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風力發電允許私人發展嗎
首先回答是肯定的,是可以民營發展的,但是准入門檻就比較。你可以看下:
《准入標准》主要涵蓋三方面內容:新建風電機組生產企業必須具備生產單機容量2.5兆瓦以上、年產量100萬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產條件和全部生產配套設施;企業進行改擴建應具備累計不少於50萬千瓦的裝機業績;新建風電機組生產企業應具備5年以上大型機電行業的從業經歷。
這三方面的准入門檻可不是一般的民營企業可以承受的,另一方面我國5大電力集團公司,基本上瓜分了我國的風電發電資源,當然也有少數的民營企業在運作,但是基礎建設的巨大投入一般民營企業很難承受,國企就不一樣了,具有很多的政府資源,以及巨大的融資能力,目前國內已經產生了良性循環。
個人或者民營企業想要從事風力發電的事業發展,除非在技術上特別的創新,比國家的高精尖技術團隊還要有優勢,要不就是服務於風電行業,比如設備保養,調試,地質勘探檢測,不過這些就基本上也有很多專業領域的人士在從事了。
最後洗洗睡吧。要不在自家陽台弄點小型的,然後推廣一下,也許可以獲得一定的成功。祝你成功!!
誰投訴我了,為什麼啊
⑵ 風力發電是個人融資項目還是國家項目
較大型的風力發電多為國家項目,名為國家項目,其實都屬於公司制,國家企業。當然也有個人老闆自己出資建設的風力發電場,地方上較為多見,規模較小~
⑶ 現在國家對風力發電的政策是怎樣的
政策如下:
一、嚴格落實規劃和預警要求。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能源主管部門要嚴格執行《國家能源局關於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國能發新能〔2017〕31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各地區新增風電建設規模方案的分年度規模及相關要求。預警為紅色和橙色的地區應嚴格執行《國家能源局關於發布2018年度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的通知》(國能發新能〔2018〕23號)的有關要求,同時不得在「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的過程中調增規劃規模。預警為綠色的地區如需調整規劃目標,可在落實風電項目配套電網建設並保障消納的前提下,結合「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向國家能源局申請規劃調整後組織實施。
二、將消納工作作為首要條件。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於印發〈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能源〔2017〕1942號)和《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於報送落實〈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能綜通新能〔2018〕36號)要求向國家能源局報送2018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工作方案,對未報送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停止該地區《指導意見》中風電新增建設規模的實施。
三、嚴格落實電力送出和消納條件。
新列入年度建設方案的風電項目,必須以電網企業承諾投資建設電力送出工程並確保達到最低保障收購年利用小時數(或棄風率不超過5%,以下同)為前提條件,在項目所在地市(縣)級區域內具備就地消納條件的優先納入年度建設方案。通過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外送消納的風電基地項目,應在送受端省級政府間送受電協議及電網企業中長期購電合同中落實項目輸電及消納方案並約定價格調整機制,原則上受端省(自治區、直轄市)電網企業應出具接納通道輸送風電容量和電量的承諾。
四、推行競爭方式配置風電項目。
從本通知印發之日起,尚未印發2018年風電度建設方案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增集中式陸上風電項目和未確定投資主體的海上風電項目應全部通過競爭方式配置和確定上網電價。已印發2018年度風電建設方案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已經確定投資主體的海上風電項目2018年可繼續推進原方案。從2019年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增核準的集中式陸上風電項目和海上風電項目應全部通過競爭方式配置和確定上網電價。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能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參照隨本通知發布的《風電項目競爭配置指導方案(試行)》制定風電項目競爭配置辦法,抄送國家能源局並向全社會公布,據此按照《指導意見》確定的分年度新增建設規模組織本地區風電項目競爭配置工作。分散式風電項目可不參與競爭性配置,逐步納入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范圍。
