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2013年全球風電產業及融資概況

2013年全球風電產業及融資概況

發布時間:2021-10-02 16:46:46

⑴ 風電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風電一直是世界上利用增長最快的能源,到2003年初,全球風力發電機容量達3200萬千瓦,即其總量已經相當於32座標准核電站。風力發電的發展速度給人們很大的驚喜。在歐洲,風能發的電已經能夠滿足4000萬人生活的需要。在亞洲的一些國家,近年來風力發電也取得較快發展。中國的風力發電還有待提高。目前,風力發電的主要成本在於發電裝置的維護上,如果能夠進一步降低維護成本,則風力發電將會發揮更大的潛力。

⑵ 風電的發展前景與展望

其實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我國將持續優化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發展布局,在繼續推進集中式基地建設的同時,全力支持分布式風電、光伏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大力發展海上風電。

對於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島嶼、草原牧區、山區和高原地帶,因地制宜地利用風力發電,是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海上風電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領域,是推動風電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是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

創新和技術在風電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結合GIS技術、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應用和智能應用等先進技術的綜合應用給風電行業前景帶來更大的價值提升,解決著困擾風電行業的深層頑疾。數字化技術的深度應用打通了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享,讓風電行業與數字化實現深度融合。

圖撲軟體(HIghtopo)打造風電場遠程集控中心可視化系統,建立風電場遠程監控自動化,實現風電場運行管理、檢修管理、經營管理和後勤管理集中化,是風電發電場未來發展的趨勢,同時也是保障風電場綜合利用效益最大化實現的方式。

伴隨著風電開發的深入發展,偏遠山區,高海拔地區、海上風電正在成為風電的主要方向,而在這些地區的運維人員,必然面對生活條件艱苦、工作環境惡劣的問題。其次,在大型的風電場中有幾十台甚至上百台風電機組,同時一個風力發電公司擁有多個風電場,多個風電場分散於不同的區域,如需對每個風電場單獨進行管理,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也給電網的調度和電網的安全運行帶來諸多問題。通過結合GIS技術、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應用和智能應用等先進技術的綜合應用,讓運維感知更透徹、互通互聯更全面、智能化更深入,可以大大提升現場作業人員的工作效率。

風電的實用價值

1、實現能源管理綠色化

利用HT的可視化技術,以及結合GIS技術的應用,進行全方位的數字化建設,讓風電場的監控更為直觀,控制更加精準,提高風電場的整體管理水平和運維效率,推進風電場的綠色化和智能化的轉型升級進程。

2、運營管理精細化

可實現整個風電場系統的過程管理和運行管理,提高了風電場系統的管理效率。通過數據面板信息實時了解風電場的運行情況實現精準的管理。利用大數據分析及風電模型模擬技術,定量分析運營過程中的各項運營指標,用數字驅動風電機的運營管理與決策。

3、監測管理透明化

實現遠程監控、無人值守,通過遠程智慧控制,只需在集控中心就能實現均衡輸送、精確調節,並能及時發現風電機損耗情況,及時檢測修復,保障風電場的安全運維。

⑶ 2013年國家出台了哪些激勵新能源行業發展的政策

2013年11月11-20日,十九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在波蘭華沙舉行。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指出,大會將落實和開啟兩個議題:一是落實從2007年開始巴厘路線圖所確立的各項談判任務、各國已經達成的共識以及各國作出的承諾;二是開啟德班談判,確定從2020年到2030年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行動、政策、措施。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師祝建梅通過對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發展現狀的總結分析,認為雖然我國在新能源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瓶頸和問題,如國際貿易保護對我國光伏產業的打擊;風電並網難,棄風限電問題嚴重;關鍵設備的國產化率較低,核心技術水平有待提高等對我國核能、地熱能等發展的限制。但我國新能源產業仍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研究顯示,在風能方面,2012年我國(不包括台灣地區)新增安裝風電機組7872台,裝機容量12960MW,同比下降26.5%;累計安裝風電機組53764台,裝機容量75324.2MW,同比增長20.8%。2012年我國風力發電量為1004億千瓦時,佔全國總發電量的2%,同比增長35.5%。
我國傳統能源形勢十分嚴峻。我國的煤炭儲采比呈逐年下降趨勢,由2007年的45年下降至2012年的31年;截至2012年底,我國的石油儲采比為11.4年;天然氣的儲采比整體也呈現下降趨勢,2012年為28.9年。隨著傳統能源可采年限的不斷減少,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刻不容緩,同時全球性的氣候問題,也促使清潔型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新能源對調整我國能源產業結構,緩解能源瓶頸,實現節能減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崛起為我國新能源提供了廣闊的需求市場。由此可見,我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過程中,將為新能源產業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十九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召開或將引領新能源發展的新高潮。

