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學生創業融資上有哪些困難
你的大學生創業應該指剛畢業的大學生吧,我也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一直在准備創業,我覺得我們融資的障礙很多,有幾個大的方面:1、既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那麼也就是還沒真正踏入社會,別人還沒把你當成個社會人看,更別提把錢給你了,2、跟我們自身有關,太稚嫩,不成熟,3、即使你的項目很好,那也只是紙上談兵,真正操作起來涉及太多,大學生還不懂,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個人完成,這就需要幫忙,大學生的交際仍是大學生,他們能提供的幫助是微小的!!……
『貳』 大學生創業融資有哪些劣勢和威脅
沒經驗嘍,並且很容易激動,腦子發熱,一發熱就干點比較不成熟的事 大學生有很多都想創業,但真正成功的沒幾個,還是腳踏實地的干吧,現在大學生就是眼高手低,建議還是應聘吧,如果說是應聘不成才去創業的,你想想創能創出什麼來?
『叄』 大學生創業成功或失敗案例有哪些
成功案例:一提到王興王興,很多人腦海里邊第一想到的一個詞彙即是連環創業者,由於他是校內網,飯否網,美團網這三個我國大名鼎鼎的網站的聯合創始人,除此之外,他還有另外一層身份,大學生創業者,在結業以後,沒有豐富的職業閱歷就開端創業的人。他是一名人們口中的天才少年,高中沒有參與高考就被保送到我國名牌學府清華大學,結業後拿到全額獎學金去了美國特拉華大學師從第一位取得MIT核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的內地學者高光榮,隨後歸國創業,在前一兩次不算成功的創業項目以後,王興創立了我國版facebook校內網,並很快風行於大校園園圈當中。校內網於2006年10月被千橡以200萬美元收買。2007年5月12日,王興興辦飯否。這也是我國第一個類twitter項目飯否網,但就在飯否開展勢頭一片傑出之際被封閉,讓王興工作遭到波折。以後連環創業客王興於2010年3月上線新項目美團網,並在千團大戰當中脫穎而出,穩居職業前三,並先後取得紅杉和阿里的兩輪數千萬美金的融資,這個連環創業客的工作正逐步走上正軌。近年五月份,美團單月流水現已打破10億人民幣。
成功案例二:超級講堂的聯合創始人楊明平是典型的大學生創業者,並且是一位接連創業者。楊明平結業於中歐世界工商學院。2005年,大三的他接手了校園邊上的一家川菜館,開展到具有400多平方、一年200多萬收入規模的火鍋店,大學的創業閱歷為他贏得第一桶金。然後楊明平決定朝著更大的方向開展,進入在線教育范疇,創立超級講堂(Super Class)。
失敗案例一:遙想當年,成都「第一研究生面館」開張。自古君子遠庖廚。2013年12月24日,該市另一所高校食品科學系6名研究生聲稱自籌資金20萬元,在成都著名景觀———琴台故徑邊上開起了「六味面館」。壯志雄心,5年後開20家連鎖店。第一家店還未開張,六位股東已經把目光放到了5年之後,一說到今後的打算,他們六位異口同聲地說:當然是開分店啦!今年先把第一家店搞好,積累經驗,再談發展。我們准備兩年內在成都開20家連鎖店,到時候跟肯德基、麥當勞較量較量。而目前,由於面館長時間處於無人管理和經營欠佳的狀況,投資人已准備公開轉讓。這家當初在成都號稱「第一研究生面館」的餐館僅僅經營了4個多月,就不得不草草收場。
失敗案例二:由五名大學生創辦的「小超之家」水果購物網站宣布倒閉,距離網站創辦僅9個月時間。「創辦之初是在中科院周圍,6月份搬到了北大南門,主要針對北大在校學生和周邊人群。」小朱說,他們在附近租了房,用於貨物中轉和儲存。從四道口的農貿市場批發水果,按照網上的訂單騎自行車送貨。「後來訂單逐漸增多,每天的營業額達到兩千多元,幾個人忙不過來了,雇了四名員工送貨。」盡管如此,刨去員工工資、房租等費用,每個月仍然是虧損的。
『肆』 大學生創業為什麼會99%失敗
傳統就業觀念難更新
國家發改委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楊宜勇認為,2007年全國近500萬高校畢業生中,至今仍有100萬高校畢業生未就業,大學生就業難的核心是創業不足。他說,以清華大學為例,2007年畢業生中創業的人數不到1%,而美國這一比例一般佔到23%至25%。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當前大學生包括家長的傳統就業觀念還是根深蒂固。一位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專業的大四學生小羅告訴記者,目前他已經和一家房產中介機構簽約了,但是覺得自己四年來學的專業很浪費。本來畢業以後想自己創業,從事養殖業,但遭到了家裡人的反對,「因為父母覺得創業太艱苦了,說出去又不好聽,好像找不到工作似的。」他說。
不僅家長,不少大學生也認為自主創業是迫不得已才作出的選擇,找工作才是第一要務。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大四學生蔡軍說,大家都把精力放在找工作上,主要是因為大家都覺得找不到工作是很沒面子的一件事。
