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拆除家族信託

拆除家族信託

發布時間:2021-10-05 22:26:50

1. 慈城的歷史

慈城鎮
寧波市慈城鎮
[1]是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轄鎮。地處浙江東部沿海寧紹平原,位於寧波市江北區西北部,東與鎮海區相連,西與餘姚市接壤,北與慈溪市相臨,南隔餘姚江與鄞州區相望,可謂是「眾星拱月」。其鎮域面積102.57平方公里,下轄景明、望京、浮碧、古井4個社區,15個居民區,41個村,2008年人口約6萬,是寧波市15個中心城鎮之一。轄區三面環山,一面臨江,平均海拔3.3米,地形北高南低,山水相依,其自然環境優美秀麗,而其山色,城池更因「慈湖、雲湖(英雄水庫)、鄮湖(毛力水庫)」三湖之交相輝映而尤顯風姿。慈湖是慈城的點晴之筆,為慈城增添了水靈秀氣,而獅子山、大寶山、清道山等卻烘託了慈城的雄渾霸氣。
慈城地域優勢明顯,交通便捷。其距寧波市中心約15公里,距離寧波櫟社機場20餘公里、距離北侖港約38公里;有市公交車331、333、335、336、337路直通慈城,行程15-20分鍾;西側的餘姚江即是浙東運河的部分。境內有蕭甬鐵路(簫山-寧波)、甬余公路(寧波-餘姚)、慈駱公路(慈城-駱駝)、庄浦公路(庄橋-慈城)。杭州灣大通道貫穿慈城、進入寧波,使慈城成為寧波市北端的門戶客廳上海遠郊。
慈城土壤肥沃,物產豐富,且可開發利用率高。2008年全鎮共有各類企業400餘家,已形成了有色金屬、服裝、建築、機械、化工、輕紡、醫葯等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以種植業、林特業、畜牧業為主要結構的都市農業已成為慈城經濟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慈城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歷代名人輩出,且具有優越的、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2000年來,相繼被命名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和寧波市中心鎮。經過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慈城將逐漸顯示古色、綠色、山色、水色和現代經濟特色。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和平居委會(光華路14號)、東街居委會(竺巷東路42號)、新民居委會(竺巷東路42號)、尚志居委會(尚志路62-1號)、北門居委會(尚志路62-1號)、慈東居委會(民權路34-1號)、得勝居委會(日新路38號)、支援居委會(中山路82號)、中山居委會(中山路82號)、解放居委會(雷家巷1號)、新生居委會(雷家巷1號)、妙山居委會(妙山衛生院內)、雲湖居委會(雲湖公有村)、街道辦事處(民權路34-1號);金沙村(後新屋)、五聯村(菜場)、公有村(回龍庵)、南聯村、八字村(石人橋)、五湖村(湖頭)、五星村(山林隊)、妙山村(妙山橋)、三聯村(楊家)、向上村(郭浪橋)、民豐村(高地段)、浦豐村、國慶村(橫碧橋)、勤豐村(雷家弄8號)、新聯村(山沿)、湖山村(湖山)、觀庄村(後觀庄)、山東村(禮睦廟)、山西村(姚家)、白朱灣村、南門村(裘街)、東鎮村(覺民路7號)、北門村(中華路23號)、東門村(東門外路135-1號)、東山村(東山下)、慈湖村(大池頭)、上嶴村(梧桐下)、毛嶴村(大路下)、毛力村(孔家)。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慈城設治始於吳越勾踐時(約公元前495年),名叫句章。縣治在餘姚江畔城山地方,作為越國的屏障。
唐朝開元26年(公元729年)房琯為令,遷縣治於浮碧山以南,浚疏闞湖,以灌溉城郊;又以漢名儒董仲舒雲世孫董黯母患屢疾,喜歡大隱溪水,奉母築室以待,擔溪水供母飲,母病漸愈,以此故事以名縣稱為慈溪,屬明州。
慈溪原屬明州,到洪武十四年以犯明諱,改為寧波府,下轄鄞、慈溪、奉化、定海(鎮海),象山五縣,後來到清咸豐間,將昌國衛(舟山群島)改為定海,原定海改為鎮海,是為寧屬六縣。
明永樂十六(1418年)慈溪縣令失縣印,請示於朝廷,詔令重鑄新印,改溪字從谷,名為慈溪。
明嘉靖年間,慈溪縣境濱海,遭到倭寇侵犯,始建慈溪城 ,積極防禦倭奴侵犯,清同治十五年重修加高。民國二十六年(1973年)拆城。
一九四九年五月,慈城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權。以解放路為界分孝東孝西兩鎮。1954年十月慈溪縣治遷至今慈溪縣滸山鎮,舊慈溪改稱「慈溪鎮」,劃歸餘姚線。一九五八年一度轉為人民公社,為東風人民公社。 一九六零年十月又恢復建制鎮劃歸寧波市管轄。一九八四年十月原慈東鄉合並於慈城鎮而劃歸寧波市江北區管轄,為區內最大的建制鎮。一九九二年五月,雲湖鄉和妙山鄉劃歸慈城鎮。
2001年10月27日,乍浦鄉劃歸慈城鎮。
編輯本段風景名勝

[慈城孔廟]

慈城孔廟
孔廟(亦稱文廟、學宮)
孔廟[2]坐落在慈城竺巷東路55號,基地18畝五分九厘,南至竺巷東路、北至太陽殿路、東至綠化地帶及電影院、西至民居,四周均有紅色高牆外留滴水約2尺余。
根據舊志記載:孔廟是一個祀孔和縣屬的教育行政機構,主祀大成殿及配祠外,專設「教諭」和「訓導」二署,置專職,以登記生員,並輔導學生。生員對縣令和縣丞皆以打拱作捐為禮,免除下跪.倘若生員犯法,則例須先行通知教諭和訓導(當時稱為學老師)召集鄉試中式生員在明倫堂共議,查明實情,革去功名,作為庶民,則見令、丞時須下跪刑責所以「教倫」「訓導」二學官在生員中有崇高的地位。

[慈城孔廟石碑]

慈城孔廟石碑
慈城學宮最早建於宋朝,雍熙二年由縣令初建於縣治西40步(據雍正志所主,即城隍廟地基,先師殿即大成殿居其中;慶歷八年遷至縣志東南一里,適居城之中部,歷代累有興毀,以迄於今,除大成殿外其餘稍有改建,仍保持光緒原貌,修復較易。設若一但修復,則在浙東地區是為最為完整的文廟。在寧波市的文化景點上,發揮燦爛的光芒。
當時建廟之初,延攬色邑宿儒杜醇為諸生師。光緒志有傳,鄞宰王安石有記。在宋建炎四年毀於金寇南侵。淳熙四年重建,元至元八年增建儀門,並闢地建通道至學前埠頭。明洪武改成德堂為明倫堂,後於堂後建梯雲亭,歷洪熙至嘉靖35年毀於夷冠,三十六年又重建大成殿,明倫堂、尊經閣、梯雲亭等齋戾,宇祠廨字,清朝數經重修,獲御書「萬世師表」,御制「孔子」贊,及「顏、曾、思、孟」四子贊勒石置和御書』生民未有」「與天地參」額,諸多建置。殆至道光十一年,太子天國攻陷慈城,焚毀明倫堂及教諭住宅,同治元年邑人馮氏創捐重建,重修梯雲亭,增建兩旁齋房六間,疏浚泮池。
甲第世家
甲第世家[3]即錢宅之別稱,坐落於寧波市慈 城鎮 金家 井巷內。東與福字門關接鄰,西約100米出巷口即民權路,北達尚志路,由於曾遭人災,現僅存東向部分約1600平方米的建築。

[錢宅]

錢宅
據《慈溪縣志》記載,它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為嘉靖進士錢照之住宅。平面布縱長方形,硬山造前後二廳,建築面積422餘平方米,前廳五間,通面寬17.35米,用六架梁,樑柱粗壯,截面呈橢形,脊瓜柱和童柱裙瓣呈圓舌形,柱料卷殺,前後檐柱,小株角形,施平身科一斗三升或一斗六升,明間四攢,次間二攢,塑斗作為靴斛,為典型的明代建築。
錢照嘉陵七年中舉,十一年中進士,官至僉事,後來他的下代又數人登第,因被稱為「甲第世家」。原台門內曾立有文徵明題的「甲第世家」匾一方(文革間被毀〕。
該宅座北面南,平面布局和建築特點都具有浙東明代居民建築的特點,是寧波市保存較完整的組建築群,也是研究明代晚期信宅建築的典型。
福字門頭
該宅原為明嘉靖間布政史馮叔吉故居的一部分,後因馮氏後裔衰落,賣給應氏,改建院落,大門東側,為衣架錦式屏門二扇,牌科式;二門的照壁在南端,有一磚刻大「福」字,故稱「福字門頭」。 前廳為五開間,通闊18.8米時浮9.9米,明間為為抬梁式,平樑上支蜀柱,前中柱金檁下的童柱下端為舌形,而前後上金檁下的童柱為方形,後金柱前名柱頭皆施十字科,前檐柱為小八角,下為方形腰沿柱基,其餘柱其皆為扁珠形,柱頭卷殺,梁袱間隙用蘆葦為心,谷殼拌泥抹灰,硬山屋頂,明間後方兩檐柱旁砌八字形牆,上端斗磚雕做出斗拱,後牆中間辟有主架錦式門。朝北一面有門楣題額上款書「乙丑冬月」中題「澤流思順」下款書「陳鳴寶題」。
後進為一「三合院」,有左右廂房,皆為樓屋,經教證,前廳具明代建築之待點和風貌,後樓建築為清初其之風貌,迄今保存尚完整。
馮岳彩繪台門

[慈城鎮]

慈城鎮
大門之正南分為三開間照壁,也稱影牆。石砌須彌座,上刻卷草、鳳凰、牡丹。牆體由磚砌成,上部磚雕,頂端砌出中間高,兩側低約65厘米。通高約4米,原約40厘米。全壁分三開間,一明間寬3.4米,北距台門4.9米。二次間略斜,平面各八字形。全壁長7米。 瓦當圓開,有龍葵花等紋飾。以兩柱將明間與次間分隔,檐下有平身科,明間四朵,次間兩朵,柱頭有柱頭科,背為一斗三井。座斗下為伏遠瓣,無出跳。
實勘在照壁之正北有台門,尚殘存數間。上部留蘆芯、泥沫的牆體,珠式立柱。西方中廳與廳前為天井,在左右之隔牆,其中朝里一側上端原來也有精細的磚雕,都已砸去。右邊的天井又有一堵牆,左右兩端有一道拱門,這牆將天井分為南北兩段,天井中有一口古井。東廳為高平屋,硬山式的兩開間,宋架結構類似布政房東大廳,此東廳,前有廊,西邊門前開六扇柱子門,進六往東有門可以進入中間。東門前部下有欄牆,上面開柱子門四扇,地面為石板。東間有地板鋪地,柱礎全部是珠形。西間天花板上油漆花卉至今還沒有褪色。
編輯本段歷史名人
[4]
京劇界的一顆巨星——周信芳

[慈城鎮]

慈城鎮
周信芳(1895—1975),我國當代傑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和藝術革新家,字士楚,藝名「麒麟童」。浙江寧波江北區慈城鎮人。1895年1月14日,生於江蘇清江浦(今清江市)。周信芳六歲隨父旅居杭州,從陳長興練功學戲。七歲登台演《鐵蓮花》中的定生,藝名「七齡童」,1906年後,隨王鴻壽赴漢口演出。1907年在上海,改用「麒麟童」,此後一直沿用此名。1908年到北京入喜連成社,與梅蘭芳、林樹森、高百歲同台。1912年返滬,在新舞台等劇場與譚鑫培、李吉瑞、金秀山、馮子和等人同台,頗受熏陶,演技漸趨成熟。1915年至1926年間,先後在上海丹桂第一台、更新舞台、大新舞台、天蟾舞台演出,排演了連台本戲《漢劉邦》《天雨花》《封神榜》等。在此期間兩度赴北京、天津演出,將《蕭何月下追韓信》、《鴻門宴》、《鹿台恨》、《反五關》等戲介紹給北方觀眾,人稱「麒派」。1975年3月8日逝世。
錢太希

