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民營企業的現狀
轉載
淺談中國民營企業的現狀
進入二十世紀以後,人們發現了一種非常明顯的現象:這就是工業的飛速發展。這是二十世紀世界經濟飛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也是世界發展的標志。
現代工業起源於手工業。當手工業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的時候,出現了原始的半機械化手工業,隨著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出現了機械化的工業,而機械化工業的發展,取代了原始的手工業。工業從原始的勞動力型向機械化轉變,並且勞動密集型的工業企業組建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機械密集型,技術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企業。
大工業化的發展,工業化從勞動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帶來了企業經營者經營和管理思想的轉變。工業的發展同樣也帶動了商業的發展。工業的批量生產,使原始的易貨貿易項真正的商業發展。因此工業的發展和商業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由於西方現代工商業非常迅速,因此西方的現代工商業管理思想也相對比較先進,這也使得西方社會的現代工商業發展得更加快速。
中國,從十八世紀開始,有些思想比較開放的手工業主和商人開始學習西方的管理思想,引進其技術和設備,開始了中國的民族工業。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的民族工業迎來了第一個春天,大批有志之士,開始了他們實業救國的夢想,從而也帶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新中國建立以後,開展了一場振興民族工業為主的工業革命。後來隨著工業的國家化,使得中國的民營工商業基本消亡了。七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開展,許多「不安現狀」的國人紛紛開始了投資辦廠、投資經商,久違的中國民營工商業從新出現在中國社會中。
在鄧小平等人的大力提倡下,中國的民營經濟、民營工商業有了大的發展,在社會經濟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多。大批的工人和農民投資工商業,後來逐漸出現了全民潔商的情況
本文講這些,並不是想在這里探討講解中國的工業發展史,而是由此可以看到中國的民族工業的發展和民營企業家們的思想根源。
現在,在整個國家經濟中民營工商業的規模應該說已經超過了國營工商業的投資規模,按道理在國民經濟比重中,民營工業的收益應該超過國營工商業。可是,實際情況卻是恰恰相反,為什麼哪?下面我們簡單的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1. 民族工商業「返祖」現象
「全民皆商」造成了一種很大的聲勢,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結果。大量的工人、農民、商人等在積累了一定量的資金以後,就忙不迭的進入了工商界,他們並沒有貯備好相應的技術資料、市場資料和現在的管理思想,他們只是憑借著對錢財的崇拜,憑借著在學校火災和人來往的言談話語中積累的指示,利用自己全面或者不全面的能力盲目的干起了他們並不擅長,並不十分了解的工商業。其結果是一少部分人憑借著自己的運氣、市場的適銷對路,很快發家致富,成為一人人談論的「一夜暴富」。而另外一大部分人有一些是很快經營失敗而倒閉,退出工商界,消亡在商海中。另一些人長期處於經營的不景氣,苦苦的在浩瀚無邊的商海中掙扎。
這是一種典型的「返祖」現象,他們的行為是用現代的技術、資金,用不合時宜的管理思想,用原始的手工業的管理思想去經營現代化的工商業,其結果不用多說就是失敗和消亡。
即使用少數一些人,取得了成功,但是如果不及時的根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不更新自己的管理思想,他們在市場中也會被淘汰。
2. 民族工商業「盲從」現象嚴重,投資取向不合理
相當一部分人在進入工商界投資的時候,沒有進行充分的市場分析和調查,只是看到周邊的人由於經營「某某」產業而成功,他們很自然的、盲目的從眾,跟著別人進入了自己不了解或不太了解的行業。自己很有可能看找同行業的別人在大把大把的賺錢,而自己的投資泉遲遲不能收回,更有甚者會連根爛掉,這是一種典型的「盲從現象」,它是因為投資取向不合理而導致投資失敗。
3. 民族工商業管理思想落後
大部分中國民營企業者,他們的管理思想是保守的,他們還停留在原始工業時代,管理思想上還存在著封建殘余,用人唯親不放心任何外人,將它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企業看成是個人的產業事必躬親,把自己看成是這家企業的主人皇帝實施高高在上,等等。
其實,歸根究底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管理思想落後,他們還沒有從根本上接受現代工商業管理思想,雖然很多人在搞ISO9000認證,在搞各級各類的產品質量認證,各級各類的管理體系認證。但是從思想上來說,他們還沒有一個正確的現代工商業的管理思想,或者沒有完整的建立一套現代工商業管理思想,自己的思想深處還處處和現代的管理思想相抵觸。