⑷ 對風電企業現狀及前景是怎麼認識的

風電屬於新能源行業,前景不錯,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風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風能資源十分豐富。我國離地10米高的風能資源總儲量約32.26億千瓦,其中可開發和利用的陸地上風能儲量有2.53億千瓦,50米高度的風能資源比10米高度多一倍,為5億多千瓦;近海可開發和利用的風能儲量有7.5億千瓦。
2008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達到624.6萬千瓦,位列全球第二;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15.3萬千瓦,成為全球第四大風電市場。
目前,我國正在緊鑼密鼓地制訂新能源振興規劃。預計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總投資將達到3萬億元,其中用於風電的投資約為9000億元。根據目前的發展速度,到2020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億千瓦。屆時,風電將成為火電、水電以外的中國第三大電力來源,而中國也將成為全球風能開發第一大國。

⑸ 南京風電的南京風電產業信息

「風電」也就是風力發電,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其蘊量巨大,全球的風能約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風能為2×107MW,比地球上可開發利用的水能總量還要大10倍。風很早就被人們利用--主要是通過風車來抽水、磨面等,人們感興趣的是如何利用風來發電。
風力發電所需要的裝置,稱作風力發電機組。這種風力發電機組,由風葉、發電機、齒輪箱、控制系統、鐵塔和其他配件組成,生產這些主要配件的企業統稱為「風電企業」。
整機製造企業:南京風電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南京風電)等
齒輪箱生產企業:南京高精齒輪傳動設備有限公司、南京寧江齒輪製造有限公司等
電機生產企業:南京長風新能源有限公司、南京汽輪電機有限責任公司、帕威爾電氣等
風葉生產企業:南京江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材科技等
控制系統提供企業:南瑞集團、國電南自、南京蘇耐格風力發電設備廠等

