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宏景智駕完成A輪億元融資,加速自動駕駛商業落地
近日,自動駕駛科技公司宏景智駕宣布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達泰資本領投,德聯資本和雲九資本跟投,老股東高瓴資本、藍馳創投、線性資本、清研資本、Translink等超額跟投。一葦資本擔任本輪獨家融資顧問。
宏景智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技術及數據團隊擴建與高階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投入。據透露,預計在明年年底前,宏景智駕技術及數據團隊將從現有的一百多人擴充至三百多人,核心聚焦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邊界開拓和數據壁壘建設,進而持續優化迭代「車規級計算平台硬體+軟體演算法+系統集成」構成的自動駕駛全棧式解決方案,加快產品上市進度,滿足市場日益增加的量產項目需求。
領投方達泰資本表示:「自動駕駛產業發展至今需要的已經不僅是實驗室樣品,而是可以解決實實在在商業訴求的產品。宏景智駕是少數兼備『超前技術儲備『和『極強產業落地能力』的公司,我們認同宏景的發展理念,也非常看好宏景成為這波自動駕駛浪潮的重要推動力量。」
德聯資本高級副總裁樊雪松表示:「面向L3及以上等級無人駕駛決策系統,是無人駕駛汽車的核心環節,類似於無人駕駛汽車『大腦』,不僅需要軟硬體一體的綜合技術能力,還需要滿足車規級的工程化要求和車廠貼身配合。宏景智駕的創始團隊來自通用、德爾福、AVL等國際頂級汽車企業,組織並深度參與國外車企龍頭的無人駕駛系統的量產級車型研發項目,在無人駕駛核心演算法和復雜車規級控制器等方面有豐富的研發經驗和技術積累,目前已獲得國內多家領軍車企的多款主力車型的量產定點,業績將持續爆發。在國內汽車無人化大趨勢下,我們堅定地認為並持續看好,宏景智駕對國內車企的『戰略級供應商』作用,指引國內車企定義新代際的無人駕駛汽車,引領國內無人駕駛的偉大浪潮。」
雲九資本合夥人王京表示:「自動駕駛的趨勢已如浪潮般席捲,行業內的玩家也正在經歷快速洗牌。宏景智駕在行業內率先具備了完整的軟硬體自研能力,成立僅三年就快速打開市場,目前已獲得多家原始設備製造商(OEM)的認可。劉飛龍博士帶領的創始團隊曾深度參與全球首個L4級自動駕駛量產車項目Cruise,積累了雄厚的技術實力,團隊風格扎實穩健。我們相信宏景智駕未來能夠領跑行業,並實現更多元的拓展、創造更多價值。」
直道超車——從技術出發 並堅持聚焦技術創新的後發先至戰略
不同於其他自動駕駛公司,宏景智駕自成立之初便優先聚焦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技術人才儲備和團隊落地能力打磨。多年來,宏景智駕憑借著扎實的研發能力、驚人的落地速度正在全面實現「直道超車」。經過三年的發展,宏景智駕已經成為業內少有的具備軟硬體完整自研能力的全棧式自動駕駛服務商,產品覆蓋L1-L4多個等級,滿足乘用車及重卡、公交、礦卡等多種商用車場景。依託堅實的研發人才儲備和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實力,宏景智駕進入量產階段顯得舉重若輕。據宏景智駕創始人兼CEO劉飛龍博士介紹,宏景智駕今年將交付不少於5個前裝量產項目,實現近10萬裝車量,後發先至。
「以合作嬴量產」,目前宏景智駕正處於「推進量產階段」的加速期。
目前,宏景智駕已攜手國內某頭部新勢力造車企業,其旗艦車型上前裝量產的新一代智能駕駛域控制器產品,是全球首個搭載最新國產AI晶元+800萬像素技術方案的L2+級域控制器量產項目,支持實現NOA(高速自動導航),TJA(交通擁堵輔助)等十數項L2+級別多場景ADAS智能駕駛功能。宏景智駕認為,該產品完全具備直接對標國際大牌供應商的技術實力,將引領和提升L2+高等級智能駕駛產品在國內汽車市場的裝車率,並從根本上改變高端汽車電子產品長久以來被國外零部件巨頭壟斷的局面。
「以量產贏數據、以數據嬴技術」。在宏景智駕的戰略布局裡,2021-2022年將進入「數據驅動階段」。宏景智駕創始人兼CEO劉飛龍博士表示:「數據就是壁壘,誰出貨量大,誰數據就多,然後形成一個正向的加速發展。」除了今年近10萬的裝車量,宏景智駕與江淮汽車的合作還將帶來新能源轎車、SUV以及輕卡等多種車型的潛在市場。而在場景運營方面,宏景智駕與安能物流在L3智能重卡和干線物流智能化方面加深合作,並將聯合更多的優秀合作夥伴,於今年下半年率先開始實際的商業化試運營。
「腳踏實地」——用量產ADAS產品實現自我造血和可持續發展;「仰望星空」——面向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不斷拓展技術和商業化邊界。作為一家以自動駕駛技術見長的科技公司,宏景智駕旨在實現交通產業的全面革新,通過「可持續的正向驅動商業模式」,「顯著的項目和產品落地速度」和「開放性的自動駕駛生態圈」實現高速發展。剛滿3周年的宏景智駕,已經成為自動駕駛領域 「技術創新型」公司的典型代表和中堅力量。
