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可再生能源融資問題

可再生能源融資問題

發布時間:2021-10-05 16:01:37

『壹』 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問題在於

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仍然是成本較高、市場競爭力弱。降低可再生能源產品成本、改善其經濟性的根本途徑就是大力推進並改善可再生能源的產業化、規模化發展。但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產業化、規模化發展仍面臨如下問題。

1.市場成熟度低,保障能力不足

盡管我國在建立可再生能源市場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但也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對建立完善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戰略性、長期性和艱巨性的認識不足;由於成本相對過高以及產品自身特點原因,目前可再生能源還缺乏廣泛的社會認同和完善的市場環境。

2.政策體系不完善,措施不配套

雖然我國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其制度建設要求也比較全面,但是政策措施和制度建設不配套,尚未完全適應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要求。

主要是:

(1)各種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專項規劃或發展路線圖未能及時出台,尚未形成明確的規劃目標引導機制;

(2)缺乏市場監管機制,對於能源壟斷企業的責任、權力和義務,沒有明確的規定;也缺乏產品質量檢測認證體系;

(3)可再生能源的規劃、項目審批、專項資金安排、價格機制等缺乏統一的協調機制;

(4)規劃、政策制定和項目決策缺乏公開透明度;

(5)缺乏法律實施的報告、監督和自我完善體系。

(6)缺乏可再生能源與社會和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保障機制和政策,特別是水電、生物質能還需要完善移民安置、土地利用和生態保護配套政策。

3.技術研發投入不足,自主創新能力較弱

為了盡快降低成本、克服電網等外部支撐條件的限制,必須依賴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雖然我國在可再生能源利用關鍵技術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但總體上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明顯落後,主要表現在:

(1)基礎研究薄弱,創新性、基礎性研究工作開展較少、起步較晚、水平較低,如光伏發電技術、纖維素制乙醇等技術,缺乏大規模發展所需的技術基礎;

(2)缺乏強有力的技術研究支撐平台,難以支持科技基礎研究和提供公共技術服務;

(3)缺乏清晰系統的技術發展路線和長期的發展思路,沒有制定連續、滾動的研發投入計劃;

(4)用於研發的資金支持明顯不足

『貳』 可再生能源的利弊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種取之不竭的能源,嚴謹來說,是人類有生之年都不會耗盡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現時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實都是太陽能的儲存。可再生的意思並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隨著能源危機的出現,人們開始發現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太陽能

·地熱能

·水能

·風能

·生物質能

·潮汐能

所有人類活動的基本能源都來自太陽,透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被吸收。

木材

柴是最早使用的能源,透過燃燒成為加熱的能源。燒柴在煮食和提供熱力很重要,它讓人們在寒冷的環境下仍可生存。

動物牽動

傳統的農家動物如牛、馬和騾除了會運輸貨物之外,亦可以拉磨、推動一些機械以產生能源。

生物質燃料

此種燃料原為可再生能源,如能產出與消耗平衡則不會增加二氧化碳。但如消耗過量而毀林與耗竭可返還土壤的有機物,就會破壞產耗平衡。用生物質在沼氣池中產生沼氣供炊事照明用,殘渣還是良好的有機肥。用生物質製造乙醇甲醇可用作汽車燃料。

水力

磨坊就是採用水力的好例子。而水力發電更是現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國這樣滿是河流的國家。此外,中國有很長的海岸線,也很適合用來作潮汐發電。

風力

人類已經使用了風力幾百年了。

太陽能

太陽直接提供了能源給人類已經很久了,但使用機械來將太陽能轉成其他能量形式還是近代的事。

潮汐能

潮汐發電利用潮水漲落,世界已有電站容量16GW。

從地球蘊藏的能源數量來看,自然界存在有無限的能源資源。僅就太陽能而言,太陽每秒鍾通過電磁波傳至地球的能量達到相當於500多噸煤燃燒放出的熱量。這相當於一年中僅太陽能就有130萬億噸煤的熱量,大約為全世界目前一年耗能的一萬多倍。不過,由於人類開發與利用地球能源尚受到社會生產力,科學技術、地理原因及世界經濟、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在內的巨大數量的能源,可以利用的僅占微乎其微的比例,因而,繼續發展的潛力巨大。人類能源消費的劇增、化石燃料的匱乏至枯竭以及生態環境的日趨惡化,逼迫使人們不得不思考人類社會的能源問題。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依仗能源的可持續供給,這就必須研究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太陽能是各種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人類可利用的最豐富的能源。太陽每年投射到地面上的輻射能高達1.05×1018千瓦時(3.78×1024J),相當於1.3×106億噸標准煤。按目前太陽的質量消耗速率計,可維持6×1010年。所以可以說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但如何合理利用太陽能,降低開發和轉化的成本,是新能源開發中面臨的重要問題。
風能是利用風力機將風能轉化為電能、熱能、機械能等各種形式的能量,用於發電、提水、助航、製冷和致熱等。風力發電是主要的風能開發利用方式。中國的風能總儲量估計為1.6×109千瓦,列世界第三位,有廣闊的開發前景。風能是一種自然能源,由於風的方向及大小都變幻不定,因此其經濟性和實用性由風車的安裝地點、方向、風速等多種因素綜合決定。

