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新消息,喜茶完成5億美元融資,喜茶為何能被各股東看好
喜茶完成5億美元融資
喜茶此次完成了5億美元D輪融資,投資方共有7家,具體包括紅杉資本中國、高瓴資本、騰訊投資、Temasek淡馬錫、L Catterton、黑蟻資本、日出東方資本。據悉,此輪融資後,喜茶估值高達600億元,這一數額刷新了新茶飲市場的融資估值紀錄。事實上,此前市場就有消息稱,喜茶即將敲定新一輪融資,且背後的資本爭搶較為激烈,一度被指新股東一個也沒能擠進來。不過目前來看,情況似乎並非如此。
B. 從天使輪到IPO,融資後股權稀釋怎麼算
首先要說天使輪到IPO的路徑,私募資金包括:天使輪、A輪、B輪、C輪……G輪(這是我目前已知的最長融資,滴滴融資准備進入H輪,未上市,市值已經到3000億人民幣,470億美元),有些公司在A輪後就著手IPO,一般正常公司會在C輪後,進入IPO輔導期。
公開募資:就是我們經常說的IPO,中國國內深證、上證、香港港通、美國紐交所、納斯達克
私募股權融資分為在VC階段(也就是天使階段,可以做天使輪和天使+輪)和PE階段(也就是投資機構階段),目前很多機構是不投天使輪的,為了避免風險,甚至不投A輪和B輪。
很多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發生了股權稀釋的現象,那怎麼計算呢?在增資過程中,股權稀釋的原則是:LP和GP依據各自持有股份進行同比例稀釋,若GP不同意增資,根據股東決議按照增資金額對比市值溢價重新計算LP和GP的股份,GP按比例稀釋。
也有很多企業在融資之初就已經有詳細的方案可預防出現這種現象,如何在融資中避免股權稀釋。增資完成後,如果LP再次增加註冊資本,新股東(GP)增資前對公司的估值不應低於本次投資完成後的估值,以確保PE所持的公司權益價值不被稀釋。如公司再次增加註冊資本,新股東增資前對公司的估值低於公司投資後估值的,PE有權調整其在公司的權益比例,以保證權益價值不被稀釋;如果公司以低於本次投資後的估值再次增加註冊資本的,則將向PE進行現金補償。
C. 互聯網的創業項目在進行融資之後,股權一般會怎麼分配
對創業公司而言,一個好的股權安排無疑至關重要,股權安排是內部商業模式的核心,很多創業項目失敗在內部股權設置上。攘外必先安內,創業首先要解決好股權設置問題。
Facebook是扎克伯格開發的,他又是個意志堅定的領導者,因此占據65%,薩維林懂得怎樣把產品變成錢,莫斯科維茨則在增加用戶上貢獻卓著。不過,Facebook起始階段的股權安排埋下了日後隱患。由於薩維林不願意和其他人一樣中止學業全情投入新公司,而他又佔有1/3的股份。因此,當莫斯科維茨和新加入但創業經驗豐富的帕克貢獻與日俱增時,就只能稀釋薩維林的股份來增加後兩者的持股,而薩維林則以凍結公司賬號作為回應。A輪融資完成後,薩維林的股份降至不到10%,怒火中燒的他乾脆將昔日夥伴們告上了法庭。
Facebook正確的辦法應當是早一點尋找天使投資,就像蘋果和谷歌曾經做過的那樣。在新公司確定產品方向之後,就需要天使投資來幫助自己把產品和商業模式穩定下來,避免立即賺錢的壓力將公司引入歧途。
D. 互聯網產品的創業公司融資後的股權分配問題
通常情況下,加入就是創業團隊的成員,對於他們所擅長的,A要挖掘並且培養。
我的建議如下
1:AB都有出資,並且為公司創始人,算資金股
2:C作為技術股
3:DE不算股份,作為獎勵,給予培養及發展空間,並且將前期承諾的合夥創業兌現為薪資待遇。因為大部分情況下承諾合夥創業只是負責人不專業的表現而已。
至於與天使投資的股份分配則需要談判。大多數是簽對賭協議。
E. 作為新式茶飲排名靠前的品牌,樂樂茶為何會尋求收購呢