五、優化風電建設投資環境。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能源主管部門要完善風電工程土地利用規劃,優先選擇未利用土地建設風電工程,場址不得位於生態紅線范圍和國家規定的其他不允許建設的范圍,並應避開徵收城鎮土地使用稅的土地范圍,如位於耕地佔用稅范圍,徵收面積和徵收標准應當按照風電工程用地特點及對土地利用影響程度合理確定。有關地方政府部門在風電項目開發過程中不得以資源出讓、企業援建和捐贈等名義變相向企業收費,不得強制要求項目直接出讓股份或收益用於應由政府承擔的各項事務。各地市(縣)級政府相關部門推薦風電項目參加新增建設規模競爭配置時,應對上述建設條件做出有效承諾或說明,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應對相關市(縣)履行承諾的情況進行考核評估,並作為後續安排新增風電建設規模的重要依據。
六、積極推進就近全額消納風電項目。
支持風能資源豐富地區結合當地大型工業企業和產業園區用電需求建設風電項目,在國家相關政策支持下力爭實現不需要補貼發展。鼓勵在具備較強電力需求的地級市區域,選擇年發電利用小時數可達到3000小時左右的風能資源場址,在省級電網企業確保全額就近消納的前提下,採取招標方式選擇投資開發企業並確定上網電價,特別要鼓勵不需要國家補貼的平價上網項目。
中國風力等新能源發電行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預計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將保持高速發展,,隨著國家不斷加大對清潔能源的開發支持力度,一批批大型風電項目落戶,加速了風電基地建設。
拓展資料
風力發電種類:水平軸風力發電機;垂直軸風力發電機;達里厄式風輪;雙饋型發電機;馬格努斯效應風輪;徑流雙輪效應風輪。
盡管風力發電機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可分為兩類:①水平軸風力發電機,風輪的旋轉軸與風向平行;②垂直軸風力發電機,風輪的旋轉軸垂直於地面或者氣流方向。
檢測方法
1.風力機運行狀態的監控。
2.單個風電機組的信息,風電機組轉子,傳動鏈,發電機,變換器,變壓器,艙室,偏航系統,塔架,氣象站狀態監控。
3.風速,風向,葉輪轉速,電網頻率,三相電壓,三相電流,發電機繞組溫度,環境溫度,機艙溫度,出力等監控。
4.保證風電廠數據的實時性和可靠性。實時調整風能的最優性,實現風電綠色能源,滿足國家電力系統二次防護要求。
⑷ 風電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中國的各類市場總會陷入價格戰的怪圈,風電後市場也未能免俗。數年前整機市場的爆發式增長,為後市場創造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也烙下了難以祛除的不穩定因素。一些資金少、規模小、生產水平低的企業加入行業競爭,跟風模仿,魚龍混雜,招投標價格背離正常范圍,部分甚至陷入價格戰,無序的競爭對市場秩序造成了嚴重沖擊。近日,處於漩渦之中的國內某獨立第三方企業總經理李曉峰(化名)頭疼不已。其企業2017年上半年年報顯示:低價中標的惡性競爭導致行業平均毛利水平不斷下降,致使企業整體業務規模同比均有一定下滑,市場開拓營銷難度不斷加大。
⑸ 影響風電企業投資戰略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風電企業投資戰略的因素有:
1、 國內風電企業能否繼續通過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獲得補貼資金有很大不確定性。
歐盟等締約方希望2013年之後CDM可以繼續運行,但也有締約方提出反對意見,因此CDM在2013年之後將如何運行尚無明確答案。而CDM資金補償,對風電企業盈利造成重大影響。
2、集體上市融資,擴張速度過快。
風電行業是典型資金密集型行業,資金匱乏成為風電企業做大做強的主要障礙之一,這也是各企業競相謀求上市的動力之源。
近兩年來風電企業大量上市融資現象,表現為:
(1)從設備製造到運營,風電企業的批量上市將對整個風電產業鏈產生巨大的影響。
(2)目前風電企業存在快速擴張的問題,集體上市融資,將導致行業面臨更為激勵的競爭態勢。
(3)在中國風電行業內,由於上游配套廠商多,作為主機廠家和風廠業主選擇餘地就會大。由於行業標准滯後,上游配套廠商就會被動。加上風機企業上市多,會在產業鏈里形成寡頭壟斷情形,對上游配套供應商的發展更為不利。
(4)華能新能源此次IPO未果,意味著熱炒多年的風電行業出現冷卻。
(5)除此之外,高昂的發電成本、脆弱的盈利能力、並網難題等都被看作是風電企業面臨的困境,而這些也是影響投資者對上市風電企業投資決策因素。
3、國內外政策的不穩定性對投資風電企業的影響重大。
