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銀行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管理

銀行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管理

發布時間:2021-10-10 15:50:08

① 貿易融資業務的主要風險

貿易融資業務是指服務於國際及國內經濟貿易的短期資金融通業務,包括信用證(含國際及國內信用證)、托收、匯款、保理等業務項下的授信及融資(包括由此派生的遠期結售匯項下授信)業務和本外幣非融資類保函項下的授信。其中,信用證、托收、匯款項下授信及融資業務包括打包貸款、出口押匯、出口貼現、福費廷、風險參與、進口授信開證、進口押匯、提貨擔保,授信開立國內信用證及國內信用證議付等。風險包括:出口信用保險的除外責任風險,審單風險,資金風險,企業信用風險和銀行資信的風險.

我國商業銀行融資業務現狀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融資業務操作管理較粗放,還沒有完全建立各種融資業務的嚴格標准和規范的業務操作流程,開展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以減免保證金開證、出口打包放款、進出口押匯等基本形式為主,而像國際保理等較復雜的業務所佔比重較少,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量與市場提供的空間相比很不協調。因此我們必須借鑒國際貿易融資的經驗教訓,結合我國實際,分析融資風險的成因。
1.1 對貿易融資業務的重要性和風險認識不夠
首先,商業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和相關部門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缺乏了解,也無經驗,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性普遍認識較為膚淺,表現為兩種傾向:一是錯誤地認為國際貿易融資不需要動用實際資金,只需出借單據或開出信用證就可以從客戶賺取手續費和融資利息,是零風險業務,這直接導致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於大量信用證墊款形成的銀行不良資產;二是當出現問題後,又認為國際貿易融資風險很大,採取的措施又導致國際貿易融資授信比一般貸款難,審批時間長,制約了該業務的發展。
其次,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是本幣業務,國際業務的比重相對較少,在機構、人才、客戶方面均不佔優勢,以致大部分人以為與其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發展國際貿易融資,還不如集中精力抓好本幣業務。另外,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在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優化信貸資產質量等方面的作用認識不足、認為貿易融資業務在整個信貸資產中的數量少,作用不大。
1.2 銀行內部缺乏有效的防範管理體系,風險控制手段落後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有客戶風險、國家風險、國外代理風險、國際市場風險和內部操作風險。這些風險的管理需要先進的技術手段將銀行相關部門之間、分支行之間高效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而目前我國銀行在外匯業務的處理程序方面較為落後,不同的分支行之間、不同的部門之間業務相互獨立運行,缺少網路資源共享,缺乏統一的協調管理,以至無法達到共享資源、監控風險、相互制約的目的。如融資業務由國際業務部一個部門來承擔信貸風險控制、業務操作風險控制和業務拓展。風險控制既顯得乏力,又缺乏銀行內部相互制約和風險專業控制,面對我國進出口企業普遍經營虧損,擁有大量不良銀行債務的客觀實現,銀行的貿易融資潛伏著巨大的風險。
1.3 融資業務無序競爭破壞風險管理標准
我國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時間相對國外較短,市場尚不成熟,各種約束機制還不健全,隨著商業銀行國際結算業務競爭的日益激烈,各家銀行業務形式又較為單一,為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競相以優惠的條件吸引客戶,對企業客戶的資信審查和要求也越來越低,放鬆了對貿易融資風險的控制,例如有的銀行降低了開證保證金的收取比例;有的甚至採取授信開證,免收保證金;有的在保證金不足且擔保或抵押手續不全的情況下對外開立遠期信用證等等,這些做法破壞了風險管理的標准,加劇了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