[慈城鎮]

慈城鎮
錢太希(1882-1950)近代書法家,小學家。錢罕,字太希,又名吟棠,慈城聰馬橋人,世代書香,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先受聘為嵊縣中學國文師。抹雲老人秦潤卿創辦上海修能學社,錢太希先生受聘為教師,後到效實中學任教。其教授文字學(小學)尤有特色。曾從章太炎先生共研小學,章太炎先生與馮君木先生譽他為「活字典」,冷僻俚語,能不加思索,都能獲解。從梅調鼎先生學書法。錢太希先生博採漢晉、南北朝、隋、唐諸書法家元眾長,又受晚清崇尚碑學之風影響而致力碑學,又崇晉王楷書。故落筆揮灑,跌宕自如,婀娜多姿。西冷社諸同人譽與任革叔為「 浙東二炒」。近代金石書畫泰斗趙叔孺對錢太希的字評價甚高。稱其字「天資卓絕,下筆幽雅,無時下之俗」。沙孟海投於其門下,獲受教益,稱其師「碑誌文字,每石皆有特色,古今書法家殆無第二手」。錢太希先生曾有《錢太希書品》行世,惜流傳不廣,晚年隱於慈城。
應昌期

[慈城鎮]

慈城鎮
1917――1999)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人,1917年10月23日出生於慈城玉皇閣桂花廳兩側的樓房內。應氏為寧波大族,相傳先世系漢代河南汝南郡名門,西晉末為躲避「八五之亂」而遷到浙江沿海一帶,子孫繁衍,人才輩出,以德望事功,文章著稱於世。
到抗戰結束後,先生欣然應命到台灣銀行任職,長達18年之久,期間歷任總行營業,業務及國外各部經理,並升到副總理代總經理,採取了各種切合國家經濟發展及工商業實際需要的措施。
秦潤卿

[慈城鎮]

慈城鎮
(1877――1966)名祖澤,號抹雲老人,今寧波江北區慈城人,其父秦九齡曾任招商局帳房後常失業,坐守家中,門第清寒,15歲由其表叔介紹海豫源錢庄學業,由於深自體會到家境清貧,不能比擬富家子弟,因而生活儉朴奮發向上,逐級由學徒信房外職到經理、督理。
清宣統元年(1909)豫源改組為福源秦仍任經理,乃博採各銀行,錢庄之長,改用新式薄遍,設資產負債表,開設信託等金融業務。民國6年(1917),上海南北市錢庄合並成立錢業公會,秦任副會長。後又升任會長,參與創建了錢業市場,現金公庫和銀錢業聯合準備庫。民國10年起創辦『錢業日報』。
他不僅在金融領域卓有成績,而且對故鄉的教育事業也頗為關心。他於1915年在慈城西營建校舍,辦學校,專收貧寒子弟免費入學,定名為"普迪小學"誠聘謝益三先生為校長,延聘左聯五烈士之一的趙平復(即柔石)。著名文藝理論家和作家巴人執教,教學質量在當時全省私立小學中名列前茅

2. 同樣是做公益,為什麼陳游標被罵而袁立卻被支持

標哥:

你在紐約還好嗎?

這是《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寫給你的第二封信,1月3日我們曾給你寫了第一封信,分析了《紐約時報》的AB股股權結構。

就知道你沒有認真看過,所以當我們1月3日在紐約肯尼迪機場見到你的時候,面對「想收購AB股中哪部分」的提問你感到莫名其妙。

我們只好在現場為你講解了這個雙層股權結構,你還反問:「這個雙層股權結構你是哪裡看到的?」

當然,這也不奇怪,你太忙了。你到紐約來做什麼呢?很愛造噱頭的你,始終不肯說。

「如果不能收購整份報紙,我收購一個版面也可以啊。我想收購頭版,然後進行改組,這樣,頭版上顯示『中國紐約時報』,搞一個中英文對照版本。」你顯得很樂觀。

不過,坦白地告訴你,我們在當天又一次詢問了《紐約時報》負責媒體通訊的副總裁伊莉-莫菲(Eileen Murphy)。

她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因為公司的政策是不對猜測和謠言進行評論,所以我們就此不予置評。」

莫菲並沒有引用「不對正在進行的交易進行評論」的慣例表示「不予置評」,她還補充說:「作為背景,我想提醒你,我們的董事會主席和控股家族的領導人小阿瑟-蘇爾茲伯格(Arthur Sulzberger, Jr.)就在前不久非常確定地說過絕不出售《紐約時報》。」

好吧,讓我們再次給你回顧一下《紐約時報》的股權結構吧。

《紐約時報》的財務年報顯示,《紐約時報》是以A、B雙層股權結構上市的。交易所上市,也就是普通投資者能擁有的股票,是A類股。而B類股很少交易,而且90%的B類股為奧克斯-蘇爾茲伯格家族成立的一個信託所擁有。

奧克斯-蘇爾茲伯格家族為1896年買下《紐約時報》的阿道夫·奧克斯(Adolph Simon Ochs)和繼承家業的女婿阿瑟-蘇爾茲伯格(Arthur Hays Sulzberger)的後代。小阿瑟-蘇爾茲伯格正是阿瑟-蘇爾茲伯格的長子,阿道夫·奧克斯的外孫。

雖然A類股和B類股在經濟上平等,每一股擁有相同的分紅權益,但是在股東大會上的投票權卻極為懸殊。A類股股東的投票權極度有限,《紐約時報》全體A類股的股東,無論市值和股份有多少,加在一起只擁有30%的投票權。而不論B類股在總股數中占的比例有多小,70%的投票權全部保留給B類股股東,也就是奧克斯-蘇爾茲伯格家族手裡。所以在14人的董事會中,B類股東也就是奧克斯-蘇爾茲伯格家族指派了其中的9人,占絕對多數。

AB雙層股權結構確保了奧克斯-蘇爾茲伯格家族可以用占市值0.6%的B類股百分之百地控制了《紐約時報》。

胡潤富豪榜最新估計擁有8億美元身家的標哥,你就算成功買下目前市值23億美元的所有《紐約時報》上市交易的A類股,如果對方家族不出售B類股,你只能獲得99.4%的公司分紅,投票權也只有30%。

如果留意一下《紐約時報》以往的股東大會,就可以看到砸錢只能當上大股東,卻不能改變公司的管理。摩根士丹利自1996年起就投資《紐約時報》,曾經是擁有7.2%股份的大股東。自2005年起,因為《紐約時報》經營不善股價下跌,曾公開批評《紐約時報》的管理決策,並直接與小阿瑟-蘇爾茲伯格對話要求改變雙層股權結構。

2006年,《紐約時報》正式回函稱:「只有奧克斯-蘇爾茲伯格家族的信託擁有改變雙層股權結構的權利。」

在2007年,摩根士丹利指出有高達42%的A類股東沒有在當年4月的股東大會上投票,比上一年的30%有顯著提高,這是因為A類股東的投票僅僅是象徵性的,無法改變控股家族的決策。小阿瑟-蘇爾茲伯格則重申,家族信託的年度會議決定不更改給予家族控股權的雙層股權結構。最終摩根士丹利在2007年下半年賣出所有《紐約時報》股票,結束了這場2年的爭端。

標哥,收購報紙的一個版面雖無先例,但該報紙連年虧損,去年1~9月虧損4370萬美元,董事會不斷通過出賣非核心資產來增加主營業務競爭力。

過去兩年內,紐約時報公司賣了很多資產,包括:2012年1月6日,以1.4億美元現金賣掉包括16張地方報紙在內的地區報紙集團the Regional Media Group;2012年2月和5月,以9300萬美元的價格賣掉芬威體育集團的股權;2012年9月24日,以3億美元現金賣掉問答網站About.com;2013年2月,以7000萬美元現金將《波士頓環球報》和新英格蘭媒體集團其他業務出售給體育大亨約翰·亨利。

紐約地產大亨特朗普號稱目前正在積極召開會議,也在談判收購《紐約時報》事宜。或許標哥可以逢低吸納《紐約時報》資產,比如其非核心資產——兩家造紙廠。

不過,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觀察,你對是否能收購《紐約時報》未必放在心上。你說,這次到紐約有三件事要辦,其他兩件事比收購《紐約時報》更重要。

「絕對有慈善,絕對震驚世界。」穿著黑風衣的你在機場說,將於周二開新聞發布會。

標哥,這幾天紐約很冷,千萬別秀過頭,凍壞了身體不值得。

祝你順利。

《第一財經日報》兩位記者

3. 宋慶齡家族 (包括父親、母親、以及整個家族)及他們簡介 急呀,謝謝你了

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也稱宋嘉樹),本名韓教准,少年時過繼給姓宋的嬸母的弟弟,便改姓為宋。很多中文書刊根據英文著作,把Uncle譯為叔叔,於是說宋耀如本姓韓(Han),隨叔叔而改姓宋,自己的叔叔怎麼會跟自己的父親不同姓呢?真是越說越糊塗。英文的Uncle,既可當叔叔、伯伯,也可以當舅舅、姑丈、姨丈,洋人對於這種親屬關系是分不清楚的。

宋耀如(即韓教准)的先輩是客家人,北宋時住在河南相州之安陽。在南宋(公元1126——1279年)時期,由於受中亞部族侵入,為避戰亂而南遷。族人有一位叫韓顯卿,到淅江會稽(今紹興)縣任縣尉,後又遷粵(廣東)任廉州太守。公元1197年,韓顯卿的後人渡海來瓊(海南島),定居於錦山,到清代這一系韓氏後裔居住在羅豆市圮烏坡村,後又遷到昌灑區古路園村。宋慶齡遠祖的神主牌一直安放在羅豆市圮烏坡村,1950年,回國不久的韓裕豐還到那裡去祭掃。這些神主牌在1953年被毀壞了,但宋慶齡近代的祖公牌還放在昌灑祖居內。
宋氏祖居所在的古路園村是個很小的村落,1917年韓裕豐離鄉時,村裡只有九戶人家,四家姓符,五家姓韓。宋慶齡的父親曾經在本世紀初回鄉探親。
宋慶齡的父親本姓韓的另一個有力證據是宋耀如本人在離開海南家鄉六年後,用英文寫了幾封信,都有提到自己父親的名字是韓鴻翼(他在信中寫自己父親的名字是Han Huag-i)。美國人斯特林·西格雷夫(Sterling·Seagave)所著《宋家王朝》一書,收錄了宋耀如1881年6月25日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寫給上海的傳教士揚·艾倫(中文名字林樂知)博士的信,宋耀如在信中請求林樂知博士幫助他把一封信轉寄給在海南島家鄉的父親,那封致給父親的信也是用英文寫的。
為什麼給自己父親寫家書用英文呢?因為宋耀如童年只讀過一點中文書,到美國後專用英文,當時他的中文程度還不足以寫信。在這封信中,宋耀如告訴自己的父親,他已經成為基督教徒,他地址是北卡羅來納州聖三一學院。信末署的是「你的兒子韓嘉樹」,還附上「查理·瓊斯·宋」這個教名及隨舅父的姓。
如果說洋人寫宋氏家族的歷史,可能因不了解中國人的習俗而搞錯了宋耀如的名字,那麼,中國人自己寫的書,或翻譯洋人的有關著作,這樣的失誤是應當避免的。但我們查閱了幾本書,就發現了不少這方面的失誤。
蔣洪斌著的《宋慶齡》一書(江蘇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出版),介紹宋慶齡的父親時,說他本姓韓,生於海南島文昌縣。還說他的祖父是韓錦彝,父親名叫韓鴻翼,叔父名叫韓鵬翼,這都沒有錯,但說宋耀如本名韓致准,弟弟叫韓教准,那就把哥哥與弟弟的名字弄顛倒了∶宋耀如本人是韓教准,致準是他的弟弟。
李豫生等人譯的《宋氏家族》(美國人埃米莉·哈恩著,中譯本由新華出版社出版)說,宋氏家族祖籍在山西,在宋耀如誕生的前幾年,由於內戰而逃往海南島,看來是搞錯了。根據宋氏祖居及韓裕豐本人所收存的史料,宋耀如祖籍是河南,而且早在宋耀如的前幾代已經定居在海南島。
該書又說宋耀如隨其叔叔被送往本家族在波士頓的遠方小店裡,還說這位叔叔他母親家族裡的人,這就越說越糊塗了。叔叔是自己父親的弟弟,怎麼會變成「母親家族裡的人」呢?母親那邊的兄弟,是舅舅而不是叔叔。洋人不曉得分別,一律稱「安哥」(Uncle),中國人翻譯Uncle時,憑常識就可以知道母親那邊的人不會是叔叔,而只可能是舅舅。
接下來,讓我們介紹這個曾經對中國產生巨大影響的顯赫家族的成員∶