在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看來,新式茶飲已經開始出現泡沫化的跡象,各家企業的資源稟賦不一,市場重組勢在必行,而且並不是所有企業都能走到上市套現的最後,因此部分企業開始尋求上市之外的選擇、以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據了解,樂樂茶成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上海,是一家茶飲烘焙連鎖直營品牌。官網信息顯示,目前樂樂茶全國門店數量為70家,相比同性質的喜茶(超800家)、奈雪的茶(超550家)兩個品牌來看,門店數偏少。
從融資動態來看,樂樂茶在2019年完成pre-A輪後,還有過股權和戰略兩次融資記錄,最近一次在去年7月。這期間,喜茶已完成D輪融資,網傳最新估值達600億元,而奈雪的茶則已完成上市。
除此之外,樂樂茶在產品方面也曾被質疑山寨。據此前媒體報道,2019年9月,樂樂茶曾在其官方公眾號推了一篇《樂樂茶X三隻松鼠I喝一杯唐朝宮廷堅果茶,不亦樂乎!》的文章,因包裝、名字、產品組合,原料等都與茶顏悅色部分產品極為相似,而被網友指責抄襲。
另外,樂樂茶還被多次扒出在產品和商標上抄襲喜茶和奈雪的茶。不過,對此,樂樂茶始終沒有正面回應。
新式茶飲頭部品牌要持續保持競爭優勢需要留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區域擴張:北上廣深和一線城市的市場接近飽和,但是新式茶飲店在下沉市場的增速還是很快。未來下沉市場和海外市場將會是新式茶飲品牌拓展市場的方向;
其次,深耕用戶:持續做好用戶拉新、轉化、運營,除了一開始的新鮮感之外還要建立品牌聯想,讓用戶對品牌和場景有更強認知;
第三,提升標准化程度,做好門店管理:合理地設計動線、優化設備,提高出品能力、出餐速度,從而提高效率;
最後,豐富產品線,提高客單價。
F. 喜茶完成5億美元融資,此輪融資有新股東進入嗎
奶茶經濟可以說是備受矚目的,正如奶茶得到了年輕人的喜愛,奶茶經濟也是充滿了活力的。6月30日奶茶品牌也是喜茶的競爭對手,奈雪才剛剛成功赴香港上市。而7月13日喜茶獲得了新一輪的融資。
新一輪的投資方是黑蟻,騰訊,紅杉等資本,都是老股東。
喜茶的競爭對手於6月30日上市。6月30日,同樣是新興奶茶品牌的奈雪的茶在香港上市了。奈雪的茶的上市引起了輿論的關注。一直以來奈雪的茶都是喜茶的競爭對手,兩者的消費群體。品牌理念都差不多。不過似乎奈雪的茶不比喜茶有競爭力,奈雪的茶。上市的第1天股價就破發了。奈雪的茶上市僅僅8個交易日。盤中最低15.2港元。
G. 喜茶新一輪融資,為什麼騰訊擠破頭都想進去
《財經》報道稱,喜茶即將close一輪新融資, 騰訊、紅杉領投,估值達90億人民幣。彼時,有媒體去向喜茶的B輪投資人朱擁華求證,對方回應「快了,暫時還沒定下來」,並表示所有頂級機構都想參與,喜茶選定了最好的兩家機構。
和所有的餐飲品牌一樣,這家創辦於2012年的茶飲品牌的藍圖原本是一家標準的線下餐飲連鎖品牌。一個賣奶茶的,也很難講出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性感故事,但喜茶的營銷和銷售卻一直出類拔萃。不同於流血上市的瑞幸,早在2017年7月,在接受北京晨報采訪時,喜茶創始人聶雲宸表示「喜茶從創業到現在,沒有開過虧錢的店,拿到第一筆融資之時,喜茶已經有了50家店,並且都是用自有資金進行開店」。
H. 公司融資後,股權怎麼分配