1.4 營銷隊伍薄弱,缺乏復合型的高素質業務人員
國際結算業務專業性強,對業務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但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國際貿易融資方面人才匱乏,有限的人才資源也高度集中在管理層,同時,人才的知識結構單一。由於各家銀行都是把國際業務當作獨立的業務品種來經營,在機構設置上由國際業務部門負責國際結算和連帶的貿易融資業務。這就造成相關從業人員只熟悉國際結算而缺乏財務核算和信貸管理等方面的業務知識,無法從財務資料和經營作風准確判斷和掌握客戶資信,對國際貿易融資的全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沒有充分的把握,降低了國際業務的產品功能和市場效果,對其風險也就缺乏了強有力的控制力度。
1.5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法律環境不完善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涉及到國際金融票據、貨權、貨物的抵押、質押、擔保、信託等行為,要求法律上對各種行為的權利和責任有具體的法律界定,但是我國的金融立法明顯滯後於業務的發展。有些國際貿易融資的常用術語和做法在我國的法律上還沒有相應的規范。例如,押匯業務中銀行對貨物的單據與貨物的權利如何,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債券關系如何,進口押匯中常用的信託收據是否有效,遠期信用證業務中銀行已經承兌的匯票是否可以由法院支付等。因此,這種不完善的法律環境,使我國的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進一步增大。
2 我國商業銀行拓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對策
2.1 更新觀念,提高對發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認識
隨著我國的進一步開放,國際貿易往來日益頻繁,進出口總額將大幅提高,這必將為發展外匯業務尤其是貿易融資業務提供極大的市場空間。各級商業銀行要更新觀念,提高對發展外匯業務尤其是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認識。應從入世後面臨的嚴峻挑戰出發,以貿易融資業務為工具積極發展國際結算業務,要調整經營策略和工作思路,密切注重外資銀行的動向。因此,商業銀行要加強市場信息搜索,採取有利於推進國際結算業務發展的各種政策措施。
2.2 調整機構設置,實行審貸分離原則,執行授信額度管理
為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銀行有必要對內部機構進行調整,重新設計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運作模式,將審貸模式進行剝離,實行授信額度管理,達到既有效控制風險又積極服務客戶的目的。①應明確貿易融資屬於信貸業務,必須納入全行信貸管理。由信貸部對貿易融資客戶進行資信評估,據此初步確立客戶信譽額度。通過建立審貸分離制度,將信貸風險和國際結算風險由信貸部、信貸審批委員會和國際業務部負責,最終達到在統一綜合授信管理體系下的審貸分離,風險專項控制,從而採取不同的措施,控制物權,達到防範和控制風險的目的。②授信額度應把握以下幾點:一是授信額度要控制遠期信用證的比例,期限越長,風險越大;二是控制信用證全額免保比例,通過交納一定的保證金來加強對客戶業務的約束和控制;三是建立考核期;四是實行總授信額度下的分向授信額度的管理;五是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跟蹤基本客戶的進出口授信額度,加強部門內部的協調和配合。風險特性
! Y9 a) ^, y# C 1、業務特點和風險特性 6 U5 O+ p( C+ Z9 o% A
由於絕大多數產品在充當支付手段的同時具有授信或融資職能,兼具中間業務和資產業務特點。與銀團貸款、項目融資等貸款業務相比,在產品特點、風險特性和風險識別標准等方面存在差異,對授信風險的控制不僅需要審查客戶的資信,在實務中更強調對第一還款來源(產品的自償性決定)的風險控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把握具體貿易背景、控制操作性風險來實現,同時面臨操作和授信雙重風險。! t \# G! Y ?% U8 c
另一方面,國際上有一系列規則與慣例,為銀行國際結算及貿易融資業務提供了廣為接受且相對獨立的准則,操作風險相對較低且可控性強。結算授信和貿易融資雖然涉及客戶信用風險,但其專項用於特定的貿易活動,期限短,而且通常有應收賬款或貨權做為還款來源或保障,從整體上看屬於「自償性」強的低風險業務。. r- t1 x- F9 ?+ ?

