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文化產業融資成功案例

文化產業融資成功案例

發布時間:2021-10-17 22:12:22

1. 文化企業如何通過眾籌模式融資

一、我國文化產業眾籌融資的整體情況
(一)經歷洗牌後,融資規模、頻次趨於平穩
(二)粵、京、浙眾籌渠道的領頭羊
(三)信息服務終端製造及銷售融資過億
二、我國文化產業主要眾籌融資模式分析
(一)獎勵眾籌:巨頭旗下平台如火如荼,淘寶、京東、蘇寧居前三
(二)股權眾籌:頭部股權眾籌平台蟄伏,多平台融資規模式微
三、我國文化產業主流的眾籌平台運行模式案例分析
(一)摩點網
(二)樂童音樂
(三)眾籌客

2. 投融界有人融資成功的案例嗎信譽如何

有的啊,因為平台上是需要融資的人在上面找投資方,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可以在上面找項目投資,成功的案例也多。

3. 中國房地產報的刊物內容

改版後,新聞版組涵蓋以下版面:政策要聞,宏觀金融、公司新聞、國土新聞、市場新聞、時評等版面。
產經版組輪流出版以下版面:新部品、新地產(包括商業地產、產業地產、文旅地產、養老地產)、省區特刊……
政策要聞:
包括要聞、時政、縱深、一周等四類版面。主要定位於宏觀政經、房地產相關領域的具有時效性的政策、趨勢和重大事件的報道。
宏觀金融:
以宏觀金融政策及企業微觀金融事件為報道對象,全面反映行業資本管理動態及趨勢。
下設房地產金融研究中心。
公司新聞:
以企業為主要采訪對象,兼顧時效性和長線觀察的雙重視角,通過高端企業家訪談和微觀企業決策事例全面反映行業動態。
下設房地產戰略研究中心,有房地產經理人信心指數、上市房企市值百強榜等產品。
國土新聞:
圍繞土地的供地、拿地的關系,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全景式剖析土地市場的最新動態和商業機會。為地產上下游提供較權威的參考信息。
市場新聞:
報道房地產市場變化最新動態,解讀地產營銷成敗案例,力求以專業精神服務房地產行業創新營銷模式。
新部品:
推動綠色地產、科技地產,倡導新技術,示範新節能,服務新人居,引領建築部品與住宅產業化緊密對接,在供應商與開發商間架起便捷橋梁,推動房地產產業鏈融會貫通,辦成「永不落幕的建築部品展覽會」。
下設綠色地產研究中心。
商業地產專刊:
中國房地產報商業地產版組:以城市發展的維度、敏銳的觸覺以及深入的解讀分析,挖掘商業地產品牌價值,剖析典型商業地產案例,建立商業地產在行業、區域以及國民經濟中的坐標體系。同時整合資本、開發、運營、管理以及品牌商家等資源,力求全方位展現國內、外商業地產發展現狀。以專業媒體的力量,形成商業地產發展的引擎。
下設商業地產O2O研究中心。
文旅地產專刊:
每期八個整版的專題深度報道,打造中國最具權威的文旅投資財經專刊。致力於為優質文化旅遊開發項目對接優勢資本,依託專業的線上和線下資訊平台,通過舉辦高端論壇、專業展會及定製活動,搭建文化旅遊產業投融資對接平台,解讀國內外成功案例,促成項目對接,解決文化旅遊產業高速增長中的實際問題,明晰產業發展路徑和未來研判,為文化旅遊開發模式尋找更優解決方案。
下設文旅地產研究中心。
產業地產專刊:
以服務實體經濟為主要宗旨,推動中國產業地產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建立符合當下經濟文化發展現狀的標准體系。每期八個整版的深度報道,力求專業的記錄行業的每一次悸動;成立中國房地產報產業地產研究中心,意圖用產業發展的視角推出自己的價值評價體系;組建行業聯盟,用媒體的公信力與資源整合能力,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每年一次的大型展會,向行業展示最新的商業模式。
下設產業地產研究中心。
養老地產專刊:
在現階段中國老齡產業飛速發展背景下,作為國內首家唯一養老專版報紙,我們以破解政策、解讀產業發展動向為主線,深入研究養老產業發展模式,建立資本融資平台,促成咨詢管理對接,解讀國內外成功可復制案例,整合政府、資本、開發、運營、規劃及養老周邊產品品牌企業資源,引領國內外產業發展方向,准確剖析養老地產熱點項目,以專業媒體身份,創造養老地產發展機會。
下設養老地產研究中心。
改版後,《中國房地產報》鞏固並加強原有新聞版組的報道與策劃,為中國房地產業與關注中國房地產業的相關人士提供新鮮資訊、詳實報道、熱點分析、深度策劃和多視角觀察。同時會根據行業與時勢的變化,突出與時俱進的能動性,提供最具實戰與服務意義的12個產業版面,包括新地產(商業地產、旅遊地產、產業地產、養老地產)、新部品和策劃類或服務性特刊等。

