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企業會計准則與IFRS的主要區別有哪些
最新企業會計准則:
中國企業會計准則體系,由基本准則、具體准則和應用指南3個部分構成。
綱——基本准則,在整個准則體系中起統馭作用;
目——具體准則,是依據基本准則原則要求對有關業務或報告作出的具體規定;
補充——應用指南,是對具體准則的操作指引。
這次發布的企業會計准則體系,包括1項基本准則和38項具體准則以及有關具體准則的應用指南。
中國企業會計准則:強化了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會計信息的新理念;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慣例的趨同;首次構建了比較完整的有機統一體系;為改進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提供了有益借鑒。
該書目錄:
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
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
企業會計准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
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
企業會計准則第5號——生物資產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
企業會計准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
企業會計准則第9號——職工薪酬
企業會計准則第10號——企業年金基金
企業會計准則第11號——股份支付
企業會計准則第12號——債務重組
企業會計准則第13號——或有事基項
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
企業會計准則第15號——建造合同
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
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借款費用
企業會計准則第18號——所得稅
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
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
企業會計准則第21號——租賃
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企業會計准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
企業會計准則第24號——套期保值
企業會計准則第25號——原保險合同
企業會計准則第26號——再保險合同
企業會計准則第27號——石油天然氣開采
企業會計准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企業會計准則第29號——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
企業會計准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
企業會計准則第31號——現金流量表
企業會計准則第32號——中期財務報告
企業會計准則第33號——合並財務報表
企業會計准則第34號——每股收益
企業會計准則第35號——分部報告
企業會計准則第36號——關聯方披露
企業會計准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
企業會計准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准則
IFRS:國際財務報告准則(IFR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Standards)是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 (IASB) 所頒布的易於各國在跨國經濟往來時執行的一項標準的會計制度。 IFRS是全球統一的財務規則,是按照國際標准規范運作的財務管理准則。用於規范全世界范圍內的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的會計運作,使各國的經濟利益可在一個標准上得到保護,不至於因參差不一的准則導致不一樣的計算方式而產生不必要的經濟損失。IASB並委託專業的會計師團體如國際會計師公會(AIA)培訓專業高級會計師。
該書目錄:
第一部分:
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
IAS Framework for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IFRS 1 First-time Adoption of IFRS
Section B Assets and revenue
第二部分:
資產與收入
IAS 2 Inventories
IAS 11 Construction Contracts
IAS 16 Property, Plant & Equipment
IAS 18 Revenue
IAS 20 Government Grants and Government Assistance
IAS 23 Borrowing Costs
IAS 32 Financial instruments: Presentation and Disclosure
IAS 36 Impairment of Assets
IAS 38 Intangible Assets
IAS 39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IA S 40 Investment Property
Section C Liabilities
第三部分:
負債
IAS 10 Events After the Balance Sheet Date
IAS 12 Income Taxes
IAS 17 Leases
IAS 19 Employee Benefits
IAS 37 Provisions, Contingent Liabilities and Contingent Assets
Section D Group accounts
第四部分:
合並會計
IFRS 3 Business Combinations
IAS 21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Foreign Exchange Rates
IAS 27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Accounting for
Investments in Subsidiaries
IAS 28 Accounting for Investments in Associates
IAS 29 Financial Reporting in Hyperinflationary Economies
IAS 31 Financial Reporting of Interests in Joint Ventures
Section E Reporting and disclosures
第五部分:
列報與披露
IFRS 5 Disposal of Non-current Assets and Presentation of Discontinued
