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共享單車行業總融資額超過177億元了嗎
據報道,共享單車以迅猛之勢崛起,隨後開始野蠻生長,監測數據顯示,截至專2016年底,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達屬1886.4萬人,與2015年的245萬人相比,呈7倍的爆發式增長。
但是伴隨著共享單車的誕生,巨額押金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今年8月份,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保守估計,到目前為止,僅共享單車行業的存量押金規模近100億元。
希望共享單車發展的同時,押金問題可以得到有效的監管!
Ⅱ 共享單車方案怎麼做的
共享單車相信我們都不陌生,共享單車是指企業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商業區、公共服務區等提供自行車共享服務,是一種分時租賃模式。共享單車是一種新型共享經濟。
目前共享單車有25種之多,共享單車涉及的部件有智能車鎖、太陽能供電板等是當下比較高技術的融入。如果要開發新的共享單車,應該將重點放在設計和騎行體驗上。
不得不說我之前騎過的一個共享單車,又重又難騎,我是不會再騎了。你要是開發共享單車和APP的話,還是找 UU 眾創這樣開發方案比較成熟的有保障,還有共享單車APP開鎖一定要快,平時都趕時間的。
Ⅲ 共享自行車技術方案怎麼做
共享單車是指企業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商業區、公共服務區等提供自行車單車共享服務,是一種分時租賃模式。共享單車是一種新型環保共享經濟。
共享單車就其實質是一種新型的交通工具租賃業務-自行車租賃業務,其主要依靠載體為(單車)自行車。可以很充分利用城市因快速的經濟發展而帶來的自行車出行萎靡狀況;利用了公共道路通過率。同時起到健康身體的作用。
共享單車已經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的注意,由於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政府對這一新鮮事物也處於善意的觀察期。你要是開發共享單車和APP的話,我建議找6108方案專門做共享單車開發的比較成熟的有保障,還有共享單車APP開鎖一定要快,平時都趕時間的。
一、共享單車的優勢和作用
(一)方便、快捷
首先是操作方便,相較於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不用辦卡,定位、借車、鎖車、繳費等過程全部在手機上完成。
其次就是騎行方便。有些路段,由於交通擁堵,汽車、三輪車甚至電動車都無法通行,但自行車以小巧靈活的優勢卻能通行自如。
(二)低碳環保,減少對空氣的污染
共享單車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汽車的使用量,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綠色環保。
共享單車在各大城市亮相後,很多曾經出門就開車的人改變了他們的出行方式,路程較短或是交通擁堵時,他們更喜歡選擇共享單車。
(三)緩解交通擁堵現象
在滿足人們快捷、舒心出行的同時,共享單車還成為治療城市擁堵「癌症」的一劑猛葯。
(四)租車費用低廉
目前,市場上的共享單車有兩種收費標准,一種是每小時出租費一元,一種是每小時0.5元。但不管哪一種收費標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都是能夠接受的。比如對於那些到城市短期遊玩的人來說,騎共享單車是較佳的一種選擇。
Ⅳ 共享單車為何融資
成本低,且有押金。
共享單車並非不盈利,而是少有的現金流健康的項目市面上的自行車因為有渠道的加價,可能賣到幾百到上千元,而共享單車企業是直接在工廠下訂單,批量生產,成本是很低的,像OFO的單車成本可能只有50-100元,很短時間就能收回成本,即使損毀率高,總體成本很低,也可以實現短期盈利,即使單車收回成本前就壞了,也有用戶的99元押金在。
現金流穩定:大部分用戶均表示短時間內不會退回押金
