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投融資體制機制文件

投融資體制機制文件

發布時間:2021-10-17 07:07:15

A. 如何完善投融資機制,推動企業所有制改革

平等對待各類投資主體,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放寬放活社會投資。

科學界定並嚴格控制政府投資范圍,平等對待各類投資主體,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放寬放活社會投資,激發民間投資潛力和創新活力。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和放大效應,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將投資管理工作的立足點放到為企業投資活動做好服務上,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實現服務。

打通投融資渠道,拓寬投資項目資金來源,充分挖掘社會資金潛力,讓更多儲蓄轉化為有效投資,有效緩解投資項目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投融資體制改革要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財稅、金融、國有企業等領域改革有機銜接、整體推進,建立上下聯動、橫向協同工作機制,形成改革合力。

(1)投融資體制機制文件擴展閱讀: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相關要求規定:

1、實行備案制的投資項目,備案機關要通過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或政務服務大廳,提供快捷備案服務,不得設置任何前置條件。

2、實行核准制的投資項目,政府部門要依託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或政務服務大廳實行並聯核准。精簡投資項目准入階段的相關手續,只保留選址意見、用地(用海)預審以及重特大項目的環評審批作為前置條件。

3、按照並聯辦理、聯合評審的要求,相關部門要協同下放審批許可權,探索建立多評合一、統一評審的新模式。加快推進中介服務市場化進程,打破行業、地區壁壘和部門壟斷,切斷中介服務機構與政府部門間的利益關聯,建立公開透明的中介服務市場。

B. 什麼是投融資體制

拷貝來的
《投資體制改革方案》的通過,預示著投融資體制的改革將會取得一些重大的突破和進展。中國經濟是一個靠投資拉動的經濟,但由於投融資體制的限制,中國投資的效率卻很低,高速的經濟增長並未帶來社會財富的同步增長。投融資體制在經濟體制改革中相對滯後,其基本問題仍然是政府主導和國家壟斷,市場化程度很低。《投資體制改革方案》首先要做的就是,讓諸神歸位,盡量減少政府對投資項目的參與,不僅大大削弱了政府對投資項目的審批權,而且增加了政府投資項目也要引入市場機制的內容。在糾正政府越位的同時,該方案還校正了民營企業在一些投資領域的缺位現象,與此同時,在銀行改革中也加入了吸引社會資本和外國資本參股國內商業銀行的內容。只要投融資改革的措施能夠真正實施,投融資的效率將會提高,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將得到增強。這次改革還能緩解目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隱患,擠出經濟增長中的泡沫,有利於今明兩年經濟的穩定增長。然而,此次改革離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目標還相去較遠,且實際操作性成問題,改革的成效會大打折扣,現有的辦法仍然不能割斷政府投資與金融體系的風險連帶關系。因此,對於投融資改革的成效,還不能過早地下結論。

