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中心鎮小城市建設融資

中心鎮小城市建設融資

發布時間:2021-10-20 11:04:17

① 如何解決小城鎮建設融資

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小城鎮建設必須解決好投融資機制問題。要創新思路,建立政府主導的多元化小城鎮建設投融資機制。一是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各級財政都應設立專項資金,統籌安排用於支持小城鎮,尤其是重點中心鎮和特色鎮道路、排水、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市政設施建設,或用於小城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貸款的貼息。完善鎮級財稅管理體制,增強鎮級財政活力,小城鎮范圍內經營性用地出讓凈收入全部返還所在鄉鎮,用於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新增地塊有償供應收益,要有相當比例用於項目區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當年收取的小城鎮建設維護稅和基礎設施配套費,年底全額返還鄉鎮。對小城鎮建設中涉及市權范圍內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減免政策,支持小城鎮開發建設。二是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小城鎮建設。要充分利用本地優勢,實行優惠政策,開展招商引資;對部分市政公用設施和社會公益項目採取拍賣、租賃、承包、轉讓等方式,實行市場化運作,增加城鎮建設投入。三是利用房地產開發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將城市房地產開發引入小城鎮,制定小城鎮房地產開發的土地支持政策。各縣市每年應統籌安排一定比例的農用地轉用計劃,用於支持小城鎮建設。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根據小城鎮發展規劃的需要及時修編,為小城鎮發展預留空間。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形成的土地指標,按一定比例用於小城鎮建設。對重點中心鎮和特色鎮的用地計劃實行單列,優先保障用地供應,減免房地產開發建設相關規費,降低房地產開發成本。