Operations
IAS 1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IAS 7 Cash Flow Statements
IAS 8 Net Profit or Loss for the Period, Fundamental Errors and 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
IAS 14 Segment Reporting
IAS 24 Related Party Disclosures
IAS 33 Earnings Per Share
IAS 34 Interim Reporting
Section F Other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第六部分:
其他國際會計准則
IFRS 2 Share-based Payment
IFRS 4 Insurance Contracts
IAS 26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by Retirement Benefit Plans
IAS 30 Disclosures i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anks
IAS 41 Agriculture
主要區別:在於一些科目分類上,以及制定的依據不同等。
⑵ 會計核算中,哪些減值准備可以轉回,哪些減值准備不得轉回
會計核算中減值准備可以轉回的主要有:壞賬准備、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資產、存貨跌價准備。
會計核算中減值准備不得轉回的主要有:投資性房地產減值准備、無形資產減值准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企業在判斷資產減值跡象以決定是否需要估計資產可收回金額時,應當遵循重要性原則。根據這一原則,企業資產存在下列情況的,可以不估計其可收回金額。
資產標准:
1、資產減值的確認標准
資產減值的確認標准。以決策有用觀為邏輯起點的資產減值會計理論,其確認主要是面向現在和未來。因此,只要某個項目的價格或價值變動能夠可靠地予以計至,且對決策具有相關性,就應當確認有關價值的變化。但如何確認資產減值? 這涉及到確認標淮的選擇問題。目前主要有三種標准,即永久性標准、可能性標准和經濟性標准。
2、資產減值的確認方法
由於內外因的作用,導致資產的可收回價值低於其賬面價值時,就應當確認資產減值損失。確認資產減值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採用備抵法,即計提資產准值准備,作為長期資產的減項: 另一種是直接沖銷法,即直接調整資產的賬面金額並將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FASB 和IASC 都是採用的直接沖銷法。備抵法具有體現謹慎性原則、配比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等優點,但相對繁瑣: 而直接轉銷法優缺點正好與備抵法相反。相對而言,備抵法更能體現其披露目的,選用它更為適宜。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資產減值會計
⑶ 新會計准則和原來的會計准則有哪些具體的修改
主要修改內容為:
(1)《存貨》:
取消後進先出法,原因是IAS2在2003年度的改進計劃中已經取消了後進先出法,理由是成本流與實物流在大多數情況下不一致。本次准則體系建設中,對於非原則性問題,盡可能與IFRS保持一致。
(2)《借款費用》
對於借款費用的資本化問題,允許為生產大型機器設備、船舶等生產周期較長的資產所借入的款項所發生的利息資本化,計入存貨價值,而不再直接計入損益,也就是可資本化的資產不再限於使用專門借款購建的固定資產。
(3) 投資准則。主要修訂內容為調整投資的分類方式。調整後的投資分類為:
A、 交易性證券投資,類似於原先的短期證券投資。期末按交易所市價計價(視為公允價值)。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而不再採用現行的單邊調整的成本與市價孰低法。
l 持有到期投資,即原先的長期債券投資,期限、面值、利率均固定,且持有期限較長,主要為債券。此類投資以歷史成本計量,但如發生減值,則需計提減值准備。
B、權益性投資,即長期股權投資。其成本法、權益法核算基本維持現狀,這與IFRS僅在合並報表中使用權益法不同,可稱為「會計核算的權益法」,准則同時管到會計核算而不僅僅是報表列報,IASB對此也已認同。
(4) 固定資產准則。基本變化不大,主要變化是在確定凈殘值時,引入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概念。由於目前尚難直接借鑒和全面引進IFRS5《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和終止經營》,經與IASB協調,要求改變固定資產凈殘值的確定方法。
(5) 生物資產准則。本准則主要規范農墾企業對生物資產的會計處理,將生物資產劃分為生產性、消耗性、公益性三類,分別進行會計處理。該准則的可操作性較強,其規定與農墾企業的現行會計實務也比較接近(另一項與相關企業的會計實務比較接近的是《石油天然氣開采》准則)。該准則不引進公允價值計量,這里的部分原因是在調研時農林主管部門反對。
(6) 資產減值准則。明確了若干項資產減值跡象,以及可收回金額為協議銷售價格減去處置成本後的凈額或者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兩者中的較高者。同時明確所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得轉回(這是考慮到目前借減值准備的計提和轉回操縱利潤的問題很大。新會計准則體系與IFRS的實質性差異之一,對此IASB表示,因美國准則也不允許減值准備轉回,所以他們將與美國方面協調此問題)。
(7) 投資性房地產准則。該准則是一項新准則,用於規范土地、房產中專門用於投資(而不是自用)項目的處理。在會計報表中將單列「投資性房地產」項目,會計處理可以採用成本模式(與固定資產差異不大)或者公允價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為主導。同時規定如有活躍市場,能確定公允價值並能可靠計量,也可以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不計提折舊或者減值准備。財政部的觀點也是謹慎使用公允價值,但在准則中不能排除公允價值的使用,這與IAS40以公允價值為主導還是有差異的,但IASB也已表示認可。
(8) 職工薪酬准則。對應於IAS19,職工薪酬也就是企業付給職工的所有報酬,包括工資、福利、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其他社會保障性繳款、住房公積金等。該准則規范的內容與現行政策基本比較接近。與徵求意見稿相比,最終定稿可能會取消計提應付福利費的規定,而改為所有企業一律據實列支,職工福利類支出超過稅法規定的企業所得稅稅前列支限額的部分進行納稅調整。補充養老保險在准則中也有規定,目前已在深圳、上海等城市試運行企業年金。年金繳款可以交給信託管理人或者其他受託投資管理機構。年金在IFRS中有設定提存計劃和設定受益計劃兩大類,其中設定提存計劃的處理基本與補充養老保險一致。設定受益計劃在國內的法規中未作規定,實務上國內目前也沒有,所以准則中對此未作規定。