宋氏家族的「根」是在落後、閉塞的海南島窮鄉僻壤,把這個家族帶入上流社會,帶入中國政治的權力核心的是原名韓教準的宋耀如。

宋耀如生於1860年(一說1861年,另一說1866年),少年時到了美國,就讀於威明頓的杜克大學三一學院。一年後,轉入田納西州維爾市的萬德華爾特神學院,畢業後取得牧師資格。1886年回國。在上海當傳教士,協助組織中國第一所基督教青年會。當時華人當傳教士的薪金不高,還受到歧視,他覺得長此下去沒有什麼出路,便辭去佈道工作,轉而經營工商業。盡管這樣,他對教會事務還是很熱心的。他曾與美國聖經協會訂立合同,在上海出版《聖經》的中文本。

宋耀如在十九世紀快要結束的時候開始了他與中國革命家孫中山先生的交誼,這可說是宋氏家族向中國政治權力中心邁開的第一步。孫中山在二十世紀初繼續開展其革命活動,每到上海,總是在宋耀如的家暢述革命形勢,並且利用宋家開秘密會議。後來,宋耀如不僅給予孫中山金錢上的資助,還擔任了孫中山一部份秘書工作,為革命事業奔波。宋耀如還在上海的法國租界開設華美圖書館,以印刷《聖經》為掩護,秘密印刷革命書刊和宣傳資料。

就這樣,宋耀如深深地介入了革命活動,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孫中山認識了當時還是小姑娘的宋慶齡,由於受父親的影響,宋慶齡在童年時已十分仰慕孫中山。宋氏全家都把孫中山當作英雄,但宋耀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後來竟成了好友孫中山的岳父。

宋耀如一生沒有正式當過官,即使在辛亥革命勝利後,在自己的女婿當了臨時大總統之後,他也沒有當過一官半職。他是在1919年逝世的,終年59歲。(如果他出生的年份是1866年,那麼,他逝世時是53歲。關於他逝世的年份,有的書是記載1918年。)
現在該來講講宋耀如的夫人與子女了∶

宋耀如的夫人倪桂珍(亦有的書寫桂芝)也是基督教徒,浙江餘姚縣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在上海培文女子高等學堂畢業,是當時少數受正規新式教育的中國婦女。

宋耀如夫婦於1888年生下第一個女兒,取名靄齡,1893年第二個女兒出世了,這就是中國當代偉大的女性宋慶齡,1894年,宋家的第一個男孩誕生,這就是宋子文。1897年又生了一個女兒,這就是後來成了蔣介石夫人的宋美齡。在宋美齡之後,還有兩個弟弟子良與子安。宋家這六個子女全都在美國留過學。
大姐嫁給孔子的後裔

宋家的兩個大女兒靄齡與慶齡,先後擔任過孫中山的英文秘書。靄齡於1913年與孔祥熙在日本結婚,孔祥熙是孔子的第75代孫裔,曾在美國耶魯大學取得經濟學士學位。

孔祥熙一生沒干過多少好事,壞事倒是幹了不少。1923年初,孫中山在廣州重建陸海軍大元帥府時,他受邀到廣州出任財政廳長。孫中山逝世時,他也是立遺囑的見證人之一。

1927年1月,他曾任武漢政府的實業部長,後來「寧漢合流」(武漢政府與南京的蔣介石政府合作),他被蔣介石任命為工商部長,後改任實業部長。從這時起,孔祥熙和他的妻子宋靄齡成為統治中國的最有權勢人物。孔祥熙先後擔任過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行政院院長,還牢牢控制了中國的兩家最大銀行━━中國銀行與交通銀行,另外還有中國農民銀行、中央信託局及郵政儲金匯業局也被他操縱。此人治國無方,斂財有道,在抗戰期間,他利用行政院院長的權勢與地位,大發國難財,成為四大家族中的首富(實際也是中國的首富)。在南京政府垮台前夕,他把大量財產轉移到美國。1948年孔祥熙全家跑到美國去定居,孔本人在1967年8月在紐約病死,宋靄齡於1973年死於美國,終年85歲。
宋慶齡走自己選擇的道路

宋氏家族中最傑出的女性宋慶齡於1915年時與孫中山先生結婚,那年孫先生已經是49歲,而宋慶齡只有22歲。眾所周知,宋耀如夫婦當初是反對這庄婚事的,主要理由是兩人年齡懸殊。但後來知道女兒決心很大,無可改變,在結婚時,宋耀如夫婦還是送了很多禮物給自己的女兒,包括雙人床、五斗櫥、大衣櫥、金絲綉花被、百子圖的緞綉被面及刺綉禮服等。

宋慶齡在孫中山逝世後,十分堅定地繼承孫中山的遺志。她雖然擔任國民黨的中央委員,也當過國民政府委員,但是一直與蔣介石及孔祥熙等當權派對立,雖然這兩人一個是自己的妹夫,另一個是自己的姐夫。她所走的是自己所選擇的道路,而她的姐姐、妹妹和三個弟弟走的卻是一條與她完全對立的道路。

1949年中共在北京建立政權,宋慶齡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又當選為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59年1965年當選政府副主席。

1981年5月16日,88歲高齡的宋慶齡病重,中國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決定授予她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稱號,她是第一位獲得這榮譽的人。這年5月29日,宋慶齡於北京逝世。

宋子文曾在新加坡置產

宋子文這個先後在美國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深造的中國現代豪門主要人物,在1917年回國時,只是在漢冶萍公司當英文秘書,後來在北京開過小五金店。1923年任上海信託公司的副經理,不到一年公司卻倒閉了。

只有到了在廣州投奔自己的姐夫孫中山時,他的日子才開始好起來。先是任國民政府秘書、兩廣鹽務稽核所長。1924年8月,孫中山創辦中央銀行時,他以自己曾在美國學過經濟學與財務管理的背景,出任董事、行長。孫中山逝世前,他以親屬的身份赴京,作為孫中山立遺囑時的見證人之一。1925年任財政部長。以後又擔任過南京政府的財長及中央銀行總裁。

1927年內戰爆發,宋子文在財政上給予蔣介石大力支持。從那時起到1949年他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及蔣介石的妻舅的關系,把手伸得很長,大量聚斂個人的財富,成為中國巨富之一。他亦官亦商,官商不分,在擔任財長及行政院院長期間,先後建立了許多私人企業,如中國棉業公司、華南大米出口公司、揚子江電力公司等。

在國民黨統治中國大陸期間,宋子文和他的姐夫孔祥熙聯手控制全國金融業,宋子文從1935年開始控制了中國銀行,第二年又收購了私營的廣東銀行(另一家叫廣東省銀行的與此行無關)及新華銀行。第三年(即1937年),宋子文向廣東銀行支了百萬元現金,以每股5元的低價,購入了由簡氏家族經營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20萬股,這等於簡氏家族所擁有的股份的半數,就這樣,全國最大的煙草公司落入了宋氏家族的手中。

宋系的廣東銀行戰前不僅在全國各大城市設立分行,在香港、舊金山及新加坡亦有。通過新加坡分行,宋子文在新加坡亦搞了些房地產。據新加坡老一輩說,現在的實龍崗花園的一些地段,過去曾經是宋子文的產業。

宋子文戰前多次來過新加坡,但多半是赴歐洲時船經本地而上岸做短暫停留。曾任中華總商會會長的林慶年還設宴款待過宋子文。

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在新加坡、馬來亞半島及東南亞各地均有龐大的銷售網,該公司在新加坡的辦事處就在禧街(Hill Street)警察局的對面,禧街警察局(及警察宿舍)現在是檔案及口述歷史館所在處,對面的那座建築物不久前拆除了。

宋子文在戰後曾任行政院院長、廣東省政府主席。1949年前往法國,後在美國定居,1971年在一個晚宴上突然氣絕身死,終年77歲。
宋美齡和她的兄弟姐妹

現在該來講講宋美齡了。關於這位曾經是中國政治舞台最有權勢的名女人的生平事跡,人們知道得不算少了,這里著重講講她的中年、晚年及她和兩位姐姐的關系。

宋美齡於1927年12月1日與蔣介石在上海結婚,意味著這位原籍海南島文昌縣的名門閨秀開始走上中國政治權力的最高峰。
跟一般的第一夫人不同之點在於,宋美齡並不自我隱沒在政治舞台的幕後,而是經常走到台前扮演積極和重要角色。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西北軍領袖楊虎成與東北軍總司令張學良拘捕蔣介石,迫他停止內戰,槍口向外。在蔣遭拘禁期間,在南京的宋美齡從幕後走到前台,四處活動,堅決反對以何應欽為首的親日派要以軍事行動解決西安事變,她和哥哥宋子文都力主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宋美齡還親自召集黃埔軍校出身的軍官,要他們盡力營救校長蔣介石,要他們抗拒何應欽的命令。後來,她還在宋子文等人的陪同下,親自出馬遠飛西安,代表蔣介石與楊虎城、張學良及中共首席代表周恩來談判,從而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抗日戰爭爆發後,她多次以蔣介石私人代表的身份,到歐美各國進行廣泛且頻密的外交活動,爭取各國支持中國抗戰,她還以流利的英語在美國參、眾兩院發表演說。抗戰8年是宋美齡一生中最光彩的8年,她被列為世界十大名女人之一。

1948年12月,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已是「日薄西山」,宋美齡為挽救蔣家王朝做了最後的努力,再次赴美求援,1950年1月,她從美國返回台灣(那時南京政府已垮台,蔣介石已退到台灣)。1975年4月蔣介石病逝,宋美齡在辦完了亡夫的喪事後,於同年9月旅居美國,但仍經常回台灣參加蔣介石的紀念活動。今年(1988年),宋美齡已達90高齡,宋氏三姐妹在世的僅存她一人了。

宋耀如的6個子女,5個人一直向右走,只有宋慶齡一直左走,他們6人也從不轉向。抗日戰爭爆發之前,宋慶齡與其他5人政治立場對立。只有在抗戰8年期間,兄弟姐妹才接近,而且關系十分融洽。我們現在看到三姐妹的合影,除了年輕時的幾張外,大半是抗戰期間拍攝的。

宋子良與宋子安這兩個最年輕的弟弟,名氣雖不如宋子文,但是地位與勢權也相當大。宋子良當過宋氏家族所控制的幾家銀行的董事,出任過廣東省財政廳廳長,還當過姐夫孔祥熙的實業銀行的總經理及黃埔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控制了上海海港。六弟子安長期負責鹽務部門,還兼任宋系多家銀行的董事。
在兄弟姐妹當中,五弟宋子良與二姐宋慶齡的關系較好,子良是家族中唯一跟宋慶齡一直保持聯系的成員。在1981年5月宋慶齡病重時,宋子良還從美國拍了電報到北京慰問與自己分手了30多年的二姐。