『貳』 C輪融資才過半年 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又獲新一輪融資
近日,有消息稱,中國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初速度科技)完成新一輪融資,具體數額未知,其中通用汽車作為領投方投資了4億美金。消息人士表示,拿到新融資的Momenta將加快上市步伐。
今年3月,上汽集團與豐田、博世等公司聯合領投自動駕駛創業公司MomentaC輪融資,三家企業共向Momenta注資5億美元。其他參與本輪融資者還包括戴姆勒、淡馬錫、雲鋒基金和騰訊。不過,Momenta未披露此輪融資後公司的估值信息。
上汽集團曾表示,旗下高端品牌智己汽車將搭載Momenta的自動駕駛技術方案,雙方將針對在中國復雜交通狀況,打造「Door to Door Pilot」功能。智己汽車該款產品將於4月份舉辦的上海車展啟動預售。
Momenta成立於2016年9月,定位於打造自動駕駛大腦,其核心技術是基於深度學習的環境感知,高精度地圖和駕駛決策演算法。2019年中,Momenta開始投入資源研發L4級別自動駕駛方案MSD,並在2020年推出了搭載這一方案的Robotaxi產品Momenta GO,2020年10月,他們在蘇州開啟了邀請制的運營測試。
『叄』 疫情當下,豐田給中國自動駕駛公司投4億美元!加碼自動駕駛落地
從市場看,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初創企業造成了經濟壓力,但也給其提供了一次實戰的機會。現在我們看到各式各樣的載物無人駕駛車輛穿梭於包括醫院、街道、商鋪和住宅區等限定場景,為疫區人民及時送去必要的物資和補給。
在載人領域,實現不需要司機和安全員的無人駕駛,是包括小馬智行在內的行業先驅所追求的目標之一。此次疫情的爆發也讓人們意識到,真正的無人駕駛一旦實現,將會令計程車成為乘客出行中專屬的私密空間,從而有效減少病毒人傳人的情況,提升乘客安全。
而對於全球巨頭豐田汽車來說,自動駕駛的本地化還是需要投資本地企業,此時聯姻小馬智行,是明智之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肆』 2020自動駕駛融資王:Waymo融資30億美元
北京時間5月13日,Waymo CEO John Krafcik宣布,在3月2日官宣的Waymo首輪22.5億美元融資,再次獲得新投資人的追加投資,本輪累計融資金額為30億美元。
Waymo的本次外部融資,是2020年美國自動駕駛為數不多的融資記錄,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更是難得可貴,也證明了Waymo的技術和其實踐的無人化方向,值得投資人的認
在過去的2019年,美國自動駕駛進入融資高潮,包括Zoox、Nuro、Cruise、Uber ATG等,都相繼宣布獲得巨額融資,成為2019年一級市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進入到2020年,美國自動駕駛融資似乎進入了低潮。
Waymo已經大概率會成為2020年的自動駕駛融資王。融資潛在的競爭對手,可能是Cruise、Zoox、Aurora、Nuro等,其中Zoox被爆正在尋求賣身,但官方回應稱很快會完成一輪融資,潛在投資方是包括車企。
但是,Waymo並不是目前融資總額最高的自動駕駛公司。Cruise在通用汽車的加持下,累計融資超過70億美元,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融資王,但是,Waymo有機會挑戰這一記錄。
從業務上來說,Waymo目前是至少有三個商業化方向:
1、RoboTaxi
Waymo是RoboTaxi的堅定擁護者,目前,擁有著世界上最大的RoboTaxi測試車隊,規模在800輛左右,Waymo的RoboTaxi測試城市也是全球最多,覆蓋了美國超過25個城市。
同時,擁有世界上公開道路測試里程最長的記錄——超過2000萬公里,模擬模擬測試同樣是全球最多,超過100億英里。
在商業化進展方面,Waymo的RoboTaxi同樣是走在世界前列。首先,在2018年12月,推出了全球首個RoboTaxi應用服務Waymo One,其次,從2019年開始建設全球首個L4自動駕駛車輛量產工廠,目前已經開始批量下線。
Waymo是全球首個拿到完全無人駕駛的測試牌照,這是加州頒發的。目前,Waymo的RoboTaxi服務,曾公布過一個數據,單月在加州的運輸人次超過6000人次。
2、RoboTruck
在3月2日宣布獲得22.5億美元外部投資的時候,Waymo宣布推出重卡自動駕駛服務Waymo Via,這是與乘用車服務的Waymo One是完全並行的服務線。
