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王磊的教育
2002年9月至2006年6月,就讀於西京大學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
自2003年2月擔任校團委網路部部長職務直至畢業。
2005年10月起參加北大青鳥BNET網路工程師培訓(課程2.0)
2006年9月份BNET網路工程師培訓課程結束
考核取得網路工程師及信息系統專家認證
Ⅱ 王磊的音樂之路
1988年參加廣州市新光杯舞蹈比賽, 廣東省勁牌迪斯科舞蹈大賽, 獲得雙料冠軍. 其後在福建、北京、海南、廣東等地流浪, 體會到美麗短暫的愛情和流浪的孤獨, 因真實的感悟而開始其音樂創作生涯。
1993年 在卜通100開始其第一次個人演唱會。
1994年首張專輯《出門人》在中國大陸發行, 並因其獨到的音樂概念及獨特的音樂製作, 被香港音樂組織買斷在港發行權。 歌曲《長發為你而留》獲獎,另一首歌曲<<此時此刻的想法>>在嶺南新歌榜獲獎。同年參加在深圳舉辦的新群眾音樂共同行動,隨後在廣州舉行大學巡迴音樂會,並參加廣州電台在友誼劇院所舉辦的演唱會,被香港樂評人譽為最最出眾的樂手。並因其專輯知名度而參加由至尚舉辦的<<出門人>>主題音樂會。
1995年在廣州舉行個人演唱會,次年在大陸、香港、台灣同時發行的二張專輯《夜》。其後兩張專輯《一切從愛情開始》《春天來了》在幾年間相繼出爐,在音樂圈內獲得極高的聲譽,被媒體及圈內稱為北有崔健 南有王磊,並被香港媒體稱為中國搖滾頭號浪人。同年參加香港電台商業二台舉辦的回到高山搖滾音樂會。其後在廣州各高校舉行巡迴演唱會,獲得極大成功。
從1996年用簡陋的四軌機做出《來回》開始, 王磊便投入到對采樣技術和電子音樂的專研中。 1998年, 他開始將電子融進搖滾, 推出一張在中國搖滾史上具有開創意義的專輯《廣州的春夢》, 該專輯在大陸發表前已率先由香港《音樂殖民地》雜志推出海外版《春天來了》。 這張專輯為中國搖滾帶來新鮮的電子氣息。對電子不斷升溫的激情又促進他組建了一支電子與器樂結合的重型樂隊泵(Pump)。 固定成員除王磊,還有DJ王東和鼓手刀疆華。
1996年 赴南京參加中國流行樂頒獎,獲最佳音樂專輯獎。
1997年 在香港注冊龍民音樂,開始為其他音樂人製作音樂,並推廣其獨立音樂概念。
1998年 策劃廣州新音樂勢力活動,並參加香港藝術節,和台灣導演蔡明亮、香港舞者共同合作,探索性的創作實驗舞劇四川好女人的全部音樂,並在香港大學作巡迴演出。同年開UNPLUGGED酒吧,利用其做為陣地繼續進行新音樂活動。
1999年 策劃以音樂的名義音樂會,在UNPLUGGED酒吧舉辦了數十場大小不等的國際音樂活動,有日本的大友良英、澳洲的樂隊、美國的樂隊、香港的樂隊及大陸的獨立音樂製作
2000年 成立新樂隊泵。泵樂隊在2002年出版了專輯《十個兄弟抓住一個傢伙》。
2001年簽約北京普淶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由普淶公司代理其全球范圍內的經紀事宜,並與普淶新銳樂隊共同推出合輯。
從2002年起,王磊在泵樂隊之外積極搜索,將電子和中國民樂結合之路。2003年他推出了一張結合各類舞曲`HIPHOP`實驗電子`川劇和中國民樂的專輯《美麗城》。
從2002年開始,他開始進軍歐洲。在西班牙出版了精選輯,並參加了去年夏天巴塞羅那的Soár音樂節,隨後又前往法國。2004年專輯《會飛的機器》《馨》
Ⅲ 北京師范大學 王磊教授考博競爭激烈嗎
我本科是北師大教育學部畢業的,這個問題我很熟悉。
不僅適用於北師大,其他學校,比如北大也有教育學博士和教育博士,二者的分別也是一樣的。
教育學博士顧名思義,是「教育學」這個學科的博士,等同於國外的PhD,是學術取向,研究取向的,全日制3-4年,獎學金全覆蓋。只要你具備碩士學位或同等學力以上,就可以申請或攻讀教育學博士。
教育博士顧名思義,是「教育」的博士,英文是EdD,是職業取向,實踐取向的,在職4年左右,因為是在職,所以也沒有獎學金,教育博士目前只面向那些教育實踐經驗豐富的教育工作者,學費也相對較貴,北師大的十萬,北大好像也是十萬(不是說學費貴,就不好,中歐MBA還那麼貴呢,但是依舊非常搶手和稀有)
從難度上來講,二者並不好比,因為是面向不同的人群,如果對於同一個人來說,都有資格申請教育博士和教育學博士,教育學博士要難不少,但也得全職讀。但如果你無法脫產,同時又想深造博士學位,那教育博士更適合你。
