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績效研究一一基於股權分置改革後的數據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績效研究一一基於股權分置改革後的數據

發布時間:2021-10-01 14:06:45

㈠ 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前後相關數據在哪裡可以查到

設施功能股權的在融資,在股票軟體裡面都可以查詢到詳細信息

㈡ 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是怎麼回事啊

所謂股權分置,通俗地講,就是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持有的股票享有不同的權利(同股不同權)。

㈢ 我國上市公司再融資方式的選擇中,股權融資、債權融資1991-2011年的數據在哪裡找哪個資料庫可以搜得到

證交所應該能查到,但是你限制了年限的話也可以到國家統計年鑒網站上去看看~不知道你要這些數據是做什麼,要是用來寫論文的話一般不會有人特意去查你這個數據的正確性,其實只要符合你論文的基本觀點就行啦,數據只是支持論點的嘛~

㈣ 請問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

恢復市場融資功能是市場發展的內在要求。為國民經濟建設籌集資本,為社會資金保值增值提供渠道,是資本市場的基本功能,也是市場發展的根本途徑。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是離不開融資的。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是上市公司獲得資金的重要途徑。同時,上市公司不發行新的證券,那麼就難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更新的投資機會。因此,長期停止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是對投融資雙方都不利的。
此外,從中國證監會「新老劃斷」分三步走的安排看,只有先恢復上市公司再融資,才能最後恢復待上市公司的融資。從中國上市公司的構成看,境內市場如果長期不能恢復發行新股,那麼境內A股也存在被邊緣化的可能。因此,首先恢復上市公司再融資,也是境內資本市場長治久安的需要。
股權分置改革進程過半的背景下,逐步讓上市公司進行再融資,有著多重意義。誠如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所言:「恢復上市公司再融資是『新老劃斷』的一個重要步驟,既標志著股權分置改革完成了重要的階段性進程,也標志著市場創新發展在新機制下的啟動。同時,在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優先安排再融資,也是兌現改革政策、扶持改革後公司做優做強的一項重要舉措。」
從徵求意見稿具體的制度安排看,恢復上市公司再融資,不是簡單的再融資重新開閘,而是證券市場的一項重要變革,是在新運行機制上的新發展。中國證監會曾在《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股權分置改革是一項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其意義不僅在於解決歷史問題,更在於為資本市場其它各項改革和制度創新創造條件。」徵求意見稿反映了這樣的幾個新特點:一是強化公開發行證券的市場約束機制。股權分置改革後,股東的利益基礎趨於一致,以價格信號為導向的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將逐步發揮作用。二是嚴格募集資金管理,鼓勵回報股東。三是進一步完善再融資市場化運作機制,提高融資效率。如發行人獲得發行核准後,可在六個月內自行選擇發行時機;對兩次融資的時間間隔不再限制,可以更多地由股東大會決定,等等。這些指導思想,都是原來的有關規定所沒有的。
原有基於股權分置環境下制定的以財務指標和行政管理為主要監管手段的再融資規則已難以適應當前的市場情況,因而,《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的強化公開發行證券的市場約束機制,主要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實現:一、按確定市價發行原則,適度降低財務指標要求;二、配股引入發行失敗機制。這樣,以往增發時折價發行的情形,就將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而配股失敗的成本,也會引起上市公司的鄭重考慮。因此,改變以財務指標為主要監管手段的再融資規則,並不等於上市公司可以大規模再融資。綜合來看,再融資的門檻實際上還有所提高。

㈤ 股權分置改革對於上市公司的價值有何影響

1、解決了股權分置問題,有利於消除上市公司發展的制度障礙,有利於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要提高公司價值.使證券具有吸引力,就必須改善公司的經營管理機制,提高公耐經營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前對國有控股企業經營者的考核,主要以上市企業的凈資產增長率為標准,而本應很好反映企業價值的市場價格。卻由於股權分置的制度安排,使參照物缺失或失真。這種考核機制,使管理者重融資而輕經營,一時間市場中資本運作盛行,損害小股東的事件頻繁發生。因此,股權分置改革有利於對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考核,有機會使大小股東利益趨於一致,使經營者注重提升公司業績。
2、隨著股權分置改革試點的啟動,對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推行期權激勵機制也即將推出。證監會明確提出,上 市公司在股權分置改革後可以購買公司股票以維護市場穩定.這樣就為公司實施經營者期權激勵提供了可能。同時,對管理層實施期權激勵的方式,將因管理層業績評估得以通過全流通的資本市場而實現.可以解決近幾年來久未解決的上市公司經營者激勵機制問題。此次,第二批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公司中有7家借股權分置改革之機推出了股權激勵計劃,可見股權激勵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上市公司參與股權分置改革的積極性。
3、《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上
公司優先安排再融資,同時改革再融資監管方式,提高再融資效率。大批將融資與股權分置改革掛鉤的公司已經爭取率先股改了.一些原先沒有明確提出再融資計劃而具備再融資資格的公司,股改後也會提出再融資方案。

㈥ 2012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統計表。就是包含流通股之類的,這個資料哪裡可找國泰安有么,我有那個資料庫