摩拜的一位投資人在吳曉波的節目中透露,共享單車的現金流是非常好的,且投資人都算過賬,幾個月就能收回成本。摩拜的單車成本還是比較高的,都可以在短時間實現單車的盈利,在設計使用壽命的其他時間(摩拜設計使用壽命是5年)就會產生穩定的盈利,並且單純的運維成本是很低的。很可能通過發紅包鼓勵用戶去騎偏遠的車,實現用戶調度。單車通過押金產生了大量現金流,在官方宣布不準動用用戶押金前,很多單車企業是用押金的沉澱資金運作賺錢的,成了金融公司,用戶有100萬的話就可以有一個億押金,放在支付寶一年還有4百萬利息。
擴展閱讀:
首先,與滴滴等專注中長途出行需求的服務商不同,共享單車企業專注的是短途出行需求,即解決市民出行「最後一公里」的難題。事實上,這一點共享單車已經做到了,「地鐵+共享單車」已經成為不少大城市市民出行的新方式。
其次,目前諸多城市面臨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問題,市民飽受困擾,共享單車這一綠色環保、門檻較低、取用便捷、費用低廉的出行模式,符合時代潮流。
再次,政府有關部門對共享單車總體而言持支持態度。例如,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2016年12月發布 《關於鼓勵規范互聯網自行車服務的若干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促進互聯網自行車健康發展,保障各方合法權益,同時要求規范自行車的停放;上海市也將出台類似規定,支持共享單車規范發展。
最後,作為共享經濟的類型,以滴滴和優步為代表的共享出行模式在「互聯網+」時代被證明具有非常強的用戶集聚能力和資本變現能力。共享經濟在改變出行方式上的成功應用讓人們看到了它朝著更加便利方向發展的可能性,而其在共享單車上的成功應用強化了人們的這種判斷。
Ⅳ 共享單車的創業構想
共享單車的創業構想盈利模式——這是最、最、最重要的。簡單說,你的商業模式,怎麼賺到錢?任何不考慮賺錢的商業模式,都是耍流氓。但如果你耍流氓(當然吧,不能違法)就能解決賺錢問題,我不會在意你是流氓還是君子。如果我問一個創業者他的盈利模式,如果回答是我還沒考慮這事,我現在就考慮燒錢做用戶,抓流量,我對他都會保持足夠的敬意,以及足夠的距離
本來共享單車僅僅是解決最後一公里的一個方案,用戶和單車之間本質上只是一個租賃關系,共享單車公司本來只應該靠租金收錢,而不是靠大量佔用用戶押金掙錢。而事實上大量共享單車公司都採用這種佔用用戶押金投資盈利的商業模式。這種商業模式本質上是一種短借長投的老把戲,出問題只是一個時間問題,P2P理財也是一個套路。
2016年下半年,資本如潮水般湧入,行業迅速升溫。公開數據統計,目前,共享單車行業整體融資額已近200億元。在最瘋狂的階段,平均每天都有近億元的資金進入。同時,幾乎每月都有新車推出。
各色共享單車爭相搶占街頭,展開「顏色大戰」。行業當時的共識是:精準定位市場,在最短的時間內鋪最多的車輛,獲取盡可能多的用戶。據交通運輸部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7月,全國共有近70家共享單車企業,累計投放車輛超過1600萬輛,注冊用戶量超1.3億。
ofo的活躍用戶在2700萬左右,押金總量估計在40億元左右,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資金池。然而依然無法滿足ofo對資金的飢渴。僅僅2018年ofo先後通過動產抵押和股權+債權的方式從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融資約55億元,即便如此ofo的整體負債為64億左右元。
2018年4月份,摩拜被騰訊給賣給了美團。騰訊對公司有絕對主導權,即便摩拜不願意賣也沒有辦法。摩拜的CEO,只能哀怨的說,我們尊重投資人的投票結果。摩拜委身於美團之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未來是暗淡無光的。
與摩拜相比,更慘的是ofo,先是金沙江資本悄悄撤退,然後又在軟銀,滴滴之間轉了一個圈,回到了原點,現在錢都燒的差不多了,到現在連退押金都開始出現困難了。資本給組的局,資本說不想玩了,如果你不聽,那想玩也玩不了的。
中國再生資源開發公司報價稱,願以12元每輛車(扣除回收、運輸及電子垃圾處理等費用後的凈價)的價格,回收廣州、深圳、上海等單車蹤跡的城市中的車輛。僅在1年多前,單車創始人曾稱新車成本400元,是XX單車的天然優勢。