曾經在中國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達半世紀的宋氏家族,輝煌的日子已經過去,留下的是浩繁的史料讓歷史家去考證、分析與評說。現代中國如此顯赫的家族,竟是源於海南島一個荒辟的農村,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歷史學家也許對這個問題沒有多大興趣。但海南島文昌縣昌灑區的宋氏祖居,卻像一顆明珠,在椰風蕉雨中閃耀著光芒,吸引越來越多來自全國地及全球各角落的人去尋訪宋氏家族最初的腳印。

宋藹齡是宋氏家族的一代掌門人,卻在民國官府里沒有任何公職,一生深居簡出,行蹤隱秘。然而,她無形的權勢顯赫過人,連唯我獨尊的蔣介石對她也得彬彬有禮,和顏悅色。她因推動孔、宋家族崛起,促成蔣、宋聯姻,控制金融收放,而得以安富尊榮;又因投機證券股市、倒騰軍用物資,涉及貪污大案,而被人發奸擿伏,聲名狼藉。
下文摘自楊者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未加冕的女王——宋藹齡》。
宋藹齡一生中最大的傑作,是成功地策劃並撮合了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婚姻,從而將蔣介石的軍力與宋氏家族的財力和英美背景徹底融合起來,為創立蔣家王朝與宋氏王朝奠定了基礎。
宋藹齡認為,盡管在蔣宋聯姻的道路上困難重重,但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兩個當事人宋美齡與蔣介石,只要他們二人,一個有情,一個有意,決心下定,意志堅決,何愁這件美事不得成功。
於是,宋藹齡充當「紅娘」的第一步,就是力勸小妹宋美齡如何接受蔣介石的問題。首先,藹齡告訴美齡,蔣介石不但是一位名揚海內外的革命將領,而且是當今中國最有實力、最有前途的國民黨領袖人物,說他是一位東方的拿破崙式人物,是一點也不誇張的。能夠成為這樣一位偉大人物的妻子,不但是小妹之幸,亦是大姐之幸,宋氏家族之幸。所謂英雄美人,自古皆然。其次,藹齡為美齡分析當今中國政壇的形勢,認為蔣介石毫無疑問將成為中國的最高統治者。嫁給蔣介石,即成為中國的第一夫人。這樣,美齡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學識和才華,幫助蔣介石治理中國。所謂江山美人,更為可貴。再次,藹齡告訴美齡,我們姊妹三人,大姐二姐都已完婚,夫婿一為孔祥熙,一為孫中山,都是中國政壇上的風雲人物,就剩小妹一人,至今形單影孤,隻身一人。論才學,小妹絕不在你大姐二姐之下;論家庭地位,宋氏家族更勝從前。如果小妹放著英雄偉人不嫁,錯過第一夫人不當,豈不可惜了小妹當年的一番理想與抱負,也有負宋氏家族的高貴門第。第四,至於蔣介石已是有婦之夫,且有三房妻室,藹齡認為這不應成為蔣宋聯姻的障礙,婚約是人訂的,人亦可以解除它。系鈴解鈴,本不是難事,況且蔣介石已有的三房妻妾都是在政治上沒有什麼地位的平民村婦,想來要蔣介石休掉她們,不會多麼為難。至於說到蔣介石的宗教信仰問題,想來他也是個聰明人,他不會在江山美人與宗教信仰之間舍本逐未的。對於傳言中有關蔣介石的種種風流韻事,宋藹齡亦有精闢的見解,她解釋說:彼一時,此一時也!當蔣介石流落上海灘上,對革命悲觀失望,自然難免產生一些自暴自棄的行為。蔣一旦成為革命領袖和偉人,他自然要處處小心謹慎,自尊自愛,為人師表,何況有小妹這樣的美貌、能幹而又高貴的夫人在一旁襄助與管束,不怕他不收韁勒馬,重塑形象。第五,藹齡極力鼓勵美齡,一旦蔣宋聯姻成功,這就將成為20世紀中國最具轟動效應的世紀性婚姻之一,蔣宋兩個顯赫家族的結合,將改變歷史發展的趨勢,它對宋氏家族的影響,更是無法測度。藹齡反復鼓勵美齡,一旦與蔣結合,登上第一夫人的寶座,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非凡魅力,去克服蔣介石身上的某些消極因素,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勇敢地負起第一夫人的重任。
無疑,藹齡不但是一位具有敏銳政治眼光的宋氏家族掌門人,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宣傳鼓動家。她抓住宋美齡希望出人頭地的虛榮心,以及少女時期的種種夢想,極力進行渲染,終於使宋美齡就範,意識到唯有蔣介石,才是自己婚姻的最好選擇。
在說服了美齡之後,宋藹齡的第二步計劃是向蔣介石進攻。當然,蔣介石垂涎美齡已久,對於他是無須說服的。問題的關鍵是讓他如何接受自己條件。這就是,他如果想與宋氏家族聯姻,第一必須休掉原先的三位妻妾;第二必須是一位基督徒;第三必須保證使孔樣熙及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能夠在未來的政府中佔有關鍵性重要崗位。要讓蔣介石能完全接受這樣的價碼,似乎也不是易事。所幸的是,正當宋藹齡在絞盡腦汁設計定策的時候,寧漢對立發生,宋氏家族成為寧漢雙方爭奪的重要目標,一時身價奇高。此時,蔣介石搶先與宋氏家族的掌門人、大師姐宋藹齡接上了關系。他們始有九江會晤,繼而蔣又無條件地接受宋開出的全部價碼,這樣蔣宋聯姻就大局始定了。
自此以後,蔣介石與宋美齡之間鴻雁傳書,信使往返,儼然一對難舍難分的戀人。宋美齡稱蔣介石為「親愛的哥哥」。蔣介石寫信給宋藹齡則稱:「親愛的大姐」,寫信給宋美齡則稱,「親愛的美齡」,信中卿卿我我,一如凡夫俗子。
在分別做好了宋美齡與蔣介石的工作以後,宋藹齡開始實施她的第三步計劃,這就是把母親宋老太太送到日本旅遊。宋藹齡懂得,在宋氏家族中真正能夠決定蔣宋婚姻成功與否的人,無疑是老夫人。但如果父母遠行,這問題又當別論了。不但大姐說話的份量有所不同,而且可以更加方便地居於幕後設計策劃,促成事態向預期的方向發展。等到事情已成定局,生米已做成熟飯,即使母親反對,也難以改變了,於是,宋藹齡以局勢混亂為由,力勸母親暫避日本,結果,宋老太太離開上海僅半年時間,蔣宋聯姻已成不可逆轉之勢。
宋藹齡懂得,男女情愛之事,政治權勢和經濟利益固然重要,但男女感情也是必不可少的,當務之急,須安排一次蔣宋秘密旅遊的機會,以增進小妹與介石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經過宋藹齡的周密安排,蔣介石與宋美齡到鎮江作10日游。每日里雙飛又憩,形影不離,相互間情投意合,盡訴衷腸。美齡回到上海,見到大姐藹齡時的第一句話,便是「此生非蔣氏不嫁」。宋藹齡聽了嫣然一笑,心中卻是暗暗稱贊蔣介石果然好手段,僅僅10日,便把一個原本十分高傲的小妹弄得神魂顛倒,死心塌地了。
宋老太太出走異國他鄉,小妹本芳心已許,來氏家族內部反對蔣宋聯姻的呼聲只剩下床慶齡、宋子文姐弟二人,正是大勢已去,不足為慮了。對於宋慶齡,她早想好妙計,成功只在早晚之間耳。
當時,因武漢政府垮台,宋慶齡迫不得己撤離武漢,回到上海法租界寓所。因其堅貞不渝的反蔣立場,使蔣介石內心早已恨之入骨,暗中派人對她進行跟蹤監視,威脅利誘。宋慶齡的處境十分危險。這時,唯一能迫使蔣介石收斂迫害活動,幫助慶齡改變處境的只有宋藹齡一人。可是,宋藹齡對此不但不加阻止,反而處處予以默許。她在宋慶齡面前又用假作關心愛護的態度施加壓力,勸說她退出政治斗爭,尤其不要用激烈的措詞刺激蔣介石等等,以免逼迫他做出一些非常之舉。藹齡故意告訴慶齡,最好能暫時脫離上海險境,作一段時間的出國旅遊。在如此內外壓力之下慶齡不得不秘密離開上海,出訪蘇聯。
慶齡既走,剩下一個宋子文在孤軍奮斗。宋藹齡為此也早已准備了一張王牌,這便是請國民黨元老譚延闓出面調解。譚在國民黨內以八面玲攏、處事圓滑著稱,被政壇稱為「葯中甘草」和「伴食宰相」,在國民黨左右兩派中都深得人緣。宋子文因才識過人,鋒芒外露,在早期初登廣東政壇時,不免遭國民黨元老派所忌,不為時人所重,宋子文懷才不遇,頗感苦悶。獨譚延闓慧眼識俊才,力排眾議,並從多方面加以提攜照拂,宋子文在廣東的境遇從此開始好轉。有此一段恩緣,宋子文視譚延闓為恩師,並相互引為知已。宋有所求,譚無不照準;譚有所言,宋無不聽從。因蔣宋婚姻擱淺,譚受藹齡、美齡姊妹所託,與宋子文單獨面談。經再三譬解,宋子文一改初衷,不但同意蔣宋聯姻,而且應允去日本,幫助藹齡說服宋母。
就在宋藹齡一個個地排除宋氏家族內部阻力的期間,蔣介石亦應宋藹齡的要求,5萬美元送三夫人陳潔如赴美讀書;一幢洋房將二夫人姚怡誠安置到蘇州居住。剩下一個大夫人毛福梅,蔣介石請出娘舅向毛氏攤牌,毛福梅仍然可以作蔣氏祖宅豐鎬房的女主人,條件是必須在形式上與蔣介石辦理一紙離婚證明。毛氏一弱女子,如何是蔣介石的對手,至此不應也只得應了。蔣介石三拳兩腳,三個夫人出國的出國,躲避的躲避,離婚的離婚,終於又是光棍一條,並以「舉世所棄之下野武人」的身份給宋美齡寄去一封「情書」,正式向宋美齡求婚。宋美齡以女姓對落難英雄的同情心理和俠客心腸,正式接受了蔣介石的求婚。至此,蔣宋聯姻距離事實只差一步之遙了。
9月16日,宋藹齡以大姐和「紅娘」的雙重身份,在上海的家中召開新聞記者招待會。宣布:「蔣總司令即將與我的三妹結婚。」
9月28日,蔣介石東渡日本,正式向宋老大太提出與美齡成婚的要求。蔣在作出將盡力研究聖經,以便皈依基督教的承諾後,宋母終於在藹齡造成的既成事實下,慨然應允蔣宋聯姻。
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西摩路宋氏寓所及大華飯店兩處分別舉行了宗教婚禮與世俗婚禮。宋美齡正式當上中國的「第一夫人」。宋藹齡撮成了蔣宋聯姻,為蔣介石建立蔣氏王朝立下了殊功。從此以後,她挾蔣介石與宋美齡之威,以她那雙神秘的巨手,不斷左右中國政壇的形勢,成為中國政壇上權勢顯赫的女人.