啟動資金難尋求
大學生自主創業,首先要的是啟動資金,對於想創業的大學生來說,尋求「第一桶金」是要面對的第一道難題。
華南農業大學學生處副處長姜峰說,目前大學生創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就是自己拿著項目,找民營企業老闆來投資。因為基本沒有其它融資渠道,風險投資在我國被稱為「保險投資」,不太看得上大學生創業的項目;大學生創業項目也很難在銀行貸到款。
IDGVC創業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是一家風險投資機構,該公司總經理侯朗基告訴記者,大學生創業激情並不缺乏,但他們的創業計劃書還是非常稚嫩,很多人的項目都是已經有很多人在做的成熟項目,不少大學生是「一廂情願」地考慮問題。所以風險投資資金願意投到大學生創業項目中的很少,公司基本沒有做過這方面的投資。
廣州大學大四學生吳煒告訴記者,現在廣州本地生源的大學生創業還可以獲得市政府的啟動資金貸款,但外地生源就沒有這項政策。自己沒錢,家裡又支持不了,自己去找民營企業老闆合作,這太難了,即便有個創業計劃也很難實施。所以大多數學生都是先工作幾年,等有了錢以後再考慮去創業。
不少大學生向記者反映,國家吸引海歸人才的力度很大,他們一回國創業就會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大學生創業卻沒人理,建議也應受到重視。
創業技能難獲取
楊宜勇認為,大學生就業越來越難,問題並不出在大學生上,而是出在我們的高等教育上,所以要改進高等教育的方式,特別是要加強創業教育。
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任占忠說,大學生想創業的多,知道如何創業的少。大學生創業能力差,根本原因在於學校創業教育薄弱,教師觀念落後導致學生創業意識差。現在許多學校都在組織學生搞創業大賽,更多的是在教創業意識,而不是創業能力的培養。應該多請社會上創業成功的人士來學校講創業。此外,許多學生有創業的熱情,但因為在學校里沒有受到過創業教育,根本不知道怎麼創業。許多學校對於創業學生也不支持,認為他們是不務正業。
在廣州畢業多年後自己從事IT業創業的「小老闆」梁軍告訴記者,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具備創業的素質和潛能,根據他的觀察和創業實驗,約有30%的在校大學生具有創業稟賦,經過一定的知識積累和創業訓練,會有所發明創造,甚至擁有知識產權,再通過風險投資和社會保障機制的作用,就能完成知識的轉化。但這些技能在高校教育中是「缺失」的。
廣東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有關人士認為,高校創業教育的缺乏與滯後是導致目前大學生創業低迷的根本原因。
扶持政策難兌現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些地方出台了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實施意見,內容包括減免個體工商戶登記注冊費、管理費等行政事業性收費等具體規定。但一些大學生反映,這些規定真正落實起來程序繁雜且非常艱難。
廣東省對於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支持,比較具體的主要是從2007年起,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納入勞動保障部門的就業和再就業小額貸款扶持體系。一些大學生反映說,現在大學生創業,很多都不是傳統產業,而工商部門的規定主要針對傳統公司,一些規定有些不合時宜,應該有針對性地改變。
記者從廣州市人事局了解到,廣州市已為大學生創業設立了小額貸款,個體經營項目的小額貸款額度為三萬元。合夥經營項目,每人額度最高不超過三萬元,貸款總額度則不超過15萬元。凡持有《廣州生源高校畢業生公共就業服務卡》的學子,在畢業兩年內自主創業或合夥創業,自籌資金不足的,均可申請小額貸款。但這一規定只包括廣州生源畢業生,外地生源畢業生則無法享有同等待遇。
『伍』 大學生創業為什麼會掛掉失敗的原因解析
接近2年的孵化工作中,本文作者前後孵化過的團隊有16個,成立6個月後存活的有7個,成立1年後存活的僅有4個,其中一個被技術收購了、一個沒融資但實現了收支平衡、一個馬上能獲得天使投資、最好的一個馬上就A輪融資了。 作者從12個失敗項目和4個相對成功案例,總結出來10個大學生創業教訓: 1. 學生創業不要做上下游對接很重的產品 雲端科技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項目,他目標是幫你的錢包瘦身,將所有的優惠卡、會員卡、積分卡都放到一個app上。可是項目最後失敗了。原因是:這是資源導向性的項目。他們相當於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點已經很難做,更何況他們需要大量的商家在你的app上登記、更新。而後者偏偏是需要大量社會資源,大學生往往無法憑借努力就能補上的短板。 所以,大學生項目一般只做對接一類用戶。