4. 求企業融資或投資的經典案例分析

1,2004年,復盛大網路登陸納斯達制克,投資盛大的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人獲得了高達1400%投資收益。
2,2005年,無錫尚德在紐交所上市,部分私募股權投資人退出後獲得最高約50倍的投資回報(龍科,高盛,英聯)。
3,2006年同洲電子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背後的私家股權投資機構所獲回報統計是:5年30倍(深圳創新投)。

5. 如何破解文化產業融資難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再擴大一點,很多企業都是融資難融資貴,不單獨是文化產業。這是不爭的事實。
關於這個問題有很多學術上的研究的,不過吧,學術上的東西很多都是借鑒來借鑒去的,沒什麼的。到了實際情況中就不一樣了。而且問題研究透了,跟能不能在實際操作中落地執行始終是兩碼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啊。傳統的銀行借貸對企業以往的財務信息進行靜態分析,依據對授信主體的孤立評價做出信貸決策,因此,銀行並沒有把握住中小微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相反,供應鏈金融評估的是整個供應鏈的信用狀況,加強了債項本身的結構控制。供應鏈金融在真實交易的前提下,以大企業的信息優勢來彌補中小企業的信用缺失,從而全面提升了產業鏈中的中小企業信用水平和信貸能力。供應鏈金融的本質是信用融資,在產業鏈中發現信用。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

6. 通過創業板融資成功而飛黃騰達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要聽聽嗎,哈

7. 我需要融資成功與失敗的案例,請大家幫忙

這樣的例子很多啊,像新浪\網易\網路\騰訊都有融資的經歷,具體你可以上中國風險投資網和中國招商投資網論壇看看.

下面是車盟網的融資案例:

2001年本科畢業的成都小伙石磊,目前正走著和攜程創始人沈南鵬相同的人生道路,他創立了目前國內最大互聯網汽車服務平台-----車盟,在兩輪融資中拿到了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風投,並且計劃讓車盟2008年在納斯達克上市。

繼承了斯坦福的創業傳統

成都四中、清華、斯坦福,他在學生時代走出了一條讓人羨慕的軌跡。2002年,在斯坦福大學攻讀碩士的石磊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這是一家比價購物網站Nexttag,我擁有100萬美元的期權,但不是公司的核心」。

現在回過頭看,石磊的選擇與在斯坦福的求學經歷有密切關系。區別於哈佛,MIT這些美國名校,斯坦福除了給他帶來10美元/場的廉價高爾夫培訓外,還授予他濃厚的創業傳統。10多年來,石磊之前的斯坦福男孩-----楊致遠、周雲帆、茅道臨,個個有一段傳奇的創業經歷。

一年後,他毅然放棄留在美國的機會,回到了上海。

效仿孫正義 1個月了解1個行業

回國後的一年多時間,石磊進過兩家跨國企業,先後成為SAP中國區首席運營官助理、波士頓咨詢有限公司高級顧問。兩家公司分別是全球最大的企業軟體廠商之一和全球第二大咨詢機構。

在波士頓咨詢有限公司工作是他至今感覺受益最大的一段經歷。「你知道我那個時候做了什麼嗎?用1個月時間了解1個行業,看了汽車、通訊、快消……」石磊仿效的是日本軟銀創始人孫正義。當年,孫正義從美國留學回國,用了3年時間研究日本的各個行業市場。「孫正義寫的行業分析有1米多厚,但我的效率比他高。」這得益於波士頓咨詢有限公司的豐富資源,在這里,他可以接觸到中國某一行業最頂尖的企業家和分析師,看到最全面的行業數據。

在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中,有一類創富人以丁磊、江南春為代表,他們傾向於西方的管理和運作經驗,依靠技術開創全新的領域。石磊就是這類人。

賣房創業 6個月拿到風投

2004年年底,他和同伴林振,各自賣掉了在上海價值150萬元的房子,辭去年薪超過100萬元的工作,用300萬成立了車盟(中國)網路有限公司,採用「電話+滑鼠」模式銷售汽車保險。