4. 民族工商業者沒有和現代工商業發展趨勢接軌
我們的民營工商業者們,大部分沒有把振興民族經濟、振興民族工業作為首要任務,而是把賺錢放在首位,這本來沒有什麼錯誤,畢竟空洞的口號不能當飯吃,也不能只給工人發放空洞的口號作為工資。畢竟這已經不是政治至上的年代了。可是振興民族工業,並不是政治的需要而使我們生存的需要。
二十世紀,隨著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各國各企業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和市場,進行了並且正在進行殘酷的斗爭,其斗爭的激烈程度已經呈現白熱化。這就要求我們民族共也形成強有力的集團優勢,形成產業優勢和地區優勢。倒退二十年我們的優勢是廉價的勞動力市場,可是如今中國的廉價的勞動力市場優勢已經被印度和非洲所取代,我們不再有這一優勢,這就要求我們尋求新的優勢,製造新的優勢,使我們的民族工商業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和動力,使我們地民族工商業處於足夠的發展空間。振興民族工業發展我們的民族工業,使我們的民族工業在世界工商業中占據有利的地位,培養我們自己的品牌,民族的品牌,培育我們自己的產業,自己優勢的產業。這樣才能在世界的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使我們的民族工商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的子孫才會有工作,才會有飯吃。
現代世界工商業發展的趨勢是優勝劣汰,弱肉強食。我們的民族工商業者從已進入市場就應該學會生存,就應該符合世界發展的趨勢。順著世界工商業發展的趨勢而生,不應該逆著這種潮流而動。
上面這是簡單的分析了一下我國民族工商業存在的問題,我們面臨這樣很多問題,如何處置哪?如何將我們的劣勢變為優勢哪?這就是筆者要講的:農民怎樣才能變為資本家哪?
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幾個概念:
農民:眾所周知就是一種地務農為生的人們。
企業家:以興辦企業,發展企業,經營企業為主要工作的人群。
資本家:以資本賺取資本,以資金投資各種工商業、工程項目和各類經濟活動的專業人群
農民當然和企業家、資本家的區別非常巨大。但是,如果說起企業家和資本家的區別,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夠說得清楚。其實企業家和資本家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他們絕對不是一類人。首先資本家投資各類經濟活動,而企業家只進行企業經營。其次,資本家局對不會只對工商企業負責,也不會只依靠一兩個工商企業,而企業家則決然相反。
我們的工商業者們,要想從農民變成企業家甚至是資本家,首先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1. 立項
仔細認真地進行市場調查,細心選擇項目,嚴把立項關。選擇一個有發展前途,適合自己的項目。
立項是一個企業能不能成功的第一步,一個項目的確定首先要搞好市場調查,當你准備進入某一行業,准備投資建廠的時候不要盲目地看到別人干什麼賺了錢,就去發展什麼。要進行從分的市場調查。仔細的調查一下市場的空間有多大,你能佔領市場上多大的份額,有沒有足夠的企業發展的市場空間。
立項的時候除了要搞一定的市場調查,還要結合當地的情況,摸清當地的資源情況,盡量的利用當地的資源。
另外,立項的時候還要考慮到當地的產業結構,盡量符合當地的產業結構,能與當地企業形成產業鏈條,但僅量不要重復。
2. 確定企業設計方案
企業一旦立項,接下來就是進行企業的設計方案。根據前期市場調查的基本情況,結合自己的資金情況,對企業的規模,選址,企業的設備、產量、產值、利潤、效益、市場佔有量、以及企業發展的規劃、市場開發的規劃,產品研製開發的規劃等等一一進行嚴格的計算和設計,嚴格進行企業建立和發展的規劃設計,形成企業建立可行性報告和企業發展和規劃報告。然後仔細研究,反復推敲加以確定。
3. 確定資源配置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確定企業的各種資源配置,資金,能源、設備、廠房、交通運輸、人力資源、市場資源、社會資源等應該合理的配置。
B. 全國近幾年民營企業發展現狀的數據
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民營企業的現狀究竟如何?產生的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中國的民營企業適合怎樣的管理模式和發展模式?民營企業想要做大做強,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大背景下,中國的民營經濟怎樣做才能真正走出去,並在國際經濟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更大的背景從上個世紀開始講起,上世紀我們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革命,第二件事就是改革,建國以前都是革命,1949年建國以後主題還是革命。1980年以前,一直在革命。以後就是改革。