% r" S" _/ k3 M/ F6 A. n0 i: _3 H 2、Basel銀行監管委員會對表外業務的風險度(風險的相對程度)的劃分; ?* ^# P# G4 h- |$ d! ^( ?* Y
全險:指該工具是一種信貸的直接替代品,其信用風險與同一交易對手的表內風險相同。
" Q5 Y8 ^( F- r9 N7 h 中險:指信用風險較高,但其他條件較佳,因而尚未達到全險。跟單信用證:期限短、抵押品能夠提供部分保障、相對優良的清償狀況,在操作時可以將它歸入中險類。保函、賠償和履約保函原則上與擔保基本相似,其信用風險完全在於第三者(銀行客戶)的履約能力。但它們通常並非信貸的直接替代品,它們支持的並不是現存的金融債務,而是客戶履行其正常商業義務的能力,而且它們有時是與特定合同相掛鉤的。這種業務總的說來並不會給銀行帶來重大的損失,因而可以被歸入中險類。. `% x3 W# Z; q: j7 b3 `2 A5 E
然而,一些保函和賠償具有擔保的特性,因而應被視為信貸替代品(全險)。
- ~9 H+ a' {7 C* L6 ^% y* _8 n低險:信用風險較小,但不可忽視。
( ^1 w6 t+ a9 a# H8 k9 @' q0 J3 Q6 d# G0 |# |% ^8 S
3、Basel協議中對上述業務的風險分類、權重計算標准0 r0 B3 D' y$ u' w4 c+ B! R: M4 B

& u$ j! w" R& N1 L1 Z+ { 項 目 信用轉換系數7 D4 @9 ~) A3 `# V' G2 A
等同於貸款的授信業務 100%9 a3 u p5 j! b7 [, ^9 N- D+ T" x
與某些交易相關的或有負債 50%' J x% c9 t& E
與貿易相關的短期或有負債 20%
6 u2 E/ I3 G1 L3 P/ `承諾
8 d1 _5 c# M1 d 原始期限不足1年的承諾0%+ ~0 g4 g0 z* i/ l* d
原始期限超過1年但可隨時無條件撤銷的承諾0%
' g" e# J+ `$ W! c( @1 ^3 V0 C& { 其他承諾 50%
B. \- t! K4 P z( Y A. h. a信用風險仍在銀行的資產銷售與購買協議 100%
. H5 h9 ^1 {7 ~3 z) o5 R* f$ B9 {
上述表外項目中:9 X6 ^" G5 g, D+ ]
等同於貸款的授信業務,包括一般負債擔保、遠期票據承兌和具有承兌性質的背書。
( ?1 g, x; E! C! f8 `* O% \與某些交易相關的或有負債,包括投標保函、履約保函、預付保函、預留金保函等。
# H5 E. W4 o$ J- U% l與貿易相關的短期或有負債,主要指有優先索償權的裝運貨物作抵押的跟單信用證。4 t- i8 E: R% ]! W
承諾中原始期限不足1年或可隨時無條件撤銷的承諾,包括商業銀行的授信意向。/ E6 Y s9 A, M" B
信用風險仍在銀行的資產銷售與購買協議,包括資產回購協議和有追索權的資產銷售。
N+ f Z* I: h4 e" K: ^$ E6 g1 z
0 ?" Y3 A" H) e

我國商業銀行融資業務現狀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融資業務操作管理較粗放,還沒有完全建立各種融資業務的嚴格標准和規范的業務操作流程,開展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以減免保證金開證、出口打包放款、進出口押匯等基本形式為主,而像國際保理等較復雜的業務所佔比重較少,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量與市場提供的空間相比很不協調。因此我們必須借鑒國際貿易融資的經驗教訓,結合我國實際,分析融資風險的成因。
1.1 對貿易融資業務的重要性和風險認識不夠
首先,商業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和相關部門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缺乏了解,也無經驗,對國際