(9) 債務重組准則。改變現行的「一刀切」將由於債權人讓步而導致債務人豁免或者少償還的負債計入資本公積的做法,而是恢復最初債務重組准則的原狀(但規定限制條件),將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對於實物抵債業務,引進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財政部認為,此時抵債物資雖然可能沒有活躍的交易市場,但是可以通過評估確定其公允價值,如果雙方是非關聯方,雙方的協商作價也可視為公允價值。
(10) 所得稅准則。該准則是新准則體系中實施難度最大的准則之一。與現行的應付稅款法相比,該准則的理念有重大變化,參照IAS12的規定,強調權責發生制原則和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以利潤總額為基礎調整若干項目後求得所得稅費用的計算基礎(按資產負債表觀調整利潤總額)。
(11) 非貨幣性交易准則。引入公允價值和評估作價。如沒有活躍市場,則非關聯的交易雙方在無第三方干預的情況下協商作價,也可視為公允價值。
(12) 企業合並准則。本准則的影響較大。企業合並在法律形式上有吸收合並、新設合並和控股合並。按照合並雙方是否處於同一控制下,分為處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目前在中國的企業合並中為大多數)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控股合並不取消法人資格,實質是股權投資,在投資准則中規范;吸收合並和新設合並是本准則所規范的內容。目前中國的企業合並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例如中央、地方國資委所控制的企業之間的合並,或者同一企業集團內兩個或多個子公司的合並,這不一定是合並方和被合並方雙方完全出於自願的交易行為,合並對價也不是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不代表公允價值,因此以賬面價值作為會計處理的基礎,以避免利潤操縱。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包括吸收合並和新設合並)可以有雙方的討價還價,是雙方自願交易的結果,因此有雙方認可的公允價值,並可確認購買商譽。商譽的減值問題在資產減值准則中單獨予以規定,只減值不攤銷。該准則對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的處理方法與IFRS3一致;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目前IFRS中尚無規定,因此該項規定不作為中國會計准則與IFRS之間的差異看待。
(13) 合並財務報表准則。與《合並會計報表暫行規定》相比,該准則所依據的基本合並理論已發生變化,從側重母公司理論轉為側重實體理論。合並報表范圍的確定以控制的存在為基礎,更關注實質性控制,母公司對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納入合並范圍,而不一定考慮股權比例。准則排除了比例合並方法,但要求業務與母公司差異較大的子公司也應納入合並范圍。所有者權益為負數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續經營的,也應納入合並范圍。
(14) 每股收益准則。該准則為新制定的披露准則,不涉及確認和計量問題。重點是解決可轉債、期權性質的認股權證等問題。該准則的制定背景是:繼續沿用2001年證監會發布的第9號編報規則《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計算及披露》已不能滿足要求。本准則借鑒IAS33的規定,要求計算基本EPS和稀釋EPS,且這里的稀釋EPS概念不同於證監會9號編報規則中的攤薄EPS,計算方法更加科學化。同時,在利潤表的後面直接披露EPS數值。
(15) 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則。本准則基本維持現狀,無重大變化。但與IAS24相比存在實質性差異。IAS24中已取消了「同受國家控制的企業不能僅僅因為同受國家控制而成為關聯方」這一豁免規定,但中國的國有企業,其性質不同於西方,國有經濟規模大,取消該豁免條款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對國有企業之間的關聯方關系的確定延續目前的規定,即國有企業之間只有當存在投資紐帶或者其他實質性控制關系時才認定為存在關聯方關系。IASB表示對中國國有企業之間的關聯方關系問題將在IASB下次理事會會議上作專題研究,並且在資產減值准備轉回、國有企業之間的關聯方關系、捐贈與補助視同國家投資等目前中國會計准則與IFRS存在實質性差異的方面,以及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的研究中希望得到中國的幫助。
(16) 捐贈與補助准則。IFRS對政府補助和政府援助採用全面收益法,但中國有所不同,准則規定對研發撥款等文件明確會計處理方法的,應從其規定(例如將專項撥款視同國家投資,計入資本公積);沒有特殊規定的才計入收益。這是中國會計准則與IFRS的第三項實質性差異。
(17) 金融工具准則。這些准則對金融企業的影響較大,例如將金融資產分為四大類。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價值計量,並從表外移到表內反映。
⑷ 如何解讀中國會計准則與ifrs的趨同路線圖
摘要:本文以國際會計准則的最新變化為線索,講述了新准則發布後全球各個國家的反應, 摘要:本文以國際會計准則的最新變化為線索,講述了新准則發布後全球各個國家的反應,以及 新准則發布後全球各個國家的反應 對我國產生的巨大影響。針對近幾日美國的態度,我國財政部採取積極應對策略,從大局入手, 對我國產生的巨大影響。針對近幾日美國的態度,我國財政部採取積極應對策略,從大局入手,把握 應對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的方法。 應對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的方法。 自 2001 年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以下稱 IASB)開始運作以來,就以建立全球統一準則為宗旨,提 供高質量的財務信息,促進資本形成和流動,降低融資成本,降低准則制定成本。 財政部企業司司長劉玉廷於 2011 年 10 月在中國證券報撰文指出,2008 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 後, IASB 對准則的一系列項目做出重大修改,並要求中國直接採用國際准則,這將對中國現有企業 財務體系產生重大影響。 同年 8 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頒布逐步採納國際准則的路線圖計劃徵求意見稿;2009 年,日 本頒布全面採用國際會計准則的路線圖;其他國家紛紛效仿,智利,韓國,巴西,加拿大,印度,墨 西哥,中國台灣等都准備在 2013 年以前全面採用 IFRS 計劃。 IASB 發布最新准則 2011 年 5 月 12 日和 6 月 16 日,IASB 發布了 4 項新的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和 4 項修訂後的國際會 計准則。 