對於Waymo來說,Waymo Via與Waymo One,分別在重卡市場和乘用車市場服務。重卡市場,與乘用車市場,同樣是萬億級別的市場。Waymo同時進軍兩大市場,也是其10年技術積累的結果。
3、Honeycomb
Waymo在2019年宣布,對非RoboTaxi競爭對手出售其激光雷達Honeycomb。
這是Waymo首次對外出售自動駕駛的核心零部件,激光雷達迄今為止被認為是L4自動駕駛必須使用的感測器,而Waymo除了剛開始使用激光雷達鼻祖Velodyne的產品外,此後一直堅持自研。
當然了,Waymo的激光雷達技術,也曾經得到了Velodyne的技術授權。Waymo曾經宣布其已經把激光雷達的成本,最原先的10萬美元,降低了10倍,並且在繼續降低。目前,Waymo已經是在使用第五代的感測器技術。
Waymo是全球自動駕駛的標桿企業,此番首輪融資累計獲得外部投資人30億美元的投資,是投資人對其的認可,也認為Waymo這是在試圖通過股權的方式去獲得外界的認可,予以團隊對自動駕駛商業化的信心。
在過去十年,Waymo在谷歌的現金支持,是沒有擔心過資金的情況。Waymo作為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戰略級業務,其預算充足,Waymo員工的現金待遇,比谷歌的員工待遇還要高,早期從谷歌過來的Waymo員工,同時拿谷歌和Waymo的期權。
Waymo現在需要外部投資人通過資本對其表示看好,接下來,Waymo應該會去拿資源的錢。車企是一個目標,場景運營商是一個目標,接下來,Waymo大概率會取代Cruise成為全球自動駕駛的融資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伍』 小馬智行完成4.62億美元融資 創國內自動駕駛公司融資新高
2月26日,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Pony.ai)?宣布完成了4.62億美元的B輪融資,投後估值略高於3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B輪融資後中,有4億美元都來自於豐田汽車公司。小馬智行對此表示,這將加深和擴大小馬智行與豐田在出行與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
小馬智行是一家致力於自動駕駛技術的公司,成立於2016年末。2018年12月,其發布PonyPilot自動駕駛移動出行(Robotaxi)項目,並在廣州試點城區公開道路Robotaxi常態化運營,也成為首個在中國市場提供Robotaxi服務的公司。此外,2019年11月,小馬智行還在美國推出加州首個面向普通公眾的Robotaxi服務,為其在全球范圍內提供自動駕駛服務打下基礎。
而去年雙方的合作目前看來十分愉快,僅在半年後豐田就為小馬智行投資了4億美元。此外,加之另外未透露具體投資者的6200萬美元投資,小馬智行本次獲得的4.62億美元融資也創下了國內自動駕駛公司融資新高。
據悉,此前截至2019年4月,小馬智行還得到紅杉資本(中國)、IDG資本、君聯資本、晨興資本、鍇明投資、斯道資本等一流投資者共計3億美元的投資,估值達17億美元。因此,小馬智行的融資總額也累計達到了近7.62億美元,成為全球最高估值的自動駕駛公司之一。
豐田加速自動駕駛領域布局
事實上,包括豐田此次投資小馬智行的等種種投資行為,都表明豐田正在加速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據不完整統計,自2015年至今,豐田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資已經達到近50億美元。
2015年,豐田就在美國成立了豐田研究院(簡稱「TRI」),斥資10億美元,專門用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到2018年3月,豐田又聯合愛信和電裝投資28億美元,成立了位於本土的豐田研究院高級研發公司TRI-AD,同樣用於研發自動駕駛技術。此外,在UberATG上的投資也超過了3億美元。種種動作都可以見得,豐田在布局自動駕駛領域的決心與野心。
結語
毫無疑問,已經成了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之一,它的出現或許能從本質上改變汽車行業的生態和未來。目前看來,自動駕駛技術還處在發展階段,技術壁壘較高並且還沒有相應的標准,而這也意味著每個車企都有機會成為第一個「吃」到「螃蟹」的人。一旦有某個車企完成了質的突破,勢必就能搶佔先機,甚至成為行業的引領者。因此,在未來加速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對於每一個車企而言都至關重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裁員、賣身、倒閉:美國自動駕駛融資200億美元後進入淘汰賽