(50人論壇·北京)據報道,由發改委起草的《投資體制改革方案》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在完成最後修改之後,將公布實施。方案起草至今,歷時5年半。在中國改革的歷史上,並不多見。一方面說明問題的重大和對問題的認真,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政府效率的低下。與此同時,金融改革也在緊鑼密鼓,國有商業銀行注資改制上市已經拉開序幕,銀行業新一輪對內開放隨著東北振興銀行的建立悄然而起,資本市場的改革和發展也有了新的舉措。這一切預示著,投融資體制的改革將會取得一些重大的突破和進展。
中國經濟是一個靠投資拉動的經濟,不僅是由於中國的投資率是世界各國中最高的,且在波動中呈提高之勢,而且是由於投資的增長與經濟增長的相關度很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大。80年代的投資率平均為36%,90年代平均為38.4%,近三年有了進一步的提高。2002年,固定資產投資與GDP的比例為42.2%,超過了1993最高時的37.7%,去年達到了47.3%,然而,由於投融資體制的限制,中國投資的效率卻比較低,且呈不斷降低之勢,進而影響了經濟增長的質量。因此,改革開放二十五年,我國雖然一直保持了高速的經濟增長,但社會財富卻沒有同步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還相當低,我國依然是一個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
在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我國的投融資體制始終是經濟體制改革中一個相對滯後的環節,其基本問題仍然是政府主導和國家壟斷。如果說在三大需求中,出口取決於國外需求,隨著加入WTO,其經營完全放開,由企業決策;消費主要取決於收入的增長,其市場化程度也比較高,效率也相對較高,只有投資領域的市場化程度最低,是政府幹預最大的地方。最近幾年,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積極作用是穩定了經濟增長,消極作用是增強了政府在投資領域的干預。特別是由於將"GDP"和招商引資作為官員政績的考核標准,地方政府就主要拿投資做文章。從理論上講,高質量、有效益的投資需要市場導向,符合市場規律,但政府投資和政府主導下的投資必然是領導人利益導向的,有時可能只符合人事運作規律,投入產出率較低。於是,出現了許多奇怪的投資現象。很多地方幾乎是一任領導,有一種發展思路,就有一批工程;班子一換,工程也就無人接續。投入了資源,有了投資完成額,增加了GDP,卻沒有任何收益!還有一些地方引入外資不計成本,把工業用地全部批租了,使得未來的發展沒有了餘地。地方政府的投資競爭是造成投資過熱的體制性根源,去年上半年,中央政府主導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下降了7.7%,而地方政府的投資額卻增長了41.5%。政府主導的投資與國家壟斷的金融體系形成了風險連帶體系,銀行貸款越來越集中於政府投資的大項目、大工程,期限越放越長,由10年到15、20年,甚至25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中長期貸款比例在45%以上,如果考慮短期貸款中有20-25%的不良貸款,這樣,長期貸款比例接近60%。按任何銀行業經營的理論看,這都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也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基本原因。另外,政府主導下的投資經常成為權力尋租的場所和中介,據說一條高速公路就有一批官員倒下,房地產發展中土地批租的問題不斷,就是這一問題的集中體現。
投資和融資本來就是企業的事情和許可權,政府既做不了,也做不好。《投資體制改革方案》首先要做的就是,讓諸神歸位,盡量減少政府對投資項目的參與,不僅大大削弱了政府對投資項目的審批權,而且增加了政府投資項目也要引入市場機制的內容。所以,了解方案內容的人士評論說,發改委是"自廢武功",自我釋權。在糾正政府越位的同時,該方案也校正了民營企業在一些投資領域的缺位現象,在過去幾乎由政府壟斷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不僅允許民營企業投資那些有收益的項目,對那些回報沒有保障的項目,也鼓勵各級政府要創造條件,利用特許經營、投資補助等多種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與此同時,在銀行改革中也加入了吸引社會資本和外國資本參股國內商業銀行的內容。
從長遠看,只要投融資改革的措施能夠真正實施,政府職能轉換將會加快,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也會逐步形成,投融資的效率將會提高,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將得到增強。從近期看,這次改革也會緩解目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隱患,比如說,能源緊張,開發區泛濫,一些行業重復建設嚴重,表面上看是投資增長太快所致,實際上,政府主導下的土地批租、盲目招商和濫搞開發區起了很大作用。通過改革減少了政府的上述行為,擠出經濟增長中的泡沫,有利於保證今明兩年經濟的穩定增長,對於金融改革的順利推進也有重要作用。
這次改革顯然是投融資領域的一個進步。然而,受各種因素制約,不可避免地會造些一些新的扭曲,留下一些缺憾。第一,此次改革雖然壓縮了政府幹預市場的空間,但是政府依然停留在一些本該大規模退出的投融資領域,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一些具有良好盈利前景的基礎建設和金融機構,政府投資和干預還會佔主導地位。離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目標還相去較遠。第二,政策雖好,但實際操作性成問題。雖有發改委自我釋權在前,但地方政府卻並不一定跟著學樣。在其它政府改革配套措施沒有跟上,又缺乏將政策落到實處的具體手段的情況下,改革的成效將會大打折扣。第三,政府花錢買體制,決心很大,但現有的辦法仍然不能割斷政府投資與金融體系的風險連帶關系。因此,對於投融資改革的成效,還不能過早地下結論。