押金爭議的起因是,2017年8月1日,交通部等十部委發布《關於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稱鼓勵企業採用免押金服務方式。此時,共享單車行業已積累起超百億元押金池,一些媒體開始質疑這些押金「是否存在挪用現象」。而《指導意見》頒布後,許多企業響應,推出免押金服務。
與傳統押金不同,共享單車押金按用戶數而非單車數收取,杠桿效應明顯,多家企業迅速積累起巨額資金池。同時,由於法律性質和監管不明確,押金變相具備融資功能,在 「燒錢期」成為各平台一大重要現金流來源。
押金200,平均有6-10個人把押金留在APP里(你不會每次用車都把押金拿進拿出的,對嗎?這是利用你的懶惰),那麼就有1200-2000元停留在這輛車上。這輛車的購入單價,我不太清楚,但目測估計不會超過200元。而富士康工廠化生產大規模介入後,可能只需要100元。
每一輛共享單車,要生生從市場上拿走至少1000元。如果投放1000萬輛車,那麼就是100億元的存款。這不是一個農村信用社嗎?
Ⅵ 共享單車ofo計劃以30億美元估值融資5億美元的詳細介紹
知情人士稱,中國共享單車ofo正在與投資者磋商,希望以大約30億美元估值進行新一輪融資。
ofo與摩拜單車的競爭正在升溫。摩拜單車在今年完成了一輪2.15億美元融資,由騰訊和華平投資領投。對於摩拜單車等處於目前這種發展階段的公司來說,這筆融資相當龐大,凸顯出投資者對於共享單車領域的興趣正不斷增大,而不是只局限於滴滴主導的打車應用領域。
Ⅶ 共享單車的方案是怎麼做的
共享單車是指企業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商業區、公共服務區等提供自行車單車共享服務,是一種分時租賃模式。共享單車是一種新型環保共享經濟。
共享單車就其實質是一種新型的交通工具租賃業務-自行車租賃業務,其主要依靠載體為(單車)自行車。可以很充分利用城市因快速的經濟發展而帶來的自行車出行萎靡狀況;利用了公共道路通過率。同時起到健康身體的作用。
共享單車已經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的注意,由於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政府對這一新鮮事物也處於善意的觀察期。
共享單車發展歷程
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日前發布的《2016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共享單車市場整體用戶數量已達到1886萬,預計2017年,共享單車市場用戶規模將繼續保持大幅增長,年底將達5000萬用戶規模。
報告指出,中國共享單車市場已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2007年—2010年為一階段,由國外興起的公共單車模式開始引進國內,由政府主導分城市管理,多為有樁單車。2010年—2014年為二階段,專門經營單車市場的企業開始出現,但公共單車仍以有樁單車為主。2014年至今為第三階段,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摩拜為首的互聯網共享單車應運而生,更加便捷的無樁單車開始取代有樁單車。
共享單車的優勢與不足
共享單車為什麼這么火?經過一段時間的親身體驗和多方觀察,我發現,共享單車的出現和火爆是互聯網時代衍生的一個產物,有其自身的優勢和積極作用,同時也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共享單車的優勢和作用
(一)方便、快捷
首先是操作方便,相較於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不用辦卡,定位、借車、鎖車、繳費等過程全部在手機上完成。
其次就是騎行方便。有些路段,由於交通擁堵,汽車、三輪車甚至電動車都無法通行,但自行車以小巧靈活的優勢卻能通行自如。 (二)低碳環保,減少對空氣的污染
共享單車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汽車的使用量,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綠色環保。