② 從銀行的發展歷程來看,銀行的風險管理經歷了哪幾個階

銀行風險管理是銀行經營管理的核心內容,它伴隨著銀行的產生而產生,隨著銀行的發展而發展。從總體上來看,銀行風險管理經歷了資產風險管理階段、負債風險管理階段、資產負債風險管理階段和全面風險管理階段。

1.資產風險管理階段

20世紀60年代以前,銀行的風險管理主要偏重於資產業務的風險管理,強調保持銀行資產的流動性。這主要是與當時
銀行業務
以資產業務如貸款等為主有關,銀行經營中最直接、最常見的風險來自資產業務。

2.負債風險管理階段

20世紀60年代以後,西方各國經濟的發展進入了高速增長的繁榮時期,社會對銀行的資金需求極為旺盛,銀行面臨資金相對不足的極大壓力。為了擴大資金來源,滿足銀行流動性需求,同時避開金融監管的限制,各方銀行變被動負債為積極性的主動負債,開始大量創新並使用金融工具,如大額存單、回購協議、同業拆借等,利用發達的金融市場來擴大銀行的資金來源,進一步增加資產運用,刺激經濟的發展。銀行被動負債方式向主動負債方式的轉變,導致了銀行業的一場革命,但同時負債規模的擴大,也加大了銀行經營的風險,使銀行的經營環境更加惡劣。在這種情況下,銀行風險管理的重點轉向負債風險管理。

3.資產負債風險管理階段

20世紀70年代,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因定匯率制度向浮動匯率制度轉變,匯率波動不斷加大。始於1973年的石油危機,導致西方國家通貨膨脹加劇,利率的波動也開始變得更為劇烈。單一的資產風險管理模式穩健有餘而進取不足,單一的負債風險管理模式進取有餘而穩健不足,兩者均不能保證銀行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均衡。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資產負債風險管理理論應運而生,它突出強調了對資產業務、負債業務風險的協調管理,通過對資產與負債的結構和期限的共同調整、經營目標的互相代替以及資產分散實現總量平衡和風險控制。

4.全面風險管理階段

20世紀80年代之後,隨著銀行業競爭的加劇、存貸利差的變窄、金融衍生工具的廣泛使用,銀行開始發現自己可以從事更多的風險中介工作,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期限轉換中介,特別是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和金融創新的迅猛發展,使銀行面臨的風險呈現多樣化、復雜化、全球化的趨勢,大大增加了銀行風險管理的復雜性。在這種情況下,銀行風險管理理念和技術有了新的提升,人們對風險的認識更加深入,金融衍生品、金融工程學等一系列技術逐漸應用於銀行的風險管理。隨著1988年《巴塞爾資本協議》的出台,國際銀行業基本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風險管理原則體系。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巴林銀行倒閉、亞洲金融危機等一系列事件都進一步昭示,損失不再是由單一風險造成的,而是由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多種風險因素交織作用而造成的。國際銀行業的新變化促使風險管理朝著更科學和完善的方向發展。2004年6月,《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出台,標志著現代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出現了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由以前單純的信貸風險管理模式轉向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並舉,組織流程再造與技術手段創新並舉的全面風險管理階段。

望採納,謝謝!

③ 論文題目:X銀行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管理研究,這應該如何下手啊!應該從幾方面分析啊!求大俠幫助!

你這篇中國知網也好,
萬方數據也好都有例子!
甚至網路文庫都有!
英文原文最好用谷歌學術搜索!
==================論文寫作方法===========================
論文網上沒有免費的,與其花人民幣,還不如自己寫,萬一碰到騙人的,就不上算了。
寫作論文的簡單方法,首先大概確定自己的選題,然後在網上查找幾份類似的文章,通讀一遍,對這方面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
參照論文的格式,列出提綱,補充內容,實在不會,把這幾份論文綜合一下,從每篇論文上復制一部分,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後把按自己的語言把每一部分換下句式或詞,經過換詞不換意的辦法處理後,網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順利完成論文!