Cruise宣布裁員150人的消息震驚業內,因為這家曾經融資72.5億美元的美國自動駕駛公司,是全球自動駕駛行業的融資王,資金充裕程度,被認為是僅次於Waymo的最不缺錢的自動駕駛公司,都進行了裁員,可以想像美國自動駕駛公司的現狀。
而在這個月的早些時候,美國另一個自動駕駛標桿企業,曾創下獨立初創公司單輪融資記錄5億美元的Zoox,被the Information報道稱正在尋求賣身。而後來以9.4億美元打破Zoox獨立初創公司單輪融資記錄的Nuro,也一直被業界傳聞在尋求賣身。
而志在重卡自動駕駛的Starsky Robotics,則在3月份宣布停止運營,因為其在2019年11月最近一輪2000萬美元融資失敗,在累計融資2030萬美元的情況下,不得不宣布破產。進入到2020年,美國自動駕駛公司出現了裁員、賣身、倒閉的困境,同時,自動駕駛領頭羊的Waymo則高調宣布完成第一輪外部累計30億美元的融資,就單輪融資而言,創下了全球自動駕駛公司單輪融資的記錄。
Cruise的裁員、Zoox和Nuro的尋求賣身、Starsky Robotics的倒閉,以及Waymo創紀錄的單輪融資,這意味著,進入2020年,美國自動駕駛公司,正式進入了殘酷的淘汰賽,資源正在向頭部企業加速聚攏,而美國仍舊嚴重的疫情,則加速的這一過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01?燒錢速度太快了
Cruise宣布裁員150人,裁員比例是8%,這意味著Cruise的人員規模是1875人,這應該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自動駕駛團隊。這個人員規模,比Waymo的1500人左右的團隊,還是多了不少的。
Cruise的裁員,集中在業務戰略、產品研發、設計和招聘,以及位於加州帕薩迪納市從事激光雷達工程的人員。這個裁員信息,也意味著,Cruise也在准備激光雷達的自研,和Waymo是一致的選擇,Waymo的激光雷達Honeycomb現在甚至開始對非RoboTaxi競爭對手供貨。
隨著美國疫情的嚴重,就地避難令的實時,自動駕駛公司也深受影響,一切的測試都被停止,Waymo則是第一個重啟測試的自動駕駛公司。疫情讓工作停止,一切都是在空耗的情況下,裁員成為了可選項,尤其是對於Cruise這樣團隊如此龐大的自動駕駛公司。
目前,Cruise是唯一公布公司詳細財務情況的自動駕駛公司,因為其在2016年下半年被通用汽車10億美元並購。根據通用汽車的財報,Cruise燒錢的速度驚人:從2016-2018年,Cruise分別虧損了1.71億美元、6.13億美元和7.28億美元,總虧損15.12億美元。
同時,根據通用汽車董事長兼CEO的瑪麗巴拉的在電話會的信息顯示,從2018年Q4開始,Cruise的投入就到了2億美元,隨著人員規模的擴大,Cruise的開支妥妥的在10億美元每年的水平,這也是為什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單輪融資到了10億美元級別。
軍備競賽是全行業的,融資難的公司自然就會被淘汰。曾經雄心勃勃的Zoox,是要自己造車,並且要推RoboTaxi服務的,無論哪一個都是極度燒錢的方向,但是,Zoox自從在2018年7月宣布獲得5億美元,累計融資超過8億美元後,就再也沒有新的融資了。
在被the Information報道稱正在尋求賣身的時候,Zoox回應稱正在完成新一輪的融資,投資方可能是車企。這也意味著,Zoox可能會被賣身車企。這也是2019自動駕駛公司與車企大合作後,Zoox和Aurora是車企並購唯二的可選標的。
至於Starsky Robotics,只融到了2030萬美元,這在自動駕駛公司是完全不夠看的,在融資失敗後,也就只能宣布倒閉了,並且尋求賣身。就Starsky Robotics的情況而言,賣身是很難的一個事情了,畢竟積累不多,也沒啥資產,最有價值的人才也會各自尋求出路。
02?融資黃金時代過去 資源向頭部聚攏
其實,燒錢快不重要,只要融資速度更快,就能保證公司正常運營。但是,進入到2020年,美國自動駕駛公司的融資情況,遠沒有2019年的黃金融資時代風光了,迄今為止,也就Waymo拿到錢了。在可能融資難的情況下,Cruise裁員控製成本的方式是正確的。
時間回撥到2019年,真的是美國自動駕駛融資的黃金時代。
在2019年2月,先是Aurora宣布完成單輪5.3億美元的融資,創下獨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單輪融資記錄。但兩天後,這一記錄被Nuro提高到了9.4億美元,唯一的金主爸爸就是軟銀願景基金,這也意味著自動駕駛領域的單輪融資,已經被提高到了10億美元級別的水平。
隨後,美國自動駕駛進入融資的黃金時代:
4月,Uber ATG宣布獲得豐田、電裝、軟銀軟景10億美元融資,估值72.5億美元;Uber與滴滴自動駕駛對比:72.5億美元、1200人的差距
5月,Cruise宣布獲得11.5億美元,投資方是T.Rowe、本田、軟銀願景和通用汽車等,估值190億美元;一年融資72.5億美元,全球自動駕駛吸金王誕生!