Ⅳ 復旦大學基因博士王磊
職 務: 教授
博士/碩士導師:博士生、碩士生導師
所在系所(部門):環境工程系
社會兼職: 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理事,《工業微生物》雜志編委,《環境科學與技術》雜志特約編委,並擔任ES&T等30多家國內外期刊的審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環境生物技術與生態工程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廢水/廢棄物的生物處理與資源化
二氧化碳的生物固定與資源化
土壤碳循環與土壤生態修復
教育經歷
1999.09~2002.07,博士研究生,香港理工大學土木結構工程系(環境工程方向)
1988.09~1991.12,碩士研究生,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1981.09~1985.07,大學本科,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化學工程系
教學情況
主要教授課程
環境生物學(本科生課程),環境微生物學(本科生課程),現代生物技術及其應用(博士研究生課程)
研究生培養
已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30餘名。歡迎各位有志於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研究的同學報考。
工作經歷
2006.06~今,同濟大學環境學院, 教授 博士生導師
2003.09~2006.06,同濟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
2003.01~2003.09,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與化學系,副研究員
2002.07~2003.12,香港理工大學,土木與結構工程系,副研究員
1997.04~1999.03,香港理工大學,土木與結構工程系,助理研究員
1992.10~1997.03,復旦大學,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師, 助理研究員
Ⅳ 王磊的研究項目
1.主持國家初、高中化學課程標准研製及教材開發課題(教育部重大項目,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計劃項目)
2.主持教育部面向21世紀高師院校課程教材改革與實踐計劃JS042A重點項目化學教學論系列課程改革與實踐
3.負責國家96-750重大項目中學化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的研製與開發
4.負責全國教育科學研究九五規劃重點項目中小學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心理學研究核心子課題化學學科教學心理研究與應用
代表性論文:
[1]. 秦林, 王磊與孔德靖, 促進學生高級思維發展的「物質的分離」主題探究教學模型及實施策略的研究. 化學教育, 2014(03): 第13-17+11頁.
[2]. 黃鳴春,王磊等, 基於認識模型建構的 「元素周期律.表」教學研究. 化學教育, 2013(11): 第12-18頁.
[3]. 徐敏,王磊, 有效碰撞理論對促進學生認識發展的價值分析及其教學策略. 化學教育, 2013(01): 第6-10頁.
[4]. 姜言霞等, 基於模型建構促進學生「化學反應速率」認識發展的教學研究. 化學教育, 2013(03): 第20-26頁.
[5]. 胡久華等, 促進學生認識發展的「電離和離子反應」專題的單元整體教學研究. 化學教育, 2013(04): 第44-49頁.
[6]. 宋萬琚與王磊, 高中生「與生活相關的化學素養」測量工具的開發研究. 化學教育, 2013(10): 第88-91頁.
[7]. 王磊等, 促進學生認識發展的「化學反應原理」緒言課教學研究——基於化學反應認識模型建構. 化學教育, 2012. 33(11): 第12-20頁.
