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民間融資市場發展要素

民間融資市場發展要素

發布時間:2021-10-01 22:41:07

『壹』 誰是內行,講講民間借貸的發展前景

我國民間借貸發展概況 民間借貸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企業和個人財富逐步積累、產業資本向金融資本轉化、而正規金融又不能有效滿足社會需求時的必然產物。民間借貸在中外各國均長期存在。它的存在與發展,既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金融體系結構有關,也與其自身所固有的、正規金融機構融資無法比擬的競爭優勢有關。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民間借貸市場亦日趨活躍。民間借貸有其特殊的競爭優勢。一是具有獲取大量非正規財務信息等額外「軟」信息的優勢,信息搜集和加工成本低;二是手續便捷、方式靈活,可以針對不同的借款人提供個性化的信貸服務,交易成本低;三是具有特殊的風險控制機制和靈活的貸款催收方式。 我國民間借貸市場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一是融資規模逐年擴大。據調查,2006年末至2008年3月末,樣本企業民間借貸戶均余額由54.3萬元到74.1萬元,增長36%;樣本自然人民間借貸戶均余額由1.1萬元到1.6萬元,增長45%。二是隨著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及銀行利率上調,民間借貸利率逐步攀升,但漲幅低於金融機構利率漲幅。利率水平差異較大,利率市場化特徵明顯。三是借貸期限短期化趨勢明顯,貸款更多地用於彌補企業流動資金不足以及個體工商戶和農戶的生產經營性資金。四是民間借貸的活躍程度與各地經濟總量、民營經濟發達程度以及區域金融生態發展水平相關。北京、上海、天津等正規金融機構多、金融生態環境好的大城市,中小企業民間借貸相對不活躍;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民間借貸規模相對較小,利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一些民營經濟較為發達地區,民間借貸規模居全國前列,利率水平大多數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五是資金來源以個人為主,融資渠道及形式多元化。除個人和企業間直接借貸、企業集資(集股)、私募基金、合會或抬會、資金中介以及地下錢庄外,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擔保公司、自發性金融與產業協作組織等機構大量參與民間借貸,組織化程度有所提高。 民間借貸作為正規金融有益和必要的補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和「三農」的資金困難,增強了經濟運行的自我調整和適應能力,並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正規金融不願涉足或供給不足所形成的資金缺口。規范、有序發展的民間借貸,有利於打破我國長期以來由商業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壟斷市場的格局,促進多層次信貸市場的形成和發展。但是,民間借貸游離於正規金融之外,存在著交易隱蔽、監管缺位、法律地位不確定、風險不易監控,以及容易滋生非法融資、洗錢犯罪等問題,需要制定相應的法規予以引導和規范。 總體來說,在進一步發展正規金融的同時,針對民間借貸的特點、作用及潛在問題,應著手為其提供更好的法制環境,形成民間借貸與正規金融和諧共生的環境,完善多層次融資體系,並有效防範相關風險。應加快我國有關非吸收存款類放貸人的立法進程,適時推出《放貸人條例》,給民間借貸合法定位,引導其「陽光化」、規范化發展。對民間借貸區別對待、分類管理,弱化行政手段,強化法律和市場約束,建立跟蹤監測體系,為經濟決策及宏觀調控提供更為全面信息。同時,加強金融知識和輿論宣傳教育,提高民眾金融素質,對民間融資的潛在風險進行必要提示,增強群眾的金融風險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

『貳』 什麼是民間融資

民間融資是指出資人與受資人之間,在國家法定金融機構之外,以取得高額利息與取得資金使用權並支付約定利息為目的而採用民間借貸、民間票據融資、民間有價證券融資和社會集資等形式暫時改變資金所有權的金融行為。本文以山西省的民間融資市場為個案,重點分析民間融資的交易形式、供求關系經濟與社會效應,以此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由於民間融資往往具備區域金融的特徵,因此,研究單個省份的民間融資特徵對於把握民間融資的社區性和交易范圍的局部性都具備現實意義。 民間融資是相對於國家依法批准設立的金融機構融資而言的,泛指非金融機構的自然人、企業及其他經濟主體(財政除外)之間以貨幣資金為標的的價值轉移及本息支付。民間融資是游離於國家正規金融機構之外的、以資金籌借為主的融資活動。據此定義,正常的企業間商業信用不在民間融資范疇之內。但如果商業信用時間超出合同約定時間並收取利息或其他報酬,同樣會被納入民間融資范疇。 民間金融包括所有未經注冊、在央行控制之外的各種金融形式。民間金融的內涵一般包含在非正式金融(informal finance)中,非正式金融既包含民間金融形式也包含一些正規金融機構的非正式產品和形式。在中國由於民間金融的規模很大,所以有必要突出民間金融部分,而非籠統稱之為非正式金融。

