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注冊會計師 會計科 金融資產轉移…這道題的會計處理是對的,為什麼是什麼意思
首先,過去經驗不會低於9300,說明如果收不回來,只收不回700,那麼700要先從甲公司扣除。按道理不能確認金融資產轉移,因為收不回來的700風險沒有轉移給乙公司,還在甲公司一方,所以不能確認轉移。為什麼說按道理呢,這個問題在業界也存在爭議,因為他畢竟是推測的,沒有根據,所以你不好說以後到底收不回來多少。如果這題算對,算資產轉移,那麼我解釋下分錄的意思:
銀行存款不用多說
繼續涉入資產,說白了就是你不能收回金額的最上限,題中所說10%,那就是10000*10%=1000
如果有差額利差的問題,那超額利差也要計入繼續涉入資產——超額賬戶(此題不涉及)
貸款也不用多說,賣了90%
繼續涉入負債,就是你不能收回金額的最上限+信用增級,信用增級的意思是我作為甲公司憑什麼收不回來錢先從我這扣,你不得給我點好處,信用增級就是好處。
如果有超額利差,超額利差也要計入信用增級。超額利差其實也是好處費,只是用利息的方式給你
B. 請問金融資產轉移與金融資產處置是什麼區別呀
處置來金融資產一般自都是直接將金融資產所有權有關的風險和報酬全部轉移,而金融資產轉移並沒有全部的轉移風險和報酬,可能存在繼續涉入的情況。
金融資產轉移,是指企業(轉出方)將金融資產讓與或交付給該金融資產發行方以外的另一方(轉入方)。這里所指的金融資產,既包括單項金融資產,也包括一組類似的金融資產;既包括單項金融資產(或一組類似金融資產)的一部分,也包括單項金融資產(或一組類似金融資產)整體。
C. 注會金融資產轉移的問題
首先,過去經驗不會低於9300,說明如果收不回來,只收不回700,那麼700要先從甲公司扣除。按道理不能確認金融資產轉移,因為收不回來的700風險沒有轉移給乙公司,還在甲公司一方,所以不能確認轉移。
D. 關於金融資產轉移 繼續涉入的計量 問題! 中財注會書 p59-61頁的
(1)甲銀行出售了2項:90 000 000元的本金; 90 000 000元本金9.5%的利息,
保留了3項:10 000 000元本金;10 000 000元本金10%的利息;90 000 000元本金0.5%的利息。
(甲銀行保留的目的是為了「內部信用增級」,這屬於次級權益。在交易過程中之所以甲銀行還保留一部分權利,主要是為了保證將來信託公司利用這批貸款發行債券時,因為甲銀行的一部分權益在裡面,銀行的信用等級相對比其他金融機構更高一些,就會產生內部信用增級,就有利於債券的發行,因此甲銀行還保留一部分權益。)
甲銀行轉移了該組貸款所有權相關的部分重大風險和報酬(如重大提前償付風險),但由於設立了次級權益(即內部信用增級),因而也保留了所有權相關的部分重大風險和報酬,並且能夠對留存的該部分權益實施控制。根據金融資產轉讓准則,甲銀行應採用繼續涉入法對該金融資產轉移交易進行會計處理。
甲銀行收到的91 150 000元對價,而出售部分的公允價值為90 900 000(即101 000 000×90%),那麼售價超過了出售部分的公允價值,這個差額可以理解為一種繼續涉入負債,屬於遞延收益。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轉移的90%貸款及相關利息的對價,即90 900 000(即101 000 000×90%)元;另一部分是因為使保留的權利次級化所取得的對價250 000元。此外,由於超額利差賬戶的公允價值為400 000元,從而甲銀行的該項金融資產轉移交易的信用增級相關的對價為650 000元。
(超額利差,指基礎資產產生的現金總收益減去證券化應支付的利息,必要的服務費和違約等因素造成的壞賬損失後的超額收益.它是承受損失的首要防線,當超額利差為負時,表明現金流已明顯不足,這時需要動用其它形式的信用增強措施. 超額利差賬戶是由基礎資產產生的現金收益所支持,作為以後可能的損失補償的現金准備。)
假定甲銀行無法取得所轉移該組貸款的90%和10%部分各自的公允價值,則甲銀行所轉移該組貸款的90%部分形成的利得或損失計算見書上的表.