[8]. 劉東方與王磊, 科學探究能力的構成要素——基於國外科學課程文件的分析. 化學教育, 2012. 33(9): 第44-49頁.
[9]. 魏銳, 黃燕寧與王磊, 例談體現科學概念本質的教學設計. 化學教育, 2012. 33(9): 第64-68頁.
[10]. 齊紅濤, 趙河林與王磊, 物質的分類相關概念及其教學分析. 化學教育, 2012. 33(4): 第10-15頁.
[11]. 支瑤等, 「物質的分類」促進高中生無機物性質學習的功能價值分析及其教學實現. 化學教育, 2012. 33(4): 第28-35頁.
[12]. 姜言霞, 王磊與支瑤, 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價值分析及教學策略研究. 課程·教材·教法, 2012(09): 第106-112頁.
[13]. 王磊, 學生認知發展研究是課程設計和教學設計的基礎. 基礎教育課程, 2011(12): 第40-40頁.
[14]. 王磊與劉東方, 中考化學試卷探究題的評價內容與水平要求設置研究——基於與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分析. 基礎教育課程, 2011(3): 第76-80頁.
[15]. 王磊,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十年實施回顧. 基礎教育課程, 2011(7): 第62-69頁.
[16]. 潘程等, 對「化學與生活」模塊中「食品添加劑」內容的教學設計研究——基於培養學生與生活相關的化學科學素養. 化學教育, 2010. 31(12): 第30-33頁.
[17]. 陳穎等, 促進學生有機物性質認識能力發展的「醇類」教學研究. 化學教育, 2010. 31(9): 第24-29頁.
[18]. 王磊與宋萬琚, 營造平等空間,擴大課程參與——基於教學設計的中學化學網路教研模式及其實踐. 基礎教育課程, 2010(7): 第24-26頁.
[19]. 支瑤, 王磊與張緒姝, 化學平衡常數對促進學生認識發展的功能價值分析及其教學實現. 化學教育, 2010. 31(6): 第29-34頁.
[20]. 魏銳與王磊, 徐光憲院士教育思想訪談錄. 化學教育, 2010. 31(5): 第1-6頁.
[21]. 王磊, 基礎化學教育課程改革10年進展與反思(下). 化學教育, 2010. 31(5): 第20-24頁.
[22]. 王磊, 基礎化學教育課程改革10年進展與反思(上). 化學教育, 2010. 31(4): 第15-21頁.
[23]. 王磊, 黃瓊與劉東方, 中考命題與化學課程標準的一致性研究——基於九省市中等學校招生考試概念原理知識的比較. 基礎教育課程, 2010(3): 第75-80頁.
[24]. 胡久華與王磊, 促進學生認識素養發展的化學教學. 教育科學研究, 2010(3): 第46-50頁.
[25]. 胡久華, 王磊與潘瑞靜, 促進學生認識發展的化學1模塊氧化還原專題的單元整體教學研究——高端備課項目化學核心內容教學問題及其解決策略研究成果. 化學教育, 2010. 31(3): 第22-28頁.
[26]. 胡久華與王磊, 教師對高中化學必修模塊元素化合物內容及教學認識的調查研究. 化學教育, 2010(2): 第26-29頁.
[27]. 王磊, 從知識解析為本到基於學生認識發展 促進化學教學設計與實踐向高水平跨越——北京師范大學化學教育研究所「高端備課」項目簡介. 化學教育, 2010(1): 第2-2頁.
[28]. 王磊, 支瑤與徐敏, 基於促進學生認識發展的「物質的量濃度」教學設計研究——「高端備課」化學核心內容教學問題及其解決策略研究之一. 化學教育, 2010(1): 第3-7頁.
[29]. 胡久華, 王磊與王秀忠, 高中化學新課程面面觀——基於2008年高中化學新課程的遠程研修. 化學教育, 2009. 30(9): 第17-19頁.
[30]. 王磊, 支瑤與孫紅保, 新課程高考化學試題特點評析. 基礎教育課程, 2009(9): 第65-69頁.