4. 誰能詳細的介紹一下宋氏家族

宋藹齡是宋氏家族的一代掌門人,卻在民國官府里沒有任何公職,一生深居簡出,行蹤隱秘。然而,她無形的權勢顯赫過人,連唯我獨尊的蔣介石對她也得彬彬有禮,和顏悅色。她因推動孔、宋家族崛起,促成蔣、宋聯姻,控制金融收放,而得以安富尊榮;又因投機證券股市、倒騰軍用物資,涉及貪污大案,而被人發奸擿伏,聲名狼藉。
下文摘自楊者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未加冕的女王——宋藹齡》。
宋藹齡一生中最大的傑作,是成功地策劃並撮合了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婚姻,從而將蔣介石的軍力與宋氏家族的財力和英美背景徹底融合起來,為創立蔣家王朝與宋氏王朝奠定了基礎。
宋藹齡認為,盡管在蔣宋聯姻的道路上困難重重,但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兩個當事人宋美齡與蔣介石,只要他們二人,一個有情,一個有意,決心下定,意志堅決,何愁這件美事不得成功。
於是,宋藹齡充當「紅娘」的第一步,就是力勸小妹宋美齡如何接受蔣介石的問題。首先,藹齡告訴美齡,蔣介石不但是一位名揚海內外的革命將領,而且是當今中國最有實力、最有前途的國民黨領袖人物,說他是一位東方的拿破崙式人物,是一點也不誇張的。能夠成為這樣一位偉大人物的妻子,不但是小妹之幸,亦是大姐之幸,宋氏家族之幸。所謂英雄美人,自古皆然。其次,藹齡為美齡分析當今中國政壇的形勢,認為蔣介石毫無疑問將成為中國的最高統治者。嫁給蔣介石,即成為中國的第一夫人。這樣,美齡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學識和才華,幫助蔣介石治理中國。所謂江山美人,更為可貴。再次,藹齡告訴美齡,我們姊妹三人,大姐二姐都已完婚,夫婿一為孔祥熙,一為孫中山,都是中國政壇上的風雲人物,就剩小妹一人,至今形單影孤,隻身一人。論才學,小妹絕不在你大姐二姐之下;論家庭地位,宋氏家族更勝從前。如果小妹放著英雄偉人不嫁,錯過第一夫人不當,豈不可惜了小妹當年的一番理想與抱負,也有負宋氏家族的高貴門第。第四,至於蔣介石已是有婦之夫,且有三房妻室,藹齡認為這不應成為蔣宋聯姻的障礙,婚約是人訂的,人亦可以解除它。系鈴解鈴,本不是難事,況且蔣介石已有的三房妻妾都是在政治上沒有什麼地位的平民村婦,想來要蔣介石休掉她們,不會多麼為難。至於說到蔣介石的宗教信仰問題,想來他也是個聰明人,他不會在江山美人與宗教信仰之間舍本逐未的。對於傳言中有關蔣介石的種種風流韻事,宋藹齡亦有精闢的見解,她解釋說:彼一時,此一時也!當蔣介石流落上海灘上,對革命悲觀失望,自然難免產生一些自暴自棄的行為。蔣一旦成為革命領袖和偉人,他自然要處處小心謹慎,自尊自愛,為人師表,何況有小妹這樣的美貌、能幹而又高貴的夫人在一旁襄助與管束,不怕他不收韁勒馬,重塑形象。第五,藹齡極力鼓勵美齡,一旦蔣宋聯姻成功,這就將成為20世紀中國最具轟動效應的世紀性婚姻之一,蔣宋兩個顯赫家族的結合,將改變歷史發展的趨勢,它對宋氏家族的影響,更是無法測度。藹齡反復鼓勵美齡,一旦與蔣結合,登上第一夫人的寶座,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非凡魅力,去克服蔣介石身上的某些消極因素,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勇敢地負起第一夫人的重任。
無疑,藹齡不但是一位具有敏銳政治眼光的宋氏家族掌門人,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宣傳鼓動家。她抓住宋美齡希望出人頭地的虛榮心,以及少女時期的種種夢想,極力進行渲染,終於使宋美齡就範,意識到唯有蔣介石,才是自己婚姻的最好選擇。
在說服了美齡之後,宋藹齡的第二步計劃是向蔣介石進攻。當然,蔣介石垂涎美齡已久,對於他是無須說服的。問題的關鍵是讓他如何接受自己條件。這就是,他如果想與宋氏家族聯姻,第一必須休掉原先的三位妻妾;第二必須是一位基督徒;第三必須保證使孔樣熙及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能夠在未來的政府中佔有關鍵性重要崗位。要讓蔣介石能完全接受這樣的價碼,似乎也不是易事。所幸的是,正當宋藹齡在絞盡腦汁設計定策的時候,寧漢對立發生,宋氏家族成為寧漢雙方爭奪的重要目標,一時身價奇高。此時,蔣介石搶先與宋氏家族的掌門人、大師姐宋藹齡接上了關系。他們始有九江會晤,繼而蔣又無條件地接受宋開出的全部價碼,這樣蔣宋聯姻就大局始定了。
自此以後,蔣介石與宋美齡之間鴻雁傳書,信使往返,儼然一對難舍難分的戀人。宋美齡稱蔣介石為「親愛的哥哥」。蔣介石寫信給宋藹齡則稱:「親愛的大姐」,寫信給宋美齡則稱,「親愛的美齡」,信中卿卿我我,一如凡夫俗子。
在分別做好了宋美齡與蔣介石的工作以後,宋藹齡開始實施她的第三步計劃,這就是把母親宋老太太送到日本旅遊。宋藹齡懂得,在宋氏家族中真正能夠決定蔣宋婚姻成功與否的人,無疑是老夫人。但如果父母遠行,這問題又當別論了。不但大姐說話的份量有所不同,而且可以更加方便地居於幕後設計策劃,促成事態向預期的方向發展。等到事情已成定局,生米已做成熟飯,即使母親反對,也難以改變了,於是,宋藹齡以局勢混亂為由,力勸母親暫避日本,結果,宋老太太離開上海僅半年時間,蔣宋聯姻已成不可逆轉之勢。
宋藹齡懂得,男女情愛之事,政治權勢和經濟利益固然重要,但男女感情也是必不可少的,當務之急,須安排一次蔣宋秘密旅遊的機會,以增進小妹與介石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經過宋藹齡的周密安排,蔣介石與宋美齡到鎮江作10日游。每日里雙飛又憩,形影不離,相互間情投意合,盡訴衷腸。美齡回到上海,見到大姐藹齡時的第一句話,便是「此生非蔣氏不嫁」。宋藹齡聽了嫣然一笑,心中卻是暗暗稱贊蔣介石果然好手段,僅僅10日,便把一個原本十分高傲的小妹弄得神魂顛倒,死心塌地了。
宋老太太出走異國他鄉,小妹本芳心已許,來氏家族內部反對蔣宋聯姻的呼聲只剩下床慶齡、宋子文姐弟二人,正是大勢已去,不足為慮了。對於宋慶齡,她早想好妙計,成功只在早晚之間耳。
當時,因武漢政府垮台,宋慶齡迫不得己撤離武漢,回到上海法租界寓所。因其堅貞不渝的反蔣立場,使蔣介石內心早已恨之入骨,暗中派人對她進行跟蹤監視,威脅利誘。宋慶齡的處境十分危險。這時,唯一能迫使蔣介石收斂迫害活動,幫助慶齡改變處境的只有宋藹齡一人。可是,宋藹齡對此不但不加阻止,反而處處予以默許。她在宋慶齡面前又用假作關心愛護的態度施加壓力,勸說她退出政治斗爭,尤其不要用激烈的措詞刺激蔣介石等等,以免逼迫他做出一些非常之舉。藹齡故意告訴慶齡,最好能暫時脫離上海險境,作一段時間的出國旅遊。在如此內外壓力之下慶齡不得不秘密離開上海,出訪蘇聯。
慶齡既走,剩下一個宋子文在孤軍奮斗。宋藹齡為此也早已准備了一張王牌,這便是請國民黨元老譚延闓出面調解。譚在國民黨內以八面玲攏、處事圓滑著稱,被政壇稱為「葯中甘草」和「伴食宰相」,在國民黨左右兩派中都深得人緣。宋子文因才識過人,鋒芒外露,在早期初登廣東政壇時,不免遭國民黨元老派所忌,不為時人所重,宋子文懷才不遇,頗感苦悶。獨譚延闓慧眼識俊才,力排眾議,並從多方面加以提攜照拂,宋子文在廣東的境遇從此開始好轉。有此一段恩緣,宋子文視譚延闓為恩師,並相互引為知已。宋有所求,譚無不照準;譚有所言,宋無不聽從。因蔣宋婚姻擱淺,譚受藹齡、美齡姊妹所託,與宋子文單獨面談。經再三譬解,宋子文一改初衷,不但同意蔣宋聯姻,而且應允去日本,幫助藹齡說服宋母。
就在宋藹齡一個個地排除宋氏家族內部阻力的期間,蔣介石亦應宋藹齡的要求,5萬美元送三夫人陳潔如赴美讀書;一幢洋房將二夫人姚怡誠安置到蘇州居住。剩下一個大夫人毛福梅,蔣介石請出娘舅向毛氏攤牌,毛福梅仍然可以作蔣氏祖宅豐鎬房的女主人,條件是必須在形式上與蔣介石辦理一紙離婚證明。毛氏一弱女子,如何是蔣介石的對手,至此不應也只得應了。蔣介石三拳兩腳,三個夫人出國的出國,躲避的躲避,離婚的離婚,終於又是光棍一條,並以「舉世所棄之下野武人」的身份給宋美齡寄去一封「情書」,正式向宋美齡求婚。宋美齡以女姓對落難英雄的同情心理和俠客心腸,正式接受了蔣介石的求婚。至此,蔣宋聯姻距離事實只差一步之遙了。
9月16日,宋藹齡以大姐和「紅娘」的雙重身份,在上海的家中召開新聞記者招待會。宣布:「蔣總司令即將與我的三妹結婚。」
9月28日,蔣介石東渡日本,正式向宋老大太提出與美齡成婚的要求。蔣在作出將盡力研究聖經,以便皈依基督教的承諾後,宋母終於在藹齡造成的既成事實下,慨然應允蔣宋聯姻。
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西摩路宋氏寓所及大華飯店兩處分別舉行了宗教婚禮與世俗婚禮。宋美齡正式當上中國的「第一夫人」。宋藹齡撮成了蔣宋聯姻,為蔣介石建立蔣氏王朝立下了殊功。從此以後,她挾蔣介石與宋美齡之威,以她那雙神秘的巨手,不斷左右中國政壇的形勢,成為中國政壇上權勢顯赫的女人

5. 誰能詳細的介紹一下宋氏家族

在現代中國,有哪一個家族地位比宋氏家族更顯赫呢?這個家族的幾個成員,都攀上了中國政治權力的最高峰。大姐宋靄齡嫁給了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孫裔孔祥熙,這個孔聖人的後代曾任財政部長、行政院長。二姐宋慶齡是孫中山夫人,後來又當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排行第三的宋子文亦當過財政部長與行政院長。排行第四的宋美齡是蔣介石夫人。
這樣一個地位顯赫的家族,原籍不是在豪門眾多的江蘇與浙江地區,而是在海南島一個荒辟的鄉村。而且,他們本來也不是姓宋,而是姓韓。為什麼本姓韓的宋氏家族會改姓呢?這個家族現在還有什麼成員在海南島及世界各地(包括馬來西亞)呢?聯合晚報記者1987年12月趁赴海南島文昌縣探親之便,到昌灑區慶齡鄉宋氏祖居去參觀,並且和宋慶齡的一位堂弟做了一段訪談,終於了解到這個家族崛起與變遷的一些內情。

關於宋慶齡、宋美齡、宋子文這幾位中國現代名人的原籍,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文昌縣委員會文史組的考證,證實他們本是韓家的子女。現根據該組的考證,把宋氏家族的歷史簡介如下∶

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也稱宋嘉樹),本名韓教准,少年時過繼給姓宋的嬸母的弟弟,便改姓為宋。很多中文書刊根據英文著作,把Uncle譯為叔叔,於是說宋耀如本姓韓(Han),隨叔叔而改姓宋,自己的叔叔怎麼會跟自己的父親不同姓呢?真是越說越糊塗。英文的Uncle,既可當叔叔、伯伯,也可以當舅舅、姑丈、姨丈,洋人對於這種親屬關系是分不清楚的。

