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光伏產業的現狀是怎樣的
這些年,我們在全球新能源市場上有怎樣的收獲呢?
光伏產業在短短十二年,締造了一個中國工業的傳奇: 1.具有全球競爭力,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50% 。 2.產能集中在民企。 3.擁有自主品牌。中華民族曾經在電、發動機、計算機等科技革命上一次次落後於西方,可是,就是這一次,中國牢牢掌控了65%的光伏產能和60%的全球市場份額。在2011年TOP10組件製造商中,中國大陸占據7家。
也有輿論詬病光伏為「又一個毫無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綠色輸海外,污染留中國」,也有人稱「政府不應該拿納稅人的錢去維持一個依賴補貼生存的行業」。這些言論首先是對光伏這個行業沒有深刻的認識,缺乏客觀公正的態度。
關於光伏的污染和能耗問題,經計算,多晶硅電池(從硅沙直到光伏電站系統)能量回收期為1.59年, 薄膜電池能量回收期為0.78年。國內生產的太陽能組件的使用壽命25年,以此推算,生產出的太陽能組件在實現生產能耗回收後,幾乎不用再消耗電量,即可發電約23年,並且沒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從光伏最終成品來看,在短時間內就能實現能源的回收,隨後輸出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客觀的講,從整個太陽能產業鏈來看,太陽能是沒有污染、低耗能的。只是上游生產環節是有污染和非低碳的但是可控的。隨著多晶硅技術進步,低能耗還原、冷氫化、高效提純等關鍵技術環節進一步提高,副產物綜合利用率進一步增強。 「高能耗高污染」的誤導和妖魔化,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編造出來的謊言。
關於補貼,從世界范圍來看,在沒有實現平價上網之前,光伏都是政策市場。補貼是世界各國政府的對待光伏產業的通行做法。德國是世界第一個實行光伏上網電價法(FIT)的國家,據WTO公布的「歐盟產業補貼報告」透露,德國政府通過了太陽能屋頂計劃(HDTP)向德國太陽能光伏製造商提供了5.1 億歐元補助,德國在2010年光伏發電電價上的補貼就超過118億歐元,這些支持政策的頒布使德國迅速成為太陽能能源利用的全球領先者。美國也不甘落後,暨2009年實行經濟刺激法案以來,每年對可再生能源的資金支持額度高達160億美元。而中國政府至2009年以來,每年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平均不超過150億元人民幣(其中70%用於風電),力度遠遠低於歐美。那些抨擊政府補貼光伏的言論是多麼的冠冕堂皇,又是多麼的無知和短視啊。
關於技術,光伏產業主要有兩大技術路線:晶硅電池和薄膜電池。晶硅太陽能電池是目前發展最成熟、商業化程度最高的產品,市場佔有率達90%以上。薄膜電池的技術還在初期發展階段。
在國際光伏發電市場的帶動下,我國光伏電池製造產業快速發展,已經形成了從硅材料、器件、生產設備、應用系統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斷提高,製造能力迅速擴大。無論是裝備製造還是配套的輔料製造,國產化進程都在加速。在光伏產業鏈中,有實際產能的多晶硅生產商20~30家, 60多家矽片企業,電池企業60多家,組件企業330多家。到2010年底,國內已經有海外上市的光伏產品製造公司16家,國內上市的光伏產品製造公司16家,行業年產值超過3 000多億元,進出口額220億美元,就業人數近百萬人。
多晶硅產業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縮小。少數企業還實現了四氯化硅閉環工藝,使得綜合能耗和生產成本大大降低,並徹底解決了四氯化硅的排放和污染環境的問題。已有2家多晶硅生產商的能耗與成本接近國外同行先進水平,多晶硅能耗水平達到每千克耗電40 kWh,成本下降到每千克20美元以下。2011年,國內多晶硅產能接近16萬噸,產量在8萬噸左右,自給率雖然還不到50%,但是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觀。
光伏設備製造業逐漸形成規模,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在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的十幾種主要設備中,8種以上國產設備已在國內生產線中占據主導地位。其中單晶爐、擴散爐、等離子刻蝕機、清洗制絨設備、組件層壓機、太陽模擬儀等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性價比優勢十分明顯。多晶硅鑄錠爐、多線切割機等設備製造技術取得重大進步,打破國外產品的壟斷,有些設備開始出口,如擴散爐、層壓機等。
我國已經掌握了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中的關鍵技術,並在不斷地創新和發展,如電池技術、多晶硅製造技術等,多晶硅電池的平均出廠效率達到16%。尚德的冥王星技術將單晶硅太陽電池的有效面積轉化效率提高到了18.8%,多晶硅達到17.2%。英利、天合、阿特斯、晶澳、韓華、南京中電等國際化公司也都持有自己的專有技術,電池的轉換效率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平均每瓦太陽能電池的高純硅材料的用量從世界平均水平9 g/W下降到6 g/W,大大降低了製造成本,使得我國光伏組件在世界上具有很強的價格競爭力。
中國光伏產業在技術的發展上還有哪些不足?