⑹ 中國風電行業現狀以及發展前景,制約其發展的因素

稀土價格主要是多直驅電機影響比較大。目前國內風電的主要問題一是研發能力不足,所謂自主知識產權基本上是自欺欺人;在就是惡性價格競爭。

⑺ 風能的經濟前景

利用風來產生電力所需的成本已經降低許多,即使不含其他外在的成本,在許多適當地點使用風力發電的成本已低於燃油的內燃機發電了。風力發電年增率在2002 年時約25%,現在則是以38%的比例快速成長。2003年美國的風力發電成長就超過了所有發電機的平均成長率。自2004 年起,風力發電更成為在所有新式能源中已是最便宜的了。在2005 年風力能源的成本已降到1990年代時的五分之一,而且隨著大瓦數發電機的使用,下降趨勢還會持續。
西班牙
位於西班牙東北方Aragon的La Muela,總面積為143.5平方公里。1980年起,新任市長看好充沛的東北風資源而極力推動風力發電。近20年來,已陸續建造450座風機(額定容量為237MW),為地方帶來豐富的利益。當地政府並藉此規劃完善的市鎮福利,吸引了許多人移居至此,短短5年內,居民已由4,000人增加到12,000人。La Muela已由不知名的荒野小鎮變成眾所皆知的觀光休閑好去處。
法國
另法國西北方的Bouin原本以臨海所產之蚵及海鹽著名,2004年7月1日起,8座風力發電機組正式運轉,這8座風機與蚵、海鹽三項,同時成為此鎮之觀光特色,吸引大批遊客從各地涌進參觀,帶來豐沛的觀光收入。
台灣
台灣的苗栗縣後龍鎮好望角因位處濱海山丘制高點,早年就是眺望台灣海峽的好去處,近幾年外商在鄰近區域,設置了21座高100米的風力發電機,形成美不勝收的景緻。該公司在2003年,看中苗栗沿海冬天強勁東北季風,著手在後龍、竹南等地設立風力發電機,其中後龍成立了大鵬風力發電場,建置21座風機,發電總裝置容量達4.2萬瓩,是目前全台容量最大的風場,2006年6月竣工啟用後,儼然成為觀光新景點,吸引不少人前往探訪。好望角位在半天寮頂端居高臨下,向北可看到4、5座風機,往南也可望見3、4座風機,加上海線鐵路從山下行經,面臨寬闊的台灣海峽,風景相當引人入勝,也成為欣賞風力發電機最佳景點之一。 ①水平軸風電機組技術。因為水平軸風電機組具有風能轉換效率高、轉軸較短在大型風電機組上更突顯了經濟性等優點,使它成為世界風電發展的主流機型,並佔有95%以上的市場份額。同期發展的垂直軸風電機組,因為轉軸過長、風能轉換效率不高,啟動、停機和變槳困難等問題,目前市場份額很小、應用數量有限,但由於它的全風向對風和變速裝置及發電機可以置於風輪下方(或地面)等優點,近年來,國際上的相關研究和開發也在不斷進行並取得一定進展。
②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持續增大,利用效率不斷提高。近年來,世界風電市場上風電機組的單機容量持續增大,世界主流機型已經從2000年的500~1000千瓦增加到2004年的2~3兆瓦,目前世界上運行的最大風電機組單機容量為5兆瓦,並已開始10兆瓦級風機的設計與研發。
③海上風電技術成為發展方向。目前建設海上風電場的造價師陸地風電場的1.7~2倍,而發電量則是路上風電場的1.4倍,所以其經濟性仍不如陸地風電場,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海上風電的成本會不斷降低,其經濟性也會逐漸凸顯。
④變槳變速、功率調節技術得到廣泛採用。由於變槳距功率調節方式具有載荷控制平穩、安全和高效等優點,今年來在大型風電機組上得到了廣泛採用。
⑤直驅式、全功率變流技術得到迅速發展。無齒輪箱的直取方式能有效地減少由於齒輪箱問題而造成的機組故障,可有效提高系統的運行可靠性和壽命,減少維護成本,因而得到了市場的青睞,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⑥新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它採取了完全不同的設計理念,並採用了新型結構和材料,達到微風啟動、無雜訊、抗12級以上台風、不受風向影響等優良性能,可以大量用於別墅、多層及高層建築、路燈等中小型應用場合。以它為主建立的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具有電力輸出穩定、經濟性高、對環境影響小等優點,也解決了太陽能發展中對電網的沖擊等影響。 風力發電自80年代開始受到歐美各國重視以來,至今全球風電發電量以每年30%的驚人速度快速成長。世界各國的再生能源推動制度,主要可分為:
固定電價系統(fixed-price systems):由政府制訂再生能源優惠收購電價,由市場決定數量。其主要之方式包括:
1.設備補助(investment subsidies):丹麥、德國及西班牙等在風力發電發展初期,皆採行設備補助的方式
2.固定收購價格(fixed feed-in tariffs):德國、丹麥及西班牙
3.固定補貼價格(fixed-premium systems)
4.稅賦抵減(tax credits):美國
固定電量系統(fixed quantity systems ):又稱再生能源配比系統(renewable-quota system ,美國稱為 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由政府規定再生能源發電量,由市場決定價格。其主要之方式包括:
1.競比系統(tendering systems):英國、愛爾蘭及法國
2.可交易綠色憑證系統(tradable green certificate systems):英國、瑞典、比利時、義大利及日本
兩種推動制度之用意為形成保護市場,透過政府的力量讓再生能源於電力市場上更具投資效益,而其最終目的為提升技術與降低成本,以確保再生能源未來能於自由市場中與傳統能源競爭。 德意志銀行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預計,全球風電發展正在進入一個迅速擴張的階段,風能產業將保持每年20%的增速,到2015年時,該行業總產值將增至目前水平的5倍。
從目前的技術成熟度和經濟可行性來看,風能最具競爭力。從中期來看,全球風能產業的前景相當樂觀,各國政府不斷出台的可再生能源鼓勵政策,將為該產業未來幾年的迅速
發展提供巨大動力。
根據預計,未來幾年亞洲和美洲將成為最具增長潛力的地區。中國的風電裝機容量將實現每年30%的高速增長,印度風能也將保持每年23%的增長速度。印度鼓勵大型企業進行投資發展風電,並實施優惠政策激勵風能製造基地,目前印度已經成為世界第5大風電生產國。而在美國,隨著新能源政策的出台,風能產業每年將實現25%的超常發展。在歐洲,德國的風電發展處於領先地位,其中風電設備製造業已經取代汽車製造業和造船業。在近期德國制定的風電發展長遠規劃中指出,到2025年風電要實現占電力總用量的25%,到2050年實現占總用量50%的目標。
而一直以來在風能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歐洲國家增長速度將放慢,預計在2015年前將保持每年15%的增長速度。其中最早發展風能的國家如德國、丹麥等陸上風電場建設基本趨於飽和,下一步主要發展方向是海上風電場和設備更新。英國、法國等國仍有較大潛力,增長速度將高於15%的平均水平。
目前,德國仍然是全球風電技術最為先進的國家。德國風電裝機容量佔全球的28%,而德國風電設備生產總額佔到全球市場的37%。在國內市場逐漸飽和的情況下,出口已成為德國風電設備公司的主要增長點。
德國政府將通過價格補貼等手段支持該行業通過技術創新保持領頭羊地位。今年,德國將再次修訂《可再生能源法》,將海上風電場入網補貼價格從每千瓦時9.1歐分提高到14歐分。
在中國,2006年國家發改委會、科技部、財政部等8部門聯合出台了《「十一五」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意見》。依據十項節能重點工程的標准以及政府支持環保節能產業的政策導向,未來工業設備節能更新改造、建築節能、節油及石油替代以及可再生能源這幾大節能領域將獲得快速發展。
目前,根據行業雜志《風能世界》載錄,中國市場最熱的可再生能源,比如風能、太陽能等產業。風能資源則更具有可再生、永不枯竭、無污染等特點,綜合社會效益高。而且,風電技術開發最成熟、成本最低廉。根據「十一五」國家風電發展規劃,2010年全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2020年全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而2006年底,全國已建成和在建的約91個風電場,裝機總容量僅260萬千瓦。可見,風機市場前景誘人,發展空間廣闊。