新發布的 4 項准則是: 《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第 10 號——合並財務報表》《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第 、 11 號——合營安排》《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第 12 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和《國際財務報告 、 准則第 13 號——公允價值計量》 ,這些准則的生效日期均為 2013 年 1 月 1 日。4 項修訂後的國際會計 准則是: 《國際會計准則第 1 號——財務報表的列報》《國際會計准則第 19 號——雇員福利》《國際 、 、 會計准則第 27 號——單獨財務報表》 《國際會計准則第 28 號——在聯營和合營中的投資》 此外, 和 。 金融工具,保險合同,收入確認,租賃,投資公司合並報表准則,財務報表列報第二階段綜合改進, 概念框架等項目也在加快完成。 我國需要密切關注的幾個方面從 IASB 近期發布的財務報告准則來看,大部分可以作為各個國家直接採用的,統一準則規范, 同時,也有幾個的方面是我國需要跟 IASB 進行繼續深入的討論和交換意見的: 第一: 公允價值的適用范圍。 目前, 像美國等具有成熟資本市場的發達國家存在活躍的公開市場, 能可靠獲得公允價值,因此廣泛採用公允價值計量。但是我國目前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我國大部分 企業的諸多資產的公允價值難以取得,如果強制使用公允價值,將會導致一些列的問題。因此在准則 實施過程中,我國嚴格控制公允價值的使用。 如果該項資產是企業自用的,那麼要採用成本模式計量;若該項資產是以交易為目的,盡可能采 用公允價值計量。 第二:金融工具分類與計量准則。國際准則第 9 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的絕大部分資產將以公 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處置後不得轉回至損益。 根據 2007 年對我國上市公司的年報分析, 1570 家上市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合計金額只有 4894 億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合計金額則高達 32083 億元,其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的金額為 1491 億元。如果按照國際准則修訂我國金融工具准則,對上市公司當期或以後期間損益影響的金額可 能高達上千億元。 因此,在金融工具的計量方面,IASB 規定的做法同我國企業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的計量方法有較 大的差異,在這一點的趨同上還有待商榷。 第三: 金融工具減值的依據。 IASB 正在考慮改用預期損失模型。 這與我國的計量方法大相徑庭, 我國規定金融工具減值採用已發生損失模型,要求金融企業根據減值跡象(「跡象法」) ,按資產負 債表日賬面值與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之差計提減值准備。 IASB 的做法不僅使金融工具的計算異常復雜,搞不好會導致金融企業會計減值計提的混亂,而 且嚴重違背了會計的客觀反映目標。 第四:收入確認准則。IASB 正在考慮在修訂收入確認准則時引入「控制」概念,以「控制權是 否轉移」替代「風險和報酬是否轉移」作為收入確認的原則。按「控制」概念,企業應在完成產品並 將其控制權轉移給客戶時確認收入,取消完工百分比法。 這對於生產周期較長的大型設備製造和建築施工等企業而言很難操作, 我國和其他許多國家、 地 區對此表示強烈反對。 我們認為,在收入確認准則中引入「控制」概念,是對會計概念框架的實質性更改,其必要性和 正確性值得商榷。 第五:財務報表列報第二階段。理事會目前正在考慮推進的財務報表列報准則改革,完全借鑒美 國的做法,將利潤表改為綜合收益表,將資產負債表改為財務狀況表,並且兩表的結構參照現金流量 表進行調整。所有的財務報表將按業務活動(包含經營和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分類列示,目的是加 強報表間的內在聯系,便於財務報表使用者(主要是專業財務分析師)分析企業各類業務活動的財務 狀況。 但事實上,許多企業的籌資活動往往緊密服務於業務活動,許多資產或負債項目涉及多類活動, 根本無法區分。 第六:租賃准則。IASB 正在考慮修訂租賃准則,建立單一的租賃會計處理方法,不再區分經營 租賃和融資租賃,以防止企業利用經營租賃實現表外融資。 租賃准則修改遵循的理念符合概念框架的要求, 但其中一些具體會計處理方法及其影響值得關注。 如,將現行所有經營租賃合同產生的資產和負債納入承租人的資產負債表,將會影響企業資產負債結 構,尤其是租賃業務占很大比重的航空、遠洋運輸等大型設備租入企業等,資產負債率、權益負債率 等指標可能顯著提高。 第七:雇員福利。考慮到我國企業基本上不存在設定受益計劃,2005 年制定的職工薪酬准則並 未包括設定受益計劃。但隨著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企業給職工提供補充養老金逐漸增多, 其中有一些屬於設定受益計劃性質。 修訂後的國際准則按照精算制度計算並確認雇員福利, 可能導致相關負債的巨額增長和其他綜合 收益的波動。精算制度與我國按工資總額一定比例計提補充養老保險的制度如何協調,下一步修改我 國職工薪酬准則時要充分關注。 第八:保險合同准則。2009 年,財政部發布了財會 15 號文《保險合同相關會計處理規定》 ,要 求保險公司會計以合理估計金額為基礎計量保險合同准備金。但國際准則基於保險合同負債變動設計 的損益表與傳統的損益表有很大的不同,所披露的保險合同收入、流量信息都不同。而基於保險合同 負債變動的損益表只反映負債變動對凈損益的影響,不再列示保費收入、賠付支出等。我國保險監管 部門、保險公司、投資者等報告使用者恐難適應這種信息披露方式。 美國態度逐漸明確近日,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其官網上發布的兩份報告, 最終表明了美國方面對國際財務報告准 則的態度,分別是《美國公認會計原則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之比較》與《在美上市外國公司國際財務 報告准則實踐分析》 美國終將採用 IFRS,同時將保留對 US GAAP 的控制,打算利用 5 到 7 年的時間 , 與 IFRS 實現「趨同認可」 。 這種緩慢過渡的方式一經提出,立刻引起廣泛的關注,IASB 方面對這種情況還是比較擔憂的, 因為美國的提議很有可能會導致其他國家紛紛效仿。 這樣一來,IASB 要想實現全球使用統一的會計准則的目標的期限就要再度延長了。 中國方面積極應對面對國際各方面的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和中國特有的經濟形勢,我國的會計准則應該何去何從? 成立專項委員會 加強與其他國家交流 目前,中國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企業發展,市場運行,國際合作等領域正發生著 一系列深刻變化,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國際會計准則趨同成為大勢所趨,中國會計准則應當順應 這一趨勢,提高會計信息透明度。 為此, 我國財政部成立連接政府監管部門的監督委員會, 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基金會委託人委員會, 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咨詢委員會,解釋委員會等等,組織了理論界實務界大量的會計精英,共同研究中 國會計准則現狀,會計准則應該如何變化以適應現階段中國經濟的大形勢。 