(1)高效節能多晶硅料制備技術
多晶硅料方面我國已經基本掌握了西門子法,硅烷法還需進一步消化吸收,並在大規模合成、高效提純、低電耗還原、四氯化硅氫化等關鍵技術環節取得了突破。所生產的多晶硅原料可以滿足國內50%的市場。但是在生產成本、產品質量等方面與國外還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冷氫化工藝,需要進一步完成技術的消化吸收。冷氫化工藝能將多晶硅生產改造成為一條低能耗、高產量的完全閉合循環生產線,將劇毒廢氣四氯化硅轉化為多晶硅原料三氯氫硅,實現閉環生產,做到廢氣系統內消化。冷氫化改造能把成本降低20%。
(2)原材料方面
在電池用銀漿方面,目前國內仍是空白,依賴於進口。銀漿的性能是影響電池效率的重要因素,發展方向是滿足高方塊電阻發射極使用的低擴散速度銀漿量,甚至是摻雜磷或硼的銀漿料,以在燒結過程中同時實現局部重擴散。
EVA樹脂是電池主要的封裝材料。目前國內雖然可以生產製造,但是性能質量較國外還有一定差別,多數應用在較低端的市場。背板方面國內空白,依賴進口。EVA及背板是影響組件壽命的關鍵材料,高透過率、抗紫外輻照的EVA和低水、氣擴散的背板是主要發展方向,組件壽命應從目前的25年提至30年或更高。
(3)太陽電池製造工藝方面
具有產業化前景的新結構電池包括選擇性發射極電池、異質結電池、背面主柵電池及N型電池等,這些電池結構採用不同的技術途徑解決了電池的柵線細化、選擇性擴散、表面鈍化等問題,可以將電池產業化效率提升1~2個百分點。電池製造新工藝還包括無觸印刷、銅電極、表面鈍化及離子注入等,為電池製造開拓了更多種技術路徑。這以上這些新技術上,我國少數企業已經開始涉足,但和國外先進水平尚保持一段差距需要追趕。
(4)設備製造方面
設備投資是電池生產線建設的初始投資中的主要部分,是制約電池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上,中國在幾種價值較高的關鍵設備還和國外存在很大差距。有的雖有國產化,但性能質量達不到要求。有的國內尚屬空白。包括:還原爐、CVD、PECVD設備、燒結爐和全自動絲印機、線切割機、自動分選機、自動插片機、自動焊接機等、離子注入機。提高這些高價值的關鍵設備的國產化程度是進一步降低我國電池製造成本的有效途徑。
正是由於中國光伏產業的崛起,全球光伏產品成本在10年裡獲得了快速的下降,從原先的每瓦6美元,下降到現在每瓦1美元,光伏的平準化能源成本已經與天然氣持平,平價上網的目標正在逼近現實。在某些電價較高的地區,比如德國,在其居民光伏應用上已經率先實現了平價上網。中國光伏行業的迅猛發展,讓世界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提前了至少5年,這就是中國光伏行業對世界新能源的巨大貢獻。
中國光伏行業在洗牌整合,在等待政策和貿易環境的改善,在積蓄內力提高效率,等待一個真正輝弘的故事高潮的到來---光伏平價上網:光伏發電以平等的價格和傳統能源展開發電市場競爭。
2. 2020年准備安裝光伏要融資,陽光工商業光伏的融資誰知道嗎
2020年准備安裝光伏要融資陽光工業工商業光伏融資,這個很少人知道。
3. 光伏產業在中國未來五至十年的前景國家有什麼政策支持
前瞻網摘要:今年7月份以來,國家出台一系列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尤其重點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在政策引導下,分布式光伏建設前景已經凸顯。
今年7月份以來,國家出台一系列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尤其重點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
11月份密集出台的《關於徵求2013、2014年光伏發電建設規模意見函》、《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光伏發電運營監管暫行辦法》、《關於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政策,預示著我國分布式光伏發電政策體系逐漸完善,為我國分布式光伏大規模建設奠定了決定性基礎。
政府政策的支持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是也需看到目前分布式發電由在中國剛剛興起,難免會出現各種障礙。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分布式能源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從政府的各項舉措來看,其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決心已定,如果未來在發展過程中還出現其他障礙,相信政策會持續加碼。
在政策引導下,分布式光伏建設前景已經凸顯。分布式式光伏將在2014年開始成為光伏建設的主要發展方向,也成為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根據《關於徵求2013、2014年光伏發電建設規模意見的函》,2014年光伏發電的建設規模提高兩成,達到12GW,其中分布式光伏8GW。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這一目標有望實現
4. 光伏產業的政策支持有哪些
未來光能
國家政策:自竣工並網當年起,電池板所發電量鎖定補貼0.37元/度,補貼20年;