⑻ 丹麥大力發展風力發電的原因是

丹麥大力發展風力發電的原因是包括自然原因、人為原因等。

1、丹麥自然資源較為匱乏,除石油和天然氣外,其他礦藏很少,所需煤炭,鐵等礦產全部靠進口。丹麥在北海大陸架的石油蘊藏量估計為2.9億噸,天然氣蘊藏量約2000億立方米。因此丹麥利用石油天然氣進行發電成本較高,動力不足。

2、丹麥三面環海,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30米。經常受到大西洋吹來的西南風影響,廣闊的丘陵幾乎縱貫整個半島,東部沿岸夾灣和溝谷橫切其中,東海岸沒有直接受到強風浪的沖擊,這為風力發電提供了自然條件的基礎。

3、丹麥開展風力發電歷史悠久,技術成熟。丹麥風力發電的裝機總量一直都位居世界前列,據丹麥風電協會2010年1月25日頒發的數據,風力發電。2009年丹麥的西門子風電公司和威斯塔斯風電體系公司簡直供給了歐洲海優勢電場裝機容量的90%.而人均風能具有量居世界首位。

4、風力發電具有較多優點:成本較低,環境效益好;風力可再生,永不枯竭;基建周期短;裝機規模靈活。

(8)2013年全球風電產業及融資概況擴展閱讀

丹麥是最早開始風力發電的國度之一。由於丹麥缺乏自然動力,早在1891年就先河風電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石油缺乏安慰了丹麥風電發展。至1918年,25%的鄉下發電站用的是風電,其時的風機功率多為20-35 kW。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石油再度危急,風電重又盛,丹麥的Lykkegtheirrd和Smidth兩家風電公司一時間著名遐邇。

二戰後,歐洲各國就未來歐洲的石油供給題目展開咨詢,促使丹麥進一步索求如何開發風電

1973、1979年的石油禁運、動力危機以及綠色環保認識的增強,推動了風電產業發展;加上丹麥是世界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最高的國度之一,丹麥政府對環境掩護題目極端器重,近年來溫室效應的出現、環境的好轉更使丹麥看到風能在完成可持續發展中的重大作用。