開始是民族資本工業化運動,在農村搞公社,其主題,就是把私變成公,把民族資本改革到國有企業,農村裡面搞人民公社,所謂變成公就是兩種所有制,一種叫全民所有制,一種叫集體所有制。1980年兩種公有制佔中國經濟幾乎是百分之百。經濟很不景氣,問題很多,我們與一些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就企業本身來講,大量企業都是虧損的,維持不下去。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從80年代開始慢慢改革,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 就是把公的變成私的。
首先是提倡個體戶的發展,後來慢慢允許私人辦工廠。中國的民營經濟是這樣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當然還有很多下放青年到農村沒事干,很多待業青年,還有下崗職工沒事干,這樣不得不允許他們干一些個體私營,這樣是發展增量,按照公有制的存量不變,發展個體、私有增量。80年代後半期,主要是90年代,公有制的存量慢慢開始改革,把集體所有制賣給職工、廠長,分給大家,到後來把國有企業或者賣一個車間賣給職工、廠長,這樣使得存量改革。民營經濟發展分兩塊,一塊是存量,後來增加了一塊私營的,個體戶、私營企業。除此之外,80年代後期特別是90年代以後,是存量改革,即把國有制企業逐步改為私有制,因此中國的民營經濟是通過這兩個辦法發展起來的
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應該這么講,現在已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某些領域當中起到支柱作用,有一些產業逐漸起到骨幹作用。這是從靜態來看。從動態來看,在各個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包括我們創造財富,包括我們提供就業。這20年來,民營企業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民營企業無論在增加就業、創造稅收、提供財富、社會穩定方面都起到很大作用,而且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民營企業的問題一個是資本的問題,幾十個億、幾十個億的錢怎麼掙那麼快?民營經濟資本原始積累的來歷,我有兩個判斷。第一個判斷,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的財富是合法的。第二個,絕大多數民營企業是通過自己的正常經營賺的。有兩個少數,真正靠非法所得是少數。真正靠投機炒股票、炒地發家的是少數。
對少數人的暴富怎麼看?要分兩個方面來看,政府要檢討自己,為什麼能夠暴富?政府的政策漏洞太多,政府的政策就像企業的產品一樣,產品質量太差,政策漏洞太多。一個不好的政策,漏洞很大的政策長期得不到修正,影響是很大的。很多人靠房地產暴富,比如北京或者上海一塊地是這個單位的這個工廠的這個企業的,這個地明確規定是國有資產的,企業有什麼權利把這個地拿出來賣?
對民營企業來講,最棘手的問題一個是融資問題,民營企業發展到現在靠自有資金是不夠的,我們現有的金融體系對民營經濟無論從觀念上、體制上還是技術上,對民營經濟融資支持力度不如國有企業。怎麼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我有一個看法,發展中國的民營經濟需要三「小」。一個是需要小銀行,股份制的民間銀行,由小銀行為小的民營企業服務。第二個是小的擔保公司。第三,發展小型的交易所到現在為止,我們所經歷過的企業制度有這么幾種,有國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股份制包括上市公司、家族企業。我個人看法,這幾種企業模式裡面最有優勢的要算家族模式,當然每個行業不一樣。中國這幾年比如浙江、廣東、福建經濟發展很不錯,浙江、廣東、福建成了老闆省,家家戶戶當老闆。湖北、湖南、四川、東北、江西成了打工省,家家戶戶去打工。為什麼有這么大的差別?差別來自體制。家族模式要不要改?要不要搞職業經理人?要考慮幾個因素。第一個,要考慮企業的產業特徵。第二個,要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個,看產業的外部環境。中國民營企業怎麼做強有一個絕招,向格蘭仕學習。中國企業最應該學習的是格蘭仕。
中國民營企業現狀
1、我國民營企業中,有限責任公司約佔70%,股份公司約14.6% 。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由最大股東擔任,且董事長和總經理合一的占絕對地位。少有外來的職業經理人專門負責企業的經營管理。企業治理是形式上的分權,實質上仍然處於所有權與經營權兩權合一的古典集權狀態,沒有達到所有權與經營權有效分離、合理制衡的現代企業制度要求。
2、民營企業中擁有管理股和技術股的不足10%,擁有職工股的企業不足20%,這表明:民營企業仍然停留在貨幣資本入股的方式,不重視管理、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股,股權結構的發展明顯滯後於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
3、企業規模偏小,總體經濟實力不強。
4、資本結構單一,融資渠道狹窄。主要是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
5、家族企業占絕對比重,經營管理集權化。我國大多數民營企業是家族企業,約占總數的70%。
6、管理模式落後,從業者整體素質不高,忽視對人才的投資和管理。
7、企業文化定位模糊,缺乏對企業文化的本質認識和足夠重視。