② 列入全國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以後國家注入資金多少

根據區委要求,區委督查室於5月上旬對相關區級部門追蹤落實全市第三次渝東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現場辦公會相關市級部門表態支持事項的情況進行了專項督查。到目前,表態支持的44個重點項目除3個未得到落實外,其餘41個進展情況總體良好,資金爭取到位12.28億元。其中,已全面落實到位並完工的7個,仍在持續落實表態支持事項的29個,表態支持事項部分落實的3個,正在爭取落實的2個。15條優惠政策除1條未得到落實、1條部分落實外,其餘政策已基本落實。一、重點項目支持表態追蹤落實情況(一)交通建設方面:重慶至長沙高速公路黔江段已於2005年10月開工,主線路基土石方工程完成工程量的71%,橋梁工程完成工程量的16%,完成隧道進尺10764米,完成投資13.91億元;北部交通主骨架黔石二級路黔江段已於2006年9月由市發改委立項,並於2006年12月開工建設;黔咸二級路主線工程已於2006年9月竣工通車,支線工程(舟白隧道)已完成二次襯砌,隧道路面已完成基層單幅1000米,完成投資1.5億元;黔恩高速公路黔江段市交委已表態年內啟動前期工作,目前正在開展預可研報告編制;黔(江)利(川)二級路已列入重慶市「十一五」交通建設規劃;黔江機場已全面開工建設,國補資金18420萬元、注冊資金8000萬元已全部到位,完成投資20966萬元;「2小時黔江」工程已於2005年完成,實現了鄉鎮100%通暢。(二)水利建設方面:太極水庫已調整為城北水庫納入「澤渝」一期工程建設,由市上包干投入5130萬元,已落實市級補助資金1800萬元;2003年以來已累計爭取到人飲解困資金2100萬元,解決了7.8萬人的「飲水難」問題;我區世行貸款水保項目已作為雲貴鄂渝四省市利用世行貸款的水土保持項目的子項目之一獲國家發改委批復,涉及我區項目總投資4860萬元,其中世行貸款2430萬元,歐盟贈款415萬元(屬無償資金),國內配套中央補助729萬元、市級補助243萬元,涉及城東、城南、城西三個街道、15個村(居)水土流失治理110.16平方公里,已啟動了首批小流域建設。(三)能源建設方面:生態電站申報水利部小水電代燃料生態試點項目中,舟白電站已於2005年完成生態電站建設,黑溪電站因大壩地質等因素影響已調整為觀音岩電站建設,已落實資金240萬元,可研已經市發改委、市水利局審批,即將開工建設;城網改造已落實國債資金1211萬元,農網改造已落實西部農網完善工程資金3620萬元,因電力體制改革,部分城網項目作了調整而未實施;農村能源建設示範區縣項目已落實資金450萬元(日援事項已取消);農村沼氣池建設已被列為全市第一批重點區縣,已爭取到位國債資金1050萬元。(四)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除「適當補助河濱公園建設資金缺口」市上無此專項資金,市上將收容遣送站調整為救助管理站不再承擔中轉任務,對收容遣送站綜合樓建設不再投入資金外,垃圾處理場已全面完工,累計到位資金4700萬元;看守所擴建工程已全面完工,爭取到上級補助資金230萬元;「星光計劃」項目已完成「一中心六個站」建設,爭取到位市補資金290萬元;城鎮化貸款項目已報正陽道路基礎設施項目作為正陽大道配套資金項目爭取國家資金補助,市發改委正積極爭取國家發改委支持,建設方案已報美國索格力公司和市建委、市世行辦會審;城市防洪堤工程爭取到位市級以上資金7500萬元,建成城市防洪堤10.69公里,完成觀音岩分洪隧洞的開挖和取水設施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已爭取到位光明隧道前期工作經費100萬元;市級中心鎮已爭取到位資金380萬元,建設進展順利;敬老院建設已建成19所,爭取到位市補資金670萬元。(五)產業化項目培植方面:在農業項目上,「百鎮工程」項目啟動了石會鎮、濯水鎮建設,成功申報了石會鎮珍珠蘭茶葉公司三期技改、濯水鎮馬鈴薯深加工、濯水對蝦養殖等項目6個,已爭取落實「百鎮工程」補助資金171萬元;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項目已爭得全市「百萬工程」打捆資金451萬元,成功報批市級龍頭企業3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已獲市及中央財政資金2174萬元;水產業項目已爭取落實蒲花河冷水養魚基地建設等水產業發展資金235萬元。在工業項目上,市經委已將我區電礦產業納入「十一五」工業發展規劃,並幫助我區策劃了工業硅產業招商項目,與重慶神農生物工程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1000噸單晶硅項目協議,為匯豪群力硅業公司向市上爭取到了新型工業化發展資金400萬元;綠色食品工業項目已完成產業化開發規劃,為玉塔食品公司、鑫渝食品公司、紅陽獼猴桃公司、新禹山葵公司、博龍食品公司等6家企業爭取到新型工業化資金和鄉鎮企業發展資金210萬元。在旅遊項目上,武陵仙山游道項目已完工投用,落實國債資金1100萬元;小南海震紀苑建設項目爭取到旅遊結構資金200萬元。(六)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方面:除「支持黔江建設渝東南現代科技園區」項目因國家政策調整沒有實質性進展外,其餘9個項目順利推進。在文化事業項目上,文體中心建設已全面竣工,落實市級資金投入250萬元;文化事業建設經費已累計落實資金309.8萬元;青少年活動中心已建成投用,已落實補助資金和設備共計180萬元。在教育事業項目上,已落實市補中小學危改資金2272萬元,同時市財政局認定我區「普九」欠賬5653萬元,同意定額補助我區2000萬元;國債優質高中項目已到位國債資金200萬元,因國債政策調整,2004年後未再支持高中國債項目;民族中學遷校資金到位50萬元;協調重慶綜合性大學在黔江設立分院項目,市教委完成了在我區建設高校的初步規劃方案,重慶大學於今年初來黔進行考察,擬在我區建科技園,相關工作在進一步洽談中。在衛生事業項目上,中心醫院利用外國政府貸款項目已落實西班牙政府貸款210萬歐元;鄉鎮衛生院危改項目共到位建設資金1402萬元,已完成27所鄉鎮衛生院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建設,其中的21個已完成配套建設。二、政策支持表態追蹤落實情況(一)財稅政策方面:渝東南片區的財政稅收政策原口徑得到延長。2003年以來,市上安排我區的專項補助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已改變原屬四川省管轄時的稅收體制,城維稅、土地增值稅、耕地佔用稅、土地出讓金等實行基數上解,超基數全部留給我區使用。市上已支付渝懷鐵路黔江段征地拆遷費3800萬元、支鐵辦工作經費65萬元,同時根據市政府《關於渝懷鐵路重慶段建安營業稅有關管理問題的會議紀要》,渝懷鐵路建安營業稅及附加由市直接徵收,其中50%返還鐵道部用於渝懷鐵路建設,市財政已按季度返還;另50%由市財政統一安排給市支鐵辦用於渝懷鐵路建設中的拆遷安置等相關工作經費。(二)投融資政策方面:市高投司、高發司、城投司、水務集團、地產集團等投資公司已參與我區公路、機場、環保、城市拓展等基礎設施建設,對我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達9億余元。協調市水務集團參與黔江城區三大組團給排水建設支持政策中,我區污水處理廠管理由於市水務集團只願意接手供水不願意接手排水而未落實。新增耕地指標市上已收購8000畝,融資8000萬元。2003年至2007年一季度,區內各金融機構發放貸款達353679萬元,較2003年增加了75461萬元。成功引入重慶商業銀行在我區設立了支行。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貸款在「十五」期間實現了優惠利率。(三)工商政策方面:調低申辦生產經營型和商業批發為主的公司注冊資金、調高經批準的技術成果作價入股注冊資本的比例、放寬外商企業在我區經過批準的商業投資項目注冊資金等政策已全面落實。(四)產業發展政策方面:已爭取到石堤電站開發權和阿蓬江流域水能深度開發權;黔江卷煙分廠在改制後每年稅利指標均保持了15%左右的增幅;返黔江卷煙分廠卷煙計劃指標、將原有償注入給黔江卷煙分廠的1000萬元資金及其利息轉為國家資本金劃歸黔江區政府管理等政策已落實。(五)民族政策方面:市民宗委就把黔江區規劃為「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綜合試驗區」的問題向國家民委報送了相關材料,並作了專題匯報,因國家民委和市上無此類項目,將黔江區規劃為「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綜合試驗區」的政策未得到落實。