從 2011 年開始,我國財政部加強與英國,日本,韓國的溝通,派專家項目組到各個國家進行會 談,對准則關鍵的部分,如金融資產,收入確認,租賃,保險合同等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 在 很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進展。 可以說,在會計准則國際趨同方面,中國一直積極推動,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同時也說明,中國 作為新興經濟體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越發凸顯。 參與國際會計准則制定 爭奪話語權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話語權的爭奪顯得尤為重要,從這次國際財務報告的制定可以看出,准則 制定還是以美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新准則的規范更多是為發達國家服務。這就要求作為 新興經濟體的中國,要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一道,積極參與到准則的制定中去。 「這樣做的理由有三個」 ,廈門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黃世忠解釋說。首先,中國盡管已成為世界 上第二大經濟體,但同時也是最大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國際財務報告准則(IFRS)不論在形式上, 還是在實質上,均以成熟市場經濟主體為導向。在中國完全採納以成熟市場主體為導向的 IFRS,不僅 困難重重,而且代價高昂。 其次,會計准則本質上屬於財富分配游戲規則,關繫到財富的界定和流向。會計准則的改革是個 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有效實施新的會計准則,離不開法律法規(如稅法、公司法等) 、監管體系(如 金融和證券監管等) 、效評管理(如利潤分配和業績評級等)的配套改革。完全採納 IFRS,不僅在理 論層面上錯誤地假定會計准則與制度環境的絕緣關系,而且在操作層面上無視我國現行制度安排與西 方發達國家存在的巨大差異 再次,完全採納 IFRS,有被動適應、消極作為之嫌,而持續趨同展現的則是主動適應、積極作為 的精神。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僅應當適應,而且應當影響國際會計慣例。唯有採取持續趨 同的策略,才能擴大中國在 IFRS 制定方面的話語權。 積極推動與新興經濟體國家的交流 2011 年 7 月 26 日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新興經濟體工作組在北京成立, 標志著新興經濟體國家在 會計領域深入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在北京正式拉開序幕。 隨後,2011 年 12 月 19-20 日,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新興經濟體工作組(以下簡稱「工作組)第 二次全體大會在印度新德里舉行,會議重申了工作組的成立在增強新興經濟體在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制 定中話語權的重要作用。 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中發展最快的國家, 在推動這一系列的工作中發揮了帶頭人的作用, 為新興 經濟體國家與 IASB 建立了多層次、多方位的交流與溝通機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結語 總之,在新准則不斷修訂的過程中,中國必須充分考慮自己的國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 規則,對國際財務報告准則要深入研究,不可以直接採用,也不能盲從美國,要從實際出發,堅持自 己獨立的立場,在不斷的研究發展中制定出符合自己國情的一套准則。 針對當前國際准則的重大修改和會計國際趨同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 上市公司和有關監管部門應當緊急行動起來,積極參與這項重大的系統工程,結合我國經濟和企業的 實際,提出有說服力的證據,促進國際准則的重大修改充分考慮中國國情,為完善我國企業會計准則 體系和建立全球統一的高質量會計准則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高頓財務培訓) (作者:宋 洋 作者單位:高頓財務培訓) 作者: 關於高頓財務培訓 關於高頓財務培訓 高頓財務培訓,源自中國歷史上最悠久的商科學府,首創「系統財務培訓」理念,是中國唯一系 統財務培訓提供商,已經發展成為財務培訓的全球領先品牌。 高頓財務培訓憑借殿堂級的授課師資和國際化的研發力量,全年開設 200 多門公開課,已經為 25000 多家優秀企業提供了專業的財務培訓服務,包括眾多世界五百強企業、大型國企、跨國集團、 知名民營企業、國際金融機構和政府機關等。
⑸ 為什麼美國交易所堅持用IFRSs來制定財務報表
根據2002年《歐盟法令1606/2002》,在歐盟境內監管市場上市的公司將自2005年1月1日起按照國際財務報告准則(IFRSs)編制合並財務報表,約有9000家上市公司和更多子公司將因此受到影響。歐盟採用IFRSs將會遇到哪些問題,其影響是什麼?德勤會計公司資深專家Paul Pacter先生在2005年4月《the Hong Kong Accountant》一文中回答了這些問題。近年來,我國公司開始邁出國門,走向世界,採用IFRSs編制財務報表將成為不爭的事實。了解國外公司採用IFRSs的有關情況,將有助於我國公司更好地走向世界。
香港財務報告准則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IFRSs)在主要內容方面是一致的。因此,歐洲上市公司開始採用IFRSs遇到的問題,香港上市公司也將會遇到。
對歐洲上市公司而言,轉而採用IFRSs屬於大的調整嗎?
這個問題不僅取決於個別國家,也取決於個別公司。自2005年開始,大約有9000家歐洲上市公司開始採用IFRSs,這意味著包括25個歐盟(EU)國家、3個歐洲經濟共同體(EEA)國家以及瑞士在內的29個國家的許多上市公司都應在2005年開始採用IFRSs。轉而採用IFRSs產生的影響取決於這些國家現行的公認會計原則(GAAP)。有些國家的GAAP就很接近IFRSs,據我所知,約有50~100家歐盟公司和許多瑞士公司已經採用IFRSs。因此,這些公司的財務報告不會受轉而採用IFRSs的影響。由於有些IFRSs對特定行業比對其他行業的影響大,因此,轉而採用IFRSs 的影響將取決於公司所處的行業。例如,與工業企業相比,主要從事金融工具交易的公司受IAS32和IAS39的影響更大;IFRS4將對計提巨災准備或均衡准備的保險公司產生重大影響。再如,採用成本模型核算牲畜、農作物、林地和農產品的農業公司,必須轉而採用公允價值模型。此外,採用IFRSs產生的影響還將取決於個別公司所處的環境和行業慣例。例如,沒有發行股票期權或基於股權的其他支付形式的公司,就不會受IFRS2的影響。
轉而採用IFRSs後,歐洲上市公司報告利潤的最大變化是什麼?