[31]. 王磊與潘程, 化學教學論課程中學生活動的設計與研究. 化學教育, 2009. 30(4): 第39-42頁.
[32]. 胡久華與王磊, 對高中化學新課程的課程內容的探討——基於2008年高中化學新課程的遠程研修. 教育科學研究, 2009(1): 第53-56頁.
[33]. 王磊與黃燕寧, 單元教學設計的實踐與反思——以「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單元為例.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09(03): 第9-11頁.
[34]. 王磊, 高中化學新課程五年回眸——基於實驗區教師感受的研究. 基礎教育課程, 2008(12): 第24-28頁.
[35]. 魏銳與王磊, 掌上移動實驗室在科學教育中的應用.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08(10): 第166-169頁.
[36]. 張莉娜與王磊, 促進學生化學認識方式發展的「過程與方法」維度教學目標設計——基於對高中生化學概念發展水平的測查與思考. 化學教育, 2008. 29(8): 第13-16頁.
[37]. 陳穎, 王磊與宋萬琚,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具備的有機化學知識基礎探析——基於高考選拔和大學課程學習的需要角度. 化學教育, 2008. 29(7): 第18-21頁.
[38]. 王磊, 張毅強與喬敏, 觀念建構為本的化學教學設計研究. 化學教育, 2008. 29(6): 第7-12頁.
[39]. 宋萬琚, 王磊與孔令鵬, 教師對「化學反應限度」相關學科內容的理解及其對教學處理的影響. 化學教育, 2008. 29(4): 第9-12頁.
[40]. 陳穎與王磊, 高中化學新課程《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模塊學科問題訪談錄——訪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結構化學專家李宗和教授. 化學教育, 2008. 29(3): 第13-15頁.
[41]. 王磊等, 高中化學選修模塊教材《物質結構與性質》對學生認識發展的影響研究. 化學教育, 2008. 29(1): 第16-19頁.
[42]. 魏銳等, Fe^3+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平衡和配位平衡. 化學教育, 2008. 29(1): 第69-70頁.
[43]. 王磊與李世媛, 新課程下的初中化學實驗儀器葯品配備標准. 教學儀器與實驗, 2007. 23(12): 第53-55頁.
[44]. 王磊, 對化學教科書從設計理念到設計實踐的深度探研——評《走向生本的教科書設計》. 化學教育, 2007. 28(11): 第50-50頁.
[45]. 王磊等, 新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物質結構與性質》的編寫思路和特點. 化學教育, 2006. 27(8): 第13-15頁.
[46]. 魏銳等, 含鐵物質中鐵元素含量的測定——基於感測技術的實驗設計. 化學教育, 2006. 27(7): 第50-51頁.
[47]. 胡久華, 王磊與劉宇紅, 中學化學概念探究教學初探——以氧化還原反應教學為例. 化學教育, 2005. 26(9): 第24-27頁.
[48]. 王磊與陳光巨, 高觀點 大視野 多角度——山東科技版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化學》總體特點介紹. 化學教育, 2005(S1): 第-頁.
[49]. 胡久華與王磊, 科學教學模式新探——基於探究的建構式教學. 教育科學研究, 2005(4): 第35-37頁.
[50]. 王磊, 高觀點 大視野 多角度——「新世紀」版高中化學必修教材的特點及實施情況簡介. 化學教育, 2005. 26(3): 第13-17頁.
[51]. 王磊等, 初中化學新課程倡導的探究式教學與多樣化評價策略的實施研究. 化學教育, 2004. 25(11): 第14-18頁.
[52]. 王磊等, 試析《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實驗)》中的實驗體系. 化學教育, 2004. 25(9): 第9-12頁.
[53]. 劉強, 王磊與張小平, 適合學生探究氯氣性質的微型實驗裝置. 化學教育, 2004. 25(5): 第54-54頁.
[54]. 劉強等, 適合高中師生研究乙烯和乙炔的製取與性質的微型實驗裝置. 化學教育, 2004. 25(12): 第47-49頁.
[55]. 劉強與王磊, 構建高中化學實驗內容體系的新思路. 化學教育, 2003. 24(9): 第37-38頁.
