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個國家的錢最可能貶值
土耳其里拉
對於中國人來說,錢數太大,總有不便之處,而土耳其里拉麵值之大,恐怕要讓我們瞠目結舌了。土耳其紙幣目前最小的面值是1000里拉,最大的是5000萬里拉!為什麼用這么大的數字?一位土耳其人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面值大了,你就會感覺很有錢。」
面值大並不一定就表示有錢。去年年初,1美元約兌換69萬里拉。今年2月22日,土耳其政府宣布放棄對里拉的匯率控制之後,目前已貶值到110萬里拉兌換1美元,而且還有可能繼續貶值。
在此情況下,人們怨聲載道。到銀行用美元兌換土幣,許多人得用行李箱裝錢。土政府面臨壓力,考慮多種對策。土耳其中央銀行想出了一個新招,將土幣改版,即將面額100萬土耳其里拉的錢幣劃掉「1」後面的6個「0」,使1土耳其里拉相當於1美元。如此計劃得以實施,土幣的面額均須改版,因為目前土幣的面額分別為1000、2500、5000、1萬、2.5萬、5萬、100萬一直到5000萬。
有專家分析,土政府採用此招,實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土政府的目的,是試圖抑止土幣繼續貶值,增強人們對土幣的信心。但效果如何,現在難以預料。因為土幣貶值的表面誘因是土政府放棄匯率控制,實質原因還是經濟不景氣。此外,官場腐敗、經濟和金融業結構性弊端等也是造成土耳其貨幣貶值的重要原因。
土耳其政府除計劃改版貨幣外,也在謀求外界支持,最主要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西方七國集團(G7)的支持。眼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G7集團對土耳其政策處於兩難境地。土是北約成員國,貨幣貶值影響國家穩定,勢必給美國為首的其他北約成員國帶來麻煩。因此,美等西方國家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的確想幫土一把;另一方面,美等西方國家本仍想壓土繼續改革金融體制,但又怕引起大的社會動盪。所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第一副總經理斯坦利·費舍爾先生(StanleyFischer)日前在一次內部會議上也只是原則性地說:「土耳其理應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
參考資料: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68/3292/426270.html
B. 最近為什麼沒看到香港的財經專家謝國忠的言論
信譽破產,烏鴉嘴。
C. 花旗銀行 真的 破產了嗎
據稱花旗財報負資產按揭可能高達754億美元 花旗將申請破產保護
花旗集團:作為全球化金融服務公司,在100多個國家約為2億客戶服務,包括個人、機構、企業和政府部門,提供廣泛的金融產品服務,從消費銀行服務及信貸、企業和投資銀行服務到經紀,保險和資產管理。現旗下公司主要有花旗銀行、旅行者人壽和養老保險等。1902年5月,花旗銀行是首家在中國開業的美國銀行,目前是中國最具全球性的外資銀行。
據報道,華爾街目前盛傳花旗集團有可能申請破產保護,因為該公司並沒有收到來自中東投資者,特別是阿布扎比投資管理局75億美元的投資。
這一傳聞真假尚難判斷,但似乎像是某些交易機構為操作花旗短期股價而放出的虛假消息。花旗集團為平衡資產負債表正在積極地做著努力,其宣布獲得阿布扎比基金投資已超過一個月,且上周宣布的29億美元公開市場增發股份已經被搶購一空。
花旗上周的業績報告顯示,相關次按的撥備達181億美元,使虧損達98.3億美元,這兩個數字使花旗成為次貸危機中受傷最重的銀行之一。業績報告出台之後,標准普爾將花旗的信貸評級降為AA-。
而一位摩根士丹利不願意公開姓名的分析師表示,「花旗財報埋伏著很多炸彈,僅負資產按揭一項可能就相當嚴重。」
在國內消費信貸方面,花旗產生了41億美元的損失,主要包括6.9億美元的高等級信貸凈損失和33.1億美元的凈貸款損失准備。信貸損失的增加主要包括一次住房按揭和二次住房按揭的違約率增長,以及未保護的個人貸款、信用卡和汽車貸款等方面。
目前花旗的一次樓按和二次樓按的信貸規模一共2144億美元。業績報告上的LTV指標 (指樓按對樓宇價值的比率)顯示花旗按揭有很大的比例已經暴露於風險之中,樓價下跌將對銀行產生很大影響,一次、二次樓按可能變為負資產按揭的規模高達754億美元。
如果經濟陷入衰退,隨著消費者無力償還信用卡和汽車貸款,花旗和其他銀行可能需要計入更多虧損,為此,花旗在第四財季計提74億美元潛在貸款損失准備金可能遠遠不足。
另悉,花旗集團現正在英國裁去400名投資銀行事業員工。
報道指出,此為花旗在全球裁去4200人的一部分。目前花旗在英國約有1.1萬名員工。
而除英國的部分外,其餘裁員可能為美國的消費金融事業、印度及亞洲其他地區。花旗集團發言人丹努南未回復媒體的訪問電話。和訊
美國銀行欲賣建行股權救急
受次貸危機影響,參股中資銀行的外國銀行開始考慮出售持有的中資銀行部分股權,來拯救其因次貸危機而重創的資產負債表。有報道稱,美國第二大銀行——美國銀行已表示,正考慮兌現持有的中國建設銀行部分股權。
此前,新加坡國有投資機構淡馬錫控股已於去年減持2.8億股建行H股和10.82億股中國銀行H股,共套現7.92億美元。
將持股中資銀行的外資銀行名單排列起來就像是次按危機「受害名人錄」。除了美國銀行,名單中還包括花旗集團、匯豐控股、蘇格蘭皇家銀行和瑞銀集團。
另有報道稱,匯豐控股和花旗集團,有意提高其在中資銀行的持股比例。瑞銀集團中國證券交易主管表示,外資機構面臨兩難,即出售持有的股份套現,還是繼續在中國和新興市場加大投資,來彌補其他地方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