐飲行業的數字化進程,將外賣培養成中國人繼做飯、堂食後的第三種常規就餐方式。
4、2017年8月24日,餓了么正式宣布收購網路外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