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自用電免交電費,余電並網賣電按火煤電收購價0.42元/度;
省市級政策:例如佛山裝機補貼2萬,佛山0.15-東莞0.3元/度,湖南0.2元/度,以各省市自發政策為准
銀行:國家專項光伏貸款,信用放貸,免抵押。
5. 光伏產業三大龍頭是
1、特變電工(股票代碼600888),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中國大型能源裝備製造企業,特變電工已發展成為世界輸變電行業的排頭兵企業, 我國多晶硅新材料研製及大型鋁電子出口基地, 大型太陽能光伏、風電系統集成商, 變壓器年產量達2.6億kVA,位居世界第一位,光伏EPC總量排名全球第一。
2、東方日升(股票代碼300118)是一家專業從事於太陽能組件,太陽能電池發電技術應用產品和太陽能終端應用產品及集成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的高新技術生產型企業,是太陽能項目的投資者,開發者和EPC承包者。
3、隆基股份(股份代碼:601012)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單晶硅棒和矽片製造商。隆基股份的主要產品包括6英寸、6.5英寸、8英寸單晶硅棒、單晶矽片,以及M1、M2規格單晶矽片,主要應用於各類太陽能光伏電池。
光伏產業優勢:
1、永不枯竭。
2、採集太陽能的地點的地理位置要求不高;相對而言,水電站或風電站對地理位置要求則比較高。
3、建立太陽能發電站所需的時間和成本都比水電站要低。
4、使用太陽能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是理想的綠色能源。但原料開采和生產光伏產品過程中也會消耗大量能源和造成污染 。
5、適用范圍廣,就算一般家庭也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
也因此,世界各國為了更有效地開采和使用太陽能,不斷地發展著太陽能光伏組件技術,盡可能地利用這個「永不枯竭」的能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光伏產業
6. 三部門推出光伏新政 對光伏產業有何影響
水至清則無魚,看得懂說得清的事情是大家都都知道的事情了,想掙錢就難了,也不存在什麼機會了,只有亦正亦邪,亦矛亦盾的時候,危機最大的時候,也是商機最大的時候,531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但是具體細則還沒出來,有困難,如何將困難變成機會是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因為你要相信,光伏作為新能源,也屬於中國現代四大發明之一,是不可能現在就消失的。
7. 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中有哪些上市公司了
光伏概念一共有64家上市公司,其中18家光伏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46家光伏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8. 光伏貸款政策
光伏扶貧貸款對象:
__1.地方政府出資成立、未列入監管部門融資平台名單的國有獨資及控股企業(一類公司)。
__2.中央企業及其所屬企業(二類公司)。
__3.非國有控股上市企業與地方政府或(和)國有企業合資成立的項目(三類公司)。
__4.各地原融資平台公司通過市場化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市場化運營,其承擔的地方政府債務已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得到妥善處理,並明確公告今後不再承擔政府融資職能的前提下,也可作為實施主體承接光伏扶貧任務。
__5.資信良好的其他混合所有制企業和民營企業。
__光伏扶貧貸款期限、利率、額度和方式:
__1.貸款期限。根據借款人綜合償債能力、光伏扶貧項目投資回收期、工程建設進度等確定,最長不超過15年。
__2.貸款寬限期。根據項目建設期給予適當的寬限期,一般為1年,最長不超過2年。
__3.貸款利率。根據資金來源成本,按照保本經營原則,執行優惠貸款利率,在人民銀行基準利率基礎上下浮0—10%,具體定價許可權以總行下發的授權書為准。
__4.貸款額度。根據項目建設實際需要和借款人資金需求、償債能力及所提供的風險保障措施等因素合理確定貸款額定。
__5.貸款方式。項目一般採用擔保貸款方式,擔保額度須覆蓋貸款存續期間貸款本息,可通過保證、抵押、質押組合擔保形式,優化擔保方案。
光伏貸」是央行為了鼓勵新興產業的發展而下發的信貸政策,要求各銀行機構支持光伏產業發展,光伏貸款同時也是支持光伏扶貧發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光伏貸」針對轄內信用狀況良好、具有穩定收入來源的個人和企業發放,這筆專項貸款用於支付分布式光伏電站成套設備費用,貸款額度控制在安裝「光伏」設施總額的一定比例以內,個人貸款原則上不超過10萬元,企業貸款原則上不超過50萬元,最長期限可達5-8年。還款靈活,可選擇按月按季按年付息,利隨本清。
9. 光伏產業的市場資本