IFRSs要求所有公司提供現金流量表、權益表、資產負債表和收益表。此外,IFRSs還就這些報表的特定格式和特定項目作出規定,對於某些國家而言,這將是一個重大變化。可能對損益產生重大影響的IFRSs主要有:
1.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的全面確認將是一個主要的變化。
2.如果某國GAAP允許繼續採用權益結合法核算企業合並,那麼轉而採用IFRSs(禁止採用權益結合法)可能在合並後各年產生較高的折舊費用。
3.不攤銷商譽和其他具有不確定使用壽命的無形資產可能對報告盈餘產生積極影響。與不要求攤銷商譽相對照,IFRSs要求對商譽進行年度減值測試。到目前為止,部分公司沒有定期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
4.在單個或現金產出單元的基礎上,確認所有資產和負債的減值損失。
5.採用公允價值應計養老金義務、其他雇員福利義務和計劃資產。
6.IASB要求採用兩種方式計提准備(即時間或金額不確定的負債以及相關的費用)。在有些情況下,雖然公司在以前年度沒有計提准備,但現在要求計提;在其他情況下,則禁止計提諸如未來重組准備和一般准備等傳統准備。
7.金融工具可能是影響損益的一個主要領域。幾乎所有的金融工具都應在資產負債表中確認,其中的大多數應當採用公允價值計量。IFRSs可能對金融資產的終止確認施加限制,這意味著企業可能提前確認的利得將會更少。目前,所有歐洲國家的GAAP都沒有對套期會計核算原則作出嚴格限制。IAS39的嚴格規定可能意味著較早確認利得和損失。同樣,對確認金融資產減值損失的嚴格規定也可能會對利潤產生影響。
8.所有子公司都必須合並。對持有的待處置子公司,或與母公司從事不同行業的子公司,以及在外幣兌換受到限制的國家進行經營的子公司,IFRSs沒有作出豁免。
9.不允許確認大部分自創無形資產。這對某些公司可能意味著提前將無形資產的成本計入當期費用。
10.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這對歐洲來說還是一件新鮮事。這是IFRSs所允許的兩種選擇方法之一,即公允價值模型;另一種方法是傳統的成本模型,即按成本入賬,並按期計提折舊和減值。如果公司採用公允價值模型,可能對公司的利潤產生重大影響。
11.農業活動採用公允價值模型核算,這是一項強制要求,不屬於備選方法。
總體來說,IFRSs要求披露的內容遠遠高於大多數歐洲國家GAAP要求披露的內容,因此,附註披露的內容將會予以擴展。
就IFRSs而言,你認為歐洲公司主要害怕什麼?哪一項IFRSs是最棘手的?
最為重要的是,歐洲公司對採用IFRSs普遍持樂觀態度,並將其視為一項有利的發展。當然,人們總是會對變化感到些許緊張,因為我們總是安於現狀。如果所有的歐洲上市公司都採用IFRSs,那麼歐洲將會受益匪淺。例如,歐洲資本市場將進一步統一,並更好地發揮作用;國外資本市場將更容易接受歐洲公司編制的財務報表;可信度更強、可理解性更高、透明度更好的財務報告將會使歐洲公司的資本成本進一步降低。
盡管如此,公司的擔憂也是可以理解的。受到關注的IFRSs的主要方麵包括:
1.對財務報表使用者而言,公允價值較歷史成本更為相關,因此,IFRSs要求在財務報告中大量採用公允價值。但是,伴隨著相關性的提高,帶來的卻是計量精確性的降低,許多公司對此感到很困惑。
2.IFRSs要求在業績計量中廣泛採用公允價值,這可能會導致報告盈餘產生波動,部分公司認為這也值得關注。事實上,會計核算不會導致報告盈餘產生波動,因為資產和負債價值的波動是現實世界的一種真實現象。成本模型隱藏了這種波動,有時甚至是將其盡可能地向後推遲。
3.IFRSs建立在概念框架的基礎上,其對資產和負債有嚴格的定義。例如,負債是公司對其他主體承擔的現時義務,資產是對未來現金流量所擁有的現時權利。有些歐洲國家GAAP允許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遞延借項或遞延貸項,這些項目並不符合IASB有關資產和負債的定義,而是作為計量或平滑利潤,或運用謹慎性原則的附屬物。
4.就其本質而言,會計准則能夠減少財務報告的靈活性,它告訴我們做什麼或如何去做。IFRSs所涉及的領域,有些歐洲國家GAAP沒有涉及,或者IFRSs的規定較歐洲國家GAAP更為具體,因此,公司管理當局操縱盈餘的能力得以降低。盡管有人會對此歡呼雀躍,但另一些人可能更願意保持這種靈活性。
歐洲公司發現很難採用IAS39嗎?