C. 投融資體制的三個階段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經歷「目標探索」、「框架構建」、「體制完善」三個階段,取得重大成就,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

D. 什麼叫核准制的|R0及REITS

《關於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相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和《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引》」)的發布,既是證監會、國家發改委近年來相關工作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國基礎設施投融資領域邁出實質性創新的關鍵一步,對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亦有望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文件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以盤活國內龐大的基礎設施存量資產為切入點,通過標准化、權益類的REITs產品的試點安排,為資本的流動及相關風險的緩釋提供了有效的出口,可為2017年中以來的「控債」和「發展」的雙重政策要求創造更大的騰挪空間,同時也與新形勢之下的宏觀經濟政策導向並行不悖。

為了更好地理解基礎設施REITs新規的內在邏輯及其偏好,並對相關政策及市場的未來走向有所預判,我們可以從基礎設施的角度出發,對我國基礎設施投融資的市場化歷程進行一次相對系統的梳理,以知其然,而後知其所以然。

01

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與我國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創新密切相關的三個重要時間節點,分別是1994、2004和2014年。

1994年BOT試點與分稅制改革

1994年,原國家計委正式啟動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試點工作,入圍項目包括廣西來賓B電廠、成都自來水六廠B廠、廣東電白高速公路、武漢軍山長江大橋和長沙望城電廠。筆者有幸參與成都水廠項目,從此與我國基礎設施投融資工作結下不解之緣(舊文參閱:「成都市自來水六廠B廠BOT項目談判小結」 )。

站在二十多年之後的今天回望BOT試點,雖然不宜自詡取得了多麼巨大的成績,但這幾個項目(特別是來賓電廠和成都水廠項目)給國內基礎設施投融資領域所帶來的關鍵啟蒙,及其對相關理念、理論、頂層設計與項目實踐所形成的深刻影響,應該都是毋庸置疑的。此後若干年內的基礎設施投融資市場化改革的主線,亦可從中窺見端倪。

也是在1994年,分稅制改革正式實行,一舉奠定此後數十年央地關系的基石,特別是二者之間財權和事權的分配模式。眾所周知,出於發展和考核的需要,地方對於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投資的青睞一直有增無減。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事重財輕、囊中羞澀的地方政府唯有另闢蹊徑,踩著宏觀政策導向的節奏,依次把目光投向土地財政、平台融資、特許經營、BT、ABO、棚改、片區開發、特色小鎮、產業新城、PPP、政府購買服務、FEPC、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ABS、專項債,乃至於今天的基礎設施公募REITs……無論哪種模式,什麼結構,土炮還是洋槍,只要能夠幫助地方政府有效填補事權與財權之間的缺口,並且暫無觸碰紅線之憂,即可成為一時之選。

2004年126號令與國發〔2004〕20號文

2004年3月,原建設部發布《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令第126號)(以下簡稱「126號令」),正式將特許經營模式引入市政公用事業領域,並由此拉開業內稱之為「特許經營黃金十年」的帷幕。在某種意義上,126號令可謂1994年BOT試點的餘波,但是這份文件和脫胎於它的大量部門規章及地方性法規,及其引領之下的大規模的項目實踐,可以視為廣義的PPP模式的中國本土化進程,在塑造相關游戲規則和交易範式的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一大批相對優質的基礎設施存量資產。而這些資產,恰恰可能成為基礎設施公募REITs底層資產的理想標的。

同年7月,《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2004〕20號)(以下簡稱「《決定》」)發布,對企業投資的管理制度進行改革,引入核准制和備案制,倡導發揮市場的基礎性配置作用,放寬社會資本的投資領域。作為我國投資體制改革最為重要的綱領性文件之一,《決定》的意義和影響有目共睹,更為廣闊的基礎設施投融資領域打開了市場化之門。

