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非流動資產可收回金額和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價值的確定所使用的計量屬性是A公允價值B可變凈值C現
答案:C,現值。
1、現值通常用於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的價值的確定。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有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主要是債券,比如說5年期債券面值100,每年票面利息5%,而你購買的對價一般就是5年利息和最後本金的現值,也就是初始入賬金額是現值的應用。
2、非流動資產可收回金額,非流動資產都是分期創造現金流入的,把以後期間的現金流量按照實際利率計算成現值就是非流動資產的可收回金額。
3、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的價值也是以後期間的現金流量計算的現值。
② 四大金融資產的區別
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應作為長期股權投資核算;如果在活躍市場中有報價、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則應作為金融資產(交易性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它們均屬於金融資產,主要區別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持有的目的不同
這是決定一項金融資產劃定類型的基礎:
交易性金融資產是為了短期持有,隨時准備轉讓或出售的,其目的就是為了獲取短期收益,賺取差價的,所以此類金融資產持有期限是最不確定的。
持有至到期投資:此類金融資產的持有目的並不是為了賺取差價的,而是凈一定的資金投資後,目的是為了獲取穩定的,低風險的、長期性的回報的,是要將金融資產(債券),持有至到期。這類資產的期限是固定的,回報是可以預見的。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此類資產是介於上述二者之間的一種金融資產,持有並不是准備隨時出售的,持有時間是相對較長的(一般是要超過一年的),但卻又是不準備持有至到期或企業沒有能力或意圖要持有至到期的,這種資產的特定也是沒有固定的期限與可預見的回報的。
長期股權投資是通過投資取得被投資單位的股權且短期內不準備出售,按照股權比例享有被投資單位的權益並承擔風險。
確定這些金融資產的分類問題,是管理層的決定范圍!
2、對象不同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對象工具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債券。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對象工具則必須是債券。不可是股票。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對象工具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債券。(與交易性金融資產是一致的)
3、核算的原則不同
交易性金融資產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後續計量原則是公允價值屬性,交易性金融資產是完全的公允價值來計量的,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則是以公允價值與實際利率法攤余成本相結合(債券時);而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後續計量原則是歷史成本屬性,用實際利率攤余成本法。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和權益法核算。
4、初始確認核算不同
交易性金融資產在取得時所發生的交易費用是記入到當期損益中去了(投資收益),而持有至到期投資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交易時發生的交易費用是記入到所取得的金融資產的成本中去了。
5、減值的計提與轉回的方法與渠道不同
交易性金融資產是不存在計提減值准備的問題的。
長期股權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需要計提減值准備,但是計提減值時的會計處理有一定差別,持有至到期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所計提的減值准備可以轉回,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減值准備的轉回因其所持有的金融工具的不同,轉回的渠道不同。
③ 什麼是會計要素的五種計量屬性謝謝!
會計要素的計量指的是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確定金額的基礎。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
1、歷史成本
歷史成本又稱實際成本,指的是為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實際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
例如,某企業購置固定資產,價款5萬元,銀行存款支付,不考慮其他因素,該固定資產按歷史成本計價,金額為5萬元。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稱現行成本,是指按照當前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的一項資產所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金額。
例如,在企業資產清查中,盤盈一台機器設備,其同類設備市場價為5萬元,該設備按重置成本計價,金額為5萬元。
3、可變現凈值
可變現凈值指的是在正常的經營活動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和預計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凈值。
例如:某公司期末庫存商品的賬面價值為100萬元,同期市場售價為80萬元,估計銷售該種庫存商品需要發生銷售費用等相關稅費為10萬元,該種庫存商品按照可變現凈值計價80-10=70萬元
4、現值
現值指的是對未來現金流量以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價後的價值,是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一種計量屬性。
例如:某公司一項固定資產原值為10萬元,累計折舊為2萬元,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為5萬元,該固定資產按照現值計價金額為5萬元。
5、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要支付的價格。一般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會採用公允價值計量。
例如:2001年6月,某公司從二級市場購入A公司股票5萬股,2001年12月31日該股票的收盤價為每股1元,該項資產2001年12月31日按照公允價值計價金額為5萬元。
(3)四大金融資產的計量屬性擴展閱讀
屬性關系:
在各種會計要素計量屬性中,歷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過去的價值,而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以及公允價值是與歷史成本相對應的計量屬性,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的現時成本或者現時價值。
另外,公允價值相對於歷史成本而言,具有很強的時間概念,也就是說,當前環境下某項資產或負債的歷史成本可能是過去環境下該項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而當前環境下某項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也許就是未來環境下該項資產或負債的歷史成本。
④ 會計的計量屬性有哪些
會計的計量屬性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
會計計量就是對會計要素按貨幣量度進行量化的過程,即確定其金額的過程。其特點即會計計量是一種價值計量。所謂計量屬性,是指被計量客體的特性或外在表現形式。如對一張桌子,可以分別從長度、寬度、高度、體積、重量等方面進行測量,也就有不同的計量屬性。
會計計量屬性,是指會計要素可用財務形式定量化的方面,即能用貨幣單位計量的方面。會計要素同樣可以從多個方面予以貨幣計量,從而有不同的計量屬性。