對於僅有傳統金融工具的公司而言,採用IAS39並不存在任何困難。例如,對應收賬款、應收貸款和採用攤余成本計量的大多數債務性投資的計量,以及壞賬損失的確認,並不存在新內容,也沒有增加復雜性。多年來,為交易而持有的債務性和權益性投資一直採用公允價值計量。即使在採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量投資時,公司也必須知道公允價值以便計量市價。因此,IAS39有關債務性和權益性投資的規定並不是特別難懂。也許有人不贊成公允價值的變動屬於收益或費用,但是其會計處理並不困難。
但是,一旦公司從事復雜的金融交易,或者購買或發行復雜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那麼,其會計處理將會由於金融工具的復雜而變得復雜。例如:
1.傳統會計並不確認衍生金融資產和衍生金融負債,但是IAS39要求確認(包括嵌入衍生工具),這意味著公司必須在每個報告日採用公允價值計量衍生工具。
2.傳統會計沒有對套期會計作出規定,因此,從事套期交易的公司並沒有受到會計准則的約束。IAS39對套期會計作出了較為嚴格的規定。
3.傳統會計沒有告訴你,如果將公司流通在外債券的利息和本金支付與其股票或商品價格相聯結時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4.傳統會計沒有對公司購買浮動利率債券,並且利率上升或下降時是否需要及如何進行會計處理提供指南。
5.如果公司在市場利率處於上升時,有權以固定利率將流通在外的債務展期10年,其應如何進行處理。很明顯,公司以低於市場的利率借入資金將會獲得很大收益,但是,在傳統會計方法下,這種權利被完全忽略了。
6.如果公司出售其應收款項,同時對其初始20%的信用損失提供擔保,那麼,簡單地記錄一項銷售及其收益而忽略其擔保權是否恰當?
IAS39的復雜性是與金融工具的復雜性直接相關的。
IASB有關中小企業(SMEs)准則的項目是什麼?為什麼IASB需要制定SMEs准則?
在歐洲的許多國家和中國香港,許多主體甚至是所有主體都有法定義務根據該國GAAP編制財務報表。這些法定財務報表通常需要向國家機關提供,因此,貸款人、供應商、雇員、政府和其他相關利益團體都能獲得。不管如何定義「中小規模」,這些主體的絕大多數都屬於SMEs。很少有國家要求這些主體根據主要為國際資本市場制定的IASB的所有規定編制財務報表。
IASB認為,IFRSs適用於所有主體,不論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盡管如此,IASB認為,在採用IFRSs的大多數發達國家,IFRSs主要的使用者是其證券公開交易的公司。在歐洲,所有上市公司應自2005年開始採用IFRSs,僅有2~3個EU和EEA成員國(共有28個成員國)要求SMEs採用IFRSs。成員國中的其他國家大多數允許SMEs採用IFRSs,同時也允許SMEs採用國內GAAP。許多國家已開始協調國內GAAP和IFRSs,但沒有任何兩個國家採取的方式是相同的。許多國家已經在其國內GAAP或相關法規中對IFRSs進行簡化以適應SMEs,或者予以豁免。有些國家則成立了單獨的SMEs准則制定機構。
對歐洲而言,存在一種現實可能性,即有24個或更多國家聲稱將採用適合SMEs的IFRSs。不僅歐洲如此,世界其他地方也是如此。在SMEs准則方面,IASB認為存在的問題包括:(1)將SMEs准則與IFRSs分離,或者與IFRSs趨同,這些觀點常常被過過分宣傳。(2)有關SMEs的國家准則沒有必要與IASB的概念框架或准則保持一致。(3)SMEs財務報表在各國之間,甚至在一國之內也缺乏可比性。(4)有關SMEs的國家准則沒有必要要求對擬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主體採用全部IFRSs。
簡單地說,在歐洲,建立一套基於IFRSs的SMEs會計准則比建立一套基於28個不同國家會計准則的SMEs會計准則更有現實意義。在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下一批准則將主要解決哪些問題?
在未來3~4年內,IASB可能在以下方面制定準則:(1)SMEs會計准則(不承擔公共責任的SMEs);(2)在企業合並中如何應用購買法的准則(對當前IFRS3的拓展);(3)在決定一項投資是否需要合並時,為如何應用IAS27規定的控制概念提供更加詳細的指南;(4)為特殊目的實體的合並提供更詳細的指南(目前,這些內容包括在SIC12解釋指南中);(5)導致美國GAAP和IFRSs趨同的准則,如所得稅(IAS12)、分部報告(IAS14)、養老金會計(IAS19)和准備(IAS37);(6)全新的政府援助會計准則(取代IAS20);(7)新的金融工具披露准則(將在2005年完成,可能到2007年才會實施);(8)綜合的保險公司會計准則;(9)報告財務業績准則(包括收益表和部分傳統權益表的內容);(10)取代IAS18有關收入確認的規定;(11)為負債和權益提供更清晰的指南;(12)大幅修訂IASB的概念框架,並使IASB和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的概念框架保持一致;(13)進一步修訂IAS39(正在研究公允價值期權、金融擔保、遠期交易套期和賣方金融工具等項目)。
此外,IASB正在研究合資經營、租賃、管理當局討論與分析、無形資產、精練行業、投資公司、計量等項目。在未來幾年內,這些項目可能制定成為正式准則。
⑹ 新舊准則有什麼不同嗎 新會計准則和舊會計准則有什麼區別
"新企業會計准則除了對原有的16條准則進行修訂之外,此次新增22條准則。原有的的16條具體准則偏重工商企業,新准則擴展到橫跨金融、保險、農業、石油等眾多領域。覆蓋了存貨、債務重組、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企業年金等項經濟業務,填補了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經濟業務會計處理規定的空白。
(1)存貨准則。這是對原准則的修訂。主要修訂內容為:
新企業會計准則取消後進先出法,規定企業應當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原先採用「後進先出」法、存貨較多、存貨周轉率較低的公司,採用新的存貨記賬方法後,其毛利率和利潤將可能出現不正常的波動。
對於借款費用的資本化問題,允許為生產大型機器設備、船舶等生產周期較長的資產所借入的款項所發生的利息資本化,計入存貨價值,而不再直接計入損益,也就是可資本化的資產不再限於使用專門借款購建的固定資產。
(2)固定資產准則。主要變化是在確定凈殘值時,引入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概念。取消了後取消了固定資產減值轉回,新的會計准則體系增加了資產減值准則,其明確規定,減值損失不允許轉回。
(3)生物資產准則。本准則主要規范農墾企業對生物資產的會計處理,將生物資產劃分為生產性、消耗性、公益性三類,分別進行會計處理。該准則的可操作性較強,其規定與農墾企業的現行會計實務也比較接近(另一項與相關企業的會計實務比較接近的是《石油天然氣開采》准則)。該准則不引進公允價值計量,其原因是農林主管部門持反對意見。
(4)資產減值准則。明確了若干項資產減值跡象,以及可收回金額為協議銷售價格減去處置成本後的凈額或者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兩者中的較高者。同時明確所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得轉回。