從時間上看,可以發現BOT試點遠遠早於126號令的施行,而126號令(部門規章)又先於《決定》(國發文件)出台。創新與實踐總是推著頂層設計不斷前行,而積極有為的頂層設計又會反哺於創新與實踐,反之則未必。就筆者的個人體會而言,這個有意思的現象已在過去二十年裡反復得到驗證,可以作為一條規律用於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包括公募REITs)的觀察與研究。

2014年PPP和國發〔2014〕43號文

2014年,財政部和發改委先後發文,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陸續跟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由此展開它在中國的「激流勇進」之旅,至今相關投資總額已達人民幣10餘萬億元之巨。盡管目前PPP的發展勢頭因政策收緊而明顯趨緩,但其龐大的投資體量仍然令人矚目,也是基礎設施REITs未來不可忽視的主戰場之一。

同年10月,《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14〕43號)發布,對地方政府違規舉債行為亮起紅燈。這份堪稱重磅的國發文件及其後續跟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狹義PPP模式在中國的迅猛發展,而且至今仍對地方政府的投融資行為模式具有非常強大的影響力(舊文參閱:「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新探之二:PPP的三條超車道」 )。 如何獲取發展地方經濟所需資金而又不至於觸發「違規舉債」或「隱性債務」的紅色警戒,成為各地政府的頭等大事,也是頭號難題。PPP有意為此提供相對合規的解決方案,可惜難竟全功。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後來者居上,然而從項目篩選餘地和回報機制設計的角度分析,其內在邏輯和發展前景難免讓人有所保留。總之,除了直接放水,當前稍微有點技術含量、完全合法合規的投融資模式已是鳳毛麟角。從市場化的角度而言,盤活存量,以存帶增,似乎正在成為一個不得不然的理性選擇。

02

基礎設施REITs的「三大基石」

《通知》點明了重點區域[1]和重點行業[2],並為「優質項目」劃定了若干條件(合法合規、權屬清晰,使用者付費為主,現金流持續穩定、原始權益人等具備強運營能力、融資用途實現以存量帶增量等)。就此,筆者和上海城投集團的王強先生有過交流,對他提出的基礎設施REITs的「三塊基石」(政府投資條例、REITs、特許經營)頗感認同。在此,對個人理解的基礎設施REITs的「三大基石」略作分析如下。

E. 如何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的內容

進一步轉變職能,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建立完善自主決專策、融資渠道暢屬通,職能轉變到位、行為規范,宏觀調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資體制。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
一是改善管理,充分激發社會動力和活力。
二是完善體制,發揮好的引導和帶動作用。
三是創新融資機制,暢通項目融資渠道。
四是切實轉變職能,提升綜合服務管理水平。
五是強化保障措施,確保改革任務落實到位。

F. 投融資體制和投融資機制有什麼區別

都是i差不多的呀

閱讀全文

與投融資體制機制文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陝西煤業歷史最高價格 瀏覽:450
陳浩指標 瀏覽:327
長江證券上市咨詢 瀏覽:606
2019興業銀行最新理財產品 瀏覽:228
天津瑞茂通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瀏覽:452
恐怖融資界定始終遵循的原則是什麼 瀏覽:50
硫醇甲基錫的價格 瀏覽:369
宏源期貨烏魯木齊營業廳客服電話 瀏覽:519
晉中銀鑫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瀏覽:572
工行法人理財產品最新 瀏覽:155
股票市場 瀏覽:879
股東查賬如何發現問題 瀏覽:236
融資融券打新舉例 瀏覽:900
2019公司境外匯款的規定 瀏覽:616
600664股票價格 瀏覽:679
美國貸款銀行有哪些 瀏覽:841
期貨原油外匯通 瀏覽:684
民營銀行的理財產品有本金保障嗎 瀏覽:324
sps財務指標 瀏覽:641
期貨投資公司掛靠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