更多介紹您參考這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http://company286.blog.163.com/blog/static/3202726820093884733239/
C. 關於《民營企業的投融資現狀與對策》研究的論文材料
師傅,P2P就是一個很好的商業融資模式,你可以了解一下,與溫州金融試點問題對比一下,希望可以幫到你
D. 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最近關於民營企業的發展問題成為各方熱點關注的問題,關於民營企業發展的爭議也在逐漸增多,不可否認,民營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有益的補充,同時對中國GDP的增長、市場經濟的活躍以及國家稅收的增長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樣不可否認的是,由於歷史、文化、社會、法制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同時也由於民營企業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是管理體制和公司機制的不成熟,導致民營企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也給社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民營企業的現狀究竟如何?產生的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中國的民營企業適合怎樣的管理模式和發展模式?民營企業想要做大做強,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大背景下,中國的民營經濟怎樣做才能真正走出去,並在國際經濟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敬請關注本期財經聚焦。
更大的背景從上個世紀開始講起,上世紀我們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革命,第二件事就是改革,建國以前都是革命,1949年建國以後主題還是革命。1980年以前,一直在革命。以後就是改革。
開始是民族資本工業化運動,在農村搞公社,其主題,就是把私變成公,把民族資本改革到國有企業,農村裡面搞人民公社,所謂變成公就是兩種所有制,一種叫全民所有制,一種叫集體所有制。1980年兩種公有制佔中國經濟幾乎是百分之百。經濟很不景氣,問題很多,我們與一些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就企業本身來講,大量企業都是虧損的,維持不下去。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從80年代開始慢慢改革,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 就是把公的變成私的。
首先是提倡個體戶的發展,後來慢慢允許私人辦工廠。中國的民營經濟是這樣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當然還有很多下放青年到農村沒事干,很多待業青年,還有下崗職工沒事干,這樣不得不允許他們干一些個體私營,這樣是發展增量,按照公有制的存量不變,發展個體、私有增量。80年代後半期,主要是90年代,公有制的存量慢慢開始改革,把集體所有制賣給職工、廠長,分給大家,到後來把國有企業或者賣一個車間賣給職工、廠長,這樣使得存量改革。民營經濟發展分兩塊,一塊是存量,後來增加了一塊私營的,個體戶、私營企業。除此之外,80年代後期特別是90年代以後,是存量改革,即把國有制企業逐步改為私有制,因此中國的民營經濟是通過這兩個辦法發展起來的
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應該這么講,現在已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某些領域當中起到支柱作用,有一些產業逐漸起到骨幹作用。這是從靜態來看。從動態來看,在各個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包括我們創造財富,包括我們提供就業。這20年來,民營企業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民營企業無論在增加就業、創造稅收、提供財富、社會穩定方面都起到很大作用,而且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民營企業的問題一個是資本的問題,幾十個億、幾十個億的錢怎麼掙那麼快?民營經濟資本原始積累的來歷,我有兩個判斷。第一個判斷,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的財富是合法的。第二個,絕大多數民營企業是通過自己的正常經營賺的。有兩個少數,真正靠非法所得是少數。真正靠投機炒股票、炒地發家的是少數。
對少數人的暴富怎麼看?要分兩個方面來看,政府要檢討自己,為什麼能夠暴富?政府的政策漏洞太多,政府的政策就像企業的產品一樣,產品質量太差,政策漏洞太多。一個不好的政策,漏洞很大的政策長期得不到修正,影響是很大的。很多人靠房地產暴富,比如北京或者上海一塊地是這個單位的這個工廠的這個企業的,這個地明確規定是國有資產的,企業有什麼權利把這個地拿出來賣?