宋耀如(即韓教准)的先輩是客家人,北宋時住在河南相州之安陽。在南宋(公元1126——1279年)時期,由於受中亞部族侵入,為避戰亂而南遷。族人有一位叫韓顯卿,到淅江會稽(今紹興)縣任縣尉,後又遷粵(廣東)任廉州太守。公元1197年,韓顯卿的後人渡海來瓊(海南島),定居於錦山,到清代這一系韓氏後裔居住在羅豆市圮烏坡村,後又遷到昌灑區古路園村。宋慶齡遠祖的神主牌一直安放在羅豆市圮烏坡村,1950年,回國不久的韓裕豐還到那裡去祭掃。這些神主牌在1953年被毀壞了,但宋慶齡近代的祖公牌還放在昌灑祖居內。
宋氏祖居所在的古路園村是個很小的村落,1917年韓裕豐離鄉時,村裡只有九戶人家,四家姓符,五家姓韓。宋慶齡的父親曾經在本世紀初回鄉探親。
宋慶齡的父親本姓韓的另一個有力證據是宋耀如本人在離開海南家鄉六年後,用英文寫了幾封信,都有提到自己父親的名字是韓鴻翼(他在信中寫自己父親的名字是Han Huag-i)。美國人斯特林·西格雷夫(Sterling·Seagave)所著《宋家王朝》一書,收錄了宋耀如1881年6月25日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寫給上海的傳教士揚·艾倫(中文名字林樂知)博士的信,宋耀如在信中請求林樂知博士幫助他把一封信轉寄給在海南島家鄉的父親,那封致給父親的信也是用英文寫的。
為什麼給自己父親寫家書用英文呢?因為宋耀如童年只讀過一點中文書,到美國後專用英文,當時他的中文程度還不足以寫信。在這封信中,宋耀如告訴自己的父親,他已經成為基督教徒,他地址是北卡羅來納州聖三一學院。信末署的是「你的兒子韓嘉樹」,還附上「查理·瓊斯·宋」這個教名及隨舅父的姓。
如果說洋人寫宋氏家族的歷史,可能因不了解中國人的習俗而搞錯了宋耀如的名字,那麼,中國人自己寫的書,或翻譯洋人的有關著作,這樣的失誤是應當避免的。但我們查閱了幾本書,就發現了不少這方面的失誤。
蔣洪斌著的《宋慶齡》一書(江蘇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出版),介紹宋慶齡的父親時,說他本姓韓,生於海南島文昌縣。還說他的祖父是韓錦彝,父親名叫韓鴻翼,叔父名叫韓鵬翼,這都沒有錯,但說宋耀如本名韓致准,弟弟叫韓教准,那就把哥哥與弟弟的名字弄顛倒了∶宋耀如本人是韓教准,致準是他的弟弟。
李豫生等人譯的《宋氏家族》(美國人埃米莉·哈恩著,中譯本由新華出版社出版)說,宋氏家族祖籍在山西,在宋耀如誕生的前幾年,由於內戰而逃往海南島,看來是搞錯了。根據宋氏祖居及韓裕豐本人所收存的史料,宋耀如祖籍是河南,而且早在宋耀如的前幾代已經定居在海南島。
該書又說宋耀如隨其叔叔被送往本家族在波士頓的遠方小店裡,還說這位叔叔他母親家族裡的人,這就越說越糊塗了。叔叔是自己父親的弟弟,怎麼會變成「母親家族裡的人」呢?母親那邊的兄弟,是舅舅而不是叔叔。洋人不曉得分別,一律稱「安哥」(Uncle),中國人翻譯Uncle時,憑常識就可以知道母親那邊的人不會是叔叔,而只可能是舅舅。
接下來,讓我們介紹這個曾經對中國產生巨大影響的顯赫家族的成員∶

宋氏家族的「根」是在落後、閉塞的海南島窮鄉僻壤,把這個家族帶入上流社會,帶入中國政治的權力核心的是原名韓教準的宋耀如。

宋耀如生於1860年(一說1861年,另一說1866年),少年時到了美國,就讀於威明頓的杜克大學三一學院。一年後,轉入田納西州維爾市的萬德華爾特神學院,畢業後取得牧師資格。1886年回國。在上海當傳教士,協助組織中國第一所基督教青年會。當時華人當傳教士的薪金不高,還受到歧視,他覺得長此下去沒有什麼出路,便辭去佈道工作,轉而經營工商業。盡管這樣,他對教會事務還是很熱心的。他曾與美國聖經協會訂立合同,在上海出版《聖經》的中文本。

宋耀如在十九世紀快要結束的時候開始了他與中國革命家孫中山先生的交誼,這可說是宋氏家族向中國政治權力中心邁開的第一步。孫中山在二十世紀初繼續開展其革命活動,每到上海,總是在宋耀如的家暢述革命形勢,並且利用宋家開秘密會議。後來,宋耀如不僅給予孫中山金錢上的資助,還擔任了孫中山一部份秘書工作,為革命事業奔波。宋耀如還在上海的法國租界開設華美圖書館,以印刷《聖經》為掩護,秘密印刷革命書刊和宣傳資料。

就這樣,宋耀如深深地介入了革命活動,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孫中山認識了當時還是小姑娘的宋慶齡,由於受父親的影響,宋慶齡在童年時已十分仰慕孫中山。宋氏全家都把孫中山當作英雄,但宋耀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後來竟成了好友孫中山的岳父。

宋耀如一生沒有正式當過官,即使在辛亥革命勝利後,在自己的女婿當了臨時大總統之後,他也沒有當過一官半職。他是在1919年逝世的,終年59歲。(如果他出生的年份是1866年,那麼,他逝世時是53歲。關於他逝世的年份,有的書是記載1918年。)
現在該來講講宋耀如的夫人與子女了∶

宋耀如的夫人倪桂珍(亦有的書寫桂芝)也是基督教徒,浙江餘姚縣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在上海培文女子高等學堂畢業,是當時少數受正規新式教育的中國婦女。

宋耀如夫婦於1888年生下第一個女兒,取名靄齡,1893年第二個女兒出世了,這就是中國當代偉大的女性宋慶齡,1894年,宋家的第一個男孩誕生,這就是宋子文。1897年又生了一個女兒,這就是後來成了蔣介石夫人的宋美齡。在宋美齡之後,還有兩個弟弟子良與子安。宋家這六個子女全都在美國留過學。
大姐嫁給孔子的後裔

宋家的兩個大女兒靄齡與慶齡,先後擔任過孫中山的英文秘書。靄齡於1913年與孔祥熙在日本結婚,孔祥熙是孔子的第75代孫裔,曾在美國耶魯大學取得經濟學士學位。

孔祥熙一生沒干過多少好事,壞事倒是幹了不少。1923年初,孫中山在廣州重建陸海軍大元帥府時,他受邀到廣州出任財政廳長。孫中山逝世時,他也是立遺囑的見證人之一。

1927年1月,他曾任武漢政府的實業部長,後來「寧漢合流」(武漢政府與南京的蔣介石政府合作),他被蔣介石任命為工商部長,後改任實業部長。從這時起,孔祥熙和他的妻子宋靄齡成為統治中國的最有權勢人物。孔祥熙先後擔任過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行政院院長,還牢牢控制了中國的兩家最大銀行━━中國銀行與交通銀行,另外還有中國農民銀行、中央信託局及郵政儲金匯業局也被他操縱。此人治國無方,斂財有道,在抗戰期間,他利用行政院院長的權勢與地位,大發國難財,成為四大家族中的首富(實際也是中國的首富)。在南京政府垮台前夕,他把大量財產轉移到美國。1948年孔祥熙全家跑到美國去定居,孔本人在1967年8月在紐約病死,宋靄齡於1973年死於美國,終年85歲。
宋慶齡走自己選擇的道路

宋氏家族中最傑出的女性宋慶齡於1915年時與孫中山先生結婚,那年孫先生已經是49歲,而宋慶齡只有22歲。眾所周知,宋耀如夫婦當初是反對這庄婚事的,主要理由是兩人年齡懸殊。但後來知道女兒決心很大,無可改變,在結婚時,宋耀如夫婦還是送了很多禮物給自己的女兒,包括雙人床、五斗櫥、大衣櫥、金絲綉花被、百子圖的緞綉被面及刺綉禮服等。

宋慶齡在孫中山逝世後,十分堅定地繼承孫中山的遺志。她雖然擔任國民黨的中央委員,也當過國民政府委員,但是一直與蔣介石及孔祥熙等當權派對立,雖然這兩人一個是自己的妹夫,另一個是自己的姐夫。她所走的是自己所選擇的道路,而她的姐姐、妹妹和三個弟弟走的卻是一條與她完全對立的道路。

1949年中共在北京建立政權,宋慶齡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又當選為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59年1965年當選政府副主席。

1981年5月16日,88歲高齡的宋慶齡病重,中國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決定授予她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稱號,她是第一位獲得這榮譽的人。這年5月29日,宋慶齡於北京逝世。

宋子文曾在新加坡置產

宋子文這個先後在美國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深造的中國現代豪門主要人物,在1917年回國時,只是在漢冶萍公司當英文秘書,後來在北京開過小五金店。1923年任上海信託公司的副經理,不到一年公司卻倒閉了。

只有到了在廣州投奔自己的姐夫孫中山時,他的日子才開始好起來。先是任國民政府秘書、兩廣鹽務稽核所長。1924年8月,孫中山創辦中央銀行時,他以自己曾在美國學過經濟學與財務管理的背景,出任董事、行長。孫中山逝世前,他以親屬的身份赴京,作為孫中山立遺囑時的見證人之一。1925年任財政部長。以後又擔任過南京政府的財長及中央銀行總裁。

1927年內戰爆發,宋子文在財政上給予蔣介石大力支持。從那時起到1949年他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及蔣介石的妻舅的關系,把手伸得很長,大量聚斂個人的財富,成為中國巨富之一。他亦官亦商,官商不分,在擔任財長及行政院院長期間,先後建立了許多私人企業,如中國棉業公司、華南大米出口公司、揚子江電力公司等。

在國民黨統治中國大陸期間,宋子文和他的姐夫孔祥熙聯手控制全國金融業,宋子文從1935年開始控制了中國銀行,第二年又收購了私營的廣東銀行(另一家叫廣東省銀行的與此行無關)及新華銀行。第三年(即1937年),宋子文向廣東銀行支了百萬元現金,以每股5元的低價,購入了由簡氏家族經營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20萬股,這等於簡氏家族所擁有的股份的半數,就這樣,全國最大的煙草公司落入了宋氏家族的手中。

宋系的廣東銀行戰前不僅在全國各大城市設立分行,在香港、舊金山及新加坡亦有。通過新加坡分行,宋子文在新加坡亦搞了些房地產。據新加坡老一輩說,現在的實龍崗花園的一些地段,過去曾經是宋子文的產業。

宋子文戰前多次來過新加坡,但多半是赴歐洲時船經本地而上岸做短暫停留。曾任中華總商會會長的林慶年還設宴款待過宋子文。

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在新加坡、馬來亞半島及東南亞各地均有龐大的銷售網,該公司在新加坡的辦事處就在禧街(Hill Street)警察局的對面,禧街警察局(及警察宿舍)現在是檔案及口述歷史館所在處,對面的那座建築物不久前拆除了。

宋子文在戰後曾任行政院院長、廣東省政府主席。1949年前往法國,後在美國定居,1971年在一個晚宴上突然氣絕身死,終年77歲。
宋美齡和她的兄弟姐妹

現在該來講講宋美齡了。關於這位曾經是中國政治舞台最有權勢的名女人的生平事跡,人們知道得不算少了,這里著重講講她的中年、晚年及她和兩位姐姐的關系。

宋美齡於1927年12月1日與蔣介石在上海結婚,意味著這位原籍海南島文昌縣的名門閨秀開始走上中國政治權力的最高峰。
跟一般的第一夫人不同之點在於,宋美齡並不自我隱沒在政治舞台的幕後,而是經常走到台前扮演積極和重要角色。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西北軍領袖楊虎成與東北軍總司令張學良拘捕蔣介石,迫他停止內戰,槍口向外。在蔣遭拘禁期間,在南京的宋美齡從幕後走到前台,四處活動,堅決反對以何應欽為首的親日派要以軍事行動解決西安事變,她和哥哥宋子文都力主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宋美齡還親自召集黃埔軍校出身的軍官,要他們盡力營救校長蔣介石,要他們抗拒何應欽的命令。後來,她還在宋子文等人的陪同下,親自出馬遠飛西安,代表蔣介石與楊虎城、張學良及中共首席代表周恩來談判,從而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抗日戰爭爆發後,她多次以蔣介石私人代表的身份,到歐美各國進行廣泛且頻密的外交活動,爭取各國支持中國抗戰,她還以流利的英語在美國參、眾兩院發表演說。抗戰8年是宋美齡一生中最光彩的8年,她被列為世界十大名女人之一。