(1)發改委強調「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該政策給本土風電企業提供了發展良機,改善了以前國產化程度低,降低了風電場設備的投資和造價。但國外政府認為上述規定有礙於國外企業在中國風電產業的公平競爭。
2010年1月,發改委又取消了此項規定,該政策的不斷變化對中國的國產風電企業的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2)目前與國外先進的風電企業相比,中國風電企業投資建設成本相對還較高,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夠完善且很多政策未落到實處。
(3)自2011年1月1日起包括風力發電和環保資源綜合利用在內的企業自用設備進口將一律徵收進口稅收,具體見財關稅[2009]55號文件附件《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暫行規定》。意味著進口國際先進風電技術設備將要承擔更大的成本。
而之前財關稅[2007]11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落實國務院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有關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可對部分關鍵零部件和國內不能生產的原材料的進口稅收實行先征後退政策的16個重大技術裝備關鍵領域包括大型清潔高效發電裝備,其中包含有大功
率風力發電機。
(4)2010年12月22日,美國對中國風電製造商的補貼向WTO提出起訴引起外界對中國風電市場的擔憂在美國提出起訴的第二天,國內新能源企業股價均出現明顯下跌態勢。
4、運輸距離遠,穩定性差。
許多風電企業遠離負荷中心,輸電線路長,負荷小,支撐電源少,網架結構薄弱,安全風險大,為了保證電能及時送出,部分風電企業自建送出工程,電網長距離輸送電能穩定性差,容易出現輸送「瓶頸」。
而且不同季節不同種類的電存在上網沖突,冬季為保證供暖必須保證熱電機組運行,夏季汛期風電棄風和水電棄水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因而限制了風電足額上網。
5、風電開發和電網建設不能有機結合。
電網建設嚴重滯後於風電裝機速度這一客觀事實,嚴重影響了風電行業的發展,電網未來發展應解決的目標是實現並網裝機容量,實現「質」和「量」的並進。
國內的智能電網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因此較嚴重地影響風電行業發展,雖然部分風電已實現電網接入,但被限制發電的情況時有發生,部分風電場損失電量高達30%。
6、 投資及放貸不穩,負債率高,盈利率低。
目前中國風電市場已全面進入競爭,無論是價格還是設備的競爭都已相當激烈。價格競爭使行業利潤一降再降,由於國企有較強的資金支持,許多民營企業已經出現虧損局面或者被收購。
目前來看無論投資還是放貸給風電企業,都要承擔相當大的風險。2010年下半年多家銀行加大了新能源行業的貸款力度,僅華銳風電一家企業就獲得了工行100億元融資額度。而在2010年第二季度全球清潔技術領域吸引的投資中,太陽能公司占投資總量的41%,生物燃料公司佔了15%,智能電網應用領域佔到13%,風能只佔很小比例。
盡管風電裝機容量上漲勢頭仍強勁,但對風電企業的投資熱潮顯然已經褪去。
7、近年中國風電發展速度快,技術水平及效率卻相對較低
中國風電行業近幾年的發展速度很快,用5年時間實現了歐美發達國家近30年的發展進程,在產業不斷進步、市場規模快速發展的同時,技術及效率卻相對落後。
⑹ 風電行業融資租賃利息怎麼入賬
1、風電行業融資租賃利息先計入未確認融資費用
借:未確認融資費用
貸: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
2、以後在分期轉入財務費用
借:財務費用--利息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⑺ 國內三大風電巨頭是什麼
明陽風電、金風科技和華銳風電。
風電三巨頭現在的慘淡財報,與兩年之前的輝煌相比,彷彿就在一夜之間,就風雲突變;風電業最為風光的時期只持續了3個月。當張傳衛按下電鈕、武鋼敲響鑼聲,風電業攀上輝煌頂峰;等到韓俊良在上交所敲響開市的鑼聲,短暫的輝煌開始走上下坡路。
風電的注意事項和重點須知:
目前,全球已有90多個國家建設了風電項目,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美洲。從各國分布來了看,截至2019年底,中國、美國、印度、西班牙和瑞典為全球陸地風電累計裝機容量排名前五的國家,陸地風電累計裝機容量佔全球陸地風電裝機容量的37%、17%、6%和4%,合計佔比為73%。
越來越多的大公司開始參與風電市場,導致項目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畢竟大企業在解決物流、融資等問題上有明顯優勢。作為開發商,公用事業單位更通過交鑰匙、BOO或者BOT的方式進入風能產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