(5)投資性房地產准則。該准則是一項新准則,用於規范土地、房產中專門用於投資(而不是自用)項目的處理。在會計報表中將單列「投資性房地產」項目,會計處理可以採用成本模式(與固定資產差異不大)或者公允價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為主導。同時規定如有活躍市場,能確定公允價值並能可靠計量,也可以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不計提折舊或者減值准備。
(6)職工薪酬准則。主要取消計提應付福利費的規定,而改為所有企業一律據實列支,職工福利類支出超過稅法規定的企業所得稅稅前列支限額的部分進行納稅調整。
(7)債務重組准則。改變現行將由於債權人讓步而導致債務人豁免或者少償還的負債計入資本公積的做法,而是恢復最初債務重組准則的原狀(但規定限制條件),將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對於實物抵債業務,引進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
(8)所得稅准則。該准則是新准則體系中實施難度最大的准則之一。與現行的應付稅款法相比,該准則的理念有重大變化,強調權責發生制原則和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以利潤總額為基礎調整若干項目後求得所得稅費用的計算基礎(按資產負債表觀調整利潤總額)。
(9)非貨幣性交易准則。引入公允價值和評估作價。如沒有活躍市場,則非關聯的交易雙方在無第三方干預的情況下協商作價,也可視為公允價值。
(10)企業合並准則。本准則的影響較大。企業合並在法律形式上有吸收合並、新設合並和控股合並。按照合並雙方是否處於同一控制下,分為處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目前在中國的企業合並中為大多數)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控股合並不取消法人資格,實質是股權投資,在投資准則中規范;吸收合並和新設合並是本准則所規范的內容。目前中國的企業合並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例如中央、地方國資委所控制的企業之間的合並,或者同一企業集團內兩個或多個子公司的合並,這不一定是合並方和被合並方雙方完全出於自願的交易行為,合並對價也不是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不代表公允價值,因此以賬面價值作為會計處理的基礎,以避免利潤操縱。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包括吸收合並和新設合並)可以有雙方的討價還價,是雙方自願交易的結果,因此有雙方認可的公允價值,並可確認購買商譽。商譽的減值問題在資產減值准則中單獨予以規定,只減值不攤銷。
(11)合並財務報表准則。與《合並會計報表暫行規定》相比,該准則所依據的基本合並理論已發生變化,從側重母公司理論轉為側重實體理論。合並報表范圍的確定以控制的存在為基礎,更關注實質性控制,母公司對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納入合並范圍,而不一定考慮股權比例。准則排除了比例合並方法,但要求業務與母公司差異較大的子公司也應納入合並范圍。所有者權益為負數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續經營的,也應納入合並范圍。
(12)每股收益准則。該准則為新制定的披露准則,不涉及確認和計量問題。重點是解決可轉債、期權性質的認股權證等問題。
(13)關聯方披露准則。本准則基本維持現狀,無重大變化。但與IAS24相比存在實質性差異。IAS24中已取消了「同受國家控制的企業不能僅僅因為同受國家控制而成為關聯方」這一豁免規定,但中國的國有企業,其性質不同於西方,國有經濟規模大,取消該豁免條款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對國有企業之間的關聯方關系的確定延續目前的規定,即國有企業之間只有當存在投資紐帶或者其他實質性控制關系時才認定為存在關聯方關系。
(14)政府補助准則。IFRS對政府補助和政府援助採用全面收益法,但中國有所不同,准則規定對研發撥款等文件明確會計處理方法的,應從其規定(例如將專項撥款視同國家投資,計入資本公積);沒有特殊規定的才計入收益。這是中國會計准則與IFRS的第三項實質性差異。
(15)金融工具准則。這些准則對金融企業的影響較大,例如將金融資產分為四大類。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價值計量,並從表外移到表內反映。
⑺ 中級財會金融資產分類新三類和舊四類的差別
金融資產分類新三類和舊四類的差別主要是對金融工具分類判斷依據的調整。新金融工具准則以企業持有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和「金融資產合同現金流量特徵」作為金融資產分類的判斷依據。新舊准則的分類如下:
(1) 舊准則分類:「貸款和應收賬款」、「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額資產」和"持有至到期投資"四類。
(2) 新准則分類:「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三類。
(7)ifrs9金融資產會計處理擴展閱讀
1、該次金融工具准則修改修訂是國際上對金融資產分類的一個變化趨勢。該次金融工具准則修改與國際准則的對接情況如下:
(1) 新金融工具准則:財政部對《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修訂,主要參考IFRS9(《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第9號– 金融工具》)。
(2) 舊准則參照的是更早之前1998年由當時還是IASC(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發布的《國際會計准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簡稱IAS39。
2、新准則執行的最後時限和鼓勵提前執行的建議:
(1) 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以及在境外上市並採用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或企業會計准則編制財務報告的企業,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2) 其他境內上市企業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的非上市企業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時,鼓勵企業提前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