7月,Argo獲得大眾26億美元投資,10億美元現金+ADI估值16億美元被並入新Argo,新公司估值70億美元;大眾投資Argo 26億美元,全球最大自動駕駛聯盟誕生
9月,Aptiv與現代成立合資公司,新公司估值40億美元,現代投資16億美元現金;全球首個車企+傳統供應商的自動駕駛合資公司
Aptiv獲得現代16億美元的融資,是美國自動駕駛公司在2019年最後的一筆巨額融資,上述公司拿到了70億美元的融資,進入到2020年,隨著疫情的爆發,對自動駕駛公司的影響也在加劇。迄今為止,美國也就只有Waymo一家自動駕駛公司宣布獲得融資,並且是創紀錄的單輪30億美元。
Waymo、Cruise、Argo、Aptiv、Uber ATG、Zoox、Nuro等7家美國自動駕駛頭部企業,已經累計融資超過160億美元。加上其他的Aurora、Starsky Robotics、Embark、Ike Robotics、Kodiak等,美國自動駕駛公司融資,應該是在200億美元左右了。
隨著Waymo開啟針對外部投資人的融資模式,可能會加劇其他自動駕駛公司融資難的問題:
一方面,對投資人而言,有機會投全球自動駕駛行業領頭羊Waymo,自然是更好的選擇,除了可能賺錢外,首先對基金而言就是一個很好的PR行為,這是投資圈的邏輯。
另一方面,越是往後,需要的資金越大,能夠投得起的投資人就約少,這是完全處於買方市場,項目的融資註定就會顯得更加的困難;
疊加疫情的影響,融資難將會成為主旋律。美國自動駕駛也進入到淘汰賽階段了,包括中國自動駕駛公司,也會進入新一輪的淘汰賽,雖然2020年宣布融資的公司很多,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控製成本,延長企業生命周期。
但是,好的項目一定還是能夠繼續得到資本的認可的,進行逆勢擴張,逆周期的資本、敢於在寒冬出手的資本,才可能賺取到更多的錢;而寒冬更是對項目最好的磨煉,只有經歷過真正困境考驗的企業,才可能成長為參天大樹。
美國的Microsoft、Amazon、Google、Apple這幾家市值曾經或者還在1萬億美元以上的企業,都是這么過來的。自動駕駛領域,將來也一定會誕生1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這也是為何現在資本敢於大手筆投入的原因。
財務投資人去博取高額投資回報,而產業投資人則不希望被顛覆,需要花錢買未來!這也是自動駕駛公司的目標融資對象,接下來,就看資產管理巨頭,以及產業資本巨頭進場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柒』 2020年元月通用3級自動駕駛上市了嗎
通用三級自動駕駛是可以上市的
『捌』 這只自動駕駛獨角獸要「賣身」,錢燒完了
在全球自動駕駛研發的核心地帶美國加州,外界曾將 Waymo、Cruise、Argo AI、Aurora 及 Zoox 並稱為矽谷自動駕駛「五大家族」。
與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Waymo,背靠車企巨頭的 Cruise 和 Argo,以及擁有華麗創始人背景的 Aurora 們都不同,Zoox 背後既沒有母公司的支撐,也缺乏創始人的光環,憑什麼能擠進矽谷自動駕駛公司的前五呢?
這事兒得從 2013 年說起。
那一年,Zoox 在洛杉磯車展上發布了一個一鳴驚人的設計概念:一輛沒有前後擋風玻璃、沒有駕駛座、沒有車頭車尾之分的自動駕駛概念車 Boz。
Zoox 在當時就宣布將專注在 L4 以上的自動駕駛,還在行業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受限於整體的技術水平,L4 的概念在那時看還過於超前。
在隨後的幾年,Zoox 以矽谷明星無人車創業公司的印象逐漸被大眾知悉。
其次,Zoox 曾向外界描述了一個頗具想像力的資本故事:
通過吸取?Waymo、特斯拉和?Uber?三家行業巨頭的特點——即集技術、製造和運營於一體,整合出一套電動車自動駕駛打車服務體系。
這個故事一度在市場上非常吃香,為 Zoox 吸引了一眾投資人。
Zoox先是獲得矽谷知名投資機構 DFJ、IDG 資本以及騰訊的青睞,完成?2.5 億美元的 A 輪融資。
而後,2018 年 7 月,Zoox 又宣布獲得?5 億美元的 B 輪融資。
這兩輪融資在當時是一個什麼概念?