④ 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一共有哪些品種

常見的有:打包貸款、出口押匯、進口押匯,近來開始流行發票融資、出口保險融資,此外還有針對中長期信用證的福費廷,保理也包含有融資服務內容。其它就是有融資作用的國結產品了,如假遠期信用證、提貨擔保、出口信用證保兌等。

⑤ 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包括哪些

貿易融資業務是指服務於國際及國內經濟貿易的短期資金融通業務,包括信版用證(含國際及國內權信用證)、托收、匯款、保理等業務項下的授信及融資(包括由此派生的遠期結售匯項下授信)業務和本外幣非融資類保函項下的授信。其中,信用證、托收、匯款項下授信及融資業務包括打包貸款、出口押匯、出口貼現、福費廷、風險參與、進口授信開證、進口押匯、提貨擔保,授信開立國內信用證及國內信用證議付等。風險包括:出口信用保險的除外責任風險,審單風險,資金風險,企業信用風險和銀行資信的風險.

⑥ 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銀行有哪些

幾乎所有銀行都有 一般四大行做得比較成熟點

⑦ 什麼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現代商業銀行是經營風險的特殊企業。銀行的盈利必須通過承擔風險才能獲得,存貸利差的獲得必須要承擔貸款資金收不回和存款資金到期必須支付這樣一種風險。現代金融理論認為:銀行就是一部「風險機器」。它承擔風險,轉化風險,並且還將風險植入金融產品和服務中再加工風險。風險對於銀行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銀行獲利的手段,又是蝕利的原因。管理不當,風險就會侵蝕銀行利潤,股東投資就得不到預期回報。嚴重時風險還會進一步侵蝕銀行的資本,極端情況下,銀行將會破產倒閉,股東血本無歸。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講,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的基本職能,是商業銀行生存與發展的靈魂。
縱觀國際銀行業發展史,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經營成敗的關鍵因素。國內外商業銀行的發展進程中,因風險管理不當、資產質量低下而導致倒閉、被政府接管的不乏其例。如近年來,國外有英國巴林銀行事件、日本長期信用銀行破產,國內有海南發展銀行、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被關閉,以及光大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中國經濟技術開發信託投資公司被撤銷等等。這些反面的案例警示我們,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的生命線,是關乎到商業銀行經營成敗的關鍵因素。
銀行業屬於高風險行業,它的穩健發展不僅要求商業銀行奉行審慎經營原則,而且要求金融監管當局必須將風險管理放在監管工作的首位。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不管是商業銀行自身,還是監管當局都把風險管理放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目前,各國金融監管當局和國際監管組織在風險管理方面已達成共識,把風險管理作為金融監管的核心。這種強調風險管理的理念在《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⑧ 對銀行來說,通過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銀行可以獲得什麼好處

貿易融資業務是銀行依據貿易背景,對貸款人發放貸款。那麼,銀行可以獲得貸款利息和相關的手續費。

閱讀全文

與銀行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管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企業貸款目標 瀏覽:140
江西省旅遊集團借殼上市 瀏覽:742
中國msci的股票 瀏覽:59
遼寧遠東集團董事長 瀏覽:869
醫院股份合作可行性報告 瀏覽:948
2016年2月17日美元匯率 瀏覽:321
回租融資租賃 瀏覽:9
美國摩根銀行的外匯平台 瀏覽:282
固定匯率接標價法 瀏覽:920
安利傭金分配製度比較 瀏覽:470
杠桿閱讀術的意思 瀏覽:620
外匯mt4紅色代表賺錢嗎 瀏覽:912
三峽銀行近期理財產品 瀏覽:547
2014年12月港幣匯率是多少 瀏覽:633
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自查報告 瀏覽:185
鋼材買賣個人傭金合同範本 瀏覽:882
87年黃金價格 瀏覽:440
國家外匯管理局境外管理辦法 瀏覽:429
企業融資網湖北 瀏覽:392
2017萬達集團最新新聞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