對於核電站,人們有許多誤解,其實核能發電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獲取方式。對於核裂變,核燃料是鈾、鈈等元素,核聚變的燃料則是氘、氚等物質。有些物質,例如釷,本身並非核燃料,但經過核反應可以轉化為核燃料。我們把核燃料和可以轉化為核燃料的物質總稱為核資源。
近年來,許多發展中國家雖然都制訂了一系列鼓勵民企投資小水電的政策。由於小水電站投資小、風險低、效益穩、運營成本比較低,在國家各種優惠政策的鼓勵下,全國掀起了一股投資建設小水電站的熱潮,尤其是近年來,由於全國性缺電嚴重,民企投資小水電如雨後春筍,悄然興起。國家鼓勵合理開發和利用小水電資源的總方針是確定的,2003年開始,特大水電投資項目也開始向民資開放。2005年,根據國務院和水利部的「十一五」計劃和2015年發展規劃,中國將對民資投資小水電以及小水電發展給予更多優惠政策。

氫是一種二次能源,一種理想的新的含能體能源,在人類生存的地球上,雖然氫是最豐富的元素,但自然氫的存在極少。因此必需將含氫物質加工後方能得到氫氣。最豐富的含氫物質是水,其次就是各種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及各種生物質等。氫不但是一種優質燃料,還是石油、化工、化肥和冶金工業中的重要原料和物料。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的精煉需要氫,如烴的增氫、煤的氣化、重油的精煉等;化工中制氨、制甲醇也需要氫。氫還用來還原鐵礦石。用氫製成燃料電池可直接發電。採用燃料電池和氫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其能量轉換效率將遠高於現有的火電廠。隨著制氫技術的進步和貯氫手段的完善,氫能將在21世紀的能源舞台上大展風采。

地熱是指來自地下的熱能資源。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一個巨大的地熱庫,僅地下10千米厚的一層,儲熱量就達1.05×1026焦耳,相當於9.95×1015標准煤所釋放的熱量。地熱能在世界很多地區應用相當廣泛。老的技術現在依然富有生命力,新技術業已成熟,並且在不斷地完善。在能源的開發和技術轉讓方面,未來的發展潛力相當大。地熱能是天生就儲存在地下的,不受天氣狀況的影響,既可作為基本負荷能使用,也可根據需要提供使用。

海洋能通常指蘊藏於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溫差能、海水鹽差能等。海洋能蘊藏豐富,分布廣,清潔無污染,但能量密度低,地域性強,因而開發困難並有一定的局限。開發利用的方式主要是發電,其中潮汐發電和小型波浪發電技術已經實用化。波浪能發電利用的是海面波浪上下運動的動能。1910年,法國的普萊西克發明了利用海水波浪的垂直運動壓縮空氣,推動風力發動機組發電的裝置,把1千瓦的電力送到岸上,開創了人類把海洋能轉變為電能的先河。目前已開發出60-450千瓦的多種類型波浪發動裝置。

此外,還有生物質能,是指植物葉綠素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生物質內部的能量,目前發展中的開發利用技術主要是,通過熱化學轉換技術將固體生物質轉換成可燃氣體、焦油等,通過生物化學轉換技術將生物質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下轉換成沼氣、酒精等,通過壓塊細蜜成型技術將生物質壓縮成高密度固體燃料等。