⑼ 風能的利用概述

據估計到達地球的太陽能中雖然只有大約2%轉化為風能,但其總量仍是十分可觀的。全球的風能約為1300億千瓦,比地球上可開發利用的水能總量還要大10倍。
人類利用風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古埃及、中國、古巴比倫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風能的國家之一。公元前利用風力提水、灌溉、磨面、舂米,用風帆推動船舶前進。由於石油短缺,現代化帆船在近代得到了極大的重視。到了宋代更是中國應用風車的全盛時代,當時流行的垂直軸風車,一直沿用至今。在國外,公元前2世紀,古波斯人就利用垂直軸風車碾米。 10世紀伊斯蘭人用風車提水,11世紀風車在中東已獲得廣泛的 應用。13世紀風車傳至歐洲,14世紀已成為歐洲不可缺少的原動機。在荷蘭風車先用於萊茵河三角洲湖地和低濕地的汲水,以後又用於榨油和鋸木。只是由於蒸汽機的出現,才使歐洲風車數目急劇下降。
數千年來,風能技術發展緩慢,也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但自1973年世界石油危機以來,在常規能源告急和全球生態環境惡化的雙重壓力下,風能作為新能源的一部分才重新有了長足的發展。風能作為一種無污染和可再生的新能源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對沿海島嶼,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地廣人稀的草原牧場,以及遠離電網和近期內電網還難以達到的農村、邊疆,作為解決生產和生活能源的一種可靠途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即使在發達國家,風能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新能源也日益受到重視。
美國早在1974年就開始實行聯邦風能計劃。其內容主要是:評估國家的風能資源;研究風能開發中的社會和環境問題;改進風力機的性能,降低造價;主要研究為農業和其他用戶用的小於100kw的風力機;為電力公司及工業用戶設計的兆瓦級的風力發電機組。美國已於80年代成功地開發了100、200、2000、
2500、6200、7200kw的6種風力機組。目前美國已成為世界上風力機裝機容量最多的國家,超過2X104MW,每年還以10%的速度增長。
現在世界上最大的新型風力發電機組已在夏威夷島建成運行,其風力機葉片直徑為97.5m,重144t,風輪迎風角的調整和機組的運行都由計算機控制,年發電量達1000萬kw·h。根據美國能源部的統計至1990年美國風力發電已佔總發 電量的1%。 在瑞典、荷蘭、英國、丹麥、德國、日本、西班牙,也根據各自國家的情況制定了相應的風力發電計劃。如瑞典1990年風力機的裝機容量已達350MW,年發電10億kw·h。
丹麥在1978年即建成了日德蘭風力發電站,裝機容量2000kw,三片風葉的掃掠直徑為54m,混凝土塔高58m,預計到2005年電力需求量的10%將來源於風能。德國1980年就在易北河口建成了一座風 力電站,裝機容量為3000kw,到本世紀末風力發電也將占總發電量的8%。英國,英倫三島瀕臨海洋,風能十分豐富,政府對風能開發也十分重視,到1990年風力發電已佔英國總發電量的2%。
在日本, 1991年10月輕津海峽青森縣的日本最大的風力發電站投人運行,5台風力發電機可為700戶家庭提供電力。中國位於亞洲大陸東南、瀕臨太平洋西岸,季風強盛。季風是中國氣候的基本特徵,如冬季季風在華北長達6個月,東北長達7個月。東南季風則遍及中國的東半壁。根據國家氣象局估計,全國風力資源的總儲量為每年16億kw,近期可開發的約為1.6億kw,內蒙古、青海、黑龍江、甘肅等省風能儲量居中國前列,年平均風速大於3m/s的天數在200天以上。