③ 如何做好小城鎮建設工作

小城鎮建設方面很廣,主要包括基礎建設和經濟建設。兩者又是相輔相成,有句話叫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1、主抓經濟建設,只要政府能夠給地方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2、主抓基礎建設,只有把錢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才能更好的創造良性循環,滿足人民的生活品質和追求。

1、經濟建設主要包括:
稅收:民企、私企、外企、合資企、國企。
創收:找出當地有特色的企業進行扶持、有發展的項目進行投資、引進更多的合作型企業和創業型企業,發展當地的經濟。

2、基礎建設主要包括:
A、醫療基礎建設:了解醫療環境,是不是可以滿足小城鎮的看病需求,解決看病難。
B、教育基礎建設:了解教育環境,看看能不能滿足城鎮居民的教育和受教育的需求, 幼升小,小升初高等方面。
C、出行基礎建設:了解出行難的難點,是道路建設不完備,還是車輛太多的問題,還是交通執法混亂等等,是否還有公共停車和小區停車問題。
D、環境基礎建設:了解城市垃圾、社區垃圾的排放、排污、清理,垃圾再循環等方面的共組進展如何,是否能給當地居民帶來更好的居住條件和良好的空氣狀況。包括城市綠化、公園和道路綠化在內。
E、娛樂基礎建設:休閑公園、居民健身設施等的布局是否足夠,是否到位,能不能滿足基本的娛樂環境需要。
F、基礎能源保障建設:如水力、電力、燃氣、暖氣、煤炭,能不能滿足居民的基礎生活需要,從采購源頭、銷售環節、使用和安全環節等考慮。
G、行政基礎建設:如公安、檢察機關、法院、教育局、衛生局、財政局、銀行等等基礎行政工作,這些部門是否在各司其職,是否在良好的、有序的解決政府發展想要去解決的問題,是否為國計民生在出謀劃策,這些需要執法機關的監督和管理。

總之,想管理好小城鎮,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需要不斷的付出和幾代人的努力。

④ 如何發揮統小城鎮建設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對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是擴內需保增長,培育縣域經濟新優勢的認識。當前,我省正處於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的態勢和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東部地區「農業城鎮」由農民來投資、融資或合作開發建設的經驗,南方旅遊地區許多小城鎮已經形成獨具特色的主導產業的經驗,國內一些地區統籌城鄉發展的經驗,為我省在避免資源性城市建設已走過的彎路,走土地節約、資源循環再生型的建設和發展路子,完善工業、貿易、文化服務體系,形成開放面向城市、輻射通往農村的經濟結構提供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我們建議在借鑒這些經驗的同時,要從當地實際需要出發做好小城鎮布局的規劃,做到規模適度,不搞「大而洋」的脫離實際開發。目前,應把發展重點放在縣城和部分條件好、發展潛力大、交通方便的建制鎮,盡快完善功能,培育新優勢,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是小城鎮建設要緊緊扣住以業興鎮,以鎮聚人發展方向,不搞一刀切、一窩風。小城鎮建設是一個經濟發展、產業多元、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的過程,在建設和發展中應注意圍繞中心城市來配套發展,形成一批工業化加工企業。也可以根據地區礦產資源、農產品資源、旅遊資源、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內引外聯,吸引資金、項目和人才的流入,創建一批企業,打造一批品牌,形成產業鏈條。應加大推進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的力度,靠龍頭帶農戶,將農業產業鏈條做粗、做長,由小城鎮向農村輻射工業文明,提高農村生產水平,抵禦農產品市場波動和交易風險。在此強調要注意小城鎮建設的合理布局,引導和推進理性的人口遷移,按照市場機制合理配置在二、三產業,實現農村人力資源在一個地區的優化配置,並通過產業的開發,完善中心城鎮設施的綜合性配套,加快人口的聚集,使城鎮成為一定區域內的經濟中心。