親,現在沒有這個區分了,股權分置改革後,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分類為:總股本、流通股、非流通股、限售股。其中流通股又分為流通A股、流通B股、流通H股。限售股又分為限售A股、限售B股等。非流通股主要是指尚未完成股改的股票(S股)中非流通的部分,比如S儀化等。具體數據:
上市公司總數2,494
總股本(億股)38,487.682
流通股本(億股)31,318.945 占總股本的比重為81.374%
其中:流通A股(億股)24,498.948,占總股本的比重為63.654%,占流通股的比重為78.224%,
流通B股(億股)278.894,占總股本的比重為0.725%,占流通股的比重為0.890%,
流通H股(億股)6,559.463,占總股本的比重17.043%,占流通股的比重20.944%。
非流通股(億股)147.258,占總股本的比重0.383%
限售A股(億股)6,997.636,占總股本的比重18.181%,
限售B股(億股)3.482,占總股本的比重0.009%。
做了一張表格,可惜不顯示啊。

㈦ 2006年以來的牛市與我國上市公司妥善處理股權分置改革「國有股持減」有關,什麼叫股權分置改革

所謂股權分置,是指上市公司股東所持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稱為流通股,而公開發行前股份暫不上市交易,稱為非流通股。這種同一上市公司股份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權分置狀況,為中國內地證券市場所獨有
股權分置改革是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一項重要的制度改革,就是政府將以前不可以上市流通的國有股(還包括其他各種形式不能流通的股票)拿到市場上流通。 以前不叫股權分置改革,以前叫國有股減持,現在重新包裝了一下,再次推出。
非流通股與流通股這二類股份,除了持股的成本的巨大差異和流通權不同之外,賦於每份股份其它的權利均相同。由於持股的成本有巨大差異,造成了二類股東之間的嚴重不公。 這種制度安排不僅使上市公司或大股東不關心股價的漲跌,不利於維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也越來越影響到上市公司通過股權交易進行兼並達到資產市場化配置的目的,妨礙了中國經濟改革的深化

㈧ 請問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中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比例

你好,關注你的這個問題,需要了解一下我們國家股票市場歷史上發生的一件事,就是股權分置改革。我們國家在2005年左右,進行過一次股權分置改革,簡而言之,這是一個將非流通股全部轉化成為流通過的一次歷史性改革。

改革之前,我們國家將股票明確劃分為流通股及非流通股,情況很復雜,不過簡單而言,大致一是國有股是非流通,原因是國有資產管制較為嚴格,禁止流通;二是上世紀90年代形成的內部職工股、法人股是非流通,這部分由於當時國有轉民營的規定亂,執行方法更亂,所以造成了眾多產權不清的情形,因此禁止流通。而公司上市新發行的股票則可以流通,但取得成本較高。

改革之後,我們國家將消滅非流通股,情況也很復雜,不過簡單而言,就是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補償現金、股票或其他承諾的形式,補足流通股股東高成本取得股票的價差。補償之後,全部非流通股轉變為流通股。截止目前,應該沒有幾家上市公司還未完成股權分置改革了。

那麼我們再看一下你的問題,你所研究的文章肯定有一部分是2005-2007年以前的,那麼那個時候,非流通股問題確實非常多,非流通股的存在使得股權不能同股同權,其中,國有股不能流通,而且國有股佔比一般較高,所以國有控股人在給公司作出決策時不會考慮流通股希望股票上漲的意願,只為完成國家利稅任務考慮,直接導致公司治理結構出現問題,所以當時的很多研究是圍繞這一問題展開的。其次,非流通股佔比如果較小,那麼問題也沒有這么尖銳,而實際情況是90年代上市的公司一般都是國有企業,即使現在民營了,當年也基本都是國有企業,因為民營企業當時拿不到上市指標。所以國有非流通股一股獨大,成為當時公司治理結構的另一大問題,也被當時的研究者所熱捧。

現在,雖然不存在非流通股了,但是這個詞仍頻繁出現,因為現在上市的企業存在限售的股份,比如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所持股份在上市後36個月不能轉讓,這部分股份還叫流通股,但是限售,一大部分人就會籠統地稱其為非流通股,比如市面上流行的「大小非」,這個「非」,指的就是非流通的意思,但事實上,他們都應該被稱為流通股,只不過是限售流通股。

概念說完了,我認為你的論文不應該再去研究流通與非流通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已經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而逝去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問題將會被更多人遺忘。目前的股權結構研究更多集中於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家族性等的研究方面,我更推薦你多看一些2007甚至2009年以後的新論文,這對你理清和整理股權結構的熱點問題及主要思潮會比較有幫助。如果你對限售有興趣,我能給你的提示就是,你可以考慮一下限售條件對公司核心領導層變動的影響問題,這倒比較新穎。比如……由於限售條件的存在,創業板首先出現了高管上市半年後離職的情況等等,這類問題是目前困擾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績效研究一一基於股權分置改革後的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金人民幣貴金屬質押融通 瀏覽:695
溫室股份業績 瀏覽:90
華錦股份公司 瀏覽:738
深蘭科技歷次融資 瀏覽:208
青島小橋金融公司招聘 瀏覽:281
australia與cny的匯率 瀏覽:83
資本杠桿比率 瀏覽:219
金融機構法律界定 瀏覽:999
幣諾交易所 瀏覽:184
長安銀行的理財怎麼樣 瀏覽:415
第一家開展網上個人理財業務的銀行 瀏覽:171
山東中小企業融資 瀏覽:893
雷亞爾對美元遠期匯率 瀏覽:672
首開股份2015年中報 瀏覽:103
炒期貨的人多麼 瀏覽:489
信貸杠桿 瀏覽:318
外匯余額2017 瀏覽:290
支付寶中基金和理財區別 瀏覽:544
浮動匯率下的減稅 瀏覽:635
沈陽五金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