『叄』 民間金融的發展趨勢

在農村發展中,特別是農村工業的發展中,資金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農民進入非農產業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資金支持,特別是小企業和家庭企業在起步或遇到資金周轉困難的時候,這大大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在解決農村資金不足的問題上,有兩條可以選擇的方式:一是加強正規金融的服務,對現有農村金融機構進行改革,增加其貸款和儲蓄能力;另外一個思路是發揮民間金融的作用,促進有序的民間金融市場的形成。農村原本就是正規金融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隨著四大銀行的商業化改革,農村地區的許多經營網點被撤消,正規金融資源更加稀少,金融資源供給明顯不足;而農業、農民、農村,因其所處的弱勢地位,往往更加需要金融支持。這種供需上的極度不均衡,催生了民間金融。民間金融最先在農村產生,並迅速蔓延開來。解決「三農」問題離不開有效的金融支持。農村民間金融是廣大農村經濟主體為滿足融資需求,自發開展和形成,游離於政府金融監管之外的非官方資金融通活動和組織。
農村民間金融滋生於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渡時期,是經濟制度和金融制度不均衡發展的必然產物。伴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整個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農村正規金融越來越不適應農村經濟發展對金融服務多元化的需要,因此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農村民間金融及合作基金會為代表的農村非正規金融迅速掘起,對農村弊端叢生的傳統金融體系產生了重大的沖擊。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一方面,行政管制經濟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純屬市場的力量又不斷成長,由此產生的資金供求的尖銳矛盾必然為農村民間金融留下巨大的生存空間。現階段中國農村民間金融發展、壯大的主要誘因是高收益導向的供給和巨大的融資需求,有供求必然會形成市場。我國的農村民間金融因處於經濟體制轉軌時期而顯示出其「中國特色」,它更多的是由政府與市場邊界不清、經濟體內各組成部分市場化步驟不一以及意識形態上的滯後等因素造成的。長期以來,民間金融在我國基本上被列為地下金融,一味地進行整治,而很少對其積極方面與消極方面進行客觀分析,也沒有對它的生存機理和運行機制進行理性研究。但民間金融就是「整」而不倒,往往是整治的風頭上收縮一下,風頭一過又「死灰復燃」,甚至更旺。這說明民間金融有其存在的客觀性。由於我國農村金融體系存在缺陷,已滯後於農村經濟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金融「空洞」。雖然農村民間金融只能以 「灰色」或「黑色」的形式存在,表現卻異常活躍;雖屢遭政府取締或禁止,卻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農村民間金融的存在,也充分說明正式金融機構滿足不了農民的金融(特別是貸款)服務需求,而民間金融正好彌補了這種不足。民間金融的發展,是遵循市場需求、由下而上的誘致性制度變遷的結果,無疑是對金融改革方式的有益探索。民間金融在農村的蓬勃發展,緩解了農村金融資源供需上的矛盾,縮小了城鄉之間在金融資源佔有上的差距,推動了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東部地區農村的快速發展,民間金融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這么說,民間金融逐漸成為了融資困境中農民的一種理性選擇。 調查表明,全國中小企業約有1/3強的融資來自非正規金融途徑。民間融資主要表現為親戚朋友等家庭和個人之間的借貸,企業之間的拆借,以及私募籌集資金等。民間金融的視角更為開闊,比如民間天使投資者,實際上已經開始借鑒西方市場中的一些運作模式,他們的成長與壯大要比我們的想像中快得多。央行的權威報告推算:中國民間融資規模近萬億元,約占貸款總額的6%。根據本報對一些民間金融機構的了解,他們的不良貸款水平遠低於國有銀行體系,有的甚至至今保持著不良貸款的零紀錄。我們甚至可以說:活躍的民間金融是市場賜給中國經濟的最好禮物。
與那些民間金融家的謹小慎微相比,有銀行體系內的部分銀行家們表現得不那麼理性,他們瘋狂地吸收存款,瘋狂地發放貸款,瘋狂地製造不良貸款,最後瘋狂地核銷不良貸款。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他們在用別人的錢干別人的事,這是最缺乏效率的一種制度安排。
面對同樣的信用環境,面對同樣的金融風險承受能力,同處一個跌宕起伏的市場,民間金融雖然也出現了德隆這樣的異類,但總體表現要明顯優於國有金融體系。究其原因,當然不是民間金融家比國有銀行的金融家智商高出多少,而是前者真正在按照市場規則行事,而後者則很有可能在按照官場規則行事。僅從這一點,民間金融就足應被善待。
但是,民間金融生存畢竟仍是一種缺少話語權的脆弱生存,政策風向標的任何轉向都有可能使之被妖魔化,甚至掃地出門。由於金融決策者大多來自國有金融體系內部,這種傾向不可不防。如果民間金融在決策層始終沒有代言人,那麼難免會被等同於地下金融,甚至非法金融。其結果將是中國經濟受到巨大傷害。

『肆』 大家怎麼看待民間金融行業啊

中國民間金融徵信可以有效的監控民間金融行業,是一種風險前置的過程,快去網路了解中國民間金融徵信系統吧!