甲銀行該項金融資產轉移形成的利得=90 900 000-90 000 000=900 000元,
甲銀行仍保留貸款部分的賬面價值為10 000 000元。
甲銀行因繼續涉入而確認資產的金額,按雙方協議約定的、因信用增級使甲銀行不能收到的現金流入最大值10 000 000元;另外,超額利差賬戶形成的資產400 000元本質上也是繼續涉入形成的資產。
因繼續涉入而確認負債的金額,按因信用增級使甲銀行不能收到的現金流入最大值10 000 000元和信用增級的公允價值總額650 000元,兩項合計為10 650 000元。
據此,甲銀行在金融資產轉移日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①確認轉移貸款部分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
借:存放同業 90 900 000(101 000 000×90%)
貸:貸款 90 000 000
其他業務收入 900 000
②實際收到的對價與轉移貸款部分公允價值的差額(信用增級的處理):
借:存放同業 250 000(91 150 000-90 900 000)
貸:繼續涉入負債 250 000
(分錄中的250 000元可以理解為甲銀行因保留了1000萬元貸款的本金及其10%的利息對應的公允價值,也可以理解為銀行信用的價值。)
③保留10 000 000元本金權利的處理:
借:繼續涉入資產——次級權益 10 000 000
貸:繼續涉入負債 10 000 000
(在企業保留收取1000萬元本金的同時,又承擔了義務,根據題目條件:「如該組貸款發生違約,則違約金額從甲銀行擁有的10 000 000元貸款本金中扣除,直到扣完為止」。繼續涉入資產和繼續涉入負債不能相互抵銷)
④保留90 000 000元本金0.5%的利息權利的處理:
借:繼續涉入資產——超額賬戶 400 000
貸:繼續涉入負債 400 000
(分錄中的400 000元可以理解為甲銀行因保留了9000萬元貸款本金05%的利息對應的公允價值確認為繼續涉入資產,同時,甲銀行又承擔了義務,因為題目條件給定:「如果該組貸款被提前償付,則償付金額按1:9的比例在甲銀行和受讓人之間進行分配」,所以又形成了繼續涉入負債。
上述幾筆分錄合並,就是教材中的分錄:
借:存放同業 91 150 000
繼續涉入資產——次級權益 10 000 000
——超額賬戶 400 000
貸:貸款 90 000 000
繼續涉入負債 10 650 000
其他業務收入 900 000
(2)金融資產轉移後,甲銀行應根據收入確認原則,採用實際利率法將信用增級取得的對價650 000元分期予以確認。
(3)在資產負債表日應對已確認資產確認可能發生的減值損失。比如,在20×7年12月31日,已轉移貸款發生信用損失3 000 000元,則甲銀行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借:資產減值損失 3 000 000
貸:貸款損失准備——次級權益 3 000 000
()
借:繼續涉入負債 3 000 000
貸:繼續涉入資產——次級權益 3 000 000
(因為未來擔保金額下降,所以同時調整繼續涉入負債和繼續涉入資產,使其反映剩餘擔保的金額。)
(因為發生了貸款信用損失,說明這部分收取的權利減少了,同時義務也減少了,因此要同時將繼續涉入資產和繼續涉入負債同時調減。)
E. 金融資產轉移這部分內容該如何理解,考試時會作為重點嗎
會考,但不是太重點,背關鍵句,也沒幾句,過段時間再來看看可能就一下就開竅了。
F. 金融資產轉移的問題。。
正確答案為B。
分析:資產證券化是指(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是指將缺乏流動性的資產,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自由買賣的證券,並固定地獲得一定現金流的過程。在此定義中有兩個關鍵點:一是要講缺乏流動性的資產通過證券化的打包上市變為流動性的資產,以便獲得融資;二是要在未來固定地獲得現金流,類似於股息和利息。所以從定義中我們可以得出正確答案為B的結論。
G. 企業會計准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繼續教育視頻答案哪裡找
我有企業會計准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繼續教育-PPT
H. 注會中金融資產第七節,金融資產轉移怎麼學習,看不懂
這一節的特點是抽象,而且需要在綜合理解前面幾節的基礎上
我那時候學這一節,辦法是書裡面每一段話看完,看得腦子里一片空白,完全看不懂他在講什麼的時候,仔細看他後面「比如」裡面的例子,如果他沒舉例就自己想個符合書上描述的例子。
想不到特別好的例子的時候,可以看一下《企業會計准則講解》第24章 金融資產轉移,這裡面的講解比注會課本要詳細一些。
不過,單純從考試的角度,這一章不是重點,這一節也不是這一章的重點,不用特別糾結在這里。
I. 哪位大神給我解釋一下 注會書中 金融資產轉移那一章 繼續涉入那塊 有一個例題
通俗的講,甲銀行找個信託公司讓貸款證券化,為了讓這個證券銷路好有保障,甲銀行保留了1000萬的本金和利息收入,以後就是這個貸款發生違約造成損失就從這個1000萬中扣除,信託公司為了讓銀行承擔這個義務,所以在給他錢的時候就多給了25萬(9115-9090),作為這個次級化的對價。
而銀行收到了這個25萬的錢,就要承擔以後貸款違約損失的義務,所以在這確認為繼續涉入負債。
希望你能明白
J. 注會考試會計第二章金融資產轉移的問題
關注的重點錯了,那是證券方面的問題,會計上只要了解所有權轉移沒轉移,考試不會出這種題目的,但是會讓你判斷或計算一些和資產轉移條件有關的問題,所以記住條件才是關鍵,其他可看可不看。如果真要了解,那最好去看它的具體流程,金額比例怎麼計算,要辦理那些文件,去什麼機構辦理等等等等,但這不是注會的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