2018年,Cruise 還沒有獲得軟銀和本田 27.5 億美金的融資,即便是 Argo 拿到大眾汽車 26 億美金投資,亞馬遜和紅杉資本 5.3 億美金入局 Aurora,Waymo 首次獲得 22.5 億美金融資,也是一兩年之後的事情。
Zoox 在當時引領著自動駕駛行業的融資記錄。兩輪融資後,也讓 Zoox 估值一時躥升至?32 億美元——成為彼時全球估值最高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
可以說,Zoox 有一個非常好的開局。
自動駕駛要燒多少錢?融資 10 億美金只夠花一年
與矽谷其他四家自動駕駛公司的想法不同,Zoox 從一開始就打算完全從頭設計一輛無人車。
這種無人車長這樣:可雙向行駛(無車頭車尾之分),無擋風玻璃、無方向盤、無剎車,放棄駕駛艙而採用面對面的乘客座椅設計,乘客可以聊天、睡覺甚至娛樂。
2017 年,前法拉利公司高管 Corrado Lanzone 加入 Zoox 擔任製造業務部門副總裁。
在此之後,關於 Zoox 要自己造車的消息就不絕於耳。
到 2018 年宣布拿到 5 億美金融資後,Zoox 對外披露了一些新進展,包括:公司規模已超 500 人,計劃在 2020 年推出商用無人車,以及已經造出了 6 台原型車。
但「造車+自研自動駕駛」的模式也註定了 Zoox 是一家比同行更燒錢的公司。
如果你對自動駕駛有多燒錢沒什麼概念,我們不妨以信息更為公開的 Waymo 為例,來看看 Waymo 每年在自動駕駛上花多少錢。
據最新的消息,Waymo 現有團隊規模已經達到?1500 人,並擁有接近 1000 輛的自動駕駛車隊。
這其中有哪些開銷呢?
第一個成本是人員支出:
軟體工程:340 人硬體工程:260 人車隊管理、客戶支持和遠程協助:120 人供應鏈運營:50 人產品和項目管理:50 人金融:30 人政策、營銷與公關:25 人人力資源:20 人汽車廠商合作關系:10 人工業設計:50 人
(註:根據 2019 年數據整理)
Waymo 每年工資支出在 5 億美金以上。其中,軟體工程師團隊平均年薪在 30 萬美金。
隨著車隊規模的擴大,車隊管理、客戶支持和遠程協助的團隊人員會呈線性增長。
第二個成本是車隊支出?:
亞利桑那州:約 400 輛自動駕駛車輛;加州:121 輛;其他城市:約 300 輛;
這其中,車輛預計采購成本與改裝成本約為 35 萬美金/輛,這就相當於一次性支出 2.8 億美金。
第三個成本是公司運營支出。隨著車輛和人員的增加,這部分成本還會不斷增加。
總得來說,自動駕駛的研發速度和燒錢速度,與自動駕駛公司團隊規模和車輛數目成正比。
Waymo 從今年 3 月融到的一筆 22.5 億美金融資,加上今天(5 月 13 日)宣布獲得的 7.5 億美金融資,這筆共計 30 億美金的融資夠 Waymo 花多久?
按照上述成本拆解,這兩筆融資大概只夠 Waymo 花 3 年。
根據通用與Uber的財報顯示,規模超過 1000 人的 Cruise 以及 Uber ATG 團隊每年的開銷也基本接近 10 億美金這一級別。
更別說擁有 1100 人員工,還要造車的 Zoox 了,其燒錢速度並不比上述三家公司慢。
這也難怪有人這么評價:Zoox 此前總計近 10 億美元的巨額融資可能已所剩無幾。
2、堅持造車,錯了嗎?