比如,Facebook最初只做大學生,超級課程表也是只針對大學生。 2. 如果你創業方向不是你的興趣愛好,請謹慎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行話也有說隔行如隔山。最靠譜的學生項目首先是源自創業者的興趣和愛好。一個不愛看書的團隊,做的卻是書友間的興趣社區;一個自己不玩游戲的人,卻異想天開做游戲。真正進入一個行業,需要時間成本,了解新概念、了解用戶習慣、了解潛規則。時間是創業的最大成本,進入一個行業和做你的項目,你能兼顧嗎? 大學生階段,大部分學生對產品的掌控設計能力、對人性的理解尚未形成系統的知識。憑著一股熱情,大家應該從最熟悉、最經常接觸的方面入手,發現過程中很麻煩、很不便利、很難堪的地方,利用互聯網、科技的方式來優化這個過程,使大家(用戶)的生活更加美好。不錯,無論app、網站,都只是一種優化的方式(這是一個月前的理解,最近對互聯網的本質是什麼又有了新的體會),他並不是生活的主題。 3. 人員穩定性是學生團隊的最大殺手,而隊長則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重中之重 在每個團隊的最初最關鍵6個月,有超過一半以上(9/16)的團隊發生人員變更。回想文章開頭的那個數據:創業6個月後失敗的團隊數(9/16),冥冥中還是有關系的。兩個數據的團隊不是重合,我們通過觀察可以了解到,團隊某個成員因為個人發展目標並不在此,6個月或者一學期過後,他們會由於現實的壓力(保研、考研、托福、GRE)而選擇放棄。並且因為這些成員承擔著項目某一重要部分,而導致項目不得不中止。除非,團隊本身的執行力很高,6個月以內已經做出產品。這個很難,詳細看第4點。 而過了6個月後, 項目的產品出來了,這時是隊長發揮作用的關鍵時刻,項目成敗也取決與隊長。隊長承擔著一個這么重要的角色:產品設計、部分技術工作、市場營銷、戰略發展、團隊協調。6個月後產品面向用戶、面向市場,技術研發已經變成一個次要的因素,怎麼在有限時間內使項目獲取到一個好的數據、好的口碑,甚至是好的收入,需要隊長超強的前瞻性,指揮好隊員的工作。一個好的項目,他們的隊長無疑都是傑出的,讓人覺得nb的。 4. 第一次做項目?別想多了,就當積累經驗吧。 最初的時候,我認為大學生能夠憑借自身的學習能力,即使是第一次做項目也能創業成功。但事實告訴我,學生缺乏經驗是最主要的原因。具體表現有:進度無法保證、時間表無限延後,一個學期(半年)都沒做出一個demo,從而團隊心思散渙,進而團隊解散。16個項目中,有7個團隊第一次做項目,最後僅有1個團隊存活(XL-View)。這個存活的團隊也不是一帆風順,期中曾發生一次團隊震盪,幸好負責人和我及時地重組團隊。 所以,想參加創業團隊或者組建創業團隊的同學, 看看你這個團隊以前是否都有集體項目經驗(不是學校那種創新實踐項目),而是有否承接過外包?有否做過別的項目轉型而來?如果沒有,你又很想在這個團隊中共事,先別太心高氣傲,第一個項目,先練練手吧。 5. 社交、電商和平台 太多同學都有一個美好的願景,但這個願景也是他們當前的目標。這造成了願望太美好,無法實現。他們描述項目最常見的三個詞社交、電商、平台,沒有一個項目天生就該如此,這3個詞只是你以後發展的方向。 任何的願景都是一步一步疊加而成的。Facebook當初也只是一個Facemash(比比兩個人中誰更漂亮),沒有社交、沒有分享、沒有登錄。只有2個按鈕,A漂亮還是B漂亮。Facebook也是在這個的基礎上一次一次的迭代、改善、改版做出來的。Twitter同樣也是。這些故事都可以網上搜到。 缺乏將願景細化成一個核心功能真正落地的能力。只做一個核心功能,能夠使你集中力量把這個功能做到最好,一個100%優秀的功能,無疑比10個10%的功能更加吸引人。 創業就像一群人去爭地盤。你可以選擇優雅得像個Gentleman,掏出手帕擦擦槍頭,講究儀式,而流氓上來掄起拳頭就開幹了。Live or die, make your choice。想想這句話後面的鏡頭你就懂了。
『陸』 大學生創業融資風險
大學生創業融資的風險在於大學生的經驗比較少,很容易造成創業失敗,給自己增加經濟壓力。
『柒』 大學生創業融資案例是真的嗎
真的,我叫見證你過很多,倒是學歷都是比較好的
『捌』 大學生創業融資存在的問題是什麼
融資渠道少,大學生創業者面臨的融資難,主要體現在集資途徑少,集資數額小。目前我國的創業投資機制還不是很健全,融資渠道不僅少而且不夠暢通。對於許多大學畢業生來說,缺少資本和信用記錄,也沒有固定資產或抵押品,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
不過,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與人之間可以更加緊密的聯系起來,就如六人理論說的,這個世界上無論哪個人,只要通過六個人的牽導,就能認識對方。而新起的投融資渠道,互聯網融資平台,如91企業資源網,就是不錯的融資渠道。
『玖』 創業融資失敗的創業公司很多,為什麼大學生還要去創業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管是創業還是上班都是實現自己夢想的手段而已。反過來說:上班失敗的人生也很多,那為什麼還要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