對民營企業來講,最棘手的問題一個是融資問題,民營企業發展到現在靠自有資金是不夠的,我們現有的金融體系對民營經濟無論從觀念上、體制上還是技術上,對民營經濟融資支持力度不如國有企業。怎麼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我有一個看法,發展中國的民營經濟需要三「小」。一個是需要小銀行,股份制的民間銀行,由小銀行為小的民營企業服務。第二個是小的擔保公司。第三,發展小型的交易所到現在為止,我們所經歷過的企業制度有這么幾種,有國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股份制包括上市公司、家族企業。我個人看法,這幾種企業模式裡面最有優勢的要算家族模式,當然每個行業不一樣。中國這幾年比如浙江、廣東、福建經濟發展很不錯,浙江、廣東、福建成了老闆省,家家戶戶當老闆。湖北、湖南、四川、東北、江西成了打工省,家家戶戶去打工。為什麼有這么大的差別?差別來自體制。家族模式要不要改?要不要搞職業經理人?要考慮幾個因素。第一個,要考慮企業的產業特徵。第二個,要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個,看產業的外部環境。中國民營企業怎麼做強有一個絕招,向格蘭仕學習。中國企業最應該學習的是格蘭仕。有幾個特點,一個是專注,就搞微波爐,搞了十年的微波爐,把微波爐搞透再去搞空調。在眾多產品裡面,眾多產業裡面不是什麼都干。不要高看自己,應該小看自己。>>更多
網友:民營企業想做大做強是否一定要上市?什麼時候需要上市?什麼時候不需要上市?
鍾朋榮說:國有企業的上市有幾個目的,一個是為了融資,一個是為了改制,一個是為了揚名提高知名度,一個是為了發財。民營企業上市的目的是什麼?首先是為了搞錢,這個錢要比較,你有多少錢,你需要多少錢,你現在可以搞錢嗎
E.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有哪些
根據有關資料,到目前為止,我國大約有中小企業4200多萬戶,占企業總數的99.8%,經工商注冊的中小企業數量460萬戶個體、私營企業達3800萬戶。中小企業所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生產的商品占社會銷售總額的60%,上繳的稅收已經超過總額的一半,提供了全國80%左右的城鎮就業崗位。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中小企業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崗位,不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崗職工,還吸收了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有效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和就業問題,緩解勞動力供求矛盾,從而保證了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正成為我國創新的主力軍。
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迅速發展的的同時,也遇到很多問題。其中,資金緊張,融資渠道狹窄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十分狹窄,除了少數大型知名企業,一般的中小企業企業融資能力都有限。目前,企業的融資渠道不外有三種:向銀行申請貸款、發行企業債券、發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資。政府已將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作為國有企業特別是關繫到國有經濟控制力的大中型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措施,中小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和股票上市融資很困難。另一方面,由於涉及到金融風險問題,中小企業發行企業債券也難以得到批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小企業的資金主要靠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實際上中小企業業從銀行獲得貸款也是十分困難的。
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小企業尚未建立起外部市場融資體制,基本是內部融資,自我滾雪球式發展,致使企業很難形成規模生產。中小企業所面臨的資金矛盾非常突出,許多有項目有盈利的企業由於難以籌措到必需的資金而不能最大規模地發揮其能力,這已經成為制約民營企業的重要「瓶頸」。
要想促進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迅速發展,必須建立完善的融資體系,最根本的是建立起企業外部融資體制,即市場融資體制。
F. 哪裡可以找到關於民營企業融資的現狀的資料
看看證券報有關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和做法,還可以從證券交易軟體運行後從各上市公司的資訊里詳細了解情況,然後根據這些素材進行分析綜合整理,可以得到你要的東西。
目前。實施公司的融資渠道是很典型的先圈產業、誇大項目效果、誇大業績、爭取上市,上市後再作概念吸納資金,循環往復。
G. 急 <民營企業投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論文一篇
摘要:財務管理是民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於企業管理的全過程。只有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才有可能使企業經營管理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促進企業大。但由於受傳統體制和外部宏觀等因素的影響,其財務管理狀況不容樂觀。主要從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觀念、財務管理制度、投融資、人員素質和資金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同時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措施,以促進民營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財務管理;民營企業;財務意識