Zoox 堅持造車這個理念,是公司前任 CEO 兼創始人 Tim Kentley-Klay 引入的。
2019 年初接替 Kentley-Klay 走馬上任的新 CEO Aicha Evans,也繼承了造車的思路,選擇了最具挑戰的方式研發無人駕駛。
她甚至在公開場合放話:「如果我們不是從頭開始構建它,我就不會感興趣。」
這個思路也讓 Zoox 成為眾多自動駕駛公司中的異類。
如果我們對現有的自動駕駛公司進行盤點,就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幾乎所有的自動駕駛公司都與車企這個至關重要的合作夥伴進行了深度綁定。
除 Zoox 外,矽谷自動駕駛的其他「四大家族」更是如此:
Waymo - FCA/捷豹路虎/日產-雷諾-三菱聯盟/麥格納Cruise - 通用/本田Argo - 福特/大眾Aurora - 現代/亞馬遜
沒有了車企的支撐,Zoox 想做成這一番宏偉的事業,只能用「孤立無援」來形容。
早期谷歌自動駕駛團隊打造自動駕駛小車「螢火蟲」就是一個例子。
2014 年 5 月,谷歌自動駕駛團隊對外發布了一款沒有沒有方向盤、沒有油門、沒有剎車的小型無人車(代號為「Firefly」,螢火蟲)。
谷歌沒有和任何一家面向大眾市場的汽車巨頭合作,而是選擇了來自底特律的供應商 Roush 代工。
Roush 製造的產品從游樂園里的車輛設備一直到飛機零件,范圍極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Roush 生產的野馬改裝車型號 Roush Mustang 在汽車發燒友當中很受歡迎。
後來 Nuro 打造的無人配送小車 R2 也是出自 Roush 之手,據說這款小車造價不菲,坊間流傳單台造價超過 100 萬人民幣。不過這是後話。
2014 年穀歌對外表示:要打造 100 輛「螢火蟲」原型車,並在加州運營一個小型試乘項目。但到了 2017 年 6 月,谷歌卻宣布「螢火蟲」退役。
雖然谷歌解釋「螢火蟲」並不是為量產而設計,但有行業人士認為,由於供應鏈的不完善,導致「螢火蟲」造價高昂,原本要打造的 100 輛車最終砍到了 50 輛車。
另外,由於項目進展緩慢,谷歌最終放棄了自己造車的路線。
也就是在谷歌造車這一時期(2014年-2016年),谷歌與通用、福特、本田等車企陸續有過接洽,但聽聞谷歌要造車,都紛紛敬而遠之。
最終,谷歌沒能與這些大型車企達成實質性合作。
對 Zoox 而言,還有一點至關重要:沒有巨額資金的支撐,Zoox 無法撐起自己的產業鏈條。
一般而言,造車的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構成:
1、零部件邊際成本(在沒有產業鏈條或者上下游不完善的情況下,零部件成本非常高);
2、動輒數億投資規模的工廠投入和運轉成本;
3、整車材料成本(一般與產量相關,量越大,供應商的成本會越低)。
無論是自研自動駕駛,還是建廠造車,Zoox 資金吃緊也就不足為奇了。
3、資本還會看好 Zoox 嗎?
現在回過頭再來看,10 億美金一年的開銷,再加上造車需要的巨額成本,即便是 Zoox 累計融資了 10 億美金,按 Zoox 當下的規模,也只夠花上一年。
資本還會看好 Zoox 嗎?
這不好說,以 Zoox 目前的能力,融資並非難事,只不過融到令 Zoox 滿意的數額,可能會略顯困難。
「造車+自研自動駕駛」如此燒錢,這也為 Zoox 聘請獨立投資銀行 Qatalyst Partners 來處理 Zoox下一輪融資或被收購事宜埋下了伏筆。
Zoox 的估值從 2018 年的 32 億美金,下調至如今的 27 億美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 Zoox 的模式在資本市場上的認可度正在降溫。
「造車+自研自動駕駛」,註定了 Zoox 是一家比同行更燒錢的自動駕駛公司。
融合 Waymo、特斯拉和 Uber 三家公司的特色,整合出一套電動自動駕駛打車服務體系,也註定了 Zoox 選擇了一條比同行更加冒險且艱難的路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滴滴自動駕駛獨立後迎首輪融資!3億美元,軟銀領投
▲滴滴出行CTO兼新公司CEO張博
在去年8月,車東西曾向滴滴自動駕駛子公司詢問其自動駕駛業務的具體進展,據了解,滴滴目前已經擁有40+輛自動駕駛測試車。此前,其CTO張博在接受車東西采訪時也透露,滴滴自動駕駛業務由其親自帶隊,已經在中國與美國的四座城市開展了自動駕駛的路測,並已拿到了美國加州的自動駕駛路測牌照。
在自動駕駛業務團隊方面,滴滴已全面構建高精地圖、感知、行為預測、規劃與控制、基礎設施與模擬、數據標注、問題診斷、車輛改裝、雲控與車聯網、車路協同、信息安全等多個專業團隊。目前團隊在中美多地開展研發、測試,規模超200人。
而在產業方面,滴滴自動駕駛子公司已經與北汽新能源、國能汽車、車和家等20餘家整車廠以及相關的上下游公司逐步深化合作關系。
據張博此前透露,滴滴的自動駕駛業務將開啟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車廠把車造出來,然後將車輛一鍵投入到滴滴的平台中,在每一單訂單中讓車廠分成。在滴滴自動駕駛子公司的未來業務模式中,這樣的商業模式很可能得到落實。