『叄』 可再生能源發展史

可再生能源發展史:
我國古代很早就應用可再生能源:利用風車粉、利用高山流水帶動水車臼米磨粉、利用水流伐木運輸、利用陽光烘乾食品。
可再生能源發展史上,風能、水力、太陽能、地熱和生物質能對能源供應的貢獻率大幅度提高。水力發電在世各地如雨後春筍迅速發展。現在各國目光都在太陽能上大做文章。
從2006年1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法》也正式實施,國家通過該法引導、激勵國內外各類經濟主體參與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促進可再生能源長期發展。所有這些 對於擁有幾十年發展史的太陽能熱水器產業而言,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消息。
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即把太陽輻射熱轉抵達成電能的發電技術。它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利用太陽熱能直接發電,如半導體或金屬材料的溫差發電、真空器件中的熱電子和熱離子發電以及鹼金屬熱發電轉換和磁流體發電等,這類發電的特點是發電裝置本體沒有活動部件,但此類發電量小,有的方法尚處於原理性試驗階段。另一類是將太陽熱能通過熱機帶動發電機發電,其基本組成與常規發電設備類似,只不過其熱能是從太陽能轉換來。
在一個世紀前的1878年一年小的太陽能動力站在巴黎建立,該裝置是一個小型點聚集太陽能熱動力系統,盤式拋物面反射鏡將陽光聚焦到置於其焦點處的蒸汽鍋爐,由此產生的蒸汽驅動一個很小的互交式蒸汽機運行。1901年,美國工程師研製成功7350W的太陽能蒸汽機,採用70平方米的太陽聚光集熱器,該裝置安裝在美國加州做實驗運行。1950年,原蘇聯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的小型實驗裝置,對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進行了廣泛的、基礎性的探索和研究。1952年,法國國家研究中心在比利牛斯山東部建成一座功率為1MW的太陽爐。
1973年,世界性石油危機的爆發刺激了人們對太陽能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相對於太陽能電池的價格昂貴、效率較低,太陽能熱發電的效率較高、技術比較成熟。許多工業發達國家,都將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作為國家研究開發的重點。從1981-1991年10年間,全世界建造了裝機容量500kW以上的各種不同形式的兆瓦級太陽能熱發電試驗電站20餘座,其中主要形式是塔式電站,最大發電功率為80MW。
太陽池太陽能熱發電最早是在以色列進行研究開發的。20世紀70年代,以色列在死海沿岸先後建造了3座太陽池太陽能熱發電站,以提供其全國1/3用電量的需求。美國也曾計劃將加州南部薩爾頓海的一部分建成太陽池,用以建造800-600MW太陽池太陽能熱發電站。後來,以色列和美國均對其太陽池熱發電計劃作了改變。
隨著能源緊缺各國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越來越高。我國的水力發電已躍為國際先進項列。風力發電廣泛興起、太陽能發電開始投入已見成效。
就幾種形式的太陽熱發電系統相比較而言,塔式熱發電系統的成熟度目前不如拋物面槽式熱發電系統,而配以斯特林發電機的拋物面盤式熱發電系統雖然有比較優良的性能指標,但目前主要還是用於邊遠地區的小型獨立供電,大規模應用成熟度則稍遜一籌。應該指出,槽式、塔式和盤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同樣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並正在積極開展工作。美國政府的太陽能熱電發展計劃並列塔式、槽式和盤式三種熱發電技術,目的在於滿足不同高層應用的需求。
在國內,隨著太陽能利用技術的迅速發展,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一些高等院校和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等單位和機構,也對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做了不少應用性基礎實驗研究,並在天津建造了一套功率為1kW的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模擬實驗裝置,在上海建造了一套功率為1kW的平板式低沸點工質太陽能熱發電模擬實驗裝置。
在北京,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對槽式拋物面反射鏡太陽能熱發電用的槽式拋物面聚光集熱淚盈眶器也作了不少單元性試驗研究。目前,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建立了一套1kW碟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正在進行實驗研究。此外,80年代初,湖南湘潭電機廠與美國公司合作,設計並研製成功率5kW的盤式太陽能熱發電裝置樣機
我國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開始於70年代末,但由工藝、材料、部件及相關技術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加上經費不足,熱發電項目先後停止和下馬。國家「八五」計劃安排了小型部件和材料的攻關項目,帶有技術儲備性質,與國外差距很大。近年來,國外太陽熱發電技術發展很快,我國應加快這項技術的引進研製,找准切入點建立示範電廠,以填補國內空白。

『肆』 可再生能源法發展到今天存的問題有哪些

我在生資源那,我就認為是風等了太陽能了這些了,他現在的發展到今天,還是一個科技水平的一個 制約吧!合計水平導致了它的利用率太低,或者說,成本太高

『伍』 可再生能源與不可再生能源問題

天然氣和沼氣的主要氣體成分上是一樣的,但是形成或者說獲得是不一樣的。關鍵區別就是獲得的方式。天然氣是同石油的形成一樣的,經歷數千萬年的演化;而沼氣是由生物質產生的,例如麥秸、稻草、蘆葦等等農作物和林木灌木發酵生成,這些植物可以每年收獲種植,所以說是可再生的能源。

『陸』 可再生能源概論的問題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斷再生、永續利用的能源。 其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點,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對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小,而且資源分布廣泛,適宜就地開發利用。相對於可能窮盡的化石能源來說,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循環再生。可再生能源屬於能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的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化石燃料和核能。