『伍』 民間融資的市場分析

(一)民間融資的需求面分析
1、需求主體
一是小額民間借貸主要用於婚喪嫁娶和購買生活資料,額度小,少則幾百、幾千元,多則三至五萬元,利率較低,期限短,多集中在經濟落後的山區農村。
二是大額民間借貸主要用於工業、商貿較發達地區的生產投資、經營性等商貿活動。以前民間借貸主要是農戶之間、親朋好友之間應付一時之急,而民間借貸主要是個體私營企業融資所需。據忻州市反映,約有60%的中小型工商企業,因流動資金不足通過民間借貸方式獲取借款。
2、民間融資需求的因素分析
一是產業發展需求。從民間借貸資金的分布看,當前民間借貸主要集中在經濟比較活躍的地區,有大量私營企業集中的煤、鐵開采、鑄造業、種植業、養殖業等地區。據襄垣支行反映,該縣民營企業新興材料發展有限公司,2002年因擴大規模、更新設備而資金緊缺,經保人介紹,向不同的貸主舉借月息3%-5%不等的債務共計110餘萬元,截止2003年7月底結息共計60餘萬元。如稷山縣以生產大棗著名,全縣現有生產蜜棗的作坊300餘戶,需投資1.5億元,市場前景很好,但流動資金緊張,80%的企業無法正常組織生產,只有通過民間借貸融資。據對應縣某村520戶農戶調查,2003年以來有39戶參與過民間借貸,占 4.5%,其用途依次分別為:生產周轉佔65.5%,建房佔17.24%,生活消費佔6.91%,其他佔10.34%.
二是經濟波動需求。在宏觀經濟波動情形下,煤、鐵價格居高不下,市場火爆,利潤豐厚,由此吸引了大量民間資金投入。據有關人士測算:一般的中小型煤礦噸煤成本在50元?80元之間,而售價高達600元?800元,利潤率達到8倍以上;一座投資在60萬?80萬左右的鐵爐,按銷售每噸2000元?2300元計算,半年就可收回成本,利潤相當可觀。如此高的利潤率使大量民間資金注入了煤炭、鐵礦、煤焦、水泥、化工等行業。
(二)民間融資的供給面分析
民間融資的發展一方面與資金的提供者相關,另一方面也與正規金融的發達程度具有替代關系,同時還受制於國家宏觀調控政策。
1、城鄉居民閑置資金多,投資渠道少,為民間融資活躍提供了資金來源。
2004年8月末,全省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5472.2億元,較年初增加788.1億元,增長16.82%,其中儲蓄存款余額3149.7億元,較年初增加 368.3億元,增長13.24%.其中從4月份至8月份5個月的增長量只比3月末增加了109.3億元,增速降低了19.76個百分點。這說明2004 年一季度儲蓄存款的大幅增長,使得居民閑置資金增多,在股市低迷、存款利率連續調低、儲蓄存款加征20%利息稅的情況下,部分富裕居民選擇了獲利較高的民間借貸,加之一些社會巨富,在完成了資本積累後,逐漸脫離實體經濟,將資金投向民間融資市場,成為食利階層。這些都為民間融資提供了較為充裕的資金來源。同時2004年5月份之後,隨著宏觀調控措施的實施,民間融資對分流儲蓄的沖擊力度加大,使得儲蓄存款的增速、增量明顯降低。如柳林縣柳林信用社, 2004年4?6月民間借貸分流存款7000餘萬元,致使存貸比例急劇上升,到2004年7月末存貸比例高達97%,給正常的支付清算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2、基層金融機構服務面窄,信貸滿足率低,為民間融資創造了較大的需求空間。
由於商業銀行實行信貸集中管理,基層網點大量撤並,再加上嚴格的貸款責任制度,基層的信貸投放受到限制,信貸滿足率低。特別是宏觀調控後,商業銀行受政策制約,紛紛上收貸款許可權,實行貸款緊縮,使得信貸資金供應驟然下降,加劇了資金緊張狀況。盡管農村信用社實行了小額信用貸款等形式,加大了支農貸款的力度,但仍不能滿足。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農業貸款雖然增加較多,如2004年8月末,全省農業貸款余額為413億元,較年初增加96.6億元,同比多增13億元,但調查中了解到,有30%的農業貸款通過掩蓋明目發放到工商企業,或者由農戶貸款後再參與民間融資等形式,支持了非農業貸款。據應縣某村調查,金融機構資金滿足率僅為7.94%.為維護正常的生產周期,許多農戶,特別是種、養專業戶等只好通過民間融資彌補資金缺口。據忻州市定襄縣調查,該縣民營企業從1999年到2003年的資金需求呈階梯式增長,增長幅度分別為51.3%、7.87%、10.64%、10.6%,而銀行貸款卻在迅速萎縮,減少幅度分別為18.26%、5.76%、12.08% 和13.63%.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更為困難。如截止2004年3月底,沁水縣共有民營企業210家,其中投資在100萬元以上的有26家,占總戶數的12.4%,只有6戶企業獲得縣工行、縣農行、縣中行共計1066萬元(其中貼現215萬元)的信貸資金和18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融資,其餘204戶企業全部靠自籌資金建立和運營。如中陽縣聚鑫冶煉公司,擁有資產8000萬元,流動資金需求量為3000萬元左右,除信用社貸款支持350萬元外,55%的流動資金靠民間借貸解決。宏觀調控後,這種狀況更加嚴重,據臨汾市調查,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通過民間融資的資金滿足率可達到60%左右,明顯高於國家金融的信貸滿足率。金融機構信貸支持的弱化和中小企業巨大的資金需求,為民間融資的活躍提供了廣闊的需求空間。
3、宏觀調控進一步壓縮了正規金融供給,促進了民間融資的活躍。
2003年下半年以來,針對投資出現過熱現象和部分行業如鋼鐵、鋁等局部存在的過度投資和盲目重復建設問題,國家相繼實施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如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控制向部分過熱行業的信貸投入等措施,金融機構信貸投入力度相對減弱,致使流動資金供應緊張,造成民營企業特別是煤、焦、鐵等的中小型生產和流通企業,其生產周轉資金缺口加大。據對949戶中小企業調查,有71.6%的企業面臨資金緊張的狀況。7月末949戶企業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的筆數和金額分別較 2003年同期上升31%、29.6%,而實際獲得貸款卻較同期下降27.4%.這種狀況導致中小企業轉向民間融資方式籌措資金。需求的旺盛,為民間融資的活躍提供了空間,也使我省的民間融資活動開始進入活躍期。