中國風力機的發展,在50年代末是各種木結構的布篷式風車,1959年僅江蘇省就有木風車20多萬台。到60年代中期主要是發展風力提水機。70年代中期以後風能開發利用列入「六五」國家重點項目,得到迅速發展。進入8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先後從丹麥、比利時、瑞典、美國、德國引進一批中、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在新疆、內蒙古的風口及山東、浙江、福建、廣東的島嶼建立了8座示範性風力發電場。1992年裝機容量已達8MW。新疆達坂城的風力發電場裝機容量已達3300kw,是全國目前最大的風力發電場。至1990年底全國風力提水的灌溉面積已達2.58萬畝。1997年新增風力發電10萬kw。目前中國已研製出100多種不同型式、不同容量的風力發電機組,並初步形成了風力機產業。盡管如此,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風能的開發利用還相當落後,不但發展速度緩慢而且技術落後,遠沒有形成規模。在進入21世紀時,中國應在風能的開發利用上加大投入力度,使高效清潔的風能能在中國能源的格局中佔有應有的地。
全球風能產業的發展歷經了幾次興衰交替終於峰迴路轉,將要迎來新一輪的熱潮。
2013年對於全球風能產業來說無疑是個打擊,但其中也不乏可圈可點之處。
在美國,風能產業最繁盛的當屬德克薩斯州,這里已經擁有了1.24萬兆瓦的風電裝機量。風能對該州電網的貢獻也與日俱增。
中國,在2010年已經實現超越美國的風電產能,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風能生產國。中國還計劃新增39兆瓦的海上風電開發規模。
此外,在亞洲其他地區,風力發電項目也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如巴基斯坦,2013年的風電裝機總量比2012年增加1倍,增至100兆瓦,隨著2014年上線的兩個50兆瓦的風能項目落實,裝機總量將會再翻一番。同樣,泰國也在2013年使本國風電裝機總量增加1倍,達到220兆瓦。而菲律賓在2014年竣工的7個項目,把該國的風電裝機產能擴大到了450兆瓦的,增長達13倍之多。
可見,經過2013年的蟄伏,還有2014年的蓄力,全球風能產業將再次迎來發展的熱潮,甚至創造出新的紀錄。 所謂的海陸風也是白晝時,大陸上的氣流受熱膨脹上升至高空流向海洋,到海洋上空冷卻下沉,在近地層海洋上的氣流吹向大陸,補償大陸的上升氣流,低層風從海洋吹向大陸稱為海風,夜間(冬季)時,情況相反,低層風從大陸吹向海洋,稱為陸風。 在山區由於熱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平原或山坡,夜間由平原或山坡吹向谷底,前者稱谷風,後者稱為山風。這是由於白天山坡受熱快,溫度溫度高於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氣溫度,坡地上的暖空氣從山坡流向谷地上方,谷地的空氣則沿著山坡向上補充流失的空氣,這時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風,稱為谷風。夜間,山坡因輻射冷卻,其降溫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氣較快,冷空氣沿坡地向下流入山谷,稱為山風。
當太陽輻射能穿越地球大氣層時,大氣層約吸收2*10^16W的能量,其中一小部分轉變成空氣的動能。因為熱帶比亞熱帶吸收較多的太陽輻射能,產生大氣壓力差導致空氣流動而產生風。至於局部地區,例如,在高山和深谷,在白天,高山頂上空氣受到陽光加熱而上升,深谷中冷空氣取而代之,因此,風由深谷吹向高山;夜晚,高山上空氣散熱較快,於是風由高山吹向深谷。另一例子,如在沿海地區,白天由於陸地與海洋的溫度差,而形成海風吹向陸地;反之,晚上由陸地吹向海上。 地球吸收的太陽能有1%到3%轉化為風能,總量相當於地球上所有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的50到100倍。 上了高空就會發現風的能量,那兒有時速超過160公里 (100 英哩160 km/h 100 mph)的強風。這些風的能量最後因和地表及大氣間的摩擦力而以各種熱能方式釋放。
風的成因:因太陽照射極地和赤道的不均勻使得地表的不受熱;地表溫的速度較海面快;大氣中同溫層如同天花板的效應加速了氣體的對流;季節/的變化;科氏效應;月亮的反射比率,形成了風。