1948年12月,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已是「日薄西山」,宋美齡為挽救蔣家王朝做了最後的努力,再次赴美求援,1950年1月,她從美國返回台灣(那時南京政府已垮台,蔣介石已退到台灣)。1975年4月蔣介石病逝,宋美齡在辦完了亡夫的喪事後,於同年9月旅居美國,但仍經常回台灣參加蔣介石的紀念活動。今年(1988年),宋美齡已達90高齡,宋氏三姐妹在世的僅存她一人了。

宋耀如的6個子女,5個人一直向右走,只有宋慶齡一直左走,他們6人也從不轉向。抗日戰爭爆發之前,宋慶齡與其他5人政治立場對立。只有在抗戰8年期間,兄弟姐妹才接近,而且關系十分融洽。我們現在看到三姐妹的合影,除了年輕時的幾張外,大半是抗戰期間拍攝的。

宋子良與宋子安這兩個最年輕的弟弟,名氣雖不如宋子文,但是地位與勢權也相當大。宋子良當過宋氏家族所控制的幾家銀行的董事,出任過廣東省財政廳廳長,還當過姐夫孔祥熙的實業銀行的總經理及黃埔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控制了上海海港。六弟子安長期負責鹽務部門,還兼任宋系多家銀行的董事。
在兄弟姐妹當中,五弟宋子良與二姐宋慶齡的關系較好,子良是家族中唯一跟宋慶齡一直保持聯系的成員。在1981年5月宋慶齡病重時,宋子良還從美國拍了電報到北京慰問與自己分手了30多年的二姐。

曾經在中國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達半世紀的宋氏家族,輝煌的日子已經過去,留下的是浩繁的史料讓歷史家去考證、分析與評說。現代中國如此顯赫的家族,竟是源於海南島一個荒辟的農村,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歷史學家也許對這個問題沒有多大興趣。但海南島文昌縣昌灑區的宋氏祖居,卻像一顆明珠,在椰風蕉雨中閃耀著光芒,吸引越來越多來自全國地及全球各角落的人去尋訪宋氏家族最初的腳印。

宋藹齡是宋氏家族的一代掌門人,卻在民國官府里沒有任何公職,一生深居簡出,行蹤隱秘。然而,她無形的權勢顯赫過人,連唯我獨尊的蔣介石對她也得彬彬有禮,和顏悅色。她因推動孔、宋家族崛起,促成蔣、宋聯姻,控制金融收放,而得以安富尊榮;又因投機證券股市、倒騰軍用物資,涉及貪污大案,而被人發奸擿伏,聲名狼藉。
下文摘自楊者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未加冕的女王——宋藹齡》。
宋藹齡一生中最大的傑作,是成功地策劃並撮合了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婚姻,從而將蔣介石的軍力與宋氏家族的財力和英美背景徹底融合起來,為創立蔣家王朝與宋氏王朝奠定了基礎。
宋藹齡認為,盡管在蔣宋聯姻的道路上困難重重,但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兩個當事人宋美齡與蔣介石,只要他們二人,一個有情,一個有意,決心下定,意志堅決,何愁這件美事不得成功。
於是,宋藹齡充當「紅娘」的第一步,就是力勸小妹宋美齡如何接受蔣介石的問題。首先,藹齡告訴美齡,蔣介石不但是一位名揚海內外的革命將領,而且是當今中國最有實力、最有前途的國民黨領袖人物,說他是一位東方的拿破崙式人物,是一點也不誇張的。能夠成為這樣一位偉大人物的妻子,不但是小妹之幸,亦是大姐之幸,宋氏家族之幸。所謂英雄美人,自古皆然。其次,藹齡為美齡分析當今中國政壇的形勢,認為蔣介石毫無疑問將成為中國的最高統治者。嫁給蔣介石,即成為中國的第一夫人。這樣,美齡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學識和才華,幫助蔣介石治理中國。所謂江山美人,更為可貴。再次,藹齡告訴美齡,我們姊妹三人,大姐二姐都已完婚,夫婿一為孔祥熙,一為孫中山,都是中國政壇上的風雲人物,就剩小妹一人,至今形單影孤,隻身一人。論才學,小妹絕不在你大姐二姐之下;論家庭地位,宋氏家族更勝從前。如果小妹放著英雄偉人不嫁,錯過第一夫人不當,豈不可惜了小妹當年的一番理想與抱負,也有負宋氏家族的高貴門第。第四,至於蔣介石已是有婦之夫,且有三房妻室,藹齡認為這不應成為蔣宋聯姻的障礙,婚約是人訂的,人亦可以解除它。系鈴解鈴,本不是難事,況且蔣介石已有的三房妻妾都是在政治上沒有什麼地位的平民村婦,想來要蔣介石休掉她們,不會多麼為難。至於說到蔣介石的宗教信仰問題,想來他也是個聰明人,他不會在江山美人與宗教信仰之間舍本逐未的。對於傳言中有關蔣介石的種種風流韻事,宋藹齡亦有精闢的見解,她解釋說:彼一時,此一時也!當蔣介石流落上海灘上,對革命悲觀失望,自然難免產生一些自暴自棄的行為。蔣一旦成為革命領袖和偉人,他自然要處處小心謹慎,自尊自愛,為人師表,何況有小妹這樣的美貌、能幹而又高貴的夫人在一旁襄助與管束,不怕他不收韁勒馬,重塑形象。第五,藹齡極力鼓勵美齡,一旦蔣宋聯姻成功,這就將成為20世紀中國最具轟動效應的世紀性婚姻之一,蔣宋兩個顯赫家族的結合,將改變歷史發展的趨勢,它對宋氏家族的影響,更是無法測度。藹齡反復鼓勵美齡,一旦與蔣結合,登上第一夫人的寶座,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非凡魅力,去克服蔣介石身上的某些消極因素,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勇敢地負起第一夫人的重任。
無疑,藹齡不但是一位具有敏銳政治眼光的宋氏家族掌門人,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宣傳鼓動家。她抓住宋美齡希望出人頭地的虛榮心,以及少女時期的種種夢想,極力進行渲染,終於使宋美齡就範,意識到唯有蔣介石,才是自己婚姻的最好選擇。
在說服了美齡之後,宋藹齡的第二步計劃是向蔣介石進攻。當然,蔣介石垂涎美齡已久,對於他是無須說服的。問題的關鍵是讓他如何接受自己條件。這就是,他如果想與宋氏家族聯姻,第一必須休掉原先的三位妻妾;第二必須是一位基督徒;第三必須保證使孔樣熙及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能夠在未來的政府中佔有關鍵性重要崗位。要讓蔣介石能完全接受這樣的價碼,似乎也不是易事。所幸的是,正當宋藹齡在絞盡腦汁設計定策的時候,寧漢對立發生,宋氏家族成為寧漢雙方爭奪的重要目標,一時身價奇高。此時,蔣介石搶先與宋氏家族的掌門人、大師姐宋藹齡接上了關系。他們始有九江會晤,繼而蔣又無條件地接受宋開出的全部價碼,這樣蔣宋聯姻就大局始定了。
自此以後,蔣介石與宋美齡之間鴻雁傳書,信使往返,儼然一對難舍難分的戀人。宋美齡稱蔣介石為「親愛的哥哥」。蔣介石寫信給宋藹齡則稱:「親愛的大姐」,寫信給宋美齡則稱,「親愛的美齡」,信中卿卿我我,一如凡夫俗子。
在分別做好了宋美齡與蔣介石的工作以後,宋藹齡開始實施她的第三步計劃,這就是把母親宋老太太送到日本旅遊。宋藹齡懂得,在宋氏家族中真正能夠決定蔣宋婚姻成功與否的人,無疑是老夫人。但如果父母遠行,這問題又當別論了。不但大姐說話的份量有所不同,而且可以更加方便地居於幕後設計策劃,促成事態向預期的方向發展。等到事情已成定局,生米已做成熟飯,即使母親反對,也難以改變了,於是,宋藹齡以局勢混亂為由,力勸母親暫避日本,結果,宋老太太離開上海僅半年時間,蔣宋聯姻已成不可逆轉之勢。
宋藹齡懂得,男女情愛之事,政治權勢和經濟利益固然重要,但男女感情也是必不可少的,當務之急,須安排一次蔣宋秘密旅遊的機會,以增進小妹與介石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經過宋藹齡的周密安排,蔣介石與宋美齡到鎮江作10日游。每日里雙飛又憩,形影不離,相互間情投意合,盡訴衷腸。美齡回到上海,見到大姐藹齡時的第一句話,便是「此生非蔣氏不嫁」。宋藹齡聽了嫣然一笑,心中卻是暗暗稱贊蔣介石果然好手段,僅僅10日,便把一個原本十分高傲的小妹弄得神魂顛倒,死心塌地了。
宋老太太出走異國他鄉,小妹本芳心已許,來氏家族內部反對蔣宋聯姻的呼聲只剩下床慶齡、宋子文姐弟二人,正是大勢已去,不足為慮了。對於宋慶齡,她早想好妙計,成功只在早晚之間耳。
當時,因武漢政府垮台,宋慶齡迫不得己撤離武漢,回到上海法租界寓所。因其堅貞不渝的反蔣立場,使蔣介石內心早已恨之入骨,暗中派人對她進行跟蹤監視,威脅利誘。宋慶齡的處境十分危險。這時,唯一能迫使蔣介石收斂迫害活動,幫助慶齡改變處境的只有宋藹齡一人。可是,宋藹齡對此不但不加阻止,反而處處予以默許。她在宋慶齡面前又用假作關心愛護的態度施加壓力,勸說她退出政治斗爭,尤其不要用激烈的措詞刺激蔣介石等等,以免逼迫他做出一些非常之舉。藹齡故意告訴慶齡,最好能暫時脫離上海險境,作一段時間的出國旅遊。在如此內外壓力之下慶齡不得不秘密離開上海,出訪蘇聯。
慶齡既走,剩下一個宋子文在孤軍奮斗。宋藹齡為此也早已准備了一張王牌,這便是請國民黨元老譚延闓出面調解。譚在國民黨內以八面玲攏、處事圓滑著稱,被政壇稱為「葯中甘草」和「伴食宰相」,在國民黨左右兩派中都深得人緣。宋子文因才識過人,鋒芒外露,在早期初登廣東政壇時,不免遭國民黨元老派所忌,不為時人所重,宋子文懷才不遇,頗感苦悶。獨譚延闓慧眼識俊才,力排眾議,並從多方面加以提攜照拂,宋子文在廣東的境遇從此開始好轉。有此一段恩緣,宋子文視譚延闓為恩師,並相互引為知已。宋有所求,譚無不照準;譚有所言,宋無不聽從。因蔣宋婚姻擱淺,譚受藹齡、美齡姊妹所託,與宋子文單獨面談。經再三譬解,宋子文一改初衷,不但同意蔣宋聯姻,而且應允去日本,幫助藹齡說服宋母。
就在宋藹齡一個個地排除宋氏家族內部阻力的期間,蔣介石亦應宋藹齡的要求,5萬美元送三夫人陳潔如赴美讀書;一幢洋房將二夫人姚怡誠安置到蘇州居住。剩下一個大夫人毛福梅,蔣介石請出娘舅向毛氏攤牌,毛福梅仍然可以作蔣氏祖宅豐鎬房的女主人,條件是必須在形式上與蔣介石辦理一紙離婚證明。毛氏一弱女子,如何是蔣介石的對手,至此不應也只得應了。蔣介石三拳兩腳,三個夫人出國的出國,躲避的躲避,離婚的離婚,終於又是光棍一條,並以「舉世所棄之下野武人」的身份給宋美齡寄去一封「情書」,正式向宋美齡求婚。宋美齡以女姓對落難英雄的同情心理和俠客心腸,正式接受了蔣介石的求婚。至此,蔣宋聯姻距離事實只差一步之遙了。
9月16日,宋藹齡以大姐和「紅娘」的雙重身份,在上海的家中召開新聞記者招待會。宣布:「蔣總司令即將與我的三妹結婚。」
9月28日,蔣介石東渡日本,正式向宋老大太提出與美齡成婚的要求。蔣在作出將盡力研究聖經,以便皈依基督教的承諾後,宋母終於在藹齡造成的既成事實下,慨然應允蔣宋聯姻。
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西摩路宋氏寓所及大華飯店兩處分別舉行了宗教婚禮與世俗婚禮。宋美齡正式當上中國的「第一夫人」。宋藹齡撮成了蔣宋聯姻,為蔣介石建立蔣氏王朝立下了殊功。從此以後,她挾蔣介石與宋美齡之威,以她那雙神秘的巨手,不斷左右中國政壇的形勢,成為中國政壇上權勢顯赫的女人.