[56]. 王磊與畢華林, 關於《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實驗稿)》的釋疑. 化學教育, 2003. 24(1): 第9-13頁.
[57]. 劉強與王磊, 美國中學化學教材中的微型實驗. 化學教學, 2003(11): 第28-31頁.
[58]. 王磊, 初中化學教與學評價的改革重點及其實施策略. 化學教育, 2002. 23(9): 第9-13頁.
[59]. 王磊與黃燕寧, 針對高中生有關物質結構的前科學概念的探查研究. 化學教育, 2002. 23(5): 第12-14頁.
[60]. 王磊與岳波, 「原型」在高中生化學問題解決活動中的作用. 學科教育, 2002(5): 第39-43頁.
[61]. 王磊與胡久華, 高中生解決化學實驗問題的心理過程及其影響因素的進一步研究.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01. 17(3): 第40-46頁.
[62]. 王磊與盧永虹, 基於科學探究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的設計與開發——化學CAI的新探索. 化學教育, 2001. 22(5): 第17-19頁.
[63]. 胡久華與王磊, 化學活動課的設計、實施及其思考——基於學生對活動課的期待與評價. 化學教育, 2001. 22(3): 第10-13頁.
[64]. 王磊, 白貴明與等, 關於初中化學課程內容學生學習心向的探查研究及其對改革的啟示. 學科教育, 2001(5): 第5-10頁.
[65]. 王磊, 九年義務教育化學教學大綱修訂及其所引發的思考. 學科教育, 2001(4): 第3-6頁.
[66]. 王磊與蘇伶俐, 初中生化學前科學概念的探討:科學學習心理的研究.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00. 16(1): 第37-42頁.
[67]. 王磊與劉小英, 化學教學論課程若干基本問題的研究及其改革實踐. 化學教育, 2000(10): 第12-15頁.
Ⅵ 王磊的教育經歷
1997.9 — 2001.7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基礎科學部數軟專業 學習 學士
2001.9 — 2004.4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 學習 碩士
2010.9 — 至今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系統工程專業 學習 在讀博士
工作經歷2004.4 — 2009.5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理學院應用數學系,講師
2009.5 — 至今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基礎教學部數學教研室工作 副教授
Ⅶ 王磊的實戰經驗
王磊通過自身實戰經驗指導各大中小型企業已超過上千家,涉及領域有食品,煙酒、化工、服飾、茶水等上百個行業,成功案例不計其數。
上海凱茵化工有限公司
凱茵化工是一家專業代理國際品牌化工原料的企業,面對化工原料的宣傳推廣一直沒有頭緒,經過《手把手教你做電子商務》課程的學習,在電商教練王磊老師的親自指導下找到產品亮點,打破傳統化工原料宣傳理念,從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年銷售額由原來的200萬突破到如今的1000萬!
上海翰璽商工貿有限公司
一家集銷售、研發、改裝及售後維護為一體的先進型清潔設備解決方案供應商,在網路推廣平台燒掉50w卻沒有帶來一筆訂單的情況下找到王老師,經過王老師一個多月的系統分析診斷,現如今上海翰璽每個月只花幾百元的廣告投入,卻帶來月銷售額徒增200萬的佳績。
溫州德克家居裝飾材料有限公司
公司經營的自主產品「凡菲」品牌貼膜一直沒有好的口碑和營銷理念,導致銷量遲遲不見增長,遇到銷售頸瓶,通過《手把手教你做電子商務》課程的學習,成功突破頸瓶,將「凡菲」品牌成功打入中國最佳貼膜生產商之列,現如今「凡菲」品牌早已成為中國貼膜標桿企業!
富瑞克(上海)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
富瑞克經營的「紐嬰樂」奶粉產品一直想尋找新的銷售渠道,卻因為沒有技術支撐導致不能落地開展,通過王老師的親自操刀指點,現如今富瑞克已在天貓開了旗艦店,短短兩個月天貓店訂單量直線上升,從開店最初一天一兩筆訂單,到如今需要5位店小二才能滿足客戶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