三是全面提高小城鎮規劃水平,突出特色。建議我省加強小城鎮的規劃設計和規劃管理,以縣域城鎮規劃為切入點,協調產業發展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使農村人口和產業呈現合理分布,避免無序的、均質的空間結構。要編制出每一個小城鎮以工業園、農業園、居住小區為重點的控詳規劃,加強與生產生活條件密切相關的鎮(鄉)村道路、供排水系統、垃圾處理等公共設施建設,從實質上改善農村地區設施嚴重不足的落後面貌,進而增強小城鎮擴大就業和聚集人口的產業帶動和生活服務能力。

四是打破小城鎮發展的制約瓶頸,以城帶鄉,以工補農。要充分發揮小城鎮建設中的市場機製作用,以市場為主導,合理配置建設資源。進一步疏通資金渠道,設立、落實各項村鎮建設專項財政補助;金融部門應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支持小城鎮建設格局。調整對小城鎮建設土地的供給政策,搞好耕地佔補平衡。加快農村交通、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向小城鎮傾斜。深化現行戶籍管理制度改革,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取消對農民工的不合理限制,引導剩餘勞動力合理流動。要以優惠政策吸引民間資本投入小城鎮建設,在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思路上應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試驗,實現體制創新。大力提倡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綠色建築上,即讓房屋與自然很好地結合起來,打造宜居房屋、宜居環境、宜居生態。

五是大力發展小城鎮社會事業,切實提高廣大基層幹部和農民的素質。建立並完善小城鎮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就醫、住房、上學、法律援助、計劃生育等社會救助體系,大力發展非學歷職業技術教育。小城鎮建設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發展文化事業,改造農村鄉鎮文化設施,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和個體素質,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人,讓農村轉移出來的剩餘勞動力,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者、發展縣域經濟的帶頭人。
一是提高對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是擴內需保增長,培育縣域經濟新優勢的認識。當前,我省正處於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的態勢和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東部地區「農業城鎮」由農民來投資、融資或合作開發建設的經驗,南方旅遊地區許多小城鎮已經形成獨具特色的主導產業的經驗,國內一些地區統籌城鄉發展的經驗,為我省在避免資源性城市建設已走過的彎路,走土地節約、資源循環再生型的建設和發展路子,完善工業、貿易、文化服務體系,形成開放面向城市、輻射通往農村的經濟結構提供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我們建議在借鑒這些經驗的同時,要從當地實際需要出發做好小城鎮布局的規劃,做到規模適度,不搞「大而洋」的脫離實際開發。目前,應把發展重點放在縣城和部分條件好、發展潛力大、交通方便的建制鎮,盡快完善功能,培育新優勢,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是小城鎮建設要緊緊扣住以業興鎮,以鎮聚人發展方向,不搞一刀切、一窩風。小城鎮建設是一個經濟發展、產業多元、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的過程,在建設和發展中應注意圍繞中心城市來配套發展,形成一批工業化加工企業。也可以根據地區礦產資源、農產品資源、旅遊資源、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內引外聯,吸引資金、項目和人才的流入,創建一批企業,打造一批品牌,形成產業鏈條。應加大推進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的力度,靠龍頭帶農戶,將農業產業鏈條做粗、做長,由小城鎮向農村輻射工業文明,提高農村生產水平,抵禦農產品市場波動和交易風險。在此強調要注意小城鎮建設的合理布局,引導和推進理性的人口遷移,按照市場機制合理配置在二、三產業,實現農村人力資源在一個地區的優化配置,並通過產業的開發,完善中心城鎮設施的綜合性配套,加快人口的聚集,使城鎮成為一定區域內的經濟中心。