那是一段艱難的日子,「要能高能低,事事親歷親為。」石磊回憶,他常常在一天上午和風險投資的高層會面,下午又要和業務員一起面對客戶的電話問訊。幸運的是,公司得到了風險投資的青睞,一共只談了5家風投,其中有3家最終投資。6個月後,300萬的本錢剛燒到一半,第一筆風投就正式落定。去年,他又成功進行了第二輪融資。車盟前後一共獲得上億元的風投。

這當然不只靠運氣。現在的風險投資人經歷過網路泡沫的洗刷,沒有人再會只為一本商業計劃書買單。風投不只要模式,還要看到團隊,看到實實在在運作健康的企業,而石磊正好滿足了這些人的需求,這和他在波士頓咨詢有限公司的工作經驗息息相關,「我太熟悉風投了」。

人生伏筆或造就沈南鵬第二

今年4月初,石磊攜車盟殺回成都市場,試圖創下成都最年輕創富者的新紀錄。去年,車盟在國內獲得1200萬美元的車險銷售收入,並且在國內10多個城市布點,業務收入的增長超過了攜程創業時的速度,這讓石磊堅信,車盟能夠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又一個攜程。一旦車盟在2008年登陸納斯達克的計劃成功,石磊無疑將成為沈南鵬第二。

「在任何時期,你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會為成功埋下伏筆」,這是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的名言,也是石磊最深刻的創業體會。

創立購物網站Nexttag,讓他熟悉了互聯網的運營規律;在SAP公司工作,讓他掌握了信息化管理企業的經驗;在波士頓咨詢公司工作,讓他精通了資本運作和風險投資的門道,這一切,都為他日後的成功埋下伏筆。

8. 誠心請高人出謀劃策:個人融資1000萬的成功案例!

樓主的這個題目和內容有點矛盾

1.如果按你的說法,你已經想到了方法,只差融資,也就是說你需要的只是拉資金而已,拉資金有什麼難?這年頭只要你有好的想法,一堆民間游資,天使投資人手捏一堆錢等著投好項目呢。

2. 一個好的項目,永遠確的都不應該是資金,你說你9成把握,那麼剩下的1成呢?

3. 如果你的方案真是這么好,我的建議是,請你先自己檢查一下,市場調查方案是否調查完畢,相關的行業數據是否准備好了,財物報表,企業5年的發展走勢,目標客戶人群的調查報告,商業計劃的可行性的分析報告。 如果沒有這些,我可以100%保證,沒有人會投錢給你。 有了這些,也要看你的商業模式是否真的這么可行。

4. 我了解創業的激情,但是我認為賺錢只是一個驅動力而已,更不要單純盲目相信自己的賺錢能力,你都沒有任何案例可以證明你的賺錢能力,我是不會信,投資人更不會信。

5. 投資人投資:看你的人-》看項目也就是商業模式-》看財務預測

6. 天使投資人一天都要見幾十個小項目,你要是沒有充足准備,你是不可能拉到投資的。 所以別人怎麼說他們可以幫你拉到投資,你都別信。 因為你自己才是最清楚你的項目是否能拉到投資的人。 如果你自己都沒想明白,那麼請想明白,再說。

7. 真正牛的創業,應該是空手套白狼,因為投資人投的是你這個人,不是你的技術,不完全是你的團隊。 所以換句話來說,好的投資項目,從來都不應該確資金。

本人的說法是有根有據,沒做過創業的人,就別在這里瞎參和了。

最後看了下大夥的說法
確實1000萬融資賺100萬的利潤。。基本沒人會感興趣
回報率才10%
要知道大企業的年回報率就是10%
小企業應該是15-25%
創新型企業的回報率至少高於40%,投資人才會感興趣。
小天使投資人,不會投1000萬尋求100萬的回報率
風投不會投初創企業,投資額度少於千萬美金的不會投。

你說你該怎麼拉錢?
我手上一堆回報率40%以上的項目
自己投錢自己做了,你只有10-20%回報率的,誰會感興趣?