1 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 1.1 財務信用觀念淡薄
(1)財務管理觀念陳舊。
首先,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大部分業主根本無法掌握化的經營管理理念和經營管理方法。其次,多數民營企業尚未建立起諸如時間價值、風險價值、機會成本等管理的觀念。再次,人員素質水平整體偏低,會計基礎工作薄弱。
(2)意識淡薄。
部分民營企業惡意逃避貸款債務,使貸款機構感到貸款風險太大,從而降低了對這些企業貸款支持的積極性。此外大多數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及財務信息披露不規范、不透明。會計信息缺乏可信度,導致企業社會的信譽度和認知度低,從而引起擔保難籌資難等一系列問題。 (3)風險意識缺乏。
民營企業在高速增長的同時也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民營企業的自身素質的缺陷,使其在經營管理中可能要遭遇更大更多的風險。而一般民營企業都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對產品的生產和營銷業務上,很少真正關註上述風險的存在,沒有風險管理和控制的機制,更沒有安排專門的部門和人員來切實控制和降低風險。
1.2 財務制度不健全
(1)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一是對現金管理不嚴,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二是彼此之間「三角帳」多,資金回收困難。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
(2)成本管理不實用。
一方面,多數民營企業企業採用精打細算,減少浪費等措施控製成本絕對額。然而,有些企業走向極端,過分追求產品成本絕對額的降低,甚至不惜通過降低產品質量來達到目的。從長遠來看,勢必減少企業利潤。另一方面,大部分的民營企業的財務人員由於管理知識薄弱,難以確定企業生產的盈虧平衡點,在相對成本的控制方面缺乏經驗和措施,不能根據企業實際狀況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在成本核算方面也十分粗放,這對安排產品品種、調整生產結構十分不利。
1.3 融資困境
(1)融資結構不合理。
與國有企業相比,我國民營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要低得多,主要以內源性融資為主,外部融資很少。外部融資中銀行貸款是主要的,權益融資占的比例很少。
(2)融資策略不科學。
不能按照資本結構最優、企業價值最大化進行融資。很多民營企業只要能融資,就不考慮融資成本和融資風險。民營企業不計融資成本爭著去一板市場和海外上市,但其實很多並不能給企業帶來價值最大化。很多民營企業在民間借貸的利息率比銀行利率高得多,但民營資本的平均本收益率一般都遠低於這個比例,因此這種高成本債務會降低股權收益,減少企業價值。
(3)國家相關政策缺位。
首先,國家沒有專設民營企業管理扶持機構,國家的優惠政策向民營企業傾斜的不多,使之長期處於不利地位。其次,尚未建立專門為民營企業貸款服務的中介機構和貸款擔保機構,貸款的抵押和擔保難以實現。
1.4 投資決策缺陷
(1)投資環境差。
①投資領域准入問題。目前,民營經濟在社會服務業以及國有產權交易領域的投資進入很少。盡管民營在製造業領域的投資較高,但投資主要流向了勞動與資源密集型的傳統製造業領域。在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的大型製造業領域投資不足。②投資服務環境不完善,民營投資行為存在著種種扭曲、失靈。③投資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現行投資政策體制條件下,民營經濟的投資交易費用、投資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現行投資政策體制條件下,民營經濟的投資交易費用、投資資金成本與投資稅費負擔相對較重,嚴重製約了民營投資收益的提高。
(2)短期行為制約。
大部分民營企業投資所需資金短缺,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是中小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但中小企業吸引金融機構的投資或借款比較困難。
1.5 資金管理與收益分配效率不足
(1)資金使用缺乏科學性。
很多民營企業缺少資金使用的長、中、短期計劃,缺乏現金流量管理觀念。存在重銷售、輕理財的現象。
(2)收益分配不合理。 民營企業的家族式管理,在初創發展時曾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內部股權封閉逐漸暴露出許多矛盾與缺陷,所有者不僅要防範中層員工的「道德風險」及「逆向選擇」,甚至要防範所有者之間的利益吞食,在分配上較少考慮資本結構問題。 2 加強民營財務管理的對策
2.1 更新管理理念
(1)提高企業家整體素質。
政府或商會為民營企業家制定培訓規劃,有計劃地鼓勵和選送一些經營管理人員到國外機構、高等院校和大企業進行系統培訓,使其通過學習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和綜合素質。
(2)提高人員素質。 政府或商會為民營企業家制定培訓規劃,有計劃地鼓勵和選送一些經營管理人員到國外機構、高等院校和大企業進行系統培訓,使其通過學習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和綜合素質。
(2)提高人員素質。
會計核算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會計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職業道德、全面的業務知識和技能。加強民營企業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性,做好賬簿的設置、會計科目的使用、往來賬的及時核對清理及會計報表的編制等會計基礎工作,做到賬目齊全清楚、憑證完整無誤、理賬及時、准確。
2.2 改革創新財務制度
(1)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合理設置財務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明確職責許可權,形成相互制約機制;授權批准控制制度,明確涉及財務會計及相關人員的授權批準的范圍、許可權、程序、責任等,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等。
(2)建立實用的成本管理機制。
①財務部門運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測定企業最佳銷售量及保本銷售量,進一步確定銷售價格,確定存貨最佳存量,減少無效或低效勞動。②應積極尋找適合企業產品特點的既能提高產品功能又能降低成本的途徑。③應做好成本分析工作,通過與計劃、前期以及最好水平等進行比較,發現降低成本費用的關鍵。 (3)實行財務管理預算化。
企業應以銷售預算為起點,並根據企業財力確定資本支出預算及對策,根據「以銷定產」的原則,確定生產預算,並據以確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預算,匯總編制產品成本預算和現金預算;最後綜合編制預計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
2.3 多渠道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題
(1)建立嚴格的信用體系。
針對目前社會信用淡薄的問題,民營企業應盡快建立健全信用體系,加強信用文化建設。民營企業形象的塑造僅僅靠企業的道德是不夠的,還需要銀行的誘導與監管,對整體信用不高的中小企業應該採取「區別區別對待,嚴格監管」態度。
(2)利用中介服務提高融資速度。
信用保險介入可提高銀行貸款的積極性,由保險公司為企業提供擔保。使銀行需要承擔的部分風險轉移到了保險公司,銀行貸款的風險降低了,貸款的積極性就提高了。
(3)培育民間市場。
在我國,一方面是大量的民間金融資本未進入投資領域,另一方面,地方民營企業的需要貸款,而民間正規借貸渠道很單一。可見這是一個有需有求的市場,盡管它是一種地下的非正規的金融,並且存在種種問題和缺陷,但是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客客觀上促進了我國的發展。
(4)拓寬融資渠道。
積極推動中小企業的股份制改造,發揮股份制融資功能,採取改制、兼並、聯合等多種形式,吸收民間資本、私人資本和外資進行參股。在產權清晰、責權明確的條件下,藉助於多元投資主體上市在股票市場進行融資。
2.4 投資決策科學化
(1)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
為了保證投資決策的正確性,必須建立一個由專家、技術人員、管理者和職工代表參加的決策領導機構,這是企業進行正確投資決策的關鍵,必須有一支作風好、技術硬、懂管理、會經營、有創新能力的決策者策者隊伍。
(2)確立正確的投資方向。
民營企業應關注投資環境的變化,正確評價投資環境,確立投資方向。同時,也要大力營造輿論環境,推動我國政府採取措施完善投資環境的公平性。民營企業應時刻關注政府採取的改變投資環境的措施,適應投資環境的改變,及時調整企業的投資方向。
(3)正確處理投資多元化問題。
民營企業應該以本業為主,慎重對待多元化。此外,政府部門應該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積極發展為民間投資者提供政策、、財會,技術、管理和市場信息服務等代理組織,從而避免因信息不完全造成的決策失誤。
2.5 完善資金管理與利益分配
(1)創建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資金管理機制。
①廣泛進行資金風險宣傳,樹立資金風險意識。②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使資金運用產生最佳的效果。③注重「凈現金流」的增長。銷售額的增長當然可以帶來長期的業務增值,但是只有現金流增長,公司才有財力支付股東紅利,才能保證股東權益增長。
(2)強化營運資金管理。
營運資金在企業的全部資金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而且周轉短、形態易變,是財務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具體可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①加強財產控制和存貨管理。要建立健全財產物資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並以科學的方法來確保存貨資金的最佳結構。
②加強應收賬款管理。要對賒銷客戶的信用進行調研評定,定期核對應收賬款。對死賬、呆賬,要在取得確鑿證據後,進行妥善的會計處理。
(3)合理分配利潤。
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應著眼於企業未來的穩定和健康發展,走出少數人所有、家庭式管理的封閉圈子,放棄產權上的獨占,從構建企業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出發,允許人力資本參與企業內部利益分配。經濟利益既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又是企業的歸的歸宿。利潤分配方式不能單一化,應兼顧各方的利益,採取股權、期權激勵機制等先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