如此來看,滴滴在自動駕駛業務上的技術思路與商業化思路都已十分完善,也難怪軟銀會將滴滴選作自身自動駕駛布局的關鍵一環,選擇在此時向滴滴自動駕駛投入億美元級別的資金。
從大的產業層面來看,這也是自動駕駛領域資本逐漸朝頭部玩家集中,加速技術量產落地的表現。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拾』 疫情下的「資本寵兒」:20家車企獲融資,自動駕駛領域火熱
[億歐導讀]?2020年2月,共有20家業內公司更新了投融資信息,涉及到的細分領域包括:科技出行(5家)、自動駕駛(5家)、零部件與汽車後市場(4家)、汽車流通(3家)、智能網聯(2家)……
此外,從融資金額上來看,在全行業20家完成融資的企業中,中國造車新勢力蔚來僅在本月便完成3筆融資,並憑借共計159億元融資位居榜首。截至目前,蔚來累計公開總融資額已超500億元。如今,邁入2020年的蔚來,正設法自救,打造更多的想像空間。
02部分企業融資情況簡介
吾眾汽車科技獲600萬元投資,深耕江浙汽後市場
2月7日,吾眾汽車科技宣布,2020年1月獲得杭州泰方投資的600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資料顯示,吾眾汽車科技是一家新型汽車後市場服務平台,聚焦服務於5-30萬輛私家轎車保有量的城市和城鎮,主要業務涵蓋洗車美容、維修保養、鈑金噴漆、車輛改裝、車險代辦、事故車維修等。自創始之初,吾眾汽車科技便重點探索區域連鎖經營模式,目前已經構建由標准社區門店+鈑噴中心組成的服務連鎖層級和體系。
Turo獲3000萬美元融資,數位名人股東加註P2P共享汽車
2月7日,P2P共享汽車獨角獸Turo宣布,已從曼哈頓風險投資公司(ManhattanVenturePartners)和Allen&Co.那裡獲得3000萬美元的F輪融資。不過,Turo的擴張計劃卻受到了限制。Turo首席營銷官AndrewMok表示,只有將重點放在那些租車至少一天的客戶身上,公司才有利潤可講。
作為新一輪融資的部分「代價」,這家公司增加了幾位名人股東,其中包括NFL球星拉里·菲茨傑拉德(LarryFitzgerald)、NBA球員維克多·奧拉迪波(VictorOladipo)和說唱歌手Chainz。對此,Mok表示,「讓這些人加入進來,將真正有助於品牌推廣,使品牌變得更具有知名度。」
東南亞叫車服務公司Grab獲8.56億美元融資
2月25日,據外媒報道,東南亞叫車服務公司Grab從日本投資者處獲得融資8.56億美元,其中三菱日聯金融集團投資7.06億美元,日本IT服務公司TIS投資1.5億美元。Grab表示,將利用這筆資金為東南亞消費者和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保險以及理財產品。
僅1個月完成3筆融資,蔚來開啟「瘋狂」融資模式
2月25日,2020年合肥市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雲)簽約和江淮蔚來EC6量產項目啟動儀式在合肥市江淮蔚來工廠舉行。安徽省及合肥市領導均出席簽約現場,根據協議蔚來中國總部項目將落戶合肥。
據悉,蔚來汽車中國總部項目包括:在合肥成立蔚來汽車中國總部,建立研發、銷售、生產基地,打造以合肥為中心的中國總部運營體系。該項目計劃融資145億元,用於公司研發、市場體系建立和運營;同時,規劃建設總部及研發基地、第二生產基地。
就在本月,蔚來曾宣布完成2筆累計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億元)的可轉債融資項目。這意味著,僅在2020年2月,蔚來便已獲得3筆融資,融資額共計159億元。
小馬智行獲豐田4億美元投資,估值超30億美元
2月26日,小馬智行(Pony.ai)宣布獲得豐田4億美元投資,以加深和擴大兩家公司在出行領域合作,與此同時,雙方將進一步加速自動駕駛的研發和商業化應用。據了解,小馬智行新一輪融資總額4.62億美元,估值略高於30億美元,總融資額近8億美元,成為全球最高估值的自動駕駛公司之一。
小馬智行表示,此次合作關系的加深,有利於雙方將自動駕駛技術、車輛平台及技術更加深入進行融合。未來,二者將利用雙方技術、知識及服務,為人們出行帶來更多便利。
馭勢科技獲新一輪融資,博世再加碼中國自動駕駛
2月26日,馭勢科技宣布在B輪融資中獲得博世戰略投資。同期投資的還有深創投(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中金資本、廈門七匹狼節能環保基金和重慶兩江服務業基金等VC、PE和地方戰略新興產業基金。馭勢科技稱,2020年將持續開放融資,為公司發展引入更多支持者。
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CEO吳甘沙表示,馭勢科技為物流、出行兩大領域提供無人駕駛技術,與博世合作將幫助公司實現產品和服務升級,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全球客戶。資料顯示,成立於2016年的馭勢科技,總部位於北京,專注研發無人駕駛關鍵技術,曾獲創新工場、真格基金、青山資本、西科天使基金等機構的投資。目前,公司還在北京、上海設有研發中心,在浙江設有創新試制中心,在深圳、廣西、成都、鄭州等地設有分支機構。
編輯:楊雅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