9. 文化產業促進經濟發展的例子

推薦你一本書
《文化產業比較案例》《世界文化產業案例》特別是前一本對文化產業中西案例比較 同業案例比較給人以深刻啟迪
「比較文化產業學」的舉旗之作、首部文化產業比較案例圖書《文化產業比較案例》於2009年12月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正式推出。

該書由「比較文化產業學」的提出者、中國最年輕的文化產業博士生導師蔡尚偉教授傾力打造,約30萬字,全書分國際視域、區域比較、文化傳媒、文化體驗四大部分,從最初的100多對案例中精選24對最為鮮活、具有典型性和可比性的案例加以比較,其中不乏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與爭議的案例,如《牆里開「花」牆外香——中、美對「花木蘭」文化資源的開發比較》《猶抱琵琶半遮面—— 中、日性文化產業比較》《少林VS武當——武俠文化產業之宗師過招》《藍貓、熊貓闖市場——藍貓動畫、熊貓動畫產業比較》《相似的創意,不同的結局——成都、深圳世界主題公園成敗對比》《「人造景觀」是一宗罪?——「中華祖龍」與「無錫靈山大佛」之比較》等,讓人直面問題,在爭議中深思。

《文化產業比較案例》的出版具有較為重要的學科價值與實踐意義。經過全國文化產業界幾年的努力,文化產業的理論框架已大致搭建起來,而要將其導向深入,則需要做更多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案例研究。近年來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文化產業案例研究的價值,案例選編、案例庫建設的工作也在推進。而比較案例研究當比孤立的單個案例分析更富揭示性與啟發性,於實踐也更富指導意義,特別是那些大致相似的思路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常常令人感到震撼,需要深入分析其中微妙而復雜的因果關系,這樣得出的成果比那些大而化之的泛泛之論更能給人深刻的啟迪。「立足於同,在差異面展開」的比較性研究應當是案例研究的一種較高階段。本書第一次嘗試運用「比較」研究範式來提升文化產業案例研究甚至整個文化產業研究的學理性、深入性,對「比較文化產業學」的建立和發展具有奠基性的意義。

該書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交融,對策思路與問題剖析相貫通,反面教訓與正面啟示相互印證,深入淺出,圖文並茂,兼具較強的學理性與可讀性,既可作為文化產業學科教材或教輔資料,又是文化產業管理者、從業者、研究者和對文化產業感興趣的普通讀者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10. 想知道文化藝術產業的融資渠道

融資方式的多樣性

美國文化產業的金融介入程度比較高,在美國,各個文化產業集團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融資體制,一些有實力的文化產業集團如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其背後都有金融資本的有力支撐,文化產業集團與金融集團間互相滲透,互相參股、控股,二者之間建立了穩定的夥伴關系。

英國對企業投資文化產業實行「政府陪同資助」即如果企業決定資助文化事業,政府將陪同企業資助同一項活動,為這項活動的質量和成功打上「雙保險」。政府特別鼓勵「新投入」,即當企業第一次資助時,政府「陪同」企業資助,其比例是1∶1,對於第二次資助,政府則對企業多出上次資助的部分實行1∶2的比例投入。資金的加倍投入,必定會擴大文化活動的規模、質量和影響,廣告效應自然增倍。實踐證明,這一政策明顯地提高了英國企業資助文化事業的積極性,已有3000多家公司加入了資助文化事業的行列,資金高達近億英鎊。

韓國在文化產業的資金支持機制中,運作「文化產業專門投資組合」。這是以動員社會資金為主,官民共同融投資的運作方式。文化產業振興院2000年至2001年兩年期間,成功運作「投資組合」17項,共融資2073億韓元(政府350億,民間1723億)。計劃以後每年通過「投資組合」至少融資1000億韓元。2001年韓國電影振興公社通過「電影專門投資組合」融資3000億韓元,保障了電影事業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文化產業融資成功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津瑞茂通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瀏覽:452
恐怖融資界定始終遵循的原則是什麼 瀏覽:50
硫醇甲基錫的價格 瀏覽:369
宏源期貨烏魯木齊營業廳客服電話 瀏覽:519
晉中銀鑫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瀏覽:572
工行法人理財產品最新 瀏覽:155
股票市場 瀏覽:879
股東查賬如何發現問題 瀏覽:236
融資融券打新舉例 瀏覽:900
2019公司境外匯款的規定 瀏覽:616
600664股票價格 瀏覽:679
美國貸款銀行有哪些 瀏覽:841
期貨原油外匯通 瀏覽:684
民營銀行的理財產品有本金保障嗎 瀏覽:324
sps財務指標 瀏覽:641
期貨投資公司掛靠 瀏覽:109
期貨白銀盈虧怎麼計算 瀏覽:105
瑞達期貨關聯上市公司 瀏覽:530
期貨老師公開課件 瀏覽:485
依賴科技股票 瀏覽: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