風能可以通過風車來提取。當風吹動風輪時,風力帶動風輪繞軸旋轉,使得風能轉化為機械能。而風能轉化量直接與空氣密度、風輪掃過的面積和風速的平方成正比。空氣的質流穿越風輪掃過的面積,隨著風速以及空氣的密度而變化。舉例來說,在15°C (59°F)的涼爽日子裡,海平面空氣密度為每立方米 1.22 公斤(當濕度增加時空氣密度會降低)。當風以秒速8米吹過直徑一百米的轉輪時,每秒能夠使1,000,000,000公斤的空氣穿越風輪掃過的面積。
指定質量的動能與其速率之平方成正比。因為質流與風速呈線性增加,對風輪有效用的風能將會與風速的立方成正比;本例子中風吹送風輪的功率,大約為2.5百萬瓦特。
因為風渦輪提取能量,空氣減速,導致它對傳播並且在風渦輪附近在某種程度上牽制它。德國物理學家,阿爾伯特Betz, 1919年確定風渦輪可能提取至多將否則流經渦輪的橫斷面的59%能量。 不管渦輪的設計, Betz極限申請。 最近的工作在一個理論極限大約30%旁邊為推進器類型turbines。實際效率從1%范圍到20%為推進器類型渦輪,並且是一樣高像35%為三維垂直軸渦輪像 Darrieus 或Gorlov渦輪。
有風變化,並且平均值為一個被測量的地點單獨不表明風渦輪可能導致那裡的相當數量能量。 要估計風速風土學在一個特殊地點,概率分布作用經常適合到被觀察的數據。 不同的地點將有不同的風速發行。最頻繁用於的發行模型塑造風速風土學是二參量 Weibull distribution 因為它能依照各種各樣的發行形狀,從高斯到指數。Rayleigh 塑造,例子,其中被密謀在右邊反對實際被測量的數據集,是形狀參量合計2 Weibull作用的一個具體形式和非常嚴密反映每小時風速的實際發行在許多地點。由於許多電能是由高風速所產生,可用的能量多來自瞬間大的風速。一大半可用的能量,卻只有占運作時間的15%.所以無法像使用燃料的火力發電廠,可以依照用電需求來調整發電量。 由於風速並非常數,風力發電整年的發電量不是標示的發電率乘上所有的運轉時間(一年內).實際產生的值與理論值(最大值)稱為容量因子。安裝良好的風力發電機,其容量因子可達35%.跟一般使用燃料的發電廠的渦輪機相比,標示1000kW的風力發電機,每年可發的電量最多到350kW.短時間的輸出功率是難以預測,但每年發電量的變化應該幾個百分比之內。 當儲藏,如此的關於用唧筒抽水水力電氣的儲藏, 或其他形式的世代被用來 塑造 風力量 (借著保證持續的遞送可信度),商業的遞送代表大約 25% 的費用增加,屈從的有活力的商業表現。 風之強弱程度,通常用風力等級來表示,而風力的等級,可由地面或海面物體被風吹動之情形加以估計之。目前國際通用之風力估計,系以蒲福風級為標准。蒲福氏為英國海軍上將,於 1805年首創風力分級標准。先僅用於海上,後亦用於陸上,並屢經修訂,乃成今日通用之風級。實際風速與蒲福風級之經驗關系式為:
V= 0.836 * (B ^ (3/2))
B為蒲福風級數,V為風速(單位:米/秒)
一般而言,風力發電機組起動風速為2.5米/秒,臉上感覺有風且樹葉搖動情況下,就已開始運轉發電了,而當風速達28~34米/秒時,風機將會自動偵測停止運轉,以降低對受體本身之傷害。
更多關於風能的知識請參考張懷全編著的《風資源與微觀選址:理論基礎與工程應用》一書。

閱讀全文

與2013年全球風電產業及融資概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第一家開展網上個人理財業務的銀行 瀏覽:171
山東中小企業融資 瀏覽:893
雷亞爾對美元遠期匯率 瀏覽:672
首開股份2015年中報 瀏覽:103
炒期貨的人多麼 瀏覽:489
信貸杠桿 瀏覽:318
外匯余額2017 瀏覽:290
支付寶中基金和理財區別 瀏覽:544
浮動匯率下的減稅 瀏覽:635
沈陽五金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152
資產負債表中外匯儲備 瀏覽:105
銀行間外匯市場什麼時候收盤 瀏覽:285
汽車融資租賃過程中擔保公司倒閉 瀏覽:595
安通物流中航信託 瀏覽:681
金融以服務實體經濟為中心 瀏覽:992
信託100事件追蹤 瀏覽:677
融資融券保證金100解讀 瀏覽:20
比特幣杠桿公式 瀏覽:752
公司購買股東個人資產 瀏覽:530
2月港幣匯率走勢 瀏覽: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