2012年,盡管光伏企業普遍陷入困難,但光伏產業發展仍呈現快速發展勢頭,其中產業規模與投資都在不斷增長。全國新增裝機量約為4.5GW,同比增長66%,約佔全球市場份額的14%。光伏行業總產值超過3000億元,就業人數接近50萬人。除此之外,全球前十大組件製造商中,中國企業占據了6-7席位。
光伏市場該走怎樣的發展之路?我國光伏企業已擁有自主技術和自主品牌,在技術和銷售渠道方面完全獨立,不依賴於國外廠家。多數企業又都是民營企業,在運營績效和市場反應度方面更具彈性和敏捷性,生存能力更強。
為了促進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行業的公平健康持續穩定的發展,這就需要一個完善的商業模式,因為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就不會吸引投資者來投資,為此,就需要推動光伏行業的市場化和資本化。
當然,要形成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型,只有市場化是不夠的,資本化也是成功商業模型的重要前提。資本化包括兩個重要的方面,一是要解決行業先期投資方面的問題,其次,要解決企業及項目的長期融資方面的問題。
所以,打開大型投資基金是進入光伏市場的大門的入口。例如在國外,基本都是養老、保險等偏好長期、穩定回報的大型基金持有太陽能電站,這是因為太陽能電站在獲得國家承諾補貼的同時,還能帶來穩定的回報和現金流收益。我們不妨效法,鼓勵該類基金進入,從而推動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發展。 確保合法電站的並網及運行發電、補貼及時發放、完善分布式電站的相關法律法規等都是推動市場化的核心內容。推動光伏行業的市場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要確保合法電站的並網及運行發電。令人欣慰的是,著重解決風電和太陽能等電力難以全額收購難題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優先上網管理辦法》正在由國家能源局組織制定中;行業期盼已久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管理辦法》也將擇機出台。我們相信這兩項利好政策的出台會有效解決這個難題。
2.電站的補貼要及時發放。要綜合考慮光伏電站、電網公司和發電端的利益,對於電網、調峰電源的建設和光伏發電進行一定的補貼,確保充分利用光伏電站所發的全部清潔能源。電價補貼的及時發放會有效鼓勵光伏電站的開發和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因此這是一個亟待落實的問題。
3.完善分布式電站的相關法律法規。現在中國正在大力推進分布式電站應用的工作,與此同時也面臨一系列的法律問題。比如商業屋頂電站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問題、電站賠償的標准問題等;也要明確屋頂所有者和電站所有者的權利義務等。
4.市場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商品化。要出台相關政策確保電站持有者發電能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同時,要消除相關的政策法規瓶頸,並使市場參與者不局限於大型國有發電集團,鼓勵民間和外資資本參與競爭。這樣就可以激發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著眼於未來,長期持有電站。
5.明確實施細則,促進商業模式完善。現在關於光伏電站的政策法規還有許多細節仍待明確。比如補貼年限、發放細則以及土地問題等細節都需盡快明確。 資本化包括兩個重要的方面,一是要解決行業先期投資方面的問題,二是要解決企業及項目的長期融資方面的問題。
針對第一個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提高光伏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優先性。建議為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建立快速通道,使他們能夠在上市、發債等資本市場融資渠道得到一定的優先權,這就能解決企業做大做強的資本需求。
2.打開大型投資基金進入光伏市場的大門。在國外,基本都是養老、保險等偏好長期、穩定回報的大型基金持有光伏電站。
3.開放國外資本窗口。目前國外資本想要進入國內光伏市場十分不易,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國內光伏發電行業的發展速度。因而,可適當考慮放開資本市場的限制,加強資本的流動性導向。
4.考慮退稅政策,鼓勵民間資本。根據美國法案,光伏發電投資額的30%可獲政府現金補助。為此,大量資本湧入住宅光伏和公共事業光伏市場,百花齊放的局面促成了美國光伏市場的良好發展。中國在這方面也可以借鑒美國的成熟模式,通過退稅政策吸引優質投資者進入光伏市場。
在解決企業及項目的長期融資問題上,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1.降低商業銀行進入光伏發電市場的門檻。目前,中國的一般商業銀行最長只能提供5年的貸款,而光伏電站的最長運營期限為25年,這是清潔能源發展的一大瓶頸。
2.利息補貼,引導資本進入。可利用利息補貼來降低融資成本,讓民間資本、基金願意進入可再生能源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