6. 舊上海的黑幫老大是哪幾個

舊上海的黑幫老大有三位,分別是:

1、張嘯林

1877年張嘯林出生在浙江慈溪,隨後跟隨著自己的父母到了浙江杭州,張嘯林從小開始就表現的游手好閑,無所事事,打架斗毆對於張嘯林來說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小時候的張嘯林開始不斷接觸一些流氓混混,成為了當時杭州出了名的地痞。

在杭州「出名的」張嘯林開始向著更大的城市前進,他去往了上海,但是到上海後他發現在這里他並不能像在杭州一樣。

在這個時候他結識了自己的妻子婁麗琴,可謂是臭味相投,張嘯林也開始了自己的黃色黑色和白色生意,並且與杜月笙、黃金榮結拜,被稱為上海三亨。

張嘯林的結局:林懷部要下手為了引蛇出洞專門找借口和樓下的司機發生了爭吵。說時遲那時快,林懷部迅速拔槍對著張嘯林一甩手,砰然槍響,正中張嘯林面門,張當場斃命。

(6)拆除家族信託擴展閱讀:

抗戰後,杜月笙自以為勞苦功高,想讓蔣介石給他個上海市市長的職位過過官癮,對他早有看法的蔣介石豈可讓他名正言順重新稱霸上海,使上海成為游離於中央政權之外的獨立王國?於是決定趁著日寇投降接收重建上海的契機,加以抑制,蔣對內明確表示對黑幫一錄取締。

三大戰役結束後,看到蔣家王朝氣數已盡,杜月笙開始謀慮去從。雖然中共方面通過黃炎培等勸他留下,但他自己感覺和共產黨作對20餘年,特別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殺了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以及眾多共產黨人,可謂血債累累,留下能有好果子吃嗎?而跟蔣介石去台灣,還不是寄人籬下?

經過深思熟慮,杜月笙選擇了有「自由港」稱號的香港。於是他便開始為出走香港做准備,賣了杜美路上的一處公館,去香港買下了堅尼地台18號的一處小洋房。

7. 蘇河灣歷史

國際上的著名城市往往都有一兩條著名的河流貫穿。巴黎有塞納河,倫敦有泰晤士河,蒙特利爾有聖勞倫斯河,紐約有哈德遜河……這些靜靜流淌的河流在養育了一座城市的同時,也為城市增添了無限風光。

上海,也有這樣一條屬於自己的母親河——「蘇河灣」。一路的蜿蜒奔流,孕育了上海早期的繁榮,也見證著上海的歷史變遷。在流經閘北的烏鎮路至浙江北路時,蘇河灣優雅地劃出了一道長達千米的亮麗弧線。

「蘇河灣」上海民族工商業發展的脈絡,在上世紀初,這里成為上海民族資本集聚地和重要物資集散中心。這里有金城、中南、鹽業、大陸、中國實業、浙江興業等17幢銀行和倉庫,素有「黃金走廊」之稱。還有上海第一家華商絲廠和民族工業先驅榮氏家族的第一座工廠——福新麵粉廠,以及著名的「天後宮」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蘇河灣」,曾被譽為當時滬上的「清明上河圖」。

8. 羅切斯爾德家族的發家史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崛起,首先就不是一帆風順的。現在被認為是家族創始人的梅耶·羅斯柴爾德(Mayer Rothschild),最早從事貨幣買賣業務。

由於18世紀後期德國公國遍地(350個),每個公國都有自己的貨幣體系,梅耶的職業幾乎可以等同於外幣兌換。從德國漢諾威一家有名的家族銀行學成歸來後,他在法蘭克福開啟自己的事業,不僅從事古錢幣和古玩交易,還從事黃金白銀與紙幣的兌換,儼然成了一個銀行家。

1818年,內森成功為普魯士政府提供了500萬英鎊的貸款,為國際貸款業務提供了新途徑。除了通過債券發行給世界各地政府籌集資金,羅斯柴爾德家族整個19世紀掙錢方式還包括皇室、政治家理財,從事黃金和貨幣交易、進行工業和礦業的投資。

據尤瑟夫·卡西斯(Youssef Cassis)等人考證,1836年內森去世時,他是英國最富有的人,幾乎也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算上內森的幾個兄弟,當時羅斯柴爾德家族確實站上了世界之巔,擁有600萬英鎊資產。

到了1852年,羅斯柴爾德家族資產更是達到了953萬英鎊。而且內森的後代也不賴,1870年代,內森的四個兒子遺產總計840萬英鎊,超過同時期英國任何家族的財產。

1836-1837年正值美國的金融危機,羅斯柴爾德家族取代了巴林兄弟,成為美國銀行在歐洲的代理人。詹姆斯·羅斯柴爾德熱情高漲,羅斯柴爾德家族通過美國銀行接受了紐約州等州的州政府債券,卻不知道美國銀行當時已岌岌可危,結果1841年美國銀行破產。

這件事給羅斯柴爾德家族留下了壞印象,詹姆斯懊惱地希望"從沒有涉足過美國"。20世紀頭幾十年,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投資遭遇了數次滅頂之災。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盡管有著龐大的戰時融資需求,但戰爭卻令羅斯柴爾德家族受到重創。

德國最初的推進威脅到了法國巴黎,逼迫巴黎證券交易所、法蘭西銀行和身處巴黎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搬到法國波爾多,這嚴重影響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生意。更為要命的是,同盟國的戰時融資全靠美國紐約金融中心(以J.P.摩根為核心),而羅斯柴爾德家族一直沒在那兒設立分部。

此外,經過數代繁衍,內森·羅斯柴爾德的後裔們全然沒了企業家精神,面對倫敦虎視眈眈的競爭者實在是難堪大任,更不用說比肩他們的祖先。戰爭結束後,羅斯柴爾德家族實質上也讓出了歐洲政府融資的主導者角色。

(8)拆除家族信託擴展閱讀

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國際舞台上活躍了二百多年,對歐洲和世界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個家族的名聲之大,大概只有20世紀美國的肯尼迪家族能夠與之相比。人們對這個家族的成功活動也有種種評說,有人把它看作是猶太人智慧、財富、影響以及慈善事業的象徵,也有人把它作為猶太人企業用金錢征服世界的一個活樣板。

羅斯柴爾德家族靠做古錢幣生意和發戰爭財而暴發,後主要投資於金融行業。羅斯柴爾德家族有五個兒子,分別控制了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法蘭克福、紐約和柏林,他們成為歐洲金融市場呼風喚雨和左右政局的最大力量。

倫敦的羅斯柴爾德在1833年不列顛帝國廢除奴隸制以後,曾拿出2000萬英鎊用以補償奴隸主的損失;1854年,他們還為英國在克里米亞同俄國的戰爭提供了1600萬英鎊的貸款;1871年,他們又拿出了一億英鎊為法國向普魯士支付普法戰爭的賠款。

他們還控制了整個歐洲的鐵路,所有法國給俄國的貸款,都是由該家族提供的;在美國內戰期間,他們已成為聯邦財政的主要財源。

他們以獨特的猶太行為處世方式,在異國的大地上大放光彩,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富翁。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興起,充分體現了猶太人的營財之道和民族特性。在200多年的輝煌歷程中,家族始終保持著不竭的創造力和強大的凝聚力。其家族雖然支脈龐大,但卻一直保持著一種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力量。

在反猶浪潮滔滔洶涌的環境之下,他們運用智慧,沉著迎戰,化險為夷;特別是在同希特勒的較量中,他們更是憑借財富和非凡的談判智慧,令納粹頭子也算盤盡失,無可奈何。他們一方面以拒絕向反猶國家貸款來抵制反猶國家。

另一方面給猶太人的慈善事業甚至猶太復國主義事業以巨大的幫助。被全世界猶太人贊頌為「真正的大憲章」的《貝爾福宣言》,是以英國外交部致羅斯柴爾德家族英國支脈的納撤尼爾·邁耶·羅斯柴爾德勛爵的形式發表的。

羅斯柴爾德家族不但是經濟世界中的金融舵手,而且在猶太民族的整體生活中,也是當之無愧的「紅盾牌」(羅斯柴爾德乃德語「Rothschild」,意為「紅色之盾」)。

9. 為什麼宋家在當時的社會具一定影響力

宋查理的三雙兒女均有著顯赫的背景,影響著民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長女宋靄齡嫁孔祥熙,次女宋慶齡嫁孫中山,三女宋美齡嫁蔣介石;

長子宋子文是民國財政部長,後升任到行政院長,二子宋子良是民國廣東銀行行長,三子宋子安是香港銀行行長,他們在政治、經濟、金融領域的地位舉足輕重。所以宋家在當時的社會具一定影響力。

(9)拆除家族信託擴展閱讀

宋氏家族後人人丁不算多,把宋子文3個女兒所生的孩子算在內,也才20多人。

以宋耀如為脈,第二代均已不在人世,宋家6姐弟中,最早辭世的是小弟宋子安;之後,宋子文、宋靄齡相繼在美國去世;1981年,宋慶齡在北京逝世;2年後,宋子良在美國辭世;20年後,宋美齡離世。

第三代中,宋子文與夫人張樂怡有3個女兒:長女宋瓊頤,次女宋曼頤,三女兒宋瑞頤,都還健在,大女兒住紐約,一個女兒住香港,一個女兒住菲律賓。宋子良與夫人席曼英只育有獨生女兒宋慶怡。宋子安與夫人吳其英生有兩個兒子宋伯熊與宋仲虎,長子宋伯熊住在紐約,主要從事財經管理,只育有1個女兒;次子宋仲虎和曹琍璇生有1男4女共5個孩子,兒子叫宋元孝,算是單傳接代,20歲,在加州戴維斯大學讀書,最小的女兒在斯坦福大學讀書。

閱讀全文

與拆除家族信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融券保證金100解讀 瀏覽:20
比特幣杠桿公式 瀏覽:752
公司購買股東個人資產 瀏覽:530
2月港幣匯率走勢 瀏覽:549
上海代辦融資租賃公司注冊轉讓 瀏覽:256
小企業貸款目標 瀏覽:140
江西省旅遊集團借殼上市 瀏覽:742
中國msci的股票 瀏覽:59
遼寧遠東集團董事長 瀏覽:869
醫院股份合作可行性報告 瀏覽:948
2016年2月17日美元匯率 瀏覽:321
回租融資租賃 瀏覽:9
美國摩根銀行的外匯平台 瀏覽:282
固定匯率接標價法 瀏覽:920
安利傭金分配製度比較 瀏覽:470
杠桿閱讀術的意思 瀏覽:620
外匯mt4紅色代表賺錢嗎 瀏覽:912
三峽銀行近期理財產品 瀏覽:547
2014年12月港幣匯率是多少 瀏覽:633
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自查報告 瀏覽: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