『柒』 為什麼要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

小時候,我們都學過《寒號鳥》的課文。其他鳥在秋天忙著搭窩時,只有寒號鳥得意洋洋地展示羽毛;其他鳥到冬天有了溫暖的家,寒號鳥卻只能在寒風中嘆息。簡單的故事影射深刻道理,提醒我們不能只顧眼前,更要把握未來。一個國家的發展亦是如此。中華民族如果不能放眼長遠,就無法實現偉大復興。發展可再生能源,就是把握未來的最佳行動,投資可再生能源,就是投資未來。
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大勢所趨。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初全球已有173個國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146個國家出台了支持政策。其中丹麥提出到2050年全部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德國提出2050年可再生能源佔到全部能源消費的60%。每一次能源革命,都造就了新的世界秩序。在第一次能源革命中,煤炭代替了薪柴,大英帝國抓住了機遇,稱霸全球;在第二次能源革命中,油氣代替了煤炭,美國借勢成為新的世界霸主。如今,各國正在通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搶佔新一輪能源革命發展先機,中國只有緊緊抓住時機,才可能成為世界強國。
發展可再生能源是環境保護的需要。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是導致霧霾等環境問題的罪魁。100年前,在倫敦被稱為「霧都」時,英國煤炭消耗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與今天的中國極為相似,高達70%。為摘掉這頂帽子,英國耗費了半個世紀的時間,才擺脫煤炭,進入油氣時代。如今,「倫敦霧」變成了「北京霧」,但中國無法沿襲英國老路,歷史不會為我們留下太多喘息的時間。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能源需求,中國若想在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以現在的能源結構與排放強度,對環境和資源來說都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中國只有跨越油氣時代,直接進入可再生能源時代,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低碳、綠色、可持續增長。
可再生能源產業是新的經濟增長極。中國經濟不能總靠「賣襪子」「賣鞋子」去支撐,而應通過發展高端製造為基礎的技術密集型產業來實現經濟增長。可再生能源作為技術密集型戰略新興產業,從業人數眾多,投資拉動力強。在就業方面,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就業人數超過810萬人,到2030年將達到2400萬人。在投資方面,據彭博新能源財經報告顯示,2016年至2040年間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將超過52萬億元人民幣,「十三五」期間,僅中國風電一個產業的投資規模,預計將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
為實現上述目標,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健康成長,政策支持至關重要。一方面,穩定而持續的政策能夠避免傳統能源對產業格局所產生的鎖定效應,通過拉動市場投資,推動技術進步,提高開發效率,減少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障礙。另一方面,補貼政策能夠糾正市場失靈,「補貼」確切地說是對可再生能源環境經濟效益的補償。例如通過建立綠色證書交易制度,要求火電企業購買綠色證書,將其環境內部成本外部化,建立更加公平的電力市場,使可再生能源產業逐漸具備優於傳統能源的競爭力。
可再生能源產業可以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若想充分發揮可再生能源的潛力與優勢,推動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就不能只眷注眼前利益。能源決策者和企業家們要具備一點高遠的濟世情懷,肩負責任,敢於擔當,就如黑格爾所言,「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
河北浩瀚農牧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捌』 可再生能源企業經營困難,傳說中的最富不過收廢品不靈了

首先糾正一下,可再生能源企業與收廢品是風牛馬不相及的兩碼事,目前我國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企業主要集中在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水電、生物質發電,他們的主營業務都不收廢品。

廢品回收不屬於可再生能源行業,屬於可再生資源行業,也屬於高污染行業,目前也遇到很大的難題,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很多企業也經營困難,現狀是有錢賺的有人做,沒錢賺的都不願意做的局面,廢品回收根本不屬於暴利行業。


閱讀全文

與可再生能源融資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融券保證金100解讀 瀏覽:20
比特幣杠桿公式 瀏覽:752
公司購買股東個人資產 瀏覽:530
2月港幣匯率走勢 瀏覽:549
上海代辦融資租賃公司注冊轉讓 瀏覽:256
小企業貸款目標 瀏覽:140
江西省旅遊集團借殼上市 瀏覽:742
中國msci的股票 瀏覽:59
遼寧遠東集團董事長 瀏覽:869
醫院股份合作可行性報告 瀏覽:948
2016年2月17日美元匯率 瀏覽:321
回租融資租賃 瀏覽:9
美國摩根銀行的外匯平台 瀏覽:282
固定匯率接標價法 瀏覽:920
安利傭金分配製度比較 瀏覽:470
杠桿閱讀術的意思 瀏覽:620
外匯mt4紅色代表賺錢嗎 瀏覽:912
三峽銀行近期理財產品 瀏覽:547
2014年12月港幣匯率是多少 瀏覽:633
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自查報告 瀏覽: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