三是全面提高小城鎮規劃水平,突出特色。建議我省加強小城鎮的規劃設計和規劃管理,以縣域城鎮規劃為切入點,協調產業發展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使農村人口和產業呈現合理分布,避免無序的、均質的空間結構。要編制出每一個小城鎮以工業園、農業園、居住小區為重點的控詳規劃,加強與生產生活條件密切相關的鎮(鄉)村道路、供排水系統、垃圾處理等公共設施建設,從實質上改善農村地區設施嚴重不足的落後面貌,進而增強小城鎮擴大就業和聚集人口的產業帶動和生活服務能力。

四是打破小城鎮發展的制約瓶頸,以城帶鄉,以工補農。要充分發揮小城鎮建設中的市場機製作用,以市場為主導,合理配置建設資源。進一步疏通資金渠道,設立、落實各項村鎮建設專項財政補助;金融部門應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支持小城鎮建設格局。調整對小城鎮建設土地的供給政策,搞好耕地佔補平衡。加快農村交通、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向小城鎮傾斜。深化現行戶籍管理制度改革,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取消對農民工的不合理限制,引導剩餘勞動力合理流動。要以優惠政策吸引民間資本投入小城鎮建設,在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思路上應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試驗,實現體制創新。大力提倡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綠色建築上,即讓房屋與自然很好地結合起來,打造宜居房屋、宜居環境、宜居生態。

五是大力發展小城鎮社會事業,切實提高廣大基層幹部和農民的素質。建立並完善小城鎮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就醫、住房、上學、法律援助、計劃生育等社會救助體系,大力發展非學歷職業技術教育。小城鎮建設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發展文化事業,改造農村鄉鎮文化設施,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和個體素質,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人,讓農村轉移出來的剩餘勞動力,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者、發展縣域經濟的帶頭人。

⑤ 中心鎮改革怎麼改

以現代農業示範農場引領融合型農業發展、以培育旅遊特色村打造美麗鄉村、以農房改造集聚區項目推動建立跨鄉鎮土地置換機制……年初以來,天台縣平橋鎮在中心鎮建設示範試點工作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在12月10日於該鎮召開的全省農村綜合改革中心鎮建設示範試點工作專題會議上,這些做法得到了省財政廳、發改委、住建廳有關領導的肯定。
中心鎮素有「城市之尾、農村之首」之稱,承擔著縣城和縣級市的副中心職能,享有部分縣級管理許可權。今年4月,省有關部門聯合採取競爭性方式,分生態發展型、產業集聚型兩大類,選擇中心鎮建設示範試點單位,天台縣平橋鎮、臨安市昌化鎮、常山縣球川鎮、仙居縣白塔鎮、平湖市獨山港鎮、龍游縣湖鎮鎮等6個中心鎮入選。入選的6個中心鎮將每年獲得省財政廳專項財政補助,並將獲得相關政策支持。
示範試點工作啟動8個月來,各地進行了怎樣的探索?取得了哪些初步經驗?下一步該如何更好地推進此項工作?6個示範試點單位進行了「頭腦風暴」。
有別於以往的抓建設、抓項目,此次中心鎮建設示範試點單位的工作將主要側重於體制機制的創新,力求在農民市民化的長效機制、城鄉發展一體化、城鎮基礎設施投融資體系、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等方面,為全省小城鎮發展提供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會議要求各示範試點單位,要以統籌為重,力求在以鎮帶村協同發展的路子上取得新突破;以人為本,力求在人的集聚上取得新突破;機制為先,力求在中心鎮發展的投融資機制上取得新突破。

閱讀全文

與中心鎮小城市建設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企業貸款目標 瀏覽:140
江西省旅遊集團借殼上市 瀏覽:742
中國msci的股票 瀏覽:59
遼寧遠東集團董事長 瀏覽:869
醫院股份合作可行性報告 瀏覽:948
2016年2月17日美元匯率 瀏覽:321
回租融資租賃 瀏覽:9
美國摩根銀行的外匯平台 瀏覽:282
固定匯率接標價法 瀏覽:920
安利傭金分配製度比較 瀏覽:470
杠桿閱讀術的意思 瀏覽:620
外匯mt4紅色代表賺錢嗎 瀏覽:912
三峽銀行近期理財產品 瀏覽:547
2014年12月港幣匯率是多少 瀏覽:633
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自查報告 瀏覽:185
鋼材買賣個人傭金合同範本 瀏覽:882
87年黃金價格 瀏覽:440
國家外匯管理局境外管理辦法 瀏覽:429
企業融資網湖北 瀏覽:392
2017萬達集團最新新聞 瀏覽:662