共享單車在各大城市亮相後,很多曾經出門就開車的人改變了他們的出行方式,路程較短或是交通擁堵時,他們更喜歡選擇共享單車。
(三)緩解交通擁堵現象
在滿足人們快捷、舒心出行的同時,共享單車還成為治療城市擁堵「癌症」的一劑猛葯。
(四)租車費用低廉
目前,市場上的共享單車有兩種收費標准,一種是每小時出租費一元,一種是每小時0.5元。但不管哪一種收費標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都是能夠接受的。
比如對於那些到城市短期遊玩的人來說,騎共享單車是較佳的一種選擇。
(五)給摩的造成了致命打擊
摩的一直是城市管理部門的一個老大難問題。拿北京來說,摩的已經成了這個城市的頑疾。在北京的各個角落,無論是地鐵站、公交站、火車站,隨處可見摩的身影。雖然近幾年北京一直有針對摩的的專項打擊行動,但摩的卻如打不死的小強一樣,打一批出一批。共享單車的火熱,對城市交通的治理不經意間做出了突出貢獻。
(六)帶活實體經濟
共享單車的火爆使自行車製造行業颳起了一陣「狂風」,疲軟的自行車市場被共享單車這把火瞬間激活。飛鴿等一批老牌自行車製造企業也因此迎來了難得的市場機遇。
二、共享單車的缺點和劣勢
當然,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是無瑕疵的,迅速火爆起來的共享單車也不例外。據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前兩個月,光上海一地便出現了900多起有關共享單車的投訴事件,可見,共享單車這一快速崛起的行業存在著眾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亂停亂放,使用秩序混亂
有關部門在這里立起了「不要亂停自行車」的告示,但還是無法阻止乘客的亂停亂放行為,這不但擾亂了城市的空間管理,還影響了城市的文明形象。
(二)惡劣天氣會影響騎用
與計程車和網約車不同,騎用共享單車會受季節變化、天氣狀況等影響比較大。比如,天氣晴朗,共享單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遭遇狂風、暴雨,卻只能選擇其他方式出行了。
(三)定位不寬,年輕人居多
選擇騎用共享單車的用戶多為年輕人,老年人相對較少。這是因為年輕人追求時尚,對新生事物接受較快,而且他們對互聯網的熟練程度要遠遠超過老年人。共享單車又恰恰是「互聯網+交通工具」衍生出來的一個新生事物,即使操作起來並不難,但在老年人看來也不是一件容易事。而且很多老年人使用的手機都是老年機,並不具備能下載共享單車APP的條件。
(四)充值容易退費難
市場上眾多共享單車在下載APP注冊為用戶後,需要支付數額不等的押金。雖然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對押金退款都有明確路徑,但卻較為煩瑣。
共享單車的前景
共享單車的亮點在於「共享」二字,它既意味著資源的共享,也意味著文明的共擔。作為共享經濟的一種新形態,共享單車已經越來越多地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今年參加兩會的委員和代表們,有的便是騎著共享單車去會場報到的。
(一)國家政策支持,前景一片大好
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在2017年各地方的兩會中,共享單車被寫進了2017年成都《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也是初個將支持共享單車發展納入年度工作計劃中的地方政府。《報告》指出:將試點建設自行車高速公路,鼓勵支持共享單車、共享新能源汽車等共享交通健康發展。
(二)加強監管,尋找出路
新事物的超常規發展,一定會暴露基礎的薄弱。共享單車的「共享」變「私有」、遭肆意破壞、被亂停亂放等事實就印證了這個道理。如果任其發展,免不了會有曇花一現的結局,只有各級政府及各監管部門加強監管,撥亂反正,才能讓共享單車這一新生事物在正確的軌道上越走越遠。
共享單車展望
2017年是共享經濟爆發的一年,當自行車站在「互聯網+」的風口,它沖擊著城市傳統公共出行模式,更考驗著人們的誠信和道德。共享單車能不能繼續走下去、還能走多遠,靠得不是某一方面的堅持,而是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