『陸』 民間金融現今的發展規模是什麼樣民間金融的融資規模在整個金融市場所佔的融資比例是多少

規模很小,佔比很低

『柒』 金融市場的基本要素是什麼

選擇A。

一個完備的金融市場,應包括以下要素:
(1)資金供應者和資金需求者。包括政府、金融機構、企業事業單位、居民、外商等等,即能向金融市場提供資金,也能從金融市場籌措資金。這是金融市場得以形成和發展的一項基本因素。

(2)信用工具。這是借貸資本在金融市場上交易的對象。如各種債券、股票、票據、可轉讓存單、借款合同、抵押契約等,是金融市場上實現投資、融資活動必須依賴的標的。

(3)信用中介。這是指一些充當資金供求雙方的中介人,起著聯系、媒介和代客買賣作用的機構,如銀行、投資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商和經紀人等。

(4)價格。金融市場的價格指它所代表的價值,即規定的貨幣資金及其所代表的利率或收益率的總和。

『捌』 民間融資的問題

民間融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民間融資雖然它們能夠吸收社會閑散資金,發揮其最大效用,為企業、個人解決資金周轉的困難,活躍經濟,帶動投資,彌補正式金融機構缺口空白,起到積極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其非正式性和自發性,在發展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法律約束和有效的社會監督,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一、經營手續不齊全。
二、存有非法集資亂象。
三、潛在風險影響社會穩定。
四、資金用途不合法。
五、標的大、利率高、時間短。
六、違規經營現象突出。
七、稅利流失嚴重。

閱讀全文

與民間融資市場發展要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ustralia與cny的匯率 瀏覽:83
資本杠桿比率 瀏覽:219
金融機構法律界定 瀏覽:999
幣諾交易所 瀏覽:184
長安銀行的理財怎麼樣 瀏覽:415
第一家開展網上個人理財業務的銀行 瀏覽:171
山東中小企業融資 瀏覽:893
雷亞爾對美元遠期匯率 瀏覽:672
首開股份2015年中報 瀏覽:103
炒期貨的人多麼 瀏覽:489
信貸杠桿 瀏覽:318
外匯余額2017 瀏覽:290
支付寶中基金和理財區別 瀏覽:544
浮動匯率下的減稅 瀏覽:635
沈陽五金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152
資產負債表中外匯儲備 瀏覽:105
銀行間外匯市場什麼時候收盤 瀏覽:285
汽車融資租賃過程中擔保公司倒閉 瀏覽:595
安通物流中航信託 瀏覽:681
金融以服務實體經濟為中心 瀏覽: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