(4)四大金融資產的計量屬性擴展閱讀:
會計計量屬性的應用原則:
新會計准則規定,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採用歷史成本,採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並可靠計量。
在選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時,新會計准則充分借鑒並考慮了國際財務報告准則中公允價值應用的三個級次,即:
第一資產或負債等存在活躍市場的,活躍市場中的報價應當用於確定其公允價值;
第二不存在活躍市場的,參考熟悉情況並自願交易的各方靠近進行的市場交易價格或參照實質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資產或負債等的市場價格確定其公允價值;
第三不存在活躍市場,且不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應當採用估值技術等確定公允價值。
我國引入公允價值是適度、謹慎和有條件的。原因是考慮到我國尚屬新興的市場經濟國家 ,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價值,有可能出現公允價值計量不可靠,甚至借機人為操縱利潤的現象。
因此在投資性房地產和生物資產等具體准則中規定,只有存在活躍市場、公允價值能夠取得並可靠計量的情況下,才能採用公允價值計量。
⑤ 四大金融資產有哪些區別
主要區別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持有的目的不同
這是決定一項金融資產劃定類型的基礎:
交易性金融資產是為了短期持有,隨時准備轉讓或出售的,其目的就是為了獲取短期收益,賺取差價的,所以此類金融資產持有期限是最不確定的。
持有至到期投資:此類金融資產的持有目的並不是為了賺取差價的,而是凈一定的資金投資後,目的是為了獲取穩定的,低風險的、長期性的回報的,是要將金融資產(債券),持有至到期。這類資產的期限是固定的,回報是可以預見的。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此類資產是介於上述二者之間的一種金融資產,持有並不是准備隨時出售的,持有時間是相對較長的(一般是要超過一年的),但卻又是不準備持有至到期或企業沒有能力或意圖要持有至到期的,這種資產的特定也是沒有固定的期限與可預見的回報的。
長期股權投資是通過投資取得被投資單位的股權且短期內不準備出售,按照股權比例享有被投資單位的權益並承擔風險。
確定這些金融資產的分類問題,是管理層的決定范圍!
2、對象不同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對象工具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債券。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對象工具則必須是債券。不可是股票。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對象工具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債券。(與交易性金融資產是一致的)
3、核算的原則不同
交易性金融資產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後續計量原則是公允價值屬性,交易性金融資產是完全的公允價值來計量的,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則是以公允價值與實際利率法攤余成本相結合(債券時);而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後續計量原則是歷史成本屬性,用實際利率攤余成本法。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和權益法核算。
4、初始確認核算不同
交易性金融資產在取得時所發生的交易費用是記入到當期損益中去了(投資收益),而持有至到期投資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交易時發生的交易費用是記入到所取得的金融資產的成本中去了。
5、減值的計提與轉回的方法與渠道不同
交易性金融資產是不存在計提減值准備的問題的。
長期股權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需要計提減值准備,但是計提減值時的會計處理有一定差別,持有至到期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所計提的減值准備可以轉回,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減值准備的轉回因其所持有的金融工具的不同,轉回的渠道不同。
⑥ 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應採用什麼計量屬性計量
資產負債表日,交易性金融資產按公允價值計量。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高於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借記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科目;公允價值低於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⑦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入賬價值(計量屬性)
交易性金融資產是指企業為了近期內出售而持有的債券投資、股票投資和基金投資。從定義上就可以看出,應該屬於短期資產,或者說流動資產
⑧ 會計五種計量屬性有哪些
你好,一點通網校回答你的問題
歷史成本適用於大多是資產負債;
重置成本適用於盤盈固定資產;
可變現凈值適用存貨;
公允價值適用於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等;
現值用於非流動資產可收回金額、以攤余成本計算的金融資產價值的確定。
⑨ 會計要素的五種計量屬性都是什麼意思請舉例。
會計要素的五種計量屬性:有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
1、歷史成本又稱實際成本,是指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
2、重置成本又稱現行成本,是指按照當前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金額。
3、可變現凈值,是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和銷售所必須的預計稅金、費用後的凈值。
4、現值,是指對未來現金流量以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後的價值,是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因素等的一種計量屬性。
5、公允價值,是指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
舉例說明
例如小明1年前買了一批材料,當時花了10000元;如果現在小明購買同樣的一批材料需要12000元;如果小明將這批材料出售,賣出價款為8500元(因為是舊材料);如果小明只是打算把材料賣掉,估計的售價為9000,支出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金為200元,則可變現的凈值為9000-200=8800元;如果小明准備2年後將它賣出,則預計可以收到的價款為9000元。
則10000為歷史成本,12000為重置成本,8500公允價值,9000-200=8800為可變現凈值,9000為現值。
會計計量屬性的應用原則
新會計准則規定,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採用歷史成本,採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並可靠計量。
在選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時,新會計准則充分借鑒並考慮了國際財務報告准則中公允價值應用的三個級次,即:
第一,資產或負債等存在活躍市場的,活躍市場中的報價應當用於確定其公允價值;
第二,不存在活躍市場的,參考熟悉情況並自願交易的各方靠近進行的市場交易價格或參照實質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資產或負債等的市場價格確定其公允價值;
第三,不存在活躍市場,且不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應當採用估值技術等確定公允價值。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會計計量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