公司融資後,股權一般都是根據投入的份額來分配的,如果投入的不是實物,那可以根據評估價格、投資者的公認來確認份額,這樣的股權分配一般都是投資者根據自己投資的比例所具備的發言權來協商,沒有可比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協商。
以騰訊公司為例:
在創立之初,「五虎將」們一共湊了50萬元,其中:馬化騰為首席執行官,出資23.75萬元,佔47.5%,張志東為首席技術官,出資10萬元,佔20%,曾李青為首席運營官,出資6.25萬元,佔12.5%,許晨曄為首席信息官,出資5萬元,佔10%,陳一丹為首席行政官,出資5萬元,佔10%。
相較於固定的薪資,股權更具有長遠的投資價值。一般來說,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合夥人手中的股權很有可能會翻好幾倍,遠不是固定薪資可以比擬的,創業者可以以此來說服和吸引優秀人才。
每個創業公司的實際情況不同,股權的分配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案。但股權分配應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好的股權分配方式不僅可以使股東們的利益最大化,還能使股東們同心協力,一起把精力放在創業團隊,促進公司更好的發展。
(8)喜茶融資後股權擴展閱讀:
天使投資提出一系列相關要求後,公司注冊股票數量,內部核算每股價格。同時,所有股東的股票只佔到總量的75%左右,由於創業公司沒有相應的資金或者技術做抵押,剩下的25%部分用於以下用途:
1、創始人根據貢獻拿到一部分股票作為補償。
2、公司未來發展需要給員工發股票期權。
3、 公司重要的成員包括CEO,將獲得一定數量的股票。幾個投資人的股份之和小於公司創始人的,不超過 30%。
I. 有限責任公司融資時是怎麼分配股權的
你說的這個問題,其實是公司融資工具問題的一個分支。公司初創時以及擴張時,都需要資本的支持,而獲得資本,就要支付給投資人相應的對價,這個對價就是所使用的融資工具。通常的融資工具有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等,在風險投資中通常是股權融資。至於「融資時轉讓的股權是誰的?」這個問法不太嚴謹,因為股權融資,可以是通過轉老股的形式,也可以通過發新股的形式,只有「轉老股」時,才涉及到「股權轉讓」這個字眼,發新股時不應該說「轉讓」。境內的有限責任公司,沒有股票、股份一說,所以「發新股」這個概念,在境內就是增加公司注冊資本,增加的部分就是投資人對公司投資所獲得新股。這個注冊資本的增加與投資人投資公司是同時進行的,公司原股東股權所對應的注冊資本不變,但由於注冊資本增加了,所以原股東的股權就被稀釋了,但這不是轉股的結果。
如果是通過轉老股的形式融資,那就是公司預留的股權(在境內如果公司有這部分股權,通常也是某個原股東代持的,因為公司本身不能持有股權)或者原股東將自己的股權轉出去一部分給投資人,來作為投資人投資的對價。這個時候公司的注冊資本總額不變,公司原股東的股權也沒有被稀釋,這個就是原股東轉讓出去的股權。
通過發新股融資,投資的錢通常是小部分進入注冊資本,大部分進入公司資本公積,進入注冊資本的錢驗資後進入公司基本戶,後者是直接進入公司基本戶。總而言之,錢是進入公司賬戶,給公司了。
通過轉老股融資,投資的錢是進入原股東個人的賬戶,然後,該股東想辦法和公司簽個協議,如《服務協議》,把這筆錢轉給公司使用。但是這樣操作會給公司做賬帶來一定風險,所以現在公司融資一般不通過股東轉老股的形式操作,而大都是通過增資的方式